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识字8人之初》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一年级语文教研组上课时间:年月日总第课时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初读课文后,我感受到了从小要用功学习、刻苦磨炼。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复习导入:用摘苹果的方法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二、品读释疑
1.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不一样,性情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想一想:从第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示例:这一小节告诉我们,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我们成为有用之材。

(4)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①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②这句话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的意思相近,告诉我们从小就应该努力学习。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不打磨玉,它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6)选一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 A )的重要性。

A.学习
B.游戏
C.运动
(7)练一练,掌握课文内容。

2.主题延伸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遗产,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试着背一背。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敬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人之初》的意义
2.能够正确读出《人之初》的文字
3.能够根据《人之初》的内容表达个人理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人之初》的识字
2.理解《人之初》的内涵
3.发表对《人之初》的个人看法
三、教学难点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之初》的意义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人之初》的内涵
四、教学准备
1.课本《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2.黑板、彩色粉笔
3.课件《人之初》图片
4.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放映《人之初》的图片,让学生看一遍,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对这幅图片有什么看法?”
2. 学习《人之初》
教师带领学生读《人之初》的原文,重点讲解生字和生词,让学生反复读,掌
握正确的发音。

3. 感悟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人之初》的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人之初》的理解和看法。

4. 情景表演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扮演《人之初》中的角色,体验其中的情
感和内涵。

5. 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之初》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掌握了《人之初》的识字,同时也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七、作业布置
1.复习《人之初》的识字
2.用自己的话语写一篇关于《人之初》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
悟。

以上为本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之初》这篇课文。

杭州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8人之初》优秀教案

杭州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8人之初》优秀教案

杭州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识字8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识字8“人”字的写法和读音。

2.能正确书写和认读识字8“人”字。

3.掌握识字8“人”字所在的词语,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4.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认读识字8“人”字。

2.掌握识字8“人”字所在的词语。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

2.教材《识字8人之初》相关内容。

3.板书工具。

4.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和情境,激发学生对“人”字的认知和兴趣。

•让学生观察周围有关“人”字的标识,引导学生自主提出“人”字的特点。

2. 学习识字8“人”字•利用多媒体展示“人”字写法和发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和书写“人”字,巩固学习成果。

3. 拓展词语学习•分析“人”字在相关词语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授识字8“人”字所在的词语,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含义。

4. 课堂练习•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小组互动讨论词语搭配和运用。

5. 总结反馈•整理学生学习笔记,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回顾识字8“人”字的发音和写法,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自主拓展有关“人”字的词语和句子。

2.带领学生关注“人”字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和体现。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属于自己的句子和故事。

六、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对“人”字的认知和书写情况。

2.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中表现。

3.作业评分,检验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表现如何?2.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识字8“人”字的知识?3.老师在教学中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帮助和启发。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知识海洋中的一座明灯,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照亮前行的方向。

识字8人之初优质教案

识字8人之初优质教案

8 人之初【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中国传统文学,诵读《三字经》。

语言运用: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熟读成诵。

思维能力:能够根据生活体验理解《三字经》的大致意思。

审美创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结构:《人之初》精选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片段一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片段二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的片段对于现代儿童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字断句,句句压韵,读来朗朗上口关注字词学习:本课13个生字中,“之、初、善、专、知”是翘舌音汉字,“专”是前鼻音汉字。

本课会写7个生字,其中“之、义、习、玉”4个字是独体字,“远”“近”都是走之旁的字,书写时要注意走之旁的半包围结构汉字的要点。

关注词语理解:文中部分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记忆有难度,教学中可采用联系生活、直接讲解、扩词等方式辅助理解。

【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

2.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会认“之、初”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近、远”3个字。

2.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它是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

《三字经》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识字8的题目。

教师板书课题:人之初(出示课件3)教师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主笔是平撇,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撇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8《人之初》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8《人之初》教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8《人之初》教案【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学习的是一首唐代著名诗人朱熹所作的《人之初》,此诗以描绘人的原始状态为主题,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人类的本质特征。

