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干燥综合征验案举隅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干燥综合征验案举隅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干燥综合征验案举隅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干燥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眼干、口干、关节痛等症状。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针刺和放血刺激经络,疏通气血,调整身体功能。

本文将通过一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经验,介绍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方法和效果。

患者李女士,女性,45岁,主诉口干、眼干、关节痛等症状已有5年。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李女士的症状逐渐加重,曾经使用过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在中医诊断中,李女士被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属于虚证。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是一种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状况,达到调整身体功能的目的。

治疗前,根据李女士的病情,选择了柔和的针刺方法。

选取了肺经、脾经、肝经等经络的穴位进行针刺。

穴位选择包括足三里、合谷、太白、曲池等,这些穴位分布在整个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调整相关脏腑的功能。

在针刺过程中,采用温针,以减少疼痛感。

针刺后,通过调整针刺的力度和深度来达到治疗效果。

结合中药熏蒸吸热,增强疗效。

治疗过程中,针刺配合放血疗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治疗干燥综合征。

针刺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针刺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使得体内的气血运行顺畅,有助于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

针刺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脏腑的功能,改善体液分泌,减轻口干、眼干等症状。

放血疗法可以通过放血,减少体内的湿热积聚,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改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

放血时要注意控制出血量,避免引起过度失血。

经过连续10次的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李女士的干燥综合征的症状明显改善。

口干、眼干的症状减轻,关节痛的频率和程度也显著减少。

针刺后,李女士感觉精神焕发,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改善。

通过随访观察,症状改善的效果持续了半年以上。

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性得到了临床实践的证明。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疗效显著,适合慢性病治疗。

放血疗法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失血的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评价张志华【摘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和血沉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发现,治疗组在有效率和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中IgA、IgG和血沉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G和血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直接治疗后治疗组的IgG、IgM和血沉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2(027)008【总页数】2页(P1617-1618)【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评价【作者】张志华【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大同037004【正文语种】中文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疾病,以泪腺和唾液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伴有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干的临床表现。

对干燥综合征治疗的方法较多,但均未取得很好的疗效,本文研究中西医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76例干燥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38例,男9例,女29例,平均年龄(47.56±16.44)岁,平均病程(5.24±3.85)年;对照组38例,男11例,女27例,平均年龄(48.13±14.82)岁,平均病程(5.58±4.12)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采用第八届干燥综合征国际专题会议的相关内容进行诊断[1]。

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临床观察2023-11-06CATALOGUE目录•引言•干燥综合征的概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理论依据•临床观察研究设计•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优势和不足•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眼睛和关节的干燥。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西医治疗干燥综合征主要采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大,且停药后容易复发。

因此,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在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整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同时探讨其作用机制。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

观察周期为12周,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口干、眼干、关节症状、生活质量等。

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的复发情况。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方法02干燥综合征的概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表现为口、眼、关节等部位干燥。

干燥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两类,其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指单纯干燥综合征,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则是在其他结缔组织病的基础上合并干燥综合征。

定义和分类干燥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口干、口腔溃疡、眼睛干涩、关节疼痛等症状。

