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及特征

合集下载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题库43简答题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题库43简答题

2.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Why does the aggregate demand curve slope downward?答: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分析得出:(1)从总需求曲线的获得方法来看已知给定一个货币供给,价格水平上升会使LM曲线向左移动。

因为在任何一个既定的货币供给M时,较高的物价水平P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供给M/P,而较低的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使LM曲线向左移动。

现在考虑在IS—LM模型中当价格水平从P1增加到P2 ,则LM 曲线向左移动,这就使均衡利率上升和均衡收入下降(从Y1下降到Y2),如图9-9(A)所示。

总需求曲线总结了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9-9(B)所示。

图9-9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和r,于是就有许多对P和Y的组合,从而构成图9-9(B)中的一系列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相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从总需求曲线的产生效应来看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实际余额效应、时际替代效应和国际替代效应三个因素。

①实际余额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手中名义资产的数量不会改变,但以货币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实际资产的数量会减少,因此,人们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而增加名义资产数量,以维持实际资产数额不变,这就是实际余额效应。

实际余额效应的结果使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增加。

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②时际替代效应。

一般来讲,价格上升时会提高利率水平。

利率水平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而未来消费的预期收益提高。

解释总供给曲线三种形状的含义

解释总供给曲线三种形状的含义

解释总供给曲线三种形状的含义
总供给曲线是描述产品总供给的曲线,它表示了生产者在
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对该产品的供给量。

总供给曲线一般呈现为三种形状:单峰型、双峰型和扁平型。

单峰型总供给曲线:这种总供给曲线呈现单峰形状,即在
一定的价格区间内,供给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随着价格
的进一步提高,供给量呈现出下降趋势。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
在生产者具有某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时。

双峰型总供给曲线:双峰型总供给曲线是指总供给曲线呈现出两个峰值的形状。

这种总供给曲线通常出现在生产者既有可再生资源,又有不可再生资源的情况下。

当价格低于第
一个峰值时,生产者会使用可再生资源进行生产,供给量呈
现出上升趋势。

随着价格的提高,生产者会转向使用不可再
生资源,供给量出现第一个峰值。

随着价格的进一步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成本也会提高,供给量呈现下降趋势。


价格超过第二个峰值时,供给量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扁平型总供给曲线:指总供给曲线呈现出相对平稳的形状。

这种总供给曲线通常出现在生产者具有可再生资源的情况下。

当价格低于一定水平时,生产者会使用可再生资源进行
生产,供给量呈现出上升趋势。

随着价格的提高,生产者继续使用可再生资源,供给量保持相对平稳。

当价格超过一定水
平时,供给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扁平型总供给曲线表明,在一定价格区间内,生产者对产品的供给量变化较小,且不受价格的影响。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生产者拥有充足的可再生资源,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

总供给曲线分析

总供给曲线分析

总供给曲线分析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指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时,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和所有厂商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①主要由生产性投入(最重要的是劳动与资本)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技术水平)决定的。

②假定社会的总资本量和技术水平不变,因而劳动投入决定总产量。

③价格水平影响总产量的基本过程:价格水平→实际工资→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实际就业量→总产量,即用符号表示为P→W/P→Ns与Nd→N*→Y*。

总供给函数是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集合表达即为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有不同类型,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五种,分别是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这五种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根据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长短,完全预期的有: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第二大类是至附加预期的总供给曲线,包括新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下面分别对这五种总供给曲线进行分析。

一、传统的总供给曲线(一)古典的总供给曲线1、假设前提(1)、价格包括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它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就会下降。

反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货币工资就会提高。

(2)、不存在货币幻觉:劳动需求与劳动供给都是实际工资的函数;(3)、完全预期简单地说,在古典总供给理论的假定下,长期中,经济水平或产量不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始终处在充分就业上。

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价格水平无关的、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货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从长期来看,经济是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因此,古典总供给曲线也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但在短期中,经济并不一定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这种古典总供给曲线也是一种特例。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名词解释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名词解释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名词解释什么是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一种经济学概念,用于描述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种宏观经济学模型,用来解释经济活动中的总产出和总就业水平。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特点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垂直段:在垂直段上,总供给是无弹性的,即无论总需求水平如何变化,总供给都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在短期内,生产能力是有限的,无法迅速调整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2.水平段:在水平段上,总供给是有弹性的,即总供给可以根据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因为在长期内,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产能、招聘员工等方式来适应需求的变化。

