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成长共同体

合集下载

师生共同体学生发言稿(2篇)

师生共同体学生发言稿(2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代表全体同学,发表关于“师生共同体”的演讲。

师生共同体,这是我们学校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基石。

在此,我想谈谈我对师生共同体的理解,以及我们如何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共同体的内涵师生共同体,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以共同的教育目标为引领,以平等、尊重、信任为基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育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不再是简单的传授与接受关系,而是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共同成长的伙伴。

1. 平等与尊重在师生共同体中,师生双方地位平等,彼此尊重。

老师不再是权威的化身,而是我们学习的引路人;我们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学习者。

这种平等与尊重,为我们的共同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2. 信任与支持师生共同体强调信任与支持。

老师信任我们,关心我们的成长,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帮助;我们信任老师,尊敬老师的教诲,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这种信任与支持,让我们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携手共进,共同进步。

3.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师生共同体中,师生双方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老师传授知识,我们也向老师学习如何做人、做事;我们在学习中成长,也为老师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这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让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勇攀高峰。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1. 增强师生沟通沟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关心老师的日常生活,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让老师了解我们的需求和困惑。

同时,老师也要关心我们的成长,倾听我们的心声,为我们排忧解难。

2. 尊重老师,理解老师我们要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纪律,尊重老师的教诲,用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的关爱。

同时,我们也要理解老师的压力和困难,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摘要] 本文提出了“师生成长共同体”的理念。

是对教育回归本原的呼应,是新课程理念下学校教育氛围、教育关系的重构,就是教师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实现双赢、共同成长。

[关键词] “师生成长共同体”新课程建设学校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交流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鸣,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和思考,我们创新实施了“师生成长共同体”。

一、“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创建1.概念在微观上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在宏观上是多维的、开放的、生态的,涵盖教学模式创新、育人机制创新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创新等多个方面。

2.组织形式学校首先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大共同体,在此基础上分三类、多级建立共同体。

(1)管理共同体分成级部、行政班、合作小组三种层次。

其中合作小组式的管理共同体以行政班为基础组建,由6至9名学生和1至2名教师组成,每个行政班由6至9个合作小组构成,每个级部由若干行政班构成。

(2)教学共同体分成走班单元、教学班、合作小组三种层次。

其中每6个行政班组建一个走班单元。

同一走班单元分成a、b两个层次的教学班共同体。

合作小组式的教学共同体,由来自同一行政班的学生组建,一般由6至9名学生和1至2名教师组成。

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课堂表现、自习纪律、作业上交、日常考勤等学习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将考核情况记入行政班。

(3)社团共同体分成校级、年级、班级三种层次。

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需要和个性特长的师生构成。

如研究性学习共同体、社区服务共同体、社会实践共同体、学科兴趣小组共同体、艺体共同体等。

二、“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实施1.创新德育模式,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学生道德素养在“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整体规划下,我校实现了德育课程化、主题化、系列化,创建了“三步五环节”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模式。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导言: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师生共同体”作为当下热议的教育理念之一,更是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放在了更高的高度上。

那么,什么是“师生共同体”?它和和谐师生关系形成了怎样的关联?今天,我们将来探析这个问题。

一、“师生共同体”:新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师生共同体”是指师生之间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一个教育理念。

它强调师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建立起一种合作与分享的共同体。

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师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传授和接受知识,而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学习。

“师生共同体”理念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也要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融入团队合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与特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体现。

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相互尊重: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不以权威和压迫来对待学生,而是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教学权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同时遵守学校的纪律规章。

2. 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有潜力,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学生也要相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遵从教师的管理和规定。

3. 共同成长: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追求进步。

4. 积极的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师生之间有积极的互动。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学生也要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在现代教育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师生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师生共同体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

下面将从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互信与支持、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四个方面探析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区别对待。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平等互动的关系,关注学生的个别需求和发展。

学生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养成平等待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师生之间的互信与支持是确保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该信任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与引导,帮助他们发展潜能。

同样,学生也要信任教师的能力和意愿,积极接受他们的指导和教育,并向教师寻求帮助与支持。

师生需要相互理解,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和学习特点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关怀。

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姿态,理解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

师生需要共同发展,促进彼此之间的成长。

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生也要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在师生共同体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并且有助于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思维开阔、具有责任感的人。

