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4课时
第二章 平面向量(第4课时)
新余市第六中学 高中数学 必修④
数乘向量
数乘向量的定义
()定义:实数 1 和向量a的乘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a
(2)长度: a a
(3)方向:( a a 0)的方向 ①当 0时,与a的方向相同; ②当 0时,与a的方向相反; ③特别的,当 0或a 0时, a 0
新余市第六中学 高中数学 必修④
巩固练习
同步训练
计算: 1 (1)3(6a b) 9(a b); 3 1 1 1 3 (2) [(3a 2b) (a b)] 2( a b); 2 2 2 8 (3)2(5a 4b c) 3(a 3b c) 7 a.
A, B, D三点共线
新余市第六中学 高中数学 必修④
共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定理
若向量b与非零向量a共线,则存在一个实数, 使得b a。
设两个非零向量a与b不共线,试确定实数k,使ka b 与a kb共线。
新余市第六中学 高中数学 必修④
共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设两个非零向量a与b不共线,试确定实数k,使ka b 与a kb共线。 解: ka b与a kb共线
新余市第六中学 高中数学 必修④
数乘向量
运算律
设a, b为向量,, 为实数,有如下运算律:
(a b) a b
( )a a a
( a) ()a
新余市第六中学 高中数学 必修④
例题讲解
设a, b为向量,m, n为实数,计算下列各式
1 1 (1) 3a; (2)2( a b) ( a b); (3)(2m n) a mb ( m n)( a b) 3 2 1 (3)原式=2ma na mb m(a b) n(a b) 解:(1)原式=( 3) a 3 =2ma na mb ma mb na nb =a 1 =ma nb (2)原式=2a 2b a b 2 1 =(2a a ) (2b b) 2 5 =a b 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4课时)-2022-2023学年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材配套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a-1>0,
解得a>1.
故选:A.
3.点A(x1,y1),B(x2,y2)在抛物线y=(x-1)2-3上,当x1
>x2>1时,y1与y2的大小是( )
A.y1≤y2 B.y1<y2 C.y1≥y2 D.y1>y2
【答案】D
【详解】解:∵抛物线y=(x-1)2-3,a=1>0开口向上,
(3)将抛物线C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个单位长度后,所得抛物线为` .请直接写出抛物
线` 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1)抛物线C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
x=1,顶点坐标为(1,2);
(2)y的取值范围为-2≤y≤2;
(3)y=-(x+1)2+3
(1)
解:∵y=-x2+2x+1=-(x-1)2+2,
典例精析
例1.已知二次函数y=a(x-1)2-c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一次函数y=ax+c的大致图象可能是( A )
解析:根据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则a>0,根据-c是
二次函数顶点坐标的纵坐标,得出c>0,故一次函数
y=ax+c的大致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故选A.
知识点二 二次函数y=a(x-h)2+k与y=ax2的关系
对称轴为直线x=1,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点A(x1,y1),B(x2,y2)在抛物线y=(x-1)2-3上,
∴x1>x2>1,
∴y1>y2.
