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学.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1999年为全部中小学配多媒体电脑 印度Class2000计划,万所学校信息技术教育,
千所学校建校园网 韩国万所学校校园网,教师一人一机
中国—奋起直追
中学开展计算机教育情况 大多数高校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GERNET 网上教育,建立一大批教育网站,数百个网校,很多
高校已开办学位教育 2002-2003年在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5-
(一)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研究领域 (三)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四)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技术名称的演变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 从直观教具到音像教学媒体 从程序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影响
对教师的影响:
由教学的主体向学生学习伙伴关系的转变 由知识的传授向“导学”方向的转变 教学过程和教学软件的设计者
对学生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信息量增大
2010年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到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一个文“中小学要建立校
校通”要达到学科整合 “十五”计划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投资20-30亿元
(四)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媒体技术向多媒体技术方向发展(多媒体化、多媒 体电子出版物) 愈来愈重视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研究 愈来愈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 愈来愈强调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多样化(“常规模
学生用一台计算机
欧洲—稳步前进
“苏格拉底”计划和“达芬奇”计划 丹麦和芬兰率先实现全国中小学联网 德国计划于2000年连通全部中小学,现基本实
现 到96年欧盟国家中学达到12人一机,苏格兰高
中达到6人一机
亚洲—后来居上
新加坡2000年实现全国联网,学生2人一机, 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
美国—一马当先
2000年将Internet连通到全国中小学的每间教室和每 个图书馆
强调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促进教育改革 要求教师象使用白板那样自如地使用电脑 要求把教育经费的5%(约130亿)用于信息技术,
0.5%用于信息化教育研究 98年已有85%的学校,45%的教室联网,平均6.3名
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 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77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94定义)
研究形态
理论 实践
研究任务
设计 开发 利用 管理 评价
研究对象
学习资源 媒 体
学习过程
开发
文印技术 音像技术
——1930年,金陵大学理学院使用无声教学影片,翻译了60多 部教学影片。
——1936年,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 1937年,成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名称确立。
——1940年,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国 立大学开设了电化教育课程或专业。
——1950-1965,相继开办电视大学,电化教育手段运用 于教学。
100多所高等师范院校开办教育技术专业 30余所高校建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 7所高校设立博士点
创办一批刊物:《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 教育》、《中小学电教》、《中国远程教育》、 《远距离教育》、《外语电化教育》、《现代教育 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教育电视台4套节目 “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了全国所有高校和城 市中小学 40所网络教育学院
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1962年毕业 于华南师范学院物理系,1983年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和传播研 究中心访问学者,从事计算机辅 助教育与教育传播理论研究。
徐福荫、丁新
当代中国教育技术名家:
祝智庭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49
年生,浙江衢州人,早年学习数 学,后转向计算机科学,80年代 初投入教育技术领域,1996 年 从荷兰 Twente 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和教育技 术学博士生导师。
现代教育技术学
邱 婷
该门课的培养要求
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教学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能
力 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
法和技术 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
动态,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能将所学的教育技术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
第一讲、教育技术学概述
杨改学、丁兴富、桑新民、李艺、 李龙、黄荣怀、乌美娜
当代中国教育技术名家:
余胜泉 1973年8月29日生于江 西波阳,1991年考入 北京师范大学,1995 年9月至1997年7月于 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 攻读计算机教育应用 硕士学位,2000年7月 取得博士学位。
(二)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研究领域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定义:运用各种理
(三)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1、引发和支持了教育文化诸多方面的嬗变
阅读、写作和计算方式
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影响 3、教育技术的功能和作用
探索现代教育模式 提高教育效率 扩大教育规模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改革 高阶思维培养 提高信息素养
2、教育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了国光影片公司,《盲童教 育》、《养真幼儿园》、《女子体育》。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从美国农业部购买了幻灯片、 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植棉花知识。
——1928年,教育家俞庆棠领导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实验 部。同时中央广播电台成立,我国电化教育的正式开始。
展,要形成概念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
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
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H.D.Lasswell,传播学 1963,视听教育 视听传播
视听教具 教学传播过程
1970,视听教育分会 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
(一)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实践上: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呈现方面 和教学组织形式上
信息时代的人才素质要求:身体素质、品德素质、基本能力、 思维能力和广泛能力
信息素养:是指人在信息社会中、检索、接受、存储、 分析、使用、生产及评价信息的综合素养
信息理解力 信息选择力 信息批判力 信息收集力 信息处理力 信息生成力 信息传递力
(二) 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研究领域
94定义和77定义的比较 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 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 实现教育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 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 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 动
1906,《视觉教育》 1923,美国教育协会建立视觉教育分会
1947,视觉教育分会 视听教学分会
言语 符号
抽象的
视觉符号
录音、 广播、照片
电影
形象的
电视
展览会
野外旅行 观摩演示
能动的
戏剧化的经验
设造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戴尔的经验之塔
戴尔的经验之塔的基本观点:
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就越抽象 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
根据学习理论共同的内在特质,可以 分为四大流派: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每 一种理论都有其侧重点,或重行、或 重智、或重德,或重知识的学习、技 能的训练,或重个体经验、情景学习、 问题解决的学习、思维的发展,或重 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发展,综合起来, 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学习理论 的图景。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比较有影响的是:
1、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 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 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 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南国农,1998)
技术与教育技论术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 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 技术是科学和实其践他。 有组织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或
