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社交媒体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专题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2b64ba284ac850ac024202.png)
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专题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纺织服装行业为什么研究网红经济 (7)第二节网红经济地图轮廓逐渐清晰 (8)第三节社交平台:网红的主要流量来源 (12)一、社交平台成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12)二、用户依靠社交平台建立起广泛的社交网络 (17)2.1. 社交平台以强关系、弱关系拓宽社交网络 (17)三、社交平台是网红的主要流量来源 (18)3.1. 社交平台爆发催生网红遍地 (18)3.2. 社交平台为网红积累粉丝,扩大流量 (20)四、社交关系变现价值无限 (21)4.1. 社交平台变现方式多元 (21)4.2. 社交关系蕴含巨大商业价值,电商化趋势明显 (23)五、微博是社交关系资源金矿 (24)5.1. 微博以“弱关系、开放性”开拓在线社交渠道 (24)5.2. 微博名人广泛的社交关系带来巨大影响力 (25)5.3. 社交关系变现将是一座大金矿 (31)5.4. 微博打造社交电商闭环,助力网红流量变现 (33)5.5. 微博与优舍科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变现社交关系再进一步 (36)第四节自建社交关系的代表——女性时尚社区&小红书 (38)一、女性时尚社区将受益于女性时尚消费的爆发 (38)二、女性时尚社区向线上转移 (41)三、女性时尚社区:网红流量的一大入口 (43)3.1. 女性时尚社区是培育网红的摇篮 (43)3.2. “短视频+社交”是连接网红与粉丝的两大桥梁 (44)四、闺蜜美妆:助力找寻线上闺蜜,智能硬件实现精准营销 (45)4.1. 深耕女性社交关系,打造专业时尚社区 (45)4.2. 开发智能硬件,实现精准营销 (47)4.3. 多媒体渠道布局,实现用户导流 (47)五、Onlylady:深耕生活领域,汇聚网红资源 (47)5.1. 优秀生活时尚社区剑指网红孵化全媒体平台 (47)5.2. Onlylady用成熟化体系打造网红推广模式 (48)5.3. Onlylady坚持内容为王,发挥深耕多年优势 (49)5.4. 天时地利人和,Onlylady未来变现空间广阔 (49)六、快美妆:网红经纪打造独家IP (50)6.1. 美妆业“黑马”,资本青睐融资顺利 (50)6.2. 以内容制胜,提供专业且丰富的教学视频 (51)6.3. 打造独家IP,耕耘网红经纪 (51)6.4. 多渠道推广,多维度触达用户 (52)七、小红书:跨境电商+网红经济的完美结合 (53)7.1. 跨境购物攻略起家的新兴跨境电商平台 (53)7.2. 跨境电商与网红经济完美融合 (53)第五节移动直播市场规模将呈指数型增长 (54)一、移动直播内容分三类模式,多元化商业模式尚待探索 (55)二、政策监管加大力度,推动行业规范 (57)三、行业竞争加剧,龙头公司逐渐显现 (57)四、未来迎来内容竞争时代,平台化与服务化是两大方向 (58)第六节重点公司分析 (59)图表目录图表1:网红经济上游:社交平台是网红的流量来源 (10)图表2:网红经济中游:网红孵化器和网红经纪是网红的主要供给方 (10)图表3:网红经济下游:网红主要依靠电商或广告变现 (11)图表4:网红经济地图简化版 (11)图表5:传统媒体占用时间减少,数字媒体取而代之 (13)图表6:网民数、互联网普及率稳定增长 (13)图表7:国内社交平台品类繁多 (14)图表8: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14)图表9:66%微信用户拥有50人以上好友 (15)图表10:社交平台上的90后用户占比呈增长趋势 (15)图表11:网名使用社交平台的功能更加多元 (16)图表12:社交平台给了各领域达人成名的机会 (19)图表13:网红在社交平台上吸引粉丝 (19)图表14:陌陌采用会员、表情售卖等方式变现 (21)图表15:陌陌的会员订阅费占收入比例最高(万元) (21)图表16:大量品牌将社交平台作为营销新常态 (22)图表17:2015年微博广告收入占营收84.2% (23)图表18:通过“弱关系”能与明星等建立广泛联系 (24)图表19:微博中明星等“弱关系”群体出现频率高 (25)图表20:微博用户体系分为普通、达人和V认证 (25)图表21:V认证用户根据粉丝数量分为不同等级 (26)图表22:微博超V、大V主要为行业名人 (26)图表23:微博超V、大V主要为行业名人 (27)图表24:微博中V、小V主要为垂直领域达人 (28)图表25:微博中V、小V主要为垂直领域达人 (28)图表26:意见领袖为各领域精英 (29)图表27:意见领袖为各领域精英 (29)图表28:网红多为高颜值美女或时尚达人 (30)图表29:微博活跃用户中仅有1%为认证用户 (30)图表30:2015年底微博粉丝榜姚晨继续领跑 (31)图表31:2015Q4月活跃人数达2.36亿人 (32)图表32:2015Q4日活跃人数达1.06亿人 (32)图表33:微博深入社交电商的交易和支付环节 (33)图表34:微博支付是微博生态的最后一块拼图 (34)图表35:网红张大奕微博橱窗界面 (35)图表36:网红张大奕微博橱窗可以实现在微博上的闭环交易 (35)图表37:微卖可以实现管理、添加、分享商品等多种功 (36)图表38:“达人通”——社交电商新起点 (37)图表39:人均GDP2014年接近8000美元 (39)图表40:2018年化妆品交易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 (40)图表41:瑞丽等时尚杂志是传统时尚资讯的主要来源 (41)图表42:女性获取时尚资讯的方式向线上转移 (42)图表43:未来时尚网红将是“颜值+内容+个性”的综合体 (44)图表44:闺蜜美妆提供专业化的时尚资讯 (46)图表45:Onlylady官网界面 (48)图表46:Onlylady网红变现前景广阔 (50)图表47:快美妆签约时尚界领袖,提供专业化的教学视频 (51)图表48:独创专业内容和达人经纪是快美妆的主要优势 (52)图表49:国内移动视频总用户数量快速增长 (54)图表50:2020年移动直播市场规模预计高达200亿 (55)图表51:移动直播主要分为三类模式 (55)图表52:韩国afreeca TV主播直播吃泡面 (56)表格目录表格1:强关系、弱关系社交差异显著 (18)表格2:女性时尚社区形成了线下、PC 端、移动端全面布局的生态圈 (39)表格3:时尚社区更容易培育垂直领域的意见领袖 (43)表格4:国内外知名移动直播平台概览 (58)第一节纺织服装行业为什么研究网红经济服装是“网红”最容易变现的实物品类,如涵、缇苏均是服装企业创新商业模式而来。
社交应用软件Snapchat分析报告
![社交应用软件Snapchat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cd551776c66137ee061953.png)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7年4月正文目录一、海外巡礼系列之Snap(快拍):基于摄像头端口的社交应用,不断给内容加特技来吸引年轻用户 (5)1.1 Snap:基于摄像头端口的社交应用,高估值背后年轻群体高粘性 (5)1.2 内容以图片视频社交为主,通过不断给内容加特技来吸引年轻用户 .. 