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物理学中把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声波不但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回声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以下现象:一部分声波反射回来,这就是回声。

而另一部分声波会穿入或绕过障碍物。

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

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空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

不同形状的反射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效果也不同。

声波的接收耳
人和某些动物的耳朵是接收声波的器官。

耳是一个精巧的生物力学系统,外耳廓相当于一个声波收集器,声波进入耳道后引起底部的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三块听小骨组成的精巧杠杆系统传到耳蜗中,使耳蜗中的液体振动。

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受到刺激,然后将振动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听觉区,于是产生了听觉。

声音的特征
响度
人耳感觉到而声音的强弱程度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实验证明,响度根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响度还根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离发声体越远,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声音的能量越少,听到的声音越轻。

音调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声源的振动快慢用频率的振动表示,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的频率就越高,音调也越高;反之,振动越慢,声音的频率就越低,音调也就越低。

物体的振动频率同样可以用示波器来显示:振动频率高,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就密’振动频率低,示波器上现实的波形就疏。

发声体震动的快慢与其结构有关。

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它们都超过了人耳的听觉范围。

音色
频率组合情况不同,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乐声噪声
悠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声。

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无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

第二章光
2.1 光的反射
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光的反射定律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光滑的反射面叫做镜面,反射面是平面的镜面叫做平面镜如图所示,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平面镜上的投射点
O叫做入射点;过入射点O,且与镜面垂直的直线PN叫做发现,入射光线
与法线的夹角α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发现之间的夹角β叫做反射角。

实验证明: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反射到镜面上,反射后它将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因此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上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一般物体表面比较粗糙,粗糙的表面可以看成是由大量法线方向不同的小平面组成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平行光线经过这些小平面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大小相等。

2.2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如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法线,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发现偏折,折射角γ小于入射角α。

减小入射角,折射角也随之减小;反之,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当光垂直于界面射入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偏折。

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分别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种时,在玻璃中的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的更明显,这说明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比水强。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2.3 透镜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
最常用的透镜是凸透镜,其他还有凹透镜。

凹透镜中间的厚度大于边缘厚度,凹透镜中间的厚度小于边缘厚度,通常透镜的两个表面是球面,或者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

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C1,C2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透镜的中心O叫做透镜的光心。

光从空气或其他物质进、出透镜时会发生折射,除了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外,不通过光心的任何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都要发生偏折。

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做汇聚透镜。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汇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成为发散光线,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做凸透镜的虚焦点F。

凸透镜成像
实验表明,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

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透镜另一侧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倒立实像,它能显示在光屏上,也可以对着凸透镜在一定范围内用眼睛看到。

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我们把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做物距,用u表示,把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做像距,用v表示。

实验表明,对于一个焦距确定的凸透镜,物距和像距是一一对应的。

当u>2f时,它在凸透镜另一侧大于f而小于2f的位置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f<u<2f时,它在凸透镜另一侧大于2f处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u<f时,在物体同侧后面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的作图及公式
我门只要找出几条符合凸透镜折射规律的特殊光线,找到他们相交的像点。

这几条特殊光线是:
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根据凸透镜的汇聚作用,这些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根据光路可逆原理,这些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跟主光轴平行
通过透镜光心的入射光线:这些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方向保持不变。

根据g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应用数学中相似三角形知识,可推到出透镜的成像公式:
1/f=1/u+1/v
2.4 光的色散
白光的色点
17世纪,牛顿发现了日光色散现象。

他让一束日光穿过棱镜,结果白光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在屏上会呈现出红到紫连续排列的七彩光带,这种光带叫做光谱。

如果让其中一种色彩的光再经过三棱镜,它不再发生色散,这种色光叫做单色光。

由集中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红绿蓝叫做三原色光
颜色
透光物体的颜色是由能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无色透明玻璃能透过各种色光,而红色玻璃只能让红光透过。

不透光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光的颜色所决定的。

例如白色物体能够反射各种色光。

黑色物体能吸收各种色光;蓝色物体只反射蓝光而吸收其他色光;黄色物体主要反射黄光,同时反射少量橙光和绿光。

第三章运动和力
3.1 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运动和静止参照物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我们把用来判断A物体是否运动的B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随意选取,但所选参照物的不同,的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也可能不同。

