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课时:地球——宇宙的奇迹1.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2.我们的地球有关数据: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1000千米;海洋平均深度约为千米,岩石层平均厚度约为30千米(海底部分约为7千米)。

3.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0适宜生命存在。

4.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气,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5.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

6.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7.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剧烈变动,而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8.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9.据统计,目前所知道的海洋生物有21万多种,其中海洋植物约1万种。

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10.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能源、栖息地等。

11.在一个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保证的必要生存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氧气、饮食、重力、避免过度辐射等条件。

12.海洋能源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海流能等;海洋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永远不会枯竭,也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第2课时: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1.除了自然灾害之外,我们的地球家园还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白色污染以及全球变暖问题。

2.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3.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者。

酸雨可以在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 对比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

4.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生存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5. 动物会通过改变自身的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冬眠、迁徙等。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 船的发展经历了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内燃机船再到现代轮船和潜艇的历程。

2. 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让船更加稳定。

3. 船的载重量与船的体积大小、结构以及所使用材料的性能有关。

4. 给小船装上动力时,要合理安装,减小阻力。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所需的空间、环境和资源。

2.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3. 减少垃圾的方法有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4. 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要节约用水。

第四单元热。

1. 热是一种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2.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3.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4. 物体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第五单元环境与我们。

1. 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2. 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湘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 光 知识点

湘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 光 知识点

湘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光知识点第三单元光第1课光源1、像太阳、燃烧的蜡烛、点亮的小灯泡这样,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发光的萤火虫等是天然光源;燃烧的纸张、发光的手电筒等是人造光源。

3、以前,人们只能利用天然光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制造出多种多样的光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1、电光源的发展与应用18世纪末,人们开始进行电光源的研究。

最初,是从碳(tn)极弧光灯开始的。

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碳丝白炽(ch)灯并且不断改进,他先后申请了一千多项与电灯相关的专利。

从此白炽灯取代了传统的火焰光源,开创了人类电光源照明的新时代。

1907年,人们采用拉制的钨(wu)丝作为灯丝。

1938年,人们研制出荧光灯并开始销售,其发光效率和寿命均为白炽灯的3倍以上。

1974年,人们又成功研制出高效节能的荧光灯。

1962年,人们研制出发光二极管(LED),LED灯更加节能。

2000年以来,其应用范围正在扩大。

第2课光的传播1、早在战国时期,人们此认识到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现象,其最好的证明就是“小孔成像”。

《墨经)里对这个现象有详细的记载,来自室外人体的光,通过小孔在暗室内成的像,人的下部在高处,人的上部在低处。

2、制作小孔成像盒(1)找一个带盖小纸盒。

在纸盒盖的中心开一个直径约1毫米的圆孔。

2.将纸盒的底去掉,蒙上一张半透明纸作屏幕。

(2)如图将纸盒盖与纸盒套装好。

将小孔对准外面的景物,然后调节屏与小孔的距离,在屏上能看到景物的缩小、倒立的像。

(3)如图将纸盒盖与纸盒套装好。

将小孔对准外面的景物,然后调节屏与小孔的距离,在屏上能看到景物的缩小、倒立的像。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第3课光的反射1、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现象非常多,我们还能再举一些例子吗?汽车反光镜医用额镜交通反光标牌波光潋(lian) 滟(yian) 的湖面照哈哈镜自行车反光尾灯3、潜望镜是指从海中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kui)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全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包括4个单元共12个章节,具体的科学知识点整理如下:第一单元:动力与能量1.动力的概念:力是物体运动或改变形状的原因;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机能是将物体移动或改变物体形状的动力。

2.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力、间接作用力、弹力、摩擦力、重力。

3.动力的传递:力的传递通过物体的接触或力的传递介质实现。

4.动力的转化: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电能的转化(电能与动能、电能与热能)。

5.能量的守恒:能量可以转化,但是总能量守恒。

第二单元:物质的四态变化1.物质的四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物质的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力实现。

3.物质的沸腾: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4.物质的蒸发: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或增加表面积实现。

5.物质的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可以通过升温或减少压力实现。

6.物质的溶解: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

第三单元:暖和和生命1.温度和测温:温度是物体热量的度量,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

2.温度的传递:热量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3.温度与物体热胀冷缩:物体在加热时热胀,退热时冷缩。