诊断干燥综合征需要满足以下标准:涎腺功能下降、抗SSA和/或抗SSB抗体阳性、唇腺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其中抗SSA 和/或抗SSB抗体阳性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必要条件。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4. 进针的深度~般为0 8 .c 6 .-15 m。
5 经 典 病 例
病 例l不寐( 经衰弱 ) : 神
患者 强某 今年 3 岁 , 7 患者 自
诉 失眠伴 有心 神 不 安 2 年余 。年前 , 者 因离 婚 而 出现 睡眠 质量 不 佳 的 2 患
患者 杜 某 今 年4 岁 , O 男性 。0 9 月4日来 我院 就 诊 。 者 自诉 患 2 0 年 患 过 敏性 鼻 炎 已 经 I余 年 了 。0 O l 年来 , 其病 情 反复 发 作 , 常 出现 鼻 塞 、 经 流
选 择 0 2 - .0×4 rm规 格 的一 次 性 针灸 针 , .5 0 3 0 a 操作 者 用刺 手 ( 持 针 的手 ) 指 与其 他 四指 相 对持 针 , 拇 以无名 指 和 小指 抵住 穴 位周 围的 皮 肤 , 用 捻转 法 进 针 , 采 当进 针 的 深 度达 到 0 8 .c .-1 5m时 , 者 一般 会 出 患 现较 强的 得 气感 , 时 应 停 止 进 针 。 此
用 无 名 指 和 小 指 抵 住 穴 位 处 的 皮 肤 以控 制 进 针 的深 度 。
效。 2 背 俞穴 直 刺 法 的 治 疗范 围
近 年 来 , 贤海 老师 一直 在 撰 写论 文 《 俞 穴针 罐疗 法 治疗 肥 胖病 杨 背 人血 脂 异 常症 的临 床 研 究 》 ( 此论 文 已列 入 荆 门市 重 点 科 研 项 目 ) 。
34 辅 助手 法 .
清鼻涕、 流跟泪等症状 , 且晨起时上述症状尤为严重, 对其工作和生活
造 成了 严 重 的影 响 。 诊 显 示其 舌 质 暗 红、 白微 腻 、 望 苔 脉涩 而沉 。 据 上 根 述症 状 , 们分 析 该 患 者 应属 于 脾肺 气 虚 、 湿 内生 、 夹 有血 瘀 之证 。 我 痰 兼 因此 , 们选 取 五 脏 俞 , 俞 、 焦 俞 、 肠 俞 为主 穴 , 取 风 门 、 杼 为 我 膈 三 大 加 大 辅 穴 , 照背 俞 穴 直 刺 法 的操 作 手 法 对其 进 行 针 刺 。 刺 后 在 肺 俞 、 按 针 膈 俞 、 焦 俞 、 肠 俞 、 俞 等 穴 位 上 加 拔 火 罐 , 针罐 1 分钟 后 起 罐 拔 三 大 脾 留 5 针 , 日治疗 一 次 。 疗 8 后 , 患者 鼻 塞 、 清 鼻涕 等症 状 明 显 减轻 , 隔 治 周 该 流 体 质 明显 好 转 , 力 也 充 沛 了很 多 。 精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干燥综合征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 收稿 日期] 0 l 1 — 7 2 1 一 1 0
干燥 综合 征 中医证 治研 究进 展
侯 昱
( 都 中 医药大 学 20 七 年制 本硕 连读 生 , 成 0 5级 四川 成都 607 ) 102 [ 中图分 类号 ] 42 8 [ 1 4 . 文献标 识 码 ] [ 1 B 文章编 号 ]04— 84 2 1 )3— 4 0 10 2 1 (02 0 25— 2
的临床观察[ ] 中西 医结合杂志 ,9 1 1 ( )3 8—39 J. 19 ,1 6 :6 6.
[4 汤清 明. 味地黄汤治疗 精子密度过高不育症 一附 1 1] 六 2例临床观
察 [ ] 辽宁中医杂志 ,9 1 1 ( )2 2 . J. 19 ,8 2 :2— 3
[] 6 杜元喜 , 王丽娜 , 崔平. 味地黄 丸辅助治疗 牙周炎 4 六 6例 [ ] 山 J.
东医药 ,o 0,0 1 :2 2 1 5 (8)8 .
[5 李 文献 , 向华. 化生精 丸 治疗男 性 不育 症 [ ] 河 南 中 医, 1] 宋 液 J.
2o 2 ( )6 6 . o2,2 5 :7— 8

[] 7 陈梅. 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 2型 糖尿病 合并高血 压 3 O例疗效 观
2 1 ,1 3 :2 5 7 0 1 3 ( ) 54— 2 .
[ 0 卖立欢. 1] 克罗米芬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排 卵功能 障碍性 不孕 10 5
例 [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O0,9 1 )4 . J. 2 1 1 ( 9 :2 [ 1 史颖莉. 1] 试析六 味地 黄丸在 调周 法 中的作用 [ ] 哈尔 滨 医药 , J.
察 [ ] 医药世 界 ,o 6 8 6 9 J. 2 o , ( ):9—1o o. [] 8 刘小虹 , 周嘉洲. 六昧地黄汤( ) 丸 治疗月经 病举偶 [ ] 湖南 中医 J.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李琪【摘要】目的探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就诊的46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艾拉莫德,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的眼干、口干、雷诺现象以及关节痛等症状评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G和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艾拉莫德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艾拉莫德,值得临床应用.【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9(034)006【总页数】3页(P930-932)【关键词】白芍总苷胶囊;艾拉莫德;干燥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作者】李琪【作者单位】运城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山西运城044000【正文语种】中文干燥综合征作为一种风湿免疫科常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患者的外分泌腺,患者不仅会出现泪腺和唾液腺受累导致的眼干、口干,而且会表现出腺体外其他器官和其他外分泌腺受累引起的多系统受损症状[1,2]。

