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八大问题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县域经济是指地处国家级地级市之下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

与大城市相比,县域经济在产业结构上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思考。

1. 产业结构单一在绝大多数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次是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传统农业产业和传统加工制造业长期占据县域经济的主导地位,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

2. 技术水平低由于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县域经济中的企业和产业缺乏创新能力和技术积累,大部分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和设备,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

3. 人才流失县域经济中的人才资源长期以来都面临着流失的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生活条件的差距,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到大城市发展,这导致了人才资源的大量损失。

4. 产业互补性差因为产业结构单一,县域经济中的产业之间缺乏互补性,很难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从而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二、思考1. 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当前,县域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但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应当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于传统产业,应当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县域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3. 加强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县域经济需要发展,就需要人才的支撑。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留住更多的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4. 促进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企业和产业应当加强合作,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协同发展中提高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三、结语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开展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

县域经济作为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县域经济在面对发展的压力和挑战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当前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在许多县域经济中,农业产业依然是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发展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一旦农业遭遇自然灾害或市场需求变动,整个县域经济就会遭受重大影响。

2. 技术含量低许多县域经济中的产业仍停留在传统生产模式上,缺乏高新技术和创新能力。

这导致了产品陈旧化,市场竞争力不强。

3. 人才流失问题在许多县域经济中,缺乏吸引人才的机制和条件,导致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

这对县域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1. 政策导向不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由于政策的不明确和统筹规划的不足,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和发展的不平衡。

2. 投入不足在县域经济中,由于资源和资金的不足,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的困难,从而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思考和建议1. 推进产业升级针对县域经济中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鼓励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支持和激励,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2.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应当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引进高级人才来带动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要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整体人才素质。

3. 完善政策环境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经济激励,引导和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加大投入力度应该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支持县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发展。

同时鼓励企业开展跨界合作,加强产业链的整合,提高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各个国家的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然而,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和建议。

首先,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许多县域经济过度依赖传统的农业和资源型产业,而忽视了科技和服务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县域经济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

可以通过增加对科技和服务业的投入来改变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等方式,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高县域经济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其次,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有些地方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规模和质量,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和引导新兴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转移,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例如,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区等方式,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落户,带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县域经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给予重视。

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合作,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和效果。

此外,县域经济发展中还需要改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它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为了改善营商环境,我们应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企业开办和注册流程。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1. 人口流失:由于县域经济相对较弱,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移居到大城市,导致人口流失问题严重。

2. 缺乏投资:由于县域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潜力相对较弱,缺乏吸引外部投资和项目的能力。

3. 产业结构单一:很多县域经济依靠单一的传统产业发展,缺乏多元化的产业结构,面临产业升级困难。

4. 教育资源匮乏:相对于大城市,县域教育资源匮乏,缺乏高素质人才支撑。

对策建议:1. 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减少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创办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来到县域发展。

2. 发展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投资力度,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提供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吸引年轻人才返乡创业。

3. 拓展新兴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推动县域经济多元化发展。

4.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与周边地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合作项目,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5. 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充分利用县域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旅游等产业,提升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6. 创新金融支持机制:建立健全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机制,提供低息贷款、风险补偿等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县域企业创新发展。

以上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人口流失、缺乏投资、产业结构单一和教育资源匮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通过减少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创办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来到县域发展。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外部投资,提供税收减免和土地使用优惠等措施。

同时,建立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企业注册和申报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县域经济是指地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对于一个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许多县域经济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思考。

一、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 传统产业结构许多县域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例如农业、轻工业等。

这些产业具有资源密集、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容易受到市场变化和政策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这些传统产业逐渐失去竞争力,使得县域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2. 产业结构单一在许多县域经济中,单一产业或者部门支撑整个经济发展。

一旦这个产业或者部门发生问题,整个县域经济就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这种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使得县域经济缺乏韧性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3. 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许多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不高。

这些都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并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4. 产业间协调性弱县域经济中的不同产业之间缺乏协调发展与合作,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产业的低效益。

这种情况下,县域经济整体的发展能力受到限制。

二、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及发展思考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针对传统产业结构的问题,县域经济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可以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2. 多元化发展产业为了避免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带来的风险,县域经济需要多元化的发展产业。

