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范围的复函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程序问题的复函是怎样的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程序问题的复函是怎样的关于如何终止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问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7条、第180条的规定精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制作的调解书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或者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其调解违反自愿原则,应按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34条规定的监督程序重新处理。
近来,有很多人咨询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的相关问题,问题集中在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程序问题的复函,就该问题以及劳动争议的具体仲裁规定,小编以劳动部发布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复函为依据做出了以下回答,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关于如何终止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7条、第180条的规定精神,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制作的调解书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或者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其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其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当事人可再次向作出调解协议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查属实的,应按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34条规定的监督程序重新处理。
▲二、关于上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导、监督下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工作的问题目前,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制定《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实施办法时,规定了上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指导、监督下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我们认为这一规定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的精神并不抵触,当地的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按其规定执行。
▲三、具体程序问题(一)案件受理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经审查,仲裁委员会收到劳动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决定不予受理的,应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决定立案的,应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向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发出书面通知,同时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要求其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书和证据。
劳动部关于颁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的通知-劳部发[1993]301号
劳动部关于颁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的通知正文:---------------------------------------------------------------------------------------------------------------------------------------------------- 劳动部关于颁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的通知劳部发〔1993〕3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我部会同全国总工会、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制定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现予颁发,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五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织及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制订本规则。
第二条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本企业劳动争议的组织。
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接受企业所在地方工会(或行业工会)和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的指导。
第三条调解委员会依法调解企业与职工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调解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四条调解委员会的职责:(一)调解本企业内发生的劳动争议;(二)检查督促争议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三)对职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好劳动争议的预防工作。
第五条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当事人自愿申请,依据事实及时调解;(二)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三)同当事人民主协商;(四)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6.05.30•【文号】劳办发[1996]100号•【施行日期】1996.05.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劳动人事争议正文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企业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6]100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厅:你厅《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企业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请示》(新劳仲字[1996]108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一、关于用人单位能否变更职工岗位问题。
按照《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精神,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而变更劳动合同,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若不能达成协议,则可按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变更、调整职工工作岗位,则属于用人单位的自主权。
对于因劳动者岗位变更引起的争议应依据上述规定精神处理。
二、关于“限期调离”等引起的劳动争议是否受理问题。
职工因被单位限期调离而与单位发生的争议,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据《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5]338号)的规定,按职工流动争议受理。
企业与下岗职工因减发工资、奖金而引起的争议,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按工资争议受理。
三、关于企业对因内部承包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劳动者可否扣发工资问题。
