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气候与季节》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34f3ab9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0.png)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气候与季节的关系,从而理解气候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与季节的概念。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对季节的感知,他们能够发现季节变化的现象。
然而,对于气候与季节的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气候与季节的关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候与季节的概念,知道气候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与季节的概念。
2.气候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季节变化的现象,感知气候与季节的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气候与季节的主题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3.实践活动:设计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候与季节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气候与季节的关系。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季节变化的图片、气候数据等。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季节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气候与季节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气候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掌握气候与季节的知识。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气候与季节的关系。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气候与季节变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与季节的关系。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4.5.气候与季节》教案_(1)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4.5.气候与季节》教案_(1)](https://img.taocdn.com/s3/m/52d714db27284b73f34250a1.png)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气候与季节一、课程标准:1.知道利用根据观测比利用感官更准确有效。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
3.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4.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5.知道可以用温度.湿度.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和测量天气。
6.知道基本气象观测器材的作用。
7.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
8.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
9.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10.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11.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12.懂得天气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活,造成动植物的变化。
二、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
2.能够对动植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
3.能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够比较出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4.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四季的变化,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
2.持之以恒地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3.养成记录观察现象的习惯。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1.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
2.能够对动植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
3.能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够比较出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5.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6.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7.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8.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9.感受自然界四季的变化,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
10.持之以恒地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11养成记录观察现象的习惯。
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1.不能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不能够对动植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不能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不能够比较出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说课稿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说课稿3](https://img.taocdn.com/s3/m/7cb3f8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e.png)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气候与季节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气候和季节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材还提供了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更好地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气候和季节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不够系统和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季节变化,但对气候的认识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理解气候与季节的关系,并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候和季节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和体验气候与季节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气候和季节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气候与季节的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气候与季节的变化。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季节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介绍气候和季节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观察: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如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等,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与季节的变化。
4.实践: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季节变化的手抄报、观察天气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气候与季节的变化。
5.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的观察和体验,引导学生总结气候与季节的关系。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气候与季节苏教版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气候与季节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b4d87aaf45b307e971973d.png)
气候与季节教材简解本内容安排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心天气》的第五课。
在学完气温、雨、风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以及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目标预设(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对动植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2、能够比较出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3、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四季的变化,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
2、持之以恒地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并养成记录观察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部分:做前问、做中学、做后思。
做前问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照片,判断季节,激发学生对气候特征的学习产生兴趣。
学习时遇到了问题才有解决问题的欲望,才有学习的动力。
做中学环节,安排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四季不同的气候特征,以及动植物四季的不同变化。
