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学说课件2018年5月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ppt课件
25
1、阴阳偏胜
(1)“阳胜则热”—(实)热证:高热、 大汗、烦躁、面赤、脉数
(2)“阴胜则寒”—(实)寒证:面白、 脘腹冷痛、泻下清稀、舌淡、脉沉迟或 沉紧
ppt课件
26
2、阴阳偏衰 (1)“阳虚则寒”-阴相对偏亢-虚寒证: 面白、畏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 微 (2)“阴虚则热”-阳相对偏亢-虚热证: 潮热、盗汗、口干舌燥、脉细数 (3)阴阳互损 原因:阴阳互根互用
ppt课件 20
(五)阴阳相互转化
-转化是消长的结果。 “物极必反” 量变——质变 形 式 1) 渐变-寒暑交替,昼夜转换 2) 突变-急性发热性疾病,高烧持续不退, 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 绝。-阳证转化为阴证
ppt课件 21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玻尔 -族徽:太极图 “contraviasuntcomplementa”(对立即互 补)
ppt课件 11
(三)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阴和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 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 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期和 条件。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阴阳互用:阴阳双方不断地资生、促进 和助长对方。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 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1 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 -天与地、昼与夜、水与火、寒与热 2 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气与血、脏与腑、寒热与温凉
ppt课件 4
事物的阴阳属性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 明亮的、兴奋的 阴: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 晦暗的、抑制的
阴阳五行学说PPT演示课件
7
阴阳学说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非绝对,而是相对。 比较分阴阳--单一事物无法分阴阳 任一事物内部可分阴阳 每一事物内部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还可再 分阴阳
8
《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 阴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 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 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25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还用来区分人体内各种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的物质 卫阳--具有固护、温煦肌表作用的“卫 气” 营阴--能化生血液、具有濡养作用的 “营气”
26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人体的可一切生理功能,都可以用阴阳这 个概念说明 《素问•生气通天论》:生之本,本于阴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 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五行学说
1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范畴 东方人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 和认识论 东方的唯物论和辨证法
2
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作为 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阴阳学说
中国传统的对立统一理论 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是一切事物运动和 发展变化的根源及其规律 起萌于商周,成熟于战国秦汉
32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阴阳偏衰 衰:正气虚衰 阴阳偏衰: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 病理状态
33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 热 阳虚则寒:阴相对偏亢,出现面色苍白、 畏寒肢冷、神疲倦卧、自汗、脉微等虚寒 证 阴虚则热:阴虚不能制阳,出现潮热、盗 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等虚热 证
2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 11.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 ) •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至阴 • E.阴中之阳 • 12.脾的阴阳属性是( )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 E.阴中之至阴 • 13.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 • A.滋润 B.抑制 • C.凝聚 D.收敛 • E.推动 • 14.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 • A.推动 B.温煦 • C.滋润 D.兴奋 • E.升散
四、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上为阳,下为阴 体表(阳) 背为阳,腹为阴
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左为阳,右为阴 人体
心肺为阳 五脏(阴) 体内(阴)
肝脾肾为阴 六腑(阳) 气为阳,血为阴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正常的生理功能,是阴阳双方保持对立统一的 协调关系的结果 ,这种关系称为阴阳平衡.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阴阳转化
1.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属性相反,彼此约束制约的关系。 (一分为二的辩证观)
例如:寒(阴):可以制热, 热(阳):可以温散寒冷。
水(阴):可以灭火, 火(阳):可使水沸腾化气。
兴奋(阳)
人体的功能
人体机能的动态平衡
抑制(阴)
对立制约的结果 动态平衡 “阴平阳秘”
() • A.相关性 B.普遍性 • C.可分性 D.转化性 • E.规定性 • 4.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 E.以上都不是
• 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了阴阳的 哪一关系( )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 C.消长平衡 D.相互交感 • E.相互转化 • 6.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 ) • A.阳在外,阴之使也 • B.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 C.阴在内,阳之守也 •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 7.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 ) •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 C.互相转化 D.消长平衡 • E.阴阳自和 •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课件
