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6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名词术语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名词术语1.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PTS))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是指在全球普遍存在的、具有生物累积性、难以降解、可远距离传输、致癌致突变性和内分泌干扰等特性的一类物质。
这些化合物所引起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关注。
联合国UNEP制订的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PTS)目前包括27种有毒化学污染物:1.艾氏剂(Aldrin);2.氯丹(Chlordane);3.滴滴涕(DDT);4.狄氏剂(Dieldrin);5.异狄氏剂(Endrin);6.七氯(Heptachlor);7.六氯代苯(Hexachlorobenzene);8. 灭蚁灵(Mirex);9.毒杀芬(Toxaphene);10.多氯联苯(PCBs);11.二恶英(Dioxins);12.多氯代苯并呋喃(Furans);13.十氯酮(Chlordecone);14.六溴代二苯(Hexabromobiphenyl);15.六六六(HCH);16.多环芳烃(PAHs);17.多溴代二苯醚(PBDE);18.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s);19.硫丹(Endosulphan);20.阿特拉津(Atrazine);21.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22.有机汞(Organic Mercury compounds);23.有机锡(Organic Tin compounds);24.有机铅(Organic Lead compounds);25.酞酸酯(Phthalates);26.辛基酚(Octylphenols);27.壬基酚(Nonylphenols)。
2.挥发性氯代烃(Volatile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指正常状态下(20 ℃,760 mmHg),蒸汽压大于0.1 mmHg以上的氯取代烃类化合物,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广泛的应用于化工、医药、制革、电子等行业。
环 境 化 学 (第六章)
此外,森林大火烟雾含有CO、CO2 、 NOX、HC(有机烃)、颗粒物等。香烟烟 雾含有400多种有害物,其中有40多种致 癌物(烟碱、苯并芘、铀、镉等)。油 炸、煎食物的油烟中含有多量脂肪酸和 热分解产物如:丁二烯、丙烯、醛类等。
如:转移途径 转移途径 蛋白质(分解)→氨基酸(小分子)→ (部分分解)NH4+(NH3) → 尿素,铵盐→ 排出(正常人体) NH3 →(转入血液)进入人脑(中毒)
如:剂量 剂量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气体,但早产新 生儿连续吸氧六小时以上,会造成视 网膜损伤导致失明。
确定一化合物是否是毒性的定量标准
存在于大气中 石油化工燃烧物,如 1kg 汽油燃 烧可产生CO2 150-200g,NOx 4-20g, CHx 4-8g 及相当量的铅;氟氯烃;光 化学反应的一次和二次污染物等。
存在于水体中的环境毒物: 存在于水体中的环境毒物 重金属、有机农药、多氯联苯、 增塑剂、表面活性剂、酚、醛、放 射性元素等; 存在于土壤中: 存在于土壤中 重金属、有机农药、表面活性剂、 化肥等其他有机污染物。
此外,非正常的不良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 污染即人为添加物,如: 大米(工业石蜡油);面粉(滑石粉); 黑木耳(硫酸镁);茶叶(滑石粉,颜料); 粉丝(漂白剂); 白木耳(硫磺熏); 海鲜 (甲醛泡);味精(尿素);猪饲料(瘦肉 精);豆制品(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人 工合成色素、植物生长刺激素和食品添加剂等。
油墨、颜料 (苯、甲苯、铅、偶氮 化 合物等) 强酸、强碱伤害皮肤,引发炎症等, 重者渗入内层组织,并中毒。
环境化学第6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体内的许多器官产
生影响 。
2020/10/27
砷 中 毒 肾 病
砷中毒皮肤组织增殖细胞
第二节 有机污染物
大量的有机化学品以各种形式进入 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效应,直接 或间接地危及人体健康。其中以对生态 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难降解的、 有致癌、致突变作用的有机物的环境行 为最受人们关注。
2020/10/27
பைடு நூலகம்
3、甲基汞脱甲基化与汞离子还原 湖底沉积物中甲基汞可被某些细菌
降解而转化为甲烷和汞。也可将Hg2+还 原为金属汞。
CH3Hg+ +2H
Hg+CH4+H+
HgCl2+2H
Hg+2HCl
2020/10/27
4、汞的生物效应
甲基汞能与许多有机配位体基团结 合,如-COOH、 - NH2、 - SH、 - C S - C - 、 - OH等。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 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 分解半衰期为70d),因此烷基汞比可溶 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大10—100倍。
2020/10/27
卤代烃在大气中的转化
卤代烃的转化
对流层 含氢卤代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
2020/10/27
平流层
受到高能光子的攻击而被破坏
多氯联苯(PCBs)
多氯联苯的结构与性质
多氯联苯是一组由 多个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 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 烃类化合物。
由于PCBs理化性质稳定,用途广泛,已成 为全球性环境污染物,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 )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 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有机氯 化合物。他们是两个系列的多氯 化物。其结构式为:
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圣才出品】
第七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一、填空题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团结构和类型可分为四种: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研]【答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解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特点是具有两性基团:亲水性基团和亲脂性基团,它能显著降低接触界面的表面张力,增加污染物特别是憎水性有机污染物在水相的溶解性。
表面活性剂按亲水性离子类型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二、名词解释1.强化生物修复[山东大学2015年研]答:强化生物修复,又称工程化的生物修复,是指在受控条件下采用有降解能力的外源微生物,用工程化手段来加速生物修复进程的一种方法。
加强修复速率的手段包括:①生物刺激技术,满足土著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提供电子受体、供体、氧以及营养物等;②生物强化技术,需要不断地向污染环境投入外源微生物、酶、其他生长基质或氮、磷无机盐。
2.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年研]答: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即多氯联苯(PCBs),是指联苯分子中的氢被氯取代后的化合物。
氯取代联苯分子中的氢的数目和位置可以不同,由此生成不同的化合物。
商品都是多种不同化合物的混合物,常温下呈油状液体或蜡样固体。
PCBs理化性质稳定,挥发性低,难溶于水,易溶于油及有机溶剂。
在化学工业上可用作载热体,塑料及橡胶的软化剂,以及油漆、油墨、无碳纸的添加剂。
3.生物强化法[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研]答:生物强化法是指在生物处理体系中投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来改善原有处理体系的处理效果,如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等。
投加的微生物可以来源于原来的处理体系,经过驯化、富集、筛选、培养达到一定数量后投加,也可以是原来不存在的外源微生物。
在生物强化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方法都被采用,取决于原有处理体系中的微生物组成及所处的环境。
环境化学-第七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1)
增强根际微生物降解 直接围绕在植物根周围的土壤环境,一般称作根际 (rhizosphere)。植物根系分泌的一些物质及酶进入土壤, 不但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还向生活在根际的微生物提供 营养和能量,支持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使根际环境 的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生物降解作用增强。 植物根系的土壤其微生物数量和活性比无根系土壤中微生 物数量和活性可增加5-10倍,有的高达100倍。已经有研究 表明能加速许多农药、三氯乙烯和石油烃的降解。同时植 物根系的腐解作用向土壤中补充有机碳,可加速有机污染 物在根区的降解速度。此外,根系的穿插作用还能疏松土 壤,为根际土壤创造了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供氧条件、水 分状况和温度,使根区的代谢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反过来, 根际环境中微生物的作用也可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加速 对降解产物的吸收。这一共存体系的共同作用,将在很大 程度上加速污染土壤的修复速度。
④ •OH还具有加成作用,当有碳碳双键存在时,除非被进攻 的分子具有高度活泼的碳氢键,否则,将在双键处发生加 成反应。 ⑤ 由于它是一种物理—化学处理过程,很容易加以控制,以 满足处理需要,甚至可以降解10-9级数量级的污染物; ⑥ 既可作为单独处理,又可与其他处理过程相匹配,如作为 生化处理前的后处理,可降低处理成本。它以一种近似于 扩散的速度(KOH•> 109/(mol/L•s))与污染物反应,反应 彻底,不产生副产物。因此,深度氧化技术为解决以前传 统化学和生物氧化法难以处理的污染问题开辟了一条新途 径。原位化学氧化技术(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ISCO)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 修复
修复是指采取人为或自然过程,使环境介质中的 污染物去除或无害化,使受污染场址恢复原有功
能的技术。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4-7章)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1.什么是土壤的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试用它们二者的关系讨论我国南方土壤酸度偏高的原因。
根据土壤中H+的存在方式,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与潜性酸度两大类。
(1)活性酸度:土壤的活性酸度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
(2)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
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南方土壤中岩石或成土母质的晶格被不同程度破坏,导致晶格中Al3+释放出来,变成代换性Al3+,增加了土壤的潜性酸度,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土壤活性酸度,表现为pH值减小,酸度偏高。