最后让学生坚持观察一种植物或小动物,让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后再思考,再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实物投影学生的户外照,其他同学判断照片是什么季节拍摄的,根据什么判断的。
(可以根据植物、天气、衣着等方面进行判断)2、让学生初步发现一些规律。
3、引出气候特征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介绍本地区各个季节的气候特征出示比较有明显气候特征的图片,让学生讨论交流四季的气候特征和动植物特征。
1、春季气候特征:每天日照时间增加,气温回温上升,风和日丽(适合春游),冰雪融化。
动植物特征:冬眠动物苏醒,迁徙动物从南方返回,植物发芽,播种开始等(花生、玉米、辣椒、凤仙花、柳树发芽等)。
2、夏季气候特征:每天日照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气温较高,多云天气为主,有时出现雷阵雨和台风。
气候与季节-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气候与季节-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edddc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b.png)
气候与季节-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与季节的概念;2.能够分辨气候和季节对人们生产、生活、出行等方面的影响;3.能够归纳出各季节的特点和景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气候与季节的概念及其对生产、生活、出行等方面的影响;2.教学难点:如何加深学生对气候和季节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兴趣。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通过讲解气候和季节的概念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出行等方面的影响,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情景分析法:通过设计生活场景和实例,让学生感知气候和季节变化对生产、生活、出行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气候和季节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气候与季节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和季节的概念;2.理解气候和季节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气候和季节的概念;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气候和季节的关系。
教学内容1.什么是气候;2.什么是季节;3.气候和季节的关系。
教学安排1.介绍气候和季节的概念;2.分享图片或视频,了解各地气候和季节的不同;3.课堂讲解气候和季节的关系。
第二课:气候和生产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对生产的影响;2.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产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气候对生产的影响;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产方式。
教学内容1.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产方式。
教学安排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情景分析法,设计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农业生产方式;3.课堂讲解气候对生产的影响。
第三课:气候和人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2.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1.气候和衣着、食品方面的影响;2.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活方式。
《气候与季节》说课稿 【完整版】
![《气候与季节》说课稿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ea0a9ca26925c52dc5bf32.png)
《气候与季节》说课稿建设小学刘晓明《季节与气候》说课稿本节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第四单元第5课《气候与季节》。
说课标:《气候与季节》属于生命世界和地球领域的知识。
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通过学习以及搜集资料等形式,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能够认识气候与季节的关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说教材:本课是本单元《关心天气》主题下的第三级,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
从前面的了解天气变化扩展到气候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气候的季节性变化的特征,既是本单元的扩展课,同时也是总结课。
说学生(1)学生在学习了前四课的基础上,已经对天气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总也有着相关的了解,有着一定的认知基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料搜集能力和探索能力,在本课的学习中重点利用学生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进行学习。
说教法:在《季节与气候》一课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启发引导法、信息搜集法。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一、创设情境,从日常天气话题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对气候与季节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认识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及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三、巩固及总结。
具体设计如下:一、创设情境:提问:同学们觉得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设计意图】以天气话题进行导入,同时引出“季节”,比较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顺畅的把学生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探究新知:1、通过提问“猜猜看,下面的画面属于哪一个季节的风景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来猜图片,引导学生来学习春夏秋冬的气候特征。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展示四季,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四季的变化,为下面学习四季的气候以及四季动植物的变化做铺垫。
2、学生探究气候与季节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的季节里,动植物的变化。
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提前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是不同的,并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同学,这样学生在搜集以及分享中进行学习,实现了自主学习。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天气和气候》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下册《天气和气候》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808dd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1.png)
1、读图引导 两地区的气温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示温度, 红色曲线表示2015年气温变化趋势,绿色曲线表示2016年气温变化趋 势;两个地区的降水比较图,横轴上的数据表示月份,纵轴上的数据表 示降水量,蓝色条形表示2015年降水量变化趋势,黄色条形表示2016 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板块四、学会用自己的话来说气候与天气 1、下面哪句话是在说天气,哪句话是在说气候?
【小结】
2、你还知道哪些说天气和气候的语句? 【提示】 天气:风和日丽、暴风骤雨、阴转多云…… 气候:冬暧夏凉、海南全年皆夏、终年干燥少雨 ……
3、用几句话描述你所在城市的气候特点。
板块五、查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特征,列举适宜该气候下生活 的动物和植物。 (通过查阅资料,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 活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体现科学教育学科学用科学的初 终。)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2.通过对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指出其 区别,并能据此进行判断、预测、决策等思维活动。 3.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 4.列举在雨林、草原、极地等常见气候下生活的动物与植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
板块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说出气候是一定地区年复一年、长 时间内的天气特征;通过对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数据的 分析与比较,指出其区别,并能据此进行判断、预测、决策等思维活 动。 我们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天气和气候;能列举在雨林、草原、 极地等常见气候下生活的动物与植物,使我们认识到要善待地球周围 的大气圈,要维护气候变化的相对稳定,为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创造重 要的生存环境。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气候与季节 (1)
![三年级科学教案-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气候与季节 (1)](https://img.taocdn.com/s3/m/173a9b81168884868662d619.png)
《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辛寨子中心小学宋丽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动植物、天气的变化特征,知道一年有四季和季节相应的气候特征;2、能够区分四季并能描述季节的气候特征;3、提升学生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感受,热爱大自然,愿意主动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密。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件,视频,照片(学生)教学过程:一、导入谜语:燕来草发青,知了树上鸣,五谷皆成熟,飞雪舞苍穹。