我们应该重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为此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师生共同体”是指在学校中,师生双方共同构建起和谐、融洽、互助、互学的关系,并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和提升贡献力量的一种理念和实践。

在此背景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师生共同体”的基石和重要内容之一。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改善教学效果。

教育是师生不断相互作用、传递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师生关系的和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如果师生之间存在隔阂、不信任,学生会感到压抑和焦虑,导致学习效果差。

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消除这种不利因素,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愉悦、有效地学习。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增进学生的成长。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种种困难和挑战,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业、生活和心理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和鼓励。

当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了紧密关系时,学生更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问题和感受,而老师也更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建设性的指导和支持,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建立良好的学校文化。

学校是一个集体,学校的文化也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和传承的。

当师生关系和谐,学校文化自然也就更加积极和融洽。

在这样的学校里,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他们会为学校出色的表现而骄傲和自豪,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学校文化,提高整个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应该加强沟通、增强信任。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理解学生的处境和心理。

同时,老师也要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的信任度。

其次是要体现平等和尊重。

师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互相学习和互相尊重的关系,老师和学生应当平等相待。

最后是加强协作和互助。

教育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相互协助,共同追求目标。

总之,“师生共同体”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社会构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让学校成为一个更加和谐、富有活力和温暖的地方。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研究与探索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研究与探索


构 建 以“ 和” “ 容” 文 化为 核 心 的 “ 师 生 成 长 共 事 务 。
同体 ”
学 校 是 传播 知识 、 传 承 文 明 的殿 堂 , 文 化管 理 是 有事做 、 事事 有人做 、 件件讲规 范 、 项项抓落 实的局 学 校管理 的最 高 境界 。 要想 引领 师 生关 系走 向 亲密和 面 , 也使 每个成 员都 得 到了 应有 的关 注和发 展 。
包 纳容 蓄之 意 ,是 ~种兼 容 并包 、涵 纳 万物 的气 魄 。 根 据基础 素 养评价 要 求和 学 生实 际 , 开展 系列化 的德 “ 容” 亦 是 我 国传 统 文化 的重 要 范畴 , 是 一种 “ 兼容 并 育 主题活 动 。五是 根 据省 中 学生基 础 素 养评 价要 求 , 蓄” 的 文化 。 建设 “ 容” 文化 , 就 是要 引领 学校 以海 纳 百 设计 实施 《 学生德 育评价 量 表》 ;根 据教 师 专业 化标
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校师生成长共同体经验在中美高中特色办学研讨会海峡两岸三地校长学术研讨会潍坊日照名校长论坛山东素质教育论坛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上受到与会代表广泛好评我校师生成长共同体科研成果获得山东省十一五地方教育创新成果奖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进行深度报道
当代教 育 科学 2 0 1 3年第2 期
教 改 前 沿
“ 师生成长共同体" 的研究与探索 冰
● 许 崇文
《 国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和 发 展规 划 纲 要 》 指出:
色; 推 进培 养模 式 多样 化 , 满足 不 同潜 质学 生 的发 展
需要 。 ”
的, 涵 盖学 校德 育创 新 、 校本 课 程创 新 、 课 堂 教 学改 革

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

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

、 社 会 三 ” 位一 体 的 大 教 育 格
局 ? 近 年 来 , 郞 西 县 教育 局 进 行 了 顶 层设 计 . 在 全 县 中
小 学 中 深人 推 进 “ 师生 成 长 共 同 体 ” ( 以 下 简 称 共 “ 同
体 建 设 , 很好 地 解 决 了 这 些 难题 。
_ 、 科 学 构 建 “ 师 生 成长 共 同 体 ”平 台
“ 师 生 成 长 共 同 体 ” 是 “ 小 组 建 设 ” 与 “ 全 员 育 人 导
师 制 ” 的 有 机 融合 , 从 成 员 构 成 上 看 , 就 是 小 “ 组 + 导 师
= 师 生 成 长 共 同 体 ” 。 共 “ 同 体 是 ” 在 课 改 学 习 小组 建 设
的 基 础 上 集传 统 班级 管 理 和 课 改 小 组 管 理 优势 于一 体
每 精 “
2.


