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高考复习教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高中数学椭圆几何性质教案
高中数学椭圆几何性质教案
目标:使学生了解椭圆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1. 椭圆的定义及数学表示
2. 椭圆的焦点、长轴、短轴、离心率等基本性质
3. 椭圆方程的标准形式及其图形特征
4. 椭圆线上点的性质和椭圆的对称性
5. 椭圆的切线与法线的性质
教学步骤:
1. 引入:介绍椭圆的定义及几何性质,并让学生观察椭圆的图形。
2. 讲解:依次讲解椭圆的各个性质,并举例说明。
3. 实践:让学生自己解决一些椭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复习。
5. 拓展:提出一些扩展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
教学资源:课件、练习题、实物椭圆模型等。
评价方式:课堂练习、作业、小测验等。
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关注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教案仅为范本,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椭圆的定义及其简单几何性质;2. 掌握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基本概念;3. 能够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椭圆的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2. 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椭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尺子、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性质,复习圆的基本概念;2. 提问:圆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引入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焦点)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2. 讲解椭圆的基本性质: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3. 示例:绘制一个椭圆,并标出其长轴、短轴、焦距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绘制几个椭圆,并标出其长轴、短轴、焦距等;2. 互相交流,检查答案。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讲解椭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示例:解决一些与椭圆相关的几何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基本概念。
教学反思:六、案例分析:椭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展示椭圆在自然界中的实例,如行星的运动轨迹、鸟蛋的形状等;2. 分析椭圆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和意义;3. 提问:椭圆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七、互动探究:探索椭圆的面积公式(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圆形面积公式;2. 提问:椭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能否从圆的面积公式入手,探索椭圆的面积公式?3.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椭圆的面积公式。
八、课堂练习:解决椭圆面积问题(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些与椭圆面积相关的问题;2. 互相交流,检查答案。
九、拓展延伸:椭圆的进一步研究(10分钟)1. 介绍椭圆的一些更深入的性质,如离心率、焦距等;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性质有什么实际应用?十、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2. 强调椭圆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3. 布置作业:解决一些与椭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椭圆的定义及基本几何性质;2. 掌握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椭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椭圆的定义及基本几何性质;2. 椭圆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椭圆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椭圆模型或图片;3.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基本几何性质,如圆的半径、直径等;2. 提问:同学们知道吗,还有一种曲线也和圆有关系,叫做椭圆。
椭圆有哪些基本性质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焦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2. 讲解椭圆的基本几何性质: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3. 讲解椭圆的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焦距等。
三、例题解析(10分钟)1. 给出例题,让学生独立解答,进行讲解;2. 通过例题,让学生加深对椭圆性质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椭圆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椭圆的定义、基本几何性质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椭圆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对椭圆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面,学生还需加强练习和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椭圆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椭圆的标准方程(10分钟)1. 引入椭圆的标准方程:\(\frac{x^2}{a^2} + \frac{y^2}{b^2} = 1\)(a>b>0);2. 讲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来源及意义;3. 讲解如何由椭圆的标准方程求解椭圆的参数。
