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天气和气候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知识清单)-答案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知识清单一.单元知识脉络二.考点清单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天气预报(1)卫星云图: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这里一般是阴雨区。
如,泰安某日天气晴朗,该日泰安在卫星云图上的颜色应为绿色;阴雨天气时,泰安在卫星云图上的颜色应为白色。
(2)风的符号:风向指风的来向,风力指风强弱的级别。
常见的风的符号见右图。
表示北风8 级;表示西风7 级;表示东北风6 级;(3)常见的天气符号,见右图。
注意:多云、阴、冰雹、雾、霜冻、沙尘暴的符号。
一个城市名称旁边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从一种转变成另一种。
例如:/ 表示天气情况是阴转晴。
(4)空气质量:可以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空气质量的高低,空气质量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越污浊,空气质量越差。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1.气象站观测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
2.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平均值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3.气温的变化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 月最高, 1 月最低;海洋上8 月最高,2 月最低;南半球与之相反。
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4.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因素:纬度因素);②同纬度夏季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影响因素:海陆因素);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影响因素:地形)。
例如:A地海拔620米,气温是28.8℃,B地海拔1120米,气温为25.8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1.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引入天气和气候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天气的多变性和气候的稳定性。
1.2 天气观察与记录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天气,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风力和降水等要素。
指导学生记录天气情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第二章:天气现象2.1 降水现象介绍降水的类型和形成原因,如雨、雪、冰雹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降水现象,了解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2 风的现象讲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包括气压差异和地球自转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风的现象,了解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变化与预测3.1 天气变化的原因介绍天气变化的原因,如气压变化、温度差异、水汽凝结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2 天气预报的原理与方法讲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如观察气象卫星云图、气象雷达图等。
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四章:生活中的天气4.1 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讨论天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出行、穿衣、饮食等。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4.2 天气与健康的关系介绍天气与健康的关系,如气温、湿度、紫外线等对人体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培养他们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第五章:探索天气的奥秘5.1 科学探究方法教授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和分析等。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索天气的奥秘。
5.2 天气科学实验设计简单的天气科学实验,如制作气象站、观察降水实验等。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兴趣。
(教案编辑专员)第六章:天气与环境保护6.1 天气与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讨论天气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极端天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6.2 环境保护与我们的责任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在保护环境中的责任。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大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大气现象。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德育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
2.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使学生懂得天气的多变性。
4.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教学过程导入材料一:“神六”与天气提问:1.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2.同学们知道飞船发射和着陆的时候对天气状况有哪些要求吗?在10月12号发射当天凌晨四点多的时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天空还飘着雪花,这对于飞船的发射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而到八点多的时候,大气已经好转,变得有利于飞船的发射。
我们的飞船最终准时飞上了太空。
材料二:日常生活中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1.天气是如何预报的呢?2.同学们平时的天气信息是通过哪些渠道得来的呢?同学们每天都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天气预报。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去看:1.天气预报节目最初出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2.天气预报节目包括哪些环节?天气预报可以预报出最近两天的天气,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还比较准,像国庆节那几天的天气就都预测到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还得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来看。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采集信息)-接收信息-信息处理-分析判断-发布天气预报一则天气预报的制作是通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完成的。
(展示卫星云图)就算是这么一张小小的天气图也是凝结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智慧才完成的。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吗?提问:图中A、B、C的天气用哪些符号来表示呢?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常用的天气符号。
接下来的活动是“飞来飞去”,比比哪位同学的眼力准、记忆力好。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第一章:《天气与气候》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 掌握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不同词汇。
教学内容:1. 引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天气是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而气候是长时间内某个地区的天气平均状况。
2. 学习天气和气候的常用词汇,如晴、阴、雨、风、温暖、寒冷等。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天气和气候的图片,让学生区分并描述。
2. 词汇游戏:设计一个词汇卡片游戏,让学生matching weather and climate vocabulary。
第二章:《天气现象》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多云等。
2. 学会用简单句子描述天气现象。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多云、风等。
2. 学习用简单句子描述天气现象,如“今天是个晴天,太阳明媚。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描述。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天气现象,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
第三章:《天气变化》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的变化无常,学会描述天气变化。
2. 学会用比喻和形容词描绘天气变化。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的变化,如晴天转为雨天,多云转为晴天等。
2. 学习使用比喻和形容词描绘天气变化,如“天气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天气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和形容词创作关于天气变化的短文或句子。
第四章:《天气预报》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如温度、湿度、风力等。
2. 学会阅读和理解天气预报。
教学内容:1. 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如温度、湿度、风力等。
2. 学习阅读和理解天气预报,如“今天晴天,最高温度25摄氏度,最低温度18摄氏度。
”教学活动:1. 天气预报模拟:学生分组,模拟天气预报节目,介绍当天的天气情况。
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优质课件
18
19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20
谢谢观看 !