长反





神 成 长 的 “ 温 度 计 ”
“ 每周 成 长 反 思 栏 ” 目 是 学 生 坦 露心 迹 和 思 想 成 长
湖 北 教 育 0 2
9 04 -


1 3
教育 观察 本 刊 视点 I
的 “ 窗 口 ” 。 “ 共 同 体 ” 导 师 指 导 学生 把 成长 过 程 中 关于
了 《学生成长周
志》
分 小学


中学两个版本

《 学 生 成 长
周 志 》 成 为 “ 共 同 体 ” 的 有 效 载 体 , 全程 记 录 学 生 的 成
长,
主 要 包括学 生的 读 书摘

成 长反 思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师生共同体”是指学校中师生之间建立起的和谐、互助、共同发展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的一种整体性、有机性的教育管理模式。

在师生共同体中,师生不仅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更是教育协作者和教育共同体。

在师生共同体中,师生之间建立了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和关爱的关系,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促进了师生双方的全面发展。

具有和谐师生关系的师生共同体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师生共同体应该构建起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且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态度。

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的权威和专业知识,与教师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共同努力实现教育目标。

师生共同体应该强调师生之间的互惠和互助。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师生合作、互助互学的活动中,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进步。

师生之间的互惠和互助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更能够加强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效果。

师生共同体应该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爱和关怀。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解决学业和生活中的困难。

学生也应该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与教师建立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亲密关系。

关爱和关怀能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促进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

师生共同体应该强调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价值。

学生也应该注重自身的学习与发展,通过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

师生之间的共同发展是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的,只有实现了师生共同发展,师生关系才能够更加紧密和和谐。

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学校和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师生共同体的建设。

学校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平等和民主的教育管理平台,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学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学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哈拉哈达寄宿制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自主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班主任导师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班主任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着力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结合我校具体校情,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任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班主任育人导师制为主要抓手,落实班级精细化管理,提升班集体自主教育改革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师生同成长、共发展的发展目标,具体为“八共八同”,即:在学习上共研讨、同分享;在读书活动中共阅读、同进步;在劳动中共劳动、同友爱;在体育活动中共锻炼、同健体;在第二课堂中共活动、同发展;在生活中共沟通、同和谐;在守纪上共自律、同提高;在小组合作中共欣赏、同分担。

二、组建领导小组:组长:赵润军副组长:汪磊唐大伟成员:张莹莹原鹤华全体班主任三、方法措施(一)分组定人,构建“成长共同体”分组定人就是确定成长共同体的最小单位——成长共同体小组。

成长共同体小组由包导老师和小组内学生组成。

1、定班级学期初,在政教处、教导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校教师配备情况,确定各班班主任。

2、定导师教导处根据班主任配备情况将各任课教师分到班级作为该班的导师。

3、定学生班主任综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思想状况)和课任教师思想状况和任教特点,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给每位学生确定一名课任教师做该生的导师。

在定学生组建小组过程中,根据班情,每个小组可由4——6人组成,在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为互助学习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交流、开展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了便于管理,给每一名组员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师生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

师生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
教 育 广 角
21 0 0年第 1 期 当代教育科学 8
师生共 同体 的构建与实施
● 许 崇 文


“ 生 成 长 共 同体 ” 概 念 与 构 建 师 的
中感悟 交流 , 得 知法 、 法 、 懂 学 守法 的重要 性 , 而 进 从

“ 生成长共 同体 ”在 微观 上指具 有共 同愿景 的 师 ,
步提升 思想道德 素养 ,养成遵 纪 守法 的良好 习惯 ;
师 生在 团体 情 境 中通过 有效 互 动而 促进 师 生共 同成 最后 师生 一起 对这 次活动 进行总 结评价 , 形成 富有特 长 的教育活 动组织 。“ 师生成 长共 同体 ” 的成 员 , 彼 色和成 效 的法 制安全 主题 教育活 动模式 . 在 为今 后开展
或组织学 生到看 守所实地 观看 , 师生 一起在情 景体 验
许 崇 文/ 山东 省 曰照 市第 一 中学 校 长