完成现实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
技术)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
教育技术是分资实析源践问,。促(题进04、学定习义并和)对改善解绩决效的问研题究的与符方合法道德进规行范的设 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的有机组成发过
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教育观和新的人才观 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业务素质 渊博宽厚的综合知识素质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 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能力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理论上: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可为教育规划服务、 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理论可为人才培养服务、现代教 育技术的课程开发理论可为专业课程调整服务。
2、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 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 智能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核心。但这并 不意味着拒绝传统教育技术(黑板、挂图、标本、模型) 的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以一切学习资源(包括传统教 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
3、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 4、以追求和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宗旨。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 用。(何克抗,1999)
3、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 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 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李克东,1999)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
1、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如创新教育、个性化教 育、素质教育等等)。
中国教育技术第一代奠wenku.baidu.com人:
南国农
生于1920年9月16日 江西省清江县人 1943年中山大学教育系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 1950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技术第一代奠基人:
萧树滋
河北磁县人 1914年7月出生 2002年1月9日逝世 1943年毕业于西北联大教育系 1949年3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教育技术学硕士 河北大学教育系教授
当代中国教育技术名家:
何克抗 1937年生,1963年毕业 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无线电专业研究生,现 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 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所所长。我国第一位教 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当代中国教育技术名家:
李运林,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1958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 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后 组建电化教育系。
式”; “多媒体模式”; “网络模式”; “虚拟现实模 式” )
拓展学习: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2008版)
第二讲: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媒体传播理论 (三)教学理论 (四)系统科学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综合技术
利用
媒体的利用 革新技术的推广 实施并制度化 政策与法规
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内容讯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分析
理论
学习过程 与
学习资源
评价
问题分析 参照标准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管理
项目管理 资源管理 教学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
实践
AECT94定义下的教育技术概念框架
(四)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的几个误区 重硬不重软,见物不见人 重效应、轻效果(重技术轻理论、重制作轻应用、 重评奖轻实用) 理论研究和实践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重机不重网 重电轻教 重教不重学
(四)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美国—一马当先 欧洲—稳步前进 亚洲—后来居上 中国—奋起直追
千所学校建校园网 韩国万所学校校园网,教师一人一机
中国—奋起直追
中学开展计算机教育情况 大多数高校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GERNET 网上教育,建立一大批教育网站,数百个网校,很多
高校已开办学位教育 2002-2003年在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5-
(一)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研究领域 (三)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四)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技术名称的演变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 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 从直观教具到音像教学媒体 从程序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影响
对教师的影响:
由教学的主体向学生学习伙伴关系的转变 由知识的传授向“导学”方向的转变 教学过程和教学软件的设计者
对学生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信息量增大
2010年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到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一个文“中小学要建立校
校通”要达到学科整合 “十五”计划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投资20-30亿元
(四)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媒体技术向多媒体技术方向发展(多媒体化、多媒 体电子出版物) 愈来愈重视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研究 愈来愈重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 愈来愈强调教育技术应用模式的多样化(“常规模
学生用一台计算机
欧洲—稳步前进
“苏格拉底”计划和“达芬奇”计划 丹麦和芬兰率先实现全国中小学联网 德国计划于2000年连通全部中小学,现基本实
现 到96年欧盟国家中学达到12人一机,苏格兰高
中达到6人一机
亚洲—后来居上
新加坡2000年实现全国联网,学生2人一机, 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
美国—一马当先
2000年将Internet连通到全国中小学的每间教室和每 个图书馆
强调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促进教育改革 要求教师象使用白板那样自如地使用电脑 要求把教育经费的5%(约130亿)用于信息技术,
0.5%用于信息化教育研究 98年已有85%的学校,45%的教室联网,平均6.3名
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 方面,与人类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77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94定义)
研究形态
理论 实践
研究任务
设计 开发 利用 管理 评价
研究对象
学习资源 媒 体
学习过程
开发
文印技术 音像技术
——1930年,金陵大学理学院使用无声教学影片,翻译了60多 部教学影片。
——1936年,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 1937年,成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名称确立。
——1940年,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委员会。国 立大学开设了电化教育课程或专业。
——1950-1965,相继开办电视大学,电化教育手段运用 于教学。
100多所高等师范院校开办教育技术专业 30余所高校建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 7所高校设立博士点
创办一批刊物:《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 教育》、《中小学电教》、《中国远程教育》、 《远距离教育》、《外语电化教育》、《现代教育 技术》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教育电视台4套节目 “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了全国所有高校和城 市中小学 40所网络教育学院
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1962年毕业 于华南师范学院物理系,1983年 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和传播研 究中心访问学者,从事计算机辅 助教育与教育传播理论研究。
徐福荫、丁新
当代中国教育技术名家:
祝智庭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49
年生,浙江衢州人,早年学习数 学,后转向计算机科学,80年代 初投入教育技术领域,1996 年 从荷兰 Twente 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和教育技 术学博士生导师。
现代教育技术学
邱 婷
该门课的培养要求
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有教学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能
力 掌握教学系统分析、设计、管理、评价的方
法和技术 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
