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为38.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然而,这个高储蓄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影响着储蓄率首先,人们的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在储蓄上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收入有保障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进行储蓄,而不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所影响,例如生病、事故等等。
此外,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财机遇,使人们更愿意去储蓄和投资。
同时,收入水平也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属于高社会阶层的人们有更多信仰的投资机会、更加了解风险等等,因此储蓄率也会随之而上升。
二、房贷支出影响下的储蓄率其次,房贷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十分昂贵,不少拥有一套房子的人们都需要还房贷。
这种支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储蓄率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购房之后,有不少人选择了把存款投入到房屋的装修等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支出,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行为。
三、教育支出也会影响储蓄率教育支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然的消费,这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项长周期的支出。
在城市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从小开始学习各种课程的机构,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这种教育支出也会对家庭预算产生很大的消费压力,影响金融储蓄的大小。
四、人们的支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储蓄行为中,每个人的消费支出习惯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支出是影响储蓄率的一大因素。
过多的购物和撞衫,不惜花大量的钱去维护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在储蓄上面的余地变得极小。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也是造成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比如内向群体和一些爱好文化娱乐等消费群体,他们的收入虽然较少,但是储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储蓄率也普遍较高。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一个体现民生水平的重要数据。
储蓄率越高,家庭经济越健康,也意味着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到了保障。
那么,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呢?一、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储蓄率为33.9%,较2018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虽然储蓄率有所下降,但相比其他国家的储蓄率,中国仍然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
二、中国居民储蓄率形成的影响因素(一)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俭朴持家,勤俭节约”的传统,这种理念贯穿在很多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居民通过过度的储蓄,来保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一种财富传承和保值的习惯。
(二)政策因素中国的国家政策对居民储蓄率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储蓄存款利率高于消费信贷利率,这就促使了居民更多地选择储蓄而不是消费。
而近年来政府出台的税收减免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居民储蓄率的形成。
(三)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收入增加,家庭储蓄率也有可能随之降低。
同时,收入的分配不平等也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储蓄率,高收入人群的储蓄率相对较低,而低收入人群则倾向于享受财富保值,将更多的收入放在储蓄中。
(四)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影响居民储蓄的另外一个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这就促进了消费升级,提高了消费水平,同时也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
三、中国居民储蓄率影响的负面因素(一)影响消费水平高储蓄率可能会导致消费水平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
如果居民长期过度储蓄,那么就会形成消费不足的局面,也就是说,居民不愿意进行消费,进而使得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制约投资过高的储蓄率也会制约投资,这是因为储蓄资金可以用于生产,但有一部分储蓄资金只是闲置,使得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面临着投融资难的影响。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等原因致使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数量存在变动问题。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常常被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之一。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分析与阐述,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标签: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逐渐增加。
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改善,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数额不断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水平改变等原因致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发生变化。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常常被作为评价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要指标,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因素(一)居民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存款主要是指居民将可支配收入中除用于消费以外用来存入银行或者用于购买各种证券的一部分剩余收入,由此可见,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组成部分。
居民的储蓄存款数额会随着居民的收入而发生变化,居民的个人收入越多,相应的储蓄存款数额就会越大。
有数据显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其储蓄利率相对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居民的收入水平制约了人们储蓄能力的提升。
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处于中等的国家,尤其是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储蓄利率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而有所提高,可见居民个人的可收入支配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有着很大影响。
(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经济市场存在通货膨胀问题,相应的人民币价值就会受到影响,进一步引发物价上涨问题的发生。
