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案例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doc

合集下载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效果分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效果分析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效果分析[摘要]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中长期增长潜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而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经济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更是注重对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

从实践效果看,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老问题仍然存在,随着开放程度的扩大,又面临许多新问题和难题。

[关键词]开放经济;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配置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反映着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发达程度、内在活力与增长潜力。

科技进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与成效,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中长期增长潜力和国际地位的主要决定因素。

产业政策的导向会极大地影响一国经济资源的配置格局与配置效率,产业政策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大量社会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产业结构的演进与产业政策之间息息相关,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有效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而合理的产业政策应是对产业结构变迁规律全面的把握。

只有对产业结构的变迁规律与动因有了充分认识,才可以有效地发挥政府的导向功能。

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更需要有效产业政策的指导。

一、开放经济中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20世纪90年代,我国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致力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整个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和分工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资源配置扩大到全球范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也开始进入全面调整和转型阶段。

“八五”计划是在“七五”后期对出现的通货膨胀进行治理整顿的情况下开始的。

1988年9月到1989年9月,针对我国当时过快的工业增长速度,特别是加工工业增长过快、过高的物价涨幅等一系列问题,政策的侧重点主要在于多管齐下压需求,整顿经济秩序,使经济降温,遏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形势。

(完整word版)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题(带答案)

(完整word版)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题(带答案)

五、案例分析题(1题,15分)材料1:美国烟草业的掠夺性定价行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烟草托拉斯通过掠夺性定价来逼迫它的竞争对手以低价将公司卖给它。

例如,1901年,烟草托拉斯在北卡罗来纳州有个香烟品牌叫“美国丽人”,它与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的类似产品相竞争。

“美国丽人”的价格是每千支1.50美元,恰与要求缴纳的税金一样多,可见这个价格是明显低于生产成本的。

不过烟草托拉斯声称低价是产品导入期的优惠措施。

在1903年,烟草托拉斯就顺利收购了无法与其竞争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掠夺性定价的含义、特征及其后果。

材料2:加成定价法美国许多行业中的巨人都采用加成定价法。

几十年来,通用汽车公司的加成定价法是以获得总投入资本的大约15%的税后利润为预定目标的。

公司的管理者假定第二年他们能销售足够的汽车来发挥其生产能力的80%,并在此假定基础上估算每辆汽车的成本,然后在成本上加上一个足够大的加成以实现所想获得的回报,最后得到的价格就是所谓的标准价格。

在20世纪60年代,其他的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福特和克莱斯勒,每年为各种型号汽车制定价格时似乎也采取了相同的程序。

这些价格一旦宣布,一般是整整一年内不发生变化。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成本加成定价的步骤及其优势。

材料3:波音公司收购麦道公司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名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名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用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净负债为10亿美元,员工总数为20万人,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

这场不寻常的并购使得波音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到65%,牢牢站稳市场领导者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

改革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变动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却有限。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扩大,产业结构的结构能源效益差等。

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农业在保持基础地位的同时比重持续下降,工业仍将继续扩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演进,特别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以结构的加速转换为重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日趋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伴随,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巨大变化。

一、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及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从长期的变动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

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内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不断波动的过程,但长期稳定保持在40%~50%之间,工业内部结构得到升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商品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30.5%上升到2005年的52%;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增加值比重由1979年的21.9%大幅上升至2006年的39.5%。

1.产出结构变动表14.1和图14.1分别显示了1978~2007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组成情况及其变动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答案总结

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答案总结

1.辽宁汽车产业集群的特征及其形成因素?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集群分布较散,企业只是生产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从地理分布看,辽宁汽车产业更多地表现的是生产集中的特点,生产集中仅仅是相关企业集中在一个地区,但相互之间的联动作用非常少,竞争制约非常严重。

而集群则要求整车厂和相关配件厂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而不是目前的这种局面。

形成因素:(1)自然条件。

辽宁本就是重工业基地,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2)经济因素。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需求增长很快;(3)借助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以及现有的工业基础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辽宁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2.试进行汽车产业群成长与发展的环境分析。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区域性的产业集中的经济现象,有着很鲜明的区位因素,因而与产业布局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为了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大规模而多样化的汽车消费和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应以“在开放中形成大国竞争优势”为导向,根据我国汽车工业的客观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界定我国汽车工业的位势与升级途径,积极实施汽车工业集群化发展战略,争取形成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

