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堪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设计 练习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 练习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一、1-5 AAAAC 6-10 ACDDB二、1-5 ABC ABCD AB AB ACD三、1. 地面线设计线 2. 各断面上的填挖拆迁界线3. 积距法坐标法4. 技术标准指标5. 官马大道大路小路6.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7. 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8. 铁路、水运、公路、民航和管道9. 土石方工程小水文地质情况好10.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四、1.解、i1=0.05(1分) i2=-0.04w=i2-i1=-0.09 是凸曲线L=Rw=2000*0.09=180 T=L/2=90 E=T*T/(2R)=2.03竖曲线的起点里程桩号=K5+030-90=K4+940竖曲线的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K5+000处x=60 h=x*x/(2R)=0.9设计高程=426.18-0.9=425.28K5+100处x=160 h=x*x/(2R)=6.40设计高程=431.18-6.4=424.782.五、1. 曲线型定线方法的定线步骤:(1)参照导向线或控制点,徒手画出线形顺适、平缓并与地形相适应的概略线位。

(2)用直尺或不同半径的圆曲线弯尺拟合徒手线位,形成一条由圆弧和直线组成的具有错位(即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的内移值)的间断线形。

(3)在圆弧和直线上各采集两点坐标固定位置,通过试定或试算,用合适的缓和曲线将它们顺滑连接,形成连续的平面线形。

2.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原则:(1)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和判断失误的线形,必须尽力避免。

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优劣的最基本问题。

(2)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它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面且与工程费用相关。

对纵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采用高标准的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行车安全和路面排水。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习题及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题一、填空题1、道路勘测设计程序中三阶段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设计阶段。

2、汽车的行驶条件有两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论上确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时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横断面在曲线段需要加宽,试举出三种平曲线加宽的过渡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山岭区选线主要有三种布局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验认为,使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时,回旋线参数A和圆曲线半径R保持如下关系______________,便可得到视觉上协调而又舒顺的线形。

7、城市道路排水系统制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道路所处地区和构造特点,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国的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四级公路。

9、平面线型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竖曲线最小半径的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满足视距要求。

11、汽车由直线到圆曲线过渡过程中其行驶轨迹为_____________。

12、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

13、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与的比值来表示。

公路勘测计算试题及答案

公路勘测计算试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1.某二级公路连续纵坡设计时第一坡段纵坡为7%,长度为200米;第二坡段纵坡为6%,长度为300米,则第三坡段纵坡为5%的坡长最多可拉多长?纵坡长度限制表(米)5% 6% 7% 900700500.解:设第三坡段最多可拉X 米则有 1900700300500200=++x解得m x 28.154=故可拉154.28米2.某公路有连续三个变坡点分别为:K8+700、K9+100、K9+380,对应的设计标高分别为:77.756米、65.356米、68.716米。

若在变坡点K9+100处的竖曲线半径为3000米,试计算:(1)该竖曲线要素及起止点桩号;(2)桩号K8+980、K9+060、K9+150、K9+220的路基设计标高。

.解:(1)计算该竖曲线要素及起止点桩号%1.34004.12)7008()1009(756.77356.651-=-=+-+-=K K i %2.128036.3)1009()3809(356.65716.682==+-+-=K K i=∙=ωR L 129012.0031.0300021=--⨯=-∙i i R (米)5.6421292===L T (米) 693.0300025.64222=⨯==R T E (米)竖曲线起点桩号= (K9+100)-64.5= K9+035.5 竖曲线止点桩号= (K9+100)+64.5= K9+164.5 (2)计算桩号K9+060、K9+150的路基设计标高。

①对于K9+060:()()[]100.060005.24300025.0359060922==⨯+-+=K K h (米)路基设计标高=65.356+[(K9+100)-(K9+060)]%1.3⨯+ 0.100=66.696(米) ②对于K9+150:()()[]035.060005.143000215095.164922==⨯+-+=K K h (米)路基设计标高=65.356+[(K9+150)-(K9+100)]%2.1⨯+ 0.035=65.991(米)3.某路段中有一变坡点桩号为K15+450,高程为66.770米,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分别为—3.68%和+2.06%。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A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A

武汉理工大学考试试题纸( A卷)课程名称:《道路勘测设计》专业班级:备注: 学生不得在试题纸上答题(含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一、判断题:(5×2=10分)(若对,请打√,错打╳,并改正)1.车速愈大,横向力系数愈大,则汽车在弯道行驶时的稳定性愈差。

()2.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路中线的法向距离。

()3.计价土石方应包括所有的挖方数量和借方数量。

()4.桩号为K1+234.56,表示该桩至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为1234.56米。