通过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本初状态,培养学生对人类的关注和对生命的热爱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人之初》的基本内涵;2.培养学生对生命和人性的关注和热爱意识,为其做好生命教育和德育教育奠定基础;3.通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人之初》的基本内涵;2. 培养学生对人性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人之初”的本质内涵;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朗读式教学方法:结合语文课文特点,适当采用朗读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感受课文语言风格和节奏感。

2. 课堂小组讨论:通过课堂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分析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和主题,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PPT:通过PPT,整合相关知识点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准备PPT及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2.复习前几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知识铺垫。

二、课堂教学1. 导入(10分钟)通过PPT播放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对“生命”、“人性”的认知和感悟,为后面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2. 新授(35分钟)1)学习《人之初》(教师集体朗读+学生阅读+学生理解)。

2)理解《人之初》的基本内涵(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3)巩固(15分钟)回顾学生对《人之初》的学习和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疑点进行解答。

三、课后拓展1. 让学生自主搜索相关知识,扩展课堂知识;2. 鼓励学生对人性、生命等话题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人之初”天性本善【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人之初》,理解并领悟“人之初”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对生命和人性的关注和热爱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8《人之初》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8《人之初》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8《人之初》教案三字经开头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这节课内容就是有关三字经的,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8《人之初》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8《人之初》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词语“人之初”的含义和来源。

2.能正确书写词语“人之初”。

3.能准确地读出词语“人之初”并能在句子中使用。

4.激发学生对自己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继续。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人之初”的意义。

2.能正确书写和念出词语“人之初”。

三、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对词语“人之初”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2.能在正确的情景下运用词语“人之初”。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

2.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学生练习本。

4.图片或实物展示“人之初”的相关内容。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播放与“人之初”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人之初”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词语。

第二步:学习1.引导学生读出“人之初”这个词语,解释其意义是指人类的开始或初始阶段。

2.教师通过示范书写“人之初”,让学生跟读。

3.让学生自己动手书写“人之初”并进行纠正。

第三步:运用1.培养学生对词语“人之初”的理解和表达,提问引导学生用“人之初”造句。

2.小组内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使用“人之初”造句的情境。

第四步:拓展1.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古诗词或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之初”这个词语的用法和涵义。

2.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相关的书籍,加深对“人之初”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和书写词语“人之初”,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这个词语。

通过扩展阅读和讨论,深入了解“人之初”的意义与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关于“人之初”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在家里积极参与家长亲子阅读,找到更多相关词语或故事。

八、教学反思针对学生在学习“人之初”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鼓励学生多交流,提高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人之初”这个词语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识字8 人之初(教学设计)

识字8 人之初(教学设计)

识字8 人之初(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之初》是选自《三字经》的片段,其文字简洁,含义深远。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生字,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之、初"等12个生字,会写"玉、义"等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如结合图片识字、加一加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句子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课件展示《三字经》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三字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节奏。

3. 学习生字:利用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如结合图片识字、加一加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

4.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句子的含义。

5. 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背诵课文。

3. 家长协助孩子查找《三字经》中其他的名言警句,搜集相关的故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句子的含义在《人之初》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完整版)《识字8人之初》教学设计

(完整版)《识字8人之初》教学设计

(完整版)《识字8⼈之初》教学设计《识字8 ⼈之初》教学设计枣庄市台⼉庄区实验⼩学王倩【设计理念】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探究与交流的⽅式引导学⽣,让学⽣在疏通⽂本的基础上,联系⾃⾝经验,对⽂本进⾏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树⽴正确的⼈⽣观价值观,培养学⽣的审美情趣与⼈⽂素养。