七、椭圆的焦点与焦距(10分钟)1. 讲解椭圆的焦点定义及性质;2. 讲解焦距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引导学生掌握焦点与焦距的关系。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精品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推导并掌握椭圆的焦半径公式,能利用焦半径公式解决有关与焦点距离有关的问题.2.能利用椭圆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3.能综合利用椭圆的有关知识,解决最值问题及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 (二)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1.利用投影仪显示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见第二课时). 2.求椭圆上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探索研究】为研究上述问题,可先解决例1,教师出示问题.例 1 求证:椭圆12222=+by a x ()0>>b a 上任一点()00y x P ,与焦点所连两条线段的长分别为0ex a ±.分析:由距离公式和椭圆定义可以有两种证法,先由一位学生演板,教师最后予以补充.证法一:设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01,c F -.()02,c F ,则 ()()2222202201a x a b c x y c x PF -⋅++=++= 2020222a cx x ac ++= 0x ac a += ∵a x a ≤≤-0, ∴00>-≥+c a x aca . ∴01ex a PF +=. 又a PF PF 221=+,∴()0022ex a ex a a PF -=+-= 故得证.证法二:设P 到左右准线的距离分别为1d ,2d ,由椭圆的第二定义有e d PF =11,又c a x c a x d 20201+=⎪⎪⎭⎫ ⎝⎛--=,∴02011ex a c a x a c ed PF +=⎪⎪⎭⎫⎝⎛+==. 又a PF PF 221=+,∴022ex a PF -=. 故得证.说明:1PF 、2PF 叫做椭圆的焦半径.利用焦半径公式在椭圆的有关计算、证明中,能大大简化相应的计算.至此可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01ex a PF +=,a x a ≤≤-0, ∴c a a a c a PF +=⋅+≤1,()c a a aca PF -=-+≥1. ∴c a PF c a +≤≤-1.即椭圆上焦点的距离最大值为c a +,最小值为c a -,最大值与最小值点即是椭圆长轴上的顶点.例2 如图,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心(地球中心)2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已知它们近地点A (离地面最近的点)距地面439km ,远地点B (离地面最)距地面2384km ,并且2F 、A 、B 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半径约6371km ,求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精确到1km ).分析:这是一个介绍椭圆在航天领域应用的例子,关键是理解近地点和远地点与椭圆的关系.由于数字大,计算较繁,可教师讲解.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使点A 、B 、2F 在x 轴上,2F 为椭圆的右焦点(记1F 为左焦点).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设它的方程为12222=+by a x ()0>>b a则6810439637122=+==-=-A F OF OA c a87552384637122=+==-=+B F OF OB c a解得5.7782=a 5.972=c ∴()()77228755681022≈⨯=-+=-=c a ca c ab .因此,卫星的轨道方程是1772277832222=+y x . 点评:由例1可知椭圆上到焦点的距离的最大和最小的点,恰是椭圆长轴的两个端点,因而可知所有卫星的近地点、远地点、及轨道的焦点都在同一直线上.例3 已知点P 在圆()1422=-+y x C :上移动,点Q 在椭圆1422=+y x 上移动,求PQ 的最大值.分析:要求PQ 的最大值,只要考虑圆心到椭圆上的点的距离,而椭圆上的点是有范围的.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成,解答如下:设椭圆上一点()y x Q ,,又()40,C ,于是 ()()()222224144-+-=-+=y y y x QC20832++-=y y3763432+⎪⎭⎫ ⎝⎛+-=y .而11≤≤-y∴当1-=y 时,QC 有最大值5. 故PQ 的最大值为6.点评:椭圆中的最值问题常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例4 已知椭圆12222=+by a x ()0>>b a 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O 是原点.若椭圆上存在一点M ,使MO MA ⊥,求椭圆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分析:依题意M 点的横坐标a x <<0,找到x 与a 、b 的关系式.教师讲解为好.解:设M 的坐标为()y x ,,由OM AM ⊥,有22222⎪⎭⎫ ⎝⎛=+⎪⎭⎫ ⎝⎛-a y a x于是下面方程组的解为M 的坐标⎪⎩⎪⎨⎧=+=+-.022222222b a y a x b y ax x 消去y 整理得()0223222=+-+b a x a x b a.解得a x = 或 22c ab x =.a x =即为椭圆的右顶点∴ a cab <<220 即22c b <.即22>e ,而1<e , 故122<<e . (三)随堂练习1.如图在AFB ∆中,150=∠AFB ,32-=∆AFB S ,则以F 为焦点,A 、B 分别是长、短轴端点的椭圆方程是______________.2.设椭圆12922=+y x 上动点()y x P ,到定点()0,a A ()30<<a 的距离AP 最小值为1,求a 的值.答案:1.12822=+y x 2.2=a (四)总结提炼椭圆的焦半径是椭圆的基础问题,在解题中有其独特的作用,椭圆的范围在解决椭圆的元素的范围及与其有关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时是很有效的方法.(五)布置作业1.椭圆短半轴的长为1,离心率的最大值是23,则长半轴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2.若椭圆两焦点为()041,-F ,()042,F ,P 在椭圆上,且21F PF ∆的最大面积是12,则椭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3.已知F 是椭圆222222ba y a xb =+()0>>b a 的一个焦点,PQ 是过其中心的一条弦,记22b a c -=,则PQF ∆面积的最大值是( )A .ab 21B .abC .acD .bc 4.已知()00y x M ,是椭圆1162522=+y x 上的任意一点,以过M 的一条焦半径为直径作圆1O ,以椭圆长轴为直径作圆2O ,则圆1O 与圆2O 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B .内含C .相交D .相离5.设P 是椭圆12222=+by a x ()0>>b a 上的任一点,求P 点到椭圆两焦点1F 、2F 距离之积的最大值与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与最小值时P 点的坐标.6.