目前尚无根治干燥综合征的疗法,主要通过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改善临床症状,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3]。

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给予羟氯喹、糖皮质激素等进行免疫调节、免疫抑制治疗,M3 受体激动药、采取泪液以及唾液的替代物等的对症治疗[4]。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46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

观察组23例,男3例,女20例;年龄29 ~ 63岁,平均(40.72 ± 5.59) 岁;类风湿因子异常11例(47.83%);临床症状:眼干10例(43.48%),口干15例(65.22%),雷诺现象3例(13.04%),关节痛14例(60.87%)。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作者:李俊松,王丽娟,张艳秋,潘昉【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益气养阴祛瘀中药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唾液腺和泪腺的症状为主,可伴有内脏受累。

目前对该病尚无根治方法,主要以改善症状、控制病情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2008年1月-2009年9月,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益气养阴祛瘀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68例为本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分类)标准[1]:①眼部症状至少具备下列1项或以上,即每日感到不能忍受的眼干持续3个月以上、感到反复的砂子进眼或砂磨感、每日需用人工泪液3次或3次以上;②口腔症状至少具备下列1项或以上,即每日感到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成人腮腺反复或持续肿大、吞咽干性食物时需用水帮助;③眼Schirmer试验(+),≤5 mm/5 min;④唾液流率(+),≤1.5 mL/15 min,或腮腺造影(+);⑤唇腺活检:小唇腺淋巴细胞灶≥1;⑥自身抗体:抗SS-A或抗SS-B抗体(+)。

1.2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者:①年龄为30~65岁;②无系统受累,如肺间质病变、心包积液、自身免疫性肝病、肾小管酸中毒等;③入组前1个月内未应用糖皮质激素、硫酸羟氯喹等药物治疗。

1.3 排除标准①有服用抗乙酰胆碱类药物史(如阿托品、莨菪碱、颠茄等);②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者;③合并艾滋病、淋巴瘤、结节病、移植物抗宿主(GVHD)病、糖尿病等疾病者;④过敏性体质;⑤眼底检查有视野缺失及黄斑变性;⑥颈头面部放疗史。

1.4 一般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6例,男2例,女34例;年龄35~59岁,平均(46.8±10.6)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35±6.20)月。

自拟滋阴化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自拟滋阴化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 1 ] 李利辉 , 孙 中华 . 妊娠期肝 内胆汁淤积症 1 6 9 例 临床分析 .中
国妇幼保健 , 2 0 1 1 , 2 6 ( 2 5 ) : 3 8 5 9 .
・ 4 0l・ 观 察组 : 予 自拟滋 阴 化瘀 汤 治疗 , 药 物组
2 . 1 治疗方 法
成: 玄参 2 0 g 、 麦冬 2 0 g 、 生地 2 0 g 、 玉竹 1 0 g 、 黄芪 1 5 g 、 川 芎 1 0 g 、 石斛 1 0 g 、 女贞子 1 0 g 、 桃仁 l O g 、 红花 l O g 、 甘草 5 g 。有瘰 疬、 痰核 者 , 加 山慈菇 、 海藻 、 昆布 ; 舌苔 白厚 、 痰 多者 , 加 白芥 子、 紫苏 子 、 莱菔子 ; 胃脘灼 痛、 纳差者 , 加 百合 、 焦 山楂 、 鸡 内

