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7.4 岩性油气藏

合集下载

岩性油气藏勘探

岩性油气藏勘探

一、概 述
成岩次生圈闭
指沉积地层在成岩后由于各种地质因素导致一定范围的 地层孔渗性发生改变而形成圈闭
最常见的是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由于次生作用例如淋滤 作用或白云化作用,形成很多次生孔隙,不渗透性地层变为 渗透性地层,在低渗透岩层中形成高渗透透镜体,从而形成 具备储存能力的圈闭
一、概 述
二、原生砂岩透镜体圈闭和油气藏
常见流水波痕(不对称),也可见砾石的叠瓦状排列,扁平面向上游倾斜。 最底部常具明显的侵蚀、切割及冲刷构造,常含泥砾。
4、生物化石:化石稀少,一般保存不好 5、沉积层序:下粗上细的间断性正韵律或正旋回。 6、砂体形态:在平面上多呈弯曲的长条状、带状、树枝状等。在剖面上呈上平下凸
的透镜状或板状嵌于四周河漫泥质沉积之中。
天然堤
远砂坝
决口扇
席状砂
分流间湾
障壁砂坝/泻湖
洪泛平原
潮汐砂坝/潮坪
泻湖
潮汐水道
沼泽
滑塌沉积
前三角洲 前三角洲泥
浊积砂 滑塌沉积 水下水道
二、砂体成因与沉积环境
三角洲平原砂质储层模型
二、砂体成因与沉积环境
三角洲前缘砂质储层模型
二、砂体成因与沉积环境
三角洲砂
三角洲的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体皆可形成重要的岩性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勘探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发现, 展现出东部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西部盆地“满盆含油”的 景象,而且四种盆地(断陷、坳陷、前陆、海相)和三类储集体(砂砾 岩体、碳酸岩体、火成岩)都有不小的新发现,并且储量乐观,使 得岩性地层勘探呈现出一种遍地开花的趋势。
岩性油气藏勘探
(1)钟形(Bell)
曲线下部最大,往上越来越小,是水流能量渐弱或物源供应渐少的表现。 其特点为底部突变、顶部渐变,即为向上变细的韵律,反映河道侧向迁移的 正粒序结构,典型的代表为曲流河点坝或河道相沉积的产物。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岩性油气藏是指油气藏中储集层岩性对油气分布、运移、储集和开采有重要影响的油气藏。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大多数油气藏都是岩性油气藏,而岩性油气藏的开发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进行精细的储层预测和评价。

储层预测是指通过对油气藏区的岩性、构造、地球物理、地质化学等方面的分析,预测油气藏的分布、储量、产能等参数。

目前,岩性油气藏的储层预测技术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勘探和开发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油气藏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建立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模型,提高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采效率。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探究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建立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模型,为勘探和开发提供前期技术支持,降低勘探和开发成本。

3. 推动我国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促进国内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综述:回顾国内外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目前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 岩性油气藏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对油气藏区的岩性、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筛选有效的数据指标。

3.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模型的建立:基于分析和处理的数据,建立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模型,具体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4. 模型应用与评价:利用建立的模型进行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并对模型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油气藏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筛选有效的数据指标。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与方法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与方法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与方法摘要岩性地层油气藏是中国陆上最具潜力的油气勘探领域,其勘探难度大,对勘探技术要求高。

分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并简要介绍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方法,包括高分辨率岩相-古地理和古地貌分析法、地球物理方法和层序地层学方法。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圈闭;地球物理技术21世纪以来,中国陆上油气勘探已进入了构造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并重的新阶段。

近几年,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已占60%以上。

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岩性地层油气藏仍然是中国陆上最有潜力、最普遍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对构造油气藏勘探而言,岩性地层油气藏地震成像困难、油气水关系复杂、储量风度低、单井产量低,勘探难度大,对勘探技术要求高。

本文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1基本概念岩性地层油气藏主要是指由沉积、成岩、构造和火山等作用而造成的地层削截、超覆、相变,使储集体在纵、横向上发生变化,并在三度空间形成圈闭和聚集油气而形成的油气藏。

其圈闭条件是由于储油层本身的岩石性质变化造成的。

根据岩性地层圈闭形式,将岩性地层油气藏分为岩性型、地层型和以构造为背景的岩性-地层复合型油气藏。

有人将已发现的岩性地层圈闭细化为18种类型:侧向沉积尖灭、侧向相变化、河道充填、区域隐伏露头、沟谷充填、构造侧翼不整合上的超覆、胶结、区域不整合上的超覆、裂缝、深盆气、边缘削截、古构造隐伏露头、白云岩化(溶蚀)、煤层吸附甲烷、碎屑岩构形、深切谷充填、水动力、沥青封堵等。

2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特征2.1岩性地层圈闭的储层特征从岩性地层圈闭的储层特征来看,对美国共计320个圈闭进行统计,砂岩储层占到总数的63.4%,碳酸盐岩储层占26.2%,砂岩与碳酸盐岩混合储层占10.3%;对前苏联1177个圈闭进行统计,砂岩储层占89%,碳酸盐岩储层占11%。

