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文名篇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文名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80d25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b.png)
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总复习——古文名篇
一、目标
本文档旨在对小升初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古文名篇进行总复,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与掌握这些古文的内容与技巧。
二、内容
本部分将回顾以下古文名篇:
1. 《论语·学而篇》
2. 《孟子·尽心篇》
3. 《大学·格物篇》
4. 《中庸·中庸篇》
5. 《诗经·国风篇》
6. 《楚辞·离骚》
7. 《文选·六国论》
8. 《史记·太史公自序》
对于每篇古文,将逐一进行内容回顾,并重点解读其中的精妙
之处、作者的思想观点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研究方法
在复过程中,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文
名篇:
1. 逐句翻译:对于每个句子,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并理解其中
的词义和语法结构。
2. 分析篇章结构:分析古文的篇章结构,把握整体框架和逻辑
关系。
3. 领悟作者意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观点,思考其与
现实生活的联系。
4. 频繁背诵:反复背诵整篇古文,熟悉其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5. 积累古文词汇:注意积累古文中的生字、词汇和表达方式,
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四、总结
通过本次古文名篇的总复,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经典古文的内容与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祝愿学生在小升初的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小升初文言文复习资料
![小学小升初文言文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a00740910661ed9ad51f36b.png)
文言文期末复习学弈孟子弈①之为数,小数②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③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④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弈:古代一种围棋。
②数:技艺。
③弈秋:善弈者,名秋。
④为:谓,说。
【译文】下棋在各种技艺当中,是细致的技艺,如果不能专心致志,就不能学会。
弈秋是全国之中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即使也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带丝线的弓箭去射它。
即使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2分)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案: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2.C3. 只听弈秋的教导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读《学弈》完成练习:1.解释词句(6分)(1)通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学弈》你有什么想法?(2分)1.通国——全国诲——教、教导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话。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e0b0592bed5b9f3f90f1ca1.png)
小升初古文专项复习讲义
![小升初古文专项复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b3b1e2b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b2.png)
小升初古文专项复习讲义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复1. 古文概述- 古文的定义:指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文字表达形式。
- 古文的分类: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
- 古文的特点:注重修辞、借代意义、语言简练。
2. 古文基本功- 关键词汇理解:研究并掌握古文中常用的关键词汇,如“颂扬”、“怀旧”、“嘲讽”等。
- 句子理解:重点培养对古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的分析。
- 句式转换:通过练将句子进行简单的变换,熟悉古文中的各类句式结构。
3. 古文修辞手法- 比喻:通过类比和隐喻,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 夸张:夸大句子中的某些情节或者事物,增强表达效果。
- 反问:利用反问句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第二部分:古文阅读技巧1. 预阅读- 预材料:阅读练册、古文选读等。
- 预要点: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主题,熟悉生字词语。
- 预目的:为后续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提高阅读效果。
2. 精读阅读- 精读方法:通读全文,理解句子含义,重点掌握重要词语和修辞手法。
- 精读要点:注重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和篇章的连贯性。
- 精读效果:提高古文理解能力,辨别古文中的实义词和修辞词。
3. 复总结- 复内容:对已研究的古文进行系统的复和总结。
- 复方法:重点复常用词汇和句子结构,练阅读和理解技巧。
- 复效果:巩固古文知识,提高大面积的应用能力。
第三部分:备考注意事项1. 考试要求- 考试形式:小升初古文考试一般为笔试形式。
-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等。
- 考试时间:根据考试安排合理分配时间,注意时间的掌控。
2. 备考建议- 实战演练:模拟真实考试场景,进行真题演练和模拟测试。
- 多维度训练:加强对古文中不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训练。
- 定期反馈:寻求老师或同学的指导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
3. 注意事项- 注意词汇积累:平时要多读书,扩大词汇量,熟悉常见古文词汇。
- 注意阅读理解:通过多读古文材料,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
![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bc4c12e551810a6f424868a.png)