10(1)App应用快拍(Snapchat):公司核心产品,基于摄像头的社交 (10)(2)Spectacles眼镜:可穿戴硬件设备,随时随地“快拍” (15)1.3盈利模式以广告为主:将各项“特技”融入广告,在互动中提升广告效率 (16)(1)创意广告工具:广告“加特效”,调动用户主动使用和分享 (17)(2)快拍视频广告:纵向全屏视频强化广告记忆度, (18)(3)内容合作方广告:制作精美,可自主选择跳过和重播 (21)1.4建立内部广告评价体系,投放效果及精准度不断提升 (23)1.5财务分析:营收来自广告业务,主要覆盖北美地区 (26)1.6 Snap快速发展对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启示 (33)(1)反社交巨头的差异化竞争:缓解社交压力,回归互动本质 (33)(2)瞄准年轻用户,通过不断加特技提升高用户粘性 (34)(3)定义为“相机公司”:突破社交增长瓶颈,扩展硬件设备等其他业务38 (4)结论: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规模效应开始显现 (39)风险提示 (41)图表目录图1:Snap公司发展历程 (6)图2:Snap公司的商业模式:用户端给内容加特技,收入以广告为主 (6)图3:Snap是2012年以来估值最高的美股上市公司之一 (7)图4:不同人群观看传统电视节目的时间变化 (7)图5:全球主要社交应用月活跃用户数 (7)图6:美国最受欢迎社交软件的用户比例-30岁以下用户 (9)图7:美国最受欢迎社交软件的用户比例-30岁以上用户 (9)图8:Snapchat五个主要界面 (11)图9:Snapchat主界面“相机”与AR智能滤镜 (12)图10:Snapchat产品创新线与日活跃用户数(单位:百万人) (14)图11:Spectacles眼镜 (15)图12:圆形视频格式在不同方向均可全屏播放 (16)图13:“滤镜商场”上线导致用户数下降,取消滤镜收费后用户数陡然回升17 图14:纵向移动视频VS水平移动视频 (19)图15:带链接的快拍广告 (20)图16:快拍广告信息流投放方式 (21)图17:Snapchat“发现”平台上内容合作方的广告形式 (22)图18:Snapchat上投放的星巴克夏季饮品的整体广告营销 (23)图19:Snap-商店广告评价体系 (26)图20:广告主对社交网站评价对比 (26)图21:Snap季度营业收入及增速(单位:百万美元) (27)图22:Snap分地区季度营收和DAU(单位:百万美元;百万人) (28)图23:Snap分地区ARPU(单位:美元/人) (28)图24:Snap分渠道营收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29)图25:Snap2016年度各渠道营收占比(单位:百万美元) (29)图26:Snap季度净利润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31)图27:2016年度Snap各项费用占总营业支比重(单位:百万美元) (31)图28:Snap季度各项费用率 (32)图29:Facebook上市前后各项费用率情况 (32)图30:Snapchat和陌陌的反巨头的差异化竞争 (33)图31:2016年Snapchat与Facebook各年龄层用户比例 (34)图32:Snapchat各区域DAU(单位:百万人) (35)图33:Facebook各区域DAU(单位:百万人) (36)图34:Snap上市前的DAU与同比增速 (37)图35:Facebook上市前后的DAU与同比增速 (38)图36:Snap公司2015年以后的科技事件 (39)图37:Snap和Facebook上市前8个季度每日活跃用户收入 (40)图38:Snap2017年营收、DAU和ARPU预测值 (40)一、海外巡礼系列之Snap(快拍):基于摄像头端口的社交应用,不断给内容加特技来吸引年轻用户1.1 Snap:基于摄像头端口的社交应用,高估值背后年轻群体高粘性Snap公司最主要的产品是Snapchat(快拍)应用,其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于2011年9月在iOS市场上线,快拍最早是一款图片聊天应用,拍摄图片直接传给指定的好友,在查看后即销毁,(阅后即焚);(2)2012年又推出了短视频功能,用户可发送不超过10s的视频发送给好友。
新媒体现状及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
![新媒体现状及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9c560e5fab069dc502201cf.png)
新媒体现状及未来媒体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作者:童清艳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03期摘要:本研究关注用户自主传播的媒体创意效应,借此探讨所谓新媒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查阅与翻译了大量中英文相关资料基础上,对腾讯、阿里、百视通、上海报业集团、上海广播电视台,以及韩国自媒体做了实地调研、访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与相关业界专家进行交流、沟通;进行受众控制实验,并做了大量问卷调查,通过SPSS统计软件,结合相关深度访谈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应动态研究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各类新兴媒体(emerging media),从媒介技术、用户需求、媒介生态与资金投入四维度宏观分析,结合传媒产业升级与转型的产业功能特性,同时关注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舆论引导、协调社会、娱乐大众、传承文化)。
综合分析下,本研究认为,媒体对人们未来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新媒体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智慧云”成为各类企业走向世界的路径;移动互联网持续创新改变着新媒体发展态势;社会化媒体依然是新媒体发展焦点,分享经济的媒体创意经济形成。
上述是未来媒体突破的靶向,这些靶心较为明显地预示全球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兴媒体;媒体用户;创意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06-04一、现实与理论关注的议题从产业视角动态研究新媒体早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主题,所谓的新媒体也日益广泛地渗入人类社会生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早已从战略布局上确立了新媒体的相关主流地位,这是一种交互性的全媒体融合形态。
所谓的新媒体逐渐发展成我国传媒产业领域的新发之力。
从全球领域、国家战略发展高层来看,如何拓展所谓新媒体产业也是当下与未来文化传媒娱乐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
所谓新媒体产业是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的新业态,是国家政策扶持重点。
中国新媒体应用已有20余年,新媒体研究也有十多年,毫无疑问,新媒体是“当前最热的研究领域”,其现实与理论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年社交媒体用户留存率数据分析报告
![年社交媒体用户留存率数据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4e8f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a.png)
年社交媒体用户留存率数据分析报告社交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用户留存率成为衡量平台吸引力和用户粘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社交媒体平台来说,保持用户留存率的稳定和增长对于其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通过对年社交媒体用户留存率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用户留存率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对平台发展的意义。
一、用户留存率的定义及重要性用户留存率是指在特定周期内,用户继续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比例。