2.2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对已知的岩性地层油气藏的产出时代统计来看,大部分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在白垩系、古近-新近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利用地震技术研究地层岩性油气藏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术要点

利用地震技术研究地层岩性油气藏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术要点

利用地震技术研究地层岩性油气藏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术要点1 地层岩性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及勘探现状概括而言, 地层- 岩性油气藏是指储集层因岩性横向变化或纵向连续性中断而形成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狭义的岩性油气藏包含砂岩透镜体、砂岩尖灭体、白云岩化带、裂缝- 洞穴状石灰岩、火山岩透镜体等; 广义的地层- 岩性油气藏尚应增加地层超覆体、地层不整合遮挡( 各种古潜山) 、生物礁以及水动力封闭等类油气藏[1]。

从形成机制考虑,可归纳为3类:①与沉积作用有关的。

如砂岩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生物礁、灰岩相变等。

②与不整合有关的。

如下切河道砂体、潜山、削截、超覆等。

③与构造裂隙有关的。

如成岩裂缝型圈闭及成岩带封闭型圈闭等[2]。

1966 年美国著名石油学家莱复生提出勘探隐蔽圈闭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圈闭的油气勘探。

岩性油气藏是含油气盆地进入中后期勘探阶段的主要勘探目标,在世界含油气盆地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国内外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油气藏(田)[3]。

随着中国陆上含油气盆地逐步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 探索岩性油气藏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的四大重要领域之一(其他3个领域是前陆冲断带油气藏勘探、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老区精细勘探) ,也是目前中国陆上实现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现实领域。

从中国陆上近年来岩性油气藏探明储量规模来看, 已经从90 年代初的20% 逐步上升到目前的55% 左右, 初步显示出岩性油气藏在增储上产方面的重要意义。

总体来看中国陆上大部分含油气盆地在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勘探实践证明, 中国陆上绝大部分含油气盆地应具有发育岩性油气藏的良好地质背景[4]。

2 地层岩性油气藏主要勘探方法和技术现状世界范围内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之前,以地表地质调查为主。

第二阶段,20世纪30-70年代,主要依靠井筒资料地质解释和老油田、老井复查,相当一部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发现具有一定偶然性。

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_岩性油气藏勘探

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_岩性油气藏勘探

0引言“油气藏”作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直接对象,早已为大家所熟悉,但这个概念的诞生、演变过程,则鲜为人知。

探讨油气藏概念的来源、演变和它们在地壳上呈现出的类型及其地质模式的多样性、复杂性,都密切关系到油气勘探的战略部署和经济效益。

通过研究油气藏及其分类的发展历史,更可揭示出世界及我国油气勘探将“地层-岩性油气藏”作为一个重要领域提到勘探日程上来的必然性与紧迫性。

深刻认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类型范畴、形成机制及勘探特点,掌握各类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模式及形成背景,就能有效指导我们去发现更多更大的勘探目标,不断找到新油气田。

笔者于今年完成并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专著《油气藏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1],通过追根溯源,研究油气藏及其分类的发展历史,表明以背斜、穹隆等构造油气藏为主要对象的油气勘探已取得辉煌成果,地质、地理条件较好的易找的背斜油气藏多已投入开发,勘探难度日益加剧,今后在继续寻找背斜油气藏的同时,人们已逐渐将目光转向地层-岩性油气藏,它们类型繁杂、形态各异、数量众多、大小悬殊、分布极广,是一个亟待开拓的勘探新领域。

就世界及我国油气勘探而论,勘探目标逐步从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并重,是油气勘探历史的必然。

在国际竞争和油价高涨的形势下,欲确保我国油气储、产量稳步增长,我们不仅要继续加强构造油气藏勘探,更要将地从油气藏研究的历史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张厚福,徐兆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摘要:在澄清“油气藏”概念的基础上,根据油气藏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认为地层-岩性油气藏被纳入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文中概述了地层-岩性油气藏的范畴、成因及勘探特点,最后剖析了3个典型实例。

关键词:油气藏研究历史;地层-岩性油气藏;实例分析中图分类号:TE122.3+22文献标识码:ADiscussiononstratigraphic-lithologicreservoirsexplorationintheaspectoftheresearchhistoryofreservoirsZHANGHou-fu,XUZhao-hui(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Beijing102249,China)Abstract:Onthebasisofclarifyingtheconceptionofreservoirs,accordingtothehistoryoftheresearchonreservoirs,itisaninevitablecourseofhistorythatstratigraphic-lithologicreservoirsareregardedasanimportantpartinthepetroleumprospecting.Thecategory,genesisandprospectingfeaturesofstratigraphic-lithologicreservoirsaresummarized,andthreetypicalexamplesareanalyzed.Keywords:researchhistoryofreservoirs;stratigraphic-lithologicreservoirs;exampleanalysis文章编号:1673-8926(2008)01-0114-10收稿日期:2007-09-25;修回日期:2007-11-19作者简介:张厚福,1932年生,男,教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第七章 7.4 岩性油气藏