2.土壤的缓冲作用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作用原理。
土壤缓冲性能包括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和土壤胶体的缓冲性能:(1)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土壤溶液中H2CO3、H3PO4、H4SiO4、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具有缓冲作用。
以碳酸及其钠盐为例说明。
向土壤加入盐酸,碳酸钠与它生成中性盐和碳酸,大大抑制了土壤酸度的提高。
Na2CO3 + 2HCl2NaCl + H2CO3当加入Ca(OH)2时,碳酸与它作用生成难溶碳酸钙,也限制了土壤碱度的变化范围。
H2CO3 + Ca(OH)2CaCO3 + 2H2O土壤中的某些有机酸(如氨基酸、胡敏酸等)是两性物质,具有缓冲作用,如氨基酸既有氨基,又有羧基,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RCHNH2COOH+ HClNH3ClR CHCOOH+ NaOH + H 2ORCHNH 2COOH R CH NH 2COONa(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对酸缓冲(M -盐基离子):土壤胶体 M +HCl 土壤胶体 H +MCl对碱缓冲:土壤胶体 H +MOH 土壤胶体 M +H 2OAl 3+对碱的缓冲作用:在pH 小于5的酸性土壤中,土壤溶液中Al 3+有6个水分子围绕,当OH -增多时,Al 3+周围的6个水分子中有一、二个水分子离解出H +,中和OH -:2Al(H 2O)63+ + 2OH - [Al 2(OH)2(H 2O)8]4+ + 4H 2O3.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不同种类的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不同,同种植物由于其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可能表现出对某种重金属有明显的耐性。
《环境化学》戴树桂(完整版)_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4)磷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化学全部PPT课件
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战略
——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
巩固和发展“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3
二、环境化学
1. 环境化学的发展
环境化学的发展:
孕育阶段:二次大战-1970年;
形成阶段:70-80年代;
发展阶段:80年代。
24
二次大战-20世纪60年代:研究环境中农药
环 境 化 学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1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环 境 化 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 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 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2
参考书籍
3
参考期刊
环境科学 环境化学 化工环保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学报 中国环境科学 农村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9
世界地球日的由来
1969年,美国民主党参议员盖洛 德。尼尔森提议,在全国各大学校 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并将次 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 学生丹尼斯· 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 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 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 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 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 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27
3. 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有害物质在环境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 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 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
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 生效应的机制和风险性; 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 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NEW)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 其相互耦合的研究;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以及气候变暖等全球 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 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 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图1-6 汞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 汞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有金属汞、无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三种。 