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四、国家理论(二)国家与社会、市场分解
《政治学原理》形考四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形考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与的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结构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是:国家社会2、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正确答案是:合法性危机3、在权威主义和极权主义国家,政府官僚集团和往往是政府的重要支持力量。
正确答案是:军人集团4、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正确答案是:伦理5、一般而言,政治发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和政治改革。
正确答案是:政治革命6、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
正确答案是:政治管理7、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得以传播和沿袭。
正确答案是:政治社会化8、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的政治行为。
正确答案是:普通公民9、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正确答案是:专制君主制10、是政治发展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
正确答案是:政治稳定11、作为一种制度,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作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治决策以公民的意见为最终依据。
正确答案是:公民的意志12、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正确答案是:政治合法性13、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正确答案是:理性经济14、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
正确答案是:法家15、19世纪,由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以及公民选举权的扩大,民主得到了真正开发的机会,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实现了从理论向制度的转化。
正确答案是:市场经济16、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
正确答案是:经济自由17、政府以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正确答案是:法律制度18、现代社会科学把当作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政治学》】二、权力理论:权力、合法性与政治秩序

二、权力理论:权力、合法性与政治秩序
‚即使是最强者也决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 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卢梭:《社会契约论》 ‚权力属于人民建立了一条有关权力来源和权力合法性的原则。它意味着 只有真正自下而上授予的权力,只有表达人民意志的权力,只有以某种得以 表达的基本共识为基础的权力,才是正当的权力。‛萨托利:《民主新论》 ‚任何政治系统,若具有能力形成并维护一种使其成员确信现行政治制度 对于该社会最为适当的信念, 即具有政治的合法性。‛S. M. Lipset, Som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Review,V153(March 1959),p.86.
二、权力理论:权力、合法性与政秩序
4、权力观的历史演变
(1)经典权力观: A、将权力视为制定和实施法律与公共政策;B、这种权力具有强制 性;C、垄断性地掌握这种权力的是政府官员。在某种意义上,它具 有精英主义的气质(多数人掌权,少数人无权)。 (2)精英主义权力观: 从现实主义出发来理解和阐释政治与社会的结构,认为权力只集中于 少数人手中,权力来自个人对行使权力的制度化角色的占据,即少数 精英对大众进行统治是必然的。代表性人物有:莫斯卡、米歇尔斯、 帕累托、米尔斯、韦伯和熊彼特等。米尔斯的权力观:权力只集中于 少数人手中,而民主社会只不过是一个谎言; 第二,为了考察权力, 我们要留意行使权力的制度化角色 权力来自个人对这些关键角色的 占据; 第三,权力是一种能力 (3)多元主义权力观: 它认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众多利益集团彼此竞争的过程,政府的 决策是对这一竞争结果的确认。罗伯特· 达尔将权力等同于影响力, 这是一种直觉意义上的权力观,权力的运用是这种权力观的核心。 “多头政体”、“多重少数人的统治”。
《政治学原理》自检自测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自检自测与解答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自检自测与解答一、填空题1.中国___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亚里士多德把___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5.___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社会时期。
A.封建B.奴隶C.资本主义D.原始2.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哥拉底D.西塞罗3.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A.法家B.杂家C.兵家D.儒家4.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B.韩非C.庄子D.荀子5.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法B.势C.术D.变6.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A.联盟理论模式B.博弈对策模式C.制度变迁模式D.理性选择模式7.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政治沟通分析方法B.心理研究方法C.政治系统分析D.社会学研究方法8.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
