作文教学教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范例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9956991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1.png)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范例
本教案旨在探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为教师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思路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2.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能够设计和实施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
二、教学重点
1.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2.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
2.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
1.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2.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中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和改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了解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2.讲解环节
(1)中学语文课程设置原则和目标要求。
(2)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中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和改进。
3.实践环节
(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节中学语文课。
(2)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4.总结环节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总结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和改进。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课堂表现和答题情况。
2.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教学方法和技巧是否恰当。
3.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如何。
4.教学评价和改进的建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45ce4bf1f90f76c661371a1b.png)
讲演: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讲授内容,揭示意 义,升华情感的方法。 要求: 1.声情并茂,抑扬顿挫。 2.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态势语言运用得体。 3.把握动情点,引发共鸣。 4.语言生动形象,饱含情感,感染力强。 主要用于揭示主旨,深化内涵,彰显意义,极力感 染学生。 《祥林嫂》之死讲演示例。
• 《七根火柴》讲演示例: • 红红的火柴,朱红的印章,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中,就如 一簇跳动的火焰。这火焰升起在无边的草地,它划过阴沉 的天空,横扫草地荒凉肃杀的气氛,那火焰照亮了前进的 方向,给人以温暖和力量。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共产 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这位无名战士留给人间的最后一个 动作是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又如 在舞台上,背景逐步逐步暗下来,灯光最后集中在一只高 高擎起的手上,成为一个大特写。这个特写就是一座丰碑, 这座丰碑不仅高高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而且将永远耸立 在中国人民心中。
• 二、语文教学过程 • 语文教学过程是指语文教学的实施过程,是教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积极地开展 语文学习,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 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适应实际 需要的语文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 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 体、美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过程。语文教学过 程也可以称之为语文教学程序、语文教学阶段。
• C、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 的系统 • 从多层次来说,存在着一个阶段教学的全 过程、学年教学过程、学期教学过程、单 元教学过程、课题教学过程、课时教学过 程等等;从多类型来说,又有阅读教学过 程、作文教学过程、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习教学过程及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的教学 过程等 。
• • • • • •
• (四)教学方法体系 • 从传统的语文教学要素角度,一般把教学 方法分为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重在研究教师的教具体有:讲授法,包括 讲述法、讲析法、讲评法、讲解法、讲演 法等等。谈话法,包括提问法、问答法、 析疑法等、讨论法,包括议论法、辩论法、 座谈法等。练习法,包括巩固法、总结法、 复习法、等。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63be8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e.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时安排:共5章,每章2课时,共计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文课程的定义、特点和目标。
2. 使学生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语文课程的定义、特点和目标。
2.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语文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4. 语文教师的素养与专业发展。
5. 语文课程资源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二、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定义、特点和目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语文课程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明确语文课程的目标。
教学内容:1. 语文课程的定义:介绍语文课程的概念和内涵。
2. 语文课程的特点:阐述语文课程的特性,如人文性、工具性等。
3. 语文课程的目标:解析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语文课程的定义、特点和目标,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讨论:分组讨论语文课程的特点和目标,分享不同观点。
作业与评估:2. 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估学生对章节的掌握程度。
三、第二章: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2. 使学生了解语文教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1.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介绍教学原则的概念和作用,如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2. 语文教学的方法:阐述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应用,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教学案例,引发学生对语文教学原则和方法的思考。
2. 讲解:讲解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分组实践教学方法,学生互相教学,分享教学经验。
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份语文教学方案,体现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应用。
2. 评估:通过学生的教学方案和课堂实践表现来评估学生对章节的掌握程度。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七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七章 语文综合性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aefe46ef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07.png)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七章语文综合性学习(4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七章语文综合性学习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了解当前小学教学实践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况。
2、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原理,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类型、指导策略和方法。
