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和学者,他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对于我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1. 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陶行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在我理解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引导学生的特长,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陶行知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他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能力。

我认为这一点对于现代社会中快速发展的科技和经济环境非常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让他们在面对未知和变化时更加灵活和适应。

3. 重视实践教育:陶行知主张实践教育,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际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并从实践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

4. 倡导全面发展:陶行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教育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感和社会能力。

在我看来,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能够面对各种复杂的人生问题,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的来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给我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和全面发展的学习模式,让我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摘要:本文主要从善于设疑问、培养求异思维、营造宽松氛围启发小学生自动、自主开展语文学科活动激发创新兴趣,教师巧设教学环节引导其自主探究等几方面,谈谈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语文教学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是我国创造教育的伟大先驱,他毕生崇尚创造、勇于开拓。

陶行知根据多年开展的创造教育实验,研究总结了实施创造教育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充满着智慧和活力,有不少对我们如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现实指导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陶行知先生以主张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认识到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而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因此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可以得出提要从环境、兴趣、读写及老师引导等方面努力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善于设疑问难培养求异思维陶行知深信,“疑者,觉悟之机也。

”“学贵有疑。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在他看来,疑难是创造之师,无数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步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我适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虎门销烟为什么邀请外国人到场观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热烈讨论改变对策后的情况,各抒己见,寻求所有可能的答案,思维由广阔引向了深入,思维的广阔和深入又进一步促进了语言的重组,这样表达的语言即有创造因素。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设计诸如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的教育必须能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应培养年青一代成为“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

纵观陶行知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发现,大力倡导创造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鲜明特色,也是其教育思想的起点和归宿。

他以生活教育为基础, 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生活教育”的目的;认为创造教育就是要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教育;认为教师“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毋庸讳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忽视了实践的、感性的、可操作性的活动,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时空局限于课堂,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没有自主研究的时间与空间;教学手段单一、方法机械,重视知识的简单识记,忽视了对学生的理解引导;课堂教学以应付考试为目标,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不能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将促使我们从“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出发,抛弃“鸟笼式”的课堂,走出“接受学习、机械记忆”的境地,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去“探未发明的新理”、“入未开化的边疆”,培养“脑手双全”、富有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活人”。

一、民主宽容是创造的温床“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

由此可见,对学生来说,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创造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世界上没有不能弹奏的曲子。

”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努力营造学生心灵自由放飞的沃土,提供机会让学生创造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

1.说的自由。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课题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课题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小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报告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课题组石卫星20世纪4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将“创造”看作人生的真谛,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学习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注重小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创建“行知”创新的学校文化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过:“儿童创造是千千万万的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我们只有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

”传统教育理论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为核心,学生完全置于被动接受和消极适应的地位,使得很多学生求异求新的心理弱化,知识更新的本领、探索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工作的实践能力。

199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克尔教授最近指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持续不断地培养创新的人才。

”学生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从自然的人转化为社会的人,根本的途径在于教育。

人的自然遗传只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基础。

其个性的发展、潜质的显现、性向的确定、兴趣爱好的养成均离不开后天教育的引导和影响。

本课题研究旨在践行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新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1.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创设和谐的管理环境学校管理创新是基础,学校管理者应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因为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有着不同的个性。

只有承认这种差异性和个性,教师才有可能有创造性,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才会张扬个性,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做到“求同存异”和“异想天开”。

应先从管理层研究,允许多样性的存在,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强调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档资料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档资料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他的这一理论是指导物理教学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

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得结论,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获得知识的一般过程。

物理教学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有赖于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的有机结合。

一、眼与心结合,在观察活动中创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做”是指广义的“做”,既要用手做,人要用眼、耳、鼻等各种感官做,更要用心、用脑去做。

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眼与心”的结合,即观察与思考的有机结合。

现代科技的许多发明创造源于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研究。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成就都建立于观察与研究之上;通过对苹果落地和类似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对鸟飞行的观察与研究,莱特兄弟最终发明了飞机,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观察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