阅读训练之文言专题(共6课时学生用)在小学阶段,我们其实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了,进入初中以后,文言文占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近年来,名校的小升初考试都会命制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
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小升初考试中拿下高分,更为初中轻松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 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 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1、“汝” 这个字,读音是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2、“吾”这个字,读音是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菊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1.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2.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①。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②矣。
注释①走:跑②及:等到。
至:到文言小练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中的“竞走”和现代竞走运动是不同的,“竞”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合起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完整版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0c4f0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5.png)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完整版一、了解文言文基础知识1、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同学们需要掌握常见实词的意思,比如“走”在古文中是“跑”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
2、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而”等。
要理解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项为之强”中的“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古今异义很多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思有所不同,比如“妻子”在古代是指妻子和儿女,现在则仅指妻子。
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比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二、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一步。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断句:1、借助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在句中常作主语或宾语,找出它们可以帮助断句。
2、借助虚词如“夫、盖、若夫、至若”等常用于句首,“也、矣、乎、哉、焉、耳”等常用于句尾。
3、借助对话标志“曰”“云”“言”等词后通常要断开。
4、借助句式排比、对偶、反复等句式整齐,可据此断句。
三、理解文言文文意1、结合注释课本和练习中的文言文通常会有注释,要充分利用这些注释来理解文意。
2、联系上下文有些字词的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
3、了解背景知识一些文言文涉及到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了解这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四、背诵经典文言文背诵是积累文言文知识的有效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如《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孟子》中的片段、《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等。
在背诵时,要注意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样有助于记忆,而且记得更牢固。
五、多做文言文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练习题可以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断句等多种类型。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977e3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3.png)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12篇小升初语文常考文言文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b0d1a2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2.png)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一、《孟母三迁》原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译文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置儿子的地方。
”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
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
”又搬家到学堂旁边。
于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让食物的礼仪的游戏,他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
”他们就在那里住了下来。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字词解释:【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于是。
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二、《司马光砸缸》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一个大人一样非常懂事,听到老师讲解《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因此他也明白了春秋的内涵.从此书不离手,甚至忘记了饥渴,冷热,一心都扑到了书里.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完整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完整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9f5f4a6964bcf84b8d57b73.png)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在小升初语文学校的过程中,文言文是语文学校的一个难点。