2022/11/16
21
雨量器
6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天气呢?
利用仪器进行测量 看云识天气 收看、收听天气预报节目
根据谚语判断天气 目测风向、风力
……
7
外出观测天气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注意安全。 (2)利用仪器时,能严格按照操作方法操作。 (3)目测时,要依据目测的标准进行合作。 (4)小组成员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观测任务。
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天气与气候
15 .天气和气候
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
• 从哪些方面观察? • 怎样观察? • ……
2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天气呢?
云量观测
3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天气呢?
气温计
百叶箱
4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天气呢?
风向仪
5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天气呢?
25℃ / 16℃ 东北风 3-4级
阅读历年三亚1月1日的天气情况。 有什么发现?
12
日期 2021年07月01日 2020年07月01日 2019年07月01日 2018年07月01日 2017年07月01日 2016年07月01日 2015年07月01日
天气状况 多云 /多云 大雨 /多云 中雨 /中雨 多云 /多云 阵雨 /阵雨 多云 /小雨 多云 /多云
气温
风力风向
35℃ / 29℃ 北风 1-2级
30℃ / 27℃ 无持续风向 1-2级
33℃ / 27℃ 西北风 4-5级
33℃ / 26℃ 西南风 3-4级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docx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11 一天的气温时间课时:1课型:新授教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能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利用百叶箱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能汇总整理信息,归纳总结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一天的气温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树立标准化的科学观测意识,能实事求是地反应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气温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重难点】使用折线统计图等形式整理气温数据,归纳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前置作业】学生准备:[PPT2出示]搜集有关气温的文字或视频资料,初步了解气温教师准备:[PPT2出示]气温计、百叶箱、百叶箱使用视频、课前指导部分学生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测量气温并进行记录,获取气温数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愉快的十一假期刚刚结束,大家都去了哪里玩呢?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游玩的照片吧。
2.[PPT3出示]观察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以及一天中的不同时段穿的衣服是不一样的。
[板书课题]《一天的气温》二、探究新知(-)在同一时段内测量室内和室外的空气温度,有什么发现?1.师:现在室内室外的空气温度都是多少呢?我们来测一测。
2.[PPT4出示]活动要求:四人一组,使用温度计,选择校园里的一个地点测量温度,记录数据,限时3分钟。
3JPPT5出示]测量结束后,将测量点的环境及测量到的温度汇总记录在课件的记录表中。
4.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的记录表,横向、纵向比较一下,说一说你的发现。
5.生交流发现:不同的地点温度是不同的,阳光下温度最高,背阴的地方温度低。
6.[PPT5出示]师生共同总结:不同的地点温度是不同的,会受到阳光、风、建筑物等等因素的影响。
7.师:我们一直在说的温度,其实有一个科学的名字,叫气温。
[PPT6出示]气温概念:空气的冷热程度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小学科学:三上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天气》(一)我们关心天气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雨和雪都与水有关系,我们可以将雨和雪的天气现象分为一类。
晴天、阴和多云这三种天气现象主要是和天空中云的多少有关。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4.我们的地球周围有很多气体,这就是大气圈。
我们平时能观察到的雨天、闪电等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之内的自然现象。
(二)认识气温计1.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
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3.“℃”是气温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4.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5.读数口诀—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
6.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在量程上有很大不同,不同类型的温度计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不同的结构与它们的功能相匹配。
(三)测量气温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早上傍晚温度低,午后温度高。
3.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注意点:(1)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
(2)悬挂在空气中(3)保持干燥。
(4)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5)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4.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四)测量降水量1.降水的常见形式:雨、雪、冰雹。
2.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3.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4.制作简易雨量器时要注意三点:(1)容器必须是直筒。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详解+单元测试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气候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 1 短时间2、经常变化1、长时间 2、变化不大联系两者都是指大气的状况,气候是对长时间天气的综合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后。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符号图。
大雪中雪小雪暴雨大雨中雨小雨画图:地理书第49页图3.5 常用的天气符号知道:①.降水的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②.气温是大气冷热的程度,气温的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③.风力和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指风的大小。
④.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等级:指数小,质量好;级别大,质量差的制作过程: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⑷天气预报的内容: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RJ上册教案 第3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章单元导学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4.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5.阅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6.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天气与气候》是七年级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
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