为使观察真正成为创新意义层面上的观察,进而通过观察能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习眼与心的有机结合,通过无数次的观察经历,逐渐掌握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揭开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方法和技能。

为此,老师应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训练学生运用多感官观察,真正做到“眼”与“心”的有机结合。

二、手与脑结合,在实验活动中创新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和双手,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在劳力上劳心”,用心以制力,做到手脑并用。

教学正是促进手脑联系的桥梁。

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模式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

其中“实验猜测、设计、交流”等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努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吸引学生 , 让他们 积极主动地学 习 , 激 发起他们 对美好事 物 每个人 的审美观点不 同,对美术作 品的评 价结论也就不 同。 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例如: 在八年级下册 《 最亲近的家 在每 次下课 前给学 生们 留点 时间展示 自己的作 品并进行 分 具》 一课导入时 , 我 自己通过 剪 、 穿插 、 粘贴等方法 , 很快 就做 组讨 论 、 相 互评议 , 学 生不 但可 以在 同学面前 表现 自我 , 评 成 了一个沙滩椅。学生们也很感兴趣 , 纷纷 问老师是如何做 价 自我 , 可以相互借 鉴学习 , 有利于培养 学生 的观察 、 判断、
成 功 的 。这 样 , 一堂课就很容易开展下去。
审美 、 创造 方面 的能力 , 而且学 生在互 动 中学 会 了宽容 。例
三、 教师 角色要转换 , 观念要更新 , 素质要提高
如: 在欣 赏世界 名画《 最后 的 晚餐 》 时展 开“ 美术 大师 达 ・ 芬
新课标的实施 不仅 要求 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 而且要求教 奇 的作品《 最后 的晚餐 》 美不美 ” 的讨论 。 当有的学生 说不美

要 善 于 创 设 宽 松 和谐 的课 堂 氛 围 。 提 供 良好 的 创 作
环境
陶行知先生 曾说 : “ 气候是生物生长 的必要条件 , 要学 问 我还发现同学们在评价 同伴 的作品时 , 普遍都会用欣赏 的眼 长进必须创造追求真理所必需的气候 。 ” 因此 , 美术教师在教 光来 评价 , 这种 “ 取其精 华 , 弃其糟粕 ” 的互评方式 , 为下一次
四、 建 立 科 学 的评 价 机 制 。 以 保 护 学 生 的 创 作 激 情 1 . 重 视 学 生的 自我 评 价
教学教法 , 改进教 学, 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
2明确创新培 养的目标 .
的教育探索和实践 中形 成 了以创新为基本 特征 、 以实
践为核心 内容 的陶行 知创造教育思想 , 我国教育遗 是
产 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试 图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 本 思想 , 探讨 当前 我国大学生创 新素质 培养的途径 。

陶行 知创造 教育 的 目标是 使学 生 “ 手脑 双挥 ” 、
求的敏锐预测 与准确把握 , 具备 善于观察 、 独立思考 并勇于挑战 的品质。 3创新高校的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建设是创新教 育的重要载体 , 培养学生 创新素质就要 营造适于创新生存 的校 园文化。 陶行知 在育 才学 校大力推行创造 教育 , 组织 开展“ 造月” 创 、
培养创 新人才 是世界各 国高 等教 育改革 运动 的 主要 目标 之一 。 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 和创新 能力 的培
养, 既是经 济建设 和社会发展对 高等教育提 出的时代 要求 , 也是高等学校肩负 的历史重任 。 年来 , 国高 近 我
才学校 、 社会大学 等 , 体现着 他 的创造 教 育观点 无不 和创造 精神。陶行知 的创造思 维始终 面对世界 , 向 指
“ 手脑联盟” “ 、手脑双 全” 3 。[ 这既是 创造教 育要达 到

