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_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学案
课题8.1分式自主空间学习目标1、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2、能用分式表示简单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释简单分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3、能分析出一个简单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
4、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分式的值。
学习重点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学习难点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教学流程预习导航一、创设情境:京沪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462km,是我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
如果货运列车的速度为akm/h,快速列车的速度为货运列车2倍,那么:(1)货运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2)快速列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3)已知从北京到上海快速列车比货运列车少用多少时间?观察刚才你们所列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这些式子与分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合作探究一、概念探究:1、列出下列式子:(1)一块长方形玻璃板的面积为2㎡,如果宽为am,那么长是(2)小丽用n元人民币买了m袋瓜子,那么每袋瓜子的价格是元。
(3)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度。
(4)两块面积分别为a公顷、b公顷的棉田,产棉花分别为m㎏、n㎏。
这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棉花 ______㎏。
2、两个数相除可以把它们的商表示成分数的形式。
如果用字母、a b分别表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那么ba 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呢?3、思考:上面所列各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对以上几个实际问题的研讨,学会用a b的形式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把分数推广到分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分式的概念: 4、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① 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其中分子为被除式,分母为除式,分数线起除号的作用;② 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而分子中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这是区别整式的重要依据;③ 如同分数一样,在任何情况下,分式的分母的值都不可以为0,否则分式无意义。
分式分母不为零是隐含在此分式中而无须注明的条件。
二、例题分析: 例1 : 试解释分式1-b a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例2:求分式23+-a a 的值 ①a=3 ②a=—52例3:当取什么值时,分式 223x x --(1)没有意义?(2)有意义?(3)值为零。
4.3实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3 实数-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实数的概念、有理数的特征,能够将有理数和无理数正确的分类;2.能够进一步理解数轴的含义,掌握数的取反、相反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3.能够掌握实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性质,加深对实数运算法则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实数的概念及有理数的分类;2.数轴的含义和运用;3.实数取反和相反数的概念与运算;4.实数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难点1.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分类;2.实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性质。
四、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掌握实数和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数轴的含义和运用,实数的四则运算与性质等内容;2.课堂练习:在讲解的同时,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堂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五、教学过程1.实数的概念教师通过黑板演示,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等概念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
2.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分类教师介绍有理数的特征,引导学生将有理数和无理数正确分类。
3.数轴的含义和运用教师通过黑板演示数轴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轴的使用方法,如数轴上点的表达,负数点、零点及正数点的位置等。
4.实数取反和相反数的概念与运算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实数取反、相反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让学生理解实数运算的基本规律。
5.实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性质教师介绍实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实数加减乘除的基本方法,并介绍实数运算的基本性质。
六、教学总结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实数的概念、有理数的特征、数轴的含义和运用、实数取反和相反数的概念与运算、实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性质等内容,通过讲解、例题、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和理解实数和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运算法则,为下一步数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2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对称轴,理解对称点和对称图形的区别。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哪些轴对称的现象?
b.轴对称性质在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作用?
c.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2.教师巡回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注重知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加强课后辅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关心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服饰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轴对称的美。
1.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轴对称性质。
4.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都是轴对称的。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设计要以数学教学理论和课程设计理论为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第四章一次函数1. 函数一、学生起点分析在七年级上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体会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了探索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并用符号进行了表示;在七年级下期又学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了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普遍性,感受了学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些方法和初步经验,为学习本章的函数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中的函数是从具体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中抽象出来的,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大量的变量之间关系,进而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与原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注重感性材料,让学生分析了大量的问题,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存在两个变量,而且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它们的表示方式是多样地,如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表示,可以通过画图像的方法表示,还可以通过列解析式的方法表示,但都有着共性:其中一个变量依赖于另一个变量。