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七条、《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第十六条的规定精神,因劳动者本人的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与法律法规不相抵触的劳动合同、承包合同的约定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
赔偿损失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基本信息发文字号法释[2013]4号效力级别司法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发布日期2013-01-18实施日期2013-02-01发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法律修订2012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66次会议通过正文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无管辖权为由对劳动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当事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对案件确无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二)经审查认为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有管辖权的,应当告知当事人申请仲裁,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仍不受理,当事人就该劳动争议事项提起诉讼的,应予受理。
第二条仲裁裁决的类型以仲裁裁决书确定为准。
仲裁裁决书未载明该裁决为终局裁决或非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服该仲裁裁决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一)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非终局裁决的,基层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二)经审查认为该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的,基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应告知用人单位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裁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该仲裁裁决;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三条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终局裁决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中级人民法院可以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
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书。
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条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仅就给付义务达成的调解协议,双方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共同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第五条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与新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新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在计算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工作年限时,劳动者请求把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工作年限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1〕249号)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你厅《关于事实劳动关系解除是否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问题的请示》(浙劳社仲〔2001〕259号)收悉。
经商最高人民法院,现答复如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该规定中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劳动者和原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而不等于双方按照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续签了一个新的劳动合同。
一方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认定为终止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发布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含劳动部)发布日期:2001年11月26日实施日期:2001年11月26日(中央法规)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几个问题提供者:刘斐时间:2005-11-30 9:35:33 来源于:西安劳动争议网作者:廖朝平论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作者:任鹏飞时间:2010年01月11日17时28分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是对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但同时它仍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动合同关系的保护非常完备,包括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有怎样的法律后果,赔偿数额如何计算等等,都规定得非常详细。
但是对于事实劳动关系如何保护却未置一词,在法律制度层面留下一片空白,导致法律实践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状况。
一、《劳动合同法》出台前事实劳动关系的解除、终止所谓事实劳动关系,就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虽然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实际履行了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1、应签而未签订劳动合同;2、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劳动合同;3、以其他合同或文件代替劳动合同(比如招工简章、公司规章等);4、劳动合同期满没有终止也没有续签而形成的事实延续的劳动关系。
国家劳动法律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是怎样规定的
国家劳动法律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是怎样规定的国家劳动法律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是怎样规定的《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理解:上述规定有下列含义:1、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2、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3、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调解程序除因签订、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其它劳动争议均可以由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
调解委员会应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结案,逾期未结案的视为调解失败,当事人可以进行其它程序。
调解程序不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任何一方或双方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仲裁程序当事人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如果当事人申请国企业调解程序,调解期间可以扣除,胜诉时效从调解结束之日起继续计算。