打季节春夏秋冬同学们都知道一年有四季,那你知道这4个季节是怎么来划分的呢生:小组交流(3-4个人汇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气候与季节》二、新授1、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我们是如何划分四季的2、交流中我们发现,每个季节都会有一定的天气变化,而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气候!是不是所有地区一年中的气候特征都一样呢生答:不一样(广州的2月和大连的2月)所以我们说:在一定地区----------一年中天气变化有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2、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这是一个特定时间的天气现象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硕果累累这是什么季节呢---秋季具有这些特定气候特征的时间段,就称为“秋季”3、接下来,我们就来找找我们家乡—大连在各个季节里的气候特征提示(天气、植物的变化、动物的特征等)我们的家乡一年中有这样的气候特征天气的变化|植物的变化|动物的变化春气温变化幅度大,空气干燥多大风,人们都穿上了夹克万物复苏,柳树发芽很多动物结束冬眠,鸟类从南方飞回北方夏人们都穿上了短袖,天气炎热枝叶繁茂动物们活跃起来秋天高气爽,凉风习习,人们穿上了毛衣树叶变黄,掉落,硕果累累冬天气寒冷,人们穿上了棉衣,白雪皑皑树光秃秃的,万物都沉寂了动物们有的开始进入冬眠期了4、观看视频三、延伸同学们带来了自己在不同季节与大自然的美美帅帅的合影来说说你看见了谁穿着什么样的衣着和什么合影了能说出季节。
(提升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四、拓展课后制作表格,持续记录观察周围环境。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e648e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d.png)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9《天气和气候》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并理解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天气和气候,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此外,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要在教学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关爱环境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地展示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天气和气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知道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并进行记录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说课稿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说课稿4](https://img.taocdn.com/s3/m/336cadf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a.png)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是一节关于气候和季节的科学课。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季节特点,以及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候与季节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气候和季节之间的联系,以及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气候与季节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气候和季节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的季节特点,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气候和季节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的季节特点,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理解气候和季节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季节和气候。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季节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新课:教师讲解气候和季节的基本概念,通过实例讲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如观察校园里的季节变化,了解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说课稿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50978972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1.png)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气候和季节之间的关系,明白季节的变化是由气候因素引起的。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季节的变化有直观的感受,但对于气候和季节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理解气候和季节之间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气候和季节之间的关系,知道季节的变化是由气候因素引起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对气候和季节变化的认知。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气候和季节之间的关系,明白季节的变化是由气候因素引起的。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深入理解气候和季节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深入理解气候和季节之间的关系。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季节变化的图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季节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2.探究: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气候和季节的变化,通过实践和讨论,理解气候和季节之间的关系。
3.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小结:学生总结气候和季节之间的关系,明确季节的变化是由气候因素引起的。
5.拓展: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气候因素→ 季节变化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2a7a4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d.png)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天气和气候》的内容主要包括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变化的原因、气候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等。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现象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以便更好地了解天气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知道天气变化的原因,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关注天气和气候的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天气变化的原因、气候的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天气变化的原因、气候的影响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气象工具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论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二者的区别。
3.探究天气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4.探究气候的影响因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气候的影响因素。
5.观察和记录天气: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6.总结与拓展: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天气与气候2.天气变化的原因3.气候的影响因素4.观察和记录天气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气候与季节苏教版
![三年级下科学教案-气候与季节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a22cce0b1c59eef9c7b438.png)
第周
班级三年级科目科学教学时数1课时课题 4.5气候与季节
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道气候特殊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及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重点难点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长期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
方法
讲授法
教具视频
实践
活动
观察不同季节里动植物的变化板
书设计
4.5气候与季节
春细雨连绵
夏荷塘翠波
秋金黄田野
冬白雪飘飞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我们这儿的气候怎样?
2、讲述:在一定的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这
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学习新课
1、各季节不同的气候特征
(1)出示P51四幅图片,提问:图片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观察图片
(2)提问:在每个季节里有怎样的气候特征?
(3)小结:在一定的季节里,总有特定的气候特征?
(4)欣赏视频四季
2、观察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的变化
(1)谈话:看P52图,说说在不同的季节里,银杏树有什么变化?