3、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尝试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4、参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培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意义及设计教学难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四、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学生自学,互动研讨,合作探究,实践演练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文献导读第二节一、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定性的讨论归纳起来,人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述大致有以下几种:1、学习形态说2、课程形态说3、教学方式说4、学习方式说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三、国外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打破了语文教学“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的封闭状态。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基本原理第四节一、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课标》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思考1: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80c92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c.png)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文课程的定义、性质、目标以及内容,提高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2. 使学生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提高教学技能。
3. 培养学生对语文教育的热爱,增强语文教学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语文课程的定义与性质2. 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3.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4. 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5. 语文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语文课程的定义、性质、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2. 难点:语文教学原则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文课程的定义、性质、目标、内容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语文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教学方法和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设计语文教学方案,提高实际教学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案例、教学设计模板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教案示例:【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作用是什么?引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思考。
【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语文课程的定义、性质、目标、内容等基本概念。
2. 分析典型的语文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教学方法和技巧。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让学生从中学习经验。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设计实践】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教学方法,设计一个语文教学方案。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语文教育的热爱。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教学设计作业,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
六、教学进程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作文教学教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作文教学教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c1b049ea50e2524de5187eda.png)
作文教学教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设计者:吴明刚作文教学教案?1?2?3?4训练1234【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内容】第1学时?第一节作文教学理念一、作文与作文教学的理念?一)什么是作文?作文的基本理念?二)什么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1?2?1?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写作?3、重视学生全过程的指导?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三)作文教学的意义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
?1、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2、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深化阅读、规范口语表达;?3、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第2学时第二节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1234567??1?2?3?二)高中阶段的目的与任务?1、学习必修课程,培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选修课程,强化写作能力。
?三)中学生作文的兴趣?1、中学生作文兴趣的一般特点?①初一、初二上学生喜欢在作文中说心里话;写作努力的着眼点在在字数上;喜欢模仿作品(课文)写作方法?②初二下、初三思想封闭,深思,喜欢写内容深刻的文章,如哲理散文。
?③高中生写作观念逐渐淡薄,力图用作文表现自己思想情感,力求融合写作知识有所创新?2、培养中学生作文兴趣的意义?3?1?②积极性较差的同学作文有的奉命写作缺乏自觉,文体适合自己的味口,才有兴趣;有的害怕作文,纯粹糊里糊涂,完成任务。
?2、培养中学生的作文习惯的方法?①端正写作态度?②培养独立完成作文的意识和能力?③对书写、行款、标点、作文修改等有?一定的常规要求。
二、写作教学的原则?总的原则:?1、作文与阅读联结?2?3?4?1?2?3第3?教师引导——教师帮助——教师批改——交流评改二、作文前的准备和教师指导?1、作文准备和作用?2、作文前指导内容?①定题的准备和指导(命题和选题作文)?②构思和构思指导(可与立意选材同时进行)三、作文中的活动和教师指导?1、继续就取材、立意、构思和文体指导?2、指导确立文章题目(选题作文)和用字、遣词、造句、修辞?3、指导书写格式和学生提出的问题?4?5?1?2?3?②同学中交换修改;?③先自行修改,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共同修改,最后自己修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fdd5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d.png)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3. 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2.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2.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教学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教学的实践操作。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教学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语文教学的实践操作。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提供基本的教学内容和案例。
2. 辅助教材:相关论文、书籍、教学案例等,丰富教学内容和视角。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教学资源和案例,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介绍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2. 第3-4周:讲解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第5-6周:讲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4. 第7-8周:分析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和反思。