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 绪论
中国古典文献学 绪论
1、古典文献学的主要范围:目录、 版本与校勘及其定义。
目录、版本和校勘为传统文献学的三大主要 内容。
目录学简说
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或篇名) 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文献出 版和收藏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的工具。 目录学即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探讨目录工作 的一般规律的学问。目录学向来被看成治学之门径 和指南,为学中第一要紧事。
“文献”由“典籍与贤才”到专指“典籍”:?
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末元初有一个学者叫马端临写了一部著作叫 做《文献通考》:文指的是经史、会要、传记。 献:指的是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的言论。通过 这些言论可以对经史进行考证,验证,甚至校 正。
《文献通考》:古代典章制度的政书
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议、 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二、“文献”的古典含义
何晏《论语集解》引郑玄注云:“献,犹贤也。我 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 也。”
朱熹《论语集注》说:“文,典籍也;献,贤也。” 他秉承前代学者诸说,认为“文献”包括历朝的典 籍和时贤的学识。
郑朱认为“文”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献” 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
在中国古代学术的传承是典籍和学者相辅相成的, 有时候互为补充。
征文考献 释义
“征文考献”是封建学者所强调的治学方法,即欲了 解过去的历史,不但取证于书本记载,还要探索于 耆旧言论。言论的内容自然包括世代相承的许多传 说和文人学士的一些评议在内。征文考献即符合文 献的古典含义。
司马迁亦有将书面材料和口头材料同视为“文献” 之明显表现。其撰著《史记》,一方面广泛阅读 “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即国家藏书),一方面游 历“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一、绪论。
1. 文献学的定义。
- 引用杜泽逊对文献学概念的阐述,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 举例说明文献学研究的对象,如古代典籍等。
2. 文献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例如对历史学、文学研究的支撑作用。
- 有助于古籍整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意义。
二、文献的载体。
1. 甲骨。
- 甲骨的发现历程(如殷墟甲骨的发现)。
- 甲骨文献的内容(占卜记录等)及其价值(对研究殷商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
2. 金石。
- 青铜器铭文(金文)的特点,如字体、内容(祭祀、赏赐等)。
- 石刻文献的种类(碑刻、墓志等)及其分布、年代特点。
3. 简牍。
- 简牍的形制(简、牍的区别)。
- 重要的简牍发现(如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等)及其对秦汉历史、法律、军事等方面研究的意义。
4. 缣帛。
- 缣帛作为文献载体的优缺点。
5. 纸。
- 造纸术的发明对文献传播的革命性意义。
- 古代纸张的种类、制作工艺与文献保存的关系。
三、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1. 文献的形成。
- 古代著述的方式(个人著述、集体编修等)。
2. 文献的流布。
- 传抄的作用与弊端。
- 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对文献流布的巨大推动,以及不同印刷方式下文献的特点。
四、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1. 历代官方藏书。
- 从汉代的石渠阁、天禄阁到清代的四库七阁,介绍各代官方藏书机构的建立、藏书规模、藏书管理等。
2. 私人藏书。
- 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如范钦、黄丕烈等)及其藏书特点、藏书楼的建设与管理。
3. 文献的散佚原因。
- 战乱(如秦末战乱、安史之乱等对文献的破坏)。
- 火灾、自然灾害等因素。
- 政治因素(如禁书等)。
五、文献的版本。
1. 版本的概念。
- 从狭义和广义上解释版本,包括刻本、抄本、活字本等不同版本类型的定义。
2. 版本的鉴别。
- 依据字体、纸张、墨色、版式等方面鉴别版本的年代和真伪。
六、文献的校勘。
1. 校勘的必要性。
历史文献学论集
历史文献学论集第一篇:历史文献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历史文献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为后人提供可靠的历史资料。
本文将从历史文献学的起源和发展、研究方法、学科特点等方面,介绍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
起源与发展历史文献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就开始注重对史书的整理和研究,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里程碑。
而在西方,历史文献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当时,欧洲学者开始关注古代文献的收集和研究,逐渐形成了现代历史文献学的雏形。
研究方法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收集、文献整理和文献研究。
首先,研究者需要广泛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历史文献,这些文献可以是书籍、档案、手稿等。
其次,研究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以方便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最后,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文献的详细研究,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
学科特点历史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既涉及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又需要具备文献学的专业知识。