它是一种衡量用户粘性和用户忠诚度的关键指标。
高留存率意味着用户对平台的满意度较高,更有可能长期使用,为平台带来更多的活跃度和价值。
二、年社交媒体用户留存率的统计数据根据我们所收集的数据,在过去五年中,社交媒体平台的整体用户留存率呈现以下趋势:2016年:留存率为60%2017年:留存率为65%2018年:留存率为68%2019年:留存率为70%2020年:留存率为7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社交媒体用户留存率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是社交媒体平台吸引用户、提升用户粘性的一个有力证明。
三、影响年社交媒体用户留存率的因素1. 用户体验:平台的界面设计、交互方式、功能完善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用户对平台的满意度,从而影响留存率。
2. 内容质量:高质量、有趣的内容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平台需不断提供有吸引力的内容,以满足用户需求。
3. 个性化推荐:通过用户分析和算法,向用户推荐感兴趣的内容和交流圈子,提高用户黏性和留存率。
4. 社区氛围:平台需要营造积极、友好的社交氛围,吸引用户留下并参与到社区中。
5. 竞争对手: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竞争也会对留存率产生影响。
平台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留住用户。
四、年社交媒体用户留存率的意义及对平台发展的启示1. 提升品牌价值:高留存率是社交媒体平台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能够吸引更多的广告商和合作伙伴。
2. 增加广告收入:用户留存率的提高,将吸引更多企业和品牌在社交媒体上投放广告,为平台带来更多的广告收入。
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
![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d4f3d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9.png)
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2017互联网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和趋势,一份2017年的互联网调查报告被发布出来。
这份报告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给出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首先,报告指出,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提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40亿人。
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全球人口都使用互联网。
这一数字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是一个显著的趋势。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动设备上网。
报告显示,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5亿人,占总互联网用户数量的绝大部分。
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渠道。
在社交媒体方面,报告发现,社交网络的使用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
无论是Facebook、Instagram还是微信、微博,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已经超过30亿人。
这表明人们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来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并分享自己的生活和观点。
此外,报告还探讨了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消费行为。
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购物。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在2017年达到了数万亿美元。
这一数字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亚洲地区的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报告指出,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挑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犯罪活动也在不断增加。
黑客攻击、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因此,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成为了当务之急。
最后,报告还对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被认为是互联网未来的关键技术。
2017年中国95后微博营销洞察报告
![2017年中国95后微博营销洞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f0e4a64b52acfc788ebc92b.png)
201
521.3
乌纠立:元(人民币)●
▲ 41 2_o
。 ·。
624.8 493.4 332.5
服饰
厂 1 ]
虚拟 产品
L—
化妆 洗护
电子产 品
学习培
120 1
电章 品 培 侏闺螟乐 虚圾 晶 餐钕 眼饰 化妆洗
休阐 娱乐
从 城 市 级 别 上 看 ,微 博 三 四 线 及 以 下城 市 的 95后 微 博 社 交 用户 占据 多数 ,超 过 60%。总体 来说 ,95后撒 博 社交 用 户仍 以 小 城市 及县镇用 户为主流。
37
对社 交媒 体广告 态度较 为正 面的95后微 博 社 交用 户占 比超过 70% :对社 交 媒体 广告 较 为讨厌和 排斥 的95后微 博社 交用户 仅占 比27 2%。不足三分之一 结果 表明 95后 微 博社 交 用户对 社交 媒体广 告的态 度较 为正 面,在面对广 告时心态更 加开放 ,对广告 效 果的 提升是 一大利 好。
城
市
美 ; 时
囊 堂
牌
谱 i 牌 i
05,2017年 微 博 95后 社 交 用 06,20】7年 微博 95后社 交用 户 07,2017年 微 博 95后 社 交 用 08,2017年 微 博 95后 社 交 用 户 对 社 交 媒 体 广 告 态 度 分 布 点击不 同广 告内 容比例 T0Pl0 户 最 有 兴 趣 的广 告 形 式 TOP5 户所 在 城 市 级 别 分布
户每 人 月平 均 消 费 金 额 分布 户 消 费 比例 分布
户点 击 各 形 式 媒体 情 况
社交媒体行业调研报告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增长和变化趋势
![社交媒体行业调研报告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增长和变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ed7365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1.png)
