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

合集下载

感受语文之美——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感受语文之美——浅谈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作为 一门人文学科 ,教材 中节选 的每一篇文章 都 读鉴赏环节后,再 由读者进行再创造,生发新的意蕴 。
有其特定 的思想 内涵 ,都有 明确的价值取 向,当它进入 阅 来看 待它 ,以悲观 失望的 ,还 是 以乐观希 望的,这对于成
审 美 活动 是 一 种个 性 的 选择 。我 们 在进 行 教 学 时 ,要 珍 住 “ 章 ”这 个 “ 美 ” 的媒 介 , 文 审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重 要 内容 。 ”所 以 ,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对 学 生 审美 能 力 的 培养 显 得 极 为 重 要 。

感 。 文 章 本 身 是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 ,此 时 却 被 肢 解 得 支 离 破
语 文课程标准 也 明确 指出 : “ 培养 学生高 尚的道德情 操和 碎 ,了无生气 。文章的气 脉、作者 的思路便埋没在 这些琐 屑的分析 中,学生的思想共鸣 、情感熏陶又从何谈起 呢? 这种 无 视 学 生个 性发 展 的做 法 ,完 全 把学 生 当成 一
感悟 自然美 、评 价社会美 、鉴赏艺术美 ,提 升学生 的审 美 提高 自己的审美和创 美能力 。
品格 。 四 、用 审美 的眼 光看 世 界 当 今 的 世 界 是 一 个 纷 繁 复 杂 的 世 界 , 以什 么 样 的 态度 长 中 的 学 生 类 说 显 得 更 为 重 要 。 所 以 ,在 教 学 中 教 师 应 抓 学生共同融入其 中,
尽情 地吸收 不同的文化营养 ,移情化性 ,保 证其个性 与创 受 发 现 的乐 趣 ,感 受 美 的意 蕴 ,提 升 审 美 品格 。
中学教 材 中有 许 多文学 作 品 中的 上乘 之 作 ,因此 ,
现 代教学理念 己发生 了根 本性的转变 ,新 的时代对 学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活 中, 体现 自 我保 护 , 自我防范 , 了解 国家 , 老爱幼 , 尊 互相 关 心, 互相帮助 , 怎样做人等等。 如在教学 “ ” 。 给学生们演 灭 字 先 示, 正在燃烧着 的火 ( 代表火字 ) 上面加上一个 盖子( , 代表 一 横 )火就会慢慢熄灭。在词组 中 , , 学生很快就会想 到“ 灭火 ” , 这时我及时提醒。 为什么要“ 火” 灭 ?并 给他们讲述火 的危 害 , 结合前几年洛 阳大火之灾 , 给孩子们讲 玩火给 国家 、 给人 民、
语 文教学 。无 非就是
“ ” “ 蓝的” 蓝 ”从 意义上理解 “ 小 ,蓝 与“ , 弯弯的” 是很 弯很弯 , “ 小小的” 是很小很小 。蓝蓝 的” “ 是很蓝很蓝 。 从情感上理解叠 词显得亲切。 读时 , 叠词第一音要读得稍长而重 , 有亲切感。 最 后, 进行语义感 受 , 精读句子 突出语法重 音“ , 只” 只见星星和 蓝天是因为肉眼观察力所限制 , 天上是不是只有星星和蓝天?
字、 、 、 、 、 、 词 句 段 听 说 读、 写的训练 , 在这些 训练 中 ,如何 去体现 素质教育呢 ?
在字 、 词 、旬 教学 中体


“ 字打开想象心扉的楔子 , 只” 孩子们异想天开 , 说天上还有外 星人 , 月球上还有小 白兔 、 猪八戒 、 嫦娥姐姐 等等 。 于是 , 让孩

学 阶段 ,学生们 都处 于身心健 康发展 的阶 段 ,老师 们的正 确引
小的船》 , 时 本篇课 文共有一句话 :弯弯 的月 Jt J的船 , “ L{ , v, 小
小 的船 儿两头尖, 我在小 小的船 里坐 , 只看见 闪闪的星 星蓝蓝 的天” 。课 文富于童趣 和情趣 , 图学文 中一首很有风 采的 是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摘要:美育不仅是语文课程活动的应有之义,而且拥有无可替代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优势。