第七章 7.4 岩性油气藏

0
我国新发现的隐蔽油气藏与油气新增储量的关系 近年来,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逐年增加,比例已达50%以上
世界剩余的油气资源与隐蔽油气藏储量的关系
准噶尔盆地 石油10.3亿吨
松辽盆地长垣以西两侧 20-25亿吨储量规模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界石油29.6亿吨 古生界天然气1.55万亿方 渤海湾盆地 14.7亿吨
• •
• • • • • • •
搅尽脑汁,苦思冥想, 可无论如何也百思不通。
家乡的冬天很冷, 冻僵的手写字不灵, 把手放在灯苖上烤烤, 我突然发现, 小小的灯苖竟有那么大的热量, 可把僵体复苏, 能把心火燃熊。
高考来临了, 夜半书房里, 只有我和同甘共苦的煤油灯, 虽然它的光线已不再那么明亮, 虽然我已能买得起几根蜡烛, 但我仍然舍不得换掉这盏小小的煤油 灯。 风儿从门缝里偷偷袭来, 灯火艰难地摇曳着, 不时发出痛苦的哀鸣, 可它为了能使我成才, 忍痛燃烧着自己的体躯, 坚强地抵御着吹来的贼风。 我哽咽, 我激动, 急用身体去挡住这可恶的风。 我突然发现, 就在此时, 就在我靠进灯火的瞬间, 墙上映出了我伟悍的身影,
小时候,家里很穷,很穷, 买不起蜡烛,更点不起电灯, 从童年、少年直到青年, 在我度过的七千六百个黑夜里, 唯一可照明的, 是那盏小小的煤油灯。
童年时代,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兄妹们便围坐在小油灯旁, 听奶奶讲西游记中的事情。 我的胆子很小, 夜里总觉得屋里有妖精, 于是,在我进入梦乡以前, 从不让母亲熄灭那盏小小的煤油灯,
差异压实充注
沿微裂缝充注
源岩
砂岩透镜体成藏机理探讨
(3)沿断层充注
断层沟通了烃源岩与砂岩透镜体,断层活动开启, 油气在超压驱动下沿断层进入储层。
差异压实充 注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

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的提高,我国许多行业的发展进步对油气藏资源的需求逐渐地增大,因此,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工作也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这就意味着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针对岩性地层储层做好其地质理论分析,并且对其勘探技术深入研究。

依据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的基本情况,对其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勘探技术引言:我国的油气这一自然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地区。

众所周知,岩性地层油气藏相对来说其勘探难度非常大,而且油气成藏具有不规则的特性,成藏的机理大都也比较复杂。

在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应用传统的勘探技术已经很难满足要求,高效的勘探技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经过深入的研究和长久的勘探工作,我国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

1地质理论1.1岩性油气藏区带概述岩性地层油气藏带比较特殊,与大多数的天然气聚集区相对比,可以发现其构造的背景和层次结构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油气产量由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能源结构和储层的影响比较明显。

在勘探开发的初期阶段,油气藏区的地质构造相对来说十分的稳定,每一层的分布也属于比较密集的状态,这是油气的沉积作用造成的。

但是随着开采工作的不断进行,逐渐深入,每一层的地质构造将出现不同的变化,形成清晰的地质构造,这能够将油气藏清晰地分隔开来。

因此,在油气藏区进行大量的油气开采工作的时候,往往都会对土壤的结构造成极大的破坏。

1.2地质构造和层级结构目前,在我国的内陆地区内,岩性油气藏主要为断陷盆地、深盆和坳陷盆地。

这些种类的油气藏其地质构造相当地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断陷型的地质构造可以依次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这是由火山喷发岩浆经过长年的堆积后逐渐地形成的。

在高水位的时候,不仅地层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而且在储层当中也含有较多的杂质,而低水位储层相对来说起密度较好,因此其中的地质构造相当的稳定,当然其储层质量也较高;②在深陷型这一类型中,基本都是湖中水库和高水位火山的地质构造。

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为例

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为例

不断优化和完善勘探理论和方法。最后,针对准噶尔盆地这样的复杂地区, 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提高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准确性。
参考内容
引言
岩性油气藏勘探在能源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球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存在于岩 石圈中的油气资源。这些油气资源在勘探和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 题,因此,
3、储层预测方法
储层预测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核心任务,主要包括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 方法、数值模拟方法等工作。通过储层预测,可以了解储层的空间分布、物性特 征、含油性等参数,为油气藏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油藏描述方法
油藏描述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等工 作。通过油藏描述,可以了解油气藏的构造形态、储层特征、流体性质等参数, 为开发方案设计提供决策支持。
研究和建立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
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存在于岩石圈中的油气资源。这些 油气资源的成因主要包括生物化学作用、热动力作用和地球化学作用等。其分布 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如岩相、沉积环境、地层压力、地下水动力等。岩性 油气藏的主要特
感谢观看
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 系研究以准噶尔盆地为例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岩性油气藏勘探 理论
03
三、岩性油气藏勘探 方法体系
04 四、准噶尔盆地岩性 油气藏勘探实例分析
05 五、结论和建议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油气勘探和开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准 噶尔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其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对于我国的能源 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将针对准噶尔盆地的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 系进行深入研究