5一 0
当代 教育 科学
2 1 年第 1 期 00 8
教 育 广 角
对 学生 的学 习质量 进行检 测 , 当堂对 学 生学 习情 况 副 班 长负 责考 核 ;血是 社 团活 动 方面 .权 重 占 5 . 并 % 以小组 为单位 进行 评价 。“ 步五 环节 ” 学模 式 , 三 教 将 由文体 委 员 负 责考 核 ; 是 “ 同体 ” 员合 作方 面 。 六 共 成 课堂 智慧 生成 与道德 渗透 融 为一体 。在 这 个过 程 中 , 权 重 占 l% , 0 由组织 委 员负责考 核 。 不但 学生 在德 与智 方面都 有 了收获 , 师 的育人 理 想 教 指 导教 师方面 。首 先 , 对 “ 同体 ” 生成 员进 在 共 学 也得 到了 更好 的实现 。 整个 教学 活动 , 生一起 探索 、 行 考核 评价 的基 础 上 , 师 量化 出“ 同体 ” 共 的评价 结 果 。

师生成长共同体思政育人模式

师生成长共同体思政育人模式

师生成长共同体思政育人模式师生成长共同体思政育人模式是一种将教师和学生共同纳入教育过程,以共同成长为目标,通过共同参与、互动、合作等方式,实现思政育人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形成一个共同成长的团队。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参与者,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与同学的合作,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师生成长共同体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实现共同成长的关键,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3. 注重实践和体验。

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实践和体验。

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必备的品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5. 关注学生全面成长。

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成长支持。

师生成长共同体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途径包括:1. 开展主题班会、座谈会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开展团队项目、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沟通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

4. 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境的能力。

夹河镇师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夹河镇师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夹河镇中心小学全面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自主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着力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依据《关于全面推进“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西教发〔2016〕7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校情,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任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主要抓手,以抓实读书活动,创建“三声校园”等为有效载体,以《学生成长周志》为纽带,落实精细化管理,提升自主教育改革实效,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师生同成长、共发展的发展目标,具体为“八共八同”,即:在学习上共研讨、同分享;在读书活动中共阅读、同进步;在劳动中共劳动、同友爱;在体育活动中共锻炼、同健体;在第二课堂中共活动、同发展;在生活中共沟通、同和谐;在守纪上共自律、同提高;在小组合作中共欣赏、同分担。

二、组建领导小组:组长:张吉森副组长:王顺波罗光侠成员:全体教师三、方法措施(一)分组定人,构建“成长共同体”分组定人就是确定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最小单位——成长共同体小组。

成长共同体小组由包导老师和小组内学生组成。

1、定班级学期初,在政教处、教导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校教师配备情况,确定各班班主任。

2、定导师教导处根据班主任配备情况将各任课教师分到班级作为该班的导师。

3、定学生班主任综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思想状况)和课任教师思想状况和任教特点,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给每位学生确定一名课任教师做该生的导师。

在定学生组建小组过程中,根据班情,每个小组可由4——6人组成,在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为互助学习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交流、开展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了便于管理,给每一名组员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师生共同体的概念

师生共同体的概念

师生共同体的概念
师生共同体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紧密、互动的关系,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其本质是建立在师生双方的互信、互助和共同成长的基础上,以实现双方共同发展为目标。

师生共同体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互动,不仅在教育内容上实现共享,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实现共建共享。

通过共同讨论、共同规划、共同决策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助和和谐。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信。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同时,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师生共同体的概念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实践方式。

它提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助和和谐的关系,以实现教育教学的共同目标。

同时,它也是一种实践方式,通过师生共同体的实践,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自尊心的建立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建设“师生共同体”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和深层次体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师生共同体”与和谐师生关系的关系。

“师生共同体”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共同维护、共同承担、共同成长的一个共同体。

它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它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

这种关系的形成和维护是基于双方的平等、尊重、信任、关心和支持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的态度和公正的态度上的,是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只有在“师生共同体”的框架下,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发展,只有在和谐关系中,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真正成为一个终身学习和成长的人。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亲、清、和、美”和谐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关心、尊重、理解和支持。

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是“亲、清、和、美”,即亲密、清晰、和谐,美好。

师生之间建立亲密的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尊和幸福感,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感。

清晰的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成年龄、品德、文化水平、兴趣爱好、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界限明确,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待明确,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学习进度等也要予以反馈。

和谐的关系是指师生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坦诚地对待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积极的环境。

美好的关系是指师生之间要有爱、有友、有互惠、有忠诚、有感恩之心,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文明、快乐、有爱的校园氛围。