社交媒体行业调研报告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增长和变化趋势社交媒体行业调研报告一、引言社交媒体平台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对商业模式和传媒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报告旨在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增长和变化趋势进行调研和分析,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增长情况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数量在过去几年持续增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的用户数已超过20亿,而Twitter、Instagram、Snapchat等平台的用户数也在不断攀升。
此外,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也在迅猛发展,如微信、微博等平台的用户数量也已达到惊人的规模。
三、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结构的变化以往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群体,但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调研显示,随着年龄层次的扩大,中老年人群体也开始加入到社交媒体的大军中。
这一趋势的出现,使得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结构更加多元化,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潜力。
四、社交媒体平台用户行为特点的变化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数量的增加,用户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首先,用户对于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时间日益增加,不仅在个人时间中使用,也在工作和学习中广泛应用。
其次,用户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内容,社交媒体平台需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推荐和服务。
第三,用户对于社交媒体平台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等问题越来越关注,平台需要更加重视用户的隐私权和信息安全。
五、社交媒体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社交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交媒体平台将能够更好地预测用户需求,提供更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社交媒体行业的发展,用户将能够更便捷地使用社交媒体平台,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2017年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图
![2017年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图](https://img.taocdn.com/s3/m/7b7e14be0029bd64783e2ccd.png)
2017年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图Kantar Media CIC连续第九年发布了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概览图,并提炼出五大发展趋势。
Kantar Media CIC通过十多年的社会化媒体聆听经验,分析并总结社会化媒体格局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于品牌、媒介代理商和技术支持等相关行业的重大意义。
今年,我们发布了2017年版本(计第九张)的中国社会化媒体格局概览,并提炼出以下五个发展趋势。
一、功能与内容的融合社会化媒体平台的运营方式包含三类:用户创造内容(UGC)、平台功能(Function)、以及社会化商业的融合模式(Social Business:用户创造内容+平台功能支撑+意见领袖影响)。
其中,第三种的运营方式,是最容易使品牌主与用户产生有效互动的。
这三种运营方式并没有十分清晰的界限。
只有将其融会贯通,才能够更好地来最大化各平台的资源。
平台的功能及运营方式虽然在不断地更新,但其更新速度与多样性却远远低于优质内容的爆发力和影响。
现今的社会化媒体趋势中,内容的创造并不仅仅局限于媒体或KOL的引导,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网民自身的原创内容或对主流内容的再创造。
而另一方面,平台功能的丰富能够很好地来提升用户的体验,以此来增加用户的使用频次和时长。
如今,跨平台的流量转化和粉丝沉淀已经成为常态。
例如,微博、视频等网站与电商平台的融合,游戏平台与视频及BBS社区的融合等等。
二、对即时满足的需求Kantar Media CIC在几年之前就提出了社会化商业的概念。
在中国现今的社会化媒体中,该概念已经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商业与社交在数字化媒体领域已经密不可分。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体验和购买行为,从早期单一的广告推送到购买,发展到现今多渠道的实时互动,包括接触、体验、购买和反馈等。
这个实时互动的过程没有明确的起始点,但其核心是服务消费者对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强烈需求。
现今的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降低,更多的是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以及购物过程的参与和体验。
2017年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2017年网络舆情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d041c84693daef5ef73db0.png)
2017年网络舆情调研报告一、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一)县纪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
县纪委以宣教室为网络工作的主阵地,安排专门人员从事网络舆论信息的收集、研判、分析工作,搜集信息的网络除国家的大型网站外,注重当地的网站及论坛,及时了解当地的民情信息及舆论导向,对于一些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报送有关领导,并及时加以引导,对于网络舆情的搜集工作作为县纪委宣教室的一项常规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及报送制度。
(二)建立网络舆情工作联系会议制度。
县纪委利用大宣教工作格局的有效条件,充分利用大宣教工作机制,联合县委宣传部、文化局、广电局、工商局等多家单位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对网络信息及舆论导向及时进行沟通,有利于网络舆情工作的开展。
(三)积极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为了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力量,加大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每个乡镇配备一名网络评论员,全县共有网络评论员36人,为鼓励评论员的工作积极性,县纪委专门制定了奖励措施,评论员在网站上及时发帖,开展正面引导舆论导向工作,同时利用网站开展网络宣传工作,建立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联动引导机制,对于突发性事件做到发现及时、引导及时。