宏 观 层 面 : 造 有 益 于 大 学 生 创 新 素 营
的 目标 , 又是实现创造 教育的手段 。他的人才培养 目 标 体现着 知识与 能力并 重的时代 特征 , 为 “ 新意 认 创 识 的培养 , 要求 学生必须 取得现 代 的知识 , 学会 现代 的技能 , 觉现代 的 问题 , 以现 代 的方 法发挥 我们 感 并 的力 量 ” 与时代俱进 ”“ , “ , 做一 个长久 的现代人 ” [ , 4 并 提 出要 创造就要有“ 大无畏之 斧” “ 、智慧之剑 、 金钢之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 259 ·校园心语【摘 要】1933年陶行知对于什么是创造教育做出系统的阐述,与此同时对创造教育的目的、范围、方法也做出了论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以创造教育为核心内容,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本文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进行论述与研究。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幼儿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幼儿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赵惠英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容及意义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而对于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样受用。

一是提倡实验教学,反对重视书本知识,死读书会抑制儿童的创造能力,没有发明和探究的能力。

二是提倡建立实验学校,不提倡一定模式的教学目的。

三是提倡用统计教学原理,反对一人的思想的教育原则,应该让孩子思维不受限。

四是侧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陶行知认为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而对于幼儿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受用。

一是提倡实验教学,反对重视书本知识,死读书会抑制幼儿的创造能力,没有发明和探究的能力。

二是提倡建立实验学校,不提倡一定模式的教学目的。

三是提倡用统计教学原理,反对一人的思想的教育原则,应该让孩子思维不受限。

四是侧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身边事物无时无刻不再发生变化,新鲜事物的不断更新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处处都是创造之地,人们时刻都在进行创造。

所以加强创造教育,让孩子从幼儿时代就迈上创造之路。

陶行知以生活教育为核心,认为教育应该是提供人们需要的教育,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必要教育。

他所提出的生活是教育的著名命题,在实施过程中老师的教育方式应该依照幼儿的学习方式,一边教一边学,老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多有依据的进行。

陶行知说: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想要进行创造首先要进行行动,二要进行脑力的行动也就是思想,三是在进行想与行动的同时就会产生全新的价值。

做是进行发明的前提,为创造探寻道路。

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者:梁龙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3期一、“生活”就是教育的理论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生活教育”包含三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要求科学地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建立一种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新教育。

总之生活教育理论的总要求是: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要社会的大课堂,不要仅仅局限在教室范围内的小课堂;要教学做合一,不要教学做分离;要活到老、学到老。

二、“社会学校“论“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

他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受教育。

在学校里的学习内容太少了,应该把教育放到社会中去,使更多人能接受到教育,无论在校外校内,都有师生的角色,都可以学习,同时学习更加符合生活,符合中国实际情况。

对于坏的环境也应该学会辨识,将好的环境改造不好的环境,学校不可以与社会脱离。

三、“教学做合一”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是统一的,教师不仅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学,学会学习,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其含义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重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二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依据这一观点,陶行知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告诉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行自主探索;三是老师“须一面教一面学”。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20世纪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一直为人们所推崇。

他的教育思想深受儒家文化及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陶行知的教育宗旨是“爱、智、勤、仁”,注重爱心与智慧的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他提倡“以生为本,以教为辅”,强调尊重学生个性,注重教育方式方法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陶行知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提倡“德育为先,学习为本”。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渊源、宗旨、方法、价值观、实践、浅析、结论1. 引言1.1 浅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作为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和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追求人格完善。

陶行知强调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探究真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爱与严”的教育理念,即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强调实践教育和生活教育,主张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体验和成长,通过生活的点滴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修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立足于传统文化、体现人文关怀、注重实践与创新的综合性思想体系,对当今教育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正文2.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体系。

陶行知生于清朝末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和动荡。

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他深受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间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主张解放学生思想,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其编写的教育理论也影响着许多教育者,使他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尤其是他提出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先进理念,更是创新教学的灵魂所在。

因此,广大教师与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并使其融入实际教学中,这样既能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面就是笔者对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的一些实践,同大家分享一下。