岩性地层油气藏

岩性地层油气藏

岩性地层油气藏定义:主要是指由沉积、成岩、构造与火山等作用而造成的地层削截、超覆、相变,使储集体在纵、横向上发生变化,并在三度空间形成圈闭和聚集油气而形成的油气藏。

(包括岩性、地层和以构造为背景的岩性—地层复合油气藏)主要类型形态分类法:按照圈闭形态分为岩性圈闭(包括岩性上倾尖灭和透镜体两种)、地层圈闭(按与不整合面的关系分为不整合面之上和不整合面之下两种,若按沉积作用非为地层超覆圈闭和地层剥蚀圈闭)和复合圈闭油气藏(构造—岩性和构造—地层两类)成因分类法参照下图:岩性地层油气藏储集体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1.陆相砂砾岩储集体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主要形成于各种砂体中,产检的砂体类型有三角洲、扇三角洲、辨状河三角洲等,录像盆地砂体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周围不同类型沉积体系和储集体,围绕湖盆沉积中心呈环带状分布。

主要控制因素:(1)断裂活动和断裂构造格局控制陆相盆地砂体走向(2)盆地斜坡大小和坡度控制了砂体发育的规模(3)湖盆水体深浅控制了砂体的类型2.海相碳酸盐储集体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主要控制因素:(1)沉积作用是还想碳酸盐岩储集体形成的内在因素(2)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集体物性具有建设和破坏双重影响1)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指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充填作用等2)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有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

(3)构造作用对储集体物性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岩性地层圈闭形成条件与控制因素岩性地层圈闭:是由于沉积条件的变化,储层岩性岩相变化,或者储层的储集空间横向、纵向变化以及储层上、下不整合接触的结果【一】岩性圈闭形成条件1)储层条件:三角洲砂体、河道砂体、水下扇砂体等均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特别是三角洲的前缘砂和河道砂体为岩性油气藏形成的主要砂体类型。

2)遮挡条件:形成尖灭型圈闭的必要遮挡条件是储层的尖灭线或岩性交替线在空间上必须具备良好的封闭性能。

3)具备岩性圈闭形成的沉积构造北京:如岩性尖灭或交替带可发生于不同级别的正负向构造单元的翼部、端部。

《岩性油气藏》期刊简介

《岩性油气藏》期刊简介

方法 . 提高 油 气勘探 开发技 术 。 促 进学 术 交流 和学 科 建设 , 加 速 油气勘 探 人 才 的发现 和培 养 , 力求 创 新 , 为广
大地 学科 技 工作 者提 供展 示 才华 的舞 台 。 本 刊适 用 于从事 地质 学 、 石油 天然 气勘 探开 发 、 石油 工程 等专业 的科 技 人员 和管理 工作 者 以及大 中专 院
校 师牛 。
本 刊 已分别 被《 中文核 t L , 期 刊》 、 《 中 国科 学 引文数 据 库来源期 刊》 、 《 中 国科技 核心 期刊》 、 《 中国科 技论 文 统 计源期 刊 》 、 < < R C C S E中 国核心 学术期 刊 》 、 《 中 国核 t k , 期刊( 遴选 ) 数据 》 、 《 中国石油 文摘 》 等收 录 。
( 本 文编辑 : 于 惠宇 )
《 岩性油气藏》 期刊简介
《 岩性 油 气藏 》 是 经 国家 正式 批准 创 办 的 国内外 公 开发行 的学 术期 刊 。刊物 设 有“ 油气地质 、 技术方法 、 油 气 田开 发 、 论 坛与 综述 ” 栏 目, 同时根 据稿 件情 况 , 还不 定期 地开 设 “ 文献选 登 、 讨论 与争 鸣 、 实 例 介绍” 等 专 栏 。《 岩性 油气 藏》 期 刊 为双 月刊 , 欢迎 国 内外地 学科 技工 作 者 、 院 校 师生踊 跃投 稿 。 《 岩性 油气 藏》 的办 刊 宗 旨是 : 探讨 油 气勘 探 开 发规律 , 发展 油气 勘探 开 发地 质理 论 , 创 新油 气勘 探 开 发
8 0 窬蚀 孔 洞 , ( ; i r _ 2 2并 , X V h p层 . 3 5 4 8 . 2 O ~3 5 4 8 . 4 5 n l ; 9 . 粒间溶孔 , ( i f r 一 2 2蚌 , XV a l 层. 3 6 1 7 . 9 9I l l , 铸体薄片, ( 一)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摘要:油气勘探开发是我国重要的产业,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油气藏储层逐渐成为重要的目标,因为油气藏类型比较多,而且分布廣所以勘探潜力巨大。