如果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由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诉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所谓"其它正当理由"须由仲裁委员会认定。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诉,即劳动争议发生的县、市、市辖区的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
发生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辖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仲裁委员会受理。
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从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内结案。
劳动法解析:第八十二条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第⼋⼗⼆条提出仲裁要求的⼀⽅应当⾃劳动争议发⽣之⽇起六⼗⽇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申请。
仲裁裁决⼀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内作出。
对仲裁裁决⽆异议的,当事⼈必须履⾏。
(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爱案范围是什么?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若⼲问题的意见》(1995/8/4) 82、⽤⼈单位与劳动者发⽣劳动争议不论是否订⽴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范围和《中华⼈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84、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本单位⼯⼈以及其他与之建⽴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之间,个体⼯商户与帮⼯、学徒之间,以及军队、武警部队的事业组织和企业与其⽆军籍的职⼯之间发⽣的劳动争议,只要符合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
86、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商业银⾏法》的规定,商业银⾏为企业法⼈。
商业银⾏与其职⼯试⽤《劳动法》、《中华⼈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
商业银⾏与其职⼯发⽣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受理职⼯违反计划⽣育政策规定引起的劳动争议问题的复函》(1992/2/27) 河南省劳动厅:你厅《关于对职⼯违犯(反)计划⽣育政策规定引起的劳动争议是否受理问题的请⽰》(豫劳裁便〔1992〕1号)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按照《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规定》(国发〔1987〕69号)第⼆条的规定,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之⼀为“因开除、除名、辞退违纪职⼯发⽣争议”,因此,职⼯因违反计划⽣育政策被企业开除引起的争议,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在处理这类劳动争议时,除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外,还应以国家和地⽅政府有关计划⽣育政策的法规、规章,以及企业内部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规章制度为依据。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擅⾃离职按⾃动离职处理发⽣争议属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的复函》(1992/9/29) 四川省劳动厅:你厅《关于⾃动离职⼈员能否纳⼊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的请⽰》(川劳仲〔1992〕12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原劳动⼈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关于企业职⼯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劳⼈计〔1983〕61号)中第⼆条“……对于未经批准⽽擅⾃离职的职⼯,按⾃动离职处理。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企业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企业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复函【颁布单位】劳动部办公厅【颁布日期】19960530【实施日期】19960530【章名】复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厅:你厅《关于职工因岗位变更与企业发生争议等有关问题的请示》(新劳仲字〔1996〕108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一、关于用人单位能否变更职工岗位问题。
按照《劳动法》第十七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精神,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而变更劳动合同,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若不能达成协议,则可按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变更、调整职工工作岗位,则属于用人单位的自主权。
对于因劳动者岗位变更引起的争议应依据上述规定精神处理。
二、关于“限期调离”等引起的劳动争议是否受理问题。
职工因被单位限期调离而与单位发生的争议,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据《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劳部发〔1995〕338号)的规定,按职工流动争议受理。
企业与下岗职工因减发工资、奖金而引起的争议,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委员会应当依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按工资争议受理。
三、关于企业对因内部承包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劳动者可否扣发工资问题。
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七条、《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第十六条的规定精神,因劳动者本人的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与法律法规不相抵触的劳动合同、承包合同的约定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
赔偿损失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且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不应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四、关于合同制工人因双重劳动关系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如何处理问题。
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第六条规定精神,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要承担赔偿责任。
北京市劳动局关于转发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的通知
北京市劳动局关于转发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京市劳动局
•【公布日期】1993.10.11
•【字号】京劳企发字[1993]385号
•【施行日期】1993.10.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北京市劳动局关于转发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
职职工问题的复函》的通知
(京劳企发字(1993)385号1993年10月11日)
各区、县劳动局,各局、总公司劳动处:
现将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转发给你们,根据我市情况,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1.凡未经企业同意擅自离职的职工,属劳动合同制职工(含全员劳动合同制职工),均按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书有关规定赔偿经济损失;未签合同的职工最低赔偿500元经济损失,给企业造成损失超过500元的,企业可根据造成损失的大小决定经济赔偿金额。
