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骨刺丸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芷
药典中药材:白芷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白芷
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 1.5~2.5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 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 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 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 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 味辛、微苦。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详解>>>
制川乌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来源: 本品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 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 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性味: 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药典中药材:白芷
炮制:
除去杂质,大小分开,略浸,润透,切厚 片,干燥。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 灰棕色或黄棕色。切面白色或灰白色,具 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 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 微苦。
药典中药材:白芷
性味: 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药典中药材:白芷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 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 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 疡肿痛。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味: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甘草
功效:
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 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 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药典中药材:甘草
用法: 2~10g。
药典中药材:甘草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 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 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 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 苦。柴性大、干祜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 不可供药用。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浅棕黄色或黄白色,平坦,有裂隙, 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 的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酒 当归: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 炒干。本品形如当归片。
性状:
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表 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 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 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 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番,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红花
性味: 辛,温。归心、肝经。
药典中药材:红花
功效: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 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 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药典中药材:秦艽
性状: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小凑 艽: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 直径0.2~lcm。表面棕黄色。主根通常1 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 枝。断面黄白色。
药典中药材:秦艽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棕色、灰 黄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扭曲纵纹或网状 孔纹。切面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 有的中心呈枯朽状。气特异,味苦、微涩。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详解>>>
制天南星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黄色或 淡棕色,质脆易碎,断面角质状。气微, 味涩,微麻。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性味: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药典中药材:红花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红花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红花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详解>>>
制草乌
百度文库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来源: 本品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片。表面 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和点状 维管束,并有空隙,周边皱缩或弯曲。质 脆。气微,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骨刺丸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骨刺丸配方详解>>>
骨刺丸 GuciWan
药典中成药:骨刺丸配方详解>>>
配方: 制川乌500g、制天南星500g、白芷500g、 甘草500g、穿山龙lOOOg、红花lOOOg、制 草乌500g、秦艽500g、当归500g、薏苡仁 (炒)500g、绵萆薢lOOOg、徐长卿1500g。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用法: 1.5~3g,宜先煎、久煎。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存储: 同制川乌。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注意: 同制川乌。
药典中药材:秦艽详解>>>
秦艽
药典中药材:秦艽
来源: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莲 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 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 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泥沙;秦艽和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 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 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 搓去黑皮,晒干。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状:
: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 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 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光 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 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药典中药材:甘草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甘草片: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 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切面 略显纤维性,中心黄白色,有明显放射状 纹理及形成层环。质坚实,具粉性。气微, 味甜而特殊。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炮制:
取草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 心,取出,加水煮至取大个切开内无白心、 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后 切薄片,干燥。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性味: 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功效: 同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 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及麻醉止痛。)。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 浓郁,并略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味: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当归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 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 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饬。
药典中药材:秦艽
性状:
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 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 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 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 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 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麻花艽: 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 直径可达7cm
当归
药典中药材:当归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 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 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 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 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 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 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 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 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 粗下细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性味: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 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 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 肿。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用法: 9~30g。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 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埚斜, 半身不遂,癞痫,惊风,破伤风;外用治 痈肿,蛇虫咬伤。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用法: 3~9g。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白芷详解>>>
药典中药材:当归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当归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详解>>>
薏苡仁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 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 质,收集种仁。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药典中药材:秦艽
性味: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药典中药材:秦艽
功效:
怯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用于 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 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 发热。
药典中药材:秦艽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秦艽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当归详解>>>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 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用法: 1.5~3g,先煎、久煎。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萎、瓜蒌子、 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 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药典中药材:白芷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白芷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甘草详解>>>
甘草
药典中药材:甘草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 草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晒干。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 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 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 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 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 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 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 特殊。胀果甘草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用法: 9~15g;也可制成酒剂用。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存储: 置于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注意: 粉碎加工时,注意防护,以免发生过敏反 应。
药典中药材:红花详解>>>
红花
药典中药材:红花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 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药典中药材:红花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白 色或棕黄色,有时可见刺状残根。切面白 色或黄白色,有淡棕色的点状维管束。气 微。味苦涩。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性味: 甘、苦,温。归肝、肾、肺经。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功效: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 喘。用于风湿痹病,关节肿胀,疼痛麻木, 跌扑损伤,闪腰岔气,咳嗽气喘。
药典中药材:甘草
注意: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 花同用。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详解>>>
穿山龙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和外皮, 晒干。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性状:
根茎呈类圆柱形,稍弯曲,长15~20cm, 直径1.0~1.5cm。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 有不规则纵沟、刺状残根及偏于一侧的突 起茎痕。质坚硬,断面平坦,白色或黄白 色,散有淡棕色维管束小点。气微,味苦 涩。
性状:
本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 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 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 有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 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 粉性。气微,味微甜。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炮制: 薏苡仁:除去杂质。麸炒薏苡仁:取净薏 苡仁,照麸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 本品形如薏苡仁,微鼓起,表面徽黄色。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绵萆薢详解>>>
绵萆薢
药典中药材:绵萆薢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或福州薯蓣的干 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 净,切片,晒干。
药典中药材:白芷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 晒干或低温干燥。
