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理解古诗中较为生僻的词汇和古汉语用法,如“壁”、“涧”等字词的古义。
-鉴赏古诗的深层意境,尤其是对诗中隐喻和象征意义的把握。
-体会诗人情感表达的细腻之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王维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将古诗的韵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朗读和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举例解释:
-在解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难点在于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和“思亲”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这种情感如何通过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现代汉语表达古诗的意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创作小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上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分享学习心得,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2.语言建构与应用: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阅读、理解、赏析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4古诗两首:示儿|苏教版
《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诗句大意。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二、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因祖国不能统一的悲愤之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在那苟延残喘的宋朝,一个除夕之夜,一位85岁的老人,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病床前,断断续续的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的遗嘱内容会是什么呢?(学生猜测,教师评价是否正确。
)临终时,他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炽热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人起敬的老人——陆游,来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
(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对于这首诗很多同学都很熟悉,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
当时,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被金人占领,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但始终没有实现。
只能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
)3、揭示课题,简介时代背景:〈示儿〉这首诗是在陆游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一首诗,现在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地压卷之作。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吗?(二)自由读这首诗。
1、自由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
2、指名朗读。
3、齐读。
(三)学习这首诗。
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1、回忆学法。
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
(了解诗人、理解诗题、明白诗意、体会诗情、想象意境、感情朗读、背诵诗文)2、自读古诗。
请你借助课后的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谁来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结合课后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以及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环保意识和正确价值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四》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的内容。该章节包括以下课文:
1.《古诗两首》:通过学习《登高》和《望岳》,使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习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鲁迅精神方面,学生在了解鲁迅先生生平事迹的基础上,对其精神品质的感悟仍显不足。为此,我将在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同时,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从而更好地传承鲁迅精神。
3.环保意识和价值观方面,学生在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教学中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道德的新时代少年。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古诗两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4 古诗两首-
4古诗两首第一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了解诗人和诗题。
1、出示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律诗。
以前我们学的古诗大多是绝句,只有四句,而这首诗是律诗,有八句,因为每句有七个字,又叫做七言律诗。
齐读课题。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闻,听到,收,收复;试题的意思是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消息。
同学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
2、出示2那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杜甫,字子美。
唐代大诗人,人称诗圣。
杜甫生逢安史之乱,一生历尽磨难,写下了很多反映百姓生活和苦难的诗篇,被称为诗史。
安史之乱是唐朝大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长达8年之久,造成国家长期陷于战乱,百姓生活十分痛苦。
这期间,杜甫带着家人也被迫四处逃亡,在四川漂泊多年,居无定所,生活十分艰辛。
3、出示3诗中出现了不少地名,请大家看图:剑外,就是现在的四川;河南河北原来被叛军占领,现在被官军收复了,尤其是蓟北,即河北北部,那里是叛军的老巢,也被收复了。
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突然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惊喜欲狂。
他想象着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取道襄阳,回到自己的故乡洛阳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这几个难读的词能读准吗?请大家注意,现代文中的衣裳是泛指衣服,裳读轻声,“衣裳”;而古代衣指的是上衣,裳指的是下衣,“裳”不读轻声,“衣裳”。
请大家再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能把这首诗通顺地读下来吗?请大家放开声音,大声朗读。
3、读诗要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为大家朗读,请大家注意听。
教师朗读。
和刚才同学读得有什么不同?对,读诗就要稍微慢一些,饱含感情,要读得字正腔圆。
请大家再读一读。
三、了解内容。
1、下面请大家默读这首诗,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这些是这首诗中的关键词语,理解了它们,整首诗的意思就好懂了,试试看吧。