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全面显现“美育”的价值和功能,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既有重要性又有必要性。

笔者拟就语文审美主题,主要从情境教学、读写教学、朗读教学、想象教学和综合实践等方面,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审美教育;新课程教学;主导与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8-143-0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和应用型学科,语文学科富含不容忽视且无可比拟的“美”的元素,如语言文字美、结构形式美、音律节奏美、人物形象美、精神道德美和情感意蕴美等。

正是这些“芸芸众美”,让语文学科担负着审美教育的重大职责。

俗话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小学阶段是审美教育的原始黄金时期,如何引导小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知美、体验美和表达美,既是语文课程活动的应有之义,又是实现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根本需要。

“教无定法,却有章法。

”如何以“审美教育”来有效主导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呢?1.寓美育于情境之中,引导小学生不断地发现美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小学生的敏感度欠佳,尤其对于孕育语言文字中的各类“美”还缺乏足够的“发现”能力。

正因为如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引入或创设良好情境,帮助小学生借助“观察”等途径不断地“发现”美,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情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达成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

以《三亚落日》为例。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这一技术平台,不仅呈现了极其浓郁的三亚风情,而且借助“缓放、定格、回放”等功能,把三亚落日如何像“快乐孩童”、如何像“大红灯笼”以及如何像“跳水员”那样,先后呈现在小学生的眼前,为他们提供了喜闻乐见的“视听盛宴”,让他们在“视文互动”中切实地“发现”到了“三亚落日”的美不胜收。

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素质教育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素质教育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审美素质教育探究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材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

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样的结构,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美学的高度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

这对培养少儿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

一.从课文的意境中发掘美对课文意境的挖掘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认识的开始。

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

如何使学生形象地体会文章的写意与环境,伴随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这个思维过程进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为什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为作者所勾画的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

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他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

”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

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

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

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 教学实践 /
1 . 9 9 j i s . 6 14 9 . 0 1 0 . 4 03 6/ .sn 17 —8 X2 1.4 0 1
在 中学语 文教 学 中培养 学生 的审美素养
贾艳玲
摘 要 培 养学 生 的审美 素养在 语 文教 学中 非常重 要 。怎样 在语 文教 学 中培 养 审美 素 养 呢 ?就 品词 析句 、创设 情 境 、感 情 朗读 、剖 析 形 象和 鼓励 实 践
来 感受 作 者对 祖 国忠 贞 不渝 的情 感 和火 热的 衷肠 ,从而 领 ,进 一步 提高 学生 的审 美情趣 。 总之 ,在 语文 教 学 中 ,抓住 审美 教 育这 一课 题 ,从 升华对 美 的认识 高度 ,激发对 精神 美 的追求 。
5鼓 励实践 。引导学生创造美 、传播美
例 如学 习 《 观潮 》一课 , 于广大 的内地 学生 来说 , 对 对 归 ,不 辞 劳苦 ,在 回家 的路 上 夕 露沾 湿 了衣 裳 ,而 他 毫
2 1年 2 上 第 4 ( 01 月 期 总第 26 , 以及 电教 设备的运 用, 创设 一种
构 、 现手 法等 特殊 作用和 相互 关系 的基 础 上加 以改写, 表 学会应用 不同 的表 现 形式 来表 现 同一 内容 , 深对 原材料 加 引导学 生从 以下方面入手对文 章进行改 写。
要 ,可将 顺叙 改为 倒叙 ,插叙 或倒 叙 改为顺叙 等 。 4 )改变描 述方 法 ,可将 描 写改为 叙述 ,将 叙述 改为 5 )改 变情节 发 展 ,即假 设故 事按 另一 方 向发展 。如
求 。这 就 要求 语 文教 师 要 善 于挖 掘 教材 中的形 象 美 ,把
2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感受美
的整体画面 。 教学时, 创设情 境 , 学生通 过感官, 身丰富、 置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谈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