【教材分析】《三字经》是我国传统国学经典,因其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所以深受学⽣的喜爱,特别是⼀年级学⽣,虽然他们不懂意思,但是他们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因⽽,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以读为主,在读中,让孩⼦们体会国学经典的精髓,体会中华⽂化的博⼤精深,让他们从⼩就知道“与经典同⾏,与圣贤为友”。

【学情分析】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切充满好奇,⼤多数⼈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定的差异。

通过⼀学期的学习,⼤部分学⽣能认识常⽤的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

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近字、形近字的⼤量出现,学⽣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

⼀学期来,⼤部分学⽣已经⾃觉地养成了⾃觉学习的习惯,⽐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觉的阅读习惯、⼀定的积累习惯、⼤声的朗读习惯等。

通过⼀学期的练习,学⽣的拼⾳和识字有了⼀定的提⾼。

【教学⽬标】知识与能⼒:认识本课12个⽣字,能够正确美观书写7个⽣字。

过程与⽅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背诵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韵⽂的内容,激发学⽣积极传诵中国古代经典⽂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2个⽣字,能够正确美观书写7个⽣字。

教学难点:了解韵⽂的内容,激发学⽣积极传诵中国古代经典⽂化的兴趣。

【教学⽅法】1.教法:2.学法:【教学⼿段】采⽤多媒体教学,利⽤图⽚、⾳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课时(80分钟)【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课时⼀、激趣板题(20秒)1.播放《三字经》的视频⽂件,组织学⽣认真观看倾听。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性”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近”等7个生字。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

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写字。

背诵课文。

难点: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谈话导入1、《三字经》是中国众多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

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

2、教师播放小学生《三字经》舞蹈表演视频和朗读视频。

(学生观看)3、观看了视频,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表演?不急,我们先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领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3、自学检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出示拼音,自我检查哪些字读错了。

教师重点指导正音。

(1)翘舌音的字:之、初、善、专。

(2)多音字:教,jiāo(教书);jiào(教师)。

5、小组比赛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熟悉文本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相帮助。

3、小组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4、师生拍手读。

四、学习第1小节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3、教师讲解重点词的含义。

(苟:如果,假如;乃:就;迁:改变、变化。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性虽然相近,但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环境、教育不一样,因此所形成的习性、习惯也就相差很远。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人之初-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熟读课文《人之初》。

2.能正确书写课文中生字。

3.大声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

4.能听懂课文的内容,并简单复述。

二、教学重、难点1.生字识记,包括掌握生字的发音和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表达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教学准备1.教师:教材《人之初》、板书工具。

2.学生:课本、笔、本单元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打开课本,找到《人之初》这篇课文,让他们先自己默读一遍,然后提问并引导他们思考:题目“人之初”意味着什么?2.请学生展示本单元词卡片,帮助他们快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生字。

第二步:学习新课1.让学生大声跟读课文《人之初》,并解释生字和课文中的一些生动形象描述。

2.强调学生要注意语音语调,在读的过程中,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3.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做简短的讨论,理解文章主旨。

第三步:巩固训练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训练,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课文朗读。

2.通过组内互助、批评并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和生字发音。

第四步: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画一幅画,展示对《人之初》的理解。

2.让学生用口头或书面方式简单描述人类的起源,检验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反思1.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2.简单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再次强调课文中的重点以及生字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程以《人之初》为主要内容,通过生字学习和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人类起源,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识字8《人之初》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识字8《人之初》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 《人之初》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之、初、性”等生字,会写“之、相、近”等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明白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三字经》选段第8课《人之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识字8人之初)二、介绍《三字经》。

老师向大家简单介绍《三字经》(教师读,学生听)。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检查预习。

借助拼音,自由读生字新词。

第一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幼不学玉器知义要求:(1)读准字音,词连读。

(2)四人一小组交流:哪些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在书上用“.”做记号,多读几遍。

2.去拼音,自由读生字新词。

要求:(1)读准字音,词连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8人之初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识字兴趣,培养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4.通过对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句话的理解,让学生真正明白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认识13个生字,正确美观书写7个生字。