(四)组织网络舆情工作专项培训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县纪委宣教室积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学习,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了解网络舆情新形势。
学习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网评引导和网上管控能力和水平,学习利用技术手段自动跟帖、顶贴,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提高网上引导管控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当前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网络舆情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由于网络舆情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容易看到,并且很难有一个可以衡量的考核标准,许多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对网络舆情工作不重视。
总体上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已经进入良性轨道,日趋科学规范,“主动回应网上关切、主动处理现实矛盾和问题”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共识,但个别事件在应对技巧和回应方式等方面仍有欠缺,语气过于生硬、过于绝对。
2017年网红经济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7年网红经济行业深度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e647b8b0717fd5360cdc37.png)
2017年网红经济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1.“网红”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7)2.“网红”——互联网内容生产的明星 (9)2.1网红的人群特征 (9)2.2 “网红”与传统明星的区别——自下而上,变现方式多元 (9)2.3 网红的变现模式多元且商业前景广阔 (10)2.4 网红的主要优势——“两低一高” (11)2.5 网红经济的持续性还面临严峻挑战 (13)3.“网红”产业链的发展机会 (13)3.1内容多元、产业链成熟、平台重要性凸显 (13)3.2“网红”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内容、多渠道、粉丝黏性 (14)3.2.1核心是内容为王 (14)3.2.2基础在于多渠道共同发展,全方位覆盖渗透 (15)3.2.3谨慎经营,维持粉丝黏性 (16)3.3“网红”需要通过经营延长“保鲜期” (18)4.海外网红经济的发展对比 (18)4.1美国:充分依托互联网社交平台,网红经济初具规模 (18)4.2欧洲:时尚博主创造商业奇迹 (20)4.3印度:充分利用影响力变现 (21)5.网红经济所带来的重点领域投资机会 (22)5.1医疗美容——关注颜值、催生需求 (22)5.2电子竞技——网红主播成为流量利器 (23)5.3电子商务——流量变现的重要途径 (25)5.3.1电子商务与网红流量具有极高匹配价值 (25)5.3.2电子商务是网红变现的重要渠道 (25)5.3.3服装是网红变现的主要品类之一 (28)6.“网红经济”相关公司 (31)6.1巴士在线:打造移动直播平台Blive,进军网红直播 (31)6.2华策影视:“SIP+新媒体”布局,粉丝经济强变现 (33)6.3中南重工:资源整合,稳步进军网红市场 (33)6.4华斯股份:借助微卖卡位网红经济顶层生态 (35)7.风险提示 (35)图目录图1 国内网红的发展史 (7)图2 第二代网红通过微博展示自己的生活 (8)图3 第一代和第二代网红代表在微博上的热词趋势 (8)图4 万合天宜塑造的多个“网红” (9)图5 时尚生活类网红的变现模式 (10)图6 爱奇艺主要视频内容的搜索指数排名 (11)图7 网红店铺相较于非网红店铺商品价格普遍较低 (11)图8 网红店铺保持频繁的商品更新 (12)图9 《奇葩说》中三位主持人马东、高晓松、蔡康永的搜索指数 (14)图10 万合天宜主要作品出品时间与搜索热度 (15)图11 2013、2014年微博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15)图12 2013、2014年手机微博客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15)图13 2010~2014中国网民上网时长(单位:小时) (16)图14 2010~2014中国网民上网地点(单位:百分比) (16)图15 中国网民对互联网内容的分享意愿 (17)图16 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 (17)图17 网红天才小熊猫利用长微博进行广告植入 (17)图18 2013~2014年中国网民收入情况对比(单位:%) (18)图19 Youtube生态示意图 (19)图20 Youtube著名订阅频道Pew Die Pie (20)图21 Michell Phan的化妆频道 (20)图22 化妆视频聚合平台Ipsy (20)图23 Chiara Ferragni时尚博客The Blonde Salad(金色拉) (21)图24 Chiara Ferragni的个人品牌官网 (21)图25 印度瑜伽大师兰德福创造的Patnajali Ayurved公司 (21)图26 Patanjali营业收入(单位:亿卢比) (22)图27 Patanjali分业务营业收入(单位:百分比) (22)图28 中国2010-2014年赴韩整容人数(单位:万) (22)图29 2012-2016年全球电子竞技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23)图30 电子竞技行业产业链一览图 (25)图31 2010-2014年网络购物网络用户规模及网购渗透率 (26)图32 网购用户群体特征 (26)图33 影响网络购物用户决策的因素 (27)图34 2014年社交化网格和整体网购的金额、次数对比 (27)图35 2014年网购用户社交网站使用情况(单位:%) (28)图36 女装类网红店铺一般采取“少量现货+预售翻单”的经营模式 (30)图37 服装类网红产业链分析 (31)图38 如涵电商的运营模式 (31)图39 2011-2015年巴士在线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32)图40 2011-2015年巴士在线归母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32)图41 巴士在线产业布局 (32)图42 2011-2015年华策影视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33)图43 2011-2015年华策影视归母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33)图44 2011-2015年中南重工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34)图45 2011-2015年中南重工归母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34)图46 中南重工产业布局 (34)图47 2011~2015年华斯股份营业收入和增速情况 (35)图48 2011到2015年华斯股份归母净利润及增速情况 (35)表目录表 1 2015年双十一女装C店成交额排名 (7)表 2 罗辑思维旗舰店热销图书售卖情况 (12)表 3 估值3亿元左右的公司与产品 (13)表 4 2014与2015年手机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16)表 5 2014年Youtube明星频道年收入Top10 (19)表 6 电竞游戏人气主播身价 (24)表7 淘宝GMV占比及服装品类在网购中占比测算 (29)表8 淘宝平台上服装类网红店铺GMV测算过程 (29)1. “网红”的演变与发展历程“网红”和“网红经济”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上形成了极高的关注度。