设椭圆的中心是坐标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23=e ,已知点⎪⎭⎫⎝⎛230,P 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是7,求这个椭圆方程,并求椭圆上到点P 的距离等于7的点的坐标.答案:1.(]21,2.192522=+y x 3.D 4.A 5.设()00y x P ,则01ex a PF +=,02ex a PF -=()()20220021x e a ex a ex a PF PF -=-+=⋅ ∵a x a ≤≤-0 ∴2200a x ≤≤当00=x 即()b P ,0或()b -,0时,21PF PF ⋅最大,最大值为2a .当220a x =即()0,a P 或()0,a -时,21PF PF ⋅最小,最小值为222b c a =-.6.设所求椭圆方程是12222=+by a x ()0>>b a依题意可得342132322222++⎪⎭⎫ ⎝⎛+-=⎪⎭⎫ ⎝⎛-+=b y y x d ,其中b y b ≤≤-如果210<<b ,则当b y -=时,2d 有最大值,即()22237⎪⎭⎫ ⎝⎛+=b .由此得21237>-=b ,与21<b 矛盾.因此必有21≥b 成立,于是当21-=y 时,2d 有最大值,即()34722+=b.由此得1=b ,2=a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1422=+y x . 由21-=y 代入椭圆方程得点⎪⎭⎫ ⎝⎛--213,和⎪⎭⎫ ⎝⎛-213,到点P 的距离都是7.注:本题也可设椭圆的参数方程是⎩⎨⎧==θθsin cos b y a x ,其中0>>b a ,πθ20<≤,利用三角函数求解.。
椭圆的几何性质教案
椭圆的几何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如焦点、半长轴、半短轴等;(3)能够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发现椭圆的性质;(3)运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椭圆几何性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椭圆的几何性质;(3)运用椭圆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椭圆几何性质的推导;(2)运用椭圆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椭圆实例,如地球、鸡蛋等,引导学生关注椭圆形状的物体,激发学生对椭圆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讲解椭圆的几何性质,如焦点、半长轴、半短轴等;(3)引导学生发现椭圆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问题,如计算椭圆的长轴、短轴等。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椭圆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 熟练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3. 尝试运用椭圆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椭圆几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时解答疑问,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椭圆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探讨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椭圆性质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椭圆性质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椭圆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 掌握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1. 椭圆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 椭圆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椭圆性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尺子、圆规等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性质,提出问题:“如果将圆的半径缩小,圆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2.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圆的形状会变成椭圆。
二、新课讲解1. 引入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焦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2. 讲解椭圆的基本性质:a) 椭圆的两个焦点对称,且位于椭圆的长轴上。
b) 椭圆的长轴是连接两个焦点的线段,短轴是垂直于长轴的线段。
c) 椭圆的半长轴a和半短轴b是椭圆的几何参数,焦距2c与a、b之间的关系为c^2=a^2-b^2。
3. 演示如何用尺子和圆规绘制椭圆,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三、案例分析1. 给出一个椭圆,让学生计算其长轴、短轴和焦距。
2. 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椭圆的基本性质和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
2. 提出拓展问题:“椭圆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椭圆的基本性质和几何参数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六、椭圆的离心率1. 引入离心率的定义:椭圆的离心率e是焦距c与半长轴a之比,即e=c/a。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椭圆的定义及其基本几何性质。
2. 学会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椭圆的定义2. 椭圆的焦点3. 椭圆的长轴和短轴4. 椭圆的离心率5. 椭圆的面积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椭圆模型或图片3. 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椭圆的概念,展示椭圆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椭圆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椭圆与其他几何图形(如圆、矩形等)有什么不同?二、椭圆的定义(10分钟)1. 给出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焦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集合。
2. 解释椭圆的焦点概念,说明焦点的作用。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一个椭圆,并标记出焦点。
