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心电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表现包括:矛盾的RP和PR关系,在 长的RP之后PR延长,短的RP之后PR反而缩 短;文氏型房室阻滞时,本该脱落的P波未 脱落,而其后的PR间期缩短使文氏周期变 得不典型;三度或高度房室阻滞时的心室逸 搏-夺获现象(图12-1);室内阻滞时发生 的房性期前收缩下传心室,原有阻滞消失, QRS形态百年的正常。
定义
当激动传导的前向出现两条径路时, 一侧径路由于处于不应期而发生功能 性阻滞,激动沿着另一条径路下传, 同时像阻滞侧的径路发出逆向性隐匿 性传导,而引起一侧径路持续性功能 性阻滞的现象称为蝉联现象
电生理机制
心脏内存在解剖或功能上的两条传导径路,其不应期及 传导速度不同。基础心率突然加快或发生期前收缩时, 激动在下传过程中遇到其中一条径路不应期而阻滞,激 动沿另一条径路下传。同时,下传的激动还向阻滞侧径 路发出隐匿性传导,连续的逆向性隐匿性传导造成阻滞 侧径路的连续性功能性阻滞,发生蝉联现象。在心律较 恒定的情况下,蝉联现象可以持续存在。一下情况,蝉 联现象便终止:①心率减慢,阻滞侧径路的传导性或不 应期改善。②心率增快,两侧径路同时发生阻滞。③阻 滞侧径路因超长传导或阻滞得到改善,出现一次正常的 QRS波群。
心电图表现
对于同一患者,联律间期不同的激动可以引 起相互矛盾的心电现象:①联律间期长的激 动均能下传;②联律间期短的激动下传受阻; ③联律间期更短的激动反而下传。图(12-2) 中,房性期前收缩出现矛盾性下传时,并伴 有近端传导延期的心电图表现(即PR间期 延长)。
电生理机制
1 正常下传 正常心动周期时,传导系统近远端都处 于兴奋期,激动可以正常的从近端下传到远端。 2 阻滞 期前收缩时,联律间期缩短,激动落入了 远端水平面的有效不应期而被阻滞,不能下传。 3 阻滞消失 当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进一步缩短时, 其将落入近端水平面的相对不应期。激动在近端发生传 导延缓,当其传导到远端时,远端组织已脱离有效不应 期,使激动得以下传。 因此,裂隙现象的发生机制不是远端组织的阻滞发生了 意外改善,而是近端组织进入相对不应期激动缓慢下传 的结果,其本质是一种伪超长传导。
房颤伴发的左右束支间蝉联现象与单侧束 支功能性阻滞的鉴别 一般性单侧束支功
能性阻滞是由于过快的激动下传时,连续遇到 其有效不应期所致,不伴有束支间隐匿性传导。 两者之间的鉴别,可用发生束支阻滞的最短RR 间期与正常形态的RR间期比较。如前者长于后 者则可能为蝉联现象,相反时就可能为功能性 阻滞。
钩拢现象
心电图表现
左、右束支间蝉联现象
室上性激动下传时,遇到一侧
束支不应期边沿另一侧束支下传,并同时经室间隔隐匿性逆向 传到到对侧束支,使之后的室上性激动反复落入该侧束支的不 应期,而发生功能性阻滞。束支间蝉联现象常见于窦性心动过 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顺向性房室折返性 心动过速等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一系列连续3次以 上的快速,宽大,畸形的QRS波。根据阻滞部位,心电图可 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及交替性左右束支阻滞现象 (图12-7)
心电图表现
1 心电图中同时存在两个节律点,一 个为主导节律,另一个为副节律。 2 副节律点的频率高于主导节律点。
3 主导节律点的自律性随副节律暂时 升高,频率加快。当副节律终止后, 主导节律会逐渐减慢,恢复为原先频 率。
电生理机制