阴阳的基本特征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 的、明亮的、功能亢奋的、阳化 气。 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 的、晦暗的、功能抑制的、阴成 形。
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1、普遍性 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2、相关性 阴阳划分必须在相关事物和现象之内。 3、相对性 阴阳属性不是绝对不变的。 4、可分性 阴阳的划分具有无限性。
• 阴阳五行学说可朔源到“河图· 洛书”、 《易传》 “一阴一阳谓之道” 《素问· 五运行大论》:”黄帝坐明 堂,始正天纲,观临八极,考建五常“。 天纲即阴阳学说。可见阴阳学说是 考察天地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后,用取 类比象的方法概括出的理论并作为思维 坐标,用以描述归纳人与自然现象的共 同特征及其客观存在的理论思维。
自然态
物象
五脏 五味 肝 心 脾 肺 肾 酸 苦 甘 辛 咸
春 夏 长 夏 秋 冬
生
生发柔和 木---植物
长 阳热炎上 火---阳光 化 长养变化 土---土壤 收 清肃坚劲 金---岩石 藏 寒润下行
水---海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解释生理现象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 肝——木 心——火 脾——土 肺——金 肾——水 2、解释五脏的相互关系 相生、相克。
• 指导疾病诊断 《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阳,实,热 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阴,虚,寒 • 指导疾病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1)损其有余 (2)补其不足 (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2、归纳药物性能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又叫五常,是古人考察人与自
• 尚书· 洪范阐述了自然界的五行特性与相 互关系。但在《内经》,五行在人体为五 脏的涵义是: 木日敷和(敷布阳和之气)----生 火日升明(升发光热)----长 土日备化(润泽化万物)----化 金日审平(平顺稳定)----收 水日顺静(清净随顺)----藏
阴阳五行学说-课件PPT课件
第16页/共51页
5.阴阳转化
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 化。
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第17页/共51页
5.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的形式 ① 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
上运 升动
兴 奋
男
月 亮
晦 暗
寒 冷
下 降
静 止
抑 制
女
第5页/共51页
1.阴阳的基本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 双方属性的概括。
• 所以,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 物和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的 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
第6页/共51页
2.事物的阴阳属性
属性 阳上 阴下
空间(方位) 外左南 内右北
第30页/共51页
五行的特性
金曰从革 ① 词解——“从”,顺地;“革”,即变革 ② 本义一一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质地刚硬而沉重,虽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
随着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 ③ 引申一一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第31页/共51页
五行的特性
水曰润下 ① 词解一“润”,即滋润、濡润 ,“下”,即向下、下行。 ② 本义一一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 ③ 引申一一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
足 三 阳
经
手
阴内
下
右
内 侧
胸 腹
腰
腹
五 脏
肝 脾 肾
足 三 阴
经
第21页/共51页
5.阴阳转化
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 化。
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第17页/共51页
5.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的形式 ① 渐变:如一年四季之中的寒暑交替,一天之中的昼夜转化等,即属于“渐
上运 升动
兴 奋
男
月 亮
晦 暗
寒 冷
下 降
静 止
抑 制
女
第5页/共51页
1.阴阳的基本概念
•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 双方属性的概括。
• 所以,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 物和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的 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
第6页/共51页
2.事物的阴阳属性
属性 阳上 阴下
空间(方位) 外左南 内右北
第30页/共51页
五行的特性
金曰从革 ① 词解——“从”,顺地;“革”,即变革 ② 本义一一是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质地刚硬而沉重,虽可作兵器以杀戮,但有
随着人意而更改的柔和之性。 ③ 引申一一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第31页/共51页
五行的特性
水曰润下 ① 词解一“润”,即滋润、濡润 ,“下”,即向下、下行。 ② 本义一一是指水具有滋润、下行的特性。 ③ 引申一一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
足 三 阳
经
手
阴内
下
右
内 侧
胸 腹
腰
腹
五 脏
肝 脾 肾
足 三 阴
经
第21页/共51页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ppt课件
例: 中午——阳中之阳
昼——阳 黄昏——阳中之阴
一天之中 午夜——阴中之阴
夜——阴 平旦——阴中之阳
注意:阴阳的两个主导
第一个主导——阴阳之间和谐为主导,而非对立制约 为主导。
“夫唱妇随”的关系。阴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更为具体的 例子。就是男女,就是夫妇,就是一个家庭关系。大家设 想一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妇两个以对立为主,一个面 南,一个面北,水火不相容,那这个日子怎么过,连基本 的日子都没法过,更不要谈事业了。所以,家庭的关系, 夫妇的关系,阴阳的关系应该以协同为主导。
说明:
1、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构成;
2、构成事物的阴阳两部分,都不是 纯阴或纯阳,它们都含着小于自己 的反面,通常称大阴含小阳和大阳 含小阴。
知识拓展