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水体底质中某些微生物能使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 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甲基汞脂溶性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被鱼类等生 物吸收,难以代谢消除,能在食物链中逐级放大。甲基汞可进一步转化 为二甲基汞。二甲基汞难溶于水,有挥发性,易散逸到大气中,容易被 光解为甲烷、乙烷和汞,故大气中二甲基汞存在量很少。在弱酸性水体 (pH4~5)中,二甲基汞也可转化为一甲基汞。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环境化学 1.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 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的过程。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为 主要因素。 2.环境化学 环境科学是指在原有各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环境质量及 其控制和改善为目的的综合性新学科。它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 ①环境化学的学科定义
(1)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 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 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 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 联系起来。
环境化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绿色屏障锐减、垃圾、物种濒危、人口激增、温室效应。
2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占80%~90%。
3环境化学的特点是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4由于环境污染物种类繁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称为优先污染物。
5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主要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和致畸变作用的所谓“三变”化学污染物,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则可分为环境物理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生物效应。
7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主要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
二大气环境化学1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2大气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化合物。
3燃料燃烧过程中影响NOx形成的因素:根据NOx形成的机理,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
4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每个CH4分子导致温室效应的内力比CO2分子大20倍。
5氟氯烃类化合物既可以破坏臭氧层也可以导致温室效应。
6逆温: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
7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程度。
气块在大气中的稳定度与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之比用Td表示)有关。
一般来讲,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越大,气块越不稳定。
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空气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由于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想想以及污染源本身特性。
9光化学反应:分子、原子、自由基或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名词术语
第七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名词术语1.环境指示生物(Environmental bioindicator)许多生物对环境,尤其是对大气和水体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可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生物。
所谓指示生物又叫做生物指示物,就是指那些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能通过其特性、数量、种类或群落等变化,指示环境或某一环境因子特征的生物。
2.环境生物标记物(Environmental biomaker)生物标志物在医学上一般是指可供客观测定和评价的一个普通生理或病理或治疗过程中的某种特征性的生化指标,通过对它的测定可以获知机体当前所处的生物学过程中的进程。
检查一种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鉴定、早期诊断及预防、治疗过程中的监控可能起到帮助作用。