故选:D.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正
方形OABC的顶点A在y轴的负半轴上,点C在x轴的
正半轴上,经过点A、B的抛物线y=a(x-2)2+c(a>0)
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课时练习:第4课时 平方根(1)
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第4课时平方根(一)(附答案)1.(1)因为32=9,(-3) 2=_________,所以3和-3都是_________的平方根;(2)2有_________个平方根,它们互为________数,记作________;(3)4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4)__________的平方根.2.若a、b分别是10的平方根,则a+b=________.3.(1)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___;(2)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__.4.(1)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0.25的平方根是________;1649的平方根是_________;(2)2.56的平方根是_________;(-2) 2的平方根是_________;10-2的平方根是_______.5.若4x+1的平方根是±5,则x=________.若x 2=16,则5-x的平方根是_________.6.一个正数n的两个平方根为m+1和m-3,则m=_________,n=__________.7.若式子13x-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则x的值是__________.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6的平方根是14B.任何有理数都有平方根C.任何非负数都有两个平方根D.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的和等于零9.下列各数中没有平方根的是( )A.216⎛⎫- ⎪⎝⎭B.216⎛⎫- ⎪⎝⎭C.216⎛⎫± ⎪⎝⎭D.1610.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144;(2)21;(3)116;(4)10-4;(5)(-3) 2.11.求下列各式中的x:(1)x2=36;(2)9-x2=0.12.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求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说明理由.(1)-64;(2)0;(3)(-4) 2;(4)10-2.13.求下列方程中的x:(1)x 2+9 2=41 2;(2)x 2=(-4) 2;(3)(1-x) 2=9 2;(4)(2x-3) 2-9=16.14.(1)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361,求这个正数.(2)一个负数的平方等于169,求这个负数.(3)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21,求这个数.参考答案1.(1)9 9 (2)2 相反(3)±2 (4)5 2.0 3.(1)1,0 (2)04.(1)±4 ±0.547±(2)±1.6 ±2110±5.6 ±3或±1 6.1 4 7.1 38.D 9.B10.(1)±12 (2)(3)14±(4)±10-2(5)±311.(1)x=±6 (2)x=±312.(1)没有理由略(2)0 (3)±4 (4)±10-113.(1)x=±40 (2)x=±4 (3)x=-8或x =10 (4)x=4或x=-1 14.(1)19 (2)-13 (3)±11。
必修教材1第二章第4课时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学内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2、正确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的关系,并会应用它们进行计算;3、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教学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引入:回顾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
并导出推导公式。
速度公式:v t =v 0+at 位移公式:x=v 0t+12at 2平均速度公式:v - =v 0+v t2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一、速度和位移的关系1、公式:v t 2 -v 02=2ax2、推导:由公式x=v 0t+12 at 2和v t =v 0+at 消去t 得:v t 2 -v 02 =2ax 技巧:x 、a 、v 0、v t 、t 五个量中,若没有t (或消去t ),则用公式:v t 2 -v 02=2ax 若没有a(或消去a),则用公式:x=v - t=v 0+v t 2 t若没有v 0(或消去v 0),则用公式:x=v t t-12 at 2若没有v t ,则用公式:x=v 0t+12at 2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例1】教材P42例题。
告诉学生如何分析和解答。
【例2】发射枪弹时,枪弹在枪筒中的运动可以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果枪弹的加速度大小为5×105m/s 2,枪筒长0.64m ,枪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多大?分析:第一,先找物理过程,并画过程草图(如图所示)。
第二,寻找已知量v 0、v t 、a 、t 、x 等,并标在草图中。
第三,寻找公式:最佳公式。
第四,解答并检查合理性。
解:已知v 0=0,v t =?a=5⨯105m/s 2,t=?,s=0.64m由v t 2 -v 02 =2as 得:v t 2 =2ax ,故v t =2as =2⨯5⨯105⨯m/s 2⨯0.64m =800m/s可见,枪弹射出枪口时速度是800m/s 。
第二章 第4课时 专题强化:动态平衡和临界、极值问题-2025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
第4课时专题强化:动态平衡和临界、极值问题目标要求 1.学会用图解法、解析法等解决动态平衡问题。
2.会分析平衡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考点一动态平衡问题动态平衡是指物体的受力状态缓慢发生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每一个状态均可视为平衡状态。
常用方法:图解法、解析法、相似三角形法、辅助圆法、正弦定理法。
1.“一力恒定,另一力方向不变”的动态平衡问题(1)一个力恒定,另一个力始终与恒定的力垂直,三力可构成直角三角形,可作不同状态下的直角三角形,分析力的大小变化,如图甲所示。
(2)一力恒定,另一力与恒定的力不垂直但方向不变,作出不同状态下的矢量三角形,确定力大小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恒力之外的两力垂直时,会有极值出现,如图乙所示。
例1(多选)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和斜面及挡板间均无摩擦,当挡板绕O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A.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增大B.斜面对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C.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C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知,小球受到重力mg 、斜面的支持力F N1和挡板的弹力F N2,如图,当挡板绕O 点逆时针缓慢地转向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小球所受的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得知,F N1和F N2的合力与重力mg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出小球在三个不同位置力的受力分析图,由图看出,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1逐渐减小,挡板对小球的弹力F N2先减小后增大,当F N1和F N2垂直时,弹力F N2最小,故选项B 、C 正确,A 、D 错误。
2.“一力恒定,另两力方向均变化”的动态平衡问题一力恒定(如重力),其他二力的方向均变化,但二力分别与绳子、两物体重心连线方向等平行,即三力构成的矢量三角形与绳长、半径、高度等实际几何三角形相似,则对应边比值相等。
基本矢量图,如图所示基本关系式:mg H =F N R +r =F T L 。
例2如图所示为一简易起重装置,AC 是上端带有滑轮的固定支架,BC 为质量不计的轻杆,杆的一端C 用铰链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B 悬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并用钢丝绳跨过滑轮A 连接在卷扬机上。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初三下册--第二单元2.2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四课时)》课件
负半轴上,所以不与x轴相交;函数y=
3 2
x2-1与y=
3 (x-1)2的二次项系数相同,所以抛物线的形状相同,
2
因为对称轴和顶点的位置不同,所以抛物线的位置不同;
抛物线y=
1 2
x
1 2
2
的顶点坐标为
1 2
,0
;抛物线y=
1 2
x+
1 2
2
的对称轴是直线x=-
1 2
.