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ab929daf45b307e9719785.png)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2010年12月修订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先修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际,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具备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绪论第一节课程论与教学论一、课程与课程论二、教学与教学论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第二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第三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一、“教授法”阶段二、“教学法”阶段三、“教材教法”阶段四、“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五、“教学论”阶段六、“教育学”阶段七、“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本章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第一章语文课程性质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含义一、“语文”概念辨析二、语文课程的内涵第二节语文课程的特点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二、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几个层面第三节语文课程的价值一、人的发展价值二、提升素养的价值三、文化传承的价值四、审美陶冶的价值本章重点: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性质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文课程对人的发展的价值第二章语文课程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目标概述一、课程目标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简述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与启示三、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第二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简析第三节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一、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二、高中语文必修课课程目标简析三、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目标简析本章重点:语文课程目标语文素养第三章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一、20世纪前期的国文国语课程标准二、20世纪后期的语文教学大纲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外国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三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一、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结构比较二、语文新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比较三、比较中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章重点: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第四章语文课程内容第一节语文课程内容概述一、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二、语文课程内容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三、语文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四、教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生成第二节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一、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二、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三、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本章重点:语文课程内容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五章语文教材的编制第一节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一、语文教材的内涵二、语文教材的功能第二节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及构成要素一、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三、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第三节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一、分编型语文教材二、合编型语文教材本章重点:语文教材的类型语文教材的价值第六章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第一节小学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基本情况二、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第二节初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基本情况二、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第三节高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人教版二、语文版三、苏教版四、粤教版五、鲁人版六、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本章重点:中小学语文新教科书的价值追求第七章语文课程资源第一节语文课程资源概述一、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二、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别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分布第二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筛选机制及原则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宏观开发和利用四、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第三节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一、语文地方课程二、语文校本课程本章重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第八章识字写字教学第一节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一、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确定二、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内容第二节识字写字教学方法与策略一、识字写字教学的历史发展二、识字教学方法与策略三、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四、写字教学策略五、书法教学策略本章重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第九章阅读教学第一节阅读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表述二、阅读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阅读教学方法一、朗读二、默读三、讲述四、问答五、讨论六、提要七、阅读教学方法的辩证性第三节阅读教学过程一、探究阅读教学过程的意义二、阅读教学过程模式的历史发展三、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四、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几对辩证关系本章重点: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章写作教学第一节写作教学的目标一、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表述二、写作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写作教学的方法一、写作教学的原则二、写作教学的一般方法三、供料式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教学方法第三节写作教学过程一、审题二、选材三、立意四、谋篇布局五、批改六、讲评本章重点:写作教学目标写作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一章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节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表述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一、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二、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三、开展互动的口语交际活动四、拓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过程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本章重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二章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及其目标二、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及其目标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设计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本章重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第十三章语文教学评价第一节语文教学评价概述一、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二、语文教学评价的体系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第二节语文学习评价一、语文学习评价的特点二、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三、语文学习评价的常用方法第三节语文教师评价一、语文教师评价的原则二、语文教师评价的内容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四、语文教师评价的实施第四节语文考试一、考试类型二、语文考试的题型三、语文试卷编制本章重点:语文教师评价语文学习评价第十四章语文学习心理第一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第二节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学习一、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二、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