三、椭圆的焦点(10分钟)1. 介绍椭圆的焦点与椭圆的离心率的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焦点的位置与椭圆的形状之间的关系。
3. 解释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
四、椭圆的长轴和短轴(10分钟)1. 介绍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概念。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和记录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
3. 解释长轴和短轴与椭圆的形状之间的关系。
五、椭圆的面积(10分钟)1. 介绍椭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一个给定椭圆的面积。
3. 解释椭圆面积与长轴和短轴之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理解椭圆的定义及其基本几何性质。
2. 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作业,学生能够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学生能够展示对椭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椭圆的离心率(10分钟)1. 回顾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离心率与椭圆的形状之间的关系。
3. 解释离心率在几何中的应用,如椭圆的焦点和直线的交点等。
七、椭圆的参数方程(10分钟)1. 介绍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其意义。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椭圆的定义;2. 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
教学准备:1.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2. 教学素材:椭圆的定义、几何性质介绍。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椭圆的概念1. 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椭圆吗?它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回忆:距离两个定点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 通过例子说明:如何用一个平面上的点集来定义椭圆。
步骤二:椭圆的基本定义1. 教师以图形的形式呈现椭圆的定义。
2. 教师解释: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 引导学生回忆:两个定点称为焦点,定长称为焦距。
步骤三:椭圆的几何性质1. 教师介绍椭圆的几何性质,并逐个进行解释。
a. 椭圆的中心:定点连线的中点。
b. 半长轴和半短轴:焦点到椭圆上最远和最近的点所在的线段。
c. 焦距: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
d. 长轴和短轴:与半长轴和半短轴垂直的,通过中心的线段。
e. 弦:连接椭圆上两点的线段。
f. 离心率:焦距与长轴之比。
2.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回答相关问题。
步骤四:椭圆的推导与应用1. 教师给出一道例题,通过推导来解决问题。
2. 学生进行讨论,尝试解答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路。
步骤五:练习与拓展1. 学生个体或小组进行练习题,加深对椭圆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拓展问题:椭圆的方程和参数方程。
步骤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 学生反思:通过本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
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批改并提供反馈;3. 课堂小测验或期末考试。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理解椭圆的基本几何性质,如焦点、半长轴、半短轴等概念;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发现并证明椭圆的几何性质;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焦点)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
2. 椭圆的基本几何性质:a. 焦点:椭圆的焦点距离为2c,其中c为半焦距,c^2=a^2-b^2;b. 半长轴:椭圆的半长轴为a,表示椭圆的长轴的一半;c. 半短轴:椭圆的半短轴为b,表示椭圆的短轴的一半;d. 椭圆的面积:S=πab。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基本几何性质;2. 教学难点:椭圆的焦点、半长轴、半短轴等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椭圆的几何性质;2. 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椭圆的定义及其几何性质;3. 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掌握椭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椭圆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椭圆的定义:结合图形,解释椭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椭圆的概念;3. 探索椭圆的基本几何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椭圆的图形,发现焦点、半长轴、半短轴等性质;4. 证明椭圆的几何性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证明椭圆的基本几何性质;5. 应用实例:让学生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本教案为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教案的第一部分,后续章节将陆续呈现。
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六、教学练习1. 基本概念练习:a. 定义椭圆的焦点;b. 解释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c. 计算椭圆的面积。
2. 应用题练习:a. 已知椭圆的半长轴为5cm,半短轴为3cm,求椭圆的焦点距离;b. 已知椭圆的面积为36πcm²,半长轴为6cm,求椭圆的半短轴;c. 一个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半长轴为4cm,半短轴为3cm,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讲解教案第51讲 椭圆-第1课时 椭圆及其性质
2
36
= 1上一点到焦点1 的距离等于6,那么点到
14
36
另一个焦点2 的距离是____,△
1 2 的周长为____.