(2)提问:动物在不同的季节里会有哪些变化?
(3)回忆:我们身边的动物和植物是不是也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呢?
(4)活动: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记下它现在的情况,过三四个月后再进行比较。
欣赏视频观察图片
教学反思。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4.5.气候与季节》word教案 (4)
![苏教小学科学三下《4.5.气候与季节》word教案 (4)](https://img.taocdn.com/s3/m/274640b80c22590102029dc7.png)
5、气候与季节
教学目标
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
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引入。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四人小组讨论。
秋天气候的特征。
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小组汇报。
师生小结。
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
课后作业
观察小动物。
观察植物。
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气候与季节说课稿
![气候与季节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bf3bd1e763231126edb1156.png)
《季节与气候》说课稿宁阳县乡饮中心学校:张利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棵《气候与季节》。
本节课属于生命世界和地球领域的知识,在本单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学习主要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2、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3、能够持之以恒地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养成记录观察现象的习惯。
因为当地四季变化明显、学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尝试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探究。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经验交流、理解气候特征的概念。
四季对于三年级的并不陌生。
他们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因此我通过“交流一年中四季的变化规律”激发学生潜在的意识,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特征”这一科学概念,从而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合作探究、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本环节主要包括两部分即:首先,从距离学生最近的“季节”入手,让学生谈谈春天的特征,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概括春季的气候特征,同时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季节就是具有这些特定气候特征的时间段”。
其次,在分析交流“春季”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其它三个季节的气候特征,因为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我安排学生课前收集了相关的资料,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的完善学生对四季气候特征的认识。
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交流分析、形成认识。
我认为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气候、季节”这两个概念从知识的角度能够理解,但是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四季又是如何划分的呢?我认为应该让学生有所认识,所以通过让学生判断“现在我们当地的季节”给学生补充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四季的划分标准,让学生有所认识。
四、进一步认识气候对人类生活、动植物的影响。
在第二环节学生整理四季气候特征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已经有所涉及,再次提出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在学习的道路上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样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气候与季节》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首课,本单元是根据小学科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首课,一方面引导学生去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学习科学。
另一方面,以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活动为核心,引入天气预报和气象符号,最后阐明天气变化与人们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力求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积累,使学生对天气现象以及天气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育理念:
本课利用播放歌曲,激发兴趣导入以及谁来关心天气,天气与我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天气符号的设计、引入、天气预报的由来都是以现实生活自然为基础,更好的诠释了“科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理念,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科学,学生更乐于探究,乐于接受。
从学生方面来看,这种设计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特别是新颖而独特的画面、更能引起学生的兴奋神经,让他们更有积极性的参与到课堂讨论或活动中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但是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却很高,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实践,愿意与人合作,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家长的指点,他们
或多或少都对天气有所认识和了解,可是这些认识又是零散的、不全面的。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发展创新个性,发挥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提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
吗?
2、说得真棒!你能再说一说秋季是
什么样的吗?
引起学生对气候与季节的兴趣。
二、探索和调查
1.小组讨论汇报:你眼里的秋季是什么样的?
认识秋季的气候特征。
2.谁能再说一说其他季节的气候是什么样的?
认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气候特征。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补充。
5.在不同的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认识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6.学生看图或音像资料后说,再适当补充。
7.小结。
三、回顾和解释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巩固所学,课外拓展。
)
2.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五、整课的整合与解决方法:
1、声音图画导入,唤起记忆
虽然学生对天气有所了解,但由于天气现象太司空见惯了,以至于他们不会主动去关心天气。
作为四单元起始课的导入,利用音乐旋律及图片相结合,一下子唤起孩子埋在心底的记忆,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2、视频演示,加深对课的理解
对于天气的描述及对天气信息的获取途径的认识,学生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如果只是利用知识讲解,显得很苍白。
借助很形象的视频就能将课直观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使得重点更突出,难点得到有效的突破。
3、课件演示,促进交流
将学生设计的天气符号,小组交流,提高交流的效率。
使得学生在相互借鉴和吸收中意识到记录方式多样化,同时运用自己设计的符号去记录,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后观察天气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