A.经济分析方法B.历史研究方法C.利益分析方法D.阶级分析方法9.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A.制度研究途径B.权力研究途径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10.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D.政治法律研究三、名词解释1.政治:2.政治学: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五、论述题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儒家2.国家政权3.国家4.公正5.政治权力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B2.A3.D4.B5.A B C6.A B D7.A B C D8.A B C D9.B10.A B三、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国家理论

• 2、国家的基本目的 、
• • • • • • (1)安全 ) 首先,安全是国家的首要目的。 首先,安全是国家的首要目的。 其次,国家的安全必须基于基本的正义之上。 其次,国家的安全必须基于基本的正义之上。 最后,安全导致不安全,不存在绝对的安全。 最后,安全导致不安全,不存在绝对的安全。 (2)秩序 ) 现实证实秩序是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因而也是国家 现实证实秩序是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的重大目的。没有秩序就没有国家。 的重大目的。没有秩序就没有国家。如果一个团体能够被认为是 一个国家,必须满足基本的正义。 一个国家,必须满足基本的正义。 • (3)正义 ) • 一个国家只有满足了基本的正义要求并继而获得了权威, 一个国家只有满足了基本的正义要求并继而获得了权威,这 个国家才能存续下去。 个国家才能存续下去。
二、国家与社会
• 国家从社会中而来。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国家的 国家从社会中而来。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 形成方式是不一样的。 形成方式是不一样的。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而形成的 最初的国家,在国家成长过程中, 最初的国家,在国家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在民族国家 成长过程中,都伴随着战争和掠夺。在这个意义上, 成长过程中,都伴随着战争和掠夺。在这个意义上, 国家是有组织的具有暴力潜能的一套制度装置。 国家是有组织的具有暴力潜能的一套制度装置。国家 形成的过程充满着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博弈和互动, 形成的过程充满着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博弈和互动, 结果产生出不同类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结果产生出不同能力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国家能力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 主要是指中央政 府能力,而不是统指公共权威的能力,因为只有中央政府才能代表国家意志, 府能力,而不是统指公共权威的能力,因为只有中央政府才能代表国家意志,而 其他公共权威以及地方政府是无法代表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的。国家能力可概括 其他公共权威以及地方政府是无法代表国家意志和国家利益的。 为四种能力: 为四种能力: 第一,汲取能力,指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 第一,汲取能力,指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力。 第二,调控能力,指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第二,调控能力,指国家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第三,合法化能力,指国家运用政治符号在属民中制造政治共识,进而 第三,合法化能力,指国家运用政治符号在属民中制造政治共识, 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能力。 巩固其统治地位的能力。 第四,强制能力,指国家运用暴力手段、机构、 第四,强制能力,指国家运用暴力手段、机构、威胁等方式维护其统治地位的能 力。 在上述四种能力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财政汲取能力,因为财政汲取能力弱, 在上述四种能力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财政汲取能力,因为财政汲取能力弱, 调控能力就差,进而对统治的合法性造成冲击。 调控能力就差,进而对统治的合法性造成冲击。若统治阶级总是以强制力维护其 统治,统治成本就过高,政治也难以稳定。 统治,统治成本就过高,政治也难以稳定。 财政汲取能力固然重要, 财政汲取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国家为了财政收入 而大规模地侵害社会利益和遏止有效产权组织的发展, 而大规模地侵害社会利益和遏止有效产权组织的发展, 其代价就是国家发展的停滞。因此,从经济层面看, 其代价就是国家发展的停滞。因此,从经济层面看,国家能力 最终是建立在有效的产权制度基础上的。说到底, 最终是建立在有效的产权制度基础上的。说到底,有效的产权 组织和有利于民众利益表达的机制,是国家能力的根本保证,是 组织和有利于民众利益表达的机制,是国家能力的根本保证, 提升统治能力的基础。 提升统治能力的基础。
《政治学基础》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国体与政体 所谓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 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 被统治地位。所谓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组织形 式。 2、政府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政治学家根据政府的不同特征,运用不同 的标准对政府进行分类,形成了政府形式的不 同理论。
第四章 国家与政府 教学目标
了解:国家的组织机构; 理解:“国家”的不同含义、“政府”概念的 不同理解、国家的类型、政府的构成、政府职 能; 掌握:宪法与国家组织原则、国家权力关系及 结构形式、政府形式及政府制度。
LOGO
第一节 国家与政府的概念界定
LOGO