环境生物标记物是指示环境暴露和有害效应的可测量生物反应,包括细胞、生理、生化、行为、能量、分子或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它能显示分子或细胞水平的暴露- 效应关系,并能为环境污染物所造成的暴露或危害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3.根际(Rhizosphere)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根际的范围很小,一般指离跟轴表面数毫米之内。
4.深度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AOP)是指在体系中能产生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OH),充分利用自由基的活性,快速彻底地氧化有机污染物。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5.植物稳定(Phytostabilization)是利用耐重金属植物根际的一些分泌物,增加土壤中有毒金属的稳定性,从而减少金属向作物的迁移,以及被淋滤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其中包括沉淀、螯合、氧化还原等多种过程。
6.生物刺激(Biostimulation)满足土著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环境条件,诸如提供电子受体、供体、氧以及营养物等。
7.生物强化(Bioaugmentation)需要不断地向污染环境投入外源微生物、酶、其他生长基质或氮、磷无机盐。
环境化学-第七章受污染环境的修复(1)分解
外源微生物(exogenous microorganism),异生污染物
微生物强化作用(bioaugmentation),除了加入外源微生物外,还需加入酶、 其它生长基质或氮、磷无机盐。 自然生物修复:不进行任何工程辅助措施或不调控生态系统,完全依靠自然 的生物修复过程,即靠土著微生物发挥作用。需要有以下条件(1)有充分稳 定的地下水流;(2)有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3)有pH缓冲能力;(4) 有使代谢能够进行的电子受体。 原位生物修复 人工生物修复 (in situ) 异位生物修复 (ex situ) 反应器型 非反应器型
植物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
① 寻找更多的野生超积累植物,建立超积累植物的数据库。 ② 建立示范性基地,提高综合效益,获得经验加以推广。 ③ 在应用研究同时,深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植物中 金属存在形式、植物超累积机理、土壤学和土壤化学因 子对增加金属植物可利用性控制机理的研究。 ④ 植物与其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的研究。 ⑤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培育生物量大,生 长速率快,生长周期短的基因传导的超累积植物。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三、化学氧化技术
常用于修复的化学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臭氧广泛应 用。
氧化剂 氟气 羟基自由基 原子氧 臭氧 双氧水 氧气 氧化电位(V)/(氢标) 相对氯气氧化能力 3.06 2.80 2.42 2.07 0.87 0.40 2.25 2.05 1.78 1.52 0.64 0.29
植物修复去除污染物的方式有 4 种, ①植物提取 (phytoextraction) :植物直接吸收污染物并在 体内蓄积,植物收获后才进行处理。收获后可以进行热 处理、微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 ②植物降解(phytodegradation):植物本身及其相关微生物 和各种酶系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的CO2和H2O,或 转化为无毒性的中间产物; ③植物稳定 (phytostabilization) :植物在与土壤的共同作 用下,将污染物固定并降低其生物活性,以减少其对生 物与环境的危害; ④植物挥发 (phytovolatilization) :植物挥发是与植物吸收 相连的,它是利用植物的吸取、积累、挥发而减少土壤 挥发性污染物。图3显示了植物修复的几种作用过程。
《环境化学》第6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一、汞 (Hg) Mercury
1. 环境中汞的来源、分布与迁移
6-22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一节 重金属元素(Heavy Metals)
一、汞
Mercury
二、镉
Cadmium
三、铬
Chromium
四、砷
Arsenic
6-23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三、铬 Chromium
1. 来源与分布
1953年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渔村,发现一种 中枢神经性疾患的公害病,称为水俣病。经过十年研究 于1963年从水俣湾的鱼、贝中分离出CH3HgCl结晶。并 用纯CH3HgCl结晶喂猫进行试验,出现了与水俣病完全 一致的症状。1968年日本政府确认水俣病是由水俣湾附 近的化工厂在生产乙醛时排放的汞和甲基汞废水造成的。 这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的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6-11
《环境化学》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 中的转归与效应
甲基钴氨素的再生:水合钴氨素(H2OCoB12+)被辅 酶FADH2还原,使其中钴由三价降为一价,然后辅酶甲 基四氢叶酸(THFA-CH3)将正离子CH3+ 转移给钴,并从 钴上取得两个电子,以CH3-与钴结合,完成了甲基钴 氨素的再生,使汞的甲基化能够继续进行。
环境化学 第7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第三节 化学氧化技术
• 概述 化学氧化修复技术是利用氧化剂的氧
化性能,使污染物氧化分解,转变成无 毒或毒性较小的物质,从而消除土壤和 水环境中的污染。
深度氧化技术,是相对于常规氧 化技术而言的,指在体系中能产生具 有高度反应活性的自由基(如羟基自 由基),充分利用自由基的活性,快 速彻底地氧化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E=0.564V