大家说得怎么样?初闻的意思是刚听到,涕泪是指眼泪,却看,回头看,妻子分别指老婆和孩子,愁何在意思是哪里还有忧愁,漫卷,胡乱卷起,青春指的是春光。
精品【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4 (教案)古诗两首2
4 古诗两首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谈话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三、教学重难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二、教师简介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
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
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
三、检查朗读诗句的情况四、理解诗意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词语,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最后集中时间讨论。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
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
收蓟北:收复蓟北。
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极而泪下。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却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漫卷:胡乱卷起。
欲:将要,简直要。
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
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歌唱。
须:须要。
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六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4 古诗两首-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喜欲狂)
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心情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反映当时在国家危难之时,诗人的著名诗作,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春望》。
3、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杜甫还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壮丽的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板
书
设
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知背景
明诗意 喜欲狂 爱国
悟诗情
教
学
反思Biblioteka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
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
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4古诗两首第2课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4古诗两首第2课时苏教版第课时1.运用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示儿》一诗的意境,有感情地诵读、背诵《示儿》。
2.明白得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体会古诗背后的故事;写出陆游临终前对亲小孩的嘱托,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3.通过对比,说出两首诗描写的“一喜一悲”的不同心情。
【重点】通过反复吟诵古诗,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体会古诗背后的故事。
【难点】通过想象,写出陆游临终前对亲小孩的嘱托,感受他强烈的爱国情感。
方法一1.上节课我们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学习读诗歌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歌背后的故事。
你学会读诗歌想象画面的方法了吗?引导学生自己说说如何想象画面。
2.这节课连续按照以下步骤学习古诗《示儿》。
朗读诗句,明白得诗意。
展开想象,再现画面。
联系积存,丰富画面。
感悟诗情,熟读成诵。
3.板书课题,齐读。
4.你明白“示儿”是什么意思吗?解题:确实是告诉的意思。
5.简介陆游。
[设计意图]从巩固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中,连续学习古诗,思路清晰,条理清晰,学生能专门容易地去自主学习。
方法二1.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看起来依旧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
2.关于陆游你了解哪些?陆游,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中年曾在川陕一带参加军旅,先后九年。
诗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伙儿”,有《剑南诗稿》《放翁词》。
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陆游曾经要求废止凌迟,但未被朝廷同意。
3.你学过哪首陆游的诗句?生交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示儿教案
4、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1.能完整的理解整首诗的诗意。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内心的遗憾和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一:新课导入。
1.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
现在,我们继续跟随陆游去感受他那至死不已的爱国情怀。
活动二:作者简介。
1.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活动三:学习全诗。
1.学生分组通过之前的预习自主翻译诗意: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因此,当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了中原失地的时候,家祭时,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2.诵读诗句,感受遗憾之“悲”。
读诗思考:面对死亡,陆游从容淡定,他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但悲不见九州同,“悲”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统一。
3.哪个字最能代表诗人当时的心情?悲4.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万事皆空”可以看出陆游的乐观豁达的生死观,但是即使死了,仍然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就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陆游临死之前,告诉儿子,不要忘记告诉他祖国统一的消息,可见他即使死了仍然牵挂祖国,可以看出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5.你能否结合自己的体验,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4 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苏教版 (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闻讯的喜悦。
难点: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词析句,从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等,并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并了解杜甫及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对话诗人,知背景,解诗题。