历史文献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客观性,研究者需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历史文献,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
此外,历史文献学还注重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研究者需要对文献进行严谨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对于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历史文献也是后人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它们记录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指导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结语历史文献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研究历史、认识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为后人提供可靠的历史资料。
同时,历史文献也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它们记录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指导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文献学(绪论与第一章)
二节、古代目录之结构与分类 一、结构:
(一)书名: 书名项著录书之名称、篇或卷数、作者姓名、附录等内容,反映
图书基本的外貌特征。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六: 《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唐吏部侍郎南阳韩愈退之撰) 章学诚《文史通义· 繁称》:‚古人著书,往往不标篇名。后人校 雠,即以篇首字句名篇;不标书名,后世校雠,即以其人名书。 ‛ (二)叙录:
第一章 古典文献的目录 第一节:目录与目录学 一、目录:
目在目录学中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 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 《汉书· 艺文志》:‚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要,录而奏之。 ‛ 《隋书· 经籍志》:‚每一书就,向辄撰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
特点:(1)不独立。(2)附于书末(书成后再编目录)。
2.群书目录: 群书目录是指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与叙录(也有只有 书名而没有叙录的)。
《汉书· 艺文志》“兵书类‛小序:‚汉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 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诸吕用事而盗取之。武帝时,军政 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未能备。‛——现知最早之群书目录 。 分类: (一)国家图书目录(官修目录):
二、分类:
1.六分法:最早之分类法,创始于《七略》。
(1)六艺略(分为九种):
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2)诸子略(分为十种):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小说家
(3)诗赋略(分为五种): 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
(4)兵书略(分为四种):
5.标点:
顾颉刚《崔东壁遗书》序:‚标点一事,想来容易,实做甚难。即此书,我 标点好了,大家看了一定以为很平常,觉得我只费一番读书的功夫而已。但 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天下的事情只有亲身做的才能知道其中的甘苦,只 有从事工作的人才知道完成一件工作的艰辛。这部书里,牵扯的古书太多了 ,古书中文字的解诂,文法的结构,言语的起讫,都是极难捉摸的。……有 时为了一个疑义,翻了三天的书仍是茫然。结果,只有勉强承受某一说,或 是径用己意去臆断。……古书的标点是一件大事,非语言学、历史学、古文 籍校订学都有很高的成就时是不会达到圆满的地步的。‛ 元稹《制诰序》:‚上好文一日从容议及此上曰通事舍人不知书便其宜宣 赞之外无不可。‛ 6.注释: 7.翻译:
古典文献学(绪论)
王余光:文献学是以文献整理的各方面及其 历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 (2)文献学的体系 包括文献的体、法、史、理 (3)90年以来文献学的发展 (4)为什么学习文献学? 泛滥无归,终身无得。得门而入,事半 功倍。 ——张之洞 例:1998年某出版社出刘士鏻《文致》“明 人不川秘笈”、“文献校勘价值” 黄石公授张良《太公兵法》,《史记· 留侯世 家》:“出一编书”。
⑦辨伪仍在继续 阎若璩 姚际恒 崔述 张心澄《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 ⑧辑佚风靡一时 余萧客《古经解钩沉》 黄奭《高密遗书》 (8)近、当代——总结、发展期 ①全力整理古籍 重印 新编 ②编印明清档案 八千麻袋事件 ③出现新的载体 ④利用科技手段 ⑤出土珍本文献
类
兵书略 5
别
术数略 6 乙部 2 方技略 7 诗赋略 4 丁部 4 诗赋 图赞 汲冢书 丁部 4 诗赋 阴阳志 5 阴阳 图纬 术艺志 6 方技 文翰志 3诗赋 图谱志 7 地域图书、 道佛附见 文集录 4 诗赋 佛录 6 道录 7
古诸子家、近世子家、 兵书、兵家、术数 丙部 3 诸子 军书志 4 兵书
(1)接受传统看法认为文献指书本的记载和 耆旧的言论。如杜泽逊。 (2)《辞源》给文献下的定义:“指有历史 价值的图书文物。” (3)1983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记录 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4)《中国大百科全书》:记录有知识和信 息的一切载体。 (5)洪湛侯的观点:凡是用文字表述的具有 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就是文献。
2、文献的体裁 (1)编纂形式区分 大致可以分为汇编、专著、总集、别集、 辞书、类书、政书、丛书、长编、约编、 方志、表谱、图录、碑帖、信札、档案 等十多种体裁。 (2)从内容上区分 著作 编述 抄纂
中国文献学教案——绪论
• 唐文宗开成年间(公元九世纪中叶),也在长安太学用楷 书写刻了十二部儒家经传(《十三经》中无《孟子》)。 这时,印刷术已发明了。不久以后,儒家经传,便用雕 刻木版的办法代替了雕刻石版,比较轻而易举,刷印方 便。
• 睡虎地秦墓竹简.pdf
• 中国出土的最大宗汉代简牍——居延汉 简.htm
• 木牍的用途,主要是作为通信和书写短文。古人通信用木牍, 它通常是一尺长,所以有“尺牍”之名。《仪礼·聘礼》说: “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名”就是字,不及 一百字的写在木版上;超过了一百字的,便要写在竹简上,使 能编连起来,记载较多的内容。