当然也同时存在勘探复杂、点多面少的问题,导致勘探难度较高,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所以要针对预测与评价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提高岩性油气藏储层勘探效率。

本文会针对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技术进行分析,进一步强化岩性油气藏的开发,推动我国油气勘探产业发展。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评价技术前言:目前来看岩性油气藏具有非常大的勘探潜力,不过其复杂隐蔽的特性,也为勘探开发带来了较高难度,因此需要研究预测与评价技术,以此来准确掌握分布规律。

我国岩性油气藏剩余资较多,如果能够实现有效开发,必定可以进一步突破,但是传统常规的勘探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只有新的预测评价技术才能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支持,所以要逐步完善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并解决开发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推动我国油气藏勘探发展。

1、岩性油气藏勘探现状目前岩性油气藏勘探是我国主要的发展方向,因为岩性油气藏无论在形成还是分布条件等多个方面,都有极为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分部主要在低势区,当然也会分布在高势区。

另外岩性油气藏具有一定特殊性,不容易收到地质因素的影响,在保存条件上面更有优势,所以勘探价值相对较高,逐渐成为重要的开发目标。

大多数情况下油气藏形成后,都会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导致油气藏受到较大的损坏,甚至出现油气散失现象,不过岩性油气藏受到的影响明显较小。

当下我国在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上相对较低,所以勘探技术也不够完善,还需要针对预测与评价技术展开研究分析,从而挖掘岩性油气藏的巨大潜力。

2、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与评价的技术思路岩性油气藏受区域构造和沉积相带等多重因素控制,具有较大勘探潜力和一定的分布规律,但由于其复杂隐蔽,勘探难度相对较大。

一般情况下,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需要确保具备一定的基础,也即应在勘探沉积盆地完成、并能够确定沉积盆地为含油气区之后才能正式着手,具体的工作则需要考量好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要注意对相应的技术体系做出科学的规划。

岩性油气藏形成研究与分析

岩性油气藏形成研究与分析

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 有关岩性油气藏的特征、 成藏条件、
分布规 律 、 成 藏机 理 、 分布预 测方法 和技 术 , 特别 是成 因机理 ( 包括 地质 条件 、 动 力、 相态、 排驱 方 向及 含油 气性等) , 国 内外学 者做 了大量 的研究 , 取得 了创 造性
镜体的两端, 往往泥质含量增多, 渗透性变差; 而向砂岩体主体 , 泥质减少 渗透
性 变好 , 形成透 镜 体 、 岩性 尖 灭 圈闭或 物性 封 闭圈 闭等 。 除砂岩 相变 形成 圈 闭 外, 碳 酸盐岩 ( 粒屑 灰岩 ) 也可 由于岩性 改变而 形成岩 性圈 闭 , 如 生物礁 油气藏 。 在 成岩 和后 生作用 期 间 , 由于此 生作用 使原 生的 岩性 圈闭发生 变化 , 并使储 集 层 的一 部分 变为 非渗透 岩层 , 或 使非 渗透层 中的一部分 变为 渗透性 岩层 , 形成 岩 性圈闭 。 如 在厚层 砂岩 中 , 由于 渗透 性不均 , 也可在 低渗透 砂岩 中出现局 部高 渗透带 。 在碳 酸盐岩 地区 , 由于易 于发生 溶蚀和 此生作 用 , 故 容易在成 岩 阶段形
工 业 技 术
I 叠
岩性 油 气 藏 形 成研 究 与 分 析
王爱青 闫 红 刘 群英
( 胜 利 油 田滨 南采 油厂 2 5 6 6 0 0 ) [ 摘 要] 对 于岩 性油 气藏 的研 究主 要是 在 1 9 6 6 年美 国著名 石 油学 家莱 复生提 出勘探 隐蔽 圈 闭以来 , 世界各 国 都加 强 了地 层 不整 合 、 岩性 及古 地貌 等 圈闭 的 油气 勘探 。 岩 陛油气 藏是含油 气 盆地进入 中后 期勘探 阶段 的主要勘 探 目标 , 在世 界含 油气盆地 的勘 探 中取 得 了突破 陛成果 , 国内外 发现 了许 多大 、 中型油气 藏( 田) 。 在 中 国东 部盆 地 , 特别是 松 辽盆地 和渤 海湾盆 地 , 随着勘 探程 度 的提高 , 勘探 的难 度也 不断 增加 , 岩性 油气 藏的勘 探变得 日趋 重要 , 已成为 增加油 气储 量的 重要 方 向。 本文首先阐述了岩性油气藏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在此基础上从成藏动力系统、 成藏模式 、 成藏主控因素等方面对岩性油气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最后 分 析指 出研 究 中存 在 的 问题 以及 自己的认 识 。 [ 关键词】 岩性 圈 闭 ; 岩性 油气 藏 ; 成藏 机理 ; 成藏模 式 ; 成 藏控 制 因素 中图分类 号 : P 6 3 1 . 2 +2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9 - 9 1 4 X ( 2 0 1 4 ) 0 6 -0 3 5 8 - 0 1