[解析] 根据椭圆的定义得 1 + 2 =
所以6 + 2 = 20,故 2 =
2
14.由
=
2
2,由
2
−
2
= 100,得 = 10,
= 100 − 36 = 64,得 = 8,
数:
(1)
>
若_______,则集合为椭圆;
(2)
=
若_______,则集合为线段;
(3)
<
若_______,则集合为空集.
2.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2
2
+
2
2
=1 >>0
2
2
+
2
2
=1 >>0
图形
性质
范围
− ≤ ≤
______________,
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
1 − 2
___________.
1+
2
1+
1
2
[ 1 + 2
2
− 41 2 ]或
[ 1 + 2
2
− 41 2 ].
−
1
2
=___________.当直线的斜率
= 0时,
=
5.直线与椭圆相交弦的中点问题
中点弦问题常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或“点差法”求解.
− ≤ ≤
______________,
罗老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椭圆的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2)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焦点、半长轴、半短轴等基本概念;(3)能够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2)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从几何图形中探索椭圆的性质;(3)学会用椭圆模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3)引导学生认识椭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椭圆的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2)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基本概念;(3)椭圆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2)椭圆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椭圆的相关知识;(2)准备教学课件、图形软件等教学工具;(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及探究活动。
2. 学生准备:(1)预习椭圆相关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出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椭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椭圆在生活中的应用;(2)回顾圆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介绍椭圆的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2)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基本概念;(3)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椭圆的性质。
3. 课堂互动:(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椭圆现象;(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椭圆性质的应用;(3)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4. 巩固练习:(1)布置一些有关椭圆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2)挑选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课后反思:1. 课堂效果总结:(1)学生对椭圆的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的理解程度;(2)学生对椭圆标准方程及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3)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及提出的问题。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椭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 掌握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基本概念;3. 学会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椭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 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椭圆性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性质,复习相关概念;2. 提问:圆的性质在椭圆上是否适用?引出椭圆的定义及性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焦点)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2. 介绍椭圆的基本性质: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3. 举例说明椭圆性质的应用,如:椭圆的离心率、焦距与半长轴、半短轴的关系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椭圆性质解决问题;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答;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椭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 强调椭圆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提醒学生做好作业,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椭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概念,并学会运用椭圆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案例分析:椭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1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如行星运动、卫星轨道等,让学生了解椭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椭圆的性质,如离心率、长轴、短轴等;3. 让学生探讨椭圆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七、拓展知识:椭圆的衍生形状(15分钟)1. 介绍椭圆的衍生形状,如双曲线、抛物线等;2. 分析这些形状与椭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 举例说明这些形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讲话致辞、合同模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心得体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s, work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templates, lesson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教学目标:1.熟悉椭圆的几何性质,如对称性、范围、顶点、离心率等。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教案标题: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椭圆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如长轴、短轴、焦点、离心率等。
3. 能够应用椭圆的性质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1. 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2. 椭圆的几何性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提供相关椭圆的定义和性质的教材。