通货膨胀率是反映物价上涨水平的具体指标,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又会导致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数量。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储蓄是一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居民储蓄率则是反映居民储蓄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居民储蓄率长期以来呈现出较高的水平,这与中国的储蓄文化、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住房、教育等需求相对较高等因素密切相关。
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个人收入水平、家庭结构、财务状况等微观因素,还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体系发展等宏观因素。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1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加之通货膨胀的压力,许多居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而非进行消费。
利率水平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利率水平上升时,居民更愿意进行储蓄,而当利率下降时,居民则更愿意进行消费,从而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
1.2 政府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对居民储蓄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收紧会导致货币供应减少、利率升高,进而影响居民的储蓄意愿;财政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例如减税政策可能会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从而影响居民储蓄率。
1.3 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增长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水平较高时,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更为乐观,因此更愿意进行消费,储蓄率相对较低;而在经济增长放缓时,居民更愿意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储蓄率较高。
二、微观经济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2.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入较高的家庭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的增长通常会带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
2.2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家庭人口较多、年龄较大的家庭更愿意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家庭结构对居民储蓄率有一定的影响。
2.3 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观念较为保守的家庭更愿意进行储蓄,而消费观念较为开放的家庭则更愿意进行消费,因此消费观念对居民储蓄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分析
在逐 渐发生变化 , 是全社会 中传统的消 费习俗 、 费心理仍 但 消 然主导着大 多数 人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交替决策。人们不愿意
“ 负债” 消费 或超 前消费 , 了结余首 先想 到的是存人银行 。再 有
储蓄的政策。特别是在通货膨胀 比较严重 , 货币明显贬值时 期 ,
国家主动 采取储蓄保值措施 ,使居民认识到长期储蓄能保值 , 并且乐于参加储蓄 。其次 , 传统的节俭 的消费观念仍起主要的 作 用。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 的大 幅提高 , 管年轻人的消费观念 尽
这 种 影 响 在 经 济 发 展 程 度 不 同的 国 家 或 者 不 同的 阶段 是 有 差
【 关键 词 】储 蓄 率 消 费 率
一
经济增长
社会保险的心理预期减弱 , 因此全社会的 永久性收 入储蓄动机 大大增强 , 储蓄存款增加 。最后 , 我国投 资机会特别是金融投资 渠道的缺乏造成被动储蓄 。中国的储蓄率从 19 9 0年的 3 . 增 9% 2
长至 2 1 年的 5 %,这其中除了我国所具有的储蓄传统外 , 00 0 投 资渠道不够顺畅 , 资领域过于狭 窄 , 投 风险过高。 中国高储蓄率的 问题在很 大程度上是一个 中长期 问题 , 我
国 经 济 的发 展 产 生 了很 大 影 响 , 文 对 我 国高 储 蓄 率 的 现 状 及 本
其 原 因 通过 计 量 建模 的 方 法进 行 了分 析 , 后 根 据 模 型提 出 了 最 相 应 的对 策 建议 。
次,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程度低 , 且社会
保 障基 金的监督管理和服 务水平跟不上社会需求 , 使得居民对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状况、教育水平、金融制度和政策等。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使得居民储蓄增加的动力减弱。
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加,他们更倾向于将闲置资金用于消费,而非储蓄。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提高人们的信心,使得他们更愿意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项目,而非储蓄。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对居民储蓄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
其次,家庭收入状况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储蓄能力。
如果家庭收入较低,人们往往无力进行储蓄,甚至不得不依靠借贷等手段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这使得储蓄水平下降。
相反,如果家庭收入较高,人们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并有余钱进行投资和理财,从而进一步增加储蓄水平。
另外,教育水平也会对居民储蓄产生影响。
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人们对理财知识的增加和金融风险的认知能力的提高,这使得他们更具备储蓄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带来更高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居民储蓄的增加。
此外,金融制度和政策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进行储蓄的渠道和方式。
如果金融制度不健全,缺乏稳定的金融机构和各种金融产品,使得居民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储蓄方式,这将对居民储蓄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的环境。
如果政府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节俭的财政政策,居民往往更有动力进行储蓄,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状况、教育水平、金融制度和政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居民储蓄的水平和趋势。
为了促进居民储蓄的增加和发展,政府可以通过改善金融环境和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提高居民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加强金融教育等手段来引导居民进行储蓄。
影响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其他因素
影响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其他因素本章主要分析预期寿命之外的其他因素对中国国民储蓄率水平的影响,主要有三个部分。
一是分析预防性储蓄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二是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三是分析国民储蓄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预防性储蓄动机居民储蓄是国民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储蓄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国民储蓄率水平。