下面是文言文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望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 ?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
《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 《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出师表》 )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由是感激。
( 《出师表》 )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曹刿论战》)8、开古:大。
今:开 ( 多指商部 ) 。
例句:宜开圣听( 《出表》 )9、涕古:泪。
今:鼻涕。
例句:今当离,表涕零,不知所言。
( 《出表》 )10、兵古:兵器。
小升初必考 小古文60篇 含注释
![小升初必考 小古文60篇 含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68d0c80bcfc789eb172dc8f7.png)
(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①子九岁,甚聪②惠③。
孔君平④诣⑤其父,父不在,乃⑥呼儿出。
为设⑦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⑧儿曰⑨:“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⑩孔雀是夫子⑪家禽。
注释:①氏:姓氏。
②甚:非常。
③惠:惠同“慧”智慧聪明。
④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延尉。
⑤诣:拜见。
⑥乃:就;于是。
⑦设:摆放,摆设。
⑧示:给……看。
⑨曰:说⑩未闻:没有听说过。
⑪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补充:指以:是“以指的倒装”,用手指指着的意思(二)郑人买履郑①人有欲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
至之⑤市,而忘操⑥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⑦,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⑧自信也。
”注释①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②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③度——duó,考虑,在这里是“计算、测量”的意思。
后面的度字,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④坐——同“座”,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⑤之——代词,这里指代量好的尺码。
⑥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表⑦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⑧无——不。
补充:有欲买履者:者,----的人;反:同“返”,返回。
遂:最终。
何不试之以足:以,用。
自信,相信(自己的脚)。
(三)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①牛垄上,窃入学舍②,听诸生③诵书; 听已④辄⑤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⑥之,已而⑦复如初。
母曰:“儿痴⑧如此,曷不听其所为⑨?”冕因去依⑩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⑪映长明灯⑫读之,琅琅达旦⑬。
佛像多土偶⑭,狞恶可怖⑮;冕小儿,恬⑯若不见。
注释①牧:放牧牲畜。
②窃入学舍:偷偷地进入学社。
③诸生:学生们。
④已:毕,完。
⑤辄:就。
⑥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
⑦已而:不久。
⑧痴:此指一心一意,沉醉于……⑨曷不听其所为:何不听凭他做想要做的。
曷:为什么。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137df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1.png)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汇总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译文】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金。
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田地中有一树桩。
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农民等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只兔子。
兔子没等到,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数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精华小学文言文小升初真题汇总30篇(带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华小学文言文小升初真题汇总30篇(带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53726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5.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精华小学文言文小升初真题汇总30篇(带答案)文言文阅读1(2019·北京小升初真题)阅读文言文《师旷论学》,回答文后问题。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臣闻.之:()善.哉:()2.用“︱”划分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写出文中师旷连续运用比喻的句子,并说出它们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晚;听说;好。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文中师旷连用了:“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这三个比喻。
意在说明:学无止境,只要想学习,任何时候都可以学有所获。
(2018·湖北省小升初真题)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①弓缴②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注释:①援:拉。
②弓缴:弓箭。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A.诲:_____B.俱:_____5.请翻译句子大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教导,教育一起,一同5.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认为有天鹅将要到来(到达、飞过来),老想着要拉开弓箭将它射下。
文言文阅读2(2018·浙江省小升初真题)顾长康画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
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小升初重点文言文30篇