()5.进行纵断面设计时,基本步骤是:准备—试坡—核对—调整—定坡—设计竖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公路工程两阶段设计是指( )A.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B.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C.技术设计和初步设计D.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2.为防止连续长、陡坡车辆在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成事故,应考虑设置避险车道,下列哪种设计图式较合理()3.关于汽车燃料消耗量,不正确的是( )A.燃料消耗量与路面的强度和平整度无关B.燃料消耗量与路线海拔高度有关C.燃料消耗量与汽车行驶季节有关D.燃料消耗量与驾驶员的技术有关4.在直线和半径为R的圆曲线之间设置一回旋线,其长度为L,参数为A,R、L和A单位均为m,则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R+L=AB.R-L=AC.R•L=A2D.R2/L=A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A.V=(A1+A2)•L/2B.V=2(A1+A2)•LC.V=(A1-A2) •LD.V=(A1+A2) •L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7.各级公路都必须保证的视距是( )A.超车视距B.停车视距C.错车视距D.会车视距8.关于平均纵坡,正确的说法是( )A.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纵坡坡度的平均值B.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上坡坡度的平均值C.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所有下坡坡度的平均值D.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范围内,路线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9.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当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很短时,在视觉上容易形成直线与两端曲线构成反弯的错觉,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

道路勘测设计 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 试题及答案

把这几张试卷做好考试就完全没问题。

后面那些不是试卷的是关于立体交叉的知识,我们专业老师没有具体讲所以我就找了些看,你们可以自己选重点看哈,但是这几张试卷就差不多是考试难度了。

本次道路勘察计算题是圆曲线的三个桩号计算(ZY QZ YZ)说不定下次它会考缓和曲线五大桩,所以要把计算切线长啊等等的要素公式背下来,还有一道是竖曲线随便两个点的设计高程的计算,要晓得竖曲线的平距啊切线高程等等公式记住。

计算题就两道,看了好多试卷也没见到考过土石方,估计就是圆曲线和竖曲线的考察。

(但是你们还是看看吧)祝大家考试顺利。

(我好像个卖答案的- -)che车流密度延误率平均运行速度直线圆曲缓和曲线6v 大地坐标系统高斯3度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交通管制渠化交叉口立体交叉外距切线长曲线长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反应制动安全浙江省20XX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道路勘测设计试题课程代码:0240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交叉口视距,由停车视距所组成的三角形称为______三角形。

( b )A.视线B.视距C.视力D.视差2.“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 d )A.CAEB.ACDC.DACD.CAD3.圆曲线最大半径以不超过______为宜。

( b )A.20000mB.10000mC.5000mD.15000m4.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A.V=(A1+A2)LB.V=2(A1+A2)LC.V=12(A1-A2)L D.V=12(A1+A2)L5.横向力系数是(a )A.单位车重的横向力B.横向力的倒数C.车重与横向力之和D.车重与横向力之积6.我国道路的服务水平划分为______级。

( c )A.二B.三C.四D.五7. 一条车道的最大宽度为( d )A.3mB.3.5mC.4mD.3.75m8.纸上移线有计断链和______两种做法。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1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

A. 年均日交通量B. 日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2、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 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3、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 B )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 B )进行。

A. 外侧 B. 内侧 C .两侧同时5、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6、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 中轴旋转7、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 B )。

A. 3%B. 2%C.非定值8、汽车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A. 二次抛物线B. 高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9、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 C )。

A. 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C.路基边缘标高10、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 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 B. 加速度、行车时间和离心力 C.加速度、行车时间和视距1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 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12、在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主要取决于( A )。

A.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 土石方填挖衡C. 最小纵坡和坡长13、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 A )。

A. 经济运距B.均运距C. 超运运距14、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B )。

A. 1:100B. 1:200C. 1:50015、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C )。

道勘复习题含答案

道勘复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

其中“7918”是指()、()、()。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的交通量。

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行驶并应()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年预测。

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通车年。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和()三种。

9、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的最关键参数。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级。

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级。

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和()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设计时采用()级。

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要求分为()、()和()三种。

13、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服度,还增加了(燃油)消耗和(汽车轮胎)磨损。

14、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

15、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16、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同向)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

17、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6V或6倍设计车速)。

18、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2V或2倍设计车速)。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2-4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平面设计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⑴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 8 i h =)的极限最小半径(μ值分别取0.035和0.15)。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 解:⑴不设超高时:)(h V R i 1272+=μ=0.02)]-(0.035[127802⨯=3359.58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0m 。

设超高时:)(h V R i 1272+=μ=0.8)](0.15[127802+⨯=219.1 m , 教材P36表2-1中,规定取250m 。

⑵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缓和曲线长度:=∆=pi B L '150/1%2%89)(+⨯=135 m 2-6 某丘陵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38'04954︒=α,4JD 到5JD 的距离D=267.71m 。