(4)高锰酸钾氧化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在酸性 条件下,它是通过提供氧原子而不是通过生成 羟基自由基进行氧化反应
• 臭氧氧化技术 臭氧在酸性介质中氧化还原电位为
2.07V,在碱性介质中为1.27V,其氧化能 力仅次于氟,高于氯和高锰酸钾。
酶对污染物的降解起到关键作用。
(3)增强根际微生物降解 直接围绕在植物根周围的土壤环境,
一般称作根际。植物根系分泌一些物质 及酶进入土壤,不但可以降解有机污染 物,还向生活在根际的微生物提供营养 和能量,支持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 使根际环境的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非根 际土壤,生物降解作用增强。
根冠细胞和分泌物是根区微生物生长 的重要营养源。
1. 有的不能修复 2. 有的降解后毒性更大 3. 前期费用较高
第二节 植物修复技术
• 概述 植物修复技术直接利用各种活体植物,
通过提取,降解和固定等过程清除环境 中的污染物,或消减污染物的毒性,可 以用于受污染的地下水,沉积物和土壤 的原位处理。
•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作用过程
(1)植物提取 植物提取是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从
(3)植物挥发 植物挥发是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
和挥发而减少土壤中一些挥发性污染物, 即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将其转化 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多用于吸 收金属元素汞和非金属元素硒。
【环境化学】第6.1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15
植物修复的定义和原理
植物修复技术:直接利用各种活体植物,通过提取、降解和固定 等过程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者消减污染物的毒性,可以用于受 污染的地下水、沉积物和土壤的原位处理。
原理:植物去除金属主要通过植物提取技术 (phytoextraction)和植物固定化技术 (phytostabilization)。
对植物修复技术研究中,对根际的研究必不可少。由植物根、 土 壤微生物以及土壤所构成的根际环境,其pH、Eh、根系分泌物 及微生物、酶活性、养分状况等,均与周围土体不同。
2019/9/15
16
植物修复的优点
对环境基本上没有破坏; 避免了挖掘和运输; 不需要废弃物处置场所; 具有同时处理不同类型有害废弃物的能力; 具有很高的公众接受性。
2019/9/15
11
6.1.2 生物方法
方法 微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的原理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积累 改变金属的价态,使其固定于土壤 甲基化和脱甲基化
2019/9/15
12
6.1.2 生物方法 —— (一)微生物修复 (1)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积累
微生物细胞内及细胞壁上很多成分(如多聚磷酸 盐、含硫蛋白质等)与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
• 适用性:客土法或换土法花费的人力和财力巨大,只适用于小面积
严重污染土壤的治理。
2019/9/15
7
(2) 稀释法
•原理
•稀释法即为上下层土壤混合。此法仅适于污染浓度较低土壤。
•实例
•台湾地区近年连续发生镉米污染事件,曾采用不同方法降低危害,
将表层30公分受污染土壤与下层土30-150公分加以混合,即以5倍 土壤稀释,对桃圆县芦竹乡镉和铅污染地区进行了修复,通过稀释, 原来中低污染浓度的镉(1mg/kg-5mg/kg)和铅(40mg/kg200mg/kg),可稀释至标准以下,镉(<1mg/kg) 和铅 (<40mg/kg)。并连续四期水稻试种,米中镉的含量符合卫生安 全标准,可恢复为农地使用。
环境化学第六章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
三.表面活性剂的来源、迁移与转化 由于它含有很强的亲水基团,不仅本身亲水,也使其他不溶 于水的物质分散于水体,并可长期分散于水中,而随 水流迁移。只有当它与水体悬浮物结合凝聚时才沉入水底。 四.表面活性剂的降解 表面活性剂进入水体后,主要靠微生物降解来消除。但是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对生物降解有很大影响。 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微生物降解顺序为
(4)汞的生物效应
无机汞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一般容易排泄。但当汞与生物体内的 高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有机汞络合物,就很难排出体外。其 中半胱氨酸和白蛋白与甲基汞和汞的络合物相当稳定。 由于烷基汞具有高脂溶性,且它在生物体内分解速度缓慢(其分 解半衰期约为70d),因此烷基汞比可溶性无机汞化合物的毒性 大10-100倍。 水生生物富集烷基汞比富集非烷基汞的能力大很多。
2 寿命
(3)卤化物在大气中的转化①对流层中的转化:含氢卤代 烃与HO自由基的反应是它们在对流层中消除的主要途径。 卤代烃消除途径的起始反应是脱氢。 CHCl3十HO•→H2O十•CCl3 •CCl3自由基再与氧气反应生成碳酰氯(光气)和ClO•: •CCl3十O2→COCl2十ClO• 光气在被雨水冲刷或清除之前,将一直完整地保留着, 如果清除速度很慢,大部分的光气将向上扩散,在平流层 下部发生光解;如果冲刷清除的速度很快,光气对平流层 的影响就小。 ClO•可氧化其他分子并产生氯原子。在对流层中,NO 和H2O可能是参与反应的物质: ClO •十NO →Cl+ NO2 3ClO •十H2O →3C1 •十2HO •十O2 多数氯原子迅速和甲烷作用: Cl•十CH4→HCl+ •CH3 氯代乙烯与HO基反应将打开双键,让氧加成进去。如全氯 乙烯可转化成三氯乙酰氯: C2Cl4十[O] →CCl3COCl
【环境化学】第6.2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微生物修复
18
2019/9/15
19
2019/9/15
20
2019/9/15
21
2019/9/15
22
2019/9/15