1、愚公移山的故事-----《列子》 :“帝感其诚,命夸 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 之阴,无陇断焉。”
2、阴奉阳违:阳是太阳,引申为表面的意思阴指黑暗, 引申为背面的意思,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正面奉 承你,背面贬损。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目的要求: 1、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熟悉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 3、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三节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鱼太极图 它是以黑白阴阳两个鱼形纹组成的 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古哲学术 语,意为派生万物本原,它形象的 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 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它展现了一 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
(2)相关性
只有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 面才能用阴阳来说明。
2018中医基础知识--阴阳五行
如上下、动静 (2)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如寒热
精选完整ppt课件
30
2、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根 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下 (2)阴阳互用 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如气血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李 杲(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或异常是内伤疾病的主要 病因,脾胃一伤,百病由生,治疗上善补脾胃,世称补土 派。
• 朱丹溪(朱震亨):认为人体阴津常不足,相火常有余,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世称滋阴派。
精选完整ppt课件
11
四、明清时期: • 在继承古人同时,提出一些新的创见,尤其是温病学说
4
《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以
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内容。书中许多内容的记
载均处于当时世界医学的领先地位。如:食管与肠的长 度之比为1:35,现代解剖证明是1:37,二者非常接近。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2.《难经》---扁鹊 《难经》 难,即问答的意思。全书共81个问答,“八十
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冬至春至夏)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
阴阳俱消、俱长(气血)
精选完整ppt课件
33
(2)阴阳消长平衡: 平衡→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限度、时间内保持
着动态平衡,总体相对稳定。
上限
下限
正常
异常
精选完整ppt课件
34
4、阴阳的相互转化
•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 转化。
阴证
阳证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一定条件:重、极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精选完整ppt课件
30
2、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根 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下 (2)阴阳互用 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如气血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李 杲(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或异常是内伤疾病的主要 病因,脾胃一伤,百病由生,治疗上善补脾胃,世称补土 派。
• 朱丹溪(朱震亨):认为人体阴津常不足,相火常有余,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世称滋阴派。
精选完整ppt课件
11
四、明清时期: • 在继承古人同时,提出一些新的创见,尤其是温病学说
4
《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以
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内容。书中许多内容的记
载均处于当时世界医学的领先地位。如:食管与肠的长 度之比为1:35,现代解剖证明是1:37,二者非常接近。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2.《难经》---扁鹊 《难经》 难,即问答的意思。全书共81个问答,“八十
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冬至春至夏)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
阴阳俱消、俱长(气血)
精选完整ppt课件
33
(2)阴阳消长平衡: 平衡→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限度、时间内保持
着动态平衡,总体相对稳定。
上限
下限
正常
异常
精选完整ppt课件
34
4、阴阳的相互转化
•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 转化。
阴证
阳证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一定条件:重、极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中医学课件阴阳五行学说ppt
三、阴阳的相对性 一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明显的 相对性。
如: 人身 脏腑
阳: 背 腑 阴: 腹 脏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四、阴阳的可分性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 的特点。 如: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上属阳, 肝、脾、肾在下属阴;心脏又分心阴、 心阳。
2、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 气”,即病变由子脏及到母脏。
木(肝)
(肾)水
火
金土
例:肝病及肾,“子盗母气” 虚
肝血虚至肝肾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3、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来自例:肝病及脾,肝木乘脾土
4、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 常变化。(侮——欺侮,恃强凌弱)
五
木
行
相 侮
水
火
(
反
向
相 克
金土
)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解释生理现象
木(肝)
(肾)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 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 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 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