我国目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汽车产业集群,只有一些生产的地域集中。

从国际汽车产业集群来看,汽车产业集群基本上都是围绕一个或多个汽车总装厂进行零部件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的聚集而逐步形成。

因此,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方式有:一是通过汽车企业的地域集中,不断提高聚集效应;二是促进汽车企业及相关单位之间的合作,强化联合行动效应;三是加强必要的制度建设,形成制度释放效应。

1.试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谈谈企业应采用一次性投入方式(一次到位),还是逐步投入、滚动发展方式实现规模经济?2.企业进行规模经济决策时应考虑那些约束条件?案例分析要点:1.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滚动发展或一次投入的方式。

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的产业结构在近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核心是产业升级,指的是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一、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解除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限制,为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一过程推动了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融合,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吸引了更多外资和外商投资,使得中国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产业迈进。

汽车、电子、通信等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改革开放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淘汰与新兴产业的崛起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推动了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许多传统产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

这种压力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一方面,一些低效益和高污染的传统产业逐渐淘汰,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兴服务产业迅速崛起。

这种产业结构的优化,使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更具竞争力。

三、改革开放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改革开放带来的产业升级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首先,传统产业的淘汰使得大量劳动力需要重新就业和转岗,这对于社会稳定和就业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在国际竞争中,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仍然薄弱,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改革开放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需要通过绿色发展的路径来解决。

然而,面对这些挑战,改革开放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为国内外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为技术合作和经济交流提供了便利。

改革开放4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

改革开放4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

改革开放40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充满了辉煌和机遇,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国家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就,其中之一便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在经历了漫长的经济探索和实践之后,中国正在逐步地从传统农业经济模式向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转移,实现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实力虽然逐渐增长,但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还处于传统时期,经济结构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占比比较低。

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中国的制造水平、技术水平和信息水平相对较低,市场也相对落后,这都是导致中国经济无法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的原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以经济改革为出发点,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吸引了外资并放宽了对企业的管理制度。

中国开始大量引进外国先进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提高劳动力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当时,政府着眼于加强农业、工业、科研等各个领域,尽快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二、经济发展阶段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多年实践,中国的经济逐渐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经济逐步从以农业为主转化为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随之而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得我国成为世界工业制造和服务业中心。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逐渐步入“新常态”,在这个新的阶段下,彩票、互联网消费、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不断兴起,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资本、市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这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为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优化和升级的产业结构在这个新的阶段下,发展全国经济不断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前进。

产业结构也逐渐从以大批加工企业为主转变为以大型制造业为主,并逐步实现了智能化、服务化的升级转型。

产业经济学之中国产业结构变革及工业化进程49430

产业经济学之中国产业结构变革及工业化进程49430

早期工业化阶段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进行洋务运动以自救。在洋务运动中,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二,中国工业的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创新能力有进一步削弱的危险。我国的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0.3%。目前,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队伍已出现严重萎缩,产业创新。
影响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因素
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在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市场经济中,需求的增长及其结构的变化通常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一)国内消费需求(二)国内投资需求(三)出口需求
(二)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面临资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物耗高、能源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目前我国8个主要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按此推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3亿吨标准煤。我国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经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环境透支。国内、外研究機构的成果显示,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和城市化水平低是造成三次产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第一,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低水平。生活型服务业长期占主导,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咨询服务业严重落后。
第二,城市化发展滞后。2002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0.5%,比当前的世界平均水平低了约10个百分点。我国城市化水平低,限制了传统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再加上现代服务业欠发展,出现了服务业的发展滞后。

市场经济的产业升级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

市场经济的产业升级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

市场经济的产业升级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市场经济的产业升级——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本文将探讨市场经济下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经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这一转变对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原材料加工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过去,中国的产业结构以原材料加工型产业为主导,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优势支撑。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开始加大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

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壮大,中国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 重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增加。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带动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与此同时,重工业的比重逐渐减少,中国正逐步从传统的重工业国家转型为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

二、产业升级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以下几个原因和影响因素所推动:1. 外部竞争和市场需求变化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中国产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中国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 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近年来加大了研发投入,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人力资本的积累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3. 资源环境约束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资源环境承受能力有限,而且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推动绿色发展。

三、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是多样的,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1. 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端制造业是提高中国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向。