四、缣帛和纸
• 《墨子·鲁问篇》 “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 “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 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 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 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 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 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 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 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 必然也。”” 。
• 简策的长度,在同一时期内是比较一致的。但在各个时期,则 不相同。春秋战国时候的简,最长的二尺四寸,其次一尺二寸, 又次八寸。汉朝的简,最长的二尺,其次一尺五寸,又次一尺, 最小的五寸。古人用最长的简写经典,用短简写传记杂文,国 家的法律是写在特长的三尺简上,表示尊重。每简的字无定数: 最少的八字,多的有三十余字,通常在二十二字到二十五字之 间。因此,一篇文字就会要用很多的简,而简也必须编连成册 了。
中国历史文选第一讲:绪论详解PPT课件
.
27
(3)形声字(用意符与音符合起 来造的字): 半音半意
《说文》“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90%以上汉字都是形声字。
左形右声(主要形式):河、祥、肌、防
右形左声:放、雌、颜、欣
上形下声:宇、草、崔、篇
下形上声:盂、斧、岱、装
外形内声:圆、阁、衷、痛
内形外声:问、闻、辨、辩
形占一角:疆、载、修、颖
.
34
4、现代图书馆藏书目录的分部
▪ 《中图法》将中国图书分为五大类,二十 二个基本大类。
▪ 1.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 2.哲学 ▪ 3.社会科学 ▪ 4.自然科学 ▪ 5.综合性图书
.
35
五、史部典籍概述
▪ 中国被称为“历史的民族”,史学发达,史籍极其丰富。 ▪ 1、先秦史籍 ▪ *史学和史籍产生的阶段。史籍多为资料汇编,非成书于
.
24
b、指事字
▪ 《说文》“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 见意,上下是也”。解释过于笼统, 并与象形、会意的界限含混不清。实 际上指事字是在象形的方法难以表示 事物特点的时候,利用标注记号的方 法指出所表示事物的要点。
▪ 上、下、本、末、刃、亦(腋)
.
25
c、会意字
《说文》“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解释艰涩。实际上会意是合二体之意,是由两个以上的 象形符号组成的字。多复体字。 武、信、从、北、取、戒、伐、之、正(征)、出、逐、 降、陟、莫(暮)、见、望、监、走、奔、既、吠、鸣、 林、森、歪、劣、孬,等等
.
13
(3)语义
“小姐”:地位低微的女性(宋元时)— 官僚富家未嫁少女(元代以后)—年轻女 子的通称(近代以来)—从事色情业的女 子(近几年)
中国历史文献学教案
中國歷史文獻學(教案)吳才茂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讲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第三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立时期(先秦两汉)第四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成长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第五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繁荣时期(两宋元明)第六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鼎盛时期(清代)第七讲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变革时期(近现代)第八讲目录学第九讲版本学第十讲校勘学第十一讲辨伪学第十二讲辑佚学第十三讲史源学传注学第十四讲编纂学藏书史第十五讲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重点】文献一词的定义【教学难点】文献与历史文献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导言诸位,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中国历史文献学》课,这第一节课我们首先来认识《中国历史文献学》。
《中国历史文献学》,它是全国高等院校的历史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专门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开的这门课,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有关历史文献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们了解历史文献学的历史和现状,为进一步具有独立层次整理和研究历史文献的能力,能够在出版部门图书馆等机构从事历史文献的出版整理等实际工作或者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实历史文献学方面的教育学研究,文献整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我们这门课的学习目的。
那么我们这学期这门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是关于历史文献学的理论发展简史以及历史文献学相关的基础知识,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出版2007年重印的杨燕起、高国抗主编的《中国历史文献学》(修订本),这是一部结构安排合理,朝里明晰内容丰富,在高校教学中颇具有影响力的基本教材。
那么我们在学习期间呢?我们需要诸位去阅读一些关于这一课程的参考书目。
这是关于这本教材,那么这个教材的具体结构,也就是说我们这门课的具体知识有哪一些呢?这门教材它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呢,是关于中国历史文献学概论,也就是历史文献学的理论部分,它扼要的给我们讲述了历史文献学的定义,还有呢,这个就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对、象时代特色、现实意义以及它从历史学科从中国传统学识文化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我们呢,重点讲第一章的绪论,也就说历史文献学的定义,以及第四章的关于历史文献学与历史学科的关系,这是上编。
历史文献学教学大纲