3.上升段:在上升段上,总供给是递增的,即总供给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

这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利用资源更加充分来增加总产出。

4.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是因为总需求的增加通常会刺激企业增加投资和生产,从而提高总产出和就业水平。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解释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可以用来解释经济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释:1. 为什么经济衰退时总供给下降?经济衰退时,总供给下降是由于企业减少了生产和投资。

这可能是因为市场需求减少,企业预期利润下降,或者金融环境紧缩导致企业融资困难。

在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上,经济衰退可以被看作是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 为什么经济增长时总供给增加?经济增长时,总供给增加是由于企业增加了生产和投资。

这可能是因为市场需求增加,企业预期利润增加,或者金融环境宽松导致企业融资便利。

在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上,经济增长可以被看作是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3. 总供给曲线为什么有垂直段和水平段?总供给曲线的垂直段表示在短期内,企业生产能力有限,无法迅速调整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总供给是无弹性的,即无论总需求如何变化,总供给都保持不变。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原创版】目录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概念与背景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其特点3.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异同4.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现实意义与应用正文一、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概念与背景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描述经济中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凯恩斯生活在 20 世纪 30 年代,那时正值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大量失业和生产能力闲置困扰着世界各国。

在这一背景下,凯恩斯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以解决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及其特点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特点是水平。

这意味着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总需求的增加将引起产量的相应增加,供给弹性无穷大。

这种特例适用于存在大量失业的非正常情况,而不适用于正常情况。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可以分为三段:1.在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Y)以前,经济社会能够以不变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

2.在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Y)之后,不论价格水平提高到何种程度,总供给曲线该社会的国民收入不会增长,甚至可能出现通货膨胀。

三、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异同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与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

然而,两者在曲线解释和理论基础上存在差异。

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加入了非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以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微观经济基础。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短期内,价格和工资具有一定的粘性,因此,总供给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形状。

而在长期中,价格和工资具有完全的弹性,总供给曲线将变为水平线。

四、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现实意义与应用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对于理解经济中的供需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政策制定中,政府需要根据总供给曲线的变化,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总供给曲线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平直线,即水平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这时整个社会资源出现大量闲置,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产量增加时,成本保持不变,价格也不发生变化,这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研究的关键区域,不需要考虑总供给对产出的限制。

第二部分为垂线,即其垂直部分,称为古典区域,这时整个社会资源已经全部被充分利用,图中标为f Y,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这种情况下不管价格水平为多高,经济中的产量都不会增加。

古典学派认为价格自由灵活地调整资源配置,经济能够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垂线形式的总供给曲线称为古典区域。

界于二者之间的第三部分称为中间区域,即向右上方倾斜区域,随着经济资源逐渐接近充分利用,产量水平提高会带来生产成本上升,进而造成价格水平提高,产出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当劳动市场均衡时,确定了均衡就业水平,根据生产函数即可确定相应的短期产出水平。

一、古典学派总供求模型由于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因此其总供求模型也相当简单。

如图8.17所示,AS 曲线是一条起始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f Y 的垂线。

当总需求水平为1AD 时,产出水平不变,仍为f Y ,价格水平为1P 。

反映了这时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的高低,总需求变化只有价格效应而不存在产出效应。

当总需求水平提高到2AD 时,产出水平仍不变,但价格水平提高到2P ,总需求水平提高的部分一对一地反映到了价格水平上。

在均衡点,意味着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

这是因为,总需求曲线是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IS -LM 模型推导出来的,AD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能够满足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

而总供给曲线是从劳动市场均衡推导出来的,AS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也都能满足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这样在均衡点上所有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图:古典学派的总供求模型古典学派的总供求模型有两个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产出水平要想增加,只有总供给曲线移动才是可能的,在短期技术和资本给定的情况下,总供给的移动是缓慢的,只有技术水平提高、资本投入增加的情况下,才能推动总供给移动,从而增加产出。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什么是总供给曲线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生产性投入(最重要的是劳动与资本)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即社会的技术)的决定的。

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所有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取决于它们在提供这些产品时所得到的价格,以及它们在生产这些产品时所必须支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费用。

因此,总供给曲线反映了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状态。

各派经济学家对总供给有不同的分析。

这里,我们只从说明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角度,对总供给曲线进行简单说明。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

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

图1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失业较为严重时,例如,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情况,因此,它仅仅是一种特例。