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PPT文档资料

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PPT文档资料

供给结构是在一 定社会生产技术 组织和市场条件 下,作为生产要 素的资本、劳动 力自然资源等在 国民经济各产业 部门间可以供应 的比例,以及由 此所决定的产业 关联关系结构
需求结构是在 一定的收入水 平条件下,社 会各个消费群 体对各产业部 门的产品和服 务的需求比例 关系,以及由 此所决定的产 业间关联关系 结构。
1.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 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1.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
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 充分发展为基础的
2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
2.1国民经济发展 2.4需求因素 2.5国际供给和需求
2.2技术变动
2.3供给因素
2.6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国民经济发展
技术变动
供给因素
演变 动因
产业政策
需求因素
国际供给与需求
LOGO
2产业结构优化概述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协调发展、产业 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产业部 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促进各种生产 要素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 合理化
两个方面
产业结构 高度化 产业结构向高技术化、高知识化、 高资本密集化、高加工度化和高 附加值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
现行产业 结构优化
供给结构 的优化
需求结构 的优化
国际贸易 的优化
技术结构 的优化
现有的产业结构 状况优化升级的 现实基础,其协 调化和高度化程 如何,直接影响 到产业结构未来 升级的方向。包 括现有产业产值、 资产结构、中间 要素结构、产业 间地位等

【VIP专享】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VIP专享】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今后调整的方向:
在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继续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继续调整、改造我国传统工业行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和高新技术产业。
以加入WTO为契机,全方位开放和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的两难:
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 业
不能从全球化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也就不能 赶上发达国家。
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
我们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必须同时保证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高新技术改造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பைடு நூலகம்
制定我国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时,还应同时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案例分析: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 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 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 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制约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因 素较多。
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 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内部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案例讨论:
根据产业结构理论,我国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的演进是 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产业结构理论的演进规律?
在加入WTO 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如何面对新 的挑战并加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有人认为,我国应该放弃低端产业,占领产业制高点, 即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到资本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产 业。你怎样看待这样的观点?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实例分析-精品文档

产业经济学-产业结构实例分析-精品文档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back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三次变迁 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农业 加工业 第三产业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back
产业结构三次变迁
第一阶段:1978~1984:第一产业变化明显 第二阶段:1985~1992:非农产业得到发展 第三阶段:1993~至今:重化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back
引言 :
开放型经济是建立在与外部经济广泛联系基础上的市 场经济的典型形态和高度化形式; 是指商品、资本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的 经济。 其生产流通是内外联通的大循环,通过与其他经济体的 交流,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 实行外向型经济模型,由此带动产业结构相应调整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back
结论与建议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以出口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和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快
速健康发展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back
一、理论基础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back
开放经济下产业结构变迁趋势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但农业基础不断得到加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法宝 。
高信息化、高科技化和高服务化成为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产业的国际转移并行 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结构偏离度: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back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的产业结构历史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的产业结构历史演变

案例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的产业结构历史演变交通经济08170111 孙小明 08170101 李玉府08170201 陈冠锦 08170122 李新08170215 马澜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关系。

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新中国成立61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经过了由“重、轻、农”到“农、轻、重”,再到一、二、三产业的调整优化演进过程, 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大大增强,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历史性变迁。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过程新中国成立50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1、“重、轻、农”产业结构指导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尽快建立大体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从1953年开始,以大规模工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启动。

到1957年,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7.3%上升到45.0%。

重、轻、农之比由1952年的15.3∶27.8∶56.9上升为25.5∶31.2∶43.3。

从1958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经济发展被简单化为工业发展,工业发展被简单化为重工业发展,重工业发展被简单化为只发展钢铁工业。

工业化强攻集中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全民”强攻。

1959年初,产业结构失衡已非常严重,到年底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8.1%,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53.5%上升到58.5%。

1960年,决策仍要求“大跃进”再掀高潮,集中全力保钢。

到年底,轻工业产值大幅下降了9.8%,农业下降了12.6%,重、轻、农之比达到52.4∶25.8∶21.8。

2、“农、轻、重”产业比例关系的调整针对“大跃进”时期国民经济结构出现的严重失调,从1961年起,我国开始调整经济结构。

产业经济学案例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经济学案例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案例9 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案例适用:产业结构案例来源:改编自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案例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