由于地形限制,选定=4R 110m ,4s L =70m ,试定5JD 的圆曲线半径5R 和缓和曲线长5s L 。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πδπβ︒∙=︒∙=-==1806,18022402m ,240000200032R l R l R l l R l p , R T l R L m p R T -=+︒-=+∙+=2q 2180)2(,2tan)(00,πβαα 解得:p=1.86 m , q = 35 m , =4T 157.24 m , 则=5T 267.71-157.24 = 110.49 m考虑5JD 可能的曲线长以及相邻两个曲线指标平衡的因素,拟定5s L =60 m ,则有:522460p R = ,30260m ==,"28'20695︒=α 解得=5R 115.227m2-7、某山岭区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 ,路线转角"00'54322︒=右α ,"00'3043︒=右α ,1JD 至2JD 、2JD 到3JD 距离分别为458.96 m 、560.54 m 。

土木建筑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三)

土木建筑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三)

土木建筑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三)1、问答题不同情况下对动水力分别有何考虑?正确答案:不同情况下对动水力的考虑:(1)粘性土路堤边坡稳定性的验算用粘土填筑的路堤,几乎是不透水的,所以堤外水位的涨落对土体(江南博哥)内部的影响较小,可以认为不产生动水压力,其验算与一般路堤边坡稳定性的验算方法相同。

(2)路堤左右侧水位不同时的边坡稳定性验算河滩路堤常由于桥前积水或河水猛涨,使路堤左右侧水位产生差异。

若路堤用渗透性较强的土填筑,虽可发生横穿路堤的渗透,但其作用力一般较小,可忽略不计。

如路堤采用不透水材料填筑,则不会发生横穿渗透现象,故也不考虑动水力。

当路堤采用普通土(如亚粘土或亚砂土)填筑,浸水后土体内产生动水压力。

则需先绘出土体内的浸润曲线,然后根据前述方法进行计算。

(3)混合断面的边坡稳定性验算计算方法同前,如下面填的是透水材料,在验算时依滑动面穿过不同土层,分别采用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数据(各层土的c、、γ值可能不同)。

2、填空题公路运输的特点:()、短途客货运输。

正确答案:有高度的灵活性3、单选公路纵坡越大越长,则汽车上坡越需要()。

A.较高排档;B.较高车速;C.较大D值正确答案:C4、填空题平面线形三要素是:直线、()、缓和曲线。

正确答案:圆曲线5、问答题计算题:某公路纵断面设计,在K12+180设计一变坡点,标高为20.88,该变坡点前后的设计坡度分别为i1=-3.5%,i2=1.8%,设计的竖曲线半径R=5000m,试计算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和K12+200处的设计标高。

正确答案:(1)竖曲线要素ω=i2-i1=1.8%-(-3.5%)=5.3%该竖曲线为凹性L=Rω=5000*5.3%=265mT=L/2=132.5mE=T2/2R=1.76(2)竖曲线起点桩号为:(K12+180)-T=K12+047.5竖曲线起点标高为:20.88+T*i1=20.88+132.5*3.5%=25.52m边坡点K12+180处设计标高为:20.88+E=20.88+1.76=22.64mK12+200处横距x=(K12+200)-(K12+047.5)=152.5m竖距h=x2/2R=152.52/(2*5000)=2.33m切线高程=25.52-152.5*3.5%=20.18m设计高程=20.18+2.33=22.51m6、问答题何谓路侧带?确定路侧带宽度的原则如何?正确答案:城市道路行车道两侧的人行道、绿带、公用设施带等统称为路侧带。

《公路勘测技术》试题样卷(二)答案试题样卷(二)答案

《公路勘测技术》试题样卷(二)答案试题样卷(二)答案

《公路勘测技术》试题样卷(二)答案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每小格2分,共20分)1.公路路线设计的总原则是满足行车迅速、安全、舒适和美观的要求。

2.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设计标高的控制,纵坡设计和转坡点位置的决定。

3.越岭线的布局主要是解决:选择垭口的位置、确定过岭标高和拟定垭口两侧路线展线。

4.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及两条左侧路缘带组成。

5.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

6.公路定线有纸上定线、实地定线和纸上移线三种方法。

7.公路与公路或公路与其他道路等相交形成交叉,交叉的地方称交叉口。

8.横断面一般是指横断面设计线与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

9.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总体布局、逐段安排和具体定线。

10.相交路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二、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30分)1. 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C )为负值。

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2. 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 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C.行程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3. 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B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C外距4、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定( B )。

A.第一个曲线半径; B.受地形控制较严的那个半径;C.第二个曲线半径5、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C )。

A.有可能等于零;B.不可能等于零;C.永远大于零;D.永远小于零 6.《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 )。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保证冰雪路面的行车安全; 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7.在公路的交叉口,为了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等信息,应设置( B )。