语 文 审美 教 育 是指 教 师充 分 挖掘 语 文 教 学 中的 美 育 敲 ,温情 含 蓄 ,启 发 等待 ;或侃 侃 而 谈 ,如 叙 家 常 ;或
因素 ,利 用 学 生爱 美和 渴 求 欣 赏美 、创 造 美 的 心理 ,通 庄 ,或谐 ,或 抑 ,或 扬 ,使 每个 学生 感 到师 生 关 系 的和 过 一 系 列 的审 美活 动 ,为 学 生创 设 一 定 的审 美情 景 ,强 谐 , 如 坐 春 风 。教 师 用 高 超 的 教 学 艺 术 去 调 节 课 堂 气 化 学生 的审 美感悟 ,提 高学 生 的审美情 趣 。 氛 ,形 成课 堂精 神环 境美 。
2 1营造宽松的师生关系。是审美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
学 中具有 影 响和 先 导 的作 用 ,教学 氛 围 中最 有价 值 的、 最 活 跃 的是 人 的活 动 和人 的情 感 。师 生 之 间应 多 交流 、
讲 常表 白; “ ”就 是 要 用 心去 记 忆和 思 想 。 “ 师 , 心 老 这 还 不 够 。 ”教 师又 在 黑 板上 写 上 一个 “ ”字 ,接着 明
生 ,全 面依 靠 学生 ”为 宗 旨,真 正为 使 学生 好 学 而 设计 学 生个 性 。在 教学 过 程 中把 可 以托 付 给 学生 的教 学托 付
的教 育 。它 的深 层 意义 其 实就 是 以生命 为 本 ,其 关 注和 给 学 生 ,使 学 生 的才 能 充分 展 现 ,潜 能 得 到充 分 发 挥 , 弘扬 教 育应 该 充 分 发挥 人 的潜 能 ;人具 有 学 习 的天 性 ,
1语文审美教育的原则
1 1综 合性 .
2 2 借助多媒体使学生直观感受美景是语文美育教学的 .
重要 方 式之一 在 小 学 语 文教 学 中 ,运 用 多媒 体 进 行 审美 教 育可 以

论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为 根 本 目的 的 教 育 , “ 择 性 ” “ 汰 性 ” 教 育 模 式 相 与 选 、淘 的 学 生 的 闪 光 点 , 课 堂 弥 漫 着 一 种 和 谐 、 洽 、 奋 、 满 让 融 振 饱
教 育 . 有什 么 样 的 明天 。从这 个 意 义 上 讲 , 有 素 质 教 就 只


胡 月 英
( 漳 县 兴 凯学 校 , 北 临 漳 临 河 060 ) 5 6 0
论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素 质 教 育