总结
知2-讲
本题运用了性质判断法和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二 次函数的性质,画出图象进行判断.
y 1 (x 1)2 …
2
-2 -0.5
0 -0.5
-2 -4.5 -8 …
y 1 (x 1)2 … -8 -4.5 -2 -0.5 0 -0.5 -2 …
2
y
画出二次函数 y = - 1 ( x + 1)2
与
y= -
1(x-
2 1)2 的图像,
2
1
-5 -4 -3 -2 -1-1 o 1 2 3 4 5 x
知识点 1 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
知1-导
议一议
二次函数y= 1 (x-1)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 1 x2
2
2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
类似地,你能发现二次函数y= 1 (x+1)2的图象与
二次函数y=
1
2 (x-1)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吗?
2
知1-导
x … -3 -2 -1 0 1 2 3 …
的开口方向、对称
轴、顶点坐标、增减性和最值?
(2)抛物线
y= -
1(x2
1)2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课《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
这是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4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向学生介绍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原理和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血液循环,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命科学知识,对人体的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血液循环的详细原理和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逐步理解血液循环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原理和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血液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关爱自己身体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原理和意义。
2.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以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循环的原理和过程。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实验器材:如心脏模型、血管模型等。
3.教学PPT和教学设计文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血液循环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血液循环。
提问:“你们知道血液循环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展示血液循环的途径图,引导学生了解血液循环的路径。
讲解血液循环的原理和意义,让学生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健康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教材中的示意图,分析血液循环的具体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自行总结血液循环的过程和原理。
江苏省盐城市文峰中学高中数学 第二章 第4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教案 苏教版必修5
江苏省盐城市文峰中学高中数学 第二章 第4课时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1)教案 苏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及推导该公式的思想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及推导该公式的思想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推导该公式的思想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Ⅰ.问题情境
仓库堆放一堆钢管,最上面的一层由4根,下面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多一根,最下面一层有9根,怎样计算这堆钢管的总数呢?
Ⅱ.建构数学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
(1)
(2)
Ⅲ.数学应用
例1.在等差数列{}n a 中,
(1)已知,101,3501==a a 求50S . (2)已知,2
1,31=
=d a 求10S .
练习.在等差数列{}n a 中,
(1)已知,43,7101-==a a 求10S . (2)已知,24,895==a a 求n n S a ,.
例2.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215,23,21-===n n S a d 求1a 及n .
练习.在等差数列,3
2,21,31,61…中, (1)求前20项的和; (2)已知前n 项的和为
2155,求n 的值.