![小升初重点文言文3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067a6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4.png)
小升初重点文言文30篇在小升初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重点内容之一,它不仅考察学生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掌握,还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积累。
以下是30篇小升初重点文言文的精选内容,这些篇目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材料。
1. 《论语》节选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孟子》节选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 《庄子》节选庄子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4. 《左传》节选晋师伐齐,齐人败之,晋师退,齐人追之,晋师复战,齐人又败之。
5. 《史记》节选太史公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6. 《战国策》节选苏秦曰:“合纵连横,以制诸侯。
”7. 《汉书》节选班固曰:“文帝宽仁,百姓安居乐业。
”8. 《后汉书》节选范晔曰:“光武中兴,天下大治。
”9. 《三国志》节选陈寿曰:“诸葛亮忠臣也,其智足以辅国。
”10. 《世说新语》节选刘义庆曰:“王羲之书圣也,其书法妙绝古今。
”11. 《文选》节选萧统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2. 《文心雕龙》节选刘勰曰:“文以载道,以文会友。
”13. 《诗经》节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4. 《楚辞》节选屈原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5. 《古诗十九首》节选“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16. 《乐府诗集》节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7. 《唐诗三百首》节选杜甫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8. 《宋词三百首》节选苏轼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9. 《元曲选》节选关汉卿曰:“天净沙·秋思。
”20. 《明清小说选》节选罗贯中曰:“三国演义,英雄辈出。
”21. 《古文观止》节选“岳阳楼记,范仲淹。
”22. 《文苑英华》节选“滕王阁序,王勃。
”23. 《文心雕龙》节选“文赋,陆机。
完整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
![完整小升初小古文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caf866476a20029bd642de1.png)
阅读训练之文言专题(共6课时学生用)在小学阶段,我们其实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了,进入初中以后,文言文占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近年来,名校的小升初考试都会命制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
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小升初考试中拿下高分,更为初中轻松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 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 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1、“汝” 这个字,读音是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2、“吾”这个字,读音是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菊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1.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2.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①。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②矣。
注释①走:跑②及:等到。
至:到文言小练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中的“竞走”和现代竞走运动是不同的,“竞”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合起来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小升初总复习3,古文汇总
![小升初总复习3,古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913792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3.png)
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三)司㊀马㊀光㊀㊀«宋史 司马光传»㊀㊀群儿戏于庭ꎬ一儿登瓮ꎬ足跌没水中ꎮ众皆弃去ꎬ光持石击瓮破之ꎬ水迸ꎬ儿得活ꎮʌ译文ɔ一群小孩在庭院中玩耍ꎬ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ꎬ失足跌入水中ꎮ其余小孩都丢下缸里的小孩跑了ꎬ司马光拿着石头砸破大缸ꎬ水流出来了ꎬ小孩得以活命ꎮ守株待兔㊀㊀«韩非子 五蠹»㊀㊀宋人有耕者ꎮ田中有株ꎮ兔走触株ꎬ折颈而死ꎮ因释其耒而守株ꎬ冀复得兔ꎮ兔不可复得ꎬ而身为宋国笑ꎮʌ译文ɔ宋国有个农夫ꎮ他的农田中有个树桩ꎮ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到树桩上ꎬ折断脖子死了ꎮ于是农夫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ꎬ希望再得到兔子ꎮ兔子再也没有得到ꎬ而他却被宋国人嘲笑ꎮ精卫填海㊀㊀«山海经 北山经»㊀㊀炎帝之少女ꎬ名曰女娃ꎮ女娃游于东海ꎬ溺而不返ꎬ故为精卫ꎬ常衔西山之木石ꎬ以堙于东海ꎮʌ译文ɔ炎帝的小女儿ꎬ名叫女娃ꎮ女娃在东海游玩时ꎬ淹死在海里就没有回来ꎬ因此变为精卫鸟ꎬ常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ꎬ用来填塞东海ꎮ王戎不取道旁李㊀㊀«世说新语 雅量»㊀㊀王戎七岁ꎬ尝与诸小儿游ꎮ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ꎬ诸儿竞走取之ꎬ唯戎不动ꎮ人问之ꎬ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ꎬ此必苦李ꎮ 取之ꎬ信然ꎮʌ译文ɔ王戎七岁的时候ꎬ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ꎮ(他们)看见路边李树结了很多果子ꎬ枝条都快被压断了ꎬ一些小孩争着跑过去摘李子ꎬ只有王戎没有动ꎮ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ꎬ王戎回答说: 李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ꎬ这一定是苦李子ꎮ 摘来一尝ꎬ的确如此ꎮ囊萤夜读㊀㊀«晋书 车胤传»㊀㊀胤恭勤不倦ꎬ博学多通ꎮ家贫不常得油ꎬ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ꎬ以夜继日焉ꎮʌ译文ɔ车胤谦逊有礼且勤奋不知疲倦ꎬ知识广博又学问精通ꎮ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ꎬ夏天夜晚时ꎬ就用白色薄纱布做成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ꎬ用来照亮书册ꎬ夜以继日地学习ꎮ铁杵成针㊀㊀«方舆胜览 