四、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育第三节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二、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三、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本章重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第十五章语文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第一节语文学习方式一、学习方式的一般认识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二节语文学习方法一、语文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特征二、语文学习方法的作用和系统三、语文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第三节语文学习习惯一、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二、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思考与练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十六章课外语文学习第一节课外语文学习的价值一、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改革三、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二节课外语文学习的特点一、实践性二、自主性三、综合性四、开放性第三节课外语文学习指导一、课外阅读指导二、课外写作指导三、课外口语交际指导四、课外综合性学习指导本章重点: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的关系课外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指导第十七章语文教师第一节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一、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二、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三、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四、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五、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第二节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一、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二、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三、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四、语文教师的心理素养第三节说课与评课一、说课二、评课第四节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本章重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第十八章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概述第一节中国古代语文课程一、远古至西周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三、秦汉时期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五、隋唐五代时期六、宋元时期七、明代八、清代第二节中国古代语文教材一、蒙学教材二、经学教材三、文选教材四、诗选教材五、作文教材第三节中国古代语文教学一、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二、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弊端第四节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家一、孔子二、孟子三、荀子四、韩愈五、胡瑗六、朱熹七、王守仁八、曾国藩第五节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论著一、《学记》二、《颜氏家训》三、《朱子读书法》四、《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五、《家塾教学法》六、《教童子法》本章重点: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问题和弊端第十九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概述第一节中国现代语文课程一、清末民初的语文课程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课程三、建国初至“汉语”、“文学”分科时期的语文课程四、“大跃进”至“文革”时期的语文课程五、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语文课程六、21世纪初的语文课程改革第二节中国现代语文教材一、清末民初的语文教材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教材三、建国初至“汉语”、“文学”分科时期的语文教材四、“大跃进”至“文革”时期的语文教材五、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语文教材六、21世纪初的语文新课程教材第三节中国现代语文教学一、清末民初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法时期二、“五四”前后学习欧美教学方法时期三、20世纪30至40年代“精读”、“略读”时期四、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时期五、20世纪60年代“精讲”、“多练”时期六、“文革”以后多元探索时期七、21世纪初新课程语文教学第四节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一、蔡元培二、夏丏尊三、叶圣陶四、朱自清五、吕叔湘六、张志公第五节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论著一、《新著国语教学法》二、《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三、《中学国文教学法》四、《阅读心理•国语问题》、《阅读心理•汉字问题》五、《美日苏语文教学》六、《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七、《于漪语文教育论集》八、《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九、《顾黄初语文教育论集》本章重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对当今语文课改的启示教材: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52205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a.png)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1 课程概述解释语文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2 语文课程的性质分析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如语言性、人文性、工具性等讨论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和价值第二章: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2.1 教学目标的确立阐述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原则和方法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2.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分析语文教学内容的来源和选择标准讨论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第三章: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介绍常见的语文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探讨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3.2 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分析教学策略的含义和作用讨论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第四章:语文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阐述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如客观性、发展性、全面性等探讨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如考试、测验、观察等4.2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与方法强调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介绍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五章: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1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课程资源的含义和种类,如教材、网络资源、教师自编资源等讨论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5.2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介绍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第六章:语文课堂教学设计6.1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阐述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探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考虑的因素,如学习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等6.2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法介绍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如引入新知识、开展讨论、进行练习等分析如何将教学活动与语文课程目标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第七章:语文课外活动与实践7.1 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与类型讨论课外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介绍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如阅读俱乐部、写作工作坊、语文角等7.2 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阐述如何有效组织课外活动探讨实施课外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活动评价等第八章: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8.