一次发生在1989~1991年,短短三年时间的治理整顿是针对经济过热所进行的被动调整;另一次始于“九五”初期的1996年,这次调整是经济出现“软着陆”后所采取的主动调整。

经过“九五”时期的努力,我国在成功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积累反通涨和反通缩两方面经验、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我国“六五”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见表1。

“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比“八五”时期下降3.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8%和8.1%。

三次产业增长速度的不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明显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由1996年的20.4 :49.5 :30.1 变为2000年的15.9 :50.9 :33.2。

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五年计划”,可以发现:从“九五”时期年度间的连续变化上观察,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动规律互不相同:第一产业比重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波动较小;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具体如下:(1)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呈下降趋势。

中间两个五年下降幅度较大,由“六五”时期的31.4%下降到“七五”时期的26.2%,再由此下降到“八五”时期的21%,几乎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九五”时期下降幅度略有缓和,5年下降2.1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除“七五”时期略有下降外,“八五”和“九五”时期都呈上升趋势。

第二产业比重已由“六五”时期的44.2%上升为“九五”时期的49.8%。

(3)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前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由“六五”的24.4%上升为“七五”的30.6%,“八五”时期继续上升为32.2%,“九五”时期则下降为32%。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

产业经济学案例案例: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亚洲国家如中国、印度、韩国、日本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

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关键在于它们采取了一系列的产业经济学措施。

以中国为例,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制造业通过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国推动了手机制造、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发展,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品制造和销售市场。

这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而且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另一个例子是韩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

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开始实施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政策,重点发展了钢铁、造船和汽车等重工业。

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韩国开始转型为知识经济体。

韩国政府通过大力投资教育和研发,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韩国亦加大研发投入,发展了半导体、电子、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业,成为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出口国家。

印度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案例,印度拥有庞大的人口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印度政府重视发展服务业。

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和电信服务出口国。

印度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了人口的技能水平,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印度还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推动贸易自由化,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总结来说,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得益于他们对产业经济学的应用。

这些国家认识到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并通过吸引外资、提供教育和技术支持等方式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

这些措施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还提高了国家的竞争力。

亚洲国家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帮助他们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这一篇文章要谈论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产业结构极为简单,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都非常粗放。

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引入外资、实行市场经济等措施,中国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首先是工业部门的发展。

作为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中国的工业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国的加工制造业腾飞。

在这个阶段,中国企业开始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加工工业中,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

其次是农业部门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农业产业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过去的农业自给自足,到现在的走向市场。

在这个阶段里,农业产业从过去的单一和原始,到现在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特别是在21世纪初期,农业产业实现了从负数增长到正数增长。

第三是服务业的发展。

自21世纪初期以来,中国的服务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制造业的普及,收入水平和社会需求的提高,使得消费维度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机会。

尤其是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发展,服务业的变化又刺激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例如,传统的百货公司面对电子商务的冲击,推行了线上线下的联动,通过线上的市场拓展,线下的物流和服务,使得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他们也能生存,甚至在培育自己的品牌方面掌握更多的主动力。

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例如,产生了一些工业和农业重心依旧集中在地方的问题。

一些地方缺乏特定的天然资源,并且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初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很少有人选择在这样的地方进行投资。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政府应当推进国家战略,加强招商引资,带动产业链的整体升级。

在目前的制造业领域中,新兴产业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其中,虚拟产业(例如第三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也将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尤其是在服务产业的高科技领域中,政府应大力推动投资,加强科技创新。

改革开放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革开放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革开放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名称:产业经济学课题—改革开放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姓名:胡中浩班级:经济1142班学号:110101404218 教学老师:刘松竹改革开放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国的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三大产业的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西在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方面同样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改过去不合理的生产发展方式,优化了产业结构。

但在取得的成就同时,摆在面前的不足仍然不少,如何让广西在今后更好更快的发展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广西“六五”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见表1 表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年份GDP 亿元“六五”期间“七五”期间“八五”期35第一次产业亿元℅ 第二次产业亿元℅ 第三次产业亿元℅ 间“九五”期间“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5 2010 2012 一、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十一五”时期,广西区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比“十五”时期增长了%。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和%。

三次产业增长速度不同,其中以第二次产业增长率最高。

在“十一五”时期,第三次产业所占区内生产总值比例稳步上升。

表1可以看出,从“六五”时期到“十一五”时期,第一次产业的所38占比例在逐渐下降,到了“十一五”时期则已经下降到%,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所占比例在不断上升,其中以时间最接近改革开放启动实施的“六五”时期变化最明显。