目前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水平。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足主要由居民消费引起,1978年以来,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从50%左右下降至目前的40%以下。
居民消费增长乏力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为了验证中国家庭是否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我们使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中针对中国家庭调查的微观数据,考察并验证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解释中国家庭消费特征。
一计量模型的确定与数据的处理1.计量方程的确定一个典型消费者,寿命为T,在第t期的目标是:约束条件为:A i,t+j+1=(1+r i)A i,t+j+Y i,t+j-C i,t+j,A i,T+1=0Y t=P tνtP t=P t-1N t其中,E t为消费者第t期的条件期望,T为死亡年龄,σ为时间偏好,C i,t为第t期消费,Y i,t为第t期现期收入,νt为现期收入冲击,P t为持久收入,N t为呈对数正态分布的持久收入随机扰动项,A i,t为第t期资产,r i为第t期无风险资产收益率,U(·)为CRRA效用函数(1-ρ)C i,t1-ρ。
该模型的解在效用函数为CRRA形式条件下,在r t+1=φt+1=0处取二阶泰勒级数,可得:如果消费冲击是对数正态分布的,设ηt+1=Δln c t+1-E t(Δln c t+1),πt+1=Δln c t+1-E t[Δln c t+1],那么式(8-2)将为:其中,,ρ值为相对谨慎系数,可以度量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大小。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居民储蓄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储蓄水平较低,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原因及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有数据显示,居民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关系,部分居民储蓄水平较低。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居民收入水平对储蓄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居民储蓄行为背后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的文章。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程度,深入了解居民储蓄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研究储蓄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居民增加储蓄意识,提高储蓄率,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借助实证分析结果,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科学的理财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财务目标和实现财务自由。
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启示。
1.3 研究意义储蓄是居民金融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安全,也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可以帮助了解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储蓄倾向,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居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率、财务知识水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以及税收政策等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和合理储蓄。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还可以对金融机构提供指导。
了解不同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更合适的储蓄产品,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储蓄也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储蓄对于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个人应对意外事件,实现个人投资,提高家庭安全感等。
而从宏观角度来看,储蓄也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增长、金融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深入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了解当前储蓄现状,指导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居民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讲,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水平会相应提高。
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家庭有更多的余钱可以用于储蓄。
一般来说,低收入家庭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可能面临更多的消费压力,因此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而高收入家庭可能有更多的剩余资金用于投资和储蓄。
收入水平的不平等也会导致储蓄水平的差异。
通过实证分析收入水平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居民储蓄行为。
二、教育水平和职业教育水平和职业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因此更有可能进行储蓄。
相比之下,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可能只能从事低技能劳动,收入较低,难以进行储蓄。
职业类型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
金融、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可能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更有可能进行投资储蓄。
通过实证分析教育水平和职业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指导个人的职业选择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三、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储蓄行为。
有一项研究显示,有孩子的家庭可能更倾向于进行长期储蓄,以应对孩子的教育、养老等需求。
而无子女家庭则可能更倾向于进行短期储蓄,以满足当下的消费需求。
单身、双职工等不同的家庭结构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家庭结构对储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在储蓄方面的行为特点,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四、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对居民储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居民银行储蓄影响因素的分析
48我国居民银行储蓄影响因素的分析郑中元作者简介:郑中元(1973-),男,厦门大学MBA ,集友银行总行企业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
(集友银行福建厦门361000)摘要:高水平的居民银行储蓄率是银行为资本市场提供贷款的前提条件,所以居民银行储蓄对于稳定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居民银行储蓄也并非越高越好,这是因为高水平的居民银行储蓄率便意味着居民都将大部分收入存入银行,导致我国消费水平较低。
消费不足容易引发生存过剩,继而引发经济危机。
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去探讨影响我国居民银行储蓄行为的重要因素,这对于保持适度水平的居民银行储蓄率、稳定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居民银行储蓄;消费水平;适度水平一、引言2008年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为标志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全世界所面临的经济市场、金融资本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经济结束了大稳定的“旧常态”而进入了“新常态”(严先溥,2010)[1]。