如: 人身 脏腑
阳: 背 腑 阴: 腹 脏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四、阴阳的可分性 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 的特点。 如:腑为阳,脏为阴;心肺在上属阳, 肝、脾、肾在下属阴;心脏又分心阴、 心阳。
2、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 气”,即病变由子脏及到母脏。
木(肝)
(肾)水
火
金土
例:肝病及肾,“子盗母气” 虚
肝血虚至肝肾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3、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来自例:肝病及脾,肝木乘脾土
4、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 常变化。(侮——欺侮,恃强凌弱)
五
木
行
相 侮
水
火
(
反
向
相 克
金土
)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解释生理现象
木(肝)
(肾)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 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 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 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 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4、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双方的数量、比例总 是处于不断消减与增长的变化之中。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 事物在总体上呈相对稳定,此时就称作“平 衡”,所谓健康的人,其主要标志就是阴阳的消 长处于动态平衡,即生命活动的正常状态,反之 为生命活动的疾病状态。
4、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
上部的、外部的,背部的,具有推动、温煦、 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 5、将人本下部的、内部的,腹部的、内守的、 形体的,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用作的物质 和功能,统属于阴。
6、事物的阴阳属性
7、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归类
空 间 阳
天 上 外
时间 温度 湿度 季节 重量 亮度 上 白天 温热 干燥 春夏 轻 光亮 升 下 夜晚 寒凉 湿润 秋冬 重 晦暗 降
诊断疾病首先要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 各种资料,用阴阳学说来辨析其阴阳属性。通过 临床证候的阴阳属性,判断病证的本质所在。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表、热、实三纲属阳证 里、寒、虚三纲属阴证
5、确立护治原则 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恢复阴 阳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疾病护治的基本原则。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木曰曲直——凡具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 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木行。
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光明等性质 的事物,归属于火行
土爰稼穑——凡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性质 的事物,归属于土行
金曰从革——凡具有肃杀、沉降、收敛、清洁等 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
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 闭藏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水行
2、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生克 五行生克是五行之间关系的正常状态,用于阐 释自然界的正常变化和人体的生理活动。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资生、 助长的关系。
(2)五行的生克关系
(3)五行乘侮
五行相乘 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用于阐 释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和人体的病理变化。五 行相乘是指按相克次序的过度克制。 相乘次序为: 水 土 木
滋水涵木法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培土生金法 益火补土法 肝旺泻心法
(二)五行的特性
1、木: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
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2、火:温热、升腾、光明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3、土: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和现象,均归属于土。 4、金:肃杀、沉降、收敛、清洁等作用或性质 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5、水: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作用或性质 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水。
4、指导疾病诊断 五行学说指导疾病诊断 主要用于确定病位与判断病情的预后。 通过望、闻、问、切等收集来的综合 材料,根据五行学说理论来推断病情所在。 如:面色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 可能与肝病有关。脾虚病人,如面色兼见 青色,提示木旺乘土。
5、确立护治原则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 的疾病护治基本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 慢泻其子。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疾病护治基本原 则是抑强扶弱。
此消彼长 (以长为主)
互 根 互 用 中 的 消 长
此长彼长
阴长阳亦长 阳消阴亦消
此消彼消
阴消阳亦消
5、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 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转
化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渐变,其二是突变,不管
哪种转化形式,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如果把阴阳消长看成是量变过种的话,那么阴阳
火
金
木
乘 如肝炎:就是木——土,脾虚表现腹胀,纳差,乏力 (肝)(脾)
(4)五行乘侮 五行相侮是指与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反克。
相侮次序为:
木
土
水
火
反克
金
木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是解释各种事物和现象 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它是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指导着临床