可以通过引进外来产业、加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等方式,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这样一来,即使某个产业出现问题,其他产业依然可以支撑整个经济的发展。

3. 发展知识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知识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县域经济可以通过发展这些产业,提升自身的产业发展水平。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承担着促进国家区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使命,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但也面临一些困难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体制制约严重。

县级政府责、权、利不统一,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层级繁多、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县级政府的自主权、经济决策权、社会事务统筹权和管理权被削弱。

税收管理体制与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矛盾,县域政府在税收分配中的比例最小,县级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处理本地事务时往往力不从心。

二是结构调整缓慢。

目前各地县域经济结构多处于低级化水平,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产品雷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由于政策、机制、市场、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以XX市为例,虽然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XX亿元,工业增加值占比高达XX%。

三是发展资金短缺。

大多县(区)属于典型的“保工资、保运转”型财政,普遍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财政支出需求刚性增强,需要财政保障的支出不断增加,县一级财政压力很大。

以XX市为例,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市大口径增值税收入由2011年的XX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XX亿元,减收XX亿元。

同时,随着增资政策、民生事务和专项扶贫保障等刚性支出政策的不断出台,支出基数大幅增加,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保障存在很大困难。

四是城镇建设滞后。

从多数县(市)来看,城镇普遍存在基础差、功能弱、发育不成熟、带动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建设的滞后,对外缺乏吸引力,难以聚集资本和生产要素;对内缺乏带动力,难以成为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使县域经济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延缓农村城市化进程。

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路径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路径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及路径分析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方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就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以及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低等问题提出可行的经济发展策略,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不仅关系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经济发展瓶颈问题路径分析一、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1.农业产业化问题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是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复合体。

目前,传统农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仍然较高,农业经济依然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

农业产业化问题是当前县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处理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县域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资源合理利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2.小城镇建设问题就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城镇建设问题是一个突出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整体效果,甚至严重制约着县域农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大力降低传统农业发展的比例,同时不断增加现代工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3.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低的问题生产力与科技水平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县域经济也不例外。

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低的问题,缺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严重制约着县域农业科技项目建设以及农业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地区综合经济發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县域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路径分析1.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化问题的妥善解决,以下从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以及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入手,提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是大力帮助和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龙头企业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它带动着农业向产业化的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一、问题分析1.资源禀赋不足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县域面临着资源禀赋不足的困境。

缺乏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导致经济增长乏力,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基础设施滞后许多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运输、能源供应、信息通信等方面存在瓶颈,制约了经济发展。

缺乏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产业园区限制了外部投资和企业落户。

3.人才流失严重大城市对人才吸引力强,县域难以留住高端人才。

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薪资待遇有限以及生活环境不够宜居是导致人才流失情况加剧的原因之一。

缺乏创新创业氛围也使得大部分有创造力和潜力的年轻人选择离开。

4.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很多小型企业在发展初期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政府在金融支持上力度不够。

缺乏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和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导致金融资源无法充分流通,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5.市场需求不旺盛部分县域由于消费水平低下和需求结构单一,导致市场容量有限。

这使得许多企业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去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济效益提升。

二、解决方案1.优化资源配置针对资源禀赋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强调查研究,发掘县域特色产业。

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在农产品深加工、文旅产业等领域寻找新突破点,并引进高端人才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改造。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需要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改善能源供应条件。

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打造现代化工业园区来吸引更多外部投资。

3.创新人才发展模式县域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

同时,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越条件。

4.建立金融支持体系政府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小企业融资渠道。

鼓励银行开展信用贷款,并建立健全的信用评估系统。

此外,还可以探索担保机构与企业合作、发挥市场化担保作用。

5.拓宽市场发展空间通过旅游推广、产品品牌塑造等手段,提升县域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交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拓宽销售渠道。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产业偏长、普惠性差:县域经济发展仍多以传统产业为主,这些传统产业存在着低技术含量、落后工艺以及粗放经营等问题,财富普惠性较差。

2、产业基础较弱:县域经济发展仍以产业基础较薄、技术含量低、设备投资不高、经营结构不合理的低端产业为主,而新兴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3、资源枯竭:县域经济发展受限于自然环境的负面因素,如水资源枯竭、土壤污染等,导致重点产业发展萎缩。