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我国面临着一系列继续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拉动内需,刺激国内消费,加大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为去产能做出贡献(沈坤荣和滕永乐,2013)[2]。
消费不足意味着居民都将大部分收入存入了银行。
这里便涉及到居民银行储蓄的概念,即个人(或家庭)讲收入存放在银行机构,而不是全部用于消费。
居民银行储蓄对于稳定经济发展和为商业资本市场提供贷款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居民银行储蓄是不是越高就越好呢?事实上并非如此,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储蓄率水平。
本研究就是要探究中国居民银行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继而对银行储蓄的走势作出精准预测,最终实现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据相关数据和网站机构统计,我国居民银行储蓄率已经远超发达国家。
因此,有必要研究影响居民银行储蓄率的因素,降低我国居民的银行储蓄率,鼓励居民讲收入的更大比重用于消费,而不是全部存入银行。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储蓄是中国居民普遍采取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中国居民储蓄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本文通过对中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经济收入水平、风险意识、资本市场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
分析结果表明,储蓄率的高低与多个因素相互作用,不仅仅是个人性格和习惯所决定,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制度安排所影响。
一、引言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以来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储蓄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在储蓄率高的同时,国内消费需求相对较低,对国内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并为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提供参考意见。
二、经济收入水平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是一个多数人口属于中低收入阶层的国家,由于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居民获得收入后更倾向于储蓄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未来需求。
此外,中国居民普遍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较高,因此增加储蓄以应对不确定性成为一种习惯。
三、风险意识中国居民对风险的敏感性较高,这也是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许多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他们更倾向于把资金储蓄在银行中,以避免风险损失。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完善,很多居民依靠自己的储蓄来应对风险,这进一步促使他们增加储蓄。
四、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对于储蓄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出现过较多的股市、楼市泡沫等,这增加了人们对于储蓄的依赖。
相比于放入风险较高的资本市场,居民更倾向于把资金保留在相对安全的银行存款中。
由于投资渠道相对有限,能够吸引居民资金的投资机会较少,进而增加了居民储蓄的需求。
五、社会保障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在医疗、养老等方面。
缺乏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使得许多居民不得不依靠个人储蓄来支付突发的医疗费用和后续的养老生活费用。
为了保障日后的生活安全与稳定,很多中国居民习惯性地增加储蓄。
城乡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城乡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逐渐凸显,城乡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
家庭储蓄率是一个国家居民财富积累的重要指标,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分析城乡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和社会稳定。
首先,城乡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差异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家庭储蓄率相对较高。
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居民的收入也普遍增加,因此他们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储蓄。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家庭储蓄率相对较低。
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农民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因此他们往往没有太多的闲置资金用于储蓄。
其次,城乡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差异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收入水平是决定家庭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使城市居民有更多的剩余资金进行储蓄,而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则限制了农村居民储蓄率的提高。
其次,家庭支出水平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相应地,他们的储蓄水平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可以留更多的资金用于储蓄。
再次,金融机构的发展与金融服务的覆盖程度也会影响储蓄率。
城市地区由于金融机构更加发达,金融服务相对更完善,因此城市居民更容易选择储蓄和投资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家庭储蓄率。
而农村地区由于金融服务相对滞后,农民在储蓄和投资方面面临更多的障碍,导致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相对较低。
最后,为了提高城乡居民家庭储蓄率的差异,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方面,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致力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储蓄能力。
另一方面,应该推进金融服务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覆盖率,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便利的储蓄和投资渠道。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对于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
一、收入水平和储蓄率的关系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在储蓄方面可能会更加充裕,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率越高的概率就会越大。
在实际情况中,并非所有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都能够保持高的储蓄率。
在我国,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的提高并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有些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但是储蓄率并不高,这可能和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观念有关。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以便更好地探讨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家庭结构多样化,不同的家庭结构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家庭结构越稳定,储蓄率越高的概率也会越大。