例3.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第1项到第10项的和为310,第11项到第20项的和为 910,求第21项到第30项的和。
练习.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392,100168==S S 试求24S
Ⅳ.课时小结
Ⅴ.课堂检测
Ⅵ.课后作业 书本P 44 2(2) 3(2) 5。
江苏省启东市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第4课时2.2向量的数乘教案苏教版必修4
第4课时 §2.2 向量的数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向量数乘定义。
(2)向量数乘的运算律。
二、过程与方法在对有关数乘问题的解决中理解数乘概念和实际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向量的数乘让学生感受数学美【教学重点难点】向量的数乘的定义和运算律一、复习:已知非零向量a ,求作a a +和()()a a -+-.如图:OB a a =+2a =,()()CE a a =-+-二、讲解新课:1.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一般地,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 λ,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 (1)||||||a a λλ=;(2)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0λ= 时,0a λ=.2.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1)()()a a λμλμ=(结合律);a - E a a a O B A CD a -(2)()a a a λμλμ+=+(第一分配律);(3)a b λλλ+(a+b )=(第二分配律).3.向量共线定理:内容:三、例题分析:例1、计算:(1)(3)4a -⨯;(2)3()2()a b a b a +---;(3)(23)(32)a b c a b c +---+例2、 如图,已知3AD AB =,3DE BC =.试判断AC 与AE 是否共线.例3、 判断下列各题中的向量是否共线:(1)21245a e e =-,12110b e e =-;(2)12a e e =+,1222b e e =-,且1e ,2e 共线.AB CDE(3)当1e ,2e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时,显然b 与a 共线.例4、设12,e e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已知122AB e ke =+,123CB e e =+,122CD e e =-,若A ,B ,D 三点共线,求k 的值.五、课时小结:1.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2.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并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向量共线定理,并会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
2.4整式的加减(第4课时整式的加减)(教学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3.先化简,再求值: 1
(1)2a2-b2+(2b2-a2)-(a2+2b2),其中a= 3 ,b=3; 解:2a2-b2+(2b2-a2)-(a2+2b2) =2a2-b2+2b2-a2-a2-2b2
=2a2-a2-a2+2b2-b2-2b2
=-b2
当a=
1 3
,b=3时,原式=-32=-9.
(2)5(3x2y-xy2)-(xy2+3x2y),其中x= 1,y=-1.
=(2-4+3)x2y3 =x2y3
(3)(8xy-3y2)-5xy-2(3xy-2x2). 解:原式=8xy-3y2-5xy-6xy+4x2
=4x2+8xy-5xy-6xy-3y2 =4x2-3xy-3y2
(2)(3x2+x-5)-(4-x+7x2); 解:原式=3x2+x-5-4+x-7x2
=3x2-7x2+x+x-5-4 =-4x2+2x-9
课本例题
例9 求整式 x2 - 7x - 2 与 -2x2 + 4x - 1 的差. 解:(x2 - 7x - 2) - (-2x2 + 4x - 1) = x2 - 7x - 2 + 2x2 - 4x + 1 = 3x2 - 11x - 1.
例10 计算:-2y3 + (3xy2 - x2y) - 2(xy2 - y3). 解:-2y3 + (3xy2 - x2y) - 2(xy2 - y3) = -2y3 + 3xy2 - x2y - 2xy2 + 2y3 = xy2 - x2y.
课本例题
例11 先化简,再求值:2x2y - 3xy2 + 4x2y - 5xy2,其中 x = 1,y = -1.
第4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
第4课时 单项式与多项式班级 姓名一.教学目标:1.掌握单项式的一组概念: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并会求单项式的系数.次数.2.掌握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并能熟练的说出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找出单项式系数.次数.2.多项式的概念及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 难点:识别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及多项式的次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让学生完成下列练习题: 列代数式(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面积是 .(2)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a,并且这边上的高为h,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若m 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是 .(4)小明从每月的零花钱中贮存x 元钱捐给希望工程,一年下来小明捐款 元.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点? (二)新授课内容 1.单项式⑴在代数式中,a 4,a 2,h r 231π等是数与字母的乘积,像这样的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a ,7都是单项式;⑵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如 a 4,a 2, h r 231π,-y 的系数分别是4, 1,π31,-1.在单项式中,当系数是1或-1时,“1”省略不写.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 a 4,a 2,-y ,h r 231π的次数分别是1,2,1,3. 2.多项式⑴2x+3,b+a,ab+ac,w-2,100a+10b+c 都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⑵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连同符号)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如742+-a a 的项是:24a 、a -、7+都是他们的项,其中常数项是9;⑶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这个多项式就叫做几项式.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如742+-a a 是二次三项式.4.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即单项式.多项式都是整式. 补充练习: 下列代数式:x 2,b a +,10-,213-x ,R 2,432+-x x ,x 16-,ab 23,其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哪些是整式?解: 单项式:x 2,10-, ab 23; 多项式:b a +,213-x ,432+-x x ; 整式:x 2,b a +,10-,213-x ,432+-x x ,ab 23.先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然后出示答案校正.注意:⑴整式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统称.⑵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就一定不是单项式,也不是多项式,也一定不是整式.例5:写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15a 2b ,xy ,2232b a , -a, ah 21 解: 系数 -15 1 32-1 21 次数32412例6: 下列多项式分别是几次几项式?y x 2132-,24b ab a +- ,13122-+-y x xy 解:y x 2132-是一次二项式24b ab a +-是二次三项式 13122-+-y x xy 是四次三项式. 注意:⑴多项式的项包括前面的符号;⑵在求多项式的次数之前要先确定每一项的次数,其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⑶常数项的次数为0.四.练习:P 65 1、2、3 五.课堂小结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P 69 7。