三、建设“师生共同体”的意义建设“师生共同体”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改善和发展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和谐、密切的关系,消除师生之间的敌对情绪,创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其次,它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破除课程中的隔阂,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有效开展;再次,它还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它还有助于改善学校内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相处关系,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和谐、稳定、有秩序、有纪律的校园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师生共同体

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师生共同体

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师生共同体摘要:和谐校园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师生共同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

本文从共同体理论出发,阐述了构建师生共同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构建师生共同体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认同,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关键词:和谐校园,师生共同体,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学校教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

和谐校园,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和谐校园的核心在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即构建师生共同体。

二、师生共同体理论1. 共同体理论概述共同体理论是指以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价值观为纽带,将一群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共同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群体。

在共同体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共同承担责任,并为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2. 师生共同体的概念师生共同体是指在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指引下,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尊重、信任、合作的关系,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习共同体。

3. 构建师生共同体的必要性和意义(1)构建师生共同体是实现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的基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2)构建师生共同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在师生共同体中,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的关爱和支持,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并积极参与到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构建师生共同体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在师生共同体中,教师可以感受到来自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体验到教育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构建师生共同体的条件构建师生共同体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 制度保障(1)建立健全师生沟通交流机制。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

“师生共同体”之和谐师生关系探析引言: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也制约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共同体”,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师生共同体的概念所谓“师生共同体”,是指师生之间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关心的和谐关系的一种教育模式。

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体现了师生在教育教学中相互依存、相互关照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不仅能够和谐相处,而且能够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建立师生共同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

教师应当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榜样和朋友,倾听学生的声音,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则应当尊重教师,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师生关系中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冷漠、粗暴的教育,令学生感到压抑和恐惧;一些学生对教师缺乏尊重,存在着缺乏合作精神的问题。

这些现象表明,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并寻求解决之道。

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改善和更新。

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也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为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教师需要扮演好“温暖的太阳”。

教师要以关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指导和支持。

教师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与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意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理解。

学习新思想师生共成长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研训

学习新思想师生共成长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研训

学习新思想师生共成长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研训
学习新思想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研训旨在加强师生对新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从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研训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新思想,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同时,也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政课教学质量,推动思政课程的有效开展。

在研训中,教师可以学习新思想的理论知识,深入探讨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经验和教学心得,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

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讨论,增强对新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开展辩论赛、主题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总之,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研训是为了推动新思想在中小学思政教育中的贯彻落实,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使得思政课程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培养更多有思想、有道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学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学生成长共同体实施方案

哈拉哈达寄宿制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深化自主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班主任导师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班主任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着力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结合我校具体校情,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任务“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构建是以班级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班主任育人导师制为主要抓手,落实班级精细化管理,提升班集体自主教育改革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实现师生同成长、共发展的发展目标,具体为“八共八同”,即:在学习上共研讨、同分享;在读书活动中共阅读、同进步;在劳动中共劳动、同友爱;在体育活动中共锻炼、同健体;在第二课堂中共活动、同发展;在生活中共沟通、同和谐;在守纪上共自律、同提高;在小组合作中共欣赏、同分担。

二、组建领导小组:组长:赵润军副组长:汪磊唐大伟成员:张莹莹原鹤华全体班主任三、方法措施(一)分组定人,构建“成长共同体”分组定人就是确定成长共同体的最小单位——成长共同体小组。

成长共同体小组由包导老师和小组内学生组成。

1、定班级学期初,在政教处、教导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校教师配备情况,确定各班班主任。

2、定导师教导处根据班主任配备情况将各任课教师分到班级作为该班的导师。

3、定学生班主任综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思想状况)和课任教师思想状况和任教特点,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给每位学生确定一名课任教师做该生的导师。

在定学生组建小组过程中,根据班情,每个小组可由4——6人组成,在构成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组织能力、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因素,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为互助学习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交流、开展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为了便于管理,给每一名组员按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编号,最后由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中的和谐教育
黑虎中学:殷新成
“师生成长共同体”建设可以定义为,以探究解决当前教育问题为导向,以管理机制创新为切入口,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以降低学校管理风险为动力,以拓展自主教育改革为使命,以落实《学生成长周志》为抓手,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教育实践活动。