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一次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为: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4.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5.在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对学生来讲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抽象的素材;第三环节:概念的抽象;第四环节:概念辨析与巩固;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内容: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心电图片,天气随时间的变化图片,抛掷铅球球形成的轨迹,k线图等,提请学生思考问题。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生在学习了坐标概念、坐标系的初步知识后,进一步深化对坐标系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坐标轴、坐标点的特征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在坐标系中进行点的表示和坐标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坐标的概念,对坐标系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点的表示方法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感受和理解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掌握坐标轴的特点,能够熟练地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进行简单的坐标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坐标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点的表示方法。
2.难点: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模型或图片。
3.相关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地图、飞机导航等,引导学生思考坐标系的作用,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模型或图片,同时讲解坐标轴的特点,坐标点的表示方法。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理解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进行坐标运算。
如给出点的坐标,让学生在坐标系中找到对应的位置;或者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坐标系解决。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方法理解不透彻,容易与相似三角形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学会用SSS、SAS、ASA、AAS四种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方法。
2.不同判定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剪拼三角形,加深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3.推理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证明三角形全等。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全等三角形的相关课件,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全等三角形。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三角形图形,用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练习。
3.教学视频:收集一些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实例视频,用于导入和新课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实例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全等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全等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第一节课前热身知识点1. 四边形既有不等边的叫做梯形。
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 2。
教学目标1. 能识别矩形和平行四边形。
2.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和定义。
3.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 能灵活解决与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关的问题。
第二节矩形知识点1. 矩形的特点是四条边相互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
2. 特殊矩形:正方形,长方形。
教学目标1. 掌握矩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能计算矩形的周长和面积。
3. 能够解决与矩形相关的问题。
第三节平行四边形知识点1.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是对边平行,对角线互相平分。
2. 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
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的画出平行四边形。
2.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能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3. 能够分辨平行四边形和其他的四边形。
4. 能够解决与平行四边形相关的问题。
第二章比例和单位换算第一节倍数和倍数的性质知识点1. 倍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2. 倍数性质:(1) 两个数的比例相等,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倍数;(2) 若a, b与c成比例,则它们的倍数也成比例。
3. 倍数应用:量的倍数、面积倍数、体积倍数。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倍数的含义和性质。
2. 掌握计算倍数以及倍数的应用。
第二节均分知识点1. 如何将一个数分成几等份称为均分。
2. 两个数分别和它们的平均数的关系。
3. 三个或三个以上数和它们的平均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均分的概念。
2. 掌握均分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与均分相关的问题。
第三节比例知识点1. 比例的概念。
2. 比例的四种关系:等比、比例、反比、无关。
3. 比例的计算和综合应用。
4. 度量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
2.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教学案全集
新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案
全集
第一单元:平方根与立方根
教学目标
- 理解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 能够计算含有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简单运算;
- 运用平方根和立方根解决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数学题目。
教学内容
1. 平方根的概念和简单计算;
2. 立方根的概念和简单计算;
3. 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与运算规律;
4. 运用平方根和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对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
3. 演示: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如何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
4. 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巩固所学知识。
5. 归纳:总结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6. 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资源
- 教材《新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平方根和立方根的练题
- 实际问题解决练题
教学评估方法
-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能力表现;
- 批改学生的练题和问题解决练的答案。
参考资料
- 无特定参考资料,教材为主要依据。
以上为新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全册教学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探索的能力,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平方根和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和创造力。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3《实数》教学设计1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3《实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4.3《实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实数进行系统性的认识和理解。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实数的分类、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数的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和无理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实数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对于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等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深化对实数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定义,掌握实数的分类。