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调研报告
![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78a67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5.png)
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调研报告目录第一节背景研究分析 (4)一、调研背景与意义 (4)二、研究假设与问题界定 (6)三、调研方法 (9)第二节社交媒体使用现状分析 (11)一、用户规模与特征 (11)二、社交媒体平台类型与功能 (14)三、社交媒体内容消费习惯 (17)四、社交媒体广告营销策略 (20)五、社交媒体与品牌塑造 (23)第三节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具体影响 (26)一、购买决策过程 (26)二、消费体验与满意度 (28)三、消费习惯与模式 (31)四、消费者忠诚度与品牌粘性 (34)五、隐私保护与消费者行为 (37)第四节案例分析 (40)一、成功案例分析 (40)二、失败案例分析 (43)第五节结论与对策建议 (46)一、研究结论总结 (46)二、对策建议 (48)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第一节背景研究分析一、调研背景与意义(一)社交媒体发展的迅猛态势1、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从最初的年轻人群,到现在覆盖各个年龄段、职业背景和地域范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广泛的用户基础为商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使得消费者行为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2、功能与应用的多样化社交媒体平台不断推陈出新,从最初的即时通讯、社交分享,到如今涵盖短视频、直播、电商、在线教育等多种功能,这些变化不仅丰富了用户的体验,也为商家提供了更多触达和影响消费者的渠道。
因此,了解社交媒体的新功能及其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3、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交媒体平台能够更精准地分析用户偏好和行为模式,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这种趋势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促使商家必须更加注重数据分析和用户画像构建,以实现精准营销和定制化服务。
2017年社交电商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社交电商行业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77a4b0b4431b90d6c85c77e.png)
2017年社交电商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目录一、电商格局:中心化寡头竞争,移动端占比超70% (6)1、手机网民用户持续提升,移动端购物占比迅速增长 (6)2、电商中心化明显,寡头掌控主要入口 (7)3、网购增速下降与寡头格局之下,引流成本快速上升 (8)二、社交电商:流量资源为最大优势,“去中心化”重塑电商价值链81、社交媒体流量资源丰富,有利于降低电商引流成本 (10)2、打造多维交互式产业价值链,各类高效商业模式得以实现 (10)3、流量去中心化,中小商户共赢促进创新化发展 (11)三、微商:挖宝社交媒体大流量,社交关系逐步由强及弱转变 (13)1、传统微商:低门槛造就繁荣,失控代理+洗脑营销广遭诟病 (15)(1)洗脑式发展下线,营销方式简单粗暴 (16)(2)渠道失控,价格混乱 (16)(3)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维权无保障 (17)2、平台微商:零库存模式降低分销商风险,全产业链服务提升商户竞争力 (17)(1)微信VS微博:弱关系增长空间更为广阔,但微博达人并不适用分销模式 (19)四、红人电商:红人属性提供基础流量,供应链能力仍为核心要素 (22)1、红人属性获取天然流量,以粉丝互动模式实现C2B定制 (23)2、供应链能力仍为核心,红人孵化器助推红人电商发展 (24)五、内容社交电商:自建社区小流量,优质内容为引流关键 (25)1、小红书:以优质购物笔记为杀手,转化率显著高于同业 (26)(1)购物分享社区发展为社交电商 (26)(2)“发现-购买-分享”模式形成商业闭环,转化率显著高于同业 (27)(3)规模日益壮大,内部经营管理仍需改善 (28)2、美丽说&蘑菇街:以淘宝导购模式起家,优质内容仍为突围关键 (29)(1)淘宝导购社区转型为社交电商 (29)(2)PGC方式提供主题导购,柔性供应链提升C2B能力 (30)(2)多品类拓展尚未成功,优质内容仍为突围关键 (32)六、拼团电商:传统电商引入社交元素,引流成本大幅优化 (33)1、拼多多:低价为杀手锏创造“神话”,品控为未来发展核心 (33)(1)拼多多发展速度一骑绝尘 (33)(2)以低价为杀手锏,低成本引流模式为商品低价提供了保证 (34)(3)中小商户众多,品控成为可持续发展关键 (36)七、总结:流量为核心价值,高效商业模式助力电商升级 (37)社交为电商降低引流成本提供解决方向,同时具备深远产业意义。
自媒体行业分析报告:自媒体行业分析 (14)
![自媒体行业分析报告:自媒体行业分析 (14)](https://img.taocdn.com/s3/m/7aa3b42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b.png)
自媒体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概述自媒体行业是指个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等)自行创作并发布文章、音视频等内容,达到消息传播、知识分享、影响力扩大等目的,从而获得媒体业务的收益或影响力的一种行业。
自媒体行业具有低成本、无门槛、自由性强等特点,为新媒体时代的个人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自媒体发展报告》,截至2020年底,中国自媒体用户规模超过7亿,自媒体平台数量近5000家,自媒体行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自媒体广告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自媒体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力量之一,对于信息的传播、舆论的引导、意识形态的塑造、商业的变革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自媒体的定义与类型1.自媒体的定义自媒体,指的是个人或团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发布信息、创作原创内容,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用户粘性的新媒体品牌。
自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加注重个性化、专业性和情感化,具有内容更新快、反应速度快、接受度高、决策快等特点。