凯恩斯提出这种观点与他的理论产生于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和运用了短期分析方法是相关的。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3)资源充分利用阶段。即C以上部分,这时总供给曲 线是一条垂线,这表示无论价格水平(P)如何上升,总供 给(Y)都不会增加。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讲,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内的 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此时,无论如何提高价格,总供给也不会 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资源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 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左图中,总需求增加,使 得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 ,得到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均 衡国民收入为Y1,均衡价格水平 为P0;总需求减少,使得总需求 曲线从AD0移动到AD2,得到新 的均衡点E2,对应的国民收入为 Y2,均衡价格水平为P0。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总需求增加 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 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下图所示。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即BC段,这时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总供给(Y)的变动会引起 价格水平(P)的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引起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总价格水 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生产中比较常见,所以这种向右上方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的提 高)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就是总 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总 供给增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 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2;二是总供给减少,引起总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1。

三种总供给曲线及政策含义学习笔记

三种总供给曲线及政策含义学习笔记

三种总供给曲线及政策含义学习笔记总供给曲线是表示总产出和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曲线,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告诉我们的是在任何一个既定的物价水平上,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和服务的总量。

一般来说,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或者说走势与所考察对象的时间的长短有关,这个时间就是说工资和价格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

经济理论认为,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呈现出垂直的形状,而短期则呈现出向右上方倾向的形状。

其相关经济理论如下:(1)古典总曲线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原因是:古典学派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调整,从而使实际工资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时的水平,相应的总产出也就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且不受价格的影响。

此假设换句话说就是就业、产量等真实变量与价格等名义变量无关。

原本,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走势是一致的,即是一条垂直线,但根据古典学派的假设,即使不是在长期,古典总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垂直线,所以,在此假设下,古典总供给曲线既可以看作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也可以看做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是:增加需求的需求管理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甚至是通货膨胀。

只有劳动、资本、技术等因素才可能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即自然产出水平的变动。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社会已经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不可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此,需求增加不但不会增加产量,而且还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

就其分析假设来说,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具有水平形状的假设是: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或者说具有粘性,货币工资和价格的调整非常缓慢或者说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所以,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经济社会都能按照既定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产量或国民收入,即供给量,也就是说,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

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总供给曲线的三种基本形式总供给曲线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平直线,即水平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这时整个社会资源出现大量闲置,生产能力利用不足,产量增加时,成本保持不变,价格也不发生变化,这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研究的关键区域,不需要考虑总供给对产出的限制。

第二部分为垂线,即其垂直部分,称为古典区域,这时整个社会资源已经全部被充分利用,图中标为,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这种情况下不管价格水平为多高,经济中的产量都不会增加。

古典学派认为价格自由灵活地调整资源配置,经济能够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垂线形式的总供给曲线称为古典区域。

界于二者之间的第三部分称为中间区域,即向右上方倾斜区域,随着经济资源逐渐接近充分利用,产量水平提高会带来生产成本上升,进而造成价格水平提高,产出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当劳动市场均衡时,确定了均衡就业水平,根据生产函数即可确定相应的短期产出水平。

一、古典学派总供求模型由于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因此其总供求模型也相当简单。

如图8.17所示,AS曲线是一条起始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垂线。

当总需求水平为时,产出水平不变,仍为,价格水平为。

反映了这时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的高低,总需求变化只有价格效应而不存在产出效应。

当总需求水平提高到时,产出水平仍不变,但价格水平提高到,总需求水平提高的部分一对一地反映到了价格水平上。

在均衡点,意味着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

这是因为,总需求曲线是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IS-LM模型推导出来的,AD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能够满足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

而总供给曲线是从劳动市场均衡推导出来的,A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也都能满足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这样在均衡点上所有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图:古典学派的总供求模型SHAPE * MERGEFORMAT古典学派的总供求模型有两个重要的方面需要注意,一是产出水平要想增加,只有总供给曲线移动才是可能的,在短期技术和资本给定的情况下,总供给的移动是缓慢的,只有技术水平提高、资本投入增加的情况下,才能推动总供给移动,从而增加产出。

西方经济学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形状

西方经济学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形状

总供给曲线的不同形状
古典学派:
◦国民产出水平处在潜在水平,不受价格变化影响,只是决定于生产函数
凯恩斯学派:
◦极端:短期内生产能力闲置,所以,供给曲线为平行于产出轴的一条直线,一直到实现充分就业,便成为一条垂直线
折中情形:
◦向右上上倾斜(原因与微观相似)
古典学派的供给曲线
一般情形(短期)
3.2凯恩斯主义国民产出(收入)决定模型
1. 均衡国民产出(国民收入)
均衡国民产出(国民收入)
◦是指宏观经济实现均衡(总供给=总需求)时的总产出,也就是当总支出等于国民总产出(国民收入或者说实际GDP)时的产出水平。