一、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当着重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结合陶行知教育理论,来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

笔者认为,应当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也就是问题式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源泉,是一切创新的根本。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多使用一些“想一想”、“试一试”这样启发性的教学用语,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及正方形的特点时,以提问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答案,或者让学生实际动手制作这些图形,使其在制作中发现图形的特点。

陶行知先生在探讨教学理论时提出学校的教育模式不应该是一面教育一面受教,而应该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而问题式教学正是利用学生的问题意识,利用这种认知冲突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进而进行创新。

比如笔者曾观摩过一节地理课,教师在讲解到西部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缺乏,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有什么样的办法能够改善这种情况?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这个时候就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与学习的知识,发挥想象力来回答问题。

有的同学说可以融化天山与祁连山山脉的冰雪,以此缓解水源短缺;有的同学说可以使用炸药将喜马拉雅山山脉炸出一个缺口,以此使印度地区的湿润空气可以北下。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 ——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发布时间:2021-07-15T10:33:20.7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作者:刘峥[导读]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刘峥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幼儿园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如“培养真善美的活人、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等,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在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作为幼儿教师,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理论,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我们做幼儿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幼儿创造力启发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创造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提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1]p560这种人既是“真善美的活人”,又应是手脑双全的人:即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子去想。

因此,“手和脑在一块儿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他要求教育者应从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培养。

(二)创造教育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以求到教育。

教育从生活中的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的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

”[1]p375在创造教育方法上,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为什么呢?因为做是劳力上劳心,行动、思想、新价值的产生便是它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边做一边想,必然产生新价值。

在他的“鲁滨孙漂流到荒岛”的事例中可很好解释这一点。

(三)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三大需要”“一大条件”陶行知认为,儿童多少有一些创造力,但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教育管理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教育管理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教育管理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教育管理者。

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实践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探讨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主张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实践和创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提出的“不以成绩评定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其次,陶行知在教育管理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教育管理应该注重人性化和民主化。

他强调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他提倡师生平等的教育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责任感。

陶行知还强调教育管理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

其次,陶行知提倡的人性化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理念,也对现代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

现代学校管理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参与,建立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

此外,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提醒我们,教育不应该仅仅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

总之,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事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他的教育管理实践强调人性化和民主化,对现代教育也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借鉴陶行知的思想,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_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_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好家长38一、有准备的环境,唤醒幼儿的兴趣环境,是一种无声的“隐性课程”。

有准备的环境,就是能够促进幼儿在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和谐发展的环境,这也是幼儿成长阶段中的重要因素。

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潜藏在内在的创造性潜能,是与生俱来的。

”为此,教师要以“放手”为前提,以支持为导向,引导幼儿关注并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唤醒幼儿内在的认知欲望,切勿单纯地重视丰富多样的材料,注重为幼儿创设美化的外在环境,而忽视幼儿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的参与度,要积极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做好铺垫。

一是以互动的生活墙面激发幼儿喝水的兴趣。

“喝水墙”旨在记录幼儿每日的喝水量。

例如,在生活区,为了保证幼儿每天的喝水量,并减少集体饮水时的拥挤、磕碰、接水少等问题,教师和幼儿共同商讨,一起制作了有准备的环境——喝水能量站。

该墙面分两个板块,一面墙是记录板块,幼儿每喝完一次水,就可以在自己的水杯里放一根小吸管,记录自己的喝水情况,一根吸管就代表喝了一杯水。

摆放吸管的游戏过程无不吸引着幼儿,幼儿更乐意喝水了。

另一面墙是图示板块,幼儿会自主设计标记并贴在杯子上。

这些有趣的标记时刻提醒着幼儿取水时要注意量,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引导幼儿逐步爱上喝水,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

二是以清晰的生活支架支持幼儿学习的动力。

例如,小班幼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午睡时会出现各种穿脱问题:随意乱放脱下的衣服;衣服被穿反,需要教师协助穿衣……面对这些情况,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学习穿脱衣服、穿鞋的学习支架。