种慢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 以外分 泌腺 淋巴细胞浸润导致 口
干、 眼干为主要特征 , 可伴有吞 咽 困难 、 牙齿 片状脱 落 、 关节 酸痛 , 皮肤干燥 、 鼻腔、 阴道 黏膜 干燥 瘙 痒等 症 状。多见 于
临床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 2 0 1 1 , 2 6 ( 1 1 ) : 1 7 1 5 .
记录与治疗药物可能有关 的不 良反应 。
2 . 3 统计学处理
3 结 果
[ 6 ] 罗陆萍 , 顾 江红 . 茵 陈制剂 治疗 妊娠期 肝 内胆汁淤积 症 的研
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科技 , 2 0 0 9 , 1 6 ( 4 ) : 3 3 5 .
金; 肺痿咳嗽者 , 加百合 、 沙参、 百部 : 水肿 者 , 加泽 泻 、 猪苓 。
每日1 剂, 水 煎后 分早 、 晚 2次 口服 , 每 次约 1 5 0 m l 。连续 治 疗 3个月为 1 个疗程 。对 照组 : 口服硫 酸羟氯 喹 片( 上 海 中 西制药有 限公 司生产 ) , 0 . 2 s / 次, 2次/ d 。连续 治 疗 3个 月

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干燥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养阴清热解毒法治疗干燥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养 阴清热解毒法治疗干燥综合征 2 临床观 察 O例
尹 国 富 岳 敏 刘 福 华 聂 建 平 潍坊 中医院 , 坊 潍
2 14 60 1
干燥 综 合 征 ( jg e ’ y do , S 是 一种 慢 S6 rn ssn r me S ) 性炎症 性 自身 免疫病 。笔 者 于 2 0 0 7年 1 ~ 2 0 月 0 8年 1 2月间采 用清热 解 毒 汤并 静 脉 滴 注 双 黄 连冻 于粉 治 疗2 0例 S S患者 , 与使用 强 的松 治疗 的 2 并 0例 S S患 者作对 照 , 现将 结果报 道如 下 。
2 2 治 疗 结 果 .
组年 龄 、 病程 问差 异无统 计学意 义 , 有基线 可 比性 。 具
1 2 治疗 方法 .
2 2 1 总体 疗效 . .
治疗 组 临床痊 愈 1例 , 效 1 显 0例 ,
有 效 5例 , 无效 4例 , 总有 效率 8 ; 照组 临床 痊愈 O 对 1 , 例 显效 9例 , 效 7例 , 有 无效 3例 , 有 效率 8 , 总 5
两 组疗 效 比较 差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P>O 0 ) .5。
2 2 2 中医 临床 症 状 积 分 比较 治 疗 后 , 疗 组 与 .. 治
治疗 组 ( 中药组 ) 予养 阴清 热 解 毒汤 ( 药组 成 : : 方 生地 2 , 芍 1 , 0g 赤 0g 玄参 1 , 2g 丹皮 1 , 0g 蛇舌 草 3 0
1 1 一般资料 .
症候 积分 减少≥ 9 ; 效 : 5 显 中医 临床 症 状 、 体征 明显
改善 , 症候 积 分 减 少 ≥ 7 ; 效 : 医 临床 症 状 、 O 有 中 体 征有好 转 , 候 积 分 减 少 ≥ 3 ; 效 : 症 O 无 中医 临 床 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摘要】目的: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了某医院68例符合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措施,而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组的3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的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8.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安全性指标检测均处于正常状态。

结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效果十分明显,提现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思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干燥综合征;益气养阴祛瘀;临床疗效;免疫系统疾病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截至目前虽然在临床治疗中可有效缓解病情发展,但尚无根治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替代和对症治疗方式。

这种疾病主要是以外分泌腺体分泌障碍为主,表现出口咽干燥的慢性炎症疾病,发病人群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大约60%以上的病例都是老年患者。

这种病症早期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晚期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在过去单纯的使用西医治疗,由于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使得患者内脏损害极为严重,有些时候甚至会出现药物毒副作用大于疾病本身对患者造成的伤害,甚至出现无药可用的艰难局面,给患者和医院造成极大的影响。

鉴于此,在目前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干燥综合征治疗方法称为医学专业人士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就干燥综合征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应用进行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1.1、诊断标准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它同时会对患者体内其他器官造成威胁。