诊断治疗和护理实践。
阴阳消长的形式
对 立 制 约 中 的 消 长
此长彼消 (以长为主)
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 阳消阴长 阴消阳长 阳长阴亦长
阳胜则阴病(如热邪袭人) 阴胜则阳病(如寒邪袭人) 阳不胜其阴(兴奋↓抑制↑嗜睡) 阴不胜其阳(抑制↓兴奋↑失眠) 补气生血法、阳中求阴法 补血养气法、阴中求阳法 阳损及阴、气虚导致血虚 阴损及阳、津亏导致气虚
心肺 (阳 ) 肝脾肾 (阴 ) 心肝 (阳 ) 肺脾肾 (阴)
2、概括生理功能 人体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 活动的基本条件,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属阳, 物质基础属阴,生理功能要依赖物质基础,而 生理功能又不断促进物质基础的新陈代谢。 如果人体的阴阳不能相互依存,阴阳离决, 人的生命活动就停止。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的说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两点 1 、归类推演 2、生克乘侮
1 、五行的归类推演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或事物和现象者可根 据五行特性来进行归类,由此而构成五行系 统。
五行归类示例
五 行 木 自然界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火 土
金
徵 宫
商
苦 甘
3、阐释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之一,包括偏胜、偏衰、互 损、格拒、亡失等多种病理变化。
(1)阴阳偏胜: 是指人体内的阳或阴超过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2) 阴阳偏衰:是指人体内的阳或阴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3)阴阳互损:是阴阳偏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阴阳互根互
用关系的失调。
4、指导疾病诊断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有阴阳对立制 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 阳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2、阴阳的对立制约
(1)阴阳对立,是指在一个统一体中的阴阳双主相互对立、相 互斗争,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
(2)阴阳制约,是阴阳双方相互抑制,正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 才使事物取得统一,维持相对平衡状态。当阴阳双方的盛衰过 于悬殊时,还会表现出阴阳相互排斥,产生阴阳格拒复杂变化。 (3)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 斗争。 事物在特定条件下,均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 对立的双方相互约束互相牵制。 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对方的减弱或亢盛
动态 动、 刚、 兴奋 静、 柔、 抑制
左
阴 地 下 内 右
(二)阴阳的特征
1、阴阳的普遍性:是指阴阳属性并不局限于某一特 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或 现象之中,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凡属于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现象,或一个事物的两 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 如:天与地、热与冷、男与女、动与静。
目的要求
1、熟悉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2、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二)阴阳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 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起源
背 (阳) 躯壳 (阳) 胸 (阳) 胸腹 (阴) 腹 (阴) 六腑 (阳) 内脏 (阴) 五脏 (阴) 按 部 位 划 分 按 功 能 划 分
上半身 (阳 ) 下半身 (阴 )
外侧面 (阳) 内侧面 (阴) 心阳 心阴 … … … 肾阴 肾阳 人 生 有 形 , 不 离 阴 阳
人 体 组 织 结 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阴阳的相关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 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和同一交点的, 即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才可分阴阳,如天为阳, 地为阴,是以天地而言的;男为阳,女为阴,是 以性别而言的,如此等等,均具有相样性。
3、阴阳的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 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转化。如我国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 炎夏,属阴;但较之十月份的严冬,又属阳。 这种认知属性的转变是比较条件发生了改变。 由此可见,这种阴阳属性认知概念的转化,体 现了阴阳所具有的相对性特点。
阴阳概念的形成
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
明 亮
太阳
温 暖 寒 冷
上 升 下 降
运 动
静 止
兴 奋 抑 制
晦 暗
1、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
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 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抽象含义是明代张介宾在《类经.阴 阳类》中概括的“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 阳的原始含义是日光的向背,即向日为阳,背 日为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 对立统一的结果。 3、阴阳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 括,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
1、说明组织结构 主要体现在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与五脏为 中心的系统观等方面。 2、概括生理功能 用于概括人体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五脏 各生理功能特点与五脏之间相互关系等方 面。
3、阐释病理变化
五行学说阐释人体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本 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与他脏有病可以传至 本脏。五脏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也可以称 为传变,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和相克关系。