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

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
见 , 国陆 上 主要 盆 地 都具 有 开 展 岩性 一地 层 油气 中
进 入 高成 熟勘 探 阶段 , 索岩 性 油气 藏 的重要 性 也 探
日趋 明显 。岩性 油气 藏是 目前 中 国陆上 油气勘 探 的
四大重 要领 域 之一 ( 他 3个 领 域是 前 陆 冲断带 油 其 气藏 勘 探 、 合 盆 地 中下 部组 合 和 老 区精 细 勘 探 ) 叠 ,
评 价 的要求 。 对 于岩性 油气 藏来 说 , 但 它们 在 同一个 沉 积 亚相 中的赋 存 状态 存在 很 大 的差 异 , 往 是三 往 角 洲 的一 个 亚 相类 型 中存 在 多 个 孤 立 的岩 性 油 气 藏 , 者是 同一 亚 相 的不 同位 置 油气 赋存 与 否存 在 或
余油 气资 源量来 看 , 七大 盆地 ( 松辽 、 渤海 湾 、 鄂尔 多 斯 、 噶尔 、 里 木 、 准 塔 柴达 木 、 四川 盆地 ) 剩余 石 油 地
收 稿 日期 : 0 6 0 — 8 修 回 日期 : 0 6 0 — 6 2 0 —81 ; 2 0— 82 .
基 金 项 目 :吐 哈 盆 地 中新 生 界 岩 性 油 气 藏 有 利 勘 探 目标 优选 ” 探 前 期 评 价 项 目( 号 : QQ一0 6O 6 ; 中 国石 油 股 份 公 司探 区重 大 “ 勘 编 KT 2 0一 】 ) “ 预 探 领 域 与 目标 选 择 研 究 ” 目子 课 题 ( 号 : 3 17 3 联合 资 助 . 项 编 00 0 — ) 作 者 简 介 : 启 林 (9 3 )男 , 肃 定 西 人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级 工 程师 , 要 从 事 层 序 地 层 学 、 陈 16 , 甘 博 高 主 油气 地 质综 合 研究 和 勘探 目标评 价 工作 . — i: E mal

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成藏指数

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成藏指数

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成藏指数王宁;陈宝宁;翟剑飞【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0(027)006【摘要】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是成藏动力(即剩余围岩压力)与成藏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在前者大于后者的条件被满足时才可能成藏.根据对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分析和大量测试数据统计结果,将压汞实验中进汞50%时所对应的排驱压力定义为等效排烃压力,用于定量评价油气初次运移进入岩性圈闭的阻力大小.等效排烃压力的大小主要与储集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根据东营凹陷1282块压汞测试样品的统计结果,得出根据孔隙度、渗透率计算等效排烃压力的相关公式.成藏指数是成藏动力与成藏阻力之比的无因次量,其值越大越利于砂体形成岩性油气藏,越小越不利于成藏.给出应用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评价东营凹陷牛庄地区两个沙三中亚段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的实例.钻探结果证实,等效排烃压力和成藏指数是定量评价砂岩透镜体成藏条件的有效参数,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图2表1参6(王孝陵摘)【总页数】3页(P4-5,8)【作者】王宁;陈宝宁;翟剑飞【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相关文献】1.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带复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与成藏规律 [J], 慕小水;何锋;顾勤;张东霞;吴莉芝;范建敏;魏新源;宋瑞荣2.吐哈盆地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油气勘探方向(为《岩性油气藏》创刊而作) [J], 杨占龙;彭立才;陈启林;郭精义;李在光;黄云峰3.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大型岩性油气藏成藏关键要素 [J], 王德英; 于娅; 张藜; 史盼盼4.鸳鸯沟地区沙一、二段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 [J], 李德华5.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多元控油—主元成藏”特征 [J], 刘震;赵阳;杜金虎;肖伟;金博;许晓明;梁全胜;郝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时候,家里很穷,很穷, 买不起蜡烛,更点不起电灯, 从童年、少年直到青年, 在我度过的七千六百个黑夜里, 唯一可照明的, 是那盏小小的煤油灯。
童年时代,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兄妹们便围坐在小油灯旁, 听奶奶讲西游记中的事情。 我的胆子很小, 夜里总觉得屋里有妖精, 于是,在我进入梦乡以前, 从不让母亲熄灭那盏小小的煤油灯,
莱伏生,1919年刚大学毕业,被分配 到堪萨斯油田,那里已经有一个油田,上 石炭下部砂岩,但是,构造条件不好,他 作了些工作,距该油田4英里处找到了一 个50英尺高的构造,布井后回家结婚,在 回得克萨斯的路上,听说出油了,便在结 婚登记书上计算,他将能拿多少奖金,可 是,当他回到得克萨斯州时,该井只产了 两天,就不出油了。此经历为该区的油气 勘探和后来石油地质学书中岩性油气藏的 定义奠定了基础。
2.岩性尖灭油气藏的成藏机理 生油气凹陷中生成的油气进入到储集层
以后,油气沿储集层向上倾方向运移,当运
移到储层尖灭端时受阻,便形成油气聚集。
油水位置的交换靠渗滤(成岩作用早期)和
排替(成岩作用中晚期)作用完成。
3.岩性尖灭圈闭的平面表征
岩性 尖面线及 与其相交 的最深一 根构造等 高线所圈 定的面积。
• • • • • •
• • • •
分分秒秒, 煤油灯伴我步入了少年, 熬干了多少瓶煤油我记不得, 更换了多少个灯芯我数不清, 只记得每一次换芯填油的时候, 总会激起我不可名状的惆怅、悲哀和 恋情。
煤油灯下我沐浴着知识的甘泉, 体察着灯光的温馨, 吸吮着煤油的芳香, 咀嚼着油烟的结晶。
• • • • • • • • •
河南双河油田
吉林乾安油田
岩性尖灭及透镜体油气藏实例
长庆马岭油田古河道岩性油藏分布图
A-砂岩尖灭体 油气藏
B-砂岩透镜体 油气藏
C-低渗透砂岩 中之高渗透带
砂岩尖灭及透镜体油气藏
沿断层充注
差异压实充注
差异毛管压力充注 沿微裂缝充注
源岩
砂岩透镜体成藏机理探讨
透镜体油藏形成机理模拟试验装置
差异毛细管压力充注机理
砂岩透镜体油气充注模拟试验
(陈章明等,1998)
差异毛细管压力油气充注原理示意图
4. 透镜体油气藏的平面表征
砂岩透镜体平面分布图
5.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实例
堪萨斯州滨海砂洲由透镜体油藏组 成的鞋带状油气聚集带平面分布图
层序划分与砂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
地震地质综合标定技术 地震相分析技术 储集体地震模型正演技术 储层预测地震反演技术 储层定量综合解释技术 地震油气检测技术 储集体立体识别技术
测井层序地层分析技术