一、国家的涵义 在国家的所有特性中,主权是至关重要的。所 谓主权就是一定地域之内的不受限制的绝对的 政治统治权。 其次,“公共性”也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特性。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国家是“公意”的体现, 国家也被认为是一国公共利益的代表。国家的 “公共性”正是它合法性的来源和基础。 最后,国家也是实施统治的工具。 国家是如何产生的?政治学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 不同的理论解释,其中主要包括:暴力论、社 会契约论、自然演化论和阶级对立论等。
一、国家的涵义
简单地说,国家(state)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就是指一定地域之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 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以往,人们通常用国家构成三要素,即人 民(population)、领土(territory)和主权(sovereignty)来概括国家的特点。英国伦敦经 济学院帕特里克· 邓利维(Patrick Dunleavy)将国家的特征归纳为以下11个方面: (1)它是互相联系的一系列有组织的制度,通常用“统一”来描述其行为特点; (2)它的各项制度在一定的居民组成独特“社会”的地域空间之内得以运转; (3)它的各项制度的功能在于制定有关“社会”成员事务的决策并使成员共同服从; (4)它的存在形成了—个“公共”领域以区别于“私人”领域的活动或决策; (5)它拥有凌驾于其他社会制度之上的主权(sovereignty),有效地垄断了在该地域之 内合法运用武力的权力; (6)它以其所辖地域为基础,界定社会成员和非社会成员,控制人口的进出; (7)它提出强烈的意识形态或道德诉求,以促进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或普遍意志; (8)它得到了社会主要团体或成员的合法性认可; (9)它掌握官僚资源以便能够征集税收,推动政务有效运转; (10)它通过法律手段约束社会行为,通过宪法手段规制政府活动; (11)它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承认。
政治学 国家 ppt课件

国家形态
❖国家形态:也叫“主权形态”,它是
指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相对 “国家属性”或“主权特征”的组织 单位。如在原始社会时期,“国家形
态”表现为一个个的氏族和部落;后 来表现为一个个小的城邦国家;当今 社会,是200多个主权国家。人类从形 成氏族公社到实现世界政府,依次出 现以下六个类型的“国家形态”,即: 氏族→部落→城邦国家→主权国家→ 联盟国家→全球合纵国/世界政府等六 种形态。
LOGO
国家
政治学概论
1
第一节 国家理论
一、国家的起源
国家是管理社会的公共性权威组织的总体 性指称,是一个兼具实证性与规范性的概 念。 1. 国家神权说。国家是由神或上帝直接或 间接创造的,是神为了保护人类而创造的。 政治权力来自神授,统治者是上帝在人间 的代理人,人民应绝对服从之。
2
2. 国家社会共同体说。亚里士多德认为, 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有益团体。每一个 国家都是一种团体,每一种团体都是为了 某种善而建立。但是社会共同体说没能很 好地把国家与其它社会团体区别开来。
4
二、国家的含义
❖ 国家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定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 恩格斯: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
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至 于在无谓的都争斗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 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 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 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 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
【《政治学》】四、国家理论(二)国家与社会、市场

(一)国家的分殊性:国家划界于社会
1、国家分殊性的概念 (1)背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比较政治学研究者拓宽比较研 究的范围、寻求用于各国的普遍性理论,原有关注国家‚宪政结构体系‛ 的旧制度主义遭到抛弃,伊斯顿、阿尔蒙德等研究者开始积极倡导政治的 系统功能分析。在系统功能分析中,研究者用‚政治系统‛的概念代替了 ‚国家‛的概念,而‚政治系统‛与环境边界的模糊性使得国家与社会的 分殊性若有若无。 在系统功能分析中,政治发展成为了政治学研究的重要主题。然而, 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政治发展研究中所产生的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促使 研究者开始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分殊性。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经典文献中指出:‚国家决不 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道德观念的现 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勿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 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 不致在无为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 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上 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四、国家理论(二)国家与社会、市场
(三)国家的有效性:国家渗透社会
(国家能力问题) 1、国家能力问题出现的背景
国家在对于国家划界于社会的分殊性基础上, 与国家自主性问题同时出现的是‚国家能力‛问 题。与假想国家的绝断权力自然而然意味着国家 能力的强大以及假想对于国家绝断权力的制约就 意味着国家能力的最小化不同。研究者发现,在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主转型中: 一方面,社会势力通过各种方式侵蚀和控制了 国家系统,社会强人和社会势力制定的规则取代 了国家的规则; 另一方面,难以建立制度化的官僚体系来履行 其必需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国家难以为社会订 立规则、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 随着‚社会俘获国家‛、失败国家和弱国家 等问题的不断提出, “国家有效性‛与‚国家能力‛ 越来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政治学复习大全:国家理论与国际关系