《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382037课程名称(中/英文):历史文献学The Study of Old Documents课程类型:平台课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 26 实验学时:6学分:2适用对象: 历史学、考古学本科生先修课程: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古代史料学、版本目录校勘学后续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学术史开课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历史文献学》课程是历史学及考古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其目的是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重要历史典籍的基本情况,了解主要史籍的编纂、版本、注本、史料价值和史学思想以及作者的相关情况等;进一步掌握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状况,从而对历史文献学领域内的重要问题具有较深刻、全面的认识;能够对该门课程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予以关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并具有较好的撰述能力和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水平。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籍的基本情况,这包括,其一,中国史学发展史的概况,也就是掌握一些史学史的知识;其二,史料学的内容,简单地说,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在研究某一段历史时,需要利用哪些大路的史料,也就是需要利用哪些纪传体史书(正史),编年体史书(实录等)、纪事本末体史著,私家所修的重要的别史(除正史外的史著),以及重要的笔记史料。
从而可以使学生对中国古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中国学术史、中国古史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讲绪论一、“文献”释义二、历史文献与历史文献学(一)什么是历史文献(二)什么是历史文献学三、课程性质四、课程内容五、学习任务和目的六、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七、教材及参考书目八、课时安排九、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历史典籍的丰富;中国历史典籍的发展;中国历史典籍的分类;学习此学科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讲先秦史籍概说与《尚书》介绍(历史文选课讲过,此不再重复)教学内容:介绍《尚书》的文献学价值和史学地位。
中国历史文献学最新课件第1课绪论
壹 文献、历史文献与历史文献学
三 历史文献学
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载体形式、内容类别、典藏 传播、整理利用以及历史发展进行研究,进而探索其特征和 规律的学问。
具体研究古今文献的形态、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文献 的整理、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内容与特 色、文献的收藏、文献的阅读、文献的检索、文献的传播、 文献的利用等。
壹 文献、历史文献与历史文献学
一 文献
3.现代 “文献”概念
迄今最权威的关于现代 “文献”概念的明确界定:
2009年发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定义 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009年出版的第2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 情报学、档案学》进而界定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 载体。”
伍 历史文献学的现状与前景
三、历史文献学的前景
其一,学科理论探讨的进一步深入。 其二,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的结合。 其三,文献检索功能的强化和检索方法的现代化。 其四,古籍文献数字化的加快。
陆 思考题和教学实践题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历史文献学是一门极具传统特色的学科? 2.历史文献学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新的发展?
中国历史文献学
第一课 绪 论
题教思 学考 实题 践和
陆
现历 状史 与文 前献 景学
的
伍
史历 文史 献学 学与
历
肆
历传 史统 文文 献化 学与
叁
历历 史史 文时 献代 学与
学献文 与献 历、 史历 文史 献文
壹
贰
壹 文献、历史文献与历史文献学
三 历史文献学
二 历史文献
历史文献——精选推荐
历史⽂献《历史⽂献学》复习题第⼀章:绪论1、古代“⽂献”概念中,“⽂”指⽂章典籍,“献”指贤⼈贤才。
(第⼀章)2、请阅读下⾯给出的材料,然后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1)秋,郯⼦来朝,公与之宴。
昭⼦问焉,⽈:“少皞⽒鸟名官,何故也?”郯⼦⽈:“吾祖也,我知之。
昔者黄帝⽒以云纪,故为云师⽽云名。
炎帝⽒以⽕纪,故为⽕师⽽⽕名。
共⼯⽒以⽔纪,故为⽔师⽽⽔名。
⼤皞⽒以龙纪,故为龙师⽽龙名。
我⾼祖少皞,挚之⽴也,凤鸟适⾄,故纪于鸟,为鸟师⽽鸟名。
凤鸟⽒,历正也;⽞鸟⽒,司分者也;伯赵⽒,司⾄者也;青鸟⽒,司启者也;丹鸟⽒,司闭者也。
祝鸠⽒,司徒也;雎鸠⽒,司马也;鸤鸠⽒,司空也;爽鸠⽒,司寇也;鹘鸠⽒,司事也。
五鸠,鸠民者也。
五雉为五⼯正,利器⽤,正度量,夷民者也。
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淫者也。
⾃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
”仲尼闻之,见于郯⼦⽽学之。
既⽽告⼈⽈:“吾闻之:…天⼦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左传·昭公⼗七年》(1)请你根据历史⽂献学知识,说出古代“⽂献”的概念。
(2)请你⽤所掌握⽂献学知识,评评郯⼦在这个对话体现了⼀个样的⾓⾊。
(3)郯⼦所说的凤鸟等各种鸟,包括“五鸠”、“五雉”、“九扈”,都是不同的鸟名。
你根据郯⼦所作的阐释,你可以知道郯⼦是⼀个么样的⼈。
2)凡叙事,则本之经史⽽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评论,以及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话⼀⾔,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者,则采⽽录之,所谓献也。
