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https://img.taocdn.com/s3/m/74d99a60f90f76c661371a9a.png)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分析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数与代数:1. 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5fbd4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a.png)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教学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图片和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4、出示图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37e3408bd63186bdebbc7d.png)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5281cb08a1284ac8504394.png)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25×2=50325×3=754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备课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备课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f9255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4.png)
“2024年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备课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亿以内数的认识(2)数的读写方法(3)数的组成和分解2.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角的定义和分类(2)角的度量方法(3)角的性质和应用3.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乘法的应用4.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乘法的应用5.第五单元:面积(1)面积的定义和单位(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6.第六单元:图形的运动(二)(1)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图形运动的性质和应用7.第七单元:平均数(1)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8.第八单元:数据分析(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数据的图表表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角的度量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四、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1)亿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实例引入亿以内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亿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2)数的读写方法:讲解数的读写规则,让学生能够正确读写亿以内数。
(3)数的组成和分解:通过实例讲解数的组成和分解方法,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计算方法。
2.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角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角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角。
(2)角的度量方法:介绍角的度量工具,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能够准确度量角的大小。
(3)角的性质和应用:讲解角的性质,让学生能够运用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全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全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29f709a216147917112836.png)
第三单元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单元内容: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周角),量角器的认识及使用(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画法,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3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学生情况简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和角的初步认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
教学策略:(1)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2)注意操作的有效性:适时、适度、适量。
(3)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学生探索新知所用。
(4)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三、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信息窗1:角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
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作业的机器,兴奋地交谈。
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斗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目标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3: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eb306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d.png)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他们,会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数量关系,请同学们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以下题目:(用字母表示课件出示)二、新授1.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这个寒假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又运来了一些新书,现在这些新书已经上架了并被老师们贴上了精美的标签想不想一起去看看?生:想。
2.自主探索师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和咱们数学有关系的信息?生1:科技书有475本。
生2:故事书有282。
生3:文艺书有225本。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问题1: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问题2:故事书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问题3:科技术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问题4:科技书比故事书多几本?方法一:(475+225)+282方法二:475+(282+225)师生共同分析两种方法在计算方法、结果、解题思路上的相同点不同点。
指生回答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我发现在加法算式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这个规律在其他算式里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写几个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eb36c5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0.png)
2024年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大全一、教案一:《认识三角形》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三角形的各种类型。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
2.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1.三角形的稳定性。
2.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三角形。
2.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小棒拼出三角形,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4.课堂练习让学生识别各种三角形,并说出其特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二、教案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1.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推导。
2.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2.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重要性。
3.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规律。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三、教案三:《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角度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角的度量方法。
2.角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角的度量方法的推导。
2.角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角度,让学生感受角度的魅力。
2.新课导入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理解角度的概念。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角度量具测量各种角度。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角度解决问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四、教案四:《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2aa942ddccda38376baf29.png)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复习铺垫回忆旧知.出示走进商场——观察物体(信息窗1,只有冰箱),复习辨认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