政治学复习大全:国家理论与国际关系第一部分:国家理论1.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什么?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国家的定义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传统的观念中,国家通常被定义为一个拥有行政权力、法律权力和主权的领土单位。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对国家的定义也逐渐出现了变化。
2. 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政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国家的形成通常与领土、民族、文化、政治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国家的发展则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3. 国家的功能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其功能主要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制定法律和政策等。
国家的功能也随着社会发展和现实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重塑。
第二部分:国际关系1.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是研究国际关系中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主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构建主义等多种学说,它们解释了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组织的作用、国际法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2. 国际政治冲突与合作国际政治冲突和合作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国家之间因为利益、意识形态、领土等问题而产生的分歧和竞争,常常导致政治冲突;而国际政治合作则是通过协商、谈判、联盟等形式,解决国际矛盾,促进共同发展。
3. 全球化与国际治理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治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各国需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贸易问题、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
结语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国家理论与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两大核心领域。
通过对国家与国际关系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政治世界的运行规律,促进跨国合作、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希望本文对政治学复习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政治学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
以上是本文对标题“政治学复习大全:国家理论与国际关系”的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国家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建构PPT课件

国家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 建构(一)
导言
现代国家是现代社会中唯一能够持续存活 的主要政体形式;
理解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政治发 展,必须从理解现代国家的本质、发展及 其建构因素出发;
现代国家的建构是一个复合的历史发展趋 势的产物,不能够只从单一因素来解释。
在不同的理论视野中,当代的自由民主国 家呈现出不同的角色及其发展危机
5、官僚制
官僚制是减少社会差 异的工具。
韦伯官僚制的基本特 征:职位、制度、薪 水、组织过程、等级 等。
官僚制使得政治中心 能够领导、推动和批 准在自己领土范围内 发生的各种社会活动, 根据自己制定的、灵 活多变的命令管理整 个国家。
总结 现代国家三个特征:
1、政治权力的非个人化
官员的非个人化和公民的非个人化
a与其他组织在同一领 土上的活动存在差异;
b具有自主性;
c它是集权的;
D他的各个构成部分之 间存在着正式的协作 关系
组织使得一些人可以凭借其在国家中的 地位在实施统治活动中享有特权。
2、组织:
国家中,政治权力被 赋予和实施一整套设 计的安排——一套规 则、角色和资源体 系——被看作是关注 和保障一套独特的、 统一的利益和目的的 体系
6、领土
国家享有对特定疆域 领土独占的控制,日 场地进行仲裁和实施 法律,保护其不受其 他政治权力入侵。
国家与领土关系
a硬的关系:地理边界 b软的关系:摇篮、家
园和母亲
c国家不是拥有领土, 它本身就是领土
7、集权
蒂利所谓的直接统治
武力的运用只有经过 国家的允许或规定, 才是合法的。
国家汲取社会资源和 财政开支途径变化。
两个结果:
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第三版)内容概要

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第三版〕内容概要第一章什么是政治1、最广义上讲,政治是人们制定、维系和修正社会生活一般规则的活动。
它主要是一种社会活动,一方面,它与多样性和冲突的存在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又与合作和集体行为的意愿颇有关联。
并非所有冲突都得到了或者能够得到解决,因此,最好将政治视为寻求冲突解决的过程,而不是实现解决冲突的目标。
2、不同的思想家和学术传统对政治有不同的理解,分别视之为政府的艺术或“与国家有关的事务”,公共事务的实施和管理,通过辩论和妥协解决冲突,社会生活过程中资源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3、人们对于什么是“政治的”领域有很大争议。
传统上,人们狭隘地认为“政治”仅限于“公共”领域内的机构和行为者,这种公共领域仅与社会生活的集体性组织有关。
但当从权力结构关系角度来理解政治时,它也可存在于“私人”领域。
4、政治作为一门学术科目,有着各种不同的研究取向,包括政治哲学或者说标准理论分析,尤为关注制度和结构的经验传统,一些研究者试图通过行为分析将科学的严密性引入政治研究的科学传统,还有包括理性选择理论在内的诸多现代政治分析取向。