利用图片支架帮助幼儿学会叠衣服与裤子的方法,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穿衣顺序和方法。

幼儿在生活区一边看游戏支架,一边主动练习给宝宝穿开衫、拉链衫、纽扣衣等。

清晰的生活支架时时刻刻支持着幼儿的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家长资源,通过每天在钉钉群即时反馈、共享问题记录单等途径改变家长包办代替的观念,鼓励幼儿在家坚持穿脱衣服练习,持续21天打卡记录,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著名教育家,他提出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探讨了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通过运用陶行知的创新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与表达能力。

具体应用包括通过启发式教学,提倡自主探究和开放性问题,以及注重鼓励学生表达等方法。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应用意义,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兴趣、创新能力、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全面发展、重要性、应用价值、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陶行知及其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字子同,号木间,江苏常熟人。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近代教育家之光”。

他提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创造教育思想。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倡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他强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当今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阐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起始阶段,是建立学生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和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上。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陶行知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家,对教育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应用在其中具有重要意义。

该思想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倡导学以致用,注重实践。

通过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未来小学语文教学应进一步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启示,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念、创造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学以致用、实践、启示、未来应用、总结1. 引言1.1 陶行知对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教育的贡献不可忽视。

陶行知提出的创造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界,也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启示。

在当今社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完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语文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记忆和模仿为主,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发展阶段,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师生创新精神

浅谈如何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师生创新精神陶行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被誉为“中国教育变革的先驱”。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1. 提倡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只依赖教师,而应该学会自主学习,这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一环。

学生应该被鼓励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通过阅读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络,让学生在知识选择上拥有更多的自由。

2. 提供实践机会陶行知提倡“课堂教学”和“生活教育”的相结合,也就是要把理论灌输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实际解决问题、创新。

学生活动或实践活动的组织应该尽可能安排在校内或校外的“真实”场景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模拟、操作,最好可以让他们动手操作,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带来的感受和乐趣。

3. 培养创新意识为了成功地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者尤其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育创新能力可以从培养创新意识开始。

通过教育学生创新意识,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用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实际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注意细节,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执行力。

二、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1. 关注学习过程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对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支持和鼓励。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强调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授课的思路、方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此外,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尊重学生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强调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观点,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校园应该是一个主张公正、平等和尊重的世界。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情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被排除在学校社区之外。

谈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谈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灵 活运用 创造教育 思想 , 从而更 好地在教 个 儿 童 乐 园 。 为 此 提 了 学 生 的 六 大 解 美 的 活人 。
育过程 中贯彻实施 , 是当下教育 工作者需 放 : 解放 眼睛 , 敲碎有 色眼镜 , 教大 家看事
要 思 考念 更 新 四 基 强
代创造教育 的倡导者和先行 者。 玩, 才算 是有点 做人 的味道 。有 了这六大 法 , 用最短 的时间探讨知识 的本源 , 求知识 解放 , 创造力 才可 以尽管发挥出来 。 ( 基于集体 , 三) 培育真善美的人 的归宿。他指出“ 生活 、 工作 、 习倘使都能 学 自动 , 则教育之收效 定能事半 功倍 ” 。这就
文 /胡 艳 霞
的最 高 境 界 就 是创 造 ” 。
对形成 研究 、 讨论 、 切磋 、 设疑 问难和抓 良
好 文 化 氛 围 有很 大好 处 。 育人 学 校 师 生 以