• • •
小小煤油灯
——献给陈章明老师七十寿辰 吕延防 2004年6月18日
• • • • • •
• • • • • • • •
剩余的油气资源主要是隐蔽油气藏;
勘探技术手段的进步为隐蔽油气藏发现提供了 资料保证; 高精度层序地层地层学为隐蔽油气藏发现提供 了方法和理论。
80000
60
岩性油藏 石油总量 占百分比
60000
51
48
46 43
53 48
55
41 39 30
40000
40
20
20000
22
20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二、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砂岩透镜体:周围被非渗透层所包围的呈透 镜状的砂岩体 。
1. 砂岩透镜体的成因
原始沉积成因:三角洲、河流、滨海(湖)、 深水浊积。 次生作用成因:成岩后生作用使物性变好或变 差。
2. 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主要特征
(1)有充足的油气源; (2)圈闭形成时间早,近水楼台,油气一次 运移直接排入储集层。 (3)发育于古河道、古海岸砂洲、海(湖) 底扇、古三角洲地区,成群成带分布。 (4)砂体不规则,彼此之间不连通,透镜状, 每一个砂体可以单独形成一个油藏。
• • • • • • • • •
我愕然了, 我惊呆了, 我万万没有料到, 一盏普普通通的煤油灯, 竞能在灾难已经到来之即, 在自身即将被毁灭的时候, 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 仍以小小的体躯显示别人的伟大, 用微弱的余声炫耀着别人的功名。
守着小小煤油灯, 我凝思、遐想, 计算着它洒给我的无限光明, 阔量着它小小身躯的博大心胸。 我上了大学, 读了硕士, 又攻了博士, 尽管改用了电灯照明, 可我时时没忘那小小的煤油灯。
四、隐蔽油气藏概念
勘探家们对那些隐蔽的、不明显的、难以捕捉的油气藏 的一种描述性用语。
① 圈闭形态:低幅度构造、复杂带逆掩带构造 ② 储集体:地层岩性圈闭、岩性—断层圈闭 ③ 储集空间:裂缝性储层、低渗—特低渗储层 ③ 流体性质:低电阻油气藏、特殊岩性油气藏
国内外新增油气储量主要来自隐蔽油气藏,
某地层顶面构造及砂岩厚度分布图
4.岩性尖灭油气藏实例
1-Ⅰ-Ⅳ油组含油范围 2-Ⅴ-Ⅵ油组含油范围 3-Ⅶ-Ⅸ油组含油范围
泌阳凹陷双河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平面及剖面图
5.岩性尖灭油气藏的勘探关键
在构造的上倾部位寻找砂岩尖灭线
岩性尖灭圈闭平面分布图
6.透镜体油气藏的勘探思路
(1)地震、地质、钻井、测井等资料,确定 大的沉积环境及其边界; (2)综合地质研究确定物源及水流方向和古 地理环境及沉积相; (3)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学研究,确定沉积微 相和砂体分布。
差异压实充注
沿微裂缝充注
源岩
砂岩透镜体成藏机理探讨
(3)沿断层充注
断层沟通了烃源岩与砂岩透镜体,断层活动开启, 油气在超压驱动下沿断层进入储层。
差异压实充 注
沿微裂缝充注
源岩
砂岩透镜体成藏机理探讨
(4)差异毛细管压力充注
在生储层界面处,差异毛细管压力促使油气从小毛管孔 径的生油层进入大毛管孔径的储集层,并在地层超压的作用 下,将储集层中水沿生储层相联通的无油气堵塞的较小孔隙 挤入生油层中。
岩性尖灭:砂岩体呈楔状尖灭于上倾地层 的泥岩中。 1.岩性尖灭的成因(与透镜体成因相似)
原始沉积成因:沉积盆地内砂体前缘带后 期发生上倾。 次生作用成因:上倾砂体前端因次生作用 使物性变差。
2.岩性尖灭油气藏特征 (1)分布于古隆起构造的两翼、凹陷 的斜坡带。 (2)含油气面积大、含油气层系多、 油气富集程度高。
塔里木盆地 石油8.5亿吨