药典中药材:白芷
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长10~25cm,直径 1.5~2.5c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 部钝四棱形或近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 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纵行。 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 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 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 味辛、微苦。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详解>>>
制川乌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来源: 本品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 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 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性味: 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药典中药材:白芷
炮制:
除去杂质,大小分开,略浸,润透,切厚 片,干燥。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 灰棕色或黄棕色。切面白色或灰白色,具 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 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辛、 微苦。
药典中药材:白芷
性味: 辛,温。归胃、大肠、肺经。
药典中药材:白芷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 带,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 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 疡肿痛。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味: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药典中药材:甘草
功效:
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 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 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药典中药材:甘草
用法: 2~10g。
药典中药材:甘草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 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 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 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 苦。柴性大、干祜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 不可供药用。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浅棕黄色或黄白色,平坦,有裂隙, 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 的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酒 当归: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 炒干。本品形如当归片。
性状:
本品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cm。表 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 裂片呈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 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柱形,顶 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番,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红花
性味: 辛,温。归心、肝经。
药典中药材:红花
功效: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 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胸痹心痛,瘀滞腹 痛,胸胁刺痛,跌扑损伤,疮疡肿痛。
药典中药材:秦艽
性状:
。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 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小凑 艽: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 直径0.2~lcm。表面棕黄色。主根通常1 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 枝。断面黄白色。
药典中药材:秦艽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棕色、灰 黄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扭曲纵纹或网状 孔纹。切面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 有的中心呈枯朽状。气特异,味苦、微涩。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详解>>>
制天南星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黄色或 淡棕色,质脆易碎,断面角质状。气微, 味涩,微麻。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性味: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药典中药材:红花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红花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红花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详解>>>
制草乌
百度文库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来源: 本品为草乌的炮制加工品。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圆形或近三角形的片。表面 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层环和点状 维管束,并有空隙,周边皱缩或弯曲。质 脆。气微,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骨刺丸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骨刺丸配方详解>>>
骨刺丸 GuciWan
药典中成药:骨刺丸配方详解>>>
配方: 制川乌500g、制天南星500g、白芷500g、 甘草500g、穿山龙lOOOg、红花lOOOg、制 草乌500g、秦艽500g、当归500g、薏苡仁 (炒)500g、绵萆薢lOOOg、徐长卿1500g。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用法: 1.5~3g,宜先煎、久煎。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存储: 同制川乌。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注意: 同制川乌。
药典中药材:秦艽详解>>>
秦艽
药典中药材:秦艽
来源: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莲 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 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 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泥沙;秦艽和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 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 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 搓去黑皮,晒干。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状:
: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 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 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光 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 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药典中药材:甘草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甘草片: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 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切面 略显纤维性,中心黄白色,有明显放射状 纹理及形成层环。质坚实,具粉性。气微, 味甜而特殊。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炮制:
取草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 心,取出,加水煮至取大个切开内无白心、 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后 切薄片,干燥。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性味: 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药典中药材:制草乌
功效: 同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 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及麻醉止痛。)。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 浓郁,并略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味: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当归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 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 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饬。
药典中药材:秦艽
性状:
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 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 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 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 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 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麻花艽: 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 直径可达7cm
当归
药典中药材:当归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 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 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 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 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 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 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 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 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 粗下细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性味: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 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 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 肿。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用法: 9~30g。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 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埚斜, 半身不遂,癞痫,惊风,破伤风;外用治 痈肿,蛇虫咬伤。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用法: 3~9g。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药典中药材:制天南星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白芷详解>>>
药典中药材:当归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当归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详解>>>
薏苡仁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 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 质,收集种仁。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药典中药材:秦艽
性味: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药典中药材:秦艽
功效:
怯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用于 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 节酸痛,湿热黄疸,骨蒸潮热,小儿疳积 发热。
药典中药材:秦艽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秦艽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当归详解>>>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 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用法: 1.5~3g,先煎、久煎。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制川乌
注意: 孕妇慎用;不宜与半夏、瓜萎、瓜蒌子、 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 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药典中药材:白芷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白芷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甘草详解>>>
甘草
药典中药材:甘草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 草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晒干。
药典中药材:甘草
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 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 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 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 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 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 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 特殊。胀果甘草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用法: 9~15g;也可制成酒剂用。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存储: 置于干燥处。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注意: 粉碎加工时,注意防护,以免发生过敏反 应。
药典中药材:红花详解>>>
红花
药典中药材:红花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夏季花由 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药典中药材:红花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白 色或棕黄色,有时可见刺状残根。切面白 色或黄白色,有淡棕色的点状维管束。气 微。味苦涩。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性味: 甘、苦,温。归肝、肾、肺经。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功效: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止咳平 喘。用于风湿痹病,关节肿胀,疼痛麻木, 跌扑损伤,闪腰岔气,咳嗽气喘。
药典中药材:甘草
注意: 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 花同用。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详解>>>
穿山龙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干燥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和外皮, 晒干。
药典中药材:穿山龙
性状:
根茎呈类圆柱形,稍弯曲,长15~20cm, 直径1.0~1.5cm。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 有不规则纵沟、刺状残根及偏于一侧的突 起茎痕。质坚硬,断面平坦,白色或黄白 色,散有淡棕色维管束小点。气微,味苦 涩。
性状:
本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 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 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 有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 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 粉性。气微,味微甜。
药典中药材:薏苡仁
炮制: 薏苡仁:除去杂质。麸炒薏苡仁:取净薏 苡仁,照麸炒法(通则0213)炒至微黄色。 本品形如薏苡仁,微鼓起,表面徽黄色。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绵萆薢详解>>>
绵萆薢
药典中药材:绵萆薢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或福州薯蓣的干 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 净,切片,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