在本次研究的68例患者中,均为某医院住院部接诊的住院患者,且均符合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分类标准,确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尿毒清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尿毒清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2 结 果
2 . 1 两 组 患 者 临 床 疗 效 比 较 对 照 组 有 效 率 为 4 1 . 2 %, 治 疗组有 效率 为 7 2 . 2 %,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具
有显 著 性 ( P<0 . 0 5 ) 。见表 1 。
表 1 两组患 者临床疗效 比较 例
4 1 . 2
2 . 2 两 组 患 者 治 疗 前 后 Hb 、 S c r 、 B UN 的 比 较
两 组患者在 接受治 疗前后 , H b有 显 著 改 善 ( P<
次 。连续服用 3 个月 . 在服用期间可以根据患者 的 情况适 当增减药物剂量 .增减剂量 的标 准 以排便
0 . 0 1 ) ; 治疗组患 者 的 S c r 相 对于治疗 前有 显著改 善( P <0 . 0 1 ) , 对 照组 患者 治疗 前 后 S c r改 善 差 异 没有显著性 ( P>0 . 0 5 ) ; 治疗 组患者 的 B U N相 对 于治 疗前 有显 著 改善 ( P <0 . 0 1 ) , 对 照 组 患 者
7 2 . 2
1 .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 一般常规治疗 。 主要 措 施 包 括 : 口服 叶 酸 5 mg一 日 3次 : 琥 珀 酸
亚铁 0 . 1 g一 日 3次 。 治 疗 组 患 者 除 了接 受 常 规 的基 础 治 疗 之 外 , 还 需 要 服 用 尿 毒 清 颗粒 .本 次 研究 使用 尿 毒 清 颗
次数 决 定 。患者 每 天 大便 次 数要 控 制 在 3 次 以内。 对 两 组 患 者 治疗 前 后 的临 床 疗效 、 血 红 蛋 白( Hb )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 料 选择 2 0 1 1 年 1 0月 至 2 0 1 4年 l 0

干燥综合征合并肝损害38例临床分析

干燥综合征合并肝损害38例临床分析

2 . 6 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查 致肝损伤 的证据。
均无现症病毒感染导 共2 0 例患
采取进一步检查 ,也易漏诊 。因此需要注意提高
干燥综合 征及其他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 断意识 ,
尤其是在 中老年女性患者 ,出现口干 、跟干、皮
2 . 7 合并 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情况
者合并一种或多种疾病 , 其 中桥本甲状腺炎 2 例、 慢性结肠炎 2 例 、萎缩性 胃炎 3 例 、类风湿性关
继发 性 干燥综 合 征 ( s e c o n d a y r S j o g r e n ’ S s y n d r o me ,
既 一 ~ = 缸 一 _ ~ 吾 一 蠹 岫 一 呷 眦 一 ~ m 一 . w 墓
2 结 果
2 . 1 发现方式及诊断类 型 3 8例 患 者 中 ,1 1 例
结果 、合并 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史情况 、处理方
式及 治疗 反应 。
作者单位:2 0 0 2 3 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感染科
合并 A N A 、A M A — M 2 、抗 U 1 一 R N P / S m及 抗 U l 一