4.生命体的特点: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5.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1.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节约能源、水资源、食物等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健康生活》知识梳理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健康生活》知识梳理

第八课《人的感知与反应》知识梳理
1.篮球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打球时我们需要密切注意求和其他人的运动,随时准备做出适当的反应。

2.雷雨天电闪雷鸣时,我们会有什么反应?哪些器官能帮助我们感知天气的变化?
答:可以看到闪电,明亮的闪电在天空中特别耀眼;听到轰隆隆的雷声,雷声特别大,很刺耳;还可以听到哗啦啦的雨声。

用眼睛可以看到闪电,用耳朵可以听到雷声和雨声,还能用手和皮肤感觉到雨水,用鼻子闻到下雨时潮湿的空气味道。

3.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人体会做出哪些反应?
当我们观看相声时,主要通过眼睛和耳朵感受到外界的刺激,看到滑稽的表演和有趣的故事,我们就会开怀大笑,身心放松,产生愉悦感。

当我们的鼻子闻到食物的香味时,身体就会产生饥饿的反应。

当我们不小心触碰到冰冷的物体时,手会使我们感受到冷的刺激,于是手会马上缩回来。

不仅手能感觉到冷的刺激,我们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也会感受到冷的刺激。

虽然没有吃到杨梅,但是也感受到了杨梅的酸。

4.打开遮光窗帘,我们会有什么反应?
答:眼睛受到强光线刺激,闭眼慢慢适应,瞳孔逐渐变小。

当我们的眼睛受到外界光线刺激时,通过瞳孔的变化来适应外界光线的变化
5.听到刺耳的噪音和美妙的音乐时,我们各有什么反应?
答:当听到刺耳的噪音时,想避开感觉到烦躁,而听到美妙的音乐时,会感觉放松身心愉快。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

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 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1)准备两个玻璃皿。

(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 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

4.在实验中, 设置两组进行对比, 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在实验中, 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 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 两组种子都发芽了, 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 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 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 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 绿豆苗的生长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记录(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 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 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植物能适应环境, 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 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 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背诵+默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背诵+默写)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小科背背(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2.我们的地球(1)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

(2)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1000千米。

(3)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

(4)岩石圈平均厚度约30千米。

3.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水、合适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气候。

4.火星大气基本不含氧气,气候会短期内反复地剧烈变动,不能提供生命必要条件。

火星大气中也基本没有氧气。

5.八大行星中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保证地球上有液态水。

6.丰富的海洋资源(1)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2)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

2.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全球变暖、光污染、噪声污染等。

3.雾霾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4.氟利昂的使用会破坏臭氧层。

5.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会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第3课珍惜水资源1.人们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淡水湖、河流和部分地下水。

2.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紧缺。

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多,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们担忧水资源问题的原因(1)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2)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

(3)自来水来之不易,要珍惜。

(4)水被污染。

5.水资源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1)水污染防治。

(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6.我们能为水资源问题做些什么(1)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

(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

(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

(4)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防止造成水污染。

7.滴灌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湘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知识点

湘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知识点

湘科版五年级(下)科学三、四单元知识点三单元:光光源1.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像太阳、星星、发光的萤火虫等叫天然光源,燃烧的纸张、点燃的蜡烛、发光的手电筒等叫人造光源。

3.电光源的发展:碳极弧光灯-碳丝白炽灯-钨丝白炽灯-荧光灯-发光二极管(LED)。

光的传播1.光的传播路线:沿直线传播;证明: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

光的反射1.概念: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2.实例: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穿衣镜、医用额镜、月亮…光的色散与混合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7种颜色的单色光(色散):白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单色光)2.三原色光:红、绿、蓝。

光线与视觉1.视觉的形成: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晶体状→大脑加工→视觉。

2.人的视觉与光的强弱有关。

光线越强,眼睛受刺激,看不清;光线太弱,看不见;光线适中,眼睛舒适,看得清楚。

3.我们看到的非光源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颜色的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

地球的运动自转1.绕转中心:地轴(倾斜)2.周期:24小时3.方向:自西向东4.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证据:傅科摆。

5.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3日左右)昼夜等长,夏至(6月22日左右)白昼时间最长,冬至(12月22日左右)白昼时间最短。