道堪计算题答案

道堪计算题答案

2-5、设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 ,路拱横坡为2%。

(1)试求不设超高的圆曲线半径及设置超高(ih=8% )的极限最小半径(u值分别取0.035和0.15)。

(2)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缓和曲线长度应为多少(路面宽B = 9 m ,超高渐变率取1/150)?解:(1)不设超高时:规范中取3350m.设超高时:(2)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以内侧边缘为旋转轴,由公式计算可得:缓和曲线长度:2-6 解:由测量的公式可计算出各曲线要素:2-7、解:(1) JD1曲线要素计算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答案 3-9.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12780.72,0.8%,5%,m i i ==竖曲线半径5000m 。

(1) 判断凸、凹性; (2) 计算竖曲线要素;(3) 计算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高程。

解:(1) ∵215%0.8% 4.2%0i i ω=-=-=>,∴为凹形竖曲线。

(2) 曲线长:5000 4.2%210L R ω==⨯=m ;切线长:121010522LT ==⨯=m; 竖曲线外距:22105 1.1025225000T E R ===⨯m 。

(3)①曲线起点:桩号:K25+460.00-T=K25+355.00 m 高程: 780.72-T ×0.8%=779.88 m ②K25+400.00横距:140035545x m =-=竖距:2211450.2025225000x h m m R ===⨯切线高程:()11780.72780.24T x i m --⨯=设计高程:780.240.2025780.4425m += ③K25+460.00外距:22105 1.1025225000T E m R ===⨯ 切线高程:780.72m设计高程:780.72781.8225E m += ④K25+500.00横距:2500355145x m =-=竖距:22222145() 4.2%(145105)0.4225225000x h x T m R ω=--=--=⨯切线高程:()22780.72782.72x T i m +-⨯=设计高程:782.720.4225783.1425m += ⑤终点桩号:K25+460.00+105=K25+565.00 高程:780.72+105×5%=785.97m 此题结束。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6套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6套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A1、公路根据和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2、道路设计通行能力是经过对和的诸多修正以后得到的。

3、动力因数D,是表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和的性能。

4、平曲线若为凸型曲线,且设计车速为120km/h,则其最小长度为。

5、两条无交通管制的单行线相交时,冲突点有个,分流点和合流点分别有个、个。

二、名词解释(2′×5)1、交通量:2、道路阻力系数:3、路幅:第1页(共6页)试题:班号:姓名:4、展线:5、交织:三、简答(4′×5)1、绘图说明平面十字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2、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

3、横向力的存在对行车产生种种不利影响, 越大越不利,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2页(共6页)试题:班号:姓名:4、写出以下几种平面线型的要素组合,如:基本型: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

① S型曲线②卵型曲线③ C型④复合型5、什么是渠化交通及其作用。

四、论述(10′×2)1、直线最大长度的确定以及一般要求。

第3页(共6页)试题:班号:姓名:2、什么是缓和曲线?为什么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最常用的形式及其优点是什么?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考虑了哪几个因素?五、计算(10′+10′+10′+10′)1、横向力系数μ反应坐车的舒适性,不能过大。

假定在某公路的弯道处的最大横向力系数μ为0.09,则:①当R=500m,i=5%,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h②当V=80km/h,i=-3%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才不至发生危险。

h第4页(共6页)试题:班号:姓名:2、双车道公路上同向行驶的车辆之间存在超车行为,一般都是利用对向车道进行超车。

超车视距关乎超车行为的安全性。

欲超车车辆以60km/h行驶,准备以5m/s2超越30km/h的前车,加速用时3s,超车车辆在对向车道上行驶了3s回到自己的车道,假定安全距离为30m,对向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一段距离,求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章作业参考答案第⼆章1.请分别画出⼆进制⽐特流01001011的NRZ、Manchester和Difference Manchester编码。

约定:对于不归零码低电平代表0,⾼电平代表1;对于曼彻斯特编码由⾼到低电平的跳变代表0,从低到⾼电平的跳变代表1;对于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位开始有跳变代表0,反之代表1。

2.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中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

移幅键控法ASK、移频键控法FSK、移相键控法PSK3.PCM的步骤及⽅法PCM的典型应⽤就是语⾳数字化。

PCM主要包括:采样、量化、编码。

采样:以采样定理为基础,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周期性采样,利⽤有限个采样值代替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只要采样频率⼤于等于有效信号最⾼频率或其带宽的⼆倍,则采样值便可包含原始信号的全部信息,利⽤低通滤波器可以从这些采样中重新构造出原始信号。

量化:使连续模拟信号变为时间轴上的离散值,将采样样本按照量化级取值。

编码:将离散值变成⼀定位数的⼆进制数码。

量化级越多,量化精度越⾼,需要的⼆进制位数越多。

4.什么是⽐特同步和帧同步?什么是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者的区别是什么?⽐特同步⼜叫位同步,是数据通信中最基本的同步⽅式。

⽐特同步是指接收端将时钟调整到和发送端完全⼀样,当接收到⽐特流后,在正确的时刻对收到的信号根据事先已约定好的规则进⾏判决,从⽽将发送端发送的每⼀个⽐特都正确地接收下来。