5、通过区分事实与价值,我们或许能够获得有关政治世界的客观知识,从这个意义上,政治研究是科学的,但有些因素仍然阻碍着这一目标的实现:获取可靠资料的途径面临困难;政治模型和理论包含隐含性价值;所有政治学者都持有偏见。
6、概念、模型和理论都是政治分析的工具,能提供知识的基础材料。
但它们也仅仅是分析的工具,尽管有助于增进对世界的理解,但比起要力图描述但尚未定型且复杂的现实来,却显得过于完美和一致。
最终,所有政治社会研究都是在特定知识框架或意识形态范式内进行的。
第二章政府、体系与政体1、政府,指所有秩序性规则得以维系的机构,其中心特点是有能力制定和执行集体性决策。
但是政治体系或者政体则包括政府机构和国家制度,以及它们与更大社会发生互动的结构和过程。
2、政治体系分类服务于两个目的。
政治学 国家

2. 国家的基本目的 我们认为,国家的基本目的主要有以 下: (1)安全。国家的首要目的是保障共 同体的安全。这种安全应建立在基本正义 基础上,不应狭隘地理解为统治者的安全。 安全也不是绝对的,国家为追求安全而进 行的军备竞赛会导致各个国家的不安全, 这就是安全悖论。
(2)秩序。国家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 必须保障资源分配的一定秩序。这种秩序 的形成必须基于两个条件:法律的限制是 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秩序的仲裁必须是基 于合法程序的公正裁决。 (3)正义。国家应该满足个人和团体 生存所需的基本要求。资源分配应该给予 公平交易,机会均等,同时又应该保障分 配结果不至于差异巨大。
2. 国家社会共同体说 国家社会共同体说。亚里士多德认为, 国家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有益团体。每一个 国家都是一种团体,每一种团体都是为了 某种善而建立。但是社会共同体说没能很 好地把国家与其它社会团体区别开来。 3. 社会契约说。社会契约说是对国家 社会契约说。 神权说的否定。国家是处于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的人 自然状态 们为了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 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而订立契约而 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 建立的。国家的任务是遵守自然法 自然法,保障 自然法 公民权利;如果违背契约,人民就有权推 公民权利 翻之。社会契约说直接推动了资产阶级革 资产阶级革 新国家的建立。 命和新国家 新国家
安全需要暴力来保障,秩序需要权力 来维护,正义需要权威来达成。
安全 秩序 正义
暴力
权力
权威
3. 国家目的的矛盾性 国家与社会、统治者与人民利益的差 异性导致了国家悖论的出现。诺思认为, 国家制订规则基于两个目的:第一、界定 所有权结构,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第二、 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这两 个目的之间往往会导致矛盾,这就使国家 悖论,这是国家不稳定的根源。国家兴衰 说到底就是社会正义和统治者利益之间的 关系协调问题。
大学政治学原理笔记——政治学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国家第一节国家的兴起一、国家的定义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原始政治共同体与国家的根本区别:①地缘共同体取代血缘共同体;②职业化军队取代民兵。
☆查尔斯〃蒂利【国家的几个特征】:①控制大片连续的领土;②中央集权;③垄断强制手段;④独一无二的政府机构;⑤统一的行政安排。
☆马克思主义【国家的定义】(恩格斯)——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这种有组织形式的暴力叫做国家。
国家是唯一合法垄断了强制手段的暴力机器。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学说在人类原始社会并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政权,而只有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公社。
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新生产工具的产生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体经济、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不断得到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最终一起了旧的生产关系的瓦解。
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开始产生,一些掌握了权力的氏族首领就利用权力发展了自身的利益,逐渐在氏族内部形成了一个贵族阶层,社会开始出现阶层分化,并最终分裂为对抗阶级,为了压制对抗阶级间的大规模公开冲突,国家政权便应运而生。
在此阐释中应该注意三点:①伴随着私有制产生的私有观念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②权力、阶级与国家三者的逻辑关系。
显然,权力先于阶级和国家,正是基于氏族的公共管理权力,氏族首领才具有了垄断社会剩余产品的可能性,从而导致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产生。
③国家的产生并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相反缔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开端,人类只有在国家中才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国家和政府的联系和区别:【联系】:⑴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⑵政府是国家的主权代表和具体形态。
国开作业《政治学原理》活动四学习总结-心得:治理与善治理论-参考(含答案)605

学完治理与善治理论后,你有哪些心得,请写出来。
对治理概念的理解第一、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第二、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第三、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间存在着权力依赖。
第四、治理意味看参与者最终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
第五、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仅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