谈话:同学们经常逛商场,这个场景你们见过吗?图中的冰箱从不同的方位看分别是什么形状?(出示3种形状学生选择)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2.出示信息窗1(有冰箱和冰柜两个实物)谈话:只有冰箱我们会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和辨认,现在图中有冰箱和冰柜两个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又会是什么形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组物体是什么形状。
(板书课题:观察一组物体)三、操作观察合作交流.借助经验大胆猜测谈话:(出示3组形状)请同学们猜猜每组形状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呢?学生猜测。
2.模拟观察验证猜测谈话: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两个纸盒来代替冰箱和冰柜,按照信息图中冰箱和冰柜的摆放放好。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教师边讲边演示怎样观察)并把观察到冰箱和冰柜一组的形状和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看看中的每一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
3.小组合作,观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汇报。
5.想、画,进一步明确形状。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交流,请同学们想一想,试着画一画冰箱和冰柜这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
6.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另一组学具(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柱体)摆放的位置不同,从不同的方位看分别是哪组形状。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149f33b4b35eefdc8d333b3.png)
2、3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三)怎样解决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造地时间(年)造地面积(平方千米)2 25×2=503 25×3=754 25×4=100(四)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预设:1、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
2、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3、我发现求造地面积时,只有一个因数在变化。
……(五)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数的造地面积吗?小组讨论一下。
(讨论后,全班交流)预设:1、直接用25乘年数,就写成25×年数。
2、用△表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为25×△。
3、用□表示造地的年数,造地面积为25×□。
想一想,上面的△、□在这里可以代表几年?预设:1、可以代表2年。
2、可以代表3年。
3、可以代表4年。
4、可以代表任意年数。
(六)、大家说得很好,为了简洁、准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那么,t年造地的面积怎样表示?生:t年造地的面积可表示为:25×t。
小结:你回答得非常对。
但有件事要说明: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记作“.”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视频展示台展示)①α×χ②χ×χ③5×α④χ×3⑤α×b ⑥α×8 ⑦b×b ⑧α×12、书第4页 3 、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填写理由。
(1)t=8表示什么意思?表示8年造地的面积。
(2)把t=8代入式子5450+25t求出结果。
板书过程:5450+25t=5450+25×8=5650(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代入过程,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强调: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
三、拓展练习。
1、补充练习: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d2e4a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9.png)
很高兴能为大家介绍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本教案以《数与运算》、《图形与计量》、《数据的收集与分类》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包括了总体设计、分章设计和课时设计三个层次,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详尽且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
一、总体设计本教案从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特点、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了以下总体思路:1.面向学生的教学体验本教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应付教育考核,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尝试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2.简洁、清晰的教学框架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中灵活发挥,本教案以简洁明了为设计理念,简化繁琐的教学内容,分类分模块进行课程设计,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易懂。
3.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了解数学,并成功入门,教案设计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创造多元化的教材内容将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
二、分章设计1.《数与运算》该部分主要包括十进制、整数四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十进制 1. 十进制的认识 2. 十进制的读法和写法 3. 十的倍数的应用第二章整数 1. 整数的认识 2. 整数的加减运算 3. 折线图的认识第三章数的应用 1. 长度单位——米 2. 容量单位——升 3. 货币单位——元角分第四章温度计 1. 温度的意义及读法 2. 怎样读取温度计的温度值2.《图形与计量》该部分主要包括周长、面积、体积三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周长及其计算 1.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 计算周长的方法第二章面积及其计算 1.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2.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 计算面积的方法第三章体积及其计算 1. 直方体体积的计算 2. 计算体积的方法3. 具体问题的解决3.《数据的收集与分类》该部分主要包括数据调查、数据整理、统计图等三个章节。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66b187de80d4d8d15a4fbe.png)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下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1f8329e009581b6ad9eb19.png)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四年级数学全册备课教学内容: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和旋转,分数加减法(一),统计, 可能性。
教学目标:1、在探索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建立初步的数学思想。
2、在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5、结合具体情境,在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概念教学教学难点: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实际动手操作法、观察法、列举法、白主探索法、课时数:61课时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简易方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的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等式性质二教学难点:信息窗4教法:讲授法、白主探索法、教具:天平课时数:9课时课题:简易方程课时:2 累计课时:2 课型:练习课课题:等式性质一课时:3 累计课时:3三、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600+x=860吗?师生共同解决,加深印象。
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同学们能解决出:2004年白鳍豚的只数吗?四、白主练习白主练习1、2题。
教学后记:我国现存黑鹳只数x冷=1500,用字母表示:3x=1500怎样求x呢?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右盘放相同重量的物体,天平平衡, 得出x=20,然后方程两边各放上4个相同倍数的瑟码,发现了什么?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3e6d4f58f5f61fb6366658.png)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89d15ff4693daef5ef73d46.png)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单元备课: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简析1.本单元,以“黄河掠影”为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走进黄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黄河,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领略黄河的风采,感受祖国的美丽。
2.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3.教材编排力求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简易方程、乘法运算律、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注重探究问题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4.注重评价的导向性。
课时安排8课时信息窗一——黄河三角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004176caaedd3383c4d39e.png)