(正确时刻:通常就是在每⼀个⽐特的中间位置判决规则:如,电平若超过⼀定数值则为1,否则为0)。

数据通常以帧为单位进⾏发送。

帧同步是指接收端应当能从收到的⽐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帧的开始和结束的位置。

帧同步⼜叫帧定界。

同步通信是每发送完⼀个帧进⾏⼀次同步。

这个帧中通常含多个字符、多个字节或不定长的较多的⽐特,即同步通信中⼀次传输的数据量⼀般⽐较⼤。

同步通信要求发送时钟与接收时钟应保持完全⼀致,以免发⽣太⼤时钟误差的积累,从⽽产⽣接收错误。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一、试题:1. 道路勘测设计的目的是什么?2. 道路勘测设计应包括哪些内容?3. 在道路勘测设计中,需要进行哪些测量工作?4. 在进行道路勘测设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5. 请简要描述你在进行道路勘测设计时的思路和步骤。

二、答案:1. 道路勘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道路建设的可行性和进行合理布局规划,确保道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适应性。

2. 道路勘测设计应包括:道路线型设计、横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排水设计等内容。

3. 在道路勘测设计中,需要进行以下测量工作:地形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和平面测量)、交通流量测量、土质分类测量、水文测量等。

4. 在进行道路勘测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地质地貌、交通流量、施工材料、环境保护、地下管线及设施、土体稳定性、排水条件等。

5. 在进行道路勘测设计时,我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 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规划要求、设计标准、地理地质资料等。

b. 进行地形测量,获取道路所经过区域的地形数据,包括高程和平面信息。

c. 进行交通流量测量,了解道路通行量,以确定设计参数。

d. 进行土质分类测量,获取道路所经过土地的物理力学特性,以评估路基、路面等设计要求。

e. 进行水文测量,了解道路所处坡度、排水条件等,以确定相应的排水方案。

f. 进行道路线型设计,根据地形数据和设计要求,确定道路的线型走向。

g. 进行横断面设计,根据线型走向和纵断面要求,确定道路的横截面形状。

h. 进行纵断面设计,根据线型走向和纵断面要求,确定道路的坡度和纵向曲线。

i. 进行交叉口设计,根据规划要求和交通流量,设计道路的交叉口结构。

j. 进行排水设计,根据水文测量结果和设计要求,设计道路的排水系统和设施。

这些步骤中,需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以达到道路勘测设计的目标。

2022期中勘测参考答案

2022期中勘测参考答案

2022道路勘测设计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一、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取V=80km/h ,试计算(40分):1.按下式计算该级公路圆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上述三种最小半径的超高率ih 及横向力系数µ分别取8%及0.12、7%及0.06、-1.5%及0.035。

(10分) 注:)(1272h i V R ±=μ 解:极限最小半径:m R 969.251)%812.0(127802min 极限=+= 一般最小半径: m R 644.387)%706.0(127802min 一般=+=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 R 685.2519)%5.1035.0(127802min 不设超高=−= (m 250=极限R ,m 400=一般R ,m 2500=不设R )2.该二级公路2JD 到3JD 的间距为522.34m ,,034=左3' α如下图所示,取2JD 的圆曲线半径m ,缓和曲线m 。

试计算: (1)若3JD 设置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并取03=S L ,将3JD 与2JD 设计为S 形曲线,试计算3JD 半径3R ,并依据下表判定是否满足小偏角曲线长度要求。

(15分)(1)解:①计算JD 2的切线长度2JD :α2=30°R 2=1000m L S2=120m 3422268824RL R L p s s −==1202/(24×1000)- 1204/(2688×10003)= 0.600m 2322402R L L q s s−==120/2-1203/(240×10002)=59.993m T 2=(R+p)tan(α/2)+q = (1000+0.600)tan(30°/2)+59.993=328.103m②计算3JD 的半径3R3JD :0343' =左α 03=S L 将3JD 与2JD 设计为S 形曲线,则3JD 的切线长为:T 3=522.34-T 2=522.34-328.103=194.237m由3T 反算3Rm T R 662.4943033929.0237.1942304tan 237.1942tan ,333==︒==⋅α R3>R 不设超高min =2500m ,符合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道路勘测设计课后答案一、填空题1.道路按使用特点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

其中,公路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五个行政等级。

2.公路的几何组成包括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工程设施等。

其中,路线是公路的骨架,它决定了公路的基本走向和主要控制点。

3.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主要有设计任务书、技术标准与规范、地形图、勘察资料、沿线地方政府的意见和要求等。

4.公路勘测设计分为一阶段、两阶段和三阶段三种基本形式。

一阶段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或改建工程;两阶段设计适用于一般等级较高的新建公路或技术复杂的改建公路;三阶段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的大型建设项目或特别重要的公路建设项目。