4、阴阳的可分性: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 有无限可分的特点,即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 或现象,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各自可 以再分阴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永无止境,以 至无穷,这就是哲学上“一分为二”的观点。如 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 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的上半 夜为阴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等。
(1)确定治则
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针对阴或阳的虚 损,采用滋阴或温阳方法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归纳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4、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双方的数量、比例总 是处于不断消减与增长的变化之中。此长彼消、 此消彼长、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 事物在总体上呈相对稳定,此时就称作“平 衡”,所谓健康的人,其主要标志就是阴阳的消 长处于动态平衡,即生命活动的正常状态,反之 为生命活动的疾病状态。
4、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将人体
上部的、外部的,背部的,具有推动、温煦、 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 5、将人本下部的、内部的,腹部的、内守的、 形体的,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用作的物质 和功能,统属于阴。
6、事物的阴阳属性
7、事物和现象的阴阳属性归类
空 间 阳
天 上 外
时间 温度 湿度 季节 重量 亮度 上 白天 温热 干燥 春夏 轻 光亮 升 下 夜晚 寒凉 湿润 秋冬 重 晦暗 降
诊断疾病首先要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 各种资料,用阴阳学说来辨析其阴阳属性。通过 临床证候的阴阳属性,判断病证的本质所在。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表、热、实三纲属阳证 里、寒、虚三纲属阴证
5、确立护治原则 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恢复阴 阳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疾病护治的基本原则。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木曰曲直——凡具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 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木行。
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光明等性质 的事物,归属于火行
土爰稼穑——凡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性质 的事物,归属于土行
金曰从革——凡具有肃杀、沉降、收敛、清洁等 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
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 闭藏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水行
2、五行的生克乘侮
(1)五行生克 五行生克是五行之间关系的正常状态,用于阐 释自然界的正常变化和人体的生理活动。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资生、 助长的关系。
(2)五行的生克关系
(3)五行乘侮
五行相乘 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用于阐 释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和人体的病理变化。五 行相乘是指按相克次序的过度克制。 相乘次序为: 水 土 木
滋水涵木法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培土生金法 益火补土法 肝旺泻心法
(二)五行的特性
1、木: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
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2、火:温热、升腾、光明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3、土: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 和现象,均归属于土。 4、金:肃杀、沉降、收敛、清洁等作用或性质 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5、水: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作用或性质 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水。
4、指导疾病诊断 五行学说指导疾病诊断 主要用于确定病位与判断病情的预后。 通过望、闻、问、切等收集来的综合 材料,根据五行学说理论来推断病情所在。 如:面色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 可能与肝病有关。脾虚病人,如面色兼见 青色,提示木旺乘土。
5、确立护治原则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 的疾病护治基本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 慢泻其子。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疾病护治基本原 则是抑强扶弱。
此消彼长 (以长为主)
互 根 互 用 中 的 消 长
此长彼长
阴长阳亦长 阳消阴亦消
此消彼消
阴消阳亦消
5、 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 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转
化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渐变,其二是突变,不管
哪种转化形式,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如果把阴阳消长看成是量变过种的话,那么阴阳
火
金
木
乘 如肝炎:就是木——土,脾虚表现腹胀,纳差,乏力 (肝)(脾)
(4)五行乘侮 五行相侮是指与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反克。
相侮次序为:
木
土
水
火
反克
金
木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是解释各种事物和现象 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它是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指导着临床
诊断治疗和护理实践。
阴阳消长的形式
对 立 制 约 中 的 消 长
此长彼消 (以长为主)
阳长阴消 阴长阳消 阳消阴长 阴消阳长 阳长阴亦长
阳胜则阴病(如热邪袭人) 阴胜则阳病(如寒邪袭人) 阳不胜其阴(兴奋↓抑制↑嗜睡) 阴不胜其阳(抑制↓兴奋↑失眠) 补气生血法、阳中求阴法 补血养气法、阴中求阳法 阳损及阴、气虚导致血虚 阴损及阳、津亏导致气虚
心肺 (阳 ) 肝脾肾 (阴 ) 心肝 (阳 ) 肺脾肾 (阴)
2、概括生理功能 人体阴阳之间的消长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 活动的基本条件,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属阳, 物质基础属阴,生理功能要依赖物质基础,而 生理功能又不断促进物质基础的新陈代谢。 如果人体的阴阳不能相互依存,阴阳离决, 人的生命活动就停止。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的说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两点 1 、归类推演 2、生克乘侮