有稳定工作的夫妻双方,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单身人士或者离异家庭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
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能力更强,对于储蓄也更加重视。
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更加高。
而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四、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和储蓄率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也不同,这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报告: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一、调整利率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革,调整银行利率已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表面上看,提高居民储蓄利率似乎能够增加居民的储蓄存款,但是,实际上调整银行利率并不能确定储蓄存款的增长或减少。
由于利率的调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通货膨胀、就业市场、市场竞争、企业和政府借贷需求变化等,因此,通过分析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利率调整对储蓄存款的影响,以及居民储蓄行为背后的原因。
二、经济收入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收入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变得更加富有和经济稳定,因此,他们会更愿意进行储蓄存款。
然而,由于某些因素,收入可能不足以激励居民储蓄行为的增加。
例如,家庭开支的增加、房价上涨、就业不稳定等可能导致居民储蓄意愿的下降。
因此,了解经济收入对于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方式和原因,对于制定适当的政策来促进增加储蓄存款非常重要。
三、人口结构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人口结构也是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年龄增长,老年人为了在退休后有足够的财富来维持生活,而进行了更多的储蓄存款。
然而,随着年轻人口增加,他们通常需要贷款或消费,以资助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储蓄存款可能会减少。
此外,教育水平也是储蓄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愿意进行储蓄行为,而低教育水平的人则更愿意进行消费行为。
因此,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储蓄行为也可能会有所变化。
四、金融创新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提高,金融创新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
稳定发展的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是繁荣经济的关键。
然而,各种金融创新可能会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和投资方式的改变。
例如,货币市场中可负担的利率和投资收益的提高可能会加速居民储蓄,并减少储蓄金额。
因此,对于检测金融创新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是我们更好地了解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必要一步。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被视为宏观经济稳定和个人家庭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
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
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宏观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政策因素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过去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行“稳增长”政策,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居民储蓄以支持国家的投资和建设。
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调整金融政策,例如适时地提高或降低存款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和储蓄意愿也相应增强。
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更愿意将多余的资金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经济发展水平对居民储蓄率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
3.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率。
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个人储蓄来解决养老、医疗等问题。
而一旦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人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应下降。
二、微观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收入水平个人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主要微观因素之一。
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储蓄率往往也越高,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剩余资金可以储蓄。
相反,收入较低的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不能够有足够的余钱进行储蓄,因此其储蓄率相对较低。
2.消费观念个人家庭的消费观念也会直接影响其储蓄率。
在传统的理念下,人们更倾向于实现“节约致富”,把更多的钱财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在现代社会,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人们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生活,愿意通过消费来提高生活水平。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会直接导致个人家庭的储蓄率的变化。
3.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较大影响。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居民储蓄率是指居民部门储蓄总额与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居民储蓄率的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
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从而储蓄率相对较高。
要提高居民储蓄率,就需要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居民消费习惯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如果居民更倾向于消费,那么储蓄率就会相对较低;相反,如果居民更倾向于储蓄,储蓄率就会相对较高。
需要通过培养居民正确的消费理念和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来调整居民的消费习惯,从而提高居民储蓄率。
金融市场状况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
如果金融市场发达,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具有较高的收益率和较低的风险,居民更愿意将闲置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中,从而降低储蓄率。
相反,如果金融市场不发达,居民的储蓄需求会相对更高,储蓄率也会相对较高。
提高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将有助于降低居民的储蓄需求和提高储蓄率。
政府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