要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旨在 全 面 贯 彻 党 的 教 育 方
是 中 华 民族 的 一 个 永 恒 的 话 题 。 ”
针 . 高 全 民 素 质 实 施 素 质 4 4 - L,最 大 的 障 碍 是 人 的 素 质 问 题 — — 不  ̄ 仅 仅 是 科 技 素 质 , 包 括 人 文 素 质 。 这 方 面 , 文 教 育 直 还 在 语
责 任 . 语 文 教 学 改 革 发 展 的 方 向 。 是 时代 赋 予 语 文 教 是 也
教 育 工 作 者 应 该 为 此 不 懈 探 索 、 断 创 新 , 回答 新 世 纪 不 以 现代 化 中 国的 热切 呼 唤 。实施 素 质 教 育 是 迎 接2 世 纪挑 l 战 , 高 国 民素质 , 养跨 世 纪人 才 的战 略 举 措 。素 质 教 提 培
育 已成 为 当前 教育 教学 改 革 的 主旋 律 .而语 文 是实 施 素 质 教 育 的 基 础 学 科 , 思 想 品德 教 育 、 美 教 育 、 感 教 集 审 情 育 和 文 化 知 识 教 育 于 一 体 的课 程 . 培 养 人 、 造 人 、 在 塑 实 施 素质 教 育 方 面具 有 其 他 课 程无 法 替 代 的重 要 作 用 。 美 国 当 代 教 育 家 布 鲁 姆 曾 指 出 :教 育 者 的 基 本 态 度 “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技巧技巧原则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技巧技巧原则
然 忘我 ,与音 乐浑然一体 ,达 到了超然物外 的审美效果。 移情又 是以客观 的物 质条件为基础 ,以联想 为纽带的 。“ 一 切 景语 皆隋语 ” ,大 自然 的景物 最能影响人 的心境 ,也最能使人 触景生情 。孔子面对滔滔 的河水发 出 “ 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 ” 的感 叹 杜牧将看 到的深秋 的红 叶与江南 二月的春 花有 机地联系 在一起 ,写 出了 “ 停车坐 爱枫林晚 ,霜 叶红 于二 月花 ”的诗句 幅动人 的山林秋色 图如现眼前 , 使人感 到秋天犹 如春 天一样的

效果 。 移情 现象是 一种特殊 的美感 。这 种移情 是 以具体 形象 为依 托 ,以联想为前提 ,由形象刺激感官 引起 了联想 ,从而产 生 了移 情 。孔子听到 《 韶》乐 ,三月不识肉味 ,可见他对音乐 的热 爱 已
经到 了浑然忘我 的地步 。自居易面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 , 浮 想联翩 : “ 大 弦嘈嘈如急 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 大珠 小珠落玉盘 。 ‘ 曲终 收拨 当心划 ,四弦一 声如裂 帛。东船西 舫悄无 言,J 睢见江心秋月 白。 ”诗人 、客人、听众沉浸其 中,浑
语文教 学 中审美教 育技巧技巧原则
安 金 山
( 青海省 民和县第二 中学 青海 民和 8 1 0 8 0 0)
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应该 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 发展 为本 。 语文教学 中施行审美教育 , 就是借助语文教材 及教 学活动 中客观 存在 的美 的因素 , 陶冶学生情操 , 培养学 生感知美 、 鉴 赏美 、 体 现美和创造美 的能力 ,起到 “ 以美 引善 ,以美启真 ,以美怡情 ” 的作用 。语文教 学 中的审美 教育是全面 素质教育 的极其重要方 面 ,对于培养和造就完整 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的人,具有 十分 重要 的不可替代 的作用 。 语 文教 学中强化 审美教育策略 , 讲求审美教育技巧应该把握 以下三个原 则: 第 一个 原则是领悟形象 的直觉妙用 。朱光潜认 为,形象直觉 就 是美感经验 ,能引起美感经验 的事物 ,才算是美 。美感经验 , 就 是欣赏 自然美或艺术 美的心理活动 。意大利 美学家克 罗齐认 为,直觉认识是对个别事物 的认识 ,是凭直观、任 意象而产生的 认 识,这个意象 是孤立 的、无沾无碍 的。而这种直觉又最易引发 人们 的审美联想与 审美想象 。虽然美感经验 是与生俱有 的,但不 加 以调养 ,仍有消失 的可 能。美感具有共 同性 。一种是对 自然美 的欣 赏。 人类 具有共 同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标准 。 法 国雕塑大师罗丹说 “ 对 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 ”自然之美随处 可见 ,海洋 、高 山、云朵、星辰 、日出、 日落 ,这些无一不美 : 另一种是具 有 “ 永久魅力 ”的美 ,如希腊 的艺术美 ,还有爱情 、 友谊 、正义 、思乡等 。许多完美 的艺术作 品能为不 同民族和阶级 共 同欣 赏,达到 了思想 内容 同高超 的艺术形式 的完美 统一 。“ 明 月松 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王维在 《 山 居 秋瞑》这 首诗 中,凭着对 晚秋 时节雨后 山中景色 的直觉认识 , 产 生了美感 ,通过联想用诗的形式表 现出来。诗句描绘 了晚秋时 节 雨后 山中的情 景, 用 明月照松林, 清泉流石上 , 浣女喧闹竹林, 渔船惊动莲 叶这几个连续 的动景来衬托秋夜 的寂静 。 这种 以动衬 静 的手法 ,历来 为人们所赞 叹,苏轼评价这首诗是 “ 诗 中有画 ” , “ 画中有诗 ” 。人们读到这 首诗 ,便有一种直 觉的形象认识 ,达 到 了审美 的效果 。 变 为很 美的意象 。生活在北方 的人 ,面对江南 的小桥流水人家 , 会发出 由衷的赞叹; 生活在南方的人 ,见到北方景物的粗犷雄浑 , 无不惊异万千; 生活在城市 的人们 ,进入森林 、草原、 山村也会 流连忘返。距离产生美,有适 当的距离 ,才 能做 出审美 的反映。 对 自然美的欣赏是这样 ,对文学艺术 的鉴赏也是如此 。 文学艺术 家 的长处 , 在于能够把事物放在某种距离外去观照 ,由于有适 当