眉州»㊀㊀磨针溪ꎬ在象耳山下ꎮ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ꎬ未成ꎬ弃去ꎮ过是溪ꎬ逢老媪方磨铁杵ꎮ问之ꎬ曰: 欲作针ꎮ 太白感其意ꎬ还卒业ꎮʌ译文ɔ磨针溪ꎬ在象耳山下ꎮ世人传说李白在象耳山中读书ꎬ还没有完成学业ꎬ便放弃离开了ꎮ路过这条小溪ꎬ遇到老妇人正在磨铁棒ꎮ李白问她做什么ꎬ老妇人说: 想要磨成针ꎮ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ꎬ便回去完成学业ꎮ古人谈读书(1)知之为知之ꎬ不知为不知ꎬ是知也ꎮ敏而好学ꎬ不耻下问ꎮ默而识之ꎬ学而不厌ꎬ诲人不倦ꎮ我非生而知之者ꎬ好古ꎬ敏以求之者也ꎮ学如不及ꎬ犹恐失之ꎮ吾尝终日不食ꎬ终夜不寝ꎬ以思ꎬ无益ꎬ不如学也ꎮ«论语»ʌ译文ɔ知道就是知道ꎬ不知道就是不知道ꎬ这样就是智慧ꎮ勤勉而且喜好学习ꎬ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ꎮ默默记住学过的知识ꎬ学习不觉得满足ꎬ教诲人不觉得疲倦ꎮ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ꎬ而是喜好古代文化ꎬ勤奋敏捷地去求取知识的人ꎮ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ꎬ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ꎮ我曾经整天不吃㊁整夜不睡地去思索ꎬ没有益处ꎬ还不如去学习ꎮ(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ꎬ谓心到㊁眼到㊁口到ꎮ心不在此ꎬ则眼不看仔细ꎬ心眼既不专一ꎬ却只漫浪诵读ꎬ决不能记ꎬ记亦不能久也ꎮ三到之中ꎬ心到最急ꎮ心既到矣ꎬ眼口岂不到乎?ʌ宋ɔ朱熹ʌ译文ɔ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ꎬ即心到㊁眼到㊁口到ꎮ心思不在读书上ꎬ那么眼睛会看不仔细ꎬ心思和眼睛既然不集中ꎬ只是随意朗读ꎬ一定不能记住ꎬ记住也不能长久ꎮ三到之中ꎬ心到最重要ꎮ心思既然已经集中ꎬ眼睛和嘴巴难道还不会到位吗?自相矛盾㊀㊀«韩非子 难一»㊀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ꎬ誉之曰: 吾盾之坚ꎬ物莫能陷也ꎮ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ꎬ于物无不陷也ꎮ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ꎬ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ꎮ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ꎬ不可同世而立ꎮʌ译文ɔ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ꎬ夸耀说: 我的盾很坚固ꎬ任何事物都不能穿透它ꎮ 又夸耀他的矛说: 我的矛很锋利ꎬ任何事物没有不穿透的ꎮ 有人问: 用你的矛穿透你的盾ꎬ会怎么样? 这个人无法回答ꎮ无法穿透的盾和没有穿不透的矛ꎬ不能够同时存在ꎮ杨氏之子㊀㊀«世说新语 言语»㊀㊀梁国杨氏子九岁ꎬ甚聪惠ꎮ孔君平诣其父ꎬ父不在ꎬ乃呼儿出ꎮ为设果ꎬ果有杨梅ꎮ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ꎮ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ꎮʌ译文ɔ梁国有户姓杨人家的九岁儿子ꎬ十分聪明ꎮ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ꎬ他父亲不在家ꎬ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ꎮ孩子端出水果ꎬ水果中有杨梅ꎮ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ꎬ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ꎮ 孩子马上回答说: 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ꎮ伯牙鼓琴㊀㊀«吕氏春秋 本味»㊀㊀伯牙鼓琴ꎬ锺子期听之ꎮ方鼓琴而志在太山ꎬ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ꎬ巍巍乎若太山ꎮ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ꎬ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ꎬ汤汤乎若流水ꎮ 锺子期死ꎬ伯牙破琴绝弦ꎬ终身不复鼓琴ꎬ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ꎮʌ译文ɔ伯牙弹琴ꎬ锺子期听他弹琴ꎮ伯牙弹琴ꎬ心里想着大山ꎮ锺子期说: 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想着流水ꎬ锺子期又说: 弹得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锺子期死了之后ꎬ伯牙摔破了琴ꎬ拉断了弦ꎬ终生不再弹琴ꎬ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ꎮ书戴嵩画牛㊀㊀ʌ宋ɔ苏轼㊀㊀蜀中有杜处士ꎬ好书画ꎬ所宝以百数ꎮ有戴嵩«牛»一轴ꎬ尤所爱ꎬ锦囊玉轴ꎬ常以自随ꎮ㊀㊀一日曝书画ꎬ有一牧童见之ꎬ拊掌大笑ꎬ曰: 此画斗牛也ꎮ牛斗ꎬ力在角ꎬ尾搐入两股间ꎬ今乃掉尾而斗ꎬ谬矣ꎮ 处士笑而然之ꎮ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ꎬ织当问婢ꎮ 不可改也ꎮʌ译文ɔ四川有个杜处士ꎬ喜爱书画ꎬ他所珍藏的宝贝数以百计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斗牛图»ꎬ杜处士尤其珍爱ꎬ他用锦缎作画囊ꎬ用玉作画轴ꎬ经常随身带着ꎮ㊀㊀有一天ꎬ他将书画摊开晒ꎬ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ꎬ拍手大笑着说: 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ꎬ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ꎬ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摆动着尾巴在斗ꎬ错了! 杜处士笑笑ꎬ认为他说得对ꎮ古人有句话说: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ꎬ织布的事应该去问织工ꎮ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ꎮ学㊀㊀弈㊀㊀«孟子 告子上»㊀㊀弈秋ꎬ通国之善弈者也ꎮ使弈秋诲二人弈ꎬ其一人专心致志ꎬ惟弈秋之为听ꎻ一人虽听之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ꎬ思援弓缴而射之ꎮ虽与之俱学ꎬ弗若之矣ꎮ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ꎮʌ译文ɔ弈秋ꎬ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ꎮ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ꎬ其中一人非常专心地学习ꎬ只听弈秋的教诲ꎻ一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ꎬ但是一心认为有大雁快要飞到ꎬ想拉弓箭去射它ꎮ他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ꎬ棋艺不如前一个人ꎮ因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个人吗?