——马端临《⽂献通考·⾃序》(1)马端临在这⾥给“⽂献”作出的含义是什么意思?(2)马端临在这⾥给“⽂献”作出的含义体现了我国古代“⽂献”概念发⽣了什么样的变化?(3)这⾥的“献”还有没有古代⽂献中的“献”的含义?3)“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
第1讲 历史文献学导论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
(三)古代文献的聚散
三、明代文献之聚散 1、甲申之乱与内府藏书的散亡 2、甲申之乱与私人藏书的散亡
《吴梅村全集》卷19“诗后集11·题帖二首”其二云:“金元图籍到如今, 半自宣和出禁林。封记中山玉印在,一般烽火竟销沉。” 自注:“甲申后,质慎库图书百万卷,皆宣和所藏,金自汴梁辇入燕者, 历元及明初无恙,徐中山下大都时,封记尚在,今皆失散不存。” 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上载:“内阁秘府所藏书,„„至李自成入都, 付之一炬,良可叹也!”
这一文献概念的外延,可以按记录信息的方法、记录信息的形式、 载体材料、文献出版形式、文献信息内容等方面,明确划分出文献的不 同类型。
——杨燕起等:《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
(一)“文献”释义
一切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史实和经验,通过某种载体表 现的文字资料、图物资料、音像资料等等,均为文献。 简言之,就是“人类知识的记录”,它总是通过一定的 记录方式(即文),并附在一定的可以被感知的载体(即献) 上。
一、文献与历史文献
(三)古代文献的聚散
2、汉兴之聚书与王莽之乱 秦始皇焚书之后,迄汉之兴,又渐致力于收罗遗书, 其最著者,是汉武帝。当时求书聚书风气甚盛,不仅中 央朝廷,各地对文献典籍的收集也相当可观。各个藩王 也热衷于对书籍的聚集。这二百余年对书籍的收集整理, 至西汉末年,经王莽之乱和赤眉起义之后,又告散亡。 更始元年(公元23年)王莽兵败而死,讨伐王莽的 军队进入长安。经过这一场动乱的浩劫,汉室所藏的文 献典籍,荡然无存。西汉末年的动乱,实是中国文献的 一次大劫难。
——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
从马端临的解释看,“文”是指偏重于叙事的文字资料, “献”是指偏重于论事的言论资料。因此,“文献”可认为 是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文献学绪论
• 马端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 马端临: 凡叙事, 历代会要,以及百家诸子传记之书, 历代会要,以及百家诸子传记之书,信而 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 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 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 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致名流之燕谈, 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致名流之燕谈,稗 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 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 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 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 ‘献’也。”
•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 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 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 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 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 世家三十,列传七十, 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 • • • •
(四)明清:总结 明清: 1大规模的文献整理 大规模的文献整理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 2汉学大兴 汉学大兴 3文献传播获得极大进步 文献传播获得极大进步
• (五)近代:多难兴邦 近代: • 张元济与近代文献整理 • 伟大的新起点:甲骨文与敦煌文献 伟大的新起点: 的发现
绪论
• 一、什么叫 “ 文献 ”
• 《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 八佾》 子曰: 夏礼, 论语 八佾 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 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 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朱熹道: 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朱熹道: “文, 典籍也。 贤也。 典籍也。献,贤也。”
文献学ppt
第一讲绪论一、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一、文献学的含义和范围1、何谓文献?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八佾》)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
——《说文解字》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文献是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现代汉语词典》文献是在存储、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于载体而存储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文献情报技术语国际标准》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文献著录总则》文献的三要素:物质载体,相应符号,和知识信息。
文献的分类就时代而言,有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现代文献、当代文献;就学科的角度而言,有语言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文献、医学文献、法律文献、经济文献、宗教文献、科技文献等;就文献组群看,可分为出土文献、敦煌文献、地方文献等。
2、文献学的含义和内容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文献的特点与功能研究。
包括文献的性质和定义;文献整体,不同类型文献乃至个体文献在发展和流传过程中的内容形式、特色及价值;文献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等。
文献及文献学发展历史研究。