5.公路平面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个基本元素。

直线是连接两点的最短路线,但在实际道路中应适当采用曲线,以改善线形和提高行车安全性。

圆曲线是具有一定半径的曲线,用于连接直线和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连接直线和圆曲线的过渡曲线,用于消除离心力和提高行车舒适性。

6.公路纵断面设计包括纵坡和竖曲线两个基本元素。

纵坡是路线在纵向上的倾斜度,用百分比表示。

竖曲线是连接两个不同纵坡的过渡曲线,用于消除行车时的颠簸感。

7.公路横断面设计包括行车道、中间带、路肩和排水设施等基本组成部分。

其中,中间带是位于行车道中间的隔离带,用于分隔对向车道和分隔同向车道。

路肩是位于行车道外侧的硬质路肩或土质路肩,用于提供侧向支撑和排水功能。

8.公路选线时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因素,遵循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

9.公路定线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确定路线中线的位置和高程。

常用的定线方法有实地放线法和纸上定线法两种。

10.公路平面设计图应包括平面总体设计图、导线图和平面详细设计图等。

其中,平面总体设计图反映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控制点位置;导线图反映路线的导线点和主要控制点位置;平面详细设计图反映路线的详细几何形状和设计参数。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 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 预测的设计年限末交通量D 设计年限内的各交通量高峰小时2、关于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正确的说法是()。

A 发生横向倾覆现象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B 发生横向滑移现象之前先产生横向倾覆现象C 横向倾覆条件是横向力大于或等于离心力D 横向滑移条件是横向力大于或等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3、关于缓和曲线,正确的是()。

A 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B 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C 汽车匀加速行驶,同时以不变的角速度转动方向盘所产生的轨迹,即为缓和曲线D 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4、关于竖曲线半径的选用,正确的是()。

A 凸形竖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值的半径B 凹形竖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值的半径C 凸形竖曲线半径和凹形竖曲线半径均应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值的半径D 凸形竖曲线半径和凹形竖曲线半径均可采用一般最小值5、越岭线展线方式中,()适用于路线受限制较严,以采用回头曲线较多的情况。

A 自然展线B 回头展线C 螺旋展线D 以上都不对6、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A 穿过城镇B 离开城镇C 靠近城镇D 以上均可7、某断链桩 K2+150 = K2+100,则路线()。

A 长链 50 米B 短链 50 米C 长链 250 米D 短链 250 米8、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进行。

A 外侧B 内侧C 两侧D 中间9、土石方调配时,()是确定借土或调运的界限。

A 平均运距B 免费运距C 经济运距D 超运运距10、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A 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B 确定路线的基本走向C 具体定出路线位置D 逐段安排路线二、多选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1、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直线B 圆曲线C 缓和曲线D 行车视距E 超高和加宽2、公路纵断面设计线由()组成。

道堪第二章作业参考问题详解

道堪第二章作业参考问题详解

2-1汽车行驶轨迹有哪些特征?道路平面线形有哪些要素组成?解答:1.轨迹是连续的,即轨道上任一点不出现折转和错位;2.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3.轨迹的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意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

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2-2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解答:1.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直线难以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路基,破坏自然景观。

若长度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

2.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和急躁,易超速行驶,对安全行车不利。

3.所以在定线中直线的运用、长度的确定,应当慎重考虑,不宜采用过长的直线。

2-3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情况下使用?解答:三种: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使用的情况为:1.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

2.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的影响较小,路面摩阻力可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这时可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2-4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确定其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解答: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3.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因素:1.旅客感觉舒适;2.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2-5参照课本p105-1082-6参照课本p135-1362-7参照课本p135-136注:2-7的所给的图形有问题3-9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 ,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3×5=15分)1.缓和曲线2.纵断面3.横净距4.选线5.渠化交通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

2.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有、、。

3.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

4.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沿河线路线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交错点有、、。

9.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有、、、10.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三种。

三、判断、改错(20分,判断0.5分,改错1.5分)1.各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对车辆限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公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6V(m);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2V(m)。

()3.某S型曲线,平曲线1的圆曲线半径R1=625m,缓和曲线长度Ls1=100m;平曲线2的圆曲线半径R2=500m,缓和曲线长度Ls2=80m,则其回旋线参数A1/ A2=1.5625。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8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min=7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7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h的确定,速度V为设计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最大值。

()6.越岭线纸上定线中,修正导向线是一条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7.纵坡设计中,当某一坡度的长度接近或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时,应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但其长度不受限制。

()8.越岭线的垭口选定后,路线的展线方案就已确定;过岭标高与展线方案无关,仅影响工程数的量的大小。

()9.环形交叉口,对于圆形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是按照环道上的设计速度来确定。

()10.交叉口立面设计中,路脊线通常是对向行车轨迹的分界线,即车行道的中心线。

()四、简答题(5×5=25分)1.缓和曲线的作用及最小长度的考虑因素。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关于平纵组合,不正确的是( A )。