◦均衡国民产出等于均衡国民收入
国民产出在宏观经济学中经常用实际GDP表示
2.总需求与总支出
短期总供给曲线为水平的情况下,均衡的国民产出水平及其就取决于总需求水平及其变化(价格水平不变),这是理解凯恩斯简单模型的关键
在凯恩斯的简单国民产出水平决定模型中,一般用总支出(AE)来替代总需求(AD)的概念。

简述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简述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简述总供给曲线的种类及其特点
总供给曲线是一种描述劳动力市场平衡的曲线,表示工资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根据曲线的形状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未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也称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与横轴平行,表明在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不断增加。

这是因为市场尚未实现充分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总供给可以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

2.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增加供给是以提高价格为条件的,价格与供给量同向变动。

这是因为短期内,企业调整生产要素的成本较高,因此产量增加会导致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价格水平上升。

3. 长期总供给曲线:也称为古典总供给曲线,与横轴垂直,表示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上升,总供给都无法增加。

这是因为长期内,企业可以调整生产要素,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从而使得产量增加不再受价格上升的影响。

总之,总供给曲线的不同类型反映了不同情况下的劳动力市场平衡状态,对于分析和预测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总供给总需求的曲线

宏观经济总供给总需求的曲线

宏观经济总供给总需求的曲线一、概述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和总需求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总供给指的是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而总需求则是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在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存在一种关系,即它们可以用曲线来表示。

二、总供给曲线1. 定义总供给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价格水平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多;反之亦然。

2. 形状一般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呈现出正斜率。

这意味着当价格水平上升时,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会随之增加。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资源紧缺或技术落后),总供给曲线可能会呈现出负斜率。

3. 移动当发生某些变化时(如技术进步、资源丰富等),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会随之变化。

这时,总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

如果是技术进步等因素导致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总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反之亦然。

三、总需求曲线1. 定义总需求曲线表示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价格水平越低,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多;反之亦然。

2. 形状一般情况下,总需求曲线呈现出负斜率。

这意味着当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会随之减少。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政府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可能会呈现出正斜率。

3. 移动当发生某些变化时(如收入增加、利率降低等),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消费者和政府所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会随之变化。

这时,总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

如果是收入增加等因素导致的提高了购买力,总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反之亦然。

四、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1. 市场均衡在宏观经济学中,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存在一种市场均衡的关系。

当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2. 失衡如果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市场就会出现过剩;反之亦然。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曲线的三种类型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曲线的三种类型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曲线的三种类型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曲线主要有三种类型:
1. 垂直型总供给曲线(Perfectly Inelastic Supply Curve):垂直型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供给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即不管价格的上升或下降,总供给量保持不变。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短期内资源固定、生产能力无法调整的情况下,例如自然灾害造成的突发事件。

2. 斜递增型总供给曲线(Upward Sloping Supply Curve):斜递增型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供给对价格变动呈现正向的弹性,即价格上升,总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总供给量减少。

这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较为普遍,因为企业在价格上升时愿意增加产量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3. 反S型总供给曲线(S-Shaped Supply Curve):反S型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供给对价格变动存在一定的阶段性变化,即价格上升时,总供给量增加速度减缓,并最终趋于稳定;价格下降时,总供给量减少速度减缓,并最终趋于稳定。

这种情况一般在长期均衡中出现,因为企业在价格上升过程中,逐渐增加产量,但最终会受到资源限制和生产成本的限制,总供给量无法无限增加。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名词解释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名词解释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名词解释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工具,用于描述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总供给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所能够生产和提供的所有物质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则是指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在一段时间内愿意购买和支出的物质和服务的总量。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种表示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图形,横轴表示总产出(GDP),纵轴表示价格水平。

曲线的形状通常是向上倾斜的,即总供给随着总产出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总产出的增加,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雇佣人员等手段提高总供给。

然而,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相反。

传统理论认为总供给是垂直的,即总产出的增加不会影响总供给的水平。

凯恩斯则认为,在短期内,总供给是受总需求驱动的,因此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与总需求曲线相交的点即为经济的均衡点。