3 7 6・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3 年3 月第1 5 卷第3 期
2 . 8处 理方式
确诊 后除 给予 常规保 肝 、降酶、
行唇腺 、皮肤 、肌 肉、肝脏等活组织病理检查 以
明确诊断 ,以便早期即能给予合理治疗 ,延缓病 情进展 ,而早期确诊对发现其他器官损害或合并 其他 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关于干燥综合征所致肝损害的严重程度 ,各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3 年3 N第1 5 卷第3 期
・3 7 5・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干燥综合征作为一种风湿免疫科常见的慢性 炎症性自身 免 疫 病,主 要 累 及 患 者 的 外 分 泌 腺,患 者不仅 会 出 现 泪 腺 和 唾 液 腺 受 累 导 致 的 眼 干、口 干,而且会表现出腺体外其 他 器 官 和 其 他 外 分 泌 腺 受累引起的多系统受损症状[1,2]。 目 前 尚 无 根 治 干 燥综合 征 的 疗 法,主 要 通 过 阻 止 病 情 的 进 一 步 发 展,改善临 床 症 状,以 延 长 患 者 的 生 存 期[3]。 常 见 的治疗方法 主 要 包 括: 给 予 羟 氯 喹、糖 皮 质 激 素 等 进行免疫调节、免 疫 抑 制 治 疗,M3 受 体 激 动 药、采 取泪液以 及 唾 液 的 替 代 物 等 的 对 症 治 疗[4]。 本 研 究主要探讨了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艾拉莫德治疗干 燥 综 合 征 的 效 果 ,现 报 道 如 下 。
(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Yuncheng Central Hospital,Shanxi Province,Yuncheng 04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otal glucosides of white Paeony capsules combined with iguratimod in the treatment of Sjogren’s syndrome. Methods 46 cases of Sjogren ’s syndrome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May 2018 in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 in our hospital.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rally iguratimod,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otal glucosides of white Paeony capsul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symptom scores of dry eye,dry mouth,Reynolds phenomenon and arthralgia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P < 0. 05) ,and the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After treatment,the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immunoglobulin G and rheumatoid factor level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 P < 0. 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Conclusion Total glucosides of white Paeony capsules combined with iguratimod is better than iguratimod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Sjogren’s syndrom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total glucosides of white Paeony capsules; iguratimod; Sjogren’s syndrome; therapy of integrated medicine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
1 3 排除标准 .
①有服用抗 乙酰胆碱类药物 史 ( 如阿托 品、莨菪碱 、颠茄
等) ;②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史者 ;③合 并艾滋 病、淋 巴瘤、
2组均于服药 3个 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服药前后各项实验
室指 标 , 括 免疫 球 蛋 白 (g 、 IM IA 、E R 以及 安全 性 指 包 IG g 、 g ) S 标 ( 常规 、尿 常 规 、肝 功 能 、 肾功 能 ) 治疗 前 后各 检 查 1次 。 血 ,
00) . 5 。见 表 1 。 .
表 1 2 干燥 综合 征 患者 治疗前 后 免疫球 蛋 白 、ER变 化及 与正 常组 比较 (± 组 ¥
注 :与 正常组 比较 , 尸<O 0 ;与本 组 治疗 前 比较 , .5 △尸<O 0 与对 照 组治 疗后 比较 , .5 ▲尸<0 0 ( 同) .5 下
中图分类号 :R 5 . 31 2 99 .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1 0 。3 4 2 1) 20 7 -2 0 5 5 0 (0 0 0 20 ‘ 1 - - 体质 ; 眼底检查有视野缺失及黄斑变性; ⑤ ⑥颈 头面部放疗史 。
1 4 一 般 资料 .
干 燥 综 合 征 是 一 种 主 要 累 及 全 身 外 分 泌 腺 的 慢 性 自身 免
3 3 2组 口干 、 眼 干 症 状 评 分 比较 .
病 久 入 络 , 瘀 血 内生 。《 学 入 门 》有 云 :“ 燥 则 血 涩 而气 故 医 盖
治疗 1个 疗 程 后 2组 口干 、 眼 干症 状 均 有 不 同程 度 改 善 , 治 疗 前 后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0 ) . 5 。而 组 间 治疗 后 比 较 , 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 组 ( 0 0 ) 见表 2 治 P< . 5 。 。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干眼症178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干眼症178例临床观察