税收政策直接影响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社会保障政策可以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和福利支持,从而减少居民的储蓄需求。
通过合理的税收减免政策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居民的经济压力,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居民储蓄率。
居民储蓄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金融市场状况以及政府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等。
为提高我国居民储蓄率,需要通过多种路径,如提高收入水平、培养正确的消费理念、发展金融市场和实施合理的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23居民储蓄率数据
2023居民储蓄率数据摘要:一、介绍二、2023 年居民储蓄率数据概述三、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四、居民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五、结论正文:一、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储蓄率的变化成为了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储蓄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它是反映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重点关注2023 年我国居民储蓄率的数据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二、2023 年居民储蓄率数据概述根据2023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6%,较上年略有上升。
这意味着在2023 年,我国居民每收入100 元,其中有45.6 元被用于储蓄。
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居民的储蓄意愿较强,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因素1.收入水平:居民储蓄率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这使得居民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储蓄。
2.消费观念: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会影响居民储蓄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逐渐增强,消费观念从传统的节俭向适度消费转变,这使得居民储蓄率有所提高。
3.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对居民储蓄率也有影响。
在我国,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居民对未来的担忧减轻,更愿意将资金用于储蓄。
4.投资渠道:投资渠道的多样化程度影响居民储蓄率。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渠道逐渐增多,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这使得部分居民将资金从储蓄转向投资。
四、居民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1.促进经济增长:较高的居民储蓄率有利于积累社会财富,为投资和消费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2.稳定金融市场:居民储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较高的储蓄率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3.增加消费潜力:居民储蓄率较高意味着消费潜力较大,这有利于推动消费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五、结论综上所述,2023 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6%,反映了居民较强的储蓄意愿。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现 利率对储 蓄的影 响是负相关 的或者是含混不清的。 我 国经济学界有相 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利率对居民储 蓄影 响很大 , 而 且是正的影响。如谢平(9 3, 19 )徐燕(9 2。在徐 燕的实证研究 中, 19 ) 发现 17 — 9 7年居民储 蓄对实际利率变动敏感 , 98 18 实际利率 变化会导 致储蓄
《 经济师)00 21 年第 1 期 2
● 经 济 观 察
我 国居 民储 蓄增 长的影响 因素分析
以来 , 国居 民 储 蓄 一 直 处 于 不 断 攀 升 的 态势 。 我
二 、 论 分 析 理
文章 分 析 了影 响 我 国居 民 储 蓄 的 三 个 因素— — 居 民 收 入 、 货 膨 胀 率 与 通 利率 。 过 图表 及 协 整 检 验 , 证 三 因素 的影 响 及 其 强 度 , 而提 出 了几 通 验 进
一
、
引 言
近几十年来 , 国经 济总体 上保持 了持续 、 我 稳定 、 康的发展态势 , 健 居民储 蓄也 因此而不断增 长。 截至 2 0 0 9年末 ,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 破2 6万亿元 ( 图 1 。对 于巨额储 蓄的存在 , 方观点不一 。积极 的观 如 ) 各 点可以总结 为 : 一方面支持 了我 国改革开放 以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 建设 投资的需要 , 另一方面也说 明我 国居 民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 ; 再者 , 可以 支持 我国反腐 败的进 程 , 因为有关学者认为贪污腐败 的款项是储 蓄的来 源之一 ( 张力生, 罗永进 ,0 5 。持批评态度 的人认 为 : 20 ) 巨额储蓄 的存 在 【给我国各方而带来 |一些 负面效应 , l 土 7 例如 : 储蓄 的增 加使 得居 民消费 需求下 降, 迫使政 府财政赤字 、 国家债务连年增加 。 使得政府 的宏观调控 不能伸缩 自如 , 妣政政策 的 自动稳定器功能 被削弱 , 能通 过中央银 行 仅 的货 币政策发挥效力 , 而根据罗伯特 ・ 蒙代尔的政策指派理论 . 这又使得 我国对内的经济调控功能被 削弱 ; 另一方面 , 蓄的迅 速攀 升使得我 国 储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关系到居民的经济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居民储蓄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高低,以及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长期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3%,而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
这说明我国居民有强烈的储蓄意愿,愿意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高储蓄率的背后,既有我国传统的储蓄理念,也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健全的现实问题。
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也是促使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一些文化、风俗也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产生了影响,比如孝顺父母的传统习俗和未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考虑。
二、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储蓄率就越高。
因为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有剩余资金用于储蓄,而收入水平低的人则更需将收入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无法有太多的剩余资金进行储蓄。
2. 家庭偏好家庭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积蓄为财”的观念,因此愿意把家庭剩余的资金进行储蓄。
3.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利率、税收政策等途径,政府可以引导居民的储蓄行为。
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居民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也会减少居民的储蓄意愿。