2.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能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3.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实数的运算。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分类2.实数与数轴的关系3.实数的运算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形结合法:利用数轴直观地表示实数,帮助学生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数轴教具:准备数轴教具,方便学生直观地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3.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数的概念,例如:“小明家距离学校2.5公里,小红家距离学校3公里,小明和小红家分别位于学校的哪个方向?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实数的定义和分类,实数与数轴的关系,实数的运算等知识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实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利用数轴表示实数,并进行实数的运算。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1.1《平方根》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1.1《平方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方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4.1.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及求法,并能运用平方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方根与乘方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平方根的求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二次根式、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对乘方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求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平方根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感受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方根的定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会求一些实际问题中的平方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方根的定义及其求法。
2.难点: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实际问题中的平方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求平方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及求法。
2.实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求解其中的平方根。
3.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计算器,用于求解平方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思考,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及求法,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计算器求解一些实际的平方根问题,如“求25的平方根”、“求9的平方根”等,巩固所学知识。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4.4 近似数
近似数教学设计二、探讨如何确定近似数取一个数的近似值有多种方法,四舍五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例如,圆周率=3.1415926…取π≈3,就是精确到个位(或精确到1),取π≈3.1,就是精确到十分位(或精确到0.1),取π≈3.14,就是精确到百分位(或精确到0.01),取π≈3.142,就是精确到千分位(或精确到0.001).三、例题教学:在明白如何确定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数字分析.写出:圆周率=3.1415926…取π≈3,就是精确到个位(或精确到1),取π≈3.1,就是精确到十分位(或精确到0.1),取π≈3.14,就是精确到百分位(或精确到0.01),取π≈3.142,就是精确到千分位(或精确到0.001).通过具体实例探索如何根据精确度确定近似数的值。
取一个数的近似值有多种方法,四舍五入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例 1 小亮用天平称得罐头的质量为2.026kg,按下列要求取近似值.(1)精确到0.01kg;(2)精确到0.1kg;(3)精确到1kg.例2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地球上七大洲的面积约为149 480 000 (km)2(精确到10 000 000(km)2);(2)某人一天饮水1 890mL (精确到1 000mL);(3)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的红光的波长为0.000 077cm (精确到0.000 01 cm).请与同学交流讨论.学生体验。
按照精确度确定近似数的值。
按照精确度确定近似数的值,由于本例有一定难度,可讨论完成。
按四舍五入取近似数时,应提醒学生不能随便将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比如例1第(2)题。
按四舍五入取近似数.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使用科学记数法记数,不仅便于记一些较大(小)的数,而且易于表示近似数。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4.4近似数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近似数的存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实例导入: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的价格估算、天气预报中的温度预测等,引发学生对近似数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系列与近似数相关的问题,如“如何估算一张纸的厚度?”、“如何计算教室的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
3.利用多媒体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近似数的概念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近似数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实践活动、操作实验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总结近似数的求法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能够确定一个数的有效数字,并对其进行近似。
3.掌握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相关问题。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优秀教学案例
3.尺规作图:教授尺规作图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判定方法,讨论如何运用该方法判断三角形全等。
2.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促进资源共享。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教师进行总结性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2.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实例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为例,如建筑设计中的三角形稳定性,引发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创设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如“如何在只知道三角形三个边长的情况下,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全等的动态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全等的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建筑设计中的三角形稳定性为例,引发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如何在只知道三角形三个边长的情况下,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全等图形【教学目标】1.认识全等图形,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与特征;2.能力目标:能欣赏有关的图案,并能指出其中的全等图形。
【教学重点】全等图形的概念和特征,认识全等图形。