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意义解释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8.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介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途径,如培训、教研、学术交流等分析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和素养第九章:语文课程改革与创新9.1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趋势探讨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分析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和特点9.2 课程创新的理念与实践阐述课程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讨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课程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十章: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10.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介绍常见的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工具,如多媒体、网络平台等10.2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讨论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重点解析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全面覆盖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性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评价、反思、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设计、课外活动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与创新以及信息技术整合等关键领域。
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九章
![倪文锦《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690b48de3b3567ec102d8ac1.png)
四、重“理”轻“情”
这里所说的“情”指“情感”。理是指“理论”、 “理性”,所谓重“理”轻“情”是指在写作教学中 偏重有关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师生之间情感 的交流。
理论知识固然应当介绍,问题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 自然科学中的课文不一样,它不是直接通过说理来教 育人,而是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情感来 感染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启发,受 到教育。
二、重“外”轻“内”
与以写作知识为纲的教学内容相适应,在传统 的写作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以老师 讲授为主,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描述对象和 表现手法结合范文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求学 生对范文进行认真的模仿与记忆,目的是使学 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即多次重复性的“外部 刺激”)强化学生对词、句及其之间联系的记忆 与理解,让学生记住更多的单词、句型及其应 用环境,最终使学习者形成对语词应用能力的 熟练掌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见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目录“表达交流”)
•在操作层面上,新课程突出了写 作过程,尤其是写作中的修改、 交流与合作。
3.提倡个性化写作,凸显写作主体。
“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 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 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 动的内容”;
三、重“写”轻“说”
为什么“听、说、读、写”宜并重
“说”和“写”:信息输出;“听”和“读”:信息输入。前 者为表达,后者为接受,区别在于听、说属于口头 形式,读、写属于书面形式。 为了使表达的内容准确、清楚,不论是说话还是写 文章,在开始之前都要有一个构思过程——确定表 达的中心意思、选择恰当的诃语和考虑叙述的先后 顺序等等。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5807755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e.png)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第三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概述(内涵、功能、类型、编制)一、什么是语文教材?(一)教材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
什么是语文教材?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语文教材概念的三种理解: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特指: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二)区分几组概念:1、“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本”2、“语文教材”与“课文”3、“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教什么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教指为了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学什么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各种材料及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c5ad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0.png)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一、课程名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教育价值和发展趋势;2. 掌握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3. 了解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4. 能够分析和评价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1. 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教育价值和发展趋势;2. 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3. 语文教学的重要理论和方法;4. 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1. 导入活动(10分钟)可以通过引用名言或作家名言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思考。
2. 讲解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教育价值和发展趋势(20分钟)讲解语文课程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未来发展趋势。
3. 分组讨论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的方式,探讨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并在讨论中做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4. 讲解语文教学的重要理论和方法(30分钟)介绍一些重要的语文教学理论和方法,如综合素质教育理论、课堂教学反转模式等,让学生了解并思考这些理论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5. 分组讨论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30分钟)将学生再次分组进行讨论,让他们分析和评价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也可以进行点评和补充。
6. 总结和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