4.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收入,更能够理性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因此更有可能有较高的储蓄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计量经济学模型国商02级2班第10研究小组明晓丽40202025 兴华40202080杜海波40202072 文犀40202083吴旭晖40202033指导老师:庞皓鲁万波时间2004年9月---12月目录一:问题的提出二、经济理论:三、关于研究方法:四、模型的数据:五模型的具体形式和检验(一)多重共线性检验1、多重共线性检验2、多重共线性的修正(逐步回归法)(二)异方差性检验(三)自相关性检验与修正1、自相关的检验2、自相关性的修正(迭代法)3、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分析4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分析六、模型的经济解释七、政策建议关键词:城乡储蓄余额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指数[摘要]本文旨在对影响我国储蓄余额的多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中选出影响较大的一个或者是几个因素,建立储蓄模型,以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于储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选择了可能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几个因素,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以及经济意义建立了相应的模型,随后,我们收集了从1985到2003年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参数估计和检验,不断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
最后,对这个结论从宏观的经济意义上进行了自己的一些解释,并针对如今在储蓄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迅速提高。
这使居民的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发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探讨中国居民储蓄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相应研究,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居民储蓄是现代社会总储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
广义的居民储蓄是指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未被消费的剩余部分,是城乡居民持有的各种金融资产之和与西方经济理论比较,我国关于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我们将在较大程度上借助西方主要的储蓄理论,并且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做必要的修正。
根据“鲁滨逊.克鲁索经济”假定投资等于储蓄,消费和储蓄决策是完全一样的,给定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一旦选定了消费,那么储蓄也就决定了,所以我们可利用各种消费收入理论来间接分析对储蓄的影响: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其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因此,扩大消费须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
如城市居民每隔两年一次的加工资。
但如何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却始终没有切实的措施,这是我国总消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杜森贝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由于示效应与习惯效应的存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所以提高收入是稳定地提高消费的根本。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
接受这种理论,有助于扩大当前消费:尤其是年青人,目前收入不多,但可以鼓励他们把未来的收入用于现在,即贷款消费。
为此应切实推出便利的贷款消费政策。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强调居民消费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要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收入,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收入表示。
按这种理论,我国应持续稳定地增加居民的收入。
解释居民储蓄行为的理论有很多。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1979年以前居民储蓄行为的模式主要被绝对收入理论解释。
1979年以后这一特征依然存在,但逐渐减弱。
生命周期以及永久收入理论这些具有跨时预算约束特征的储蓄理论,对79年以后的居民储蓄行为的解释力迅速增强。
论文将居民储蓄余额定义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居民消费的差额,即居民可支配收入乘以储蓄倾向。
其实物形态有金融储蓄与实物储蓄两部分。
金融储蓄包括现金、存款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增加量;实物储蓄包括本期购买的各种耐用消费品以及住房等价值非一次性损耗的商品扣除折旧后余额的增加量。
但在分析过程中由于数据原因无法沿用此定义,我们研究的只是银行年末储蓄余额。
储蓄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事实告诉我们,由于有不同的储蓄率,法国和阿根廷的经济情况从最开始的同一水平发展到今天有了巨大的差距。
而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储蓄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储蓄总额一度攀升的同时,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迅速的的提高,消费价格指数也跟着上涨;而从1996年5月以来到2004年10月,为了改变中国通货紧缩的状况,中国政府先后8次降低利率,以期望能够减少储蓄,扩大消费,拉动需。
但情况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那么影响储蓄总额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二、关于研究方法:论文以实证分析为主,根据各种被认为可能会对储蓄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建立经济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储蓄的影响,探讨中国居民储蓄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宏观政策做相应研究。
被认为可能是决定居民储蓄行为模式的主要因素有: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率,农村人均纯收入,消费价格指数。
1、利率: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利率的变动对储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我们的模型里面影响却不是太显著,原因我们在后面会具体解释2、物价指数:调查表明,物价指数对储蓄额有着一定的影响,显著与否我们在模型中会有相应的说明3、城镇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对居民的储蓄额肯定有着重要而且是显著的影响,这点我们在模型中得到了验证.4、农村居民收入:不可否认,农村居民在整个中国占绝大部分,也应该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可能存在多重的共线性,我们在模型中会对其进行检验以及修正由于数据收集的难度,我们选用从1985年到2003年的一组时间序列数据。