1 、五行的归类推演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或事物和现象者可根 据五行特性来进行归类,由此而构成五行系 统。
五行归类示例
五 行 木 自然界 五音 五味 五色 五化 五气 五方 五季
角
酸
青
生
风
东
春
火 土
金
徵 宫
商
苦 甘
3、阐释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之一,包括偏胜、偏衰、互 损、格拒、亡失等多种病理变化。
(1)阴阳偏胜: 是指人体内的阳或阴超过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2) 阴阳偏衰:是指人体内的阳或阴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3)阴阳互损:是阴阳偏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阴阳互根互
用关系的失调。
4、指导疾病诊断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有阴阳对立制 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 阳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2、阴阳的对立制约
(1)阴阳对立,是指在一个统一体中的阴阳双主相互对立、相 互斗争,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
(2)阴阳制约,是阴阳双方相互抑制,正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 才使事物取得统一,维持相对平衡状态。当阴阳双方的盛衰过 于悬殊时,还会表现出阴阳相互排斥,产生阴阳格拒复杂变化。 (3)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 斗争。 事物在特定条件下,均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 对立的双方相互约束互相牵制。 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引起对方的减弱或亢盛
动态 动、 刚、 兴奋 静、 柔、 抑制
左
阴 地 下 内 右
(二)阴阳的特征
1、阴阳的普遍性:是指阴阳属性并不局限于某一特 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或 现象之中,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凡属于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现象,或一个事物的两 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对其各自的属性加以概括分析。 如:天与地、热与冷、男与女、动与静。
目的要求
1、熟悉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2、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二)阴阳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 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起源
背 (阳) 躯壳 (阳) 胸 (阳) 胸腹 (阴) 腹 (阴) 六腑 (阳) 内脏 (阴) 五脏 (阴) 按 部 位 划 分 按 功 能 划 分
上半身 (阳 ) 下半身 (阴 )
外侧面 (阳) 内侧面 (阴) 心阳 心阴 … … … 肾阴 肾阳 人 生 有 形 , 不 离 阴 阳
人 体 组 织 结 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阴阳的相关性:是指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 象,应该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和同一交点的, 即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才可分阴阳,如天为阳, 地为阴,是以天地而言的;男为阳,女为阴,是 以性别而言的,如此等等,均具有相样性。
3、阴阳的相对性:是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阴阳 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转化。如我国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之七月份的 炎夏,属阴;但较之十月份的严冬,又属阳。 这种认知属性的转变是比较条件发生了改变。 由此可见,这种阴阳属性认知概念的转化,体 现了阴阳所具有的相对性特点。
阴阳概念的形成
原始含义——日光的向背
明 亮
太阳
温 暖 寒 冷
上 升 下 降
运 动
静 止
兴 奋 抑 制
晦 暗
1、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
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它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 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阴阳的抽象含义是明代张介宾在《类经.阴 阳类》中概括的“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 阳的原始含义是日光的向背,即向日为阳,背 日为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 对立统一的结果。 3、阴阳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 括,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
1、说明组织结构 主要体现在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与五脏为 中心的系统观等方面。 2、概括生理功能 用于概括人体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五脏 各生理功能特点与五脏之间相互关系等方 面。
3、阐释病理变化
五行学说阐释人体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本 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与他脏有病可以传至 本脏。五脏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也可以称 为传变,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和相克关系。
4、阴阳的可分性:指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 有无限可分的特点,即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 或现象,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各自可 以再分阴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永无止境,以 至无穷,这就是哲学上“一分为二”的观点。如 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 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黑夜的上半 夜为阴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等。
(1)确定治则
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针对阴或阳的虚 损,采用滋阴或温阳方法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归纳药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