4、产品同质化严重:县域小型企业投资少,研发和创新能力弱,无法满足不断改变的市场需求,产品同质化严重,增加了市场竞争的难度。

5、人力资源不足:县域大部分企业仍靠农民工及其他低技能人员解决实际劳动力需求,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和培训资源有限,导致人力资源质量低,无法有效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二、建议1、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政府可及时制定有利于就业创业的政策,出台具有时代特色的就业补贴政策,利用失业救济金等手段来促进就业,提高就业率和水平。

2、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的投入,并利用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技成果产业化;注重以合作研发的技术支持赋能县域产业改造;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3、深做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引入先进技术、机械装备,加强供应链管理;补充发展政策支持,促进县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好对接企业能力,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快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4、完善环境治理体制:完善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关的环境管理体制,以促进绿色发展;加强绿色化技术改造,落实节能减排等措施,积极构建良好的环境产业发展空间,充分挖掘绿色发展的潜在潜力。

5、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教育力度,丰富教育内容,着力全面提升留守儿童及基层劳动教育,提高县域发展的人才素质,着力解决企业雇佣新技术高端技能人员时所面临的人力资源转型问题。

试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引言县域经济是指在国家区域经济中,以县为基本单位进行经济活动的总体。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全国经济增长、推动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县域经济发展中也面临许多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提升的速度和效果。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流失等方面探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产业结构在许多县域经济中,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依赖于传统的农副产品生产。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往往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并且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此外,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县域经济来说,长期以来依赖于资源开采的产业一旦遭受到环境压力或者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都会给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对策: - 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县域经济应积极引导、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包括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领域。

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 加强产业链条的延伸。

县域经济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创新等举措,引进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问题二:基础设施建设在一些县域经济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会限制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进一步降低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此外,由于一些县域经济地区远离城市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困难会进一步加大。

对策: -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方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县域经济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 引入合作机制。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以引入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公私合作模式,在资源配置和资金支持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以降低县域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负担。

问题三:人才流失在一些县域经济中,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工作机会的缺乏、待遇和发展空间的局限,许多高素质人才选择离开县域经济地区,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缺乏的问题。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面临的问题1. 产业结构单一。

县域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县域内的企业数量有限,且多为小微企业,整体产业结构单一,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2. 资金缺口。

县域经济中融资难、融资贵是常见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资金市场的未发展和金融机构在县域内覆盖面广度不足所致。

3. 高素质人才匮乏。

县域经济在人才的吸引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一方面被大城市的优越条件所吸引,另一方面县域内的生活条件有限,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本地发展。

4. 市场营销薄弱。

县域内的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点,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扩大。

此外,市场竞争激烈,如何提高市场竞争力也是当前的一个难点。

二、解决的建议1. 产业结构转型。

可以推动县域经济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型,增加产品种类和品种,并加快对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提升,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2. 加强金融支持。

建设县域内农村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县域企业提供便捷的贷款和资金扶持。

3. 增加人才培养。

可以实行储备干部制度,通过面向县域内的大学毕业生及人才培养,为县域经济团队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

4. 加强市场营销。

县域内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营销能力,提高品牌影响力,拓展市场份额。

同时可以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开展宣传推广活动,逐步提高县域品牌的美誉度。

总而言之,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通过有效的措施,优秀的人才和充足的资金资源,有信心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讲解

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讲解

发展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的论断。

而又如何有效地统筹西部地区城乡的发展, 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使得西部区域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呢?这就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西部地区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 12个省区市。

中国要实现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化, 实现城乡统筹, 重点是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则在于西部农村。

西部的突出问题是农村人口多。

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8.75%,非农产业发展缓慢; 农村劳动力严重依赖于农业, 农村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 61.7%, 农业生产条件差, 生产技术落后; 传统农业经济和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 工业结构处于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加工的阶段; 产业技术水平低; 城市化, 工业化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

而西部地区的优势在于有着丰富的水能,石油,天然气,煤以及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

草地,植物等旅游资源相对都比较丰富,而且这些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的水平还很低,但发展的潜力很大。