23
2019/9/15
24
高锰酸钾法的优势
水体有机污染物:中性条件,MnO2,溶解度低,水合MnO2 胶体,很强吸附性,具有很高的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效能
土壤有机污染物:使用酸性
6.2 有机污染的修复
2019/9/15
2
2019/9/15
3
情况
2019/9/15
4
2019/9/15
5
2019/9/15
6
2019/9/15
7
2019/9/15
8
2019/9/15
9
2019/9/15
10
2019/9/15
11
2019/9/15
1修复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Department of Geo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9/9/15
1
第六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6.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 去除 • 稀释 • 固定 • 转化
优势: (1) 相对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 (2) 氧化性作用的pH 较宽,对多种污染物都有效果;(3)常温下高锰酸钾为固体, 便于储存和运输;(4) 很高的水溶性,便于施工; (5)不产生 二次污染物。
2019/9/15
25
2019/9/15
26
2019/9/15
27
2019/9/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6.1 微生物修复技术
6.1.2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 1、营养物质
微生物分解的有机污染物一般利用有机污染物的碳源,但
是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自身增长的生长物质,还需要其 他营养元素。典型的细菌细胞组成为50%碳、14%氮、3%磷、 1%硫、0.2%铁、0.5%钙、镁和氯。
9
6.1 微生物修复技术
13
6.1 微生物修复技术
6.1.3 强化生物修复的主要类型 1、原位强化修复技术
原位强化修复技术生物强化法、生物通气法、生物注射法、
生物冲淋法及土地耕作法等。 2、异位生物修复 异位生物修复主要包括堆肥法、生物反应器处理和厌氧处理。
14
6.1 微生物修复技术
6.1.4 生物修复的优缺点
1、优点 (1)生物修复可现场进行,这样减少了运输费用和人类直接接触污染物的的机 会; (2)常以原位方式进行,这样可使对污染位点的干扰和破坏达到最小; (3)生物修复使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永久地消除污染物和长期的
环境因素指的是土壤颗粒的性质(有机质及黏土含量等)
及介质条件(酸碱度、温度、湿度、空隙率)。有机质含量及 结构决定着污染物的吸附特性,从而决定其微生物降解的生物 可利用性,进入到有机质致密的刚性结构中的污染物很难再返 回到土壤颗粒表面或土壤溶液中,被微生物利用,这种现象被
称为不可逆吸附。
12
6.1 微生物修复技术 6.1.2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 5、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在自然界,多数生物降解过程需要两种或更多种 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16
6.2 植物修复技术
6.2.1 概述 植物修复技术直接利用各种活体植物、通过提取、降解和固定
等过程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消除污染物的毒性,可以用于
受污染的地下水、沉积物和土壤的原位处理。 植物修复去除污染物的方式有四种: (1)植物提取;(2)植物降解; (3)植物稳定;(4)植物挥发。
17
6.2 植物修复技术
6.2.2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过程和机理 1、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过程
根据其作用过程和机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可分
为三种类型。 (1)植物提取 植物提取是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从土壤中
吸取一种或几种重金属,并将其转移、储存到地上部分,随后 收割地上部分并集中处理,连续种植这种植物,即可使土壤中
37
6.3 化学氧化技术
6.3.4过氧化氢及Fenton氧化技术
1、性质简介
(1)过氧化氢单独氧化
①产品稳定,储存时每年活性氧的损失低于1%;
②安全,没有腐蚀性,能较容易地处理液体; ③与水完全混溶,避免了溶解度的限制或排出泵产生气栓; ④无二次污染,能满足环保排放要求; ⑤氧化选择性高,特别是在适当条件下选择性更高。
3
6.1 微生物修复技术
6.1.1概述 从生物修复实施的场址,可以将微生物修复分为:
原位生物修复:在污染源的原点进行,不挖出或抽取需要修
复的土壤及地下水,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利用生物通气、生 物冲淋等一些方式进行。 异位生物修复:需要挖掘土壤或抽取地下水,将污染物移到 临近地点或反应器内进行。
对于微生物修复技术,污染物的可降解性是关键。对于系
列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其微生物降解性随着分子的增大而增 大。污染物对生物的毒性以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毒性,也是决 定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否适用的关键。另外污染物其他性质也很 重要,如挥发性。
11
6.1 微生物修复技术
6.1.2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 4、环境条件
6.2.3 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 1、直接吸收
有机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可直接以母体化合物或以不具有植
物毒性的代谢产物的形态,通过木质化作用在植物组织贮藏, 也可代谢或矿化为水和二氧化碳等,或随植物的蒸腾作用排出 植物体。
26
6.2 植物修复技术