A.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不必保持均衡B.避免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C.避免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D.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面线形的反复凸凹2.关于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正确的说法有(AE )。

A.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B.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C.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和必要条件D.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小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E.附着条件是指牵引力不大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3.设竖曲线半径、长度和切线长分别为R、L和T,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则竖曲要素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BD )。

A.L=R/ωB.L=RωC.L=R+ωD.T=1/2LE.T=L4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正确的有( B D )。

A.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挖方B.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C.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填方=借方D.挖方+借方=填方+弃方E.挖方+填方=借方+弃方5.关于越岭线,正确的有(AB )。

A.相对高差200~500m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5%为宜B.相对高差在500m以上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平均纵坡以接近5%为宜C.越岭线路线布局以平面设计为主D.越岭线按以直线方向为主导的原则布线E.越岭线应走在直连线与匀坡线之间6.关于竖曲线,正确的有(AE )。

A.各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B.四级公路在纵坡变更处可不设置竖曲线C.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抛物线D.竖曲线的形式只能采用圆曲线E.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7.平面设计时,关于直线的最小长度,正确的有(BE )。

A.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B.当设计车速≥60km/h时,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6倍为宜C.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D.当设计车速≥60km/h时,对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没有限制E.当设计车速≥60km/h时,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车速(以km/h计)的2倍为宜8.在某一排档,关于汽车的临界速度V k,正确的是(AD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汽车行驶轨迹有哪些特征?道路平面线形有哪些要素组成?解答:1.轨迹是连续的,即轨道上任一点不出现折转和错位;2.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3.轨迹的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意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

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及缓和曲线2-2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解答:1.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直线难以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路基,破坏自然景观。

若长度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

2.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和急躁,易超速行驶,对安全行车不利。

3.所以在定线中直线的运用、长度的确定,应当慎重考虑,不宜采用过长的直线。

2-3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情况下使用?解答:三种: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使用的情况为:1.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是在特殊困难条件下不得已才使用的,一般不轻易采用。

2.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

3.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的影响较小,路面摩阻力可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这时可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2-4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确定其长度应考虑哪些因素?解答: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2.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3.超高横坡度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4.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因素:1.旅客感觉舒适;2.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2-5参照课本p105-1082-6参照课本p135-1362-7参照课本p135-136注:2-7的所给的图形有问题3-9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 ,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答: (1)ω=i 2-i 1=5%-0.8%=4.2%,凹曲线(2)竖曲线要素29º30’32º54’4º30’JD 1JD 2JD 3L=R⋅ω=5000×4.2%=210.00 mT=L/2=105.00 mE=T^2/2R=1.10 m(3)设计高程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K25+400:横距:x=(K25+400)-(K25+355.00)=45m竖距:h=x^2/2R=0.20 m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K25+460:变坡点处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K25+500:两种方法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竖距:h=x^2/2R=2.10 m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横距:x=(K25+565)-(K25+500)=65m竖距:h=x^2/2R=0.42 m切线高程(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两种方法结果相同3-10 某城市I级主干道,其纵坡分别为i1=-2.5%、i2=+1.5%,变坡点桩号为K1+520.00,标高为429.00m,由于受地下管线和地形限制,曲线中点处的标高要求不低于429.30m,且不高于429.40m,试确定竖曲线的半径,并计算K1+500.00、K1+520.00、K1+515.00点的设计标高。

解答:ω=i2-i1=1.5%-(-2.5)%=4%,ω>0,故为凹曲线由二次抛物线型竖曲线特性知:切线长T:T=L/2=Rω/2外距E:E=T^2/2R=Rω^2/8竖曲线中点处的设计高程为变坡点高程加外距,则外距的取值范围为E=(429.30-429,429.40-429)=(0.30,0.40)所以:E=Rω^2/8=(0.30,0.40),半径的取值范围:R=(1500,2000)以R=1800.00为例:L=Rω=1800×4%=72.00 m T=L/2=36.00 m E=Rω^2/8=1800×(4%)2/8=0.36 m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1+520.00-T=K1+520.00-36.00=K1+484.00 竖曲线起点高程:429.00+36×2.5%=429.90 m竖曲线终点桩号:K1+520.00+T=K1+520.00+36.00=K1+556.00 竖曲线终点高程:429.00+36×1.5%=429.54 mK1+500.00处:横距x1=(K1+500.00)-(K1+484.00)=16.00m竖距h1=x1^2/2R=16^2/(2×1800)=0.07 m切线高程=429.90-2.5%×16=429.50 m设计高程=429.50+0.07=429.57 mK1+520.00处:设计高程=429.00+0.36=429.36mK1+515.00处:横距x3=(K1+515.00)-(K1+484.00)=31.00m竖距h3=x3^2/2R=31^2/(2×1800)=0.27 m切线高程=429.90-2.5%×31=429.125 m设计高程=429.125+0.27=429.39 m3-11 某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有一处平曲线半径为250m,该段纵坡初定为5%,超高横坡为8%,请检查合成坡度,若不满足要求时,该曲线上允许的最大纵坡度为多少?解答: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二级公路、设计速度80km/h,最大合成坡度值应取9.0%()()%4.9%8%52222=+=+=h i i I >I max这是不满足要求的。