动态,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能将所学的教育技术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
第一讲、教育技术学概述
杨改学、丁兴富、桑新民、李艺、 李龙、黄荣怀、乌美娜
当代中国教育技术名家:
余胜泉 1973年8月29日生于江 西波阳,1991年考入 北京师范大学,1995 年9月至1997年7月于 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系 攻读计算机教育应用 硕士学位,2000年7月 取得博士学位。
(二)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研究领域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定义:运用各种理
(三)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1、引发和支持了教育文化诸多方面的嬗变
阅读、写作和计算方式
2、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影响 3、教育技术的功能和作用
探索现代教育模式 提高教育效率 扩大教育规模 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改革 高阶思维培养 提高信息素养
2、教育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了国光影片公司,《盲童教 育》、《养真幼儿园》、《女子体育》。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从美国农业部购买了幻灯片、 电影片到各地宣传科学种植棉花知识。
——1928年,教育家俞庆棠领导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实验 部。同时中央广播电台成立,我国电化教育的正式开始。
展,要形成概念 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学习更为具体,
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
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
H.D.Lasswell,传播学 1963,视听教育 视听传播
视听教具 教学传播过程
1970,视听教育分会 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
(一)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实践上: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在教育信息呈现方面 和教学组织形式上
信息时代的人才素质要求:身体素质、品德素质、基本能力、 思维能力和广泛能力
信息素养:是指人在信息社会中、检索、接受、存储、 分析、使用、生产及评价信息的综合素养
信息理解力 信息选择力 信息批判力 信息收集力 信息处理力 信息生成力 信息传递力
(二) 教育技术的概念和研究领域
94定义和77定义的比较 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 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 实现教育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 与传统教学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 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 动
1906,《视觉教育》 1923,美国教育协会建立视觉教育分会
1947,视觉教育分会 视听教学分会
言语 符号
抽象的
视觉符号
录音、 广播、照片
电影
形象的
电视
展览会
野外旅行 观摩演示
能动的
戏剧化的经验
设造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戴尔的经验之塔
戴尔的经验之塔的基本观点:
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就越抽象 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
根据学习理论共同的内在特质,可以 分为四大流派: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每 一种理论都有其侧重点,或重行、或 重智、或重德,或重知识的学习、技 能的训练,或重个体经验、情景学习、 问题解决的学习、思维的发展,或重 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发展,综合起来, 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学习理论 的图景。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比较有影响的是:
1、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 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 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 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南国农,1998)
技术与教育技论术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 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 技术是科学和实其践他。 有组织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或
完成现实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
技术)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
教育技术是分资实析源践问,。促(题进04、学定习义并和)对改善解绩决效的问研题究的与符方合法道德进规行范的设 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的有机组成发过
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教育观和新的人才观 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业务素质 渊博宽厚的综合知识素质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术 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能力素质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理论上: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可为教育规划服务、 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理论可为人才培养服务、现代教 育技术的课程开发理论可为专业课程调整服务。
2、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 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 智能技术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为核心。但这并 不意味着拒绝传统教育技术(黑板、挂图、标本、模型) 的应用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以一切学习资源(包括传统教 育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
3、现代教育技术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 4、以追求和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宗旨。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 用。(何克抗,1999)
3、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 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 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李克东,1999)
现代教育技术强调:
1、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如创新教育、个性化教 育、素质教育等等)。
中国教育技术第一代奠wenku.baidu.com人:
南国农
生于1920年9月16日 江西省清江县人 1943年中山大学教育系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硕士 1950年7月西北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技术第一代奠基人:
萧树滋
河北磁县人 1914年7月出生 2002年1月9日逝世 1943年毕业于西北联大教育系 1949年3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教育技术学硕士 河北大学教育系教授
当代中国教育技术名家:
何克抗 1937年生,1963年毕业 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无线电专业研究生,现 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 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 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所所长。我国第一位教 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当代中国教育技术名家:
李运林,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1958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 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后 组建电化教育系。
式”; “多媒体模式”; “网络模式”; “虚拟现实模 式” )
拓展学习: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2008版)
第二讲: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一)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二)媒体传播理论 (三)教学理论 (四)系统科学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
综合技术
利用
媒体的利用 革新技术的推广 实施并制度化 政策与法规
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 内容讯息设计 教学策略 学习者特征分析
理论
学习过程 与
学习资源
评价
问题分析 参照标准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管理
项目管理 资源管理 教学系统管理 信息管理
实践
AECT94定义下的教育技术概念框架
(四)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的几个误区 重硬不重软,见物不见人 重效应、轻效果(重技术轻理论、重制作轻应用、 重评奖轻实用) 理论研究和实践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重机不重网 重电轻教 重教不重学
(四)教育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
美国—一马当先 欧洲—稳步前进 亚洲—后来居上 中国—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