五、教学方法:1. 导入活动:采用引用名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2. 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 讲解和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既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准备相应的教材或参考书籍;2. 影音资料: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语文课程和教学论相关的影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95acd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e.png)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萍乡学院中文系彭豪绪论教学目标: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变、性质地位、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等理论知识。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难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演变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1.国文教授法(1918-1924年)2.国语教学法(1924-1949年)3.语文教材教法(1950-1978年)4.语文教学法(论)(1978-1989年)5.语文教育学(1989-1997年)6.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997-现在)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是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专业的一门主要必修课程。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地位和作用(一)地位高师院校中文系科的必修课程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课程集中体现师范性质的重要课程(二)作用增强语文教育理论修养掌握语文教学基本技能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课程性质)课程论研究“为什么教”(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学内容)“教学是什么”(教学本质和规律)教学论研究“怎么教”(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得怎样”(教学效果评价)五、《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1.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2.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3.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阅读法、研讨法、训练法、见习法、实习法【小资料】(一)本课程参读著作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2.孔庆东等《审视中学语文教育》(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4.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彭豪《语文课程教学理论与实务》(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6.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王松泉等《语文课程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刘永康《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二)参读刊物《语文课程标准》(含初、高中,北师大)《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G31)《语文建设》(语文出本社)《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大)《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中学语文》(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语文月刊》(华南师大)《语文教研》(浙江师大)(三)相关网址中国语文教育网/中国语文网/语文网中网/语文在线/中国语文教育研究/chinese/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教学目标:认识语文课程性质与特点,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初中阶段的“阶段目标”,形成正确的语文课程目标观教学重点: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教学难点:“语文”及“语文课程”的含义授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一、性质问题的历史回顾“语言论”:语文是语言,故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语言“工具论”:语言是工具,语文课程就是一门工具课程“文学论”:语文课程应以文学教育为主,故文学性是其本质“人文论”:语文是人的思想感情、社会文化的负载工具二、对“语文”含义的理解(一)“语文”名称的演变1.古代类似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伦理学等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独立设科,也就没有名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78516ca5f0e7cd185253674.png)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语文教学目标、语文学习指导,识字教学等,为其以后教学改进以提供指导;掌握小学课程资源开发,说课与模拟上课等,为其以后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奠定基础;在充分理解有关原理的基础上,能巧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以及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
二、课程教学要求《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
因此,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后学生要多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小学课堂,认真观察和思考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求解决问题的方策,在此基础上写成专业小论文。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资源、阅读教学、习作教学课程难点:语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与诊断、生成性教学等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媒体PPT、视频教学等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概述(4学时)1.教学内容(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和附录、四个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2)小学语文课程性质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的课程性质(2)教学难点:小学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第二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5学时)1.教学内容(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范围和作用(2)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3)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课程的作用和目标(2)教学难点: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特点第三章语文课程资源与教材(5学时)1.教学内容(1)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2)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概述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教学难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四章小学语文学习指导(5学时)1.教学内容(1)语文学习与学生发展(2)小学语文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方法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学习的特点、小学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2)教学难点:几种主要的现代学习理论第五章识字教学(4学时)1.教学内容(1)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2)识字写字教学的内容与方法(3)识字写字教学的一般过程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方法、字形教学的方法(2)教学难点:字形教学的方法第六章阅读教学(5学时)1.教学内容(1)阅读教学综述(2)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设计(3)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以课文为中心的篇章教学(2)教学难点:掌握让学生理解故事寓意的方法第七章习作指导(5学时)1.教学内容(1)写话教学(2)习作教学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习作指导的内容和方式、习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2)教学难点:习作指导的内容和方式第八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学时)1.教学内容(1)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3)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式设计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教学设计之教学过程(2)教学难点:教学设计之教学过程第九章说课与模拟上课(5学时)1.教学内容(1)说课教学的内容、一般程序和方法及其评价(2)模拟上课的类型特点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模拟课堂与说课的区别、模拟上课的特点(2)教学难点:模拟课堂与说课的区别第十章课堂观察与诊断(5学时)1.