治理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但治理也不是万能的,它内在地存在着许多局限,它不能代替国家而享有合法的政治暴力,也不能代替市场而自发地对大多数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有效的治理必须建立在国家和市场的基础上,它是国家和市场手段的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不仅存在国家的失败和市场的失败,也存在着治理失效的可能。
治理的失败,可以理解为有关各方对原定目标是否仍然有效发生争议而未能重新界定目标所致。
基于治理失效的可能性,使得“善治”理论得以提出,对于善治概念的理解概括来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善治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五点:第一、合法性。
它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第二、透明性。
它指的是政治信息的公开性。
第三、责任性。
指的是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四、法治性。
其基本意义是,法律是公共政治管理的最高准则,任何政府官员和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五、回应性。
其基本意义是,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和负责的反应。
第六、有效性,主要指管理的效平,包括管理机构设置合理和最大限度降低管理成本两个方面。
高中政治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1. 政治学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科,包括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2. 政治学的对象和方法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
3. 政治学的价值政治学的价值在于深入了解政治现象、指导政治实践和提高民主素质。
二、国家与社会主要知识点总结1.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国家是一个由一定领土、人民和政府组成的统一政治实体,具有主权、独立性、领土完整、人民居民和政府等基本特征。
2.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国家的形成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阶段。
3. 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国家的主要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正、提供公共产品和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等作用。
4. 国家的权力结构国家的权力结构主要包括国家元首、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基本构成部分。
5. 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依法治国、依靠改革创新等基本路径。
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主要知识点总结1. 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政治制度是国家组织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规则、程序和机构的总和。
2. 政治制度的分类政治制度可以分为国家政体制度、政府制度和地方政府制度等不同类型。
3. 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制度包括国家元首制度、国家权力制衡制度和政治民主制度等。
4. 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法律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对社会关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5. 法律的性质和作用法律是国家的意志,是国家对社会关系的规范和管理,对社会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作用。
6. 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依靠法律建设、法治宣传、法治教育和法治监督等基本路径。
四、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主要知识点总结1. 政治权利的概念和特征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一种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权利。
《政治学概论》复习题-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政治学概论》复习题-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二章国家与阶级一、单选题1.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庭形式是()P37A.群婚——血缘家庭B.群婚——普那路亚家庭C.家长制家庭2.氏族是建立在家庭形式之上()P37A.血缘家庭B.普那路亚家庭C.家长制家庭3.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P39A.氏族酋长B.军事首领C.议事会D.人民代表大会4.母权制在分工解体()P41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5.国家消亡的关键条件是()P69A.阶级消灭B.剥削制度消灭C.生产力高度发展D.无产阶级专政6.国度与国家的主要区别在于()P61A.阶级性质不一样B.地理意义不一致C.人口不一样D.主权不一致7.部落联盟出现于社会大分工()P43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8.国家的本质在于什么()P54-55A.公共性B.阶级性C.办理性D.人民性二、多项选择题1.“国家的起源”主要包罗哪些意思()P34-35A.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B.国家产生的地理区域问题C.国家产生的起因问题D.国家产生的民族问题2.“三次社会分工”的摆列挨次——按照产生先后是()P40-43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B.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C.商业与农业的分离3.国家区别于民族组织的主要特征是()P47A.以地域而不以血缘关系为标准划分居民B.出现了第三次分工C.设立了公共权力D.