因此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该选择合适地物体作为参照物。

3.2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物体通过路径的长度叫做路程。

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
做云素质吸纳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该物体运动的速度。

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得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
速度=路程/时间
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呢么
v=s/t
在SI制中,路程的单位是(m),时间的单位是秒(s),因此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m/s),读作“米每秒”速度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时(km/h)
路程-时间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那么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就是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路程/时间
3.3 力
任何力都不能离开物体存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里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里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里的三要素标出来,这就是力的图示法。

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严格照力的图示法表示力,而只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且不过分强调力的长短和起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3.4 重力力的合成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如果一个力F产生的作用效果跟两个力F1,F2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力F来替代这两个力F1、F2.其中F是F1,F2的合力,F1和F2叫做F的分力
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3.5 二力平衡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在物理学中就称为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只有当它们沿同一直线,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它们才能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力,叫做互动摩擦力
当两个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3.6 惯性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不论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具有一种维持它原先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正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所以才需要外力来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第四章机械和功
4.1简单机械
杠杆
人们把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该固定点O叫做支点
促使杠杆转动的力F1叫做动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做阻力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叫做动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叫做阻力臂
杠杆平衡的条件
使用杠杆时,如果杠杆静止不动或者绕支点匀速转动,那么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表明,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上式表明,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杠杆的应用
撬棒,切纸刀,钢丝钳等工具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小于阻力,使它们可以省力,因此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

另一类杠杆如食品钳,镊子等,它们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大于阻力,因此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

除以上两种杠杆外,还有一种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的杠杆,如托盘天平,跷跷板等,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

使用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滑轮
滑轮是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将绳绕在槽内,拉动绳子,滑轮便可绕轴转动。

滑轮是一种变形杠杆,所以它也属于杠杆类机械,根据工作情况,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做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滑轮组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叫做滑轮组
轮轴
由(外围的)轮和(中间的)轴组成的能绕轴心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机械传动
机械传动装置可以实现机械之间动力和能量的传递
机械传动为简单的方式有三种:皮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
斜面
一个倾斜的坡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实验证明,当斜面高度h一定时,长度L不同的斜面需要的拉力F也不同:L越长,F越小,越省力。

4.2 机械功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物理学上称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

力对物体做的功W等于作用力F与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即
W=F·s
在SI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示
1焦=1牛·米
机械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率
把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它来比较做功的快慢
用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做功时间,则功率可表示为
P=W/t
4.3机械能
势能
物体处于某一高度时所具有的势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
机械能机械能的转化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机械能的两种形式: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4.4 功的原理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机械效率
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叫做总功。

把克服像重力那样有用的功的阻力叫做有用功,克服像摩擦力那样无用的阻力叫做额外功。

总功=有用功+额外功
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叫做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有用功/总功
第五章热与能
5.1 温度温标
用温度这一物理量来客观的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要想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

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将0℃~100℃之间100等分,每一份表示1摄氏度。

温度计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分子动理论
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把分子的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2 热量比热容
热传递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热量
热量表实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
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t表示物体升高或降低的温度,Q表示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那么物质的比热容可以表示为:
C=Q/m℃t
5.3 内能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单位是焦耳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4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5.5 热机
各种将蒸汽或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发动机统称为热机。

内燃机
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活塞向下运动,进气阀门开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进入气缸
压缩冲程:两个阀门都关闭。

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体压缩至原来体积的1/8左右
做功冲程:气缸顶端的电火花塞通电点火,混合气体爆发性燃烧,高温高压气体向下推动活塞做功
排气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阀开启,废气被排出气缸
燃料的热值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第六章压力与压强
6.1密度
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这个值表示该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物理学中把它定义为该种物质的密度,即
密度=质量/体积
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均无关。

对于不同物质,密度通常是不同的。

因此,密度表示了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如果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可表示为:
ρ=m/V
式子中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³”,目睹ρ的单位就是“千克/米³”,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密度通常的单位还有“克/厘米³”,读作“克每立方厘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如果分子的质量越大,分子的间隙越小,分子排列的越紧密,那么物质的密度就越大。