川西北 800-1000亿方
川东北 1000-2000亿方
岩性油气藏主要勘探领域分布
勘探技术的进步为隐蔽油气藏发现提供了资料保证 高精度地震勘探野外采集及目标处理技术
基于模型的设计技术 精度地震勘探激发、接收和录制技术 基于地质模型的处理技术 精细速度分析技术 叠前处理技术 高精度叠加及叠后处理技术
中学时代 乃至大学时代以前的东西, 基本都被抛光殆尽, 唯有这盏小小的煤油灯, 无法离弃我对它的无限忠诚。
我定时为它擦去身上的灰尘, 也时常将它重新点燃于白炽灯下耀眼的光中, 虽然它的光线显得那样暗淡, 甚至是否有光也难以辩清。
可我怎能忘她那曾经辉煌的时候, 怎能忘 黑暗中它给我送光明, 怎能忘啊 前途中它为我领程; 不能忘 它那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品质, 不能忘啊 它是一颗人生天际中永不垂落的启明星。
3.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机理探讨
沿断层充注
差异压实充注
沿微裂缝充注
差异毛管压力充注
源岩
(1)差异压实(异常高压)充注
泥岩层由于差异压实而积蓄超压,当油气生成之后, 在超压的驱动下油气沿微毛管进入砂岩透镜体中。
差异压实充注
沿微裂缝充注
源岩
砂岩透镜体成藏机理探讨
(2)沿微裂缝充注
当生油岩层中的超压达到泥岩破裂压力时,泥岩产 生裂缝,在超压的驱动下,油气沿微裂缝进入砂岩透镜 体中。
第四节 岩性油气藏
透镜体油气藏
岩性尖灭油气藏
A
B
砂岩透镜体平面分布图
A
B
某地层顶面构造及砂岩厚度分布图
一、岩性油气藏的概念
由于沉积作用或成岩—后生作用,使地层岩性、 物性发生变化所形成的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按形态分: 岩性尖灭:砂岩体呈楔状尖灭于上倾地层的泥岩中。 砂岩透镜体:砂岩体呈透镜状,周围被非渗透层所包 围。
0
我国新发现的隐蔽油气藏与油气新增储量的关系 近年来,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逐年增加,比例已达50%以上
世界剩余的油气资源与隐蔽油气藏储量的关系
准噶尔盆地 石油10.3亿吨
松辽盆地长垣以西两侧 20-25亿吨储量规模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界石油29.6亿吨 古生界天然气1.55万亿方 渤海湾盆地 14.7亿吨
时代
K J T3 T1+2 C-P
奥 陶 系 O
寒 武 系

前寒武系 An
鄂尔多斯盆地三层结构与油气分布模式 盆地南部发育三叠系和侏罗系两套含油层系,在 盆地北部发育奥陶系和石炭—二叠系两套含气层系, 形成上油下气,南油北气的油气分布格局。
甜点
安塞油田长6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图
三、岩性尖灭油气藏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油气分布图
低渗砂岩中高渗透带含油
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下石炭统的“白呎砂岩”油藏剖面 图
鄂尔多斯盆地
盆地面积25万
平方千米,石油资
源量66.38亿吨。 盆地构造分伊 盟隆起、西缘掩冲 带、天环坳陷、陕
北斜坡、晋西挠褶
带、渭北隆起六个 构造单元。
统组
白垩系 侏罗系 延长组 T1+2 石炭二叠系
• •
• • • • • • •
搅尽脑汁,苦思冥想, 可无论如何也百思不通。
家乡的冬天很冷, 冻僵的手写字不灵, 把手放在灯苖上烤烤, 我突然发现, 小小的灯苖竟有那么大的热量, 可把僵体复苏, 能把心火燃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