难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课前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3.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可以上网或借助工具书,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一、故事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播放视频)(听完故事,你们想到了什么?2.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之初》,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二、预习反馈1.出示学案完成全面、书写认真的学生名字,榜上有名的每位同学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

2.展示部分同学的高质量预习提纲或课本(书写认真、完成全面)。

3.表扬填写预习检查统计表比较认真的小组长:4.展示朗读:指名小组内4号同学开火车朗读课文,读后自我评价。

其它同学纠正易读错字正音,提出合理建议。

(注意纠正之、初、善、专这四个翘舌音)三、指导写字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2.典型多音字(写出一两个,注音、组词):3.我的记字办法多。

(1)常规识字:加一加:换一换:比一比:组词法:减一减:其它办法:(2)趣味识字4.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5.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并补充。

(a、该小组用了哪些识字方法b、用了哪种趣味识字方法?c、我想补充以下内容:)6.巩固检测:打乱顺序抢读生字。

7.生字我会写。

(1)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样写正确,写美观,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
2.掌握生字词语,能够准确朗读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
4.感受课文中表达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
1.生字词语的认读
2.课文内容的理解
3.朗读和理解课文
三、教学难点
1.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朗读生字词语
四、教学准备
1.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2.图片或动画展示人物形象
3.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节课学到的词语
2.出示《人之初》主题图片或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
1.逐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词语的意思,让学生重点记忆
第三步:理解课文
1.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主题
第四步:朗读练习
1.分组朗读整篇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发音和语调
第五步:课文总结
1.学生描述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总结课文主题
六、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情节自由发挥,编写一个小故事
2.表演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七、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人之初》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生字词语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准确朗读生字词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朗读练习中仍存在一些学生发音不准的情况。

下一节课将加强朗读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之初》这篇课文。

识字(8)《人之初》教学设计(附板书)

识字(8)《人之初》教学设计(附板书)

8 人之初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内容选自《三字经》,字数整齐,上下两节,每节四句。

朗朗上口的诵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堪称识字小文典范。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课设计以学生自主交流、小组互动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师生)2.有关《三字经》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3.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教师引言: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多种方法读准字音,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

再次朗读时,教师注意提示学生三字一停顿,也是把握文本特点,为体会和理解文本韵律做好准备。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2016部编)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2016部编)
3.理解词语: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4.朗读并背诵《三字经》选段;
5.通过故事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三字经》选段,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性本善”相关的实际问题。
2.故事分享:为了加深理解,每个小组将分享一个体现善良本性的故事。这个故事将展示“性本善”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故事分享。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基本概念。这是指每个人出生时都有善良的本性。这个概念告诉我们,善良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品质,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善良,以及善良如何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性本善”和“习相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故事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显得比较内向,不够主动。为了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我将在下一节课中尝试采取更多鼓励性措施,如表扬积极发言的学生,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分享善良故事时,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说明,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性本善”的意义。今后,我将继续加大实践活动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8 人之初》教学设计
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小学王倩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传统国学经典,因其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虽然他们不懂意思,但是他们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因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以读为主,在读中,让孩子们体会国学经典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学情分析】
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常用的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

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

一学期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一定的积累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

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学生的拼音和识字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能够正确美观书写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背诵韵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韵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积极传诵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2个生字,能够正确美观书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韵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积极传诵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方法】
1.教法:
2.学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二课时(80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板题(20秒)
1.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倾听。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3.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
是充满兴趣,开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手段先播放录音激发兴趣,再播放视频了解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识字)
(一)示标示导
1.出示目标(10秒左右)
这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①正确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4个生字“之”“相”“近”“远”。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学指导(30秒左右)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课文录音(也可师范读课文)
(2)出示自学指导:
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中圈出生字来,每个读三遍。

7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读得最正确。

教师鼓励学生“下面开始自学竞赛”,
(二)自主学习
1.自学:学生紧张自学,老师在学生自学期间,用眼睛巡视全班(一般在讲台上不停地用目光扫视每一位学生,必要时再走下台巡视)。

