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半数
绝大多数有
约半数在同侧
绝大多数在同侧
多较重
多较轻
来自百度文库
较少
较多
范围较广
较少,较轻
硬 膜 外
幕上小于20mL、
保
幕下小于10mL、
守
无明显占位效应者
治 疗
、
下
血
肿 患 者
幕上大于20mL、 幕下大于10mL、 中线移位>1cm、
手 术 治
脑室或脑池受压
疗
用药原则
1、轻症病人对症处理即可。 2、有精神障碍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有癫痫表现者
按颅内解剖层次分:硬脑膜外血肿﹑硬脑 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按伤后至血肿症状出现的早迟分:
急性:伤后1-3天发生的颅内血肿 亚急性:伤后3-21(3周)天发生的颅内血肿 慢性:伤后3周以上发生的颅内血肿 迟发性血肿:伤后立即行CT检查,无颅内血肿迹
象,以后再次CT检查才发现的血肿。
一般可归纳为四类: 1. 颅内压增高症状。 2. 智力,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智力
迟钝。精神失常。 3. 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侧感觉障碍等,
但均较轻。 4. 婴幼儿病人,前卤膨隆,头颅增大,可误诊为先
天性脑积水。
颅脑损伤史,伤后出现持续昏迷并逐渐加重。
CT扫描,典型者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 区(急性)。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硬膜外血肿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1、硬膜外(下)血肿定义。 2、临床表现 3、鉴别诊断
定义:出血如在颅腔内某一部位积聚,达到一定体积 形成局限的占位病变,称为颅内血肿。可以压迫脑 组织,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若不 及时处理,最终必将导致颅内压增高,脑移位和脑 疝形成,亦可危及生命。
人脑的表面, 有三层被膜,
即硬脑膜、蛛 网膜与软脑膜。
硬膜外血肿是指外伤后出血积
聚于颅骨和硬脑膜之间,约占 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40%左 右。
出血来源
(1)脑膜中动脉:最多见。 (2)静脉窦 (3)板障血管(V)
颞区:74.7%,额顶 11.9%,枕顶5.9%
1、发生机制 颅骨损伤后并发血管损伤。
间清醒期,直接昏迷。
3)无原发脑损伤:无原发昏迷,无
意识障碍。
头痛,呕吐→昏迷
(3)瞳孔:脑疝时
早期: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
晚期: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4)锥体束征:
血肿对侧锥体束征
脑疝晚期去脑强直
(5)生命体征:Bp↑、R↓
枕骨大孔疝,呼吸骤停。
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 害,发生率约为5%,占颅内血肿的 40%左右。当颅脑损伤导致脑皮质动
单纯型硬膜下血肿:系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断裂, 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出血较缓,病程 发展常呈慢性。较少见,为桥静脉损伤所致,此 类血肿不伴有脑挫裂伤,血肿较广泛地覆盖于大 脑半球表面。
急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以内,CT成 像示新月形高密度区。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天至3周内, CT成像示新月形高密度区。
8.术后的重症病人需酌情使用脱水药物。 9.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特别注意肺部感染。 10.不能进食者注意补充液体和支持疗法(如输血、使
用人血白蛋白等)。 11.给予神经营养性药物。 12.癫痫发作者给予抗癫痫药物。
意识 观察
瞳孔
非 手
观察
术
观
察
生命
体征
神经 体征
意识障碍的程 度及发展趋势
给予抗癫痫药物。
3、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给予脱水利尿药物降低颅内 压。
4、婴幼儿病人注意给予止血药物,特别是维生素K。 5、病人术后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6、重症病人加强支持疗法和防止并发症。
用药原则
7.血肿量较少的病人按脑挫裂伤处理,给予甘露醇、 速尿、激素等药物进行降低颅内压处理。
慢性硬膜下血肿:症状出现在伤后3周以上,CT成 像示新月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区。
第一种血肿因继发于脑挫裂伤,所以血肿发生 后首先使原来的神经症状加重,进而出现急性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征象。病人伤后意识障碍严 重,常无典型的中间清醒期或只表现意识短暂 好转,继而迅速恶化,一般表现为持续性昏迷 或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性加重。由于病情进展迅 速,多很快出现血肿侧瞳孔散大,不久对侧瞳 孔亦散大,肌张力增高,呈去脑强直状态。
第二种血肿并发于颅盖或颅底骨折,由于在其 同一损伤机理下,既可能引起硬膜下血肿,也 可能引起其他类型血肿。临床为急性颅内血肿 的表现,但难断定血肿一定位于硬脑膜下腔。
这类血肿来自轻微头部损伤,有的外伤史不清楚。
多数病人年龄较大。当头部受伤后,使引流至上 矢状窦的桥静脉被撕裂出血所致,而由脑表面其 他小静脉或小动脉破裂出血少见。其发病机理尚 无统一认识,一般认为由于出血缓慢,故在伤后 较长时间才形成血肿。一般血肿的包膜多在发病 后5~7天开始出现,到2~3周基本形成。
急性硬膜下血肿与急性硬膜外血肿不难区别。慢性 硬膜下血肿有时易与硬膜下积液混淆。
急性硬膜下血肿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
临床特点 着力点
脑挫裂伤 颅骨骨折 血肿与骨折的关系 原发性意识障碍 中间清醒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硬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外血肿
在着力对侧多,同侧 在着力同侧 少
重,在对冲部位多 轻,在冲击部位多
静脉破裂或桥静脉破裂出血,使血液
集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即形成了 硬膜下血肿。
根据出血来源不同分为:复合型硬膜 下血肿与单纯型硬膜下血肿;
根据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分为:急性、 亚急性与慢性硬膜下血肿。
复合型硬膜下血肿:系因脑挫裂伤、脑皮质动静脉 破裂出血,血液集聚在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有时 可与脑内血肿相融合。病情发展快,可呈急性或亚 急性表现。大多由对冲性脑挫裂伤所致,好发部 位: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骨折或短暂颅骨变形→损伤A、V→ 引起出血→积聚在硬膜外(颅骨与硬 膜之间)→硬膜血肿→症状和体征
2、临床表现
(1)外伤史:局部头皮肿胀,皮下淤血。 颅骨X线片有骨折。
(2)意识障碍:脑疝引起。多发生在伤后数小时 至1-2天内。
1)原发损伤轻:昏迷短→中间清
醒→昏迷(典型)。
2)原发损伤重:出血速度快,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