6.2.3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 2、植物分泌物的降解作用
第六章 受污染环 境的修复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主要内容
微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 化学氧化技术 电动力修复 地下水修复的可渗透反应格栅技术 表面活性剂及共溶剂淋洗技术
2
6.1 微生物修复技术
6.1.1概述 概念: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
24
6.2 植物修复技术
§6.2.3 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 植物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机理主要有:
直接吸收污染物,经体内代谢,积累在植物组织内,或挥发
释放; 根系产生一些分泌物和酶,促进污染物在体外发生生化转化; 根系的作用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降解活性,有利于污染物的 矿化。
25
6.2 植物修复技术
无论是超级积累植物,还是植物稳定及植物挥发中的植物,
对重金属的毒害都具有忍耐机制,统称为耐性植物。耐性植物 分为基因型和生态型两类。植物耐金属毒害的机制复杂多样, 包括细胞壁钝化、跨膜运输减少、主动外排、区域化分布、螯 合、合成逆境蛋白、生产乙烯。其中最主要、最普遍的机制是
通过诱导金属配体的形成,形成金属配体化合物。
33
6.3 化学氧化技术
6.3.3臭氧氧化技术
2、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1)臭氧分子直接氧化反应 臭氧分子的结构呈三角形,中心氧原子与其他两个氧原子的距离相等,在分子 中有一个离域π键,臭氧分子的特殊结构使得它可作为偶极试剂、亲电试剂和 亲核试剂。 (2)自由基反应 臭氧在碱性环境等因素作用下,产生活泼的自由基,主要是.OH自由基,与污 染物反应。
自由基生成,促进氧化反应;
D:土壤腐殖质会消耗部分氧化剂,与污染物竞争,降低其去除率。
22
6.2 植物修复技术
(3)植物挥发 植物挥发是利用植物的吸收、积累和挥发而减少土壤中一
些挥发性污染物,即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将其转化为气
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目前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类金属元素 汞和非金属元素硒。
23
6.2 植物修复技术
6.2.2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过程和机理 2、植物耐受重金属毒害的机制
植物的根系根系可向土壤环境释放大量分泌物,其数量约
占植物年光合作用的10%~20%。植物产生的各种天然有机物 或酶类,可以促进有机污染物在植物体内发生生物降解。
27
6.2 植物修复技术
6.2.3植物修复有机污染物的过程和机理 3、增强根际微生物降解
直接围绕在植物根周围的土壤环境,一般称作根际,植物根系
隐患,无二次污染,不会使污染转移;
(4)生物修复可与其他处理技术结合,处理复合污染; (5)降解过程迅速,处理费用低。
15
6.1 微生物修复技术
6.1.4 生物修复的优缺点 2、缺点
(1)不是所有污染物都适用于生物修复;
(2)有些化学品经微生物分解后,其产物的毒性和移动性比 母体化合物反而增加; (3)生物修复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的处理方法,它的运作 必须符合污染地的特殊条件;
39
6.3 化学氧化技术
6.3.4过氧化氢及Fenton氧化技术 2、反应路径及影响因素
(1) Fenton试剂
过氧化氢与亚铁离子结合形成的芬顿(Fenton)试剂,具有极强
的氧化能力,其氧化机理主要是在酸性条件下,利用亚铁离子
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过程可以生成反应活性极高 的氢氧自由基,其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氢氧自由基可进一步 引发自由基链反应,从而降解大部分有机物,甚至使部分有机 质达到矿化。
42
6.3 化学氧化技术
2、反应路径及影响因素 (3)Fenton试剂 土壤中的腐殖质会从以下几个途径造成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哪种过程占 主导还没有定论。
A:土壤有机质影响污染物的吸附;
B:腐殖质可能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途径; C:腐殖质含有大量的醌类等电子传递体系,可促进Fe3+向Fe2+转化,加快
(3)
(4) (5) (6) (7)
6.3 化学氧化技术
6.3.4 过氧化氢及Fenton氧化技术
2、反应路径及影响因素
(2)Fenton试剂
Fenton试剂是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因此对环境条件
要求比较苛刻。下面是影响Fenton反应的主要条件。 A:pH的影响—酸性 ; B:H2O2的浓度影响----最适; C:催化剂浓度的影响---最适;D:反应温度的影响
2、电子受体 微生物的活性除了受到营养盐的限制外,土壤中污染物氧
化分解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种类和浓度也极大地影响着污染物降
解的速率和程度,微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的最终电子受体分为三 大类,包括溶解氧、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和无机酸根(如硝 酸根、硫酸根和碳酸根)。
10
6.1 微生物修复技术
6.1.2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 3、污染物的性质
40
6.3 化学氧化技术 过氧自由基反应的一般过程为:
Fe2+ + H2O2 → Fe3+ + HO• + OHFe3+ + H2O2 → Fe2+ + HOO• + H+
(1)
(2)
Fe2+ + HO• → Fe3+ + OHFe3+ + HOO• → Fe2+ + O2 + H+ Fe2+ + HOO• → Fe3+ + HO2HO• + H2O2 → HOO•+ H2O HOO• + H2O2 → HO•+ H2O + O2
34
6.3 化学氧化技术
6.3.4过氧化氢及Fenton氧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