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两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古诗两首
《示儿》
一、教材分析
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公元1126年,金国侵略者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北宋灭亡了,淮河以北,整个中原地带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下,重建的宋王朝偏安江南,只剩下半壁河山。陆游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国家统一而奔走、呐喊,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击金兵未成的遗恨,又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敬。
二、学情分析
1.该年段语文学情基本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2.本班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具有比较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诸如生字词学习、课文读通顺等一般在预习阶段均能得到落实,除特殊情况外,课堂上不必安排此方面专门的活动时间,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作一下检测即可。
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相较于同年级其他班,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较高,而形象思维能力则相对弱一些。而且学生间的思维水平、思维结构还有情感发展倾向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半左右的学生偏向于对文本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因而在“动情感悟”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班学生课外收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相对较高,能比较广泛地寻找相关信息,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初步整理。总体来看,学生信息渠道较多,知识面比较广,能为课堂教学提供较多的课外信息资源。
3.个别化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中需要对以下同学进行重点关注和指导:
⑴陈丽萍、霍达:这两位同学语文学习能力比较弱,前者思维很慢,对较深的理解不容易达成,同时学习自信心很低,在课堂上要对其适当降低要求,多予鼓励;后者思维比较混乱,表述能
力尤其低,但表现欲望比较强,因此要对其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直接的指导。
⑵徐昊晨、安浙园、汪俊杰:这三位同学上课比较容易开小差,学习主动性不是很强,因此课堂上要适当地多提醒督促他们。
⑶袁婕、季悦、蒋卓青、徐泰隆:这四位同学思维比较敏捷,语言综合发展水平也比较好,上课时往往急于表现自己,很容易剥夺其他同学的思考机会。因此课堂上要注意适当“压”一下他们,不要让他们太快地发言。鼓励他们进行一些难度更大的活动。
⑷姜梦雪、颜晓蕾、单莉英:这三位同学语文学习能力是正常的,但是个性上比较内向,课堂上不太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需要关注。
三、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基本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诗句的意思。
2.通过《示儿》与《病起抒怀》两首诗的对照学习,在反复诵读与想像中感受诗句勾画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爱国的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
四、分层教学目标
1.下限目标:基本正确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能带着个性体验读通全诗。 2.上限目标:能从多角度地去体味诗人“悲”的情感,能从个性化的诵读中深切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上网搜集陆游的生平资料及诗人所写的其它诗歌,了解北宋灭亡的历史背景。
2.教师准备:课件制作。
七、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首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再读一遍题目
2、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写给儿子们看的诗)
【个别化教学:这里重点关注陈丽萍、霍达、成郑杭义等弱势学生,把回答较为简单问题的机会首先给他们。】
【设计意图:理解“示儿”的意思,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
古诗的基本方法。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便于引出后面的教学环节:思考这首诗与陆游其它诗的不同之处。】
3、陆游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自己的儿孙辈的。在那些诗中,陆游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孙应该如何读书,如何写诗,如何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等。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示儿》,却与那些诗截然不同。不同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与这首诗形成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歌,要求:a、读准字音;b、想想这首诗跟陆游其他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小组合作:a、检查是否读通诗句;b、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
【个别化教学:特别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陈丽萍、单莉英同学,同时关注自控能力不强的汪俊杰、安浙园同学,督促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意图:先安排自主学习,后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建立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让小组合作发挥实效。通过小组检查、交流,可以起到优秀者帮助落后者的作用。】
3、小组交流汇报学习结果。
a、指名读,正音。
【个别化教学:朗读的优先权给中下学生,关注陈志鹏、单莉英等朗读基础较差的同学。】
b、这首诗跟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些陆游写给儿孙的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一:直接说出这是遗书
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遗书?(抓住学生提到的“家祭”引入下一环节)
预设二:不是在告诉儿孙要怎样作诗做人,而是要儿孙将来把北定中原的消息在家祭时告诉自己。(同样抓住“家祭”引入下一环节)
【个别化教学:回答问题的机会首先给姜梦雪、陈璐、蒋彦等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不太主动发言的同学,其次再给徐泰隆、季悦、蒋卓青等强势的同学。】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汇报,考虑到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同学,难度小的问题优先考虑弱势同学,略有难度的问题让中等同学来回答,然后由强势学生来提升。】
4、教师板书“祭”,要求跟着老师在桌上写一写,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左边为两点;还有右上角的写法)
5、“祭”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