西部地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有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二、西部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问题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 以农村为基地, 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 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 它还是西部有效城乡统筹的基点, 也是其落脚点; 是城乡统筹最直接的操作平台, 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虽有了飞速的发展, 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据统计,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 平均为29.5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244.25元。

以西部大省甘肃为例, 其县域经济 GDP 超过 29.5亿元的县却只有 9个, 仅占全省县域单位的 10.5%; 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 7个, 占其县域单位的 8%; 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超过 244.25元的县域 25个, 占全省县域单位的 29%。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源分配不平衡,很多县域受自然资源匮乏、交通条件差等影响,经济发展水平低。

2、经济发展依赖性大,县域经济主要以省市政府的专项投入、地方政府的重点开发和部分企业投资等为主要经济来源,导致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单一化。

3、服务能力不足,由于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各项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较弱,使得一些资源无法有效的得到利用。

4、发展不均衡,因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一些地区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发展缓慢,造成发展不均衡的现象。

建议:
1、加强资源配置,把政府投入、重点开发、企业投资等作为支撑,实施综合性投资,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2、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把服务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力。

3、推动发展均衡,加大对发展迅速的地区的监督和管理,适当抑制高速发展,为发展缓慢地区提供更多支持,实现发展的均衡性。

4、注重人才培养,通过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八大问题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八大问题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八大问题县(市)域经济是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总体来讲,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较大。

从目前看,我国县域经济主要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这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全国大多数县市的县域的工业经济都存在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骨干企业少,产业层次低,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整体看,我国农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常规大田种植还相当普通,市场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不够.农民收入尽管每年都有增加,但增幅明显减慢。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不快,整体素质不强。

我国县域的民营经济虽有所发展,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突出,与主体地位相差甚远。

特别是缺乏有影响、大规模、高科技的骨干民营企业,大多还是从事个体经营和初级加工,难以对县域经济形成有效支撑,在较大程度上弱化了全市经济增长的基础,造成经济增长缺乏应有的活力。

四是小城镇建设滞后,功能发挥不明显,转移农业人员难.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民收入的减缓,财政支付能力的弱化,以及市场化运作不够到位等,小城镇建设步伐放慢了。

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减弱,吸纳、转移农业人员逐年下降.五是财政拮据,一些乡、村债务包袱沉重,促进经济发展难.本级财政基本上是个吃饭财政,几乎没有资金支持经济建设。

六是县域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县一级掌握了国家最多的土地和环境资源,应该特别注意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把土地收益增值与农村长治久安相结合。

发展县域经济绝不能离开科学发展观。

地方政府不能搞GDP崇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要真正让农民享受到国民待遇,通过制度创新为“三农”问题和县域经济腾飞找到合理的出路.七是新时期“三农"问题出现的一些新特点:一是是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农民增收主要不是来自于农业,而是来自于务工务商的收入,因此要注意给农民创造新的二三产业就业机会,注意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二是农业市场的竞争在加剧,这需要我们寻找更多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保护农业这个弱质产业的办法;三是农民失业失地的问题日益尖锐,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四是新一轮农村制度创新日益紧迫。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县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当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针对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于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许多县域的产业结构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经济缺乏足够的支撑。

同时,由于缺乏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县域产业附加值低,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2、资源浪费严重:一些县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只注重短期效益,忽视了资源浪费的问题。

比如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盲目投资建设项目,造成资源浪费等。

3、环境污染加剧:部分县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保意识淡薄,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如工业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未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

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1、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县域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向高端领域发展。

同时,要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等,以增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县域政府应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二、三产业发展等。

3、加强环保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县域政府应加强环保意识,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同时,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例如,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污染排放标准;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浪费等。

三、总结县域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1.资源禀赋不足:一些县域地区资源相对匮乏,无法有效支持经济发展,如水资源、能源等。

2.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县域地区基础设施欠缺,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存在短板,制约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3.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县域发展相对滞后,优秀人才往往会选择外出就业或移居到更为发达的地区,导致县域人才流失严重。