三、模型的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取了1985年到2003年的有关数据,只有19个,作为小样本,给我们的检验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年份城乡储蓄余额(亿元)消费价格指数(1985=10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利率(%)农村人均纯收入(元)1985 1622.6 100690 2.88 397 1986 2237.6 106.5828 2.88 424 1987 3073.3 114.3916 2.88 463 1988 3801.5 135.81119 2.88 545 1989 5146.9 160.21260 2.88 602 1990 7034.2 165.21387 2.64 630 1991 9107 170.81570 1.98 710 1992 11545.4 181.71826 1.8 784 1993 14762.39 208.42337 2.475 921 1994 21518.8 258.63179 3.15 1220 1995 29662.25 302.83893 3.15 1578 1996 38520.84 327.94839 2.7 1926 1997 46279.8 337.15160 1.935 2090 1998 53407.47 334.45425 1.575 2162 1999 59621.8 329.75854 1.215 2210 2000 64332.4 3316280 0.99 2253 2001 73762.4 333.36860 0.99 2366 2002 94307 330.67703 0.765 2476 2003 110695 334.68472 0.72 2622其中,利率计算方式i={(1+i1)n1(1+i2)n2(1+i3)n3…(1+i t)nt}1/12消费价格指数以1985为基年,即(1985=100)i表示年利率,i t表示月利率,nt表示有t个月的利率为i t,n1+n2+n3+…+nt=12 四模型的具体形式和检验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多元回归方程表1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2/04 Time: 20:18Sample: 1985 2003Included observations: 19C 7649.025 3389.844 2.256454 0.0406X1 20.12607 1.759287 11.43990 0.0000X2 -10.90250 8.282137 -1.316387 0.2092I -1124.351 1230.928 -0.913417 0.3765P -123.3273 33.26030 -3.707942 0.0023R-squared 0.996709 Mean dependent var 34233.61Adjusted R-squared 0.995768 S.D. dependent var 33646.24S.E. of regression 2188.76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8.44100Sum squared resid 67069836 Schwarz criterion 18.68954Log likelihood -170.1895 F-statistic 1059.875Durbin-Watson stat 1.426629 Prob(F-statistic) 0.000000Y = 7649.025032 + 20.12607175*X1 - 10.90249833*X2 - 1124.350911*I - 123.3272844*PX1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X2为农村可支配收入;I为利率;P为消费价格指数。
从上可以看到X2的符号与经济意义相悖,且X2和I的t检验都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检验与修正(一)多重共线性检验: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加综合判断法表2X1 X2 I PX1 1.000000 0.987875 -0.816778 0.928584X2 0.987875 1.000000 -0.779957 0.967073I -0.816778 -0.779957 1.000000 -0.654902p 0.928584 0.967073 -0.654902 1.000000由表可以看出相关系数都大于0.6,说明解释变量之间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线性相关;表明模型中解释变量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二)多重共线性的修正(逐步回归法)1、运用OLS法逐一求Y对各个解释变量的回归。
结合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选出拟合效果较好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 Y = -12763.27598 + 12.82997922*X1 R2= 0.966909(2556.201) (0.575661) R2 *= 0.964962t= (-4.993064) (22.28740) F= 496.7284(2) Y = -19406.92397 + 38.63566494*X2 R2=0.897005(5092.294) (3.175221) R2 *=0.890947 t= (-3.811038) (12.16787) F= 148.0570(3)Y = 105146.2456 - 33441.05277*I R2= 0.731797(11195.13) (4910.123) R2 *= 0.716020t= (9.392142) (9.392142) F= 46.38475(4)Y = -39087.91582 + 305.3122029*P R2= 0.721739(11810.09)(45.97866) R2 *= 0.705370t= (-3.309705) (6.640303) F= 44.09362经分析在这四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第二个的拟合优度最好,t检验和F检验最显著,且与经济意义相符,故将X1作为第一个选定的解释变量将其余变量逐一代入,得如下几个模型(1) Y = -3269.592944 + 25.81807359*X1 - 41.10562833*X2(1947.123) (1.950356) (6.097777)t= (-1.679192) (13.23762) (-6.741084)R2= 0.991383R2 *= 0.990306F= 920.3708(2) Y = 6394.736964 + 11.15554273*X1 - 6142.09023*I(8640.254) (0.891672) (2671.508)(0.740110) (12.51082) (-2.299110)R2= 0.975126R2 *= 0.972017F= 313.6228(3)Y = 6577.772313 + 18.41932397*X1 - 165.7908641*P(1951.260) ( 0.540341) (14.88293)t= (3.371038) (34.08836) (-11.13966)R2= 0.996221 R2 *= 0.995748F=( 2108.744)经分析第一和第二个经济模型的经济意义不符合,而第三个模型F检验很显著,拟合优度比第一轮的回归好,模型参数t检验显著,故将X1、P作为选定的解释变量将其余变量逐一代入,得如下几个模型(1)Y = 8184.924791 + 18.06797853*X1 - 160.9882914*P - 694.8775294*I t= (2.374823) (21.86985) (-9.266740) (-0.571655)R2= 0.996301 R2 *= 0.995561F=( 1346.787)(2)Y = 5329.799086 + 20.27612816*X1 - 137.4784612*P - 8.897419528*X2t= (2.386310) (11.64023) (-4.697104) (-1.120340)R 2= 0.996512 R 2 *= 0.995815 F=( 1428.667)经分析引入I 和X2后,可决系数有一点提高,F 检验也很显著,但模型的t 检验不能通过,而且经济意义不符合,故逐步回归到此为止,最后我们的模型为 Y = 6577.772313 + 18.41932397*X1 - 165.7908641*P (1951.260) ( 0.540341) (14.88293) t= (3.371038) (34.08836) (-11.13966)R 2= 0.996221 R 2 *= 0.995748 F=( 2108.744)从经济理论上讲,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如下表所示:X1 P X1 1.000000 0.928584P0.9285841.000000因此,直接用加法模型不能很好体现X1、P 对Y 的影响,现在我们考虑用数据结合的方法来更好地修正模型,我们将X1/P (城镇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新的解释变量引入模型(Y=1β+2βX1/P+Ui),得到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7/04 Time: 21:27 Sample: 1985 2003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45191.25 2182.515 -20.70604 0.0000 R-squared0.989131 Mean dependent var 34233.61 Adjusted R-squared 0.988491 S.D. dependent var 33646.24 S.E. of regression 3609.512 Akaike info criterion 19.31983 Sum squared resid 2.21E+08 Schwarz criterion 19.41925 Log likelihood -181.5384 F-statistic 1547.042 Durbin-Watson stat0.764536 Prob(F-statistic)0.000000Y = -45191.24822 + 5917.628245*(X1/P) t=(-20.70604) (39.33246) R 2=0.989131 R 2 *= 0.988491 F=1547.042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下,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从而带动了城乡储蓄额的大幅增长,相对而言,农村人民的纯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总量和增长幅度都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因而对城乡储蓄额增长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