【教学难点】在众多类似的图形中找出全等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曾走进图形世界进行研究、探索,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图形世界。
平移这一组几何图片中你们又发现什么?作用: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让学生对全等图形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
二、新知探索1.请你说说全等图形的含义?全等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简介全等多边形)2.刚才老师已经给大家出示几组全等图形,下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样两个问题:(1)你能说出生活中全等图形的例子吗?(2)观察下面两组图形,他们是不是全等图形?为什么?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说明:1.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全等图形。
形状和大小相同是全等图形的特征。
因此要判断图形是否全等,应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或特征。
2.找出全等图形的方法:每一个图案其实是把一个基本的图形经过若干次旋转、平移、翻折而成的。
拓展思考:(1)全等图形的周长、面积有怎样的关系?——相等(2)全等图形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位置(3)全等图形若是多边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动手操作:1.动手操作。
图形1中小鱼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由第1个图形向右平移7格得到的图形2中小鱼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由第1个图形沿对称轴翻折得到的问题3中小鱼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由第1个图形绕图中两个图形的公共点按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的。
2.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图形,请设计三种图案。
三、课堂小结与反思通过教学,正确认识全等图形,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全等图形识别方法。
四、课堂反馈1.下列各组中是全等形的是()A.两个周长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C.两个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D.两个周长相等的圆2.两个全等图形中可以不同的是()A.位置B.长度C.角度D.面积3.下面大家通过动手,探索解决下列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沿着网格线把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
2024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实数4.1平方根3平方根教案(新版)苏科版
⑥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平方根的重要性和意义,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
- 学生参与度: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 学生理解度:学生对于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有较好的理解,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如学习通、智慧课堂等。
3. 信息化资源:教学PPT、教学视频、在线练习平台、数学软件工具。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引导、实例分析、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平方根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平方根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的学习者分析,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清晰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提高学生对平方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粉笔、教学卡片、计算器。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平方根的基本概念、求法、性质及案例分析等。
强调平方根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平方根。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平方根的应用案例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 平方根的定义: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另一个数,它的平方等于这个正数。同样,一个负数的平方根也是一个数,它的平方等于这个负数。0的平方根是0。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教案【篇一:苏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小编寄语】查字典数学网小编给的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图形的相似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在△abc与△a/b/c/中,a=a/,b=b/,c=c/, ,△ abc与△a/b/c/相似,记作: △abc∽△a/b/c/,∽△是表示相似的符号,读作:△abc相似于△a/b/c/,其中,k叫做它们的相似比.注意:1、如果△abc∽△def,表示的对应关系是唯一确定的,即a d,b e,c f;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3、相似比就是它们对应边的比,它有顺序性,当相似比为1时,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由此也说明三角形全等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2、类似地,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它们的相似比.四、例题讲解:例1、如图,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def与△abc相似吗?为什么?例2、如图,△abc∽△a/b/c/,求的大小和a/c/的长.[学生练习]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求x、y的长度和的大小.例3、如图,△ade∽△abc,相似比k= ,且ad=9,de=8,ac=7,c=75,a=65,求△abc的周长和ade的度数.例4、在 ab=20m,ad=30m的矩形花坛四周修筑小路.(1)如果四周的小路的宽均相等,都是x,如图1,那么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1b1c1d1和矩形abcd相似吗?请说明理由;(2)如果相对着的两条小路的宽均相等,宽度分别为x、y,如图2,试问小路的宽x与y的比值为多少时,能使得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1b1c1d1和矩形abcd相似?请说明理由.【课后作业】(a)1、分别根据下列已知条件,写出各组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例式:(1)已知:如图,△ade∽△abc,则 = = ;(2)已知:如图,△oab∽△ocd,则 = = ;(3)已知:如图,△abc∽△acd,则 = = ;(a)2、已知:如图,△abc∽△def,则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 .(a)3、如图△abc∽△afe,写出三对对应角= , = , = ,并且 = = ;若△abc与△afe的相似比是3:2,ef=4,则bc= .(a)4、△abc各边比为2:5:6,与其相似△a/b/c/最大边长为18cm,△a/b/c/最小边长为 .(a)5、若△abc∽△a/b/c/,且△abc的三边长分别为、2、,△a/b/c/的两边长分别为、,则其第三边的长为 .(a)6、如图,△abc∽△ade,ad=4,ab=10,be=2,其相似比为,ac= .(a)7、给出下列4个判断:①等腰三角形都是相似三角形,②等边三角形都是相似三角形,③直角三角形都是相似三角形,④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是相似三角形.其中,判断正确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b)9、若△abc与△a/b/c/相似,且a=450,b=300,则c/的度数是(b)10、已知,a(1,0),b(0,2),p(2,0),坐标平面内有一点q,且△poq和△aob相似,请写出点q的坐标 .(a)11、如图,在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的矩形中,截去一个矩形,使得留下的矩形abcd与原矩形相似,则留下的矩形abcd的面积是 ( )a、2m2b、4m2c、8m2d、16m2(a)12、在如图所示的两个相似四边形中,求x、y、的值.(a)13、如图,矩形草坪长为20m,宽为10m,沿草坪四周外围有1m宽的环形小路.小路内外边缘所成的两个矩形相似吗?为什么?、pc的中点a/、b/、c/,连接a/b/、b/c/、c/a/.△a/b/c/与△abc相似吗?为什么?(a)15、已知,△abc与△a1b1c1相似,相似比为,△a1b1c1与△a2b2c2相似,相似比为,求△abc与△a2b2c2的相似比.(b)16、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我们把相似形的概念推广到空间:如果两个几何体大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完全相同,就把它们叫做相似体.如图,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立方体,立方体都是相似体,它们的一切对应线段之比都等于相似比(a:b).设s甲、s乙分别表示这两个立方体的表面积,则 ;又设v 甲、v乙分别表示这两个立方体的体积,则 .(1)下列几何体中,一定属于相似体的是( )a、两个球体b、两个圆锥体c、两个圆柱体d、两个长方体(2)请归纳出相似体的三条主要性质:①相似体的一切对应线段(或弧)长度的比等于__________;②相似体表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_;③相似体体积的比等于________.(3)寒假里,李老师到市场去买鱼,鱼摊上有一种鱼,个个都长得非常相似,现有大小两种不同的价钱,如图所示,鱼长10厘米的每条10元,鱼长13厘米的每条15元。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分式教案