答:不是这样ꎮ两小儿辩日㊀㊀«列子 汤问»㊀㊀孔子东游ꎬ见两小儿辩斗ꎬ问其故ꎮ㊀㊀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ꎬ而日中时远也ꎮ㊀㊀一儿曰: 我以日初出远ꎬ而日中时近也ꎮ㊀㊀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ꎬ及日中则如盘盂ꎬ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㊀㊀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ꎬ及其日中如探汤ꎬ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㊀㊀孔子不能决也ꎮ㊀㊀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ʌ译文ɔ孔子到东方游学ꎬ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ꎬ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ꎮ㊀㊀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ꎬ中午时离人远ꎮ㊀㊀另一个小孩说: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ꎬ中午时离人近ꎮ㊀㊀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ꎬ到了中午时小得像盘子ꎬ这不是远的物体小而近的物体大吗?㊀㊀另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时寒凉ꎬ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ꎬ这不是近的物体热而远的物体凉吗?㊀㊀孔子没有办法判断ꎮ㊀㊀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智慧多呢?。
小升初必须掌握的文言文【三篇】
![小升初必须掌握的文言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927f7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5.png)
【导语】芬芳袭⼈花枝俏,喜⽓盈门捷报到。
⼼花怒放看通知,梦想实现今⽇事,喜笑颜开忆往昔,勤学苦读最美丽。
在学习中学会复习,在运⽤中培养能⼒,在总结中不断提⾼。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升初必须掌握的⽂⾔⽂【三篇】》供您查阅。
【第⼀篇】1、《孟母三迁》 孟⼦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此⾮吾所以处吾⼦也。
”遂迁居市旁。
孟⼦⼜嬉为贾⼈炫卖之事。
其母⽈:“此⼜⾮吾所以处吾⼦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乃嬉为俎⾖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此可以处吾⼦矣。
”遂居焉。
【注释】 舍:家。
嬉:游戏。
所以:⽤来。
处⼦:安顿⼉⼦的地⽅。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类的事。
贾⼈: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古代祭祀⽤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候袁公》 陈元⽅年⼗⼀时,候袁公。
袁公问⽈:“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元⽅⽈:“⽼⽗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益敬。
”袁公⽈:“孤往者尝为邺令,正⾏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元⽅⽈:“周公、孔⼦,异世⽽出,周旋动静,万⾥如⼀。
周公不师孔⼦,孔⼦亦不师周公。
” 【注释】 候:拜访,问候。
履⾏: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的谦称。
师:学习。
【⽅⾔证古】 ⽼⽗:对⽗亲的敬称。
⽼,表⽰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揠苗助长》 宋⼈有闵其苗之不长⽽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今⽇病矣,予助苗长矣!”其⼦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益⽽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徒⽆益,⽽⼜害之。
【注释】 闵(mǐn):同“悯”,担⼼,忧虑。
长(zhǎng):⽣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
其⼈:他家⾥的⼈。
病:精疲⼒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称代词。
趋:快⾛。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复习知识点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67ce336294dd88d1d26b89.png)
小升初语文古诗文复习知识点1、《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悯农二首》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悯农二首》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0、《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5、《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0、《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1、《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2、《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4、《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5、《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6、《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8、《秋思》[唐] 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易万重。
(小升初)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古诗文汇总
![(小升初)人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古诗文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a2cfcc2910ef12d2af9e7ee.png)
语文(S)教学设 计
教 材:语文(S)四年级 下册课 文:1 种子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 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同 时结合文本特点,借助其语言形式,关注情感,重视感悟,注重读写结合。
【文言文汇总】
五下: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 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上: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 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六下: 学弈
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 阅 读 语 言 材 料 提供 思 考 的 方
吧!