公转1.绕转中心:太阳2.周期:1年3.方向:自西向东4.轨迹:椭圆5.地球公转产生四季。

6.根据一年中的冷暖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四季划分为: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次年2月为冬季。

7.日影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

夏至日影最长,冬至日影最短,春分、秋分在中间变化。

(圭表、登封观星台都是古人对四季的深刻研究)人类的认识历史1.地心说: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2.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其自身又自转。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转化"这一主题,包括了物质的三种状态、物质的溶解、物质的熔化、凝固和升华等知识点。

一、物质的三种状态物质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不同的状态中。

固态的物质分子之间紧密结合,位置相对稳定,分子热运动较小;液态的物质分子之间结合较松散,分子热运动较剧烈;气态的物质分子之间几乎没有结合力,分子热运动剧烈。

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可以发生状态的转化,比如固态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变成液态,再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会变成气态。

二、物质的溶解物质的溶解是指一个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完全混合的过程。

溶解物质称为溶质,溶解用的物质称为溶剂。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和溶剂的分子互相作用,形成一种统一的混合物。

溶解可以发生在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的情况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溶解的现象,比如将糖放入水中搅拌后,糖完全消失在水中。

三、物质的熔化、凝固和升华物质的熔化是指固态物质受热到达一定温度后,分子热运动剧烈,分子间结合力变弱,固态物质逐渐转变为液态物质的过程。

物质的凝固则是液态物质受冷后,分子热运动减缓,分子间结合力增强,液态物质逐渐转变为固态物质的过程。

物质的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无需经过液态状态。

比如将固态的干冰放在常温下,干冰直接变成了气体。

四、其他物质转化的现象除了熔化、凝固、升华等物质转化现象外,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的物质转化现象。

例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但其组成和性质没有改变,例如水的状态从液态变为固态;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原有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

例如,将铁钉放入酸中,铁钉表面会出现气泡并逐渐溶解,生成新的物质。

在物质的转化过程中,也涉及到了传热的问题。

熔化、凝固和蒸发等物质转化都是通过传热进行的。

传热有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测量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测量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时间测量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它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

2、钟表以时、分、秒来计量时间,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3、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是利用太阳光下影子的位置变化记录时间的)和圭表(是利用太阳光下影子长短变化记录时间的)就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即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4、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器是太阳钟,古人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5、中国古代的计时法干支计时法,十二时段计时法和更点计时法。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是泄水型水钟,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制成的,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上;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是受水型水钟,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制成的,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

7、在制作水钟时,水滴下的快慢与容器中水的水位的高低有关;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滴水的速度、盛水容器的形状、刻度划分的准确。

8、改进水钟的方法:一是使滴水容器中的水位始终保持相同的高度;二是水滴快的时候加大时间刻度间距,水滴慢的时候减小时间刻度间距。

9、我国古代的一些计时仪器有:日晷、圭表、燃油钟、沙漏、水钟、蜡烛等;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0、一个单摆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组成的,同一个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为单摆具有等时性。

11、摆长不等于绳长,摆长是指:从摆绳的最上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如果用木条作摆,摆长为固定点到木条重心的距离。

1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幅和摆锤重量无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速越慢;摆长越短,摆速越快。

13、重心规则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是它的几何中心。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时间在流逝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一分钟可做的事:用键盘可以打70-80个字。

跑步400米左右。

速读500-600字的故事。

铅笔厂一分钟能生产1600支铅笔。

喷气式客机能前进18千米。

三峡水电站可发7万度电。

5、时间是没有快慢的,时间的长短也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从我们身边悄然流逝,时间如流水,是那样的转瞬即逝。

6、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二、太阳钟1、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

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我国古代把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4、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而这样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原理:利用了太阳光影子的变化来计时的。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三、用水测量时间1、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2、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3、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 水是一种化合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2. 水存在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3. 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水的密度和比热等。

4. 水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溶解性和酸碱性。

5. 气态水蒸气是大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升华、凝华和凝结。

6. 液态水是生命的基础,它在自然界中具有循环性质:蒸发、降水、地下水、江河湖海等。

7. 冰是一种固态水,它具有比液态水低的密度和比热。

8. 水资源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命资源,保护水资源成为了全球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

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五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及题

五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及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一、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二、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三、古埃及人把天空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察星座的运动,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

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四、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如日晷。