新课标下如何加强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如何加强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如何加强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学校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首先,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这就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地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

其次,美育也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需要。

语文固然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但语文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念以及负载人类文明成果也是显示了其鲜明的人文性。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堂更应是涌动着真情,充溢着美感,焕发着生命活力的磁场。

课文一旦离开了美,必将显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第三,课堂美育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不仅包括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同样包括美的素质,即正确感知、判断、理解美的能力。

一、学生“朗读”,彰显作品的语言美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要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是获取文章美感的途径之一。

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

如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春》一文中“春风图”的描写,写出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表现出来的。

朗读时对学生在停顿、速度、节奏、语调上加以指导,让读者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仿佛感觉到春天的柔和,闻到春风的芳香,看到一幅美丽的“春风图”。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更能表现作品的美。

如鲁彦《听潮》,通过对大海潮落、潮起、潮涨三个阶段不同潮声的朗读,体现作者对大海的溺爱的感情,体现大海的雄壮美和伟大的力量;又如冰心的《纸船》,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设身处地与作品的脉搏一起跳动,与作者的感情进行沟通,从而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语文与审美素质的培养

语文与审美素质的培养

语文与审美素质的培养在素质教育广泛推行的今天,语文教学被认为是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语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素质包括语言素质、思想素质、智能素质、审美素质,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结合课文时一条良好的突降。

中学语文教材设计古今中外,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教材中的作品显示了社会美、人物美、自然美,有有利于初中每个阶段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结合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领会作品的主题美初中语文课文,大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主题,教学中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文章主题的分析,让学生受到思想美的教育和熏陶。

例如,通过《为中华崛起二读书》、《枣核》等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认识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一种最崇高的感情;通过《七根火柴》等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通过《驿路梨花》《纪念白求恩》等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长久不衰的魅力,认识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的伟大;通过《记一辆纺车》的教学,教育学生发扬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领会作品的崇高主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二.认识人物形象美初中语文课本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教学中要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真善美,辨别假恶丑,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从刘胡兰、陈伊玲、竺可桢、陈毅市长等人物的身上,学习视死如归、舍己为公,先生科学,关心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会在赞叹这些优秀人物的同时,注意塑造自己的崇高的人格。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还会从菲利普夫妇身上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从孔乙己、范进的身上看到封建科举的罪恶。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余满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以情感人,理寓情中情感是审美的主要标志,离开了情感,审美就不可能实现。

语文教材里的文学作品是依据美的规则再现生活的,是用一个个美的形象打动人的情感,使之渐渐地忘记自身所在,完全沉浸到所创造得艺术世界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获得审美愉悦的满足。