《大学》第4到6课时教案
《大学》第4课时教学内容:《大学》第二章: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教学目标:1、了解本章大意积累文言词句。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修齐治平思想的现代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段大意,联系实际探讨其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集体朗读第一、二章。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内容。
(课件出示文段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注释,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庶人:指平民百姓。
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3、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照注释理解文段内容,把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待全班交流时解决。
4、教师组织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本段内容基本了解。
5、讨论交流对其中的思想的了解,并结合实际谈一谈对这些哲学思想的看法。
6、运用各种方式练读。
(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再读文段,注意读出韵味。
7、集体诵读。
课后拓展有兴趣的同学把本章内容背诵下来。
《大学》第5课时教学内容:《大学》第五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基本掌握朗读的节奏。
2、能结合注释了解文段大意。
3、结合实际了解其中蕴涵的哲学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全班诵读第三、四节。
二、学习第五节视频朗诵第五节。
使学生初步感知诵读内容,体会诵读的节奏、韵味。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出示)注释(1)壹是:都是。
本:根本。
(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
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物质的转化》-(第四课时)
无现象
蓝色沉淀
NaCl
KNO3
取样加AgNO3
白色沉淀
无现象
NaOH
NaCl
KNO3
【实验讨论】
1.以上物质的鉴别方法是否只有一种? 不是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加以鉴别吗?
NaCl 、 NaOH、 KNO3 滴加酚酞试液
2.你的实验结果是否与其他组的同学不同? 请找出原因。
3.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氯化钠、盐酸、氯化钡 三种无色溶液?
3、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 含铁离子(Fe3+)的溶液
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H2SO4 + BaCl2 =
4、分析得出结论
操作方法 物理方法:观颜色、闻气味、溶解性、蒸发。 化学方法:加热分解法、测pH值法、指示剂法、
点燃法、加入化学试剂法、 不用其它任何试剂法(互相反应)。
【实验案例】 1.鉴别下表中的各对物质。
(2) 盐的溶解性
①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C是_________,D是_________。
含铁离子(Fe3+)的溶液
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B.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空气和氧气
② 盐酸盐:除AgCl难溶外,其余可溶于水; ④ 碳酸盐:大多难溶。
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 BaSO4、AgCl、BaCO3、CaCO3、Mg(OH)2等
(C) NaOH
(D) 稀H2SO4
③ 硫酸盐:除BaSO 难溶,CaSO 、Ag SO ② 盐酸盐:除AgCl难溶外,其余可溶于水;
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区别物质。 碳酸根离子(CO32 _)的检验:
4
4
24
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第4课时-初中精选
2.2气候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通过阅读四幅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说明四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2.理解我国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原因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会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理解气候类型分布的原因及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初步的判断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我国四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
课前准备课件、地图等。
教学过程研习一:通过气候类型图,分析不同地区气候特点有什么区别?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我国气候的一个特点——季风气候显著。
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观察图2.26谈谈各气候的名称及分布。
(学生回答: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提问]从图2.26中,能否看出我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气候特征是什么?(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这个气候特征形成会与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老师先不对答案作评价)观察图2.26中四个地点漠河、海口、吐鲁番、五道梁的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进而判断它们各属于我国哪一种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搞清我国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研习二: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①西北的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0 mm,冬季平均气温在-10℃,夏季平均气温在25℃以下)气候干燥、冬冷夏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西南的五道梁(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说明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四季低温,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③东北部的漠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均降水量不足50 mm且集中分布于夏季,冬季平均气温达-30℃,降水仅10 mm,说明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④南部的海口(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 mm左右,说明海南岛气候湿润,终年皆夏)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1 代数式(第4课时 代数式的值,新教材)(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沪科版2024)
(2)
2
2
a+b是一次二项式;
1+x2-3x是二次三项式,常数项是1;
1
1
3x 是一次二项式,常数项是 ;
2
2
m2-1是二次二项式,常数项是-1.