( 基于孩子 , 二) 解放儿童 身心
创 新 是 创 造 教 育 的 核 心 , 造 教 育 就 创 陶行 知 在 批 判 旧教 育 的 时 候 , 出 了 发
实 ; 放头脑 , 解 撕掉 精神 的裹 头布 , 使大家
教育者 首先要 受教育 , 行素质 教育 推
美 国 教 育 哲 学 家 杜 威
想 得 通 ; 放 双 手 , 去 指 甲 , 首 先 要 有 胆 识 有 魄 力 有 新 观 念 的教 师 。 陶 解 剪 如 何 灵 活 运 用 创
的创 造思维能力 , 提倡 以学
生 自 由发 现 为 主 的 探 究 式 的 教 学 。 13 年 奥 斯 本 提 98 出 了著 名 的 头 脑 风 暴 法 , 把
谈 出真 理来 ; 解放 空 间 , 人 种 敢 探 未 发 明 的新 理 , 入 未 开 化 的 边 疆 把 敢

浅谈陶行知的教育贡献

浅谈陶行知的教育贡献

浅谈陶行知的教育贡献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贡献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特色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生活教育为核心,注重实践与创新,具有鲜明的特色。

他强调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他也非常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的贡献1.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致力于乡村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需求,通过创办乡村学校、开展扫盲运动等方式,努力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

他的努力使得乡村教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乡村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倡导民主教育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民主教育,主张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

他提倡教育平等,反对教育中的等级制度和歧视现象。

他的民主教育思想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提倡创新教育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他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

他提倡创新教育,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他的创新教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教育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陶行知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实践陶行知先生不仅提出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还在实践中进行了许多创新尝试。

他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此外,他还积极推广“小先生制”,让年长学生教授年幼学生,以此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的教育必须能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应培养年青一代成为“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

纵观行知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发现,大力倡导创造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鲜明特色,也是其教育思想的起点和归宿。

他以生活教育为基础, 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生活教育”的目的;认为创造教育就是要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教育;认为教师“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师的成功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毋庸讳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忽视了实践的、感性的、可操作性的活动,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时空局限于课堂,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没有自主研究的时间与空间;教学手段单一、方法机械,重视知识的简单识记,忽视了对学生的理解引导;课堂教学以应付考试为目标,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不能运用于实践,运用于生活。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将促使我们从“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出发,抛弃“鸟笼式”的课堂,走出“接受学习、机械记忆”的境地,循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去“探未发明的新理”、“入未开化的边疆”,培养“脑手双全”、富有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活人”。

一、宽容是创造的温床“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

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才能办到,只有“的目的、的方法”才能完成。

由此可见,对学生来说,宽松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创造思维的萌芽与发展。

“世界上没有不能弹奏的曲子。

”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着无限的创造潜能,要做的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努力营造学生心灵自由放飞的沃土,提供机会让学生创造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

1.说的自由。

行知先生说:“小孩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除了按预设的教学目标组织课堂外,还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思想的余地,使他们的思维在其间纵横。

轮流上台,与教师、同学一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自我表现的意识,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答案采取延缓策略,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和创造学习的热情;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勉励他们在自信中独立地自由思考,碰到“疑难杂症”允许请他人帮忙,共同协商、共同探讨、共同解决。

随着广阔思维空间的形成,学生的创造火花就会不断迸发。

2.错的宽容。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时难免会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我们常常报怨学生连“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关系”都不知道、“哪是权利、哪是义务”都分不清,还学什么政治!不出错误成了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标志。

我们太习惯于将自身作为思考半径,从而忘记了“所有的创新都是尝试错误的结果!”其实对学生而言,因为他们不成熟,出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许学生出错,就是扼杀了学生发展和创造的可能性!只有学生出错,教师通过引导、点拨或师生间的相互启迪,才会达到教育的纠偏效果,这也恰恰是教师教学的意义所在。

因此,允许学生出错,还学生“错”的自由,是教师对学生价值的承认,对学生创造力的真正尊重和爱护。

二、兴趣爱好是创造的动力兴趣爱好是焕发智慧潜力的在动力,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心深处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探索的欲望。

没有兴趣的个性机能只会如死水一般地凝滞。

任何教学、教育措施如果能焕发兴趣,就能解放儿童,解放他们的脑、手、嘴,促其手脑并用,能言善道;就能促进他们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正如行知先生所言:“我们在创造线上,若无发明欲,便依然不会探寻未知之境界,以开发科学之源泉。