到了“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则是%:%:% 。

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六个“五年计划”可以发现:从“六五”到“十一五”的变化上来看,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规律互不相同:第一次产业所占比重稳步下降;第二次产业所占比重基本稳定波动较小,上下均有浮动;第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则呈现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到了“十一五”时期则相比“十五”时期有所下降。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一)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一)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一)一、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得到基本解决。

一些新的特点呈现出来。

观察和分析产业结构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对策,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一1984年,是我国经济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中得到恢复,农村改革全面展开的时期。

这个时期产业结构变动的显著特点,是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

1984年,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32%,比1978年的28%提高了4个百分点。

同期第二产业下降了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

这说明我国农村和农业改革极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反映了资源配置向第一产业的倾斜。

使得工农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迅速提高,是我国一种特有的现象,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这是一种纠正第一产业发展不足的偏差而产生的暂时情况。

这个时期,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第一产业达到14.5%,超过二产10%和三产12.7%的速度。

但是,由于这种结构变动具有补偿性和暂时性,从1985年开始,第一产业的比重就逐步下降。

在这个时期,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满足了市场需要,但重工业处于调整之中,因此,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较多。

第二阶段,1985年一1992年,是我国非农产业较快发展的时期。

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8%左右上升到34%左右,达到历史的最高点。

同时,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3%左右,而第一产业下降6个百分点。

这个时期资源配置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大量转移到第三产业,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带有补偿发展不足、调整比例关系的特征。

产业经济学浅析改革开放后抚顺市产业结构的改变

产业经济学浅析改革开放后抚顺市产业结构的改变

浅析改革开放后抚顺市产业结构的改变物流092—14刘宇浅析改革开放后抚顺市产业结构的改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抚顺市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在中国的崛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早在50年代,抚顺就形成了重工业体系,“一五”和“二五”时期国家156重点建设工程有8项在抚顺,使抚顺基本形成了煤炭、原油加工、电力、冶金、机械、化工等支柱行业。

改革开放以后,抚顺进行了产业调整,投资200多亿元,进行重点工程建设,使我市由原来单一的燃料、动力和原材料工业体系转变为成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轻工、纺织等门类齐全、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工业体系,石油炼制、特殊钢材、优质煤炭、工程机械、高压电瓷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原油加工量在占全国的11%,铝与炭黑产量各占10%,挖掘机产量占30%,高压电站电瓷产量占45%。

改革开放以来,抚顺产业结构要更趋优化。

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做大做强以石油化工、煤炭、冶金、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优势产业,以高新区等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的资源深加工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成世界知名的石油化工基地,国内有影响的新型能源原材料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旅游、商贸、房地产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抚顺成为全省重要的旅游城市。

立足山区绿色资源,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现代林业建设和特色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农产品加工率超过60%,抚顺作为绿色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抚顺经济三大产业的比例由1978年的7:79.8:13.2,发展成2009年的6.4:55.9:37.3。

由此可见,抚顺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会,在继续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而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发展较快,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及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得到发展。

初步形成了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租赁服务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为主体,其他服务业并存的第三产业体系。

产业经济学案例解析分析题(带规范标准答案)

产业经济学案例解析分析题(带规范标准答案)

五、案例分析题(1题,15分)材料1:美国烟草业的掠夺性定价行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烟草托拉斯通过掠夺性定价来逼迫它的竞争对手以低价将公司卖给它。

例如,1901年,烟草托拉斯在北卡罗来纳州有个香烟品牌叫“美国丽人”,它与北卡罗来纳州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的类似产品相竞争。

“美国丽人”的价格是每千支1.50美元,恰与要求缴纳的税金一样多,可见这个价格是明显低于生产成本的。

不过烟草托拉斯声称低价是产品导入期的优惠措施。

在1903年,烟草托拉斯就顺利收购了无法与其竞争的威尔斯白头烟草公司。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掠夺性定价的含义、特征及其后果。

材料2:加成定价法美国许多行业中的巨人都采用加成定价法。

几十年来,通用汽车公司的加成定价法是以获得总投入资本的大约15%的税后利润为预定目标的。

公司的管理者假定第二年他们能销售足够的汽车来发挥其生产能力的80%,并在此假定基础上估算每辆汽车的成本,然后在成本上加上一个足够大的加成以实现所想获得的回报,最后得到的价格就是所谓的标准价格。