()()%1.4%8%92222max =-=-=h i i i4.1解析:已知:JD =K7+086.42,α=34°50′08″,R =150 m ,L s =40 m 平曲线要素计算:243320.44424238419.9882240s ss s L L p R R L L q R --====s +tan 67.186=+131.199=+sec 7.6742 3.173T R p q L R L E R p R J T L ααα+⋅=()=2=()-=2=-=主点桩号计算:ZH =K7+019.23 HY =K7+059.23 QZ= K7+074.83 YH =K7+110.43 HZ =K7+150.43对于三级公路超高过渡方式一般采用绕内边线旋转,加宽设为线性过渡,路基边缘为设计高程查最大超高渐变率设计速度为30km/h 时,p 取1/75有公式p i B Lc ∆=`可知Ls m p i B Lc <=⨯=∆=75.1675/1%37` 又知P>1/330固有Ls Lc =m Lc i i x h G 67.2640%3%20=⨯==K7+030(处在第一段缓和曲线上):1x =K7+030-K7+019.234=10.766m<0x (处在双坡过程)m b Lc x b x 188.07.040766.10=⨯==m b BB J 25.475.05.32=+=+=外m b b B B x J 438.4188.075.0272=++=++=内 40766.10%]375.7%275.0[%175.0])([)(⨯+⨯+⨯=+++-=Lc x i B b i b i i b h h J G J G J J cx =0.074m 中线m i Bi b h G J J cx 0925.0%25.3%375.02`=⨯+⨯=+= 内缘m i b b i b hG x J J J cx0037.0%2)188.075.0(%375.0)(``=⨯+-⨯=+-=K30+080(处在圆曲线上):m b BB J 25.475.05.32=+=+=外 m b b B B J 95.47.075.0272=++=++=内 外缘m i B b i b h h J J J c 255.0%3)775.0(%375.0)(=⨯++⨯=++= 中线m i Bi b h h J J c 33.0%35.3%375.02`=⨯+⨯=+= 内缘m i b b i b hh J J J c021.0%3)7.075.0(%375.0)(``-=⨯+-⨯=+-=K30+140(处在第二段缓和曲线上):2x = K7+150.43-K7+140=10.43m<0x (处在双坡过程)m b Lc x b x 183.07.04043.10=⨯==m b BB J 25.475.05.32=+=+=外 m b b B B x J 433.4183.075.0272=++=++=内 4043.10%]375.7%275.0[%175.0])([)(⨯+⨯+⨯=+++-=Lc x i B b i b i i b h h J G J G J J cx =0.072m 中线m i Bi b h G J J cx 0925.0%25.3%375.02`=⨯+⨯=+= 内缘m i b b i b hG x J J J cx0038.0%2)183.075.0(%375.0)(``=⨯+-⨯=+-=K30+160(处在直线段)m b BB B J 25.475.05.32=+=+==内外 中线m i Bi b h G J J cx 0925.0%25.3%375.02`=⨯+⨯=+=外缘与内缘都为零4.2解析:停车视距S T=75 m,超车视距S C=350 mα=51º32ˊ48"=0.89966 rad轨迹半径:R s=R-B/2+1.5=125-7/2+1.5=123 m缓和曲线角:β0=L s/2R=50/250=0.2 rad偏移量:e=125-123=2 m轨迹线圆曲线长:L′=R s×(α-2β)=123×(0.89966-0.2×2)=61.458 m 轨迹线缓和曲线长:l=L s-e·β=50-2×0.2=49.6 m轨迹线曲线长:L=L′+2l=61.458+2×49.6=160.658 m按停车视距控制时:L>S T>L'22max1160.65875()42.829m22arctan1649.642.82942.829arctan1612349.649.6arctan0.1753540.17359rad21cos sin22ssl L Sl l lR l lh Rδαβαδ-'=-==⎧⎫⎡⎤''⎪⎪⎛⎫=++⎢⎥⎨⎬⎪⎝⎭⎢⎥⎪⎪⎣⎦⎩⎭⎧⎫⎡⎤⎪⎪⎛⎫=++⎢⎥⎨⎬⎪⨯⎝⎭⎢⎥⎪⎪⎣⎦⎩⎭==-⎛⎫⎛=-+-⎪⎝⎭⎝()3.818 1.8475.665ml l⎫'-⎪⎭=+=1.5 1.50.753 6.75mh=+++=maxh h<,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