”可见,兴趣不仅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之母。

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自动力,也就没有创造的智慧和灵感。

1.情境激发。

在政治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了解和分析国际国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选用一些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时政热点配合教材讲解,引发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奇心和兴趣。

要针对学生好动、好说、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动脑与动口结合。

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积极开展诸如讨论课、听讲座、看录像、社会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记得“美国总统布什连任成功”的消息传开那天,当我走进课堂就感觉出学生的情绪都非常激动,个个议论纷纷。

在这种气氛中是很难把教学容讲下去的,我站在学生中间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美国的本来就是‘驴象之争’,玩的就是有钱人的游戏。

你们是怎么看待资本主义的?”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各抒己见:“美国的实质上是资产阶级享有的”“资产阶级的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美国的穷人是没有可言的”“资本主义是一种虚伪的”……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观点、一个个颇具创意的论断,顿时呈现在课堂上。

2.成功激励。

学生的兴趣能够焕发积极的学习过程并带来成果,而学习成果反过来又会使学生产生满足和喜悦,从而焕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真正的学习兴趣是来自学习获得的成功!成功是兴趣之母。

为此,我们要相信“千百个小孩中,一定有一个小孩是天才,是创造者,发明者”。

要善于运用激励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凭自身力量不断取得成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机制。

第一次的、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微不足道的学习成功,对那些“笨孩子”都会构成巨大的动力,并成为他们获得“自由”、探求新知的起点。

三、批判质疑是创造的种子创新需要有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精神,需要有挑战权威、质疑前人的勇气。

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可以这样说,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

没有“问”,就没有发明;没有“问”,就没有创造。

问题是创造的源泉与起点,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导火线。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充分发挥“问题”这把钥匙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的技巧,点燃创造的火花。

1.“问”起于思。

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在的创造力”;解放了时间,“可以使儿童有时间从容地消化、思考所学知识,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积极去创造”。

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慢慢学会质疑。

如在学习“劳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这一知识点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探究思考题:我们今天的电脑如果放在原始社会,能不能发挥其效能?为什么?给学生留了三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允许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帮忙。

经过一番问题的思索和资料的查询,有的同学自言自语地说:“电脑是高科技产品,使用时没有一定的技能是不行的。

是能还是不能呢?”有的同学与同桌讨论开了:“你觉得能还是不能?”“能。

原始人经过培训,就能掌握电脑知识并运用于生产实践。

”“不能。

原始人没有什么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很差、生产经验贫乏,因此他们不会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同学们在“能”与“不能”的争论中,大胆地想象着、思索着……2.“问”因人异。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重视儿童个性的发展,正确对待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正如行知先生所指出的:“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处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要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多思、善问的习惯,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

通过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培养学生互相提问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

如在教学初二《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我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小组协作和自主学习的环境。

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一段录像——生活中常见的清新空气以及由于人为破坏的被污染了的空气,让同学们观看;然后请同学谈谈观看后的体会。

同时向同学们说明:以百分为基础,提出和回答一个问题奖10分,看哪位同学问得最多、答得最多、为本小组作的贡献最大。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相互悄悄地问:“我只想到了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你想到了什么?”“我只提出了一个,你能提几个?”学生试着问、想着问、争着问,问与答自由矫正。

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质疑、善于表达、善于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3.“问”终于省。

学习的过程是在个体交流与共享中不断生成、不断完善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

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行知先生强调要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而不是“金子”。

对教师来说,成功的教育不是去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每一次的训练、提问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反思、自问:“我今天学习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弄懂?”“学到了什么方法?”“它可以用在哪些地方?”经过自我反思,不仅让问题得到梳理和升华,而且培养了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让我们循着行知创造教育的足迹,以宽容的教学情怀,做一个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培养者;以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创新教育的田野上与学生“共舞”。

主要参考资料:1、《行知文集》。

2、关火:《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123、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教育》,2 003.74、高松林:《论创新视野中的学生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