2. 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直尺、圆规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椭圆的概念,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椭圆?它有什么特点和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椭圆的定义和特点。
二、椭圆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椭圆,并解释椭圆的定义: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2. 教师解释椭圆的几何性质:a. 长轴:通过两个焦点且垂直于短轴的直线段。
b. 短轴:通过两个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直线段。
c. 焦点:椭圆上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d. 离心率:离心率是一个衡量椭圆形状的参数,定义为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长轴的比值。
三、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应用(20分钟)1. 教师通过例题演示椭圆的性质应用:a. 例题1:已知椭圆的长轴长度为10cm,短轴长度为6cm,求其焦点坐标。
b. 例题2:已知椭圆的长轴长度为12cm,离心率为0.8,求其焦点距离。
2. 学生进行个别或小组练习,解决类似的椭圆性质应用问题。
3. 学生上台展示解题思路和答案,并进行讨论。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椭圆的定义和几何性质。
2.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椭圆的性质。
五、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并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启发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
在巩固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椭圆的更多性质。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椭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椭圆的定义2. 椭圆的基本性质3. 椭圆的标准方程4. 椭圆的焦点与离心率5. 椭圆的参数方程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椭圆形状的物体,如地球、月球、鸡蛋等,引导学生发现椭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2. 知识讲解:1. 讲解椭圆的定义: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定点(焦点)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
2. 讲解椭圆的基本性质:(1)椭圆的两个焦点在椭圆的长轴上,且长轴长度为2a。
(2)椭圆的短轴长度为2b。
(3)椭圆的离心率e=c/a,其中c为焦距,a为半长轴,b为半短轴。
(4)椭圆的面积S=πab。
3. 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a^2 + y^2/b^2 = 1。
4. 讲解椭圆的参数方程:椭圆的参数方程为x=acosθ,y=bsinθ。
3. 案例分析: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求解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
引导学生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椭圆性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椭圆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三、课后作业1. 复习椭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练习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参数方程的转化。
3. 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状物体,了解椭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椭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椭圆定义、基本性质、标准方程和参数方程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椭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1. 互动提问: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及基本性质,谁能简要回顾一下椭圆的定义是什么?2.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椭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单县教研室 周启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这四个几何性质,掌握标准方程中 以及 的几何意义, 之 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让学生充分认识 、 体会数与形的联系与统一,认识椭圆的美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
二、教学重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
三、教学难点利用椭圆的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四、教学过程【课前自主复习】中椭圆的有关知识; 2.复习必修2第二章第11页---12页上头的内容,及必修2第三章的有关知识:与直线 平行的直线方程可写为两平行直线 间的距离为 。
【课内探究】1、出示学习目标:椭圆的几何性质学习方法: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2. 直观感知: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能 从图上看出它的范围吗?它具有怎样的对称性?椭圆哪些点比较特殊?3.椭圆的几何性质下面我们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1)范围对观察结果,引导学生从标准方程 ,得出不等式 , ,即,.yxo++=0Ax By C 11:++=0l Ax By C 22:++=0l Ax By C(引导学生由等式向不定式转化,克服难点) 这说明椭圆位于直线 和直线b y ±= 所围成的矩形框里.(2)对称性可以看出,椭圆关于 轴对称,关于 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
在中,以代 , 以代,或以代 ,同时以 代,方程解不变.说明椭圆上的任一点关于 轴的对称点,关于 轴的对称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也在椭圆上,故椭圆关于 轴对称。
同理关于 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
轴、 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
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 圆的中心. (3)顶点引导学生从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它与 轴、轴的交点,只须令得,说明()()b B b B ,0,,021- 是椭圆与轴的两个交点。
高中优秀教案高三数学教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