当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即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压力。

如果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经济将处于紧缩状态,通货膨胀可能会加剧。

相反,如果总供给超过总需求,经济将处于萧条状态,通货紧缩可能会加剧。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经济处于紧缩状态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减税等手段刺激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复苏。

然而,这一理论也受到一些批评,其中包括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否真实反映了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如何准确地测量总供给和总需求等问题。

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与总供给曲线
1)利率效应:货币供给不变,价格上升 利率效应:货币供给不变, 促使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利率上升, 促使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利率上升, 这种价格水平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 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 况称为利率效应。 况称为利率效应。
4
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 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 们持有的货币及其固定价值资产的实 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更穷,消费水 际价值降低,人们变得更穷, 平减少,此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平减少,此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3)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 从而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进 从而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 而消费水平下降。 而消费水平下降。
28
2、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P 潜在产量 前提:《通论》 前提:《通论》 :《通论 的背景。 的背景。 形成原因:工资 形成原因: 和价格具有刚性; 和价格具有刚性; 短期中W 短期中W和P没 有足够时间调整。 有足够时间调整。 y
P0
0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29
原因
Ns>Nd 企业遵循合同,W不变; 企业遵循合同, 不变; 货币工资受劳动合同约束。 货币工资受劳动合同约束。 Ns<Nd 工人遵循合同,W不变。 工人遵循合同, 不变。
P
0
yf
y
27
原因:(1)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 :(1 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 原因:( 可以迅速或立即自行调节; 可以迅速或立即自行调节;
货币工资具有充分弹性。 货币工资具有充分弹性。 Ns>Nd W ↓ ; Ns<Nd W ↑
(2)长期中货币工资W和价 长期中货币工资W 格水平P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使实 格水平P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 际工资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际工资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及特征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及特征

1. 假设条件 (1)货币工资W和价格P具有“刚性” --不能调整。

即货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

提出背景:经济大萧条,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

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和生产能力。

当产量增加时,对劳动的需求增加,但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均不发生变化。

(2)凯恩斯研究的是短期的情况:没有时间来调整货币工资和价格。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

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失业较为严重时,例如,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情况,因此,它仅仅是一种特例。

凯恩斯提出这种观点与他的理论产生于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和运用了短期分析方法是相关的。

编辑本段古典总供给曲线如果说凯恩斯主义总供及曲线显示的是一种极端情形,那么图2所给出的所谓古典总供给曲线则是另外一种极端情形。

可以看出,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线。

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古典总供给曲线基于下面的假定: 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它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就会下降。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描述了不同价格水平下,总供给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经济中的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程度。

该曲线是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并且与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相互作用,形成了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通常呈现出两个不同的阶段。

在低价格水平时,总供给呈现弹性递增的特征。

这是因为在低价格水平下,企业利润相对较低,资本投资不足,生产能力受到限制,因此企业有较大的潜力扩大生产并增加总产出。

这种情况下,总供给与价格之间的弹性是较大的,说明经济在低价格水平下容易达到近似满就业状态。

然而,当经济的价格水平逐渐上升时,总供给曲线开始展现出不完全弹性。

高价格水平下,企业面临较高的生产成本和成本推动的绩效下降,导致效益和盈利率下降。

此时,企业不再愿意扩大生产规模,总供给曲线呈现水平或略微上升的特征。

这表明经济在高价格水平下产生了对供给约束的反应,企业不再能够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反映了经济内部的动态过程。

在低价格水平下,企业有足够的潜力扩大生产并增加总产出,形成了供给的活跃阶段。

然而,在高价格水平下,成本压力限制了企业的增长潜力,导致供给表现出不完全弹性或水平上升的趋势。

这一理论对经济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理解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特点,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来调整价格水平和供给,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推动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达到更高的产出水平。

相反,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政策来抑制总需求,以防止供给超过需求,从而稳定价格水平。

综上所述,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凯恩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其形状反映了经济中总供给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了解、掌握并应用这一曲线对于经济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操作意义,有助于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供给曲线的特征

供给曲线的特征

供给曲线的特征
供给曲线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了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曲线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 斜率和正方向: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这意味着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量也会增加。

2. 曲线的形状:供给曲线既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这取决于不同的商品和市场中供给方的行为和决策。

3. 供给量与供给曲线的关系:供给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特定的价格和相应的供给量。