1、(出示杜甫画像)知道这位大诗人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大诗人杜甫的了解?2、老师收集了一些杜甫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杜甫资料)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 别号少陵,今河南省巩县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真实的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对后世影响很大。
3、杜甫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动荡社会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课件出示介绍时代背景)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国家四分五裂, 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战争持续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有家不能归。
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像。
(影视停)忽然,传来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喜讯。
一下子冲破了杜甫忧郁以久的情感闸门,喷涌出他生平第一首快诗——(生读题)4、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这篇独具风格的佳作——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出示诗题)【板书诗题]】齐读诗题一遍。
(1)同学们,谁来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重点点拨:这里的“河”特指黄河,“河南”指黄河的南边,“河北”指黄河的北边。
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两岸。
题目的意思应该是——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消息。
(2)同学们,这可是个好消息呀,让我们大声地把胜利的喜讯告诉所有前来听课的老师吧!(齐读诗题)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景观,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难点:(1)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字典,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重点讲解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欣赏与拓展(1)教师播放与两首古诗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教案4古诗两首【教材分析】《古诗两首》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两首诗,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两首诗歌。
本单元以“爱国”为主线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爱国者的形象,让学生体会作者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和感染。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XXX“生平第一快诗”。
XXX元年(763年)正月,叛军首领XXX兵败自杀,部将XXX、XXX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
当时诗人XXX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XXX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爱国之情,这一点是不异的。
但两首诗还应让学生认识打听不同的表达体式格局:《示儿》是通过“悲”(“但悲不见九州同”)盼望故国统一表达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故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
【研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祭、巫、涕、XXX。
3.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理解这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
4.把握古诗“抓重点文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本领。
【研究重难点】重点:弄懂XXX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XXX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难点:指导学生在叙述诗句意思时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把倒装句按现代汉语的语言惯调换词语顺序。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两首》(2)
单元一主备人李宝升执教人李宝升课时第2课时课题4、古诗两首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乃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要点重点:背诵课文并默写本诗。
难点: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预案个性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历代的许多诗歌作品中,有一首诗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示儿》。
二、质疑(一)、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学法指导1.你准备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你能告诉大家你准备先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第三步做什么?2.教师归纳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自主学习课件展示:1、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五、学生交流学习的结果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1)说说诗的意思。
(2)你还想说些什么?(3)你能把它读好吗?六、反复品读,感情诗歌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4.全班读5.指名背诵6.全班背诵七、作品发表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发表在作品栏里。
六年级语文上册 4 古诗两首教案1 苏教版
4.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且理解“妻子”、“漫卷”、“元”和“但”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反复吟诵古诗,理解诗意,并能说出两首诗描写的“一喜一悲”的不同心情,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3.学习运用对比、抓住诗眼、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古诗。
4.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经典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吟诵古诗,读懂诗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景及两位诗人截然不同的心情,感受诗中描绘的“喜”、“悲”和诗人抒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抓住诗眼、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古诗。
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目标、更有成效。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悲、喜(一)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古诗两首》,板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2.自由读诗,做到读正确。