在20世纪60年代,其他的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福特和克莱斯勒,每年为各种型号汽车制定价格时似乎也采取了相同的程序。

这些价格一旦宣布,一般是整整一年内不发生变化。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成本加成定价的步骤及其优势。

材料3:波音公司收购麦道公司1996年12月15日,世界航空制造业排名第一的美国波音公司宣布收购世界航空制造业排名第三的美国麦道公司。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在资源、资金、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此外,波音和麦道都生产军用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军用生产技术应用于民用产品的生产,加速民用产品的更新换代。

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合并之后,新波音公司的资产总额达500亿美元,净负债为10亿美元,员工总数为20万人,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

这场不寻常的并购使得波音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到65%,牢牢站稳市场领导者地位。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中产业结构的变化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中产业结构的变化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它不仅为当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农业逐步退出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较弱。

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众多。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农村经济逐渐加强,所占的比重下降到了目前的10%左右。

随着农业规模经济和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增长速度加快,土地集中经营逐步推广,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方向转型,使得农村市场需求增长,促进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二、工业产业化和区域性分布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化,工业化使工业部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一些人口较多的地区,像珠三角、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地未来的城市群成为大型工业生产基地,使得中国的工业生产规模不断增大。

到了21世纪初,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跨国公司生产的最重要的区域。

工业生产与合理的区域布局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

三、政府和产业的合作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对工业和服务业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政府在土地、金融和税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私人部门和外国投资公司加入中国的发展,从而促进对中国经济的投资。

政府出台的激励政策使得工业化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得以加速,这也是中国经济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稳定地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服务业逐步兴起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在逐步增长。

服务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强相应的增加启示人们,中国未来会变得更加服务化。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服务业增速一直很快,如金融、IT、交通、传媒、旅游业等,这些都是快速发展的行业,也是其他一些国家难以比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9改革开放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案例适用:产业结构案例来源:改编自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案例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两次大的调整。

一次发生在1989^1991年,短短三年时间的治理整顿是针对经济过热所进行的被动调整;另一次始于“九五”初期的1996年,这次调整是经济出现“软着陆”后所采取的主动调整。

经过“九五”时期的努力,我国在成功抵御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积累反通涨和反通缩两方面经验、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的同口寸,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我国“六五”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化见表1。

表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1.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九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比“八五”时期下降3.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 8%和8.1%。

三次产业增长速度的不同导致了产业结构的明显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关系,由1996年的20.4 : 49.5 : 30. 1变为2000 年的15.9 : 50.9 : 33.2。

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五年计划”,可以发现:从“九五”时期年度间的连续变化上观察,三次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动规律互不相同:第一产业比重呈稳步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波动较小;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具体如下:(1)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呈下降趋势。

中间两个五年下降幅度较大,由“六五”时期的31.4%下降到“七五”时期的26. 2%,再由此下降到“八五”时期的21%,几乎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九五”时期下降幅度略有缓和,5年下降2.1 个百分点。

(2)第二产业比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除“七五”时期略有下降外,“八五”和“九五”时期都呈上升趋势。

第二产业比重已由“六五”时期的44.2%上升为“九五”时期的49.8%。

(3)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

前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由“六五”的24. 4%上升为“七五”的30. 6%, “八五”时期继续上升为32.2%, “九五”时期则下降为32%。

2.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特点“九五”期间,农、林、牧、渔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关系进一步得到调整,农业比重下降,林、渔业比重上升。

在199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占58.4%,林、牧、渔业分别占3.5%、29. 7%和8. 4%;而到1999年, 农业占57. 5%,下降了0.9个百分点,林、渔业分别占3.6%和10. 3%,分别上升了0. 1和1. 9个百分点。

牧业比重为28. 6%,有所下降。

粮经比例成为种植业调整的主线。

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播种面积由1995年的73.4%下降为1999 年的72. 4%,棉花播种面积由3. 6%下降为2. 4%,而油料、蔬菜面积则分别由8. 7%、6. 3%上升为8. 9%、8. 5%o经过五年的调整,优质早稻、专用小麦、特用玉米、“双低”油菜、名特优水果和蔬菜正逐步走向产业化经营,大宗农作物向优质高产高效优势产区集中,种植业生产向区域化、专业化迈步。