2.未经企业同意,职工擅自离职发生的劳动争议,企业可按照劳动争议仲裁管辖范围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企业所在区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出索赔要求。
3.劳动争议仲裁部门裁决企业胜诉的,职工在规定的时间没有到法院起诉又拒不执行仲裁裁决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第三十
一条规定,企业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附件:劳动部办公厅《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法(经)复〔1988〕5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
正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
(1988年10月19日)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陕高法研〔1988〕43号“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同意你院的意见。
即: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争议的双方仍然是企业与职工。
双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和诉讼地位上是平等的。
此类案件不是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应以争议的双方为诉讼当事人,不应把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列为被告或第三人。
——结束——。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的通知劳动部办公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为了做好劳动保障系统《行政复议法》的贯彻实施工作,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我部对各司局1988年以来的政策性司发文进行了认真清理,决定废止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
现将废止的政策性司发文目录予以公布,其中,带*号的文件将以我部办公厅的名义重新印发。
废止的部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性司发文目录养老保险部分---------------------------------------------------------|序号|文件名|文号|发文日期||--|--------------------------|--------------|----------|||关于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原“五·七” ||||1 ||劳险司函字〔1991〕3号|1991.01.26|||家属连职工退休养老问题的复函||||--|--------------------------|--------------|----------||2 |关于日侨卢小松退休问题的函|劳险司函字〔1991〕33号|1991.12.20||--|--------------------------|--------------|----------||3 |关于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待遇问题的函|劳险司函字〔1993〕5号|1993.01.18||--|--------------------------|--------------|----------||4 |关于对判刑人员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劳险司函字〔1994〕10号|1994.06.01||--|--------------------------|--------------|----------||5 |关于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问题的复函|劳险司函字〔1995〕13号|1995.04.25||--|--------------------------|--------------|----------|||关于对北京市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6 ||劳险司函字〔1996〕22号|1996.06.25|||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中遇到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对“关于原在部队服役期间从事过井下、高温、||||7 |有毒、有害身体健康等工种的转业、复员、|劳险司函字〔1996〕26号|1996.08.20|||退休军人,其军龄可否折算工龄”的复函||||--|--------------------------|--------------|----------||8 |对北京市劳动局京劳险文〔1996〕102号请示的复函|劳险司函字〔1996〕33号|1996.11.12||--|--------------------------|--------------|----------|||关于对煤炭部财务劳资司《关于怎样具体界定离退||||9 ||劳险司函字〔1996〕34号|1996.11.13|||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范围的请示》的复函||||--|--------------------------|--------------|----------|||对《对于如何正确执行劳部发〔1995〕262号通||||10|知的请示》及《关于原郑州市二七线路金具厂部|劳险司函字〔1996〕40号|1996.12.18|||分退休职工要求逐月发放退休金的函》的复函||||--|--------------------------|--------------|----------||11|对《关于合同制职工退休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险司函字〔1996〕39号|1996.12.25||--|--------------------------|--------------|----------|||关于职工被逮捕或免于刑事处分期间||||12||劳险司函字〔1997〕2号|1997.02.22|||缴纳养老保险费用问题的复函||||--|--------------------------|--------------|----------|||关于对广东农垦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3||劳险司函字〔1997〕17号|1997.11.11|||统筹问题的处理意见的复函|||---------------------------------------------------------医疗、工伤保险部分----------------------------------------------------------|序号|文件名|文号|发文日期||---|--------------------------|--------------|----------|| 1|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设想》的意见|劳险司函字〔1988〕7号|1988.08.29||---|--------------------------|--------------|----------|| 2|关于对“职工因工残废评定标准”的意见的函|劳险司函字〔1988〕11号|1988.11.19||---|--------------------------|--------------|----------|| 3|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与非因工死亡待遇界线划分问题的复函|劳险司函字〔1991〕22号|1991.07.30||---|--------------------------|--------------|----------|| 4|关于患矽肺病职工退休问题的复函|劳险司函字〔1994〕10号|1994.06.01||---|--------------------------|--------------|----------|| 5|关于研究解决工伤保险基金节余问题的函|劳险司函字〔1995〕17号|1995.06.29||---|--------------------------|--------------|----------|||关于对处理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的职工在外派劳务|||| 6||劳险司函字〔1995〕29号|1995.12.15|||中因工死亡的赔偿金权益纠纷一案征求意见的复函||||---|--------------------------|--------------|----------|| 