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图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从教学内容上看,本章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部分。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让学生明确天气的概念及特点,从时间上、变化上来讨论并能区分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概念的差别;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天气预报,熟悉天气符号;让学生学会判断空气质量状况与空气污染指数之间的关系。
这一节课是对天气常用名词的解释,为后三节课做铺垫。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本章的重点,学习此部分的内容,要注意以图析文,通过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说明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注重对等温线的学习,将其与等高线等进行对比练习。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本章的第二个重点,其中降水量柱状图的识别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的基础。
通过讲解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让学生归纳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降水量的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是对第一节第二节课的具体应用,重点介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天气与气候1. 天气- 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 特点:短时间、多变。
例如,今天上午晴空万里,下午可能就乌云密布。
- 描述要素:气温、降水、风、云、雾等。
2. 气候- 概念: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 特点:长时间、相对稳定。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说明昆明多年来的天气平均状况是比较温和的。
(一)天气预报1. 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2. 常用天气符号- 晴:太阳图案;多云:太阳被云朵部分遮挡的图案;阴:云朵图案;小雨:一滴雨的图案;中雨:两滴雨的图案;大雨:三滴雨的图案;暴雨:四滴雨以上的图案;雷阵雨:闪电加雨滴的图案;雨夹雪:雨滴和雪花混合的图案;小雪:一片雪花的图案;中雪:两片雪花的图案;大雪:多片雪花的图案;雾:三条曲线的图案;霜冻:冰晶图案;沙尘暴:类似旋风加沙子的图案等。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 气温的观测- 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进行观测。
-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8时气温 + 14时气温+20时气温 + 2时气温)div4)。
-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2. 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 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最低气温出现在7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2月,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
3. 气温的分布- 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 气温分布规律-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因素)。
例如,赤道地区终年炎热,两极地区终年寒冷。
-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天气和气候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降水季节分布的五个地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等。
能力考查主要是画气温年变化的曲线图,等温线图,降水柱状图。
通过实例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某地的气候特征,避暑胜地受地形或海陆分布影响等。
根据某地资料画气温年变化的曲线图,等温线图,降水柱状图。
根据实例分析某地空气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热点考点精讲]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个等级,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API值大于100且小于等于20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API值大于200且小于等于300,表明空气质量差,称之为中度污染,为国家空气质量四级标准;API大于300表明空气质量极差,已严重污染。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它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
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企业生产排放、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
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径有: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著,所以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
⑴、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判断南、北半球以及纬度高低。
在一组等温线温度较高的一侧画一条直线,表示赤道。
如果等温线在赤道以北则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反之纬度越高。
⑵、根据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判断某地温度的高低。
(与同纬度相比)若某地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即较高纬度)凸起,表示比同纬度地区温度高;若某地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即较低纬度)凸起,表示比同纬度地区温度低。
⑶、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判断某地是陆地还是海洋。
1月份(北冬南夏)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起,海洋相反,向北凸出。
7月份(北夏南冬)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起,海洋相反,向南凸出。
反过来也成立,陆地等温线向南凸起,此时为1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起,此时为7月份。
⑷、根据海洋等温线分布,判断洋流的性质及流向。
海洋等温线的凸向就是洋流的流向,若由较高温处流向较低温处,则为暖流;若由较低温处流向较高温处,则为寒流。
⑸、根据等温线的分布,判断地形类型。
在相邻等温线之间,出现一条闭合的等温线,若闭合等温线的温度等于较高一条等温线的温度,则此地地形为盆地。
若闭合等温线的温度等于较低一条等温线的温度,则此地地形为山地。
线北凸。
6.你会根据气温、降水的数据图表来判断世界气候类型吗?(1)首先,根据气温月份分配图判读是在哪个半球.一般的讲,根据南北半球最高、最低温出现月份,来判断所在半球,即以北半球而言,最高温出现在七八月,最低温出现在一二月,就可判定是在北半球;若最高温出现在一二月,最低温出现在七八月,则可判定在南半球.(2)其次,根据图中气温数值特征,判断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类型的特点是气温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50C 以上.若最低月均温在00C 以上,最高月均温在200C 以上,为亚热带气候类型;若最低月均温在00C 以上,最高月均温在200C 以下,温差小于200C ,为海洋性气候;若最低月均温在00C 以下,最高月均温在200C 以上,温差大于200C 、为大陆性气候;若最低月均温在-200C 以下,最高不超过200C ,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气候的特点是气温低,各月均温在00C 以下.(3)再次,根据所属雨型判断其气候类型.根据降水量季节分配的特点,可将降水类型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5种.多雨型全年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少雨型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在200毫米以下;夏雨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冬雨型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降水较少;全年湿润型各月降水均匀且终年湿润.