3.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特点工业结构调整是“九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

“九五”前三年,受1992年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势头的影响,我国纺织、家电、化工等轻工业仍保持较快的发展,这期间轻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42. 2%上升为1998年的44.8%。

自1998年起,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多数传统工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和国内需求明显不足的困境,国家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力调整工业行业结构,特别是对传统的纺织、钢铁、石油、建材等行业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调整、改造。

受此影响,“九五” 后两年我国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开始上升,由1998年的55.2%上升为2000年的59. 9% (参见表2)。

从40个工业行业大类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上,也可看出“九五”期间我国工业产业结构的明显改善。

1995年,位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而到1999年,位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三位的行业则变为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000年电子通信、电力、电力机械等行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页献率乂有明显提高。

工业统计资料反映,“九五”期间以电力、石油为主的能源工业明显加强,钢铁、纺织、建材等传统的原材料和加工工业明显萎缩,而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信息产业迅速成长起来。

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行业生产格局,同时也为其他行业和领域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促进了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程。

表2 “九五"期间轻重工业比重变化情况(%)附注:指标口径:1995^1997年为乡及乡以上全国工业企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比重,1998年以后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轻重工业比重;数据来源:《工业统计快报》(1995、2000年各期)。

4.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特点从儿个大的服务行业来看,“九五”肘期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主要特点是“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比重明显下降而“其他服务业”比重迅速上升。

1995 年,“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全部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7. 5%,到2000年该比重下降为24. 6%,下降了 3.1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则由30. 2%上升到35.2%,上升了5个百分点。

另外,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增长缓慢以及金融机构效益不理想,导致“九五”时期“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参见表3)。

表3 “九五”期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案例评析: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目前研究产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一种重要分类方法,也是许多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统计时常用的-•种方法。

关于三次产业的分类,最早是费希尔于1935年在他的一•本著作中提出的。

费希尔认为,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可以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分为三个产业,即所谓的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

一•般地,划分这三次产业的主要依据是:第一•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则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产业。

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都是创造有形物质财富的生产部门,而第三次产业则被认为是创造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等。

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从不同角度看有如下几种规律性: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产业结构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样的发展进程由低级向高级走向高度现代化的。

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儿个阶段。

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

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

经过九个“五年计划”,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发达国家走过的相应阶段相比,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仍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首先,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比较脆弱,制约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较多。

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粮食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格局。

粮食生产不仅关系到居民生活,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但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如何在调整利,植业结构的过程中,增强粮食安全观念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二是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下降, 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也抑制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我国农业人口自1992年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以后连续5年保持了减少势头,而自1998年起, 由于城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数量增多和乡镇企业进入全面调整时期,农业人口又开始上升。

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对我国扩大内需、开拓广大农村市场十分不利。

其次,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大”而不“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突出表现在工业企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专业化水平较低;同时,产品结构不合理,多数行业的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

1998年,我国520户国家重点企业年销售收入之和为26000亿元,折合310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美国通用汽车、德国戴姆斯-克莱斯勒)年销售收入之和的98%。

我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机械企业达4. 02万户,前300户的生产集中度仅为20%。

我国煤炭工业在1999年关闭大量小矿井后,仍有企业4万家,每家平均年产原煤不足3万吨,国家94户重点煤矿的生产集中度不到40%。

我国汽车工业现有120多家企业,1999年产量仅185万辆,只相当于国外一个中等汽车公司的产量。

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此外,我国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也十分突出,一般产品相对过剩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品短缺同时并存。

在主要工业品中,有80%以上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同时每年还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国内短缺产品。

如冶金行业钢和钢材的生产能力已达到1.4亿多吨,1999年钢和钢材产量都是1.2亿多吨,生产能力只利用85%,但同时又要大量进口钢材。

石化行业中低档次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档次产品乂大量依赖进口,合成树脂自给率不足50%,合成纤维差别化率不足20%。

机械行业多数产品档次低、质量不高,大型成套装备和关键产品不能满足需求。

大型石油化工和大型化肥设备基本上要从国外成套进口。

纺织行业棉纺压锭后仍有1/3属于相对落后的生产能力,毛纺和缓丝加工能力过剩,纺织品质量、档次、花色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低,每年仍需进口各类织物60亿米,目前出口服装的面料一半要靠进口。

第三,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内部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偏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