再通过欣赏自己的思考,由情感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逐步掌握辨别是非,判断美丑的道德标准。

所以说,情感是美育的核心,有人把审美教育称为情感教育,不是没有道理的。

语文教师要使学生与作品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就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感优势,拨动学生的情弦,去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用了四个直觉形象(“飞鸟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创造出一幅静态美的图画,通过画面能直觉地感知的内心世界:孤独寂寞。

再联系他的经历,则能进一步理解其实是把政治上的失落感,借助于画面而和盘托出,在讲读这首诗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就能使他们受到心灵的熏陶。

二、通过作品赏析,把握美的本质在当今经济社会大潮中,由于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往往以丑为美,追求虚荣,自私自利,讲究吃喝玩乐。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含2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含2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感语言美审美想象及联想审美创造力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或桥梁。

早在大约200多年前,德国美学家、诗人席勒就从人道主义理想出发,指出了审美教育在完善人格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他看来,人性的完善要通过“感性的人”向“理性的人”的提升来实现,而审美则是从“感性的人”通向“理性的人”的“不可缺少的桥梁。

”他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它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创设情景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美感。

愉悦的心理产生强烈的美感。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和文学语言的描绘,再现语文教材提供的情境,创设一种审美意境,调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例如《观潮》一文,教学伊始,可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随着录像去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丽,感受大潮的整体美。

通过形象逼真的录像,把钱塘江大潮来时那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急切探知课文内容,进而领悟大自然的奥秘与力量。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 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 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发表时间:2011-05-11T13:59:33.7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7月上作者:林亚普[导读]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育理论若不包括对审美教育的研究,是不完备的理论。

◆林亚普河北省邢台市第五中学054000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育理论若不包括对审美教育的研究,就是不完备的理论。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美学系统,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对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

就仅仅拿教材来说,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我们可以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借鉴美学理论,从高中生的实际审美情趣出发,力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开阔情思,获得知识与智慧、技能与情商的完整、完善,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语文审美教育的思路。

一、从汉字的审美教学入手,培养品文审美情趣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画面,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美之所在。

汉字结构具有和谐的对称美,如“从”,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跟随,谓之“从”,这种独特的对称形式,能让人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同时,汉字是一种以线条为基本组成部分的文字,线条组合具有丰富性和稳定性,这也决定了汉字造型的灵活和稳定。

有的灵活之中显得稳重,有的对称之中表现和谐。

汉字还具有形象意境之美,如大家熟悉的“龙”字,中国很注重崇拜龙图腾,在草书中的龙,就是一条张牙舞爪飞腾的巨龙的形象,意境深远,学生可以透过这个飞腾的龙字,看到古代先民们的精神崇拜和中国古老且意蕴深邃的文化。

正由于汉字的独特性,才产生了众多书法家,从而也使汉字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议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21世纪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人的素质培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主题。

尤其突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如何真正高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泓清泉,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与德育、智育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全身心地协调发展,使之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完美的人。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融“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为一体,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智能训练,培养其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借助语言美的、形象美、意境美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也就是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去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情感,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塑造独立而开放的人格。

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审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的基本途径。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

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无数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无时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

孩子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学生的智育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孩子的发展不能没有“美”,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没有“美”。

一、美育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教师运用教学艺术、按照“美”的规律来设计课堂教学,以最大限度师生的创造性为核心,突出教学中的激励机能,高效功能和美育功能,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探析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探析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探析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情趣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28-021.引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这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为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因此,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科学地、艺术地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审美情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和自我展现美,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素质教育和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途径。

2.小学生认知规律及审美情趣培养的意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年龄虽然小,生理、智力的发展未成熟,但已经初步具备认识世界的能力。

他们是好动的,活泼的,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对美有着较敏感的体验欲望,对美的事物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会引起情感冲动。

因此,这个时期是学生审美能力初步形成的时期,对个体审美心理发展而言,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就得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功效。