一般情况下,一个节律点自律性电活动的出现, 尤其提前出现时,对另一个节律点将产生负性频率、 负性传导的干扰作用,而钩拢现象发生时却产生了正 性频率的作用。其发生机制主要有两个: ①反射性作 用:一个节律点自主的电活动提前或连续较快发生时, 能暂时使动脉血压下降(例如室性期前收缩)。动脉 血压的下降将引起机体的升压反射,代偿性使血压和 心率增加。 ②直接作用:动脉血压下降时还能引起窦 房结中央动脉内压力的下降,中央动脉内压力的变化 对其血管产生驰张不同的作用,进而能影响分布在中 央动脉周围的窦房结P细胞的自律性,使窦性心率暂时 性升高。
裂隙现象
裂隙现象是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中的一种伪 超长传导现象。心脏电生理研究发现,其本 质是激动传导方向上不同水平面的不应期各 不相同造成的,又被称为伪超长传导。
裂隙现象
定义 心电图表现 电生理机制 临床意义
定义
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不同部位的不应期和传 导速度离散度较大,使得心脏周期的某一时 限内到达远端的激动不能传导,而较早或较 晚的激动都能传导的现象为裂隙现象。这一 时限为裂隙带。
预激综合征正路和旁路间的蝉联现象
鉴别诊断
房颤伴发的左右束支间蝉联现象与室性期前收缩或 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的
QRS波在V1导联多为单项(R)或双向(qR、RS或QR) , 在V6多有深S波,其后常有代偿间期,并有室性融合波等特点。 蝉联现象时,多出现右束支阻滞图像,这与右束支有效不应期 比左束支长有关。另外,发生蝉联现象时QRS的初始向量与 激动正常下传的时相同,而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的 QRS波初始向量与正常激动时的完全不同。
钩拢现象属于一种特殊的心电干扰现 象,临床心电图并非少见,连续发生 时可引起等频心律、等频脱节等。
钩拢现象
定义 心电图表现 电生理机制 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
定义
是指在心脏内存在两个节律点时,出 现副节律点的频率增快的现象,甚至 出现主、副节律点的频率接近或同步 化的现象。钩拢现象是一种正性变时 性作用的干扰现象。
临床意义
钩拢现象说明人体中的各个生理调节十分迅 速、快捷而准确,即使室性期前收缩引起微 弱、细小的动脉血压变化也能引起生理性的 调节反应。因此,钩拢现象的存在说明患者 体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十分正常,而自主神 经功能受到损害时,这种反射作用将减弱或 消失,这也是临床应用窦性心率震荡技术检 测的原理。
鉴别诊断
钩拢现象需要和另一种心电现象----等频现象相鉴别。 等频现象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窦性心率与易位心律 的频率,或两种易位心律的频率相等现象,也称为 等频心律。钩拢现象与等频现象不同,它是频率不 同的两种心律之间形成正性变时性作用。当然,在 正性频率的作用下,钩拢现象中的两种心律有可能 会出现等频现象,但不是钩拢现象一定会出现等频 现象。另一方面,等频现象之间可能会形成干扰性 或阻滞性脱节。
心电图表现
电生理机制
电生理机制
极,这样就使QRS波方向向上时,T波方向向下, 出现T波倒置,呈现出记忆特征。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并非少见。产生电张调整性T波 得心室除极顺序改变的起源点呈聚集性而非随机性 分布,说明有好发电张调整性T波的心室除极顺序 易常。对不同部位除极顺序异常所产生的电张调整 性T波,根据除极顺序异常时宽大畸形的QRS波特 征及心室除极顺序恢复正常时T波倒置的分布特征 (与心室除极顺序异常时宽大畸形的QRS波主波向 下的导联相吻合,不伴ST段改变)作出电张调整性 T波的诊断是可行的,可避免不必要的冠状动脉造 影等特殊检查。
常见的心电现象