3.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A、“蓟北”一词中的“蓟”的读音。
B、强调“涕泪”、“妻子”的读音。
4.引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如下标示)采取指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读好两首古诗。
5.默读古诗,思考古诗大意:每首诗的每句是什么意思,两首诗所表现出的诗人的心情有何不同? 6.小组合作学习。
每首诗由一位同学说说每句诗的大意,然后指名说说诗人不同的心情(一喜一悲)。
对于疑难的地方全组同学交流。
不能解决的疑难由小组长记录下来。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诗,感受爱国陆游和杜甫这两首一喜一悲的著名诗篇,分别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写的,古诗所描写的当时情景是怎样的?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再读古诗,指生说说这两首诗一喜一悲都表现了爱国情感。
(二)诵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受杜甫的“喜”1.结合《春望》学习一、二、三句诗,理解诗人的“喜欲狂”(1)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的心情,作者的这份“喜”从何而来呢?(剑外忽传收蓟北)(2)为什么收复了蓟北诗人会如此欣喜若狂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大唐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吧。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4古诗两首教案
4、古诗两首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阅读“译文”弄清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多诵读,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收集一些自己能读懂的古诗,增加语文积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ຫໍສະໝຸດ 时教学准备课前查阅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生活年代的情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唐代着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着名的一首诗。
简介作者王昌龄
二、简介《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三、自习古诗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范读课文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四、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诗两首《示儿》一、教材分析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公元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
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
陆游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奔走、呐喊,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击金兵未成的遗恨,又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敬。
二、学情分析1.该年段语文学情基本分析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2.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具有比较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诸如生字词学习、课文读通顺等一般在预习阶段均能得到落实,除特殊情况外,课堂上不必安排此方面专门的活动时间,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作一下检测即可。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相较于同年级其他班,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较高,而形象思维能力则相对弱一些。
而且学生间的思维水平、思维结构还有情感发展倾向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半左右的学生偏向于对文本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因而在“动情感悟”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班学生课外收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相对较高,能比较广泛地寻找相关信息,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初步整理。
总体来看,学生信息渠道较多,知识面比较广,能为课堂教学提供较多的课外信息资源。
3.个别化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中需要对以下同学进行重点关注和指导:⑴陈丽萍、霍达:这两位同学语文学习能力比较弱,前者思维很慢,对较深的理解不容易达成,同时学习自信心很低,在课堂上要对其适当降低要求,多予鼓励;后者思维比较混乱,表述能力尤其低,但表现欲望比较强,因此要对其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直接的指导。
⑵徐昊晨、安浙园、汪俊杰:这三位同学上课比较容易开小差,学习主动性不是很强,因此课堂上要适当地多提醒督促他们。
⑶袁婕、季悦、蒋卓青、徐泰隆:这四位同学思维比较敏捷,语言综合发展水平也比较好,上课时往往急于表现自己,很容易剥夺其他同学的思考机会。
因此课堂上要注意适当“压”一下他们,不要让他们太快地发言。
鼓励他们进行一些难度更大的活动。
⑷姜梦雪、颜晓蕾、单莉英:这三位同学语文学习能力是正常的,但是个性上比较内向,课堂上不太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需要关注。
三、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基本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诗句的意思。
2.通过《示儿》与《病起抒怀》两首诗的对照学习,在反复诵读与想像中感受诗句勾画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爱国的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
四、分层教学目标1.下限目标:基本正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能带着个性体验读通全诗。
2.上限目标:能从多角度地去体味诗人“悲”的情感,能从个性化的诵读中深切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
五、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六、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上网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诗人所写的其它诗歌,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
2.教师准备:课件制作。
七、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首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再读一遍题目2、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写给儿子们看的诗)【个别化教学:这里重点关注陈丽萍、霍达、成郑杭义等弱势学生,把回答较为简单问题的机会首先给他们。
】【设计意图:理解“示儿”的意思,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
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便于引出后面的教学环节:思考这首诗与陆游其它诗的不同之处。
】3、陆游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儿孙辈的。