1
6.当x= ,y= -2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2
(1)2x2-y+2;
(2)4x2+xy+2.
2
1
1
1
2
2
x
y
+
2
=
2
(-2)
(2)求20件这种商品的售价;
当x=20时,y=2.3×20+0.2=46.2(元)
(3)若客户购买这种商品花费了23.2元,则该客户购买
了多少件?
23.2 - 0.2
= 10 (件)
由题意,得
2.3
分层练习-基础
知识点1
代数式的值
1. 若 x 满足 x2+3 x -5=0,则代数式2 x2+6 x -3的值为(
(1)若三个连续整数中,中间一个整数是n,则其余两个整数分别是
n+1
n-1
_______和_______;
2n-2,2n+2
(2)若2n是偶数,则与它相邻的偶数是______________.
3.某商品实行8折优惠.
(1)如果它的原价为x元,求优惠价; (2)如果优惠价为x元,求原价.
解:(1)优惠价为
测得它下落的高度 h 与时间 t 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t/s
1
2
h/m
1
9.8 1
2
1
9.8 4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课《什么材料保温好》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课《什么材料保温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什么材料保温好》是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章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材料的性质对保温效果的影响。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身边的材料和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学习内容。
结合学情,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存在以下特点: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但部分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掌握影响保温效果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对保温性能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保温性能测试仪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保温现象为例,如冬天保暖衣物、保温杯等,引导学生关注材料的保温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学生进行保温性能实验,让学生选取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探讨影响保温效果的因素。
4.知识拓展:介绍保温材料的原理和应用,如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收获,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和分析过程中的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什么材料保温好?材料 | 保温性能 | 影响因素材料1 | 实验现象 | 分析材料2 | 实验现象 | 分析… | … |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分析讨论等方面。
2.2化学平衡图像(第4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化学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第二节第四课时化学平衡图像aA+bB cC+dD(A、B、C、D均不是固体或纯液体)增大反应减小反应增大生成减小生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a A(g)+b B(g)c C(g)+d D(g)a+b>c+d a A(g)+b B(g)c C(g)+d D(g)a+b<c+da A(g)+b B(g)c C(g)+d D(g)a+b=c+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气态物质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方向回顾创设化学事故情兴趣和探究的【回顾导入1】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放热或吸热),所以任意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状态都受温度的影响。
2.升高温度,v放、v吸均增大,但v吸增大程度大;降低温度,v放、v吸均减小,但v吸减小程度大。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4.由图像分析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已知反应:m A(g)+n B(g)p C(g)ΔH<0,当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平衡常数的重要2.“连续”的vt图像图像分析结论t1时v′正突然增大,v′逆逐渐增大;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t1时v′正突然减小,v′逆逐渐减小;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物的浓度t1时v′逆突然增大,v′正逐渐增大;v′逆>v′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生成物的浓度t1时v′逆突然减小,v′正逐渐减小;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生成物的浓度3.“平台”的vt图像图像分析结论t1时v′正、v′逆均突然增大且v′正=v′逆,平衡不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t1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体系压强且m+n=p+q(反应前后气体积无变化)t1时v′正、v′逆均突然减小且v′正=v′逆,平衡不移动t1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体的压强且m+n=p+q(反应前后体体积无变化)4.全程速率—时间图像例如:Zn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如图所示情况。
鲁科版选修4-4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4课时)导学案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4课时)导学案鲁科版选修4-4目标:1.识记平衡转化率的表达2.平衡转化率的相关计算重点:平衡转化率的熟练运算!!!难点:平衡转化率与化学平衡常数的综合计算课时:4课时本课时:第4课时四过关练习(续)3.(B级)在某温度下H2和I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I2()≒2HI(),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测得[H2]=0.008m ol·L-1,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A. 40B. 62.5C. 0.25D. 44.(B级)对于X+Y(s) ≒ Z的平衡,若增大压强,Y的转换率增大,则X 和Z可能的状态是()A.X为气态,Z为固态B.X为固态,Z为气态C.X为气态,Z为气态D.X为固态,Z为固态5.(B级)放热反应2NO(g)+O2(g)≒ 2NO2(g)达平衡后,若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增加O2④升高温度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且NO的转化率增大的是()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⑤6.(C级)可逆反应3X(g)≒ 3Y(?)+Z(?) △H>0,随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量有变小的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Y和Z可能都是固体B.Y和Z一定都是气体C.若Z为固体,则Y一定是气体D.Y和Z可能都是气体7.(B级)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H2(g)+I2 (g) ≒ 2HI(g)B.3H2 (g)+N2 (g) ≒ 2NH3 (g)C.2SO2 (g)+O2 (g) ≒ 2SO3(g)D.C(g)+CO2 (g) ≒ 2CO(g)8.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并达到平衡。