从语文教学来说,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从成长成才来说,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3.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现状分析3.1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现状。

做一名注重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老师

做一名注重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老师

做一名注重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老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

在注重学生审美素养培养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艺术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注重给学生提供艺术知识的学习机会。

可以通过讲述艺术史、介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以及鼓励学生去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等方式,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引导他们对艺术产生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创设美学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我们还需要在教室和学校内部创设良好的美学环境。

可以在教室中放置一些有艺术价值的摆件,为学生提供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学习空间。

此外,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美的力量。

三、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需要他们有欣赏能力,更需要他们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可以组织一些绘画、音乐、舞蹈等创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四、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其整体素质密切相关。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文艺社团、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充实自己,提升审美修养。

五、发挥师生互动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环节。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作品分享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艺术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做一名注重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老师,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艺术知识的传授,创设美学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向美的大门。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始终牢记这个使命,用心去做,用爱去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语文课也是如此。

语文课不仅要练习学生听、诎读、写的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这意味着语文课不仅要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的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美育内容,二者始终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涉及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诸多方面。

在语文课中,有许多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形象和意境,以及许多美丽的词语等。

教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实际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对作品的优劣,美丑进行思考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而作为涉世不深而又缺少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可能是处在一种初级阶段,获得美感仅是一种直觉,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依据作品创建意境,在激起学生情感涟漪的同时,引导他们将道德情感和理智参与进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鉴赏作品深层次的美,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品味。

审美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1)感知美的能力。

主要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具有审美意识,能敏锐的捕捉作品中的美学因素;(2)鉴赏美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觉深入的体验和领悟作品的形象和语言,初步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3)创造美的能力。

在实践中
以已有的审美能力为基础,发挥想象、思维、表达、鉴赏、等审美创造力。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就可以发现,语文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研究、所表达的一切的美。

因而可以从审美的角度来整合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

力求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把知识的传授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据不同文体,设计不同的切入点与鉴赏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审美意趣与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这就需要作为审美主导者角度的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进而外化为具有审美性质的教育行为。

也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审美主体(学生)与审美客体(教材)的关系。

要求教师不断开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美学滋养,寻找语文教学中知识传授与美育熏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学生知、情、意协调发展。

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显得十分重要。

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富,我们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

“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
心灵美。

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注重仪表美。

人固然应该讲究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

心灵美是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表现出来。

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

初中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的特色。

语言美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从形式美来说,语音、语调、语法、句法正确,速度适中,就是美的,否则就是不美的;从内容来说,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语言美的体现,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行为美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材料的教学,以及布置适当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美的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与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对于社会美而言的。

自然美包括两种:一种是未经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湖南的张家界、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四j1i的九寨沟;一种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如山川绿化、江河治理、园林景观。

“五讲四美”中的“环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美,尤其是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环境美的材料。

如初中语文第三册的《国宝——大熊猫》,内容是通过对大熊猫这一国宝的说明,提出了对于动物的保护这一主题。

在教学中,就可以渗透这一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保护自然环境,同时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环境,美化环境。

再如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写在第11亿位国民
出生前夕》一文,这篇短论宣传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意义;另外通过本文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全社会增强控制人口增长的意识,而且也有利于增强环保意识。

三、初中语文教学与艺术美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来进行艺术教育的资源。

教师在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l.自制语文教学挂图。

可能有人会认为教学挂图仅限于英语等学科,其实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场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图的方式反映出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插图放大、加工成彩色挂图,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图,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图画的方式将课文内容描绘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排演短剧。

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册中都有由多个角色可组成的文章,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改编成短剧,自己演出。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复述课文,将课文内容加工、改编成故事,讲述出来。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述活动都可以在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四、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长”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

美育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生动形象来感染人、启发人,这就与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论证区别开来。

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将理性蕴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
那样的理性来维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美育不靠灌输,更不靠强迫,它是自由而轻松愉快的,正如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美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这也使得它较之于某些抽象的说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