两 年接 诊 的干眼症 患 者采 用 中西 医结 合 、 内外 兼治 , 得 了 良好 24 刺取 穴 : 会 、 明 、 竹 、 阳 、 白 、 池 、 取 .针 百 睛 攒 太 四 风 合谷 、 三里 足
的疗 效 , 现报 告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三 阴交 、 冲 、 海 。每 E 1 。 太 气 t 次
干眼 症 (r ys或称 干 燥性 结 膜角 膜 炎 , 由于 角膜 前 泪 肝 四物 汤 : dy e) e 是 当归 1g 川 芎 1g 白芍 1g 熟地 1g 知母 1g 0、 0、 5、 2、 0、草 膜 的质或 量 的不足所 造 成 的结膜 或 角膜 上皮 不 能 维持 正 常功 能 决 明 1g木 贼 1g 白蒺 藜 1g 薄荷 6 、 皮 1g栀 子 1g 陈 5、 2、 5、 g青 0、 2、 而导 致 的眼部 干燥综 合 症 。 病在 我 国北 方气 候干 燥 、 此 风沙 大 的 皮 1g 可 用补 肝 肾 明 目法 , 用 : 地 9 、 5, 亦 药 生 g何首 乌 1g桑 椹 9 0、 g
作 生 活环境 , 正屈 光不 正 , 矫 纠正 用 眼过度 等 不 良习惯 。 22 - 目 用 1 基纤维素或 1q g 液: %甲 . d 乙 4 葭 滴眼, 日4 每 次。 23中医辨 证调 理 :补血 养 肝 、 阴生津 润燥 , . 滋 清热 明 目, 用 补 采
乌海 市蒙中医院 ( 10 0 060 ) 2 1 9月 1 0 0年 4日收稿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甲亢 3 O例
王 丽
摘 要 : 目的 : 西 医结 合 治 疗 甲 亢 的 疗 效 。 法 : 0 甲 亢 患 者 采 用 西 药 甲巯 咪 唑 , 时 予 中 药辨 证 分 型 治 疗 。结 果 : 中 方 对3 例 同 显

口干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口干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口干综合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范小琴;金玉善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1995(000)006
【总页数】1页(P21)
【作者】范小琴;金玉善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2.8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口干症30例临床观察 [J], 何明春
2.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口干症53例报告 [J], 彭汉光;饶振玉;龙小斯
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干眼干的疗效分析 [J], 许凌云;吴岱峰;孟萍
4.中西医结合治疗口干症的疗效观察 [J], 苗群爱;曹立萍
5.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高热综合症 [J], 齐军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2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2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24例
赵敦友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17)1
【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24例赵敦友鲍远程(安徽医科大学附属
医院合肥230032)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左归饮;更年康;维生素中图法分类号:R442.8干燥综合征又叫Sjgren’s综合征,是一种与免疫机能有关的疾病,主要是唾液腺和泪...
【总页数】1页(P15)
【作者】赵敦友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2.8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J], 罗敏
2.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30例观察 [J], 周翠红
3.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探讨 [J], 尹晓娜
4.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吕学爱;胡迎春
5.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合并慢性肾病Ⅲ期1例报道 [J], 吕茜倩;曾俊;刘晓东;樊均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作者:李俊松,王丽娟,张艳秋,潘昉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益气养阴祛瘀中药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唾液腺和泪腺的症状为主,可伴有内脏受累。

目前对该病尚无根治方法,主要以改善症状、控制病情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显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2008年1月-2009年9月,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益气养阴祛瘀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68例为本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诊断(分类)标准[1]:①眼部症状至少具备下列1项或以上,即每日感到不能忍受的眼干持续3个月以上、感到反复的砂子进眼或砂磨感、每日需用人工泪液3次或3次以上;②口腔症状至少具备下列1项或以上,即每日感到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成人腮腺反复或持续肿大、吞咽干性食物时需用水帮助;③眼Schirmer试验(+),
≤5 mm/5 min;④唾液流率(+),≤1.5 mL/15 min,或腮腺造影(+);
⑤唇腺活检:小唇腺淋巴细胞灶≥1;⑥自身抗体:抗SS-A或抗SS-B 抗体(+)。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者:①年龄为30~65岁;②无系统受累,如肺间质病变、心包积液、自身免疫性肝病、肾小管酸中毒等;③入组前1个月内未应用糖皮质激素、硫酸羟氯喹等药物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有服用抗乙酰胆碱类药物史(如阿托品、莨菪碱、颠茄等);
②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者;③合并艾滋病、淋巴瘤、结节病、移植物抗宿主(GVHD)病、糖尿病等疾病者;④过敏性体质;⑤眼底检查有视野缺失及黄斑变性;⑥颈头面部放疗史。

1.4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6例,男2例,女34例;年龄35~59岁,平均(46.8±10.6)岁;病程3~15个
月,平均(8.35
±6.20)月。