该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思考与讨论、P21图2-3,比较各类氨基酸的结构,总结氨基酸20的结构特点。
2.分析教材P21图2-4、P22图2-5,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阅读教材P23的第一段,结合本页图2-7,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重难点击]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脱水缩合过程及相关计算。
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2.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3.蛋白质为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奶、蛋、鱼、肉等。
4.食物中的蛋白质要经过胃液、胰液和肠液中蛋白酶和肽酶的消化最终变成氨基酸,然后主要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
5.人体中蛋白质也能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人体内的蛋白质每天都在消耗分解,需要及时补充,缺少蛋白质的摄入,会导致营养不良。
7.自然界的蛋白质种类繁多。
不同的生物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同一种生物体内不同的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也不同。
课堂导入当我们购买食品时,包装上常附有成分说明,你会发现蛋白质是许多食品的重要成分,有时你还会看到蛋白质中含有某些氨基酸的介绍。
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探究点一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阅读教材P20~21内容,结合下面部分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各种氨基酸共有的元素是C、H、O、N,其中半胱氨酸还含有S元素。
由此推知,蛋白质的结构中,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可能含有P和S元素,还可能含有Fe等微量元素,如血红蛋白。
2.观察各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会发现: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
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3.结合以上共同点,画出氨基酸结构的通式(各氨基酸的不同部分用R基表示)。
答案4.观察天冬氨酸和赖氨酸的结构,分析为什么说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答案可以看到,天冬氨酸的R基中含有羧基,赖氨酸的R基中含有氨基,因此氨基酸的R 基中也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所以说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归纳提炼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判断标准(1)数量标准: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
(2)位置标准:一个—NH2和一个—COOH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活学活用1.判断下列相关说法的正误。
(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2)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共8种()(3)每种氨基酸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4)各种氨基酸都共有的结构是()(5)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R基不同()(6)氨基、羧基、R基的书写格式分别是:NH2、COOH、R()答案(1) √(2)×(3)×(4)√(5)√(6)×解析(2)一般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氨基酸有8种,称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直接获取,而婴儿有9种,多一种组氨酸。
(3)每种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6)氨基、羧基、R基的书写格式分别是:—NH2、—COOH、—R。
探究点二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氨基酸是如何形成结构复杂的蛋白质的呢?下面是氨基酸之间发生一系列反应形成血红蛋白的过程,结合教材P21~23内容完成探究过程。
1.描述从氨基酸到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氨基酸→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通常呈链状结构)→肽链盘曲、折叠→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1)肽:氨基酸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
肽以组成的氨基酸数来命名,如含有7个氨基酸的多肽称为七肽。
(2)肽链:多肽所呈的链状结构。
2.在上面左图中,第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第二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该反应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R 基团未参与反应。
(2)第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基团)脱去羟基,第二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基团)脱去H ,两氨基酸的脱去部分结合形成水。
两个氨基酸之间新形成的化学键称作肽键,可表示为—NH —CO —。
新形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3)若不考虑R 基团,该二肽分子中还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
3.结合上面分析讨论(1)若3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一条肽链,会脱去2分子水,形成2个肽键,产物是三肽。
(2)若m 个氨基酸分子形成1条肽链,会脱去m -1分子水,形成m -1个肽键,产物是多肽。
(3)若m 个氨基酸分子形成2条肽链,会脱去m -2分子水,形成m -2个肽键。