4.市场供需不平衡:一些县域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经济发展受限。

对策建议:1.发挥特色优势:针对不同县域地区的资源禀赋,要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聚焦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县域形象和知名度。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县域的运输能力和信息化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推动人才培养和引进:县域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吸引机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优厚待遇,留住和吸引有能力的人才。

4.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产业,提高市场供需平衡,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5.加强合作与开放:县域应积极开展与周边地区和外部合作,共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拓宽市场空间,加速县域经济的发展。

6.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县域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区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企业和居民应共同努力,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继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相关内容。

首先,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强对县域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采取积极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投资,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加快审批流程。

同时,构建健全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县域,提供融资和财政支持,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投资规模再创新高。五年来,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及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县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总量持续扩张,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十二五”期间,10个县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46.97亿元,是“十一五”的4.39倍;临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3.71亿元,是“十一五”的3.59倍。
(三)县域监测指标体系
监测指标体系分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民生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社会和谐指标五大类,其中县市93项基础指标33项考核指标,城区71项基础指标28项考核指标。指标涉及市卫计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综治办、市水务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农发办、市统计局、人民银行渭南支行14个部门或单位。
(三)2016年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6年9个县市实现生产总值1064.16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工业增加值423.74亿元,增长7.1%,非公增加值552.1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2.74亿元,增长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22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5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8000元以上。2个区实现生产总值420.9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工业增加值139.04亿元,增长6.3%,非公增加值188.0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0.82亿元,增长1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26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9000元以上。
4、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县市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加快发展,活力显现,结构趋优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全市10个县市非公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3.6%提高到2015年的48.6%,提高了5个百分点;临渭区非公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44%提高到2015年的49.4%,提高了5.4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八大问题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八大问题
县(市)域经济是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总体来讲,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较大。

从目前看,我国县域经济主要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环境问题突出,这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全国大多数县市的县域的工业经济都存在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骨干企业少,产业层次低,重复建设严重,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整体看,我国农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经营和常规大田种植还相当普通,市场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不够。

农民收入尽管每年都有增加,但增幅明显减慢。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不快,整体素质不强。

我国县域的民营经济虽有所发展,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突出,与主体地位相差甚远。

特别是缺乏有影响、大规模、高科技的骨干民营企业,大多还是从事个体经营和初级加工,难以对县域经济形成有效支撑,在较大程度上弱化了全市经济增长的基础,造成经济增长缺乏应有的活力。

四是小城镇建设滞后,功能发挥不明显,转移农业人员难。

近年来,由于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民收入的减缓,财政支付能力的弱化,以及市场化运作不够到位等,小城镇建设步伐放慢了。

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减弱,吸纳、转移农业人员逐年下降。

五是财政拮据,一些乡、村债务包袱沉重,促进经济发展难。

本级财政基本上是个吃饭财政,几乎没有资金支持经济建设。

六是县域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不平衡。

县一级掌握了国家最多的土地和环境资源,应该特别注意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把土地收益增值与农村长治久安相结合。

发展县域经济绝不能离开科学发展观。

地方政府不能搞GDP崇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要真正让农民享受到国民待遇,通过制度创新为“三农”问题和县域经济腾飞找到合理的出路。

七是新时期“三农”问题出现的一些新特点:一是是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农民增收主要不是来自于农业,而是来自于务工务商的收入,因此要注意给农民创造新的二三产业就业机会,注意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二是农业市场的竞争在加剧,这需要我们寻找更多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保护农业这个弱质产业的办
法;三是农民失业失地的问题日益尖锐,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四是新一轮农村制度创新日益紧迫。

八是思想观念落后。

当前县域普遍存在思想观念滞后,从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主要制约因素有:第一,主观能动性较差。

“等、靠、要”的惰性比较严重,等上级给项目,等财政给支持,靠银行贷款,缺少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跳不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墨守陈规,无所作为。

第二,习惯于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

不善于运用市场机制运作和管理经济,发展经济的思路死、路子窄、办法少。

第三,眼光不开阔。

考虑和处理问题带有狭隘的地方观念,开放的市场经济观念意识较差。

第四,人力资源观念淡薄。

对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不善于发挥运用灵活手段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用人环境不宽松,缺乏公平和效率观,不善于为人尽其才创造舞台和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