(4)最后,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综合分析正确地判断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各月均温在200C 以上,月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为全年多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最低月均温在150C 以上,各月降水很少,是全年少雨型;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月均温在250C 以上,为夏季多雨型气候,不过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于热带草原气候;在温带气候类型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均为夏季多雨型气候,相比较而言,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多,其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地中海气候,因多分布在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尤以地中海沿岸分布广且最为典型,故名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气温高时降水少,气温低时降水多,是冬季多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量均在50毫米左右,且各月均匀,为全年湿润型.[解读经典名题][例1]:1. (2005金华)下列词语描述天气的是( )A.冬暖夏凉B.阴转多云C.四季如春D.终年高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而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从时间上说天气短,气候长;从变化快慢上说天气变化较快,而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答案]1、B[例2](2005绍兴)据CCTV 报道,中国科学院最近组织了地质、测绘、水文、大气、环保等综合科考队,对喜马拉雅山脉的珠峰地区进行了科学考察。
⑴20XX 年5月22日上午11时,首批科考队员登上珠峰峰顶....,第二批队员在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后勤人员在海拔5200米 的大本营...。
此时这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
⑵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欧亚板块挤压而隆起形成山脉。
”下列证据支持这种说法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脉的可可西里地区有大量野生藏羚羊。
(B) 喜马拉雅山脉有名贵的雪莲、藏红花等珍 稀植物。
(C) 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鱼、海螺、海藻等水生生物化石。
⑶科考队通过对珠峰地区的冰川考察分析认为:珠峰所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消融速度在加快。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中过多排放 引起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解析]本题联系实际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小题需知道珠峰峰顶海拔8848米,和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第2小题海洋生物化石能说明曾经是海洋。
第3小题二氧化碳对大气有增温作用。
[答案] ⑴大本营 ⑵C ⑶二氧化碳[例3](2005浙江衢州)与海南岛相比,衢州四季分明,气温夏高冬低,影响我市气候的基本因素是图1.3-1( )A.大气环流B.海陆分布C.纬度位置D.地貌[解析]该题联系实际考查不同地区气候的差异。
海南岛位于热带,而衢州位于北温带,影响这二地气候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
[答案]C[例(1)(2)此地气候为____气候。
(3)这种气候的降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该题主要考学生的动手能力,绘图时先确定好坐标及刻度。
根据标尺先描点再绘图。
根据绘出的图可看出属冬雨型,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2) 地中海气候(3)见图1.3---2[例5]读等高线地形图,据图1.3--3判断下面两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坡面中坡度最小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当图中甲地的气温为18℃时,乙地的气温大约是( )A .12℃B .15℃C .18℃D .2l ℃[解析]本题此题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地形影响气温分布的综合性题目。
(1)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和缓。
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坡面坡度为①>②>④>③,③坡度最小。
(2)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此图中甲的海拔为250米。
乙的海拔为750米。
两地相对高度为500米,即乙比甲高出500米,则气温下降了3℃。
因而乙地气温约为15℃。
[答案] (1) C (2) B[直击重点考题]1、(2005浙江丽水)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共同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下列表述属于某地区气候特征的是( )(A )浙江省明天晴到多云 (B )丽水市今天白天最高气温为28℃-30℃(C )青田明天偏东风一到二级 (D )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多风、少云、少雨2. (2005温州)最近,为了重测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我国科考队成功地登上了峰顶。
珠峰峰顶的气温远远低于山脚,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分布B .纬度位置C .地貌D .季风3.“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农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 ( )图1.3-3A.农业生产 B.人们生活 C.交通 D.旅游4.某城市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是51~100,那么,该市当天空气质量状况是()A.优B.良C.轻度污染D.中度污染华迪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16℃、14℃、4℃。
据此。
完成5~6题。
5.华迪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4℃ B.17℃ C.25℃ D.10℃6.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 )A.10℃ B.14℃ C.16℃ D.8℃7.下列地区.年降水量最大的是 ( )A.赤道地区 B.青藏高原 C.亚洲北部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8.“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受降水影响最大的是 ( )A.日常生活B.交通出行C.工业生产D.农业生产9.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致相同。
但年平均气温明显较低,影响的主要因察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10.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预测明天气温和今天差不多,气候变化不大 B.今天是个难得好气候C.明天就要参加考试了,真希望遇上好天气 D.天气变化与学生生活无关12.下列对气温的分布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低纬度低、高纬度高 B.同一地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C.同纬度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D.在山地,山顶气温高于山脚气温A.43.4℃ B.3.2℃ C.23.3℃D.20℃14.该地位于A.北半球海洋上 B.北半球陆地上 C.南半球海洋上 D.南半球陆地上15.该地一年中,中午太阳升的最高的季节是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2日 D.12月22日16.该地一年中,白昼时间较短的三个月是A.12、l、2 B.3、4、5 C.6、7、8 D.9、10、1117.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12时 C.午后2时左右 D.日落前后18.11月20日晨,某高速公路因大雾关闭路口,造成若干车辆不能上路,此事说明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19.下列行为不能了解某地天气变化的是A.查看卫星云图B.听天气预报C.浏览“中国气象在线”网站D.阅读空气质量日报20.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影响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人类活动21.下列气候类型,南北半球都有的是: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22.(2005福州)读下表绘气温、降水图(2)、绘出该地的降水柱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