部落联盟开始出现4.契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P49-50A.格尼秀斯B.卢梭C.霍布斯D.马克思5.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不雅点的基本主张包罗()P54-58 A.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B.国家是阶级统治C.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是机器6.国家权力的特性有()P60-61A.强制力的垄断性B.遍及的约束力C.主权性D.组织性7.下列哪些本能机能归于国家的社会本能机能()P63A.镇压奴隶反抗B.修筑公路C.实行福利政策D.办理社会团体E.建立养老院8.关于国家消亡的评论,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不雅点有()P67-70 A.国家消亡是“自行”的B.国家消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果C.国家消亡是无条件的D.国家消亡过程是渐进性于自发性的统一E.下个世纪国家就马上消亡三、名词解释1.氏族2.国家三要素说3.公共权力4.国家本能机能5.政治本能机能6.社会本能机能7.普那路亚家庭8.国度四、简答题1.氏族制度何主要特点,国家与民族的区别是什么?P38-39P47 2.简述三次社会大分工及其各自的主要结果与变化?P40-443.恩格斯关于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的主要内容?P46-474.列举剥削阶级国家起源理论?P48-525.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不雅?P54-586.比力“国家三要素”与马克思主义国家不雅?P617.国家的本质是什么?P54-588.国家权力有哪些特性?P609.国家消亡的条件有哪些?P69五、论述题1.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政治学原理 教学辅导(5)

• 3.一党居优制:一党居优制是在多党竞 争局面下一党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政党 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日本被认为是一党 居优制的典型。一党居优制下居于统治 地位的政党内部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 派别分化。政府权力实际上在这些不同 派别之间进行分配。一党居优制被认为 是一种不很健康的体制。一党长期执政 往往与政治的腐败相联系。
• 三、政党的类型 1.核心会议型政党:以领导成员会议和活动为核心, 组织松散,政党活动围绕选举而展开。欧美保守党、 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等都属于此类政党。 2.支部型政党:根据地域建立自上而下的支部化组 织,广泛招募成员,实行相对集中的职业化领导,议 会党团在议会具有中高度的纪律性。1914年以前欧洲 社会主义政党是其典型代表。 3.单位化政党:成员被组织在小的单位中,横向沟 通少,禁止内部派别活动,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 共产党组织被认为是这种类型政党的典型。 4.准军事性(民兵性)政党:高度纪律性,职业军 事化组织结构。纳粹政党属于此种类型。
政治学原理 教学辅导(5)
• 第五章 政党与社团 • 政治学所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但归根结底, 就是个人 、社会、国家三者的关系问题。 • 从中国的历史演变来看, 国家 与社会 的 高度一体化以及国家权力至高无上是中国政治 结构的主要特点。 • 政治学家划分国家与社会的界限,力图界定公 共权力的范围和社会自治以及个人自由的领域。 在此方面,德国学者( )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A.叔本华 B.黑格尔 C.康德 D.哈贝马斯
9
• 题例 ★1、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 化有何意义? (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 体; (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 由之间的缓冲地带; (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 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 主发展的平衡砝码。 2、政党和社会团体是公民进入政治体系(市场), 形成政治输人的中介。
国家与社会理论

国家与社会理论马黎勇一、国家与社会理论的渊源塞维斯在他的《国家和文明起源》中提出人类社会的演化过程是由游团、部落、酋邦、国家四个阶段组成。
其中游团是有自治权、自给自足的群体, 通常仅由几个家庭组成, 并且成员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由有经验和有特殊能力的单个人领导;部落像游团那样人人平等,但更大程度上带有社会和文化的复杂性。
他们已经发展了以亲戚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机构,负责重新分配食物和组织一些团体服务。
在这个社会里公众意见在决策制定上起主要作用;酋邦是由有特殊宗教的、政治的或才能的单个人领导的社会。
这个社会仍以亲戚关系为基础,但已划分了等级。
统治权集中在强有力的亲戚首领手中,他们负责再分配食物、奢侈品和其他资源;有组织机构的国家社会( 文明) 则是大规模的运行着,它有众多的人口、复杂的政治机构、很多永久性的管理机关、分层社会和精耕农业。
弗里德在《政治社会演进>中提出了分层学说即平等社会、阶等社会、分层社会、国家四个演进阶段。
依塞维斯的意见:弗里德的“平等社会”等同于塞维斯的“游团”和“部落社会”,“阶等社会”等同于“酋邦社会”,“分层社会”是国家产生以后才出现的社会。
而弗里德自己则认为“分层社会”是介于“阶等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一种社会。
它先于国家出现,或者说几乎与国家一同出现。
自从他们的作品发表以后, 人类学界关于社会演化的讨论大都是在他们的理论架构之上进行的,或者至少可以说是不敢忽视他们的理论的。
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 约翰逊和厄尔又提出了三个大的社会进化阶段:家庭层次上的团体——地方性的团体——地区性的团体,并且他们在地区性团体中又细分为简单酋邦、复杂酋邦和早期国家三种。
其中“家庭层次上的团体”相当于塞维斯的“游团”,“地方性的团体”相当于“部落”,简单“酋邦”相当于塞维斯酋邦的前一阶段和弗里德“阶等社会”的后一阶段,“复杂酋邦”则相当于塞维斯酋邦的后一阶段和弗里德的“分层社会”。
他们的理论在人类演化进程上既有相似性又各具特色,并且在关于酋长的作用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家的分殊性:国家划界于社会