7|关于工伤保险应实行属地原则的复函|劳险司函字〔1996〕21号|1996.06.15||---|--------------------------|--------------|----------||*8|关于重庆市劳动局《关于工伤认定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劳社医司函〔1998〕3号|1998.12.30||---|--------------------------|--------------|----------|||关于对江西省劳动厅《关于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有关问题》||||*9||劳社医司函〔1999〕4号|1999.04.20|||的复函||||---|--------------------------|--------------|----------|||关于对山东省劳动厅《关于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有关问题》||||*10||劳社医司函〔1999〕22号|1999.08.16|||的复函||||---|--------------------------|--------------|----------|||关于对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工伤待遇有关问题的请示》||||*11||劳社医司函〔1999〕23号|1999.08.31|||的复函|||----------------------------------------------------------培训就业部分---------------------------------------------------------|序号|文件名|文号|发文时间||--|-------------------------|---------------|----------|||关于做好技工学校和就业训练中心及其他职业||||*1||劳培司字〔1997〕20号|1997.04.30|||培训机构教师上岗资格认定工作的补充通知||||--|-------------------------|---------------|----------|||关于对香港特别行政区职业学校毕业生|||| 2||劳社培就司函〔1998〕6号|1998.07.23|||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事的复函||||--|-------------------------|---------------|----------|| 3|关于加强对举办职业技能鉴定业务培训班管理的通知|劳社培就司发〔1998〕5号|1998.09.24||--|-------------------------|---------------|----------|| 4|关于对规范再就业服务中心运作有关问题的复函|劳社培就司函〔1998〕42号|1998.10.26||--|-------------------------|---------------|----------||*5|关于印发《劳动预备制培训实施办法》的通知|劳社培就司发〔1999〕63号|1999.09.20||--|-------------------------|---------------|----------|||关于对北京市劳动局《关于对〈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6||劳培司字〔1998〕20号|1998.03.18|||中有关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关于确定组织民工有序流动重点监控地区和加强春运期间|||| 7||劳社培就司发〔1999〕2号|1999.01.15|||重点监控工作的通知||||--|-------------------------|---------------|----------|| 8|关于就业经费核算执行新的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培就司发〔1998〕20号|1998.11.09||--|-------------------------|---------------|----------|| 9|关于劳务输出扶贫试点工作经费补贴办法的函|劳就司字〔1996〕33号|1996.06.07|---------------------------------------------------------农村社会保险部分-----------------------------------------------------------|序号|文件名|文号|发文日期||--|----------------------------|--------------|----------|||关于增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表6-10)的||||*1||民社险函〔1992〕第1号|1992.05.18|||通知||||--|----------------------------|--------------|----------|||关于增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表11-16)||||*2||民社险函〔1992〕第3号|1992.08.08|||的通知||||--|----------------------------|--------------|----------||*3|关于退保金计算问题的意见|民社险函〔1992〕第4号|1992.08.08||--|----------------------------|--------------|----------||*4|关于印发缴费阶段标准单证明和操作流程的通知|民社险函〔1993〕第5号|1993.04.19||--|----------------------------|--------------|----------||*5|关于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要求的通知|民社险函〔1993〕第8号|1993.06.05||--|----------------------------|--------------|----------||*6|关于调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要求的通知|民社险函〔1993〕第14号|1993.07.22||--|----------------------------|--------------|----------|||关于印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阶段的操作流程和标准||||*7||险标函〔1994〕第8号|1994.05.05|||单证的通知||||--|----------------------------|--------------|----------|||关于执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金计发办法》有关事宜的||||*8||险标字〔1994〕第9号|1994.07.20|||通知||||--|----------------------------|--------------|----------|||关于推广使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系统||||*9||险技函〔1998〕3号|1998.10.10|||(2.0版)”的通知||||--|----------------------------|--------------|----------|||对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费用有关||||10||险基函〔1997〕2号|1997.09.16|||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关于给江苏省民政厅《关于省、市建立与使用调剂金的||||11||险基函〔1997〕6号|1997.12.10|||请示》的函||||--|----------------------------|--------------|----------|||关于给江苏省民政厅《关于农村社会老保险基金管理有关||||12||险基函〔1997〕7号|1997.12.10|||问题的请示》的函||||--|----------------------------|--------------|----------|||关于对云南省民政厅《关于能否将农村社会养老||||13||险基函〔1997〕8号|1997.12.29|||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紧急请示》的复函|||-----------------------------------------------------------劳动工资部分----------------------------------------------------------|序号|文件名|文号|发文日期||--|--------------------------|---------------|----------||*1|对送回原单位进行劳动教养人员工资待遇的处理意见|劳薪司函〔1991〕10号|1991.11.14||--|--------------------------|---------------|----------|| 2|关于改进实行五天半工作制后有关小时工资折算问题的复函|劳计司函字〔1994〕7号|1994.03.17||--|--------------------------|---------------|----------|||关于配合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做好劳动合同鉴定||||*3||劳关司函〔1995〕7号|1995.03.22|||工作的函||||--|--------------------------|---------------|----------||*4|关于《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审核签章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综司函字〔1995〕6号|1995.03.24||--|--------------------------|---------------|----------|||关于贯彻《关于改进完善弹性劳动工资计划办法的||||*5||劳综司函字〔1995〕8号|1995.05.08|||通知》实施意见的函||||--|--------------------------|---------------|----------||*6|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问题的复函|劳关司函〔1995〕25号|1995.10.16||--|--------------------------|---------------|----------||*7|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当行政被告的通知|劳社劳资司函〔1998〕2号|1998.08.31||--|--------------------------|---------------|----------||*8|关于劳动合同鉴证问题的复函|劳社劳资司函〔1998〕11号|1998.11.18|----------------------------------------------------------2000年1月31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布废止的文件目录1