教学内容(1)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价值(2)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特点(3)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类型(4)语文课堂观察与诊断的方式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类型与方式(2)教学难点: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与课堂教学诊断七、学时分配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期末60%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汪潮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孙凤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蒋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4]《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徐林祥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6]《小学语文教学论》,李广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龙宝新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7]《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吴忠豪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小学教学论》石鸥主编,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年;[9]《教学论》,李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教学论》,裴娣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d455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c.png)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及其发展历程。
3. 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内容1.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1.1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1.2 教学的概念与过程2.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2.1 课程与教学的相互依存性2.2 课程与教学的互动关系3.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3.1 课程论的主要理论体系3.1.1 目标模式3.1.2 过程模式3.2 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3.2.1 传递-接受教学理论3.2.2 自主学习教学理论4.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4.1 课程与教学论的起源与发展4.2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5. 课程与教学的实际问题与策略5.1 课程编制与实施中的问题与策略5.2 教学评价与改进的问题与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分析等。
3. 课程作业:评估学生对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课程与教学论》相关教材。
2. 辅助材料:相关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
3. 网络资源:教育类网站、学术期刊、在线课程等。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第二课时: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第三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上)第四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理论体系(下)第五课时: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六、课程与教学的实际问题与策略(续)6. 课程与教学适应性问题的分析与解决6.1 社会变迁与课程教学的适应性6.2 学生差异与课程教学的适应性6.3 策略:课程调整、教学方法创新、个性化教学七、课程开发与设计7. 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与步骤7.1 课程开发的理念基础7.2 课程开发的实际操作步骤7.3 案例分析:成功课程开发案例研究八、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与应用8. 教学策略的类型及其特点8.1 信息加工教学策略8.2 社会constructivist 教学策略8.3 情境教学策略8.4 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九、课堂教学管理9. 课堂管理与教学效率9.1 课堂管理的要素与原则9.2 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技巧9.3 课堂纪律管理及应对策略十、教学评价与反思10. 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0.1 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10.2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10.3 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实践十一、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11.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性质与方法11.1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点11.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11.3 研究设计:案例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十二、课程改革与实践12. 当代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12.1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12.2 课程综合化的实践探索12.3 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应对十三、教学技术应用13.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13.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13.2 教学设计与教学平台的应用13.3 数字时代的教学策略创新十四、多元文化与课程教学14.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课程教学14.1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14.2 课程教学中的文化敏感性与包容性14.3 策略:跨文化教学、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十五、课程与教学的未来展望15.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趋势15.1 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15.2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15.3 未来教育:虚拟现实、与课程教学十一、课程与教学研究方法(续)11.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性质与方法(续)11.4 行动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11.5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伦理considerations 11.6 研究案例分析与讨论十二、课程领导与政策12. 课程领导与教育政策的关系12.1 课程领导的概念与角色12.2 教育政策对课程领导的影响12.3 课程政策分析与案例研究十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13. 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管理13.1 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流程13.2 教学资源的类型与整合13.3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十四、课程与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4. 课程与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4.1 案例选择与分析框架14.2 课程改革案例研究14.3 教学创新案例研究十五、课程与教学论的综合应用15. 课程与教学论的综合应用15.1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5.2 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教学15.3 未来教育挑战与课程教学论的回应教学反思与总结:安排在课程的阶段,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精品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c447a82f524ccbff1218485.png)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教学目标:学生能掌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教学重点:理解语文教学论和课程论教学时数:三课时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理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品质。
(二)研究对象:是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1.课程论:课程论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什么”、“为什么教学”,2.教学论: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学是什么”、“怎么教学”,(三)课程目标:1.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探究语文教学的规律,提高其语文教学理论素养;语文教学的理论素养是观念、意识层面的是认知性探究性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教师的素养;(2)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和语文教学的目标;(3)语文课程、教材的建构;(4)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5)对教师教学行为和教案的认知。