日晷又叫“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日晷和赤道日晷两种。

五、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六、受水型水钟的工作原理: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七、泄水型水钟工作原理: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八、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水钟”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九、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是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十、单摆由摆绳、摆锤组成的,单摆具有等时性。

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成了摆钟(座钟、挂钟)。

十一、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十二、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

十三、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个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

十四、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的重力来转动齿轮,当垂体所受的重力转动齿轮时,摆锤与齿轮操纵器会联合工作,控制转动的规律。

十五、垂体时钟工作原理(摆锤与齿轮操纵器工作方法)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

科学五下第三单元知识点

科学五下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春夏星空》1.怎样观察星空?(1)在天气晴朗的夜晚,选择周围没有强光的地方观察星空。

(2)明确站立位置和观察朝向,确定参照物。

(3)做好观察记录。

2.星的明暗程度用星等表示,星越暗,星等数值越大。

我们常说的星等是指观测者用肉眼看到的星体亮度,也叫视星等。

例如:北极星的亮度为2.0等,织女星的亮度为0等,太阳是-26.7等,正常情况下,星等小于6的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3.观星箱的制作过程:①涂黑内壁②加标记线③钻观察孔4.观星箱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将观星箱固定在便于观察星空的位置。

整个观测活动中,不能移动观星箱。

(2)从观星箱的小孔观测选定的区域,把看到的星标记在方格纸上的对应位置。

5.面朝北方可以看到北斗七星,面朝南方可以看到天狼星。

夜深时比傍晚看到的星更明显。

一天之中,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自东向西移动。

6.记录表设计的格数需要和观星箱标记线的分割方式保持一致,如果发现在观星箱中对应的某行某列的位置,就应在记录表格的相应位置,用大小适合的点进行标记。

7.星的亮度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我的猜想:(1)可能不同的星离我们距离不同。

离得远,星看起来就暗;离得近,星看起来就亮。

(2)会不会是这些星本身的亮度就不同呢?实验方法:(1)与竖杆间距相同,摆放两种亮度不同的光源,比较竖杆影子颜色的深浅。

(2)与竖杆间距不同,摆放两个亮度相同的光源,比较竖杆影子颜色的深浅。

实验现象:(1)间距相同,光源亮度高的影子颜色深。

(2)光源亮度相同,间距越近影子颜色越深。

实验结论:星的亮度与星离我们的距离及星本身的亮度有关。

星本身亮度高、距离我们近的星亮度高。

8.经过长期观察,人们发现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为了更好地观察和研究星空,人们把星空划分成很多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全天共分为88个星座,天空中每一颗恒星都属于某一特定星座。

9.春季的夜晚,面向北仰望星空,可以看到有7颗亮星组成勺形,这就是北斗七星。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3、绿豆苗的生长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绿豆种子在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同时具备的条件下会萌发成为绿豆苗。

绿豆苗的生长,又需要什么条件呢?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光对植物生长起什么作用?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的实验计划放在室外,一盆接受阳光照射,另一盆用纸盒罩住。

其他条件完全一致(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然后进行一周的观察。

从“绿豆苗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角度进行比较观察。

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观察记录表阅读科学书第7页资料光合作用图片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氮气占78%,氧气占21%)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植物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植物的这种作用就叫光合作用。

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可以茁壮成长,那植物的生长对周围的环境又有怎样的影响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净化周围的环境。

)植物与环境的联系绿豆苗生长需要的条件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苗的生长还需要哪些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土壤等。

)我们可以制定实验计划,并通过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研究是否需要阳光,不同的条件就是阳光,研究是否需要土壤,那么不同的条件就是土壤)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有什么不同?对阳光、水分的需求相同吗?结论: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拓展:光的照射方向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两盆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用两个纸盒罩住。

一个纸盒在左壁挖个圆孔,一个在纸盒右壁挖个圆孔,使光能从圆孔中射入。

一个星期后,两盆植物会生成什么样?(一周后发现植物都朝有阳光的地方长。

)。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思维导图+练习题汇编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思维导图+练习题汇编

教科版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思维导图+练习题汇编思维导图必背考点1.地球为生命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适宜的温度、大量的氧气、液态水、稳定的气候等。