已有新规定
4
劳字
[1988]17号
关于退休养老基金管理问题的复函
宣布废止
已有新规定
5
劳力字
[1988]2号
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通知
宣布废止
已有新规定
6
劳险字
[1988]1号
关于石油企业退休费用社会统筹问题的复函
宣布废止
已有新规定
7
劳人干
[1988]2号
关于国家机关干部受开除留用察看处分期满后被分配当工勤人员身份问题的复函
78
劳办发
[1994]126号
关于劳动争议受理范围的复函
宣布废止
原有依据已废止
79
劳办发
[1994]142号
关于承包合同引起劳动争议问题的复函
宣布废止
原有依据已废止
80
劳办发
[1994]248号
关于因企业职工流动等问题发生劳动争议是否受理的复函
宣布废止
原有依据已废止
81
劳办发
[1994]257号
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如何理解的复函
宣布废止
已有新规定
71
劳部发
[1994]468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通知
宣布废止
原有依据已废止
72
劳办发
[1994]16号
关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中时效问题的复函
宣布废止
已有新规定
73
劳办发
[1994]30号
关于再就业工程试点城市的通知
宣布废止
已有新规定
74
劳办发
[1994]47号
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驳回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起诉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驳回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起诉有
关问题的复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1996.06.04
•【文号】劳部发[1996]196号
•【施行日期】1996.06.0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失效
•【主题分类】劳动人事争议
正文
劳动部关于人民法院驳回劳动争议仲裁
第三人起诉有关问题的复函
(劳部发[1996]196号)安徽省劳动厅:
你厅《关于人民法院驳回劳动争议第三人起诉有关问题的请示》[劳仲字(95)575号]收悉,经研究并与最高人民法院协商一致,现函复如下:劳动争议仲裁第三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只要该第三人符合《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2条的规定,其起诉又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受理。
如人民法院驳回第三人起诉,当事人可依据《劳动法》第83条、《民事诉讼法》第217条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可再次向作出仲裁裁决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依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34条规定,按监督程序继续进行处理。
一九九六年六月四日。
《关于职工擅自离职按自动离职处理发生争议属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的复函》(劳办字〔1992〕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职工擅自离职按自动离职处理发生争议属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的复函
(劳办字〔1992〕45号)
四川省劳动厅:
你厅《关于自动离职人员能否纳入劳动争议处理范围的请示》(川劳仲〔1992〕12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原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劳人计〔1983〕61号)中第二条“……对于未经批准而擅自离职的职工,按自动离职处理。
”第六条“……停薪留职期满后的一个月以内,本人既未要求回原单位工作,又未办理辞职手续的,原单位有权按自动离职处理”等规定与原劳动人事部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单位技术工人合理流动暂行规定》(劳人劳〔1987〕14号)中第十一条:“……对擅自离职的,以旷工论处。
可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给予除名处理”的规定是一致的。
因为未经批准,擅自离职的,或停薪留职期满后一个月以内,本人既未要求回原单位工作,又未办理辞职手续的,均属无故旷工行为,况且旷工时间已够除名规定的期限,所以可按除名处理。
因此,职工擅自离职按自动离职处理而发生的劳动争议也属于劳动争议处理范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计算连续旷工时间问题的复函
(劳社函〔1998〕5号)
福建省劳动厅:
你厅《关于计算连续旷工时间问题的请示》(闽劳仲办函〔1998〕1号)收悉。
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关于1982年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八条“职工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批准教育无效,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企业有权予以除名”中15天是否扣除休息日(即是否扣除双休日)的问题,我们认为,连续旷工超过15天,应理解为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
在计算具体天数时,应扣除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请解决有关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问题的函》的复函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请解决有关劳动保障监察
行政处罚问题的函》的复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5.10.17
•【文号】国法秘函〔2005〕377号
•【施行日期】2005.10.1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劳动保障监察
正文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关于请解决有关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
罚问题的函》的复函
国法秘函〔2005〕377号劳动保障部办公厅:
你厅《关于请解决有关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问题的函》(劳社厅函〔2005〕333号)收悉。
经研究,函复如下:
对《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我们认为应当理解为,只有用人单位同时具有不按照劳动保障监察行政部门的要求报送书面材料,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或者隐匿、毁灭证据三种情形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才可以处以罚款。
对于用人单位有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依法责令其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依照第三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处以罚款。
2005年10月17日。
上海劳动争议仲裁规定是哪些
上海劳动争议仲裁规定是哪些上海市申请劳动仲裁的具体流程提出申请一、申请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提交材料登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立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答辩书后,应当在五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被申请人未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