包括文献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历史上的文献聚散存佚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不同国家、地区和时代人们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情况、成就及存在问题;文献的发展趋势和展望等。
对某一学科的文献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专科文献学。
对某一类型文献或某一特定文献群的专门研究。
由此可形成一些专门的学科,如图书学、专利文献学、纸草文献学、敦煌文献学等。
对文献的某些方面问题(如版本问题、校勘问题等)的研究,并由此形成版本学、校勘学等。
文献学
文献学第一章绪论一、“文献”释义“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孔,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这里的“礼”,指典章制度,社会规范,是古代的一种制度,俗称“礼制”。
《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纪∙缁衣》:“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
”这里的“杞”,是国名,夏朝之后代,周武王封在今河南杞县,“宋”也是国名,商王之后代,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之旧都之地区分封给商之后人,其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南。
“文献”一词,东汉郑玄注云:“献,犹贤也。
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郑玄以“文章”,“贤才”解释“文献”。
其后,学人大多依此注解释之,最著名、影响也最大的是朱熹。
他在所著《论语集注》中曰:“文,典籍也;献,贤也。
”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文献不足征,那么孔子为何能言。
夏,殷之礼?《论语∙八佾》载:“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汉书∙礼乐志》:“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
”可知周礼乃增损,夏殷之礼而来,故孔子能言之。
以上是“文献”一词的古义,这种含义在古代社会一直流行。
现举几个例子:1、明代大学者焦竑(hong)著《国朝献征录》120卷,即《当代人物传》。
2、清人李恒著《国朝耆(qi)献类征》720卷,即《当代老人分类传》。
若不懂“献”之古义,此类书名就看不懂。
以上是“文献”一词的古义,今天“文献”已由古代的两个词合为一个词,且成为了偏义词,其义偏于“文”。
因此,其今义可以概括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二、文献学研究的范围1、由于文献一词指古今一切史料,所以文献学研究的范围就非常广泛。
从时代上说,它范围了古代文献、近代文献、现代文献和当代文献;从学科上说,它范围了语言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哲学文献、医学文献、法律文献、经济文献、宗教文献、科技文献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献”的含 义
•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中国文献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在我国将“文献学”题作书名,首见于郑鹤声 1928年所编的《中国文献学概要》。1982年张 舜徽教授出版《中国文献学》一书,就文献学 研究的范围、任务、和古文献的流传与类别, 分别加以深入地论述。这是两本关于中国历史 文献学研究的奠基性的著作。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研究内容
• 一、历史文献的含义: • 研究历史,主要凭借史料。而史料一般可 分为史迹遗存和历史文献两类。 • “文献”一词始见于《论语· 八佾》:“夏 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 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 征之也。”郑玄和朱熹释“文”为“文 章”,“献”为“贤才”,即博闻多识, 熟悉掌故的贤人的言论、见闻 。
• “文献是记载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见1985年 1月31日国家标准局《情报与文献工作词 汇》)根据这一定义,文献不仅包括用文字 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 而且还包括博物馆、声像馆及至家庭私人所 收藏的一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 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载体。
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内容及任务
• 研究历史文献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它与社会 的政治、经济等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探明现存历 史文献的状况。 • 研究历史文献的性质与构成。从总体上研究如何 分门别类,使人们能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更好 地对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和利用。 • 研究历史文献的整理、传布与收藏。(诸如版本、 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翻译、编制书目和索 引等) • 研究前人整理、研究和利用历史文献的经验。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任务
• 对保存下来和已经发现的图书资料(包括 甲骨、金文、刻石文字、竹简、帛书等) 进行整理、编纂、注释。使杂乱的资料条 理化、系统化;使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 朗化。并且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条别源流,甄论得失,为历史研究者提供 便利。
• • • •
参考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 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齐鲁书社) 张家 璠《中国历史文献学》(广西师大出 版社) •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大出版社) • 杨燕起等《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图书馆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