2.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

3.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

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如乱砍滥伐、城市过度扩张、工业污染等。

全球变暖主要是由温室效应异常引起的,导致全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持续升高。

4.地球上水资源占比:淡水(2.5%)、咸水(97.5%)5.生活中的节水措施:关进水龙头、用盆接水洗菜、用淋浴代替盆浴、滴灌技术等。

6.具体节水方案:水污染防治、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滴灌)。

7.我们为什么担忧水资源的问题: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自来水来之不易,要珍惜;水被污染;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少,且分布不均匀。

8.垃圾分为(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

易腐垃圾:香蕉皮、中药药渣、树叶、动物骨头等。

易腐垃圾可以用来堆肥。

有害垃圾:废油漆、废灯管、过期药品、含汞、铅、镉的电池、废水银温度计、用过注射器等。

可回收垃圾:塑料瓶、旧报纸、旧衣服、废金属、废玻璃等其他垃圾:无汞电池、餐巾纸、碎陶瓷、渣土、砖瓦、卫生间废纸等。

9.了解解决垃圾的问题: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0.具体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少买不必要的衣服、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食物浪费、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11.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中的能量能够为我们的房间调节冷暖或带来光明,也能驱动车辆、烹调食物、转动机器。

12.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是可再生能源。

电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中心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听话的电磁铁1.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电磁铁)。

2.1820年,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的导线能吸引小磁针。

他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小磁针, 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 断开电源后小磁针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说明电流能产生(磁)。

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关系的科学家。

3.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

制作电磁铁需要的材料有(导线)、(电池)、(铁钉)。

5.电磁铁的基本性质是: 通电时, (产生磁性);切断电源, (磁性消失)。

6.实验证明: 改变(电流强弱)、(线圈圈数)、(铁芯粗细)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

7、串联在电路中(电池的节数越多)、(线圈的圈数越多)、(铁芯越粗), 电磁铁的(磁力越强)。

8、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 它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

线圈的缠绕方向改变后, 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变化。

10、电磁铁的磁极的变化与(线圈的缠绕方向、电池的正负极)有关。

11.电磁铁与磁铁相比的优点是(磁极方向和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12.制定研究计划要思考(实验方法),(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等等13.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14.(磁铁)用起来简单, (电磁铁)使用起来烦麻。

单元地球的运动1.日晷是测定(时间)的仪器,日晷又称为(“日归”)。

它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化, 地面上物体的(影子)也在相应的变化的规律制成的。

2、现存最早的日晷是(秦汉)时期的赤道日晷。

最早在(隋朝)年间, 中国就有了关于日晷的文字记载。

3、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 物体的影子的(长度)与(位置)和(地面上的气温)也随着而变化。

4、影子方向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方向的变化(相反)。

5.人看太阳的视线与水平视线之间的角度叫做(太阳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下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2、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时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古埃及人观察到在这段时间里有12个星座横过天空,于是他们把夜晚确定为十二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十二个小时。

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八个小时。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4、古代的人时常用光影来计时。

5、容器内的水面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这种水钟叫泄水型水钟。

6、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这种水钟叫受水型水钟。

7、单摆有等时性。

8、摆的快慢与摆动幅度和摆锤的重量无关。

9、摆的快慢与摆的重心有关。

10、摆钟的结构:支轴、短针、长针、齿轮操纵器、齿轮、摆锤、锤体。

11、齿轮操纵器倒钩可以控制齿轮上的齿,一次一个转动。

齿轮由垂体控制,钟表内的齿轮与指针可以被连带牵动。

摆锤来回摆动,
并牵动齿轮操纵器。

1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13、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14、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太阳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做成的。

15、三百毫升水的实验中前十毫升滴的比后十毫升要快。

16、滴漏滴水的速度与容器的颜色无关
17、影响水钟计时的因素有容器太粗、水滴滴速不匀、水太多、刻度不准。

18、我们自己做的摆,摆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

19、我们自己做的摆,摆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

20、我们自己做的摆,摆动的速度不会有变化。

21、摆动的快慢和摆绳的长度有关。

22、固定的金属圆片离顶点越近摆的速度就越快。

支轴 短针 摆锤来回摆动,并
牵动齿轮操纵器 齿轮由垂体控制,钟表
内的齿轮与指针可以
被连带牵动
齿轮操纵器倒钩可以控制齿轮
上的齿,一次一个转动
长针 垂体转动齿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