2.自测:读一读课后生字(或者手中的字卡),生字能正确认读吗?生疏的字,再次反复读一读,直到张口就能认读。

(三)互相纠错
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你都找到了吗?(出示生词或者拿出手中的字卡)
zhī xiāng jὶn xí yuǎn yὺ yὶ
之相近习远玉义
人之初习性善良教育
迁移贵人专心老幼
玉器名义相比远近
1.同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

读错的字卡放在桌子中间,再次读一读。

2.去拼音再指名读,错误的请其他同学教读。

3.单独出现易错的字,再次正音。

4.练习给生字组词。

5.同桌互相读词语,读错的帮助纠正,并连读三遍。

(四)师生合作
4.检测会认的字:
开火车读;挑战读;小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检测和巩固生字的认读。

5.游戏巩固词语认读。

气球读词。

(五)归纳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紧张地自学,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地认读生字词啦!恭喜你们!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朗读)
字词大家读好了,相信课文你也一定能行!
1.自学指导:给大家5分钟,看谁先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自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可以循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随读,模仿,注意古文的节奏)
3.自测:指名读,检查朗读情况。

(可以分节读、开火车读、分小组读等等)
4纠错:哪些句子读得不够好,师生合作解决。

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

之相远近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吗?
(2)你认为在书写时应当注意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指名说,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


(3)老师示范书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

(5)老师展示学生书写情况,师生一起评议。

五、训练达标
1. 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chū() shàn() qiān()
初善迁
cū() sàn() qān()
2. 给生字补充音节。

性 x___ 善 ___ɑn
教 ji___ 迁 qi___
贵ɡ___ 专 ___ɑn
近 j___ 远 yu___
六、日清作业
1.正确抄写生字三遍,并组两个词。

2.正确流利地大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人之初》,读课题。

2.这些生字宝宝,你还认识吗?出示词语,指名读。

二、第四次先学后教(比朗读课文)
(一)示标示导
1.学习目标: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了解古文的意思,做一个懂礼,爱学习的好孩子。

2.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第一小节,想一想这两句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二)自主学习
根据自学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古文意思。

(三)互助纠错
指名或指定小组逐句读课文,全班交流正音。

(四)师生合作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相机教学。

1.先学后教,理解第一节韵文大意。

(1)多媒体出示第一节内容,朗读理解。

①同桌配合,一人一句对读。

要求注意字音,读得流利标准。

②同桌交流第一节意思,有困难的请教老师。

③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汇报自己的理解。

(2)多媒体出示本课相关画面,教师口述韵文大意。

(预设: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只是成长的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育孩子的方法最重要、最珍贵的就是专心。

)
(3)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说出第一节韵文大意。

2.先教后学,理解第二节韵文大意。

(1)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节。

(师生对读,拍手读,齐读。

)
(2)导学:多媒体出示第一句,抓关键词,引导理解意思。

①在这一句中,请你找出一组反义词。

(幼和老)
②教师导学:“幼不学,老何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小朋友们能结合老师的解释把这一句完整地解释一下吗?(预设: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老了就会不懂道理,也没有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多媒体出示第二句,结合图片理解意思。

①教师出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解释:玉不经过打磨雕琢,是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的。

②引学:人也和玉一样,要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请你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一句的完整意思。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理解文本大意不是重点,但是适当理解文本,感悟传统文化魅力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先学后教和先教后学两种教学思路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轻松理解文本大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第五次先学后教(比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三个字
习玉义
2.谁来分析一下他们的的结构、样子、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老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义”的书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

5.师生评议书写情况,给生字组词。

四、训练达标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人之初,性本___,性相___,___相___。

②___不琢,不成器,___不学,不知___。

2.拓展阅读。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五、日清作业
1.熟练地背诵课文。

2.默写本课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