对照组32例,男3例,女29例;年龄37~61岁,平均(48.2±11.6)岁;病程2~16个月,平均(8.43±6.37)月。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另选20名本院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组,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30~62岁,平均(45.4±12.1)岁。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治疗开始时若白细胞<4.0×109/L,血小板<100×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50 mm/h,均口服醋酸泼尼松,至上述指标恢复正常后逐渐减量停用。

对照组:硫酸羟氯喹0.2 g,每日2次口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祛瘀中药。

处方:麦冬30 g,枸杞子30 g,生地黄15 g,太子参30 g,丹参10 g,苏木10 g,沙参15 g,甘草10 g,淡竹叶15 g,山药30 g,菊花10 g,知母15 g,玄参30 g,白芍15 g,鬼箭羽10 g。

若有关节疼痛加独活15 g、乌梢蛇15 g、桑枝15 g;胃脘不适加茯苓15 g、陈皮15 g、厚朴15 g;干咳加川贝母7.5 g、桔梗10 g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200 mL,分早晚2次服。

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
2组均于服药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服药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M、IgA)、ESR以及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

症状量化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

①两目干涩量化标准:无症状,计0分;眼干灼热而痒,但程度较轻,泪少,偶有瞬目,计1分;眼干涩不适,灼热而痒但程度较重,有痛感但可忍受,少泪,频繁瞬目,计2分;眼内异物不适感,干涩灼热痒痛难忍,无泪,频繁瞬目,计3分。

②口燥咽干量化标准:无症状,计0分;津少咽干,有时口角溃疡,唇红而干,计1分;津少咽干,常有口角轻微溃疡,起皱皮如揭,唇赤而干,计2分;咽干津燥,反复口角溃疡,起皱如皲裂,唇黯红干裂,计3分。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干燥综合征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缓解: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主要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主要指标明显改善;有效:症状、体征减轻,实验室主要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善。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统计。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36例中临床缓解5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32例中临床缓解3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3.2 2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变化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前IgG、IgM、IgA、ESR均高于正常组,治疗1个疗程后2组IgG、IgM、IgA、ESR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尤为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干燥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ESR变化及与正常组比较
3.3 2组口干、眼干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1个疗程后2组口干、眼干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组干燥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口干、眼干症状评分比较
3.4 不良反应情况
2组患者治疗前安全性指标检测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安全性指标检测亦在正常范围,眼底检查未见有视野缺失及黄斑变性者。

4 讨论
现代医学对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以控制病情、对症为主,如患者合并脏器损害,临床上则加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对于未合并脏器损害,单纯具有口干、眼干症状的患者,西药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学“燥痹”范畴。

我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患者多表现为口干、眼干涩不适、乏力、关节痛、舌质红、少苔、脉
细等症状,辨证以气阴两虚兼有瘀血为多见。

我们认为,患者多禀赋不足,素体五脏羸弱,气血虚少,气虚不能化生津液,津液乏源,燥热内生,阴津亏虚而发病;阴虚燥热日久,病久入络,故瘀血内生。

《医学入门》有云:
“盖燥则血涩而气液为之凝滞,润则血旺而气液为之流通。

”同时,若瘀血内阻,脉络阻遏,则津液不能上承濡润,可进一步加重干燥症状;“瘀”与“燥”二者互为因果,导致干燥综合征症状错综复杂,缠绵难愈。

在本研究中,我们运用益气、养阴、祛瘀润燥的方法治疗干燥综合征,收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口干、眼干症状。

益气养阴祛瘀中药方中重用太子参、山药以补肺脾之气;枸杞子、白芍养阴生津;生地黄、知母甘苦、性寒,清热生津而除烦渴;菊花清肝火、明目;沙参、麦冬、玄参清热生津益胃;淡竹叶甘淡渗湿,引热同归小便中;丹参、苏木、鬼箭羽活血化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则气行血畅,瘀去而口不渴,共达益气养阴祛瘀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生津中药对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的摄取和分泌功能都有显著改善,它主要通过减轻腺体炎症细胞的浸润,恢复腺泡和导管的摄取和分泌功能,从而达到控制病情、改善口干症状的目的[3]。

上述组方紧扣病机,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思想。

【参考文献】
[1] 蒋明,David Yu,林孝义,等.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841-85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S]. 1995:188.
[3] 沈丕安.现代中医免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133.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