课题:分式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分式的化简、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
3.能够运用分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分式的概念和性质。
2.分式的化简和基本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1.分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2.运用分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多媒体课件、课件、黑板、粉笔、试卷、练习册。
学生:课本、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审题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分式的基本概念。
2.激发兴趣: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小明做了一顿饭,起初他和朋友平分了3份饭菜。
后来又请了一个朋友加入,他们又想平分这3份饭菜,应该怎么办?”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式。
二、学习分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5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分式的定义:分子、分母。
2.通过示例引导学生理解分式的含义:如1/2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1份。
3.讲解分式的性质:分子和分母的关系、分子为零的分式、分母为零的分式。
三、进行分式的化简(20分钟)1.通过示例讲解分式的化简方法:约分和合并同类项。
2.引导学生做相关的练习。
四、进行分式的加减(25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分式加减的概念:相同分母和不同分母的情况。
2.通过示例分别讲解相同分母和不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则。
3.引导学生做相关的练习。
五、进行分式的乘除(25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分式乘除的概念:相乘和相除的含义。
2.通过示例分别讲解分式乘除的法则。
3.引导学生做相关的练习。
六、运用分式解决问题(15分钟)1.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式解决,如“超市进了一种特价商品,原价是每箱120元,特价是每箱100元,购买前一部分顾客选择原价购买,后一部分顾客选择特价购买,原价和特价购买的人数比为5:3,问购买特价商品的顾客有多少人?”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列方程,解方程,找到解答。
七、小结反思(5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通过对上学期检测分析,发现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
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下许多知识,部分学生已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
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和应用;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并会画图,能利用函数图像解方程(组)及不等式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探究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苏科版2.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自然界中的生物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引出“轴对称”的概念。接着,我会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做好铺垫。
4.实践操作: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5.反思与评价:本节课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教师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独立思的能力。
3.操作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设计上,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轴对称的概念,二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三是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在每个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发现和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岱山八年级苏科版数学学科导学案
编者:岱山中学耿振光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3、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了解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图象解法,同时
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用函数观点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
教具多媒体
课前预习
预习内容展示小组
1、已知函数y=x+3,先画出函数的图象,再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x取哪些值时,函数值y大于0
(2)在函数图象中,y值大于0的点在什么位
置
(3)y值大于0的点对应的横坐标什么范围
(4)看图象,你能知道方程x+3=0的解吗
2、画出函数y1=-3x-2的图象,并根据图象
回答:
(1)当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1等于零
(2)当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1大于零
(3)再画出函数y2=3x+4的图象,
并解方程组
﹙1﹚四、五、六小组
展示第1题
﹙2﹚一、二、三小组
展示第2题
新授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让各个小组派代表展示预习情况
二、新知尝试
1、忆一忆
﹙1﹚同学们: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
﹙3﹚如图,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试一试
问题: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写出其中的几个解来
(1)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
数y=5-x的图像上吗
(2)在一次函数y=5-x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
吗
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5-x
学生回答并动手操
作
学生自己先思考
后,再分组讨论。
并让代表展示出
讨论结果.
y=-3x-2
y=3x+4
-3-2-1
-3
-2
-1
3
2
1
3
2
1
o
y
x
的图像相同吗
3、 做一做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一次函数y=5-x 和y=2x -1的
图像,这两个图像有交点吗如果有写出交点的坐标
﹙2﹚交点的坐标与方程组⎩⎨
⎧=-=+125y x y x 的解有什么关系 你能说理由吗
﹙3﹚例: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x-2y=-2
2x –y=2
同学们你从本题中感悟到什么
原来我们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除了代入法和加减法外还可以用图像法,那么用作图法来解方程组的步骤如下:
(a )把二元一次方程化成一次函数的形式
(b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并标出交点。
(c )交点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
4、练一练
1、用作图象的方法解方程组 2x+y=4
2x-3y=12
2、在图中的两直线l 1、l 2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的解。
三、总结
1、我们可以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一次
函数的图像平行(无交点)二元一次
方程组有一解<=>一次函数的图像相交
(有一个交点)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个
解<=>一次函数的图像重合(有无数个交点)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实际上就是一次函数的
图像交点。
用图像法可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原来我们还可以用几何的图像法来解代数问题。
学生议一议 学生讨论再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总结 反馈练习 1、若一次函数y=-2
1x -2与y =2x -7的图象交点为(2,-3), 则二元一次方程组⎩⎨⎧=--=+7
242y x y x 的解为.
2.因为⎩⎨⎧-=-=+124y x y x 的解是⎩
⎨⎧==__________y x ,所以一次函数y =-x +4与 y =2x +1的图象交点坐标为.
3.直线y=3x -2和y=-2x +3图象的交点是.
4、已知直线y =3x 与y =-2
1x +4, 求: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
⑵这两条直线与y 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