(4)若m 个氨基酸分子形成n 条肽链,会脱去m -n 分子水,形成m -n 个肽键。
4.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 ,则m 个氨基酸分子形成n 条肽链时,所形成肽链的分子量为ma -18(m -n)。
5.m 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1条肽链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m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 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 个游离的氨基和n 个游离的羧基。
归纳提炼1.蛋白质的结构层次C 、H 、O 、N 等元素→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1条或几条蛋白质。
2.肽键的表达式以下几种都可以:—CO —NH —、—NH —CO —,不能忽略其中的“—”。
3.参与脱水缩合的分别是两个氨基酸中与中心碳原子相连的氨基和羧基,而不是R 基中的氨基和羧基。
4a ,则:活学活用2.如图,甲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乙为部分肽链放大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B.图乙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C.从图乙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D.图乙②中的—NH2不参与脱水缩合反应问题导析(1)图甲中有1条肽链,124个氨基酸,123个肽键。
(2)图乙中②④⑥⑧代表R基,③⑤⑦代表肽键。
(3)图乙中肽链右端有1个羧基,R基⑥⑧上也有羧基,据此推理该肽链至少含有3个羧基。
答案 D解析A项中,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目=124-1=123(个)。
B项中①为氨基,而非R基。
C项中游离的羧基的数目至少应为3个。
D项中图乙②中的—NH2在R基中,不参与脱水缩合反应。
1.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一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5、9、4、1 B.4、8、5、1C.5、8、4、1 D.4、9、4、1答案 A解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特点为:一个碳原子上至少同时结合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一个氢。
则谷氨酸的结构式可写成如图所示的式子,根据结构式即可推理一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分别为5、9、4、1。
2.两个氨基酸缩合成肽并生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来自氨基酸的()A.氨基B.羧基C.R基D.氨基和羧基答案 B3.下列物质中,有的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若将其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化合物,则其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数目是()A.3、3、2 B.1、2、1C.1、3、2 D.3、4、2答案 B解析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可判断①、④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且④中R基含有1个羧基。
再根据脱水缩合反应原理可推知形成的二肽化合物中含有1个氨基、2个羧基、1个肽键。
4.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化合物结构简式,回答问题。
(1)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__,由______种氨基酸构成,形成这种化合物的不同氨基酸的R基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分子的水形成的,这种反应叫做___________。
(3)该化合物中有______个肽键,编号是__________。
(4)经检测,人和其他哺乳动物胰岛素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如下:马:β链第30位氨基酸和α链第9位氨基酸与人的不同;羊:β链第8、9、10位氨基酸与人的不同。
鼠:α链有8个氨基酸、β链有10个氨基酸与人的不同。
不同物种的胰岛素不同,反映在多肽链的氨基酸组成上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几种动物中________和人的亲缘关系最远。
答案(1)三肽3b、d、g(2)32脱水缩合(3)2c、e(4)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鼠基础过关知识点一氨基酸及其种类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R基()A.与一个氢原子和一个—C2H4O2N相连B.约有20种C.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D.至少有一个氨基或一个羧基答案 B解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不同氨基酸在结构上的区别就是R基不同。
2.下列多肽片段充分水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有()A.2种B.3种C.4种D.5种答案 B解析据题图中氨基酸的R基判断,第1个和第3个氨基酸属于同种,第2个和第5个氨基酸属于同种,第4个与其他均不同,因此充分水解后应产生3种氨基酸。
3.下列有关氨基酸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B.每种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C.连接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碳原子上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D.侧链基团(R基)不同,氨基酸就不同答案 A解析每种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有的氨基酸在R基上还有氨基或羧基的分布。
4.下列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一项是()答案 B解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A、C、D所示氨基酸具备上述特点,而B项所示结构中氨基和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因此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知识点二蛋白质的形成过程5.下列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是()①氨基酸②C、H、O、N等元素③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④多肽⑤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③⑤④D.②①③④⑤答案 D解析元素以原子的形式构成氨基酸分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再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这是蛋白质结构的不同组成层次。
但这种结构层次并不代表体内蛋白质就是从原子开始构成的,体内蛋白质是利用体内合成或转化而来的氨基酸以及从体外吸收来的氨基酸为原料形成多肽,再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