向。
(二)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交流体会。
(三)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激趣导入Leabharlann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把文章
读通顺。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之文言专题(共6课时学生用)在小学阶段,我们其实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文言文了,进入初中以后,文言文占语文教材的三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近年来,名校的小升初考试都会命制文言文阅读的试题,而且难度越来越大。
打好文言文学习基础,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小升初考试中拿下高分,更为初中轻松学习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文言诗词。
【实战训练】一、朗读下列选文,读出停顿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1、“汝”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2、“吾”这个字,读音是,意思是。
菊梅、兰、竹、菊者,四君子也。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二、你能为下列文段画出标点吗?1.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2. 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文后问题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①。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②矣。
注释①走:跑②及:等到。
至:到文言小练习1. 古文中的“竞走”和现代竞走运动是不同的,“竞”的意思是,“走”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合起来就是。
2.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3.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兔行速.,中道而眠。
速:⑵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及: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①何功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辩。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②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注释①尔:你;②毫:细毛,毫毛;文言小练习1. 五官中还有谁没有发言?请你替他说两句。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代言,你认为哪一句更合文题?耳曰:“无我,主人岂知汝等所言?竟居侧?”耳曰:“吾将众言传与主人,自当论功行赏。
”2. 你能模仿文中五官说话的语气,和同学来一场角色扮演的对话吗?【自学练习】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②。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③。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②河,渭:黄河,渭水。
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③邓林:地名,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文言知识文言文中的江、河一般指长江、黄河文言练习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夸父与日逐走.走:⑵北.饮大泽北:⑶未至.,道渴而死至: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弃:2. 对照译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3. 填一填夸父真能喝啊!他先喝干了,又喝干了,最后又想去北方,喝的水。
可惜,还没到,就渴死了。
他的手杖,化作了一片。
【家庭作业】1. 完成“自学练习”;2. 大声朗读并熟读本课的文言文;3. 背诵文言系列之实战训练一【技巧归纳】学习文言文的方法:①多诵读,勤背诵——文言文富有韵律美,熟读背诵有利于培养语感,掌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
②善归纳,多积累——善于归纳总结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解题。
③会用字典,学习写法。
【实战训练】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遽:立刻,赶紧,表示时间很紧迫;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赶紧在船边掉剑的地方刻了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文言知识《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融合各家学说的名著。
文言小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⑵是.吾剑之所从坠是:⑶舟已行.矣行:⑷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若此:2、分别指出下面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⑵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 求剑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剑?4. 《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的人物。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①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④。
人曰:“何不试之以⑤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注释①至:等到。
之:到……去,往。
②度(duó):测量,衡量。
③乃:然后,才。
持:拿,带;度(dù):量好的尺码。
④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罢: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
遂:于是。
⑤以:用。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的脚,顺手把量好的尺寸放在座位上,到集市去的时候,忘记带了。
他拿到鞋后,忽然想起来,对卖鞋的人说:“我忘带尺寸了。
”匆忙返回家取,可是等他回来,集市已经散了,因而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呢?”他回答说:“我宁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文言知识郑:春秋时代的郑国,郑国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文言小练习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欲买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⑵何不试之以足?3. 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也”?4. 文中“之”字出现了五次,意思一样吗?A 而置之其坐B 至之市C而忘操之 D 反归取之E 何不试之以足【自学练习】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注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翼:希望。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文言小练习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兔走.触株走:⑵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⑶而身为.宋国笑为:⑷冀.复得兔冀:2. 对照译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⑵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共工触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淮南子•天文》。
注释共工:相传是炎帝的后裔,西北的洪水之神。
颛臾:相传是黄帝的后裔。
维:绳子绝:断水潦(lǎo):江河道路上的流水。
焉:文中译为“这,这里”归:汇集文言小练习1. 根据课文填一填和颛臾为了称霸打起来了。
共工一怒之下,触动了。
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着地的绳子也断了。
结果,天向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移向西北;地向方向塌陷,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昔者:争:⑵天柱折.,地维绝.折:绝:【家庭作业】1. 完成“自学练习”;2. 大声朗读并熟读本课的文言文;3. 背诵文言文系列之实战训练二【技巧归纳】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比如“妻子”,古义“妻”是指妻子,“子”是指儿女,合称妻子和儿女。
在翻译时,可以采用组词法,将这个字组成词语来理解。
【实战训练】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
孔君平诣②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甚:很。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②诣:拜见。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文言知识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文言小练习1.写出下列带点汉字的读音,并完成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指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 “惠”是个通假字,通,“甚聪慧”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⑴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⑵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哪里?叶公好龙叶公子高①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②,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施尾于堂③。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汉)《新序》注释①叶公: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时候的邑名,今河南叶县)。
②写:画;凿: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③窥(kuī):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施(yì):延伸。
译文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他的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屋子内外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
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
叶公一见到真龙,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文言小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钩以.写龙以:⑵于是天龙闻.而下之闻:⑶弃.而还走弃:⑷叶公子高好.龙好: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⑴凿以写龙通;的意思⑵屋室雕文以写龙通;的意思⑶弃而还走通;的意思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⑵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4. 用原文回答叶公平时的“好龙”表现在叶公见了真龙的表现是【自学练习】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①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