在那些诗中,陆游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写诗,如何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等。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示儿》,却与那些诗截然不同。
不同在哪里呢?【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这首诗形成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诗歌,要求:a、读准字音;b、想想这首诗跟陆游其他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小组合作:a、检查是否读通诗句;b、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
【个别化教学:特别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陈丽萍、单莉英同学,同时关注自控能力不强的汪俊杰、安浙园同学,督促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先安排自主学习,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让小组合作发挥实效。
通过小组检查、交流,可以起到优秀者帮助落后者的作用。
】3、小组交流汇报学习结果。
a、指名读,正音。
【个别化教学:朗读的优先权给中下学生,关注陈志鹏、单莉英等朗读基础较差的同学。
】b、这首诗跟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陆游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预设一:直接说出这是遗书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遗书?(抓住学生提到的“家祭”引入下一环节)预设二:不是在告诉儿孙要怎样作诗做人,而是要儿孙将来把北定中原的消息在家祭时告诉自己。
(同样抓住“家祭”引入下一环节)【个别化教学:回答问题的机会首先给姜梦雪、陈璐、蒋彦等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不太主动发言的同学,其次再给徐泰隆、季悦、蒋卓青等强势的同学。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汇报,考虑到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同学,难度小的问题优先考虑弱势同学,略有难度的问题让中等同学来回答,然后由强势学生来提升。
】4、教师板书“祭”,要求跟着老师在桌上写一写,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左边为两点;还有右上角的写法)5、“祭”什么意思?是的,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
陆游在这里提到了“家祭”,因为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首诗里,他是在向儿孙们交代自己的身后之事啊。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诗意的时候随机结合学习生字“祭”,着重学习字形及字义。
】现在就让我们回到796年前那个北风怒号、大雪纷飞的冬夜,走进诗人陆游的内心世界,走进这首千古流传的《示儿》绝唱吧。
(三)、疏通诗意1、请大家默读这首诗歌,结合下面的注释,想想:你还读懂了什么?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解释诗意(有解释不明确的地方提问一下,如:元知,但,九州同)结合“九州同”简介历史背景:南宋,之所以被称为南宋,是因为之前有一个覆亡了的宋王朝——史称北宋。
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
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故称南宋。
从中原沦陷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苦苦地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解救那些在敌人铁蹄下挣扎的父老乡亲,实现九州统一的夙愿啊。
可是……陆游写下这首《示儿》诗的时候,中原沦陷、九州破碎,已经整整84年了。
【设计意图:时代背景的介绍能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
】问:孩子,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读出了一个什么字?(“空”,“悲”)板书:悲悲啊,为什么而悲?(为国土沦丧整整84年而感到悲伤;为南宋统治者只顾享乐而感到悲愤;为沦陷区的百姓的苦难而感到悲哀……)【个别化教学:把一句诗浓缩成一个字,可考虑由中等生来回答,“为什么悲”,有一定的难度,可考虑由强势的季悦、蒋卓青、张美华等同学来回答。
】【设计意图:把一句诗浓缩成一个“悲”字,是在理解诗句意思后对诗人情感的极好把握。
抓住“悲”字,让学生体验、感悟诗人的悲伤、悲痛、悲哀,把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入。
】指名有感情地诵读,读出你的“悲”来。
【个别化教学:先考虑由中等生颜晓蕾、陈璐、姜梦雪来读,然后由朗读基础好的季悦、朱瑜、袁婕等同学来读,之后让弱势的霍达、陈志鹏、俞凌峰等同学模仿着读。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学生解释诗意板书:无忘家祭无忘告乃翁啊。
同学们,你反反复复地读这两句,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诗人是怎样在嘱咐自己的儿孙啊?(老泪纵横地嘱咐;奄奄一息地嘱咐……)【个别化教学:诗的意境的想象先考虑想象力丰富、情感丰富的徐泰隆、徐昊诚、杜婷婷同学先来,之后,让不太爱发言的但有学习能力的蒋梦杰、袁涛、范佳琳等同学来尝试回答。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后,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诗人是在怎样地嘱咐,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悲戚。
】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反复引读这两句。
【个别化教学:先考虑由中等生来读,然后由朗读基础好的同学来读,之后让弱势的同学模仿着读。
】3、诗意都读懂了吗?可是,看着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嘱咐自己的儿子,是不是有一些疑问在你心中慢慢升起?预设:为什么明知万事空,还要家祭无忘告统一?为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为什么要儿孙家祭时告诉自己中原收复的事?……4、同学们的问题其实大同小异,大家都想问:陆游为什么临死还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事,是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提问,发现诗中看似矛盾的“万事空”与“无忘”,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更深,使教学引入感受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的环节。
】(四)、互文解诗1、让我们来读一读陆游的另一首诗,也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出示:《病起抒怀》这是在陆游52岁那年,因为竭力主张朝廷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结果却被昏庸腐败的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罢免了官职,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
病体初愈时,他写下了这首诗。
【设计意图:引入诗人的另一首诗《病起抒怀》,与《示儿》互文解诗,使教学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
】2、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根据注释试着大致读懂它。
3、这首诗里最感动你的,是哪一句?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作为一个被削职罢官的平民,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而在《示儿》一诗中,我们分明看到,他何止是“位卑”时不敢忘忧国,他是——(临终未敢忘忧国;死后不能忘忧国)引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游的一生,是和“忧国”二字紧密相连的。
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中原就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