而和谐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

《新课标》指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才。

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不仅是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更是生命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源于和谐。

构建师生命共同体对展现师生生命存在、提升师生生命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一、师生共同成长,教学氛围的和谐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讲授者、学生是学习者。

教学一般是紧扣语文教材展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知识往往在教师的预设中进行单向传递,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抑制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所以课堂效益不高,学生觉得无趣。

而建构主义者要求知识传递由单向传递转向对话,教学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过程应由预设转变为预设与生成并重,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氛围中主动建构语文知识。

二、师生共同成长,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最主要的,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传授知识。

前提是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

《学记》讲:“亲其师,信其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支点。

第二代课改的核心就是要改变
教学关系,其前提就是要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朋友”关系,所以建立“师生成长共同体”正好适应了教学改革的需要,使更多的老师深度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粘”在一起,以优化师生关系,进而大面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只有如此,学生才会向我们敞开心扉,才会信,才会听。

我在六年级带思品课时教过一个学生,他家在夹河镇花竹园住,叫余坚强,很叛逆很另类,学生反映经常偷同学的食品和钱物,班级里也属大哥大,小的同学只是忍气吞声,胆子大点告诉班主任,班主任管了过几天又就犯。

经过几次接触,我发现这个孩子有很多优点,叛逆、另类与家庭有些关系,他很勤快,见眼生情,而且他非常的聪明。

我就试着多次跟他接触,把他叫到我办公室聊天,起先是我问他答,到最后他经常会跑到我办公室找我聊天,而且还向我讲起他之前经历的许多事情,而在聊天的时候我也会慢慢向他渗透一些我的想法:多于父母沟通,父母都不容易,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你,他没有告诉我他的行为表现的真是情况,我知道原来是有隐情,通过交流,他的行为有所好转,慢慢的,我发现他的脾性收敛了很多,也开始认真学习了,到九年级后听他班主任说,他当上了卫生委员,很负责,就是情绪不稳定。

有一次我看到他的头发修的不对劲,于是我回家找来理发工具,把他叫过来,说“你这么大个男生,头发理成这样,多难看呀,来,老师给你修一修。

”在我给他修的过程中我看他哭了,问他,怎么了?他说:“老师,我可能读不下去书了,我爸爸在外面打工,染上了毒瘾,经常吸毒,家里的钱让他吸干了,我妈妈过生日,亲戚送的钱让他偷去买毒品,没钱了就找奶奶、妈妈和我出气,把我们三人往死里打,星期六放学我不敢回家,寄住远房姑姑家。

”他以前就这样吗?“是的,有好几年了。

”这时我才明白这孩子的恶习的由来了。

那你打算怎办呢?他说:“请老师不要告诉别人,我想九年级毕业了,我也不小了,我不想给社会找麻烦,我要去打工,挣钱养活奶奶和妈妈……”他是把我当知心朋友。

后来教学中接触过许多这样学生,交流中真正体会到:他们虽然是孩子,可是我们有时却不能把他们当孩子,只有尊重他们,他们才会尊重我们,
只有把他们当朋友他们才会把我们当朋友。

这样,师生间多了些尊重与理解,少了些对立与代沟,关系和谐了,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三、师生共同成长,最终目标是课堂和谐
我校工作方针“遵循规律办教育,依靠常规抓质量”,突出“三环六步”内涵和流程,打造课堂和谐的教学模式。

“三环”是指每堂课上“自研、助学、训练”三个环节必不可少;“六步”包括“创境导入、探究新知、合作互动、交流释难、实践巩固、拓展提高”等必要环节,它改变了过去那种“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模式,把时间还给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教师从课堂中解放了出来。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

简单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解决,教师进行简单点拨,提高了效率,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

难点、重点小组合作探讨,把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支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发展。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组内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同时,教师放下架子参与讨论,拉近了师生距离,消除了因师生关系不平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的现象。

成果展示,让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出错,不轻易做出评判,多表扬、鼓励,少否定。

在这种亲密、和谐、关心、包容的师生关系中,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课堂和谐了,成绩也就出来了。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

在学校倡导和谐、包容文化的大背景下,师生共同成长,教学相长,互动交流,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通过体验和感悟,促使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综合素养,增长教育智慧,提升幸福指数,实现教师与学生和谐发展的双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