高三数学教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娴熟把握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等简洁几何性质2.把握规范方程中的几何意义,以及的相互关系3.理解、把握坐标法中依据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教学难点:如何贯彻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曲线方程讨论几何性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支配: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依据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依据曲线的条件列出方程,假如说是解析几何的手段,那么依据曲线的方程讨论它的性质、画图就是解析几何的目的怎样用代数的方法来讨论曲线原性质呢?本节内容为系统地根据方程来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供应了一个范例,因此,本节内容在解析几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把握应从哪些方面来商量一般曲线的几何性质,从而对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彼此之间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对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有更深的了解通过对椭圆几种画法的学习,能深化对椭圆定义的熟悉,提高画图力量;通过几何性质的简洁的应用,了解到如何应用几何性质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同学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椭圆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方程;依据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思路与方法;椭圆的几种画法。
难点是椭圆的离心率、准线方程及椭圆的其次定义的理解,关键是把握椭圆的规范方程与椭圆图形的对应关系,理解关把握两种椭圆的定义的等价性依据教学大纲的支配,本节内容分4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内容的课时安排作如下设计:第一课时,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坐标、离心率、椭圆的画法;其次课时,椭圆的其次定义、椭圆的准线方程;第三课时,焦半径公式与椭圆的规范方程;第四课时,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椭圆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教案第一章:椭圆的定义与基本性质1.1 椭圆的定义引入椭圆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椭圆的形状,如地球、月球绕太阳的运动轨迹等。
引导学生思考椭圆与圆的区别和联系,明确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
1.2 椭圆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探究椭圆的长轴、短轴、焦距等基本几何参数,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利用几何软件验证椭圆的离心率与焦距的关系。
第二章:椭圆的弧长与面积2.1 椭圆的弧长引导学生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或积分方法计算椭圆上任意弧长的公式。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椭圆弧长公式的应用,如计算椭圆上的某个角度对应的弧长。
2.2 椭圆的面积引导学生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或积分方法计算椭圆的面积公式。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椭圆面积公式的应用,如计算给定长轴和短轴的椭圆的面积。
第三章:椭圆的焦点与离心率3.1 椭圆的焦点引导学生利用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确定椭圆的焦点位置和数量。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焦点与椭圆的离心率之间的关系。
3.2 椭圆的离心率引导学生利用椭圆的离心率公式,计算给定长轴和短轴的椭圆的离心率。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离心率对椭圆形状的影响,如离心率越大,椭圆越扁平。
第四章: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4.1 椭圆的标准方程引导学生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和基本性质,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应用,如给定长轴和短轴,求椭圆的方程。
4.2 椭圆的参数方程引导学生利用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出椭圆的参数方程。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椭圆参数方程的应用,如求椭圆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第五章: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5.1 椭圆的切线与法线引导学生利用椭圆的性质和几何知识,判断给定点是否在椭圆上,并求出相应的切线和法线方程。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切线和法线在解决椭圆问题中的作用。
5.2 椭圆的焦点弦引导学生利用椭圆的性质和几何知识,求解给定两点的焦点弦方程。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教案: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椭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椭圆的离心率与长短轴长度的关系;3.能够判定给定的图形是否为椭圆。
二、教学内容:1.椭圆的定义;2.椭圆的焦点、离心率与长短轴之间的关系;3.如何判定给定的图形是否为椭圆。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引入椭圆的概念:椭圆是平面上到两个固定点F1和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2a,且到两个点F1和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b的点的轨迹。
图示:绘制一个椭圆的图形,并标出其中心O、两个焦点F1、F2、长轴2a和短轴2b。
Step 2:椭圆的性质性质1:椭圆的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椭圆的长轴长度,即PF1+PF2=2a。
图示:绘制一个椭圆,任意选取一点P,并测量该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PF1和PF2,证明PF1+PF2=2a。
性质2:椭圆的离心率e与椭圆的长短轴长度之比的平方等于1,即e^2=1-(b^2/a^2)。
图示:绘制一个椭圆,其中心O、两个焦点F1、F2和两个顶点A、B。
测量焦距CP和长轴2a的长度,以及短轴2b的长度,计算离心率e,并验证e^2=1-(b^2/a^2)。
Step 3:判定椭圆的图形给定一组数据,由学生判断该图形是否为椭圆。
示例:数据为横坐标x和纵坐标y的点集合。
图示:将一组数据绘制成一个坐标系,并将数据的散点连线,观察图形是否为椭圆。
Step 4:练习与巩固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练习题,巩固椭圆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四、教学资源:1.教学PPT;2.椭圆的示意图;3.测量工具(尺子、量角器);4.练习题集合。
五、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思考,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2.在练习环节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他们在做错的题目上找到错误原因并进行改正。
六、教学延伸:1.椭圆的方程:利用椭圆的性质,可以推导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2.椭圆的焦点性质:椭圆的焦点位置与长短轴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
高中数学《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本节课程主要讲解椭圆的几何性质,包括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准线方程等内容。
通过研究,学生能够掌握标准方程中a、b、c的几何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