常见的电生理现象是指早期的所谓心 电图现象,即心电图上表现出来的特 殊图形或周期改变,伴或不伴有临床 意义,但可以用某种电生理机制去解 释,临床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超长传导
定义 心电图表现 电生理机制 超常传导与伪超常传导的鉴别 超长传导的临床意义
一 定义
病态心肌在传导抑制状态下,其传导性发生 意料之外的、暂时的改善。超长传导的实质 是传导异常的心肌发生了不明原因的、暂时 性的传导改善,是在原有传导异常基础上的 改善,而并非意味着传导性能超过正常。
临床意义
裂隙现象在临床心电图及心脏电生理检查时 并非罕见,在房室传导系统的正向与逆向传 导中都可能发生,并可以分成数种类型。了 解其发生机制和心电图表现有助于正确解读 复杂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现象。此外,裂隙 现象的发生受心动周期长短,抗心律失常药
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源自文库 蝉联现象
定义 电生理机制 心电图表现 鉴别诊断
三 电生理机制
心肌细胞兴奋性随心动周期而变化,同时阈电位也随之而改变。 正常情况下在心肌细胞除极末期(动作电位0相末),阈电位升高 约1000倍,此时心肌细胞失去兴奋性,对任何强大的外界刺激都 不能产生应激反应,此即为绝对不应期。随着心肌细胞复极过程 (动作电位1~3相),阈电位逐渐恢复到舒张期水平(-60mV), 兴奋性也逐渐恢复正常。在动作电位3相末,心肌细胞复极至-80~90mV时,由于膜电位距离阈电位较近,引起再次兴奋所需的刺激 强度不仅低于第3相初,而且低于第4相。此时阈下刺激即可引起 心肌兴奋。因此称为超长期兴奋。一系列心肌细胞在超长期序贯 发生兴奋,就形成了超长传导。正常心肌的超长期时间很短,大 约在T波后0.28秒,持续仅几十毫秒,不易形成超长传导现象。但 在心肌病理状态下(如低钾血症),超长期会明显延长,一发生 超长传导现象。
预激综合征的蝉联现象有两型: ①旁路蝉联现象(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型):旁路不应期长于房室 结,较快的窦性或房性激动下传时,旁路处于不应期不能下传, 发生旁路功能性阻滞,则激动沿希氏-浦肯野系统下传。激动沿房 室结下传,激动心室的同时,又向旁路产生逆向性隐匿性传导, 这种连续的隐匿性传导可产生旁路持续的功能性阻滞。心电图中, 心动过速时的QRS波时相正常。 ②正路蝉联现象(旁路下传型): 心房激动下传时,遇到房室传动系统不应期出现功能性阻滞,激 动沿旁路下传,同时向房室传导系统产生逆向性隐匿性传导 ,引 起持续性房室传导系统功能性阻滞。心电图上表现为宽大、畸形 的完全性预激的QRS波。应当指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的旁路无 正向传导功能,仅有逆向传导功能,因此不存在旁与房室传导系 统之间的蝉联现象
四 超常传导与伪超常传导的鉴别
超常传导与伪超常传导在心电图上均 表现为传导改善,区别在于病因的不 同。伪超长传导有明确的病因或有确 切的发生机制。超常传导发生在意料 之外,不能用其他的已知的电生理机 制去解释。
五 超长传导的临床意义
超长传导的概念不仅可以用以解释在 阻滞中出现的复杂的电生理现象,而 且有助于理解一些复杂的电生理机制。
电张性T波改变现象与心肌记忆现象 定义 心电图表现 电生理机制 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
定义
电张调整性T波:是一种继发于心室除极顺序变
化的T波变化,是心脏适应易常的心室激动顺序改 变,通过电张调整机制,使T波方向与改变前的
QRS波方向一致的T波改变。
心脏记忆现象:心脏经过一定时间的激动顺序改
变之后,重新恢复正常的激动顺序时,心电图上仍 显示出与激动顺序改变时的QRS波极性一致的T波 极性一致的T波改变,称为心脏记忆现象。(图1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