换句话说,每一个价格水平都有与之对应的供给量。

4. 供给曲线的移动:在长期中,供给曲线可能会发生移动。

例如,如果生产成本下降或生产技术进步,那么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表示在相同的价格下,供应商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

5. 不同市场中的供给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它们的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具有市场势力,可以设定自己的价格,因此它们的供给曲线可能是倾斜的。

需要注意的是,供给曲线是建立在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供给量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的假设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供给曲线的变化是连续的,而不是跳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假设条件(1)货币工资W和价格P具有“刚性”--不能调整。

即货币工资不会轻易变动。

提出背景:经济大萧条,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

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和生产能力。

当产量增加时,对劳动的需求增加,但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均不发生变化。

(2)凯恩斯研究的是短期的情况:没有时间来调整货币工资和价格。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

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

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

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

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失业较为严重时,例如,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情况,因此,它仅仅是一种特例。

凯恩斯提出这种观点与他的理论产生于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和运用了短期分析方法是相关的。

编辑本段古典总供给曲线
如果说凯恩斯主义总供及曲线显示的是一种极端情形,那么图2所给出的所谓古典总供给曲线则是另外一种极端情形。

可以看出,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线。

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古典总供给曲线基于下面的假定: 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它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就会下降。

反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货币工
资就会提高。

简单地说,在古典总供给理论的假定下,劳动市场的运行毫无摩擦,总能维护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既然在劳动市场,在工资的灵活调整下充分就业的状态总能被维持,因此,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下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这也就是说,因为全部劳动力都得到了就业,即使价总供给曲线
格水平再上升,产量也无法增加,即国民收入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无法再增加了。

故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价格水平无关的垂直线。

从长期来看,经济是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因此,古典总供给曲线也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但在短期中,经济并不一定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这种古典总供给曲线也是一种特例。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所依赖的假设,即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受到凯恩斯及其追随者们的指责,但现在大多数西方学者都认为,这条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可以作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

于是,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在宏观经济学中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下面用图3来说明长期总供给曲线较严格的推导。

假定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分别为P0和W0,相应地,均衡的实际工资为(W/P)f,按照“古典”经济理论的说法,此时均衡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下的就业量Nf。

将Nf代入生产函数,在(a)图中就可得到产出量Yf,这一产量正是前面所说的充分就业产量。

由于产量度Yf对应于价格水平P0从而在(d)图中可以得到点J(Yf,Pf)。

如果价格水平从P0下降到P1,在货币工资可变的假定下,货币工资将不能维持在原来的W0水平上,因为在货币工资为W0下,价格水平的下降使得实际工资提高。

这将导致对劳动的过剩供给,而可变的货币工资因劳动的过剩供给将会下降。

因为工人们为了得到工作而互相竞争。

于是,在图3的(c)图中,货币工资曲线将从W0下降到W1。

为了使得劳动市场恢复均衡,货币工资的这种下降同价格水平的下降是成比例的。

因此,以前存在的实际工资(W/P)f得以维持不变。

在这一实际工资的基础上,就业量仍等于Nf,从而Y仍等于Yf,在图3中的(d)图,可得到点K(Yf,P1)。

类似地,如果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P2,
则有伸缩性的货币工资就会从W0上升到W2,以使劳动市场恢复均衡,这时就业量仍为充分就业下的就业量Nf,从而相应的产量也就是充分就业下的产量Yf,于是在图3的(d)图中又得到点R(Yf ,P2)。

总供给曲线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考察低于P1和高于P2的其他所有价格水平的情况。

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有伸缩性的货币工资都会调整到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确定时为止。

因此,对任何价格水平,产量都是充分就业的产量。

将图3中(d)图的各点连接起来,便可得到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Y f上的垂线LAS,这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以上两种特殊的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在于所根据的假设不同。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所根据的假设是,当存在失业时,工资变动不大或根本不能变(即工资具有刚性),从而失业会持续一段时期。

古典总供给曲线所根据的假设是,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可以适应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而迅速变动,从而通过工资的调节可以使劳动市场总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不多见,所以,正常的总供给曲线介于这两种特例之间,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编辑本段正常的总供给曲线
对于总供给,西方学者大都同意存在总供给曲线的说法,但是对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和垂直的总供给曲线都被认为是极端的情形。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总供给曲线
在短期现实的总供给曲线更多地表现为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反映了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状况。

具体来说,当物品市场上价格上升时,厂商可以为生产要素支付更高的报酬,从而就可以使用更多的生产要素,生产更多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