不予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庭前调解1、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2、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
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3、调解不成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开庭审理一、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
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员独任仲裁。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三、回避1、回避的理由(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62-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政策性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4〕322号_1994年10月10日)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政策性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4〕322号(1994年10月10日)河南省劳动厅:你厅《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若干政策性问题的请示》(豫劳裁便〔1994〕7号)收悉,经研究,现对其中有关问题函复如下:一、关于企业离退休人员从事有报酬的工作后,原单位停、减发退休费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加快,1984年以来各地根据国务院《关于严格执行工人退休、退职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81〕164号)的精神,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放宽了离退休人员再就业的条件,其目的是扶持和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门路,使“老有所为”落到实处。
因此,企业离退休人员从事有报酬的工作后,原单位是否停、减发退休费,可按地方的相应规定执行。
二、关于职工被停工、停职检查期间扣发工资和生活费问题。
企业对违纪职工用停工、停职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有法律、法规依据,要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不能采取停工、停职检查期间扣发工资和生活费的作法。
三、职工被开除、除名或辞退后,企业不给本人通知书或证明书也不向待业保险部门转交档案的做法不符合《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二十条、《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第四条,以及《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第二条、第十一条规定的精神。
由此导致职工不能享受待业保险待遇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按《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第(一)项规定予以受理。
给对方当事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企业负责赔偿。
四、企业强制性要求职工缴纳风险金、股金等做法不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国际通行的入股惯例。
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对职工予以除名和辞退处理,必须严格执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
除名和辞退是企业对职工违反企业劳动纪律等而采取的行政处理形式,职工不缴纳风险金或股金不属于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因此,不能采用辞退和除名的处理方式。
五、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可否参照《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民制工人的规定》执行的问题,可按照该《规定》第三十四条的精神,由地方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劳动保障世界》愿与您时时沟通,当您遇到与劳动保障有关的问题时尽管与我们联系:
ig m劳 ll 动 ll
蒌 调委会解动议 当当人请解日三日结; 慕议解员调劳争, 在事申调之起十内束 应
2 当事人应 当从知道或者 应当知道其权 利被侵 害之 日起 6 、 0日内 , 以书面形式 向仲裁委 员会申请
仲裁; 3、 仲裁委 员会应 当自收到 申诉之 日起 七 日内作 出受理或者 不受理的决定。仲裁委 员会 决定 受理
目的是 为了能够保障产妇恢复身体健康 。 受产假不 以是 否符 享
合计划生育政策 为前提 条件 , 只要有生产 的事实 , 就应 当享 受
法律法规 。 的做法违反 了国家 的法律规定 , 他 应依法 予以纠 正。根据最高人 民法院《 关于雇工合 同。 工伤概不 负责 否 是 有效的批复》 明确指 出这种行为既不符 合宪法和有 关法 律 的规定 , 也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 公德 , 属于无效 的民事 行 应 为。该煤矿应以《 工伤保险条例》 的有关条款 。 尽快落实这几
遇。 这里需区分 产假 与产假待遇这 二个 不同的概念 。妇女 生育
巷重j生瓦斯爆炸, I £ 巷蠢麓 r I 随 薯帕索聃 上斑盼几名工
人 全部强难 。 事情 过 了一年 多 , 名工 人仍坦 在矿井 里 。 几 生 不见人 。 死不见尸。在后事 的处 理上 , 矿主 以与几名工 人签
有“ 工伤曩不负责” 的合同为l , 不执行■素的工伤保睑 毒 擐l
一
根据 上述 规定 , 你在合 同履行地的广州市 申请劳动仲 裁 ,
广州市 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 当受理。 2 我去年 9月份最公司签了一年的劳动合同。 、 今年 3月 。 我发现怀孕 了。 我打算 留下这个孩子 。 但是 公司因为我没有 结
动合同, 如有争议可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仲裁。 4 我素亲一 在莱纛 矿工作 多年 。 蕾者 为了蔼幕 膏羹 、 经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复函-劳办发[1995]94号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复函
正文:
----------------------------------------------------------------------------------------------------------------------------------------------------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复函
(劳办发[1995]94号)
山东省劳动厅:
你厅《关于劳动争议受案范围的请示》(〔1995〕鲁劳仲函字第03号)收悉,经研究,函复如下: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本单位的固定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只要该争议标的符合受案范围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受理。
一九九五年四月十日
——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范围的复函
劳部发[1995]209号
北京市劳动局:
你局《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管辖范围的请示》(京劳仲文[1995]38号)收悉。
经研究,并征得国务院法制局同意,现函复如下: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主要是为了方便职工向仲裁委员会申诉。
你局请示中所述职工系北京市居民,其工资关系在上海市,争议双方当事人是在北京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根据方便职工的原则,对该类争议的管辖问题,可以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按因履行合同发生的纠纷由合同签订地或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的原则,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也可以由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有关仲裁条款中约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