2.自媒体的类型按照内容类型,自媒体可以分为文字类、音频类、视频类等多种形式。
其中,文字类自媒体以微信公众号为主,音频类自媒体以喜马拉雅为主,视频类自媒体以抖音、快手为主。
按照细分领域,自媒体可以分为音乐、舞蹈、美食、旅游、健康、游戏等多种类型。
这些自媒体账号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内容发布,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并通过赞助、广告等形式获得收益。
三、自媒体的发展历程近年来,自媒体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过程。
1.自媒体兴起2012年,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开放的自媒体平台,吸引了大量的个人和机构进入其中,创作并发布原创内容。
2014年,微信公众号上线了广告系统,吸引了部分广告主和投资方进入自媒体行业。
2.自媒体行业的规范和加强2016年,由中国互联网协会自媒体工作委员会牵头发布了《自媒体服务规范》,对自媒体的内容审核、版权保护、广告发布等方面进行规范,促进了自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7短视频行业大数据洞察报告
![2017短视频行业大数据洞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4f20f6dd3383c4bb4cd283.png)
联盟成员 播放量 粉丝
魔力TV M CN联盟商业模式
旗下自制短视频工作室
独立短视频工作室
第三方短视频工作室
为联盟成员提 供:
发行: 视频网站 + 运营 商 +OTT 等 播 放 终端
商业植入: 对
接商家实现内 容变现
推广: 播放终端之外的 全媒体渠道传播
投资: 投入扶持资金共 同孵化IP
整合
投资
自媒体短视频内容矩阵(160+ 短 视 频 栏 目)
移动视频网民(亿)
移动视频网民占比(占整体视频网民)
大数据 ·全洞察
数据来源:CNN IC
短视频成为移动视频新的爆发点
• 2016年,直播和短视频均表现抢眼,但在2017年上半年结束,直播遭遇瓶颈, 用户规模持续下滑,短视频依旧 保持快速增长。
20000 19000 18000 17000 16000 15000 14000
• 借助一系列流程机制实现优 质内容更快更有效触达目标 受众,帮助优质内容快速孵 化成长。
运营方面
• MCN机构在各环节都有专业的 团队,整合各种资源及平台, 包括IP资源、广告主资源、电商 平台资源等。
• 利用专业的内容制作能力、流 量推广和全网营销能力、数据 分析能 力、粉 丝运营 能力 等, 帮助创作者实现打造IP和流量变 现的目的。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娱乐
影视剧
土豆短视频各题材播放量分布
游戏
搞笑
动漫
201706 201707
音乐
体育
历史
大数据 ·全洞察
数据来源:土豆视频平台数据
垂直内容创作者案例
Soul App市场分析报告
![Soul App市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643a21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d.png)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内容审核人员回避规定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8-35岁之间 性别分布:女性用户占比较高 地域分布:一线城市用户较多 兴趣爱好:社交、娱乐、旅行等 使用场景:交友、聊天、分享生活等
社交需求:寻找 志同道合的朋友, 拓展社交圈子
情感需求:寻找 倾诉对象,获得 情感支持和安慰
娱乐需求:寻找 有趣的人和事, 打发时间
03 垂 直 领 域 拓 展 : S o u l A p p 可 以 拓 展 到 更 多 垂 直 领 域 ,
如职场社交、兴趣社交等,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02 技 术 创 新 : 随 着 人 工 智 能 、 大 数 据 等 技 术 的 发 展 ,
Soul App可以利用这些技术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匹 配和更好的社交体验。
用户需求变化:用户需求不断变化, Soul App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 品功能
技术更新:Soul App需要不断更 新和优化技术,以应对市场变化和 竞争对手的挑战
拓展用户 群体:针 对不同年 龄段、兴 趣、职业 等用户群 体进行细 分,提供 个性化的 服务
提升用户 体验:优 化产品功 能,提高 用户活跃 度和满意 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技术创新:Soul App将持续投入 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国际市场拓展:Soul App将进军 国际市场,拓展全球用户
01 社 交 需 求 持 续 增 长 : 随 着 互 联 网 普 及 , 人 们 对 社 交 的
需求不断增长,Soul App有机会抓住这一市场机会。
汇报人:
用户流失:市场竞争激烈,用 户可能转向其他平台
广告收入下降:广告主可能减 少投放,影响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社交媒体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索引投资聚焦 (5)一、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及微博行业的演变 (6)1.1社交媒体经历“论坛&博客、SNS&微博、多元化社交”三个阶段 (6)1.2微博行业格局的演变 (7)二、从社交媒体的两种关系及三种属性,理解微信与微博的差异 (9)三、微博盈利模式:以内容吸引用户,以广告变现流量 (11)3.1丰富的内容矩阵产生强用户粘性 (12)3.2个人用户与企业用户构建稳定金字塔状结构 (13)3.3产品覆盖用户和企业,提升体验,流量变现 (13)3.3.1 用户产品 (13)3.3.2 企业产品 (14)四、新浪微博的脱颖而出和业务扩张之路 (20)4.1新浪微博在四大门户竞争中胜出的原因 (20)4.2新浪微博一家独大之后的三大下沉战略 (21)五、扶持垂直领域的内容生产提升用户粘性 (23)5.1财经及股票领域 (24)5.2电影映前、映中、映后的微博营销 (26)5.3微博与电视、视频的结合 (28)5.4电商领域的作用不断加强 (30)5.4.1 电商的微博营销 (30)5.4.2 社交电商 (30)六、估值探讨与盈利预测 (32)6.1用户估值法 (32)6.1.1 微博活跃用户数将持续增长 (32)6.1.2 微博平均每活跃用户年收入将提高 (33)6.1.3 微博单个用户估值将不断提高 (35)6.2PE估值法 (37)6.3关注A股映射公司 (40)图表索引图1:中美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 (6)图2:Twitter月活及增速 (7)图3:Facebook月活及增速 (7)图4:我国微博行业的格局演变 (8)图5:微博主要使用目的是关注新闻、感兴趣内容 (10)图6:微信主要使用目的是与朋友互动 (10)图7:微博的金字塔状社交关系和微信的平行社交关系 (11)图8:新浪微博业务模式框架 (12)图9:15年微博用户结构 (13)图10:15年微博用户教育水平 (13)图11:微博季度月活、日活及增速 (13)图12:微博中小及自助广告客户数(万) (13)图13:微博营销体系 (14)图14:中国网络广告中社会化媒体的占比 (16)图15:信息流广告示例 (17)图16:微博信息流九宫格应用推荐 (17)图17:粉丝头条示例 (17)图18:博文头条新增行业标签 (17)图19:淘宝橱窗示例 (18)图20:微博移动端开屏广告示例 (18)图21:2015年微博支付各类交易金额(百万) (19)图22:2015年微博会员支付渠道金额(百万) (19)图23:2014-2015年微博使用功能 (22)图24:不同垂直领域下的覆盖用户及核心用户 (24)图25:财经领域的微博传播路径 (25)图26:微博股票频道优势及转化路径 (25)图27:参与财经内容探讨的用户结构 (26)图28:财经类认证账号数持续增长 (26)图29:优质内容带动用户PV、UV快速增长 (26)图30:财经类付费按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布 (26)图31:微博电影营销全链条生态 (27)图32:近七年上映电影开通官方微博账号年增长量 (28)图33:2015年微博电影消费群体 (28)图34:微博电影认证账号个数持续增长 (28)图35:视频网站与微博相融合的双网联动模式 (29)图36:B2C卖家分类 (30)图37:垂直电商中不同品类卖家分布 (30)图38:微博网红经济产业链 (30)图39:新榜TOP100网红运营平台 (31)图40:2005-2015年中国网民人数 (33)图41:中国与北美互联网普及率 (33)图42:微博月活与增速估计2016-2018 (33)图43:微博日活与增速估计2016-2018 (33)图44:11年-15年Facebook月活及收入增速 (34)图45:11-15年微博月活及收入增速 (34)图46:11-15年Facebook分区域平均月活年收入贡献(美元/人/年) (34)图47:新浪微博2015年平均月活收入贡献(2.02美元)与2012年Facebook亚洲区(2.30美元)相当 (34)图48:2015年微博用户使用频率 (35)图49:2015年微博用户每天使用微博时长 (35)图50:微博与FB的DAU/MAU(用户粘性) (35)图51:微博与FB的移动收入占比 (35)图52:主流上市社交公司每活跃用户估值(美元/人) (36)图53:2010-2015年Facebook分区域MAU(百万) (36)图54:2015年Facebook收入分区域占比 (36)图55:Facebook盈利稳定后的估值 (37)图56:微博股权结构 (38)图57:微博收入:广告占比80%以上,中小企业广告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38)图58:12-15年Facebook与微博的毛利率比较 (38)图59:12-15年Facebook与微博的营销费率比较 (38)图60:12-15年Facebook与微博的管理费率比较 (39)图61:12-15年Facebook与微博的研发费率比较 (39)表1:我国主流社交应用使用率 (9)表2:主流国内外社交应用属性分类 (10)表3:微博与微信的差异 (10)表4:微博企业产品一览 (15)表5:微博信息流广告、微信、百度、淘宝广告对比 (16)表6:粉丝通与粉丝头条对比 (17)表7:微博其他综合服务工具 (19)表8:不同话题参与用户的标签占比及排名 (23)表9:垂直领域内容具备强大的扩张性,部分领域博文平均阅读次数达上万次 .. 24表10:2015年淘宝女装C店销售额排名 (31)表11:各社交平台月活跃用户及主要广告产品 (32)表12:对比微博与Faceobook亚洲区 (37)表13:微博收入及利润预测(单位:百万美元) (39)投资聚焦2014年9月,我们写了一篇阿里巴巴的深度报告《浪潮之巅的互联网巨头从盈利本质看阿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将阿里定义为互联网广告交易平台,广告收入的持续提升依赖于广告位(用户数及用户时长,我们定义每个人的每个时间段是独立广告位)和广告主(品牌商资源)的不断拓展,因此我们不难理解阿里巴巴的一系列布局都是围绕其核心盈利模式展开。
在今年的1月底,我们又写了一篇阿里巴巴报告,虽说是4Q15财报点评,却是我们对未来商业格局的思考(参考《两难选择,可能是阿里核心盈利模式变化的起点》)。
PC时代阿里几乎垄断电商流量的入口,而伴随着移动互联和网红经济的崛起,我们看到的是前端流量入口的格局重构。
淘宝前十大的女装店铺,有7家是网红主导,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店铺不在阿里上投放广告。
阿里缺失的广告收入去了哪里?沿着这条线索,我们注意到了新浪微博——未来商业格局金字塔尖的巨头。
新浪微博是所有高使用率的社交应用中,唯一具备强媒体属性的平台,我们定义其媒体属性占70%,社交属性占30%。
和阿里类似,微博的盈利模式本质同样是互联网广告平台,通过明星、企业、达人以及自身扶持的垂直领域产生内容来吸引用户,积累用户行为数据,丰富用户标签画像,最终通过不断优化的广告工具在企业、名人端实现流量变现。
因此其战略布局清晰的围绕广告位(用户量*用户时长)、广告主(品牌、企业、网红等)以及广告投放效率(工具开发)展开。
2014年以来,新浪微博通过“领袖”下沉(从名人大V到自媒体红人,从名人效应到细分达人)和内容下沉(从新闻媒体到垂直领域,从热点导向到兴趣导向)带动了用户数和用户时长的扩展,广告位不断增加,且信息流广告占比仅2.7%(对比FB,13年就已经达到5%)。
而从广告主的角度来看,过去主体为品牌和企业,伴随着粉丝经济的崛起,网红不仅是内容产生源,也成为新增的广告主,其广告投放能力与其粉丝变现价值成正比关系。
简而言之,网红电商带动网红广告投放,成为微博广告收入的新动力(华斯股份持优舍科技30%股权,优舍科技是微博电商变现的主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好华斯股份的核心逻辑)。
伴随着移动化、娱乐化、视频化,微博的用户粘性和移动广告收入大幅提升(这些特点和趋势在Facebook上都有印证),在估值的探讨上我们也更多以Facebook 作为参考。
2012年Facebook亚洲区MAU约3亿(五年CAGR约31.4%),ARPU 2.3美元,与微博2015年的2.6亿MAU及2.0美元ARPU情况较为接近。
2012年Facebook 的市值中枢为1000亿美元,亚洲区收入占比11.9%,按照收入占比估算2012年FB亚洲区的市值约为110亿美元,当前微博估值为52亿美元;2014年Facebook的MAU、ARPU和我们预计的微博2018年较为接近,而2014年FB市值中枢3300亿美元,亚洲区估值375亿美元,是2012年的3.4倍。
结合PE估值,我们保守预计新浪微博2018年的目标市值区间在110-120亿美金。
站在未来商业新格局的角度看,微博是不能忽视的金字塔尖公司。
2015年微博扭亏是标志性事件,微博时代大幕开启,产业链相关公司也将共同成长。
一、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及微博行业的演变1.1 社交媒体经历“论坛&博客、SNS&微博、多元化社交”三个阶段对比中美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可将行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论坛&博客、SNS&微博、多元化社交。
这三个阶段的社交特点分别可以总结为以点对面、网状交叉和内容垂直化。
图1:中美社交媒体的发展历程资料来源:艾瑞咨询、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1)早期社交网络:论坛与博客早期的社交网络以欧美的Blogger(1999)、Friendster(2002)、Myspace(2003)为代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用户聚集网络平台上,通过以点对面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换。
论坛与博客的诞生冲击了传统新闻门户网站,通过自产生内容(UGC),扩大用户获取的信息量,方便陌生人之间的信息传播与互动。
中国早期的论坛以猫扑(1997)、西祠胡同(1998)、天涯(1999)为代表,随后诞生了以博客中国(2002)、新浪博客(2005)为代表的博客。
2)交互性更强的社交媒体:SNS与微博2004年,将线下真实关系转移到线上的社交工具Facebook诞生;2006年,以网状交叉式扩散传播为特点的twitter诞生。
相比于早期的论坛和博客,SNS、微博的社交关系呈现网状结构,用户画像更丰满,交互性更强。
受到美国社交网络发展的影响,中国版SNS也相继出现:QQ空间(2005)、人人网(2005)、开心网(2008)、朋友网(2010);微博也从独立微博时代走向门户微博时代,四大门户微博:新浪(2009)、腾讯(2010)、搜狐(2010)、网易(2010)群雄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