2.用以指导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其初步的语文教学技能语文教学技能是实践层面的,是操作性、行为性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对学校语文知识的反思;(2)语文教学各相关内容的教学常规和方法;(3)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4)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四)、学习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意义1.学习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对中文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师范院校的突出特征是“师范”。
众所周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等师范院校的中文专业学生绝大多数要成为人民教师。
可以说中文专业的学生经过几年专业学习具备了做教师的专业基础,但是缺乏从事语文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就是架通学生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是实现中文师范生向中学教师角色转换的中介。
2.学习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是中文师范生的立身之本。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制度将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师范生也将面临着就业的难题,用人单位对专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教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设计者:吴明刚作文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文教学理念2、了解作文教学内容3、学习作文教学方法4、掌握作文教学过程及作文训练方式【基本概念】作文作文教学作文的基本理念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作文教学的过程作文训练【重点难点】1、作文前的准备和教师指导2、作文中的准备和教师指导3、作文后的准备和教师指导4、作文训练【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内容】第1学时第一节作文教学理念一、作文与作文教学的理念一)什么是作文?作文的基本理念二)什么是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三)作文教学的意义是什么?一)作文的含义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在中学阶段,学生写作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写短文。
作文的基本理念1、开放与自由的表达2、个性化与有创意的表达二)作文教学的含义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
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1、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参与生活和关注社会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写作3、重视学生全过程的指导4、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三)作文教学的意义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
1、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2、发展思维、提高认识、深化阅读、规范口语表达;3、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第2学时第二节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包括:1、兴趣的培养2、习惯的养成3、作文教学的原则4、作文教学的要求5、思维的练习6、技能的训练7、积累的方法一、中学生作文的兴趣与习惯一)义务教育阶段的目的与任务1、激发自信,养成良好习惯2、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3、打好基础,训练写作技能二)高中阶段的目的与任务1、学习必修课程,培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选修课程,强化写作能力。
三)中学生作文的兴趣1、中学生作文兴趣的一般特点①初一、初二上学生喜欢在作文中说心里话;写作努力的着眼点在在字数上;喜欢模仿作品(课文)写作方法②初二下、初三思想封闭,深思,喜欢写内容深刻的文章,如哲理散文。
③高中生写作观念逐渐淡薄,力图用作文表现自己思想情感,力求融合写作知识有所创新2、培养中学生作文兴趣的意义①克服害怕心理②使学生愿意写,热爱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3、培养中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①初始阶段强调情感因素,鼓励自信愉快的写作②义务教育第一阶段“对写话有兴趣”③第二阶段“留心周围事物,乐于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乐于与他人分享作文的快乐”④第三阶段具有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⑤第四阶段自觉写作⑥高中阶段“有写作欲望”四)中学生的作文习惯1、中学生的作文习惯的一般特点①积极性较高的同学作文热情较高,热爱自然,留心生活。
盼望教师讲解写作技巧与方法,自觉性强。
写作是精力集中,富于创造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创意的表达。
②积极性较差的同学作文有的奉命写作缺乏自觉,文体适合自己的味口,才有兴趣;有的害怕作文,纯粹糊里糊涂,完成任务。
2、培养中学生的作文习惯的方法①端正写作态度②培养独立完成作文的意识和能力③对书写、行款、标点、作文修改等有一定的常规要求。
二、写作教学的原则总的原则:1、作文与阅读联结2、作文和生活联结3、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4、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三、作文教学的要求1、激发写作动机2、培养读者意识3、多给予练习写作的机会第3学时第三节作文教学的过程一、作文教学的过程作文教学的过程一般指一个单元(一次作文)的过程。
分三个阶段:写前和写前指导,写中和写中指导,写后和写后指导。
学生定向——学生写作——学生参与——互相沟通教师引导——教师帮助——教师批改——交流评改二、作文前的准备和教师指导1、作文准备和作用2、作文前指导内容①定题的准备和指导(命题和选题作文)②构思和构思指导(可与立意选材同时进行)三、作文中的活动和教师指导1、继续就取材、立意、构思和文体指导2、指导确立文章题目(选题作文)和用字、遣词、造句、修辞3、指导书写格式和学生提出的问题4、指导长文章写短5、指导自行修改1)自行修改的意义和作用2)自行修改的内容①材料无价值或价值太小的;②材料堆砌或不足的地方;③意思不积极、不健康的地方;④层次和脉络上的明显毛病;⑤用词不当、句欠通和累赘的;⑥修辞上毛病;⑦文字符号和书写格式错误。
3)指导修改的方法①重读自己的文章,标记有误,然后修改;②同学中交换修改;③先自行修改,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共同修改,最后自己修改。
四、作文后的活动和教师指导1、作文后的活动和教师指导的作用2、作文批改①作文批改要求:提示学生批改;多就少改、多批少改;围绕一个中心批改;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
②批改的内容:改的目的、内容和方式;批的目的内容和方式。
③作文批改方式:教师批改;教师指导学生该;师生共同改。
3、作文讲评①作文讲评特点和要求②作文讲评的类型和方式:典型讲评;对比讲评;分类讲评。
第4学时第四节各类文体的写作教学一、作文训练的方式单项作文训练命题作文训练供材料作文训练想象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自由作文训练二、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 一)记叙文二)议论文三)说明文四)应用文一)记叙文写作训练叙述能力描写能力抒情能力二)说明文写作训练区分说明与记叙 抓住特点说明 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三)议论文写作训练学会分析谋好结构准确表达四)应用文写作训练文体特点与要求 演讲稿的写作第5学时第五节考试作文训练一、目标要求二、试题特点三、指导策略四、案例分析:“高考作文——首尾两段的写作”1、有关首尾两段的论述明谢榛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元人乔梦符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指开头小巧玲珑,俊秀漂亮;“猪肚”指文章的主干饱满充实;“豹尾”指文章的结尾结实有力,色彩斑斓,卒章显志,启人深思。
开头--小巧而俊秀[1]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或揭示全文内容,或交代写作动机,或切入正题,使全文纲举目张,便于下文条分缕析。
如: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答案丰富多彩。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湖北考生[2]运用修辞格(如引用、比喻、排比等)开篇,营造一种氛围,引人入胜,然后急转直下,切入正题。
引用指引用名言、警句、诗文或与文章有密切关系的话语。
如:心灵的选择是一组生命的方程式。
在无限的空间求解着有限的未知,在茫然的心灵中找寻着最终归宿,在付出与收获的天平上衡量是非与对错。
《心灵飞扬》湖北考生[3]抒情开篇,拨动读者心弦,烘托渲染气氛,引出所叙说的人和事。
如:黄山!这就是以奇秀俊美而闻名于世的黄山!有道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我可要好好记下这里的世外美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湖北考生[4]设置疑问,引起读者注意,急于卒读。
湛蓝长空上云彩是什么形状?似鲲鹏,像蛟龙,如骏马,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
鲜花怒放的苗圃里哪种花最迷人?牡丹高贵,秋菊雍荣,玫瑰艳丽……《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湖北考生结尾--华美而有力[1]照应开头,结构圆合。
这种方法因为前呼后应,常给人一气呵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