1、国家分殊性的概念 (1)背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比较政治学研究者拓宽比较研 究的范围、寻求用于各国的普遍性理论,原有关注国家“宪政结构体系” 的旧制度主义遭到抛弃,伊斯顿、阿尔蒙德等研究者开始积极倡导政治的 系统功能分析。在系统功能分析中,研究者用“政治系统”的概念代替了 “国家”的概念,而“政治系统”与环境边界的模糊性使得国家与社会的 分殊性若有若无。 在系统功能分析中,政治发展成为了政治学研究的重要主题。然而, 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政治发展研究中所产生的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促使 研究者开始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分殊性。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一经典文献中指出:“国家决不 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道德观念的现 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勿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 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 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 不致在无为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 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上 产生但又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四、国家理论(二)国家与社会、市场
(1)概念背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比较 政治学研究者提出了许多研究框架试图处 理各种所谓“后发展”国家发展过程中面 对的问题,特别是政治稳定问题。在这些 国家的政治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 政治文化的演进与政治稳定、民主转型并 非完全同步、平衡发展;相反,这些政治发 展目标之间出现了许多政治发展理论难以 预计的冲突和矛盾。系统功能分析所认为 的社会系统各功能性组成部分之间的平衡 协调发展,并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 针对这些问题,许多研究者试图对政 治发展理论进行修正。亨廷顿对于政治制 度相对于社会力量独立性的分析使得他被 作为功能系统分析的例外和以国家为中心 的研究路径的开创者。 一方面,他同功能系统研究者一样认 为政治制度和社会力量之间的分野并不是 一清二楚;另一方面,与系统功能分析不同, 他注意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可能滞后于社 会的演进,有时社会力量是强大的,而国家 是弱小的。由此,他开始关注政治制度和 社会力量的相对独立性,特别是政治制度 发展相对于社会发展的独立性。
四、国家理论(二)国家与社会、市场
(2)概念的含义: 政治社会学研究进一步将政治学研究的焦点转向“政治” 本身以及政治所指向的“国家”。在强调国家相对于社会的 独立性的基础上,研究者开始提出国家与社会的研究框架,以 此代替“政治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研究框架,从而进一步 明确了国家与社会边界的分殊性。 概言之,国家的分殊性指的是国家在组织和结构上相对 于社会的独立性,它是国家在“形式”上独立于社会、与社 会相分离的特性。(肖滨等,2009:72)
四、国家理论(二)国家与社会、市场
在政治学特别是比较政治学研究中,国家与社会研究框架的提出不仅 意味着对于公民社会的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它重新将“国家”作为独立的 分析变量纳入到政治分析之中。在对系统功能分析进行反思的基础之上, 研究者批判了多元主义和政治发展理论对于政治分析的社会学化约,深入 探讨国家划界于社会的分殊性、超越社会的自主性和渗透社会的有效性, 从而促进了研究者对于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国家能力发展之间关系的把握。
四、国家理论(二)国家与社会、市场
(二)国家的自主性:国家超越于社会
1、概念的背景和含义 基于国家划界于社会的分殊性,国家主义者将国家自主性的问题提到了 突出的位置。对于国家自主性的强调被认为是对于欧洲大陆传统的恢复,研 究者从韦伯等人的研究中汲取理论资源,并进一步探讨了国家自主性对于经 济发展、社会革命和民族认同等问题的影响。 (1) 马克斯· 韦伯:在韦伯的定义中, “国家”是在一定疆域内成功地 对于暴力享有合法垄断的人类共同体。韦伯对于“国家”所持的“现实主 义”的立场,使得他不将国家高度抽象为所谓政治系统。在他看来: 首先,国家是一种人统治人的关系,是一种建立在对于合法暴力的使用 上的关系; 其次,国家是一种组织,这种组织享有相对于社会以及构成组织的个人 和团体的自主性,统治者因其拥有的传统、法理或者奇里斯玛型权威而实行 统治。这意味着国家并不能被化约为阶级或者利益集团,现代国家由理性官 僚体制组成,它有相对独立的利益和目标。 最后,国家不仅仅被看作是政府,它还是行政、司法和强制力体系,它不 仅是勾连市民社会和公共权威的组织,而且还进一步构造了市民社会内部的 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四、国家理论(二)国家与社会、市场
(2)相对于韦伯,国家主义者则更进一步 ,他们力图恢复并发展欧洲大陆传统,重拾韦 伯的国家观,明确地开始讨论国家自主性问 题,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对于多元主义、系统 功能分析进行了反思。 斯考切波提出,国家自主性意味着国家 应当被当作是自主的结构:即拥有自我利益 和自我逻辑的结构,它不一定等同于或者混 淆于阶级的利益或者社会团体的利益。埃文 斯等也认为, “国家自主性”是国家作为对 一定疆域享有控制权的组织,它制定并追求 特定的目标,这些目标不仅仅是社会集团或 者社会的要求或者利益的反映。 (3)在强调国家相对于社会的自主性基 础上,国家主义者进一步厘清“国家自主性” 的两个层面,也即“自主”的国家在政治生 活中扮演的两种角色: 其一,作为有目的和理性的行动者,国家 追求特定的目标、并能够根据其掌有的资源 较为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 其二,作为宏观的制度结构,国家影响了 整个社会中所有的团体、阶级对于政治意义 的理解和它们政治运作的方式。 (4)马克思和恩格斯论国家自主性:
四、国家理论(二)国家与社会、市场
2、国家分殊性的两个维度
国家的分殊性即国家与 社会的结构分化主要体现在两 个重要的层面上: (1)国家组织体系的建立: 主要指的是国家自身拥有一 套独立的组织体系。。。 马克斯· 韦伯的理性官僚制 A、欧洲的现代国家建设 B、中华帝国的官僚制度 (2)国家组织的特性: 国家对于对于合法暴力使 用的垄断。。。 马克斯· 韦伯 安东尼· 吉登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