在课程设计上,本节内容分为四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顶点坐标、离心率和椭圆的画法;第二课时主要讲解椭圆的第二定义和准线方程;第三课时主要讲解焦半径公式与椭圆的标准方程;第四课时主要讲解椭圆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复引入,回顾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接着,我们介绍了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并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本节课程的难点在于椭圆的离心率、准线方程以及第二定义的理解。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难点,我们着重讲解了椭圆的标准方程与椭圆图形的对应关系,以及两种椭圆定义的等价性。
总之,本节课程的重点在于讲解椭圆的几何性质和根据曲线方程研究曲线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椭圆的离心率是一个衡量椭圆扁平程度的参数,用e表示,定义为焦距之差与长轴长度的比值,即e=c/a。
其中c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a是椭圆的长半轴长。
离心率的范围是0<e<1,当e=0时,椭圆退化成为一个圆;当e接近于1时,椭圆的扁平程度越来越大,形状越接近于一个线段。
离心率越大,椭圆的形状越扁平,离心率越小,椭圆的形状越接近于一个圆形。
5)画椭圆草图的方法:首先确定椭圆的中心和长短轴长度,然后画出对称轴和顶点,再根据离心率确定焦点位置,最后用曲线连接各特殊点,即可得到椭圆的草图。
也可以根据方程的范围和对称性来描点,然后用曲线连接点。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讨论曲线几何性质的思想方法和椭圆的几何性质。
其中,我们了解到椭圆具有对称性、顶点、范围和离心率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设计意图:本节内容是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是在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之后展开的,它是继续学习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巩固旧知,熟练方法,拓展新知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好素材。
本教案的设计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用方程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对称性;理解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的概念;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准线及焦半径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初步了解椭圆的第二定义.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习与引入过程
引导学生复习由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或其图像的特点,在本节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培养.①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椭圆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椭圆的对称性;③先定义圆锥曲线顶点的概念,容易得出椭圆的顶点的坐标及长轴、短轴的概念;④通过P48的思考问题,探究椭圆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
〖板书〗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新课讲授过程
(i)通过复习和预习,知道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提问:研究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
通过对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要从范围、对称性、顶点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
(ii)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①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
22
22
10
y x
b a
=-≥
,进一步得:a x a
-≤≤,同理可得:
b y b -≤≤,即椭圆位于直线x a =±和y b =±所围成的矩形框图里;
②对称性:由以x -代x ,以y -代y 和x -代x ,且以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x 轴和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
③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短的叫做短轴;
④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
a c
e =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10<<e ),
⎩⎨⎧→→→椭圆图形越扁时当01a ,,b ,c e ;⎩⎨⎧→→→椭圆越接近于圆时当a
,b ,c e 00 .
(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
例1 求椭圆
22
1625400x y +=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 分析:由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 b c .引导学生用椭圆的长轴、短轴、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
扩展:已知椭圆()
2
2
550mx y m m +=>的离心率为
10
e =
,求m 的
值.
解法剖析:依题意,0,5m m >≠,但椭圆的焦点位置没有确定,应分类讨论:①当焦点
在x 轴上,即05m <<时,有
5,,5a b m c m ===-52
5
5m
-=
,得3m =;
②当焦点在y 轴上,即5m >时,有,5,5a m b c m ===-,∴
51025
3m m m
-=
⇒=.
例2 如图,一种电影放映灯的反射镜面是旋转椭圆面的一部分.过对对称的截口BAC 是椭圆的一部分,灯丝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
1
F 上,片门位于另一个焦点
2
F 上,由椭圆一个焦点
1
F 发出的光线,经过旋转椭圆面反射后集中到另一个焦点
2
F .已知
12
BC F F ⊥,
1 2.8F B cm
=,
12 4.5F F cm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截口BAC 所在椭圆
的方程.
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
2
21x y a b +=,
算出,,a b c 的值;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
于,,a b c 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
引申:如图所示, “神舟”截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开始巡天飞行,其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
2
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A 距地面200km ,远地点B 距地面350km ,已
知地球的半径6371R km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椭圆的轨迹方程.
例3如图,设
()
,M x y 与定点
()
4,0F 的距离和它到直线l :
254x =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5,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分析:若设点
()
,M x y ,则
()
2
2
4MF x y
=
-+l :
254
x =
的距离
25
4d x =-
,则容易得点M 的轨迹方程.
引申:(用《几何画板》探究)若点
()
,M x y 与定点
()
,0F c 的距离和它
到定直线l :
2a x c =的距离比是常数c
e a =
()0a c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其中定点(),0F c 是焦点,定直线l :2
a x c =相应于F 的准线;由椭圆的对称性,另一焦点(),0F c '-,
相应于F '的准线l ':
2
a x c =-. (3)小结
1.知识总结:椭圆的几何性质
2.思想方法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做适当补充、归纳、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