所以通常情况下气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小于固体的密度。

密度知识的应用
根据密度定义,对于某个物体来说,在密度,体积和质量这三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这种方法在生活和生产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当密度已知,而物体质量不易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设法测出或估测出它的体积,然后由m=ρV算出或估算出它的质量。

当物体的质量和物质密度已知,而体积较难测量时,可由关系式V=m/ρ算出体积
应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物质,例如,若不知道某物体是由何种物质制成的,只要测出它的质量和体积,算出密度,就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物质了。

6.2压强
压力和压强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物理学上把单位面积收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压强可表示为
P=F/S
在SI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帕=1牛/米²
改变压强的方法
经试验表明,所有材料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加在材料上的压强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材料就会损坏,这个限度叫做极限压强
减小压力或增加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
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
6.3液体内部的压强
液体内部的压强的方向和大小
液体内部存在着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而且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

在距离液面h深处,由于液体所受重力而产生的压强大小为
P=ρgh
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该处压强也越大,在不同深度内部同一深度处,密度大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

连通器
几个底部相同,上部开口或相通的容器组成立连通器,U形管是一种最简单的连通器
6.4阿基米德原理
当物体全部或部分浸在液体中时,它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所排开这部分液体所售的道德重力大小。

用F浮表示浸在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用G排表示它所排开那部分液体所售的重力,则
F浮=G排
另一方面,如果用V排表示物体所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那么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可以表示为:
F浮=ρ液gV排
浮力产生的原因
对于浸没在液体中任何形状的物体,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它所受的到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根据二力平衡,当物体全部或部分浸在液体中时,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大小,物体就会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面上。

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如果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

这就是物体的沉浮条件。

6.5液体对压强的传递
帕斯卡定律
加在封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y大小不变的由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一规律叫做帕斯卡定
律。

帕斯卡定律的应用液压传动
利用液体来传递动力的方式叫做液压传动。

6.6大气压强
由于大气也受重力作用,大气会对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我们称它为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测定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值,他在一根一端封闭,长度约为一米的直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竖直倒插在水银槽中,再松开手指。

此时水银柱会下降,但是托里拆利却发现,当水银柱下降到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时就不再下降了,故此大气压强在数值上恰好等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可得大气压强的值为:
P0=ρ水银gh=13.6×10³kg/m³×9.8N/kg×0.76m≈1.01×105Pa
大气压强的变化和利用
大气压强的大小和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就越小。

测量结果表明:海平面附近的大气压强约等于1标准大气压;海拔5~6千米处的大气压强只有0.5标准大气压;海拔8千米处的大气压强只有约0.3标准大气压。

除了高度,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大气压强的大小。

大气压强还有许多方面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密切相关。

例如平时我们用吸管来吸饮料的过程,实际上是大气压强把饮料通过吸管压出来的过程。

利用大气压强的关键是产生比大气压强气压低的区域,依靠大气压强和这些区域间的压强差来工作。

虹吸现象
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液体从液面较高的容器中通过弯管越过高处而流入液面较低的容器的现象叫做虹吸现象。

6.7流体的压强和流速
液体或气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在不同截面处流速大小通常是不相同的,相应的压强大小也是不同的。

通常机翼的横截面积都是上凸下平的,当飞机在空中前进时,气流掠过机翼的上、下表面。

由于机翼上表面凸起,机翼上方的气体流速比下方的大,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便比下方的小。

于是,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着压力差,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机翼便获得了向上的举力,当举力和飞机所受的重力相平衡时,飞机便能在空中自由翱翔了。

第六章电路
7.1 电流电压
物理学中,把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电荷量用Q表示,它的单位是库伦,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物体带电是因为得失电子,因此电荷量Q应该都是电子电荷量的整数倍。

大部分金属和某些电解液都是导体,通常导体本身并不带有多余的电荷,即导体是显电中性的。

然而,在金属导体中有大量脱离原子核束缚、可在原子外自由移动的电子(自由电子),在电解液中有大量可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叫做自由离子)。

如果把导体两端与电源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