第三单元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单元内容:角的认识(认识平角、周角),量角器的认识及使用(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画法,三角形的认识及其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3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学生情况简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和角的初步认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
教学策略:(1)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2)注意操作的有效性:适时、适度、适量。
(3)提供丰富的材料,供学生探索新知所用。
(4)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
三、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信息窗1:角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工地上挖掘机繁忙的作业景象。
观看的小朋友看到正在隆隆作业的机器,兴奋地交谈。
拟借此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铲斗臂在工作中可能形成什么样的角”的问题,引入对角的知识的系统学习。
教学目标1.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3: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准备:1、师、生自备计算器。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计算器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课前小研究“十一”黄金周期间,泰山门票总收入约12530000元。
各景点售票情况如下表。
景点名称桃花峪天外村红门天烛峰票价(元/人)80806060人数20840710307286013480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自己解答吗?试一试。
我的问题是:我是这样解答的:学习目标:1、认识计算器基本键的名称及功能2、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较大数的计算二、小组互助: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相互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三、交流提升1、展示交流:预设:(1)桃花峪一共收入多少元?××××20840×80=(2)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多少元?12530000÷7=(元)(3)“十一黄金周期间泰山工共接待游客多少人?”20840+71030+72860+13480=(人)(4)……2、师:计算太难了!能不能用计算器来帮助我们计算呢?3、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了解多少?(请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4、集体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根据符号说出常用键的名称以及它的功能,也可能有学生会说如何使用计算器等。
)5、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器的有关知识,那我们能不能用计算器尝试着计算一下呢?(1)挑选几道题:12530000÷7=进行计算。
(2)重点讲评,指名学生在实物台上边演示边说操作过程,其他学生补充、评议。
5、想一想: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
)四、达标测试1、(1)计算P5的第1题。
(2)师生第二次竞赛:第一组:左边的五个题第二组:右边的5个题2、简单应用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0.66千克的水。
(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约重19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3)对于计算出来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4)如果这些水用来大家喝,你知道能解决学校几个班多少时间的饮水量吗?(课后可向学校事务室了解情况,并计算出结果。
)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41×6=246441×6=26464441×6=2664644441×6=266646(2)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交流)(3)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444441×6=26666464444441×6=2666664644444441×6=266666646(4)上面写出的答案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5)运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6)请你运用发现的规律,自己写出几个算式。
(小组交流)3、用计算器算出泰山门票的总收入是否是12530000元。
五、总结拓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计算器(2)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2、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准备:1、师、生自备计算器。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计算器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学习目标:1、会利用计算机进行较大数的计算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
二、小组互助: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相互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三、交流提升活动一:师:我们已经学会使用计算器了,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越性?(生答)师:我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你信吗?活动二:出示:99998×15,9999×19,9999×12、、、、、、你们用计算器,老师口算,咱们比比看。
你想知道其中的诀窍吗?如果学会了你也会算得比计算机还快。
请你用计算器完成42页的算式,学生汇报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9999×11=1099899999×12=1199889999×13=1299879999×14=139986师: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根据规律,你能不用计算器计算出9999×15的得数吗?你还能计算9999×19吗?你是根据什么算得?师:现在谁知道刚才我们比赛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总是赢吗?师:是呀,有很多的题目计算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寻找规律,就能比计算器算得还快。
下面我们亲自来试试好吗?四、达标测试自主练习第4题,用计算器计算,独立完成,班级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独立完成第5题,拓展练习:第6题,通过练习,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回文数。
自主练习第8题,通过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并用下面的数按照你发现的规律试一试,验证你的发现29、85、68、1643、69、758.五、总结拓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课后反思:第一单元:我学会了吗?(第三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设计了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本节课是对第一单元教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检测学生是否已掌握本单元知识。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练习,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巩固本单元的知识。
教学目标:1、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进一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较熟练地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能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五、课前准备:(前置性学习)六、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出示课本第7页,说说看到了什么?说说与所学本单元有什么联系?体会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小组互助1、完成第7页的1题2、完成第2题,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三、交流提升:第一题通过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什么规律?让学生分析第二题的解题方法四、达标测试:配套练习册第二页的1、2、3、5题五、总结拓宽: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反思:第二单元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1)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分开编排。
以往教材大都是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虽然比较系统,但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代数,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把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分开编排,有利于分散难点。
(2)将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整合在一起学习。
以往人教教材是将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分开在两个单元学习的。
先学运算律、再学用字母表示数,这样编排,既不利于学生用字母表示规律,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理解代数的意义。
本教材将运算律与用字母表示数整合在同一单元,且先学用字母表示数,再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同时为用字母表示定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教师要更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兴趣,富有思考性的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存在的作用,渗透,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需要。
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进一步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和计算公式。
在课堂中要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