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街道的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功能(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城市街道的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功能
2008-09-10 宁欣作者惠寄
打印自: 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地址: /article.php/17741
一长安城的地域空间
邓小南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重心》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75-289页
中国古代城市街道的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功能
——以唐长安为中心
宁欣
摘要:唐长安城外郭城主干街道具有流动性、延伸性、公共性的特点,以及宣示、警示、炫示、舆论与信息传播功能等多项政治与社会功能,是当时城市社会的重要舞台。在相对封闭的坊市制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街道所发挥的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的功能,对坊市制向街市制演变的历史过程中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唐宋城市社会街长安信息传播
中国古代城市在空间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坊市这种方形格局向街市这种平面大空间布局转换、封闭的坊市管理体制向开放的厢坊管理体制的转换,是中古时期的总体趋势,但以往人们过多关注了街与坊、街与市在时间和空间隔绝因素的突破,即:坊墙的突破,夜市的存在,坊内商业活动。但对街道,这种线形空间在突破坊市制度过程中的作用,作为都市地域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作为公共空间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的功能,却往往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唐朝长安城堪称中国古代城市坊市制的典范,城市规模宏伟,街道宽阔。在相对封闭的坊市体制下,街作为不可或缺的区域空间,是如何发挥社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的功能的,这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一长安城的地域空间
唐长安城,因其宏大的规模,严密的制度和整齐划一的坊市,成为史家心目中古代城市的典范。
唐朝都城长安外城城周为36.7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1]唐长安为三重城,分为内城和外郭城。内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包括北部的宫城和南部的皇城。宫城即
“大内”所在,皇城是中央官署集中区,外郭城则主要是以“坊”为区划的居民居住区和商业区,三重城功能各有分工。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将外郭城分为114坊(包括东西两市),中央大街名为朱雀大街,南起外郭明德门,北至皇城南中门朱雀门(向北延伸至宫城南中门承天门)。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将外郭城坊市分为东西两街区,东西两市,位于街东和街西中间偏北,各占两坊之地。宫城占地面积约为4.2平方公里,皇城占地面积约为5.2平方公里,外郭城占地面积约为74平方公里。
长安城的外郭城,就其区划,应该拥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地域空间,一是由街道划分出的坊区,即居民居住区;二是市区,即东市与西市,属商品交易区;三是街道构成的区域空间(可简称为街区),即城内公共交通与公共活动区。都城作为城市社会的载体,具有地域空间与社会空间两个有区别又不可分的研究领域。人们在研究长安城时,因其严密规整的坊市制,而将关注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坊与市这两个城市区划地域空间。其实,由于街区所具有的公共性、公众性、开放性及延伸性,不仅是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城市区划地域空间,在城市社会空间领域中也发挥着坊区与市区无可替代的作用。
唐长安城的街,应该有几个层级:
一是指城坊之间及城坊内主要通行道路,又可分为几个层次:一是具有轴心性质的街道,如外郭城轴心大道朱雀街,皇城内承天门街;二是以朱雀大街为轴心外郭城的主要街道,南北向有十四条,东西向有十一条,包括四面顺城街,将长安城分割成井然有序的坊市,每条街道都有相应的街名,一般是以街道所在位置的顺序命名,通向城门的街则往往以城门名称命名,如金光大街、春明大街,其它街道则以方位加次序称呼,如承天门街之西第六横街,朱雀门街东第三街;三是坊市的十字街、井字街。上述街的涵义,应是我们通常使用最广泛的。
二是具有宫廷广场性质、位于宫城与皇城之间承天门外的横街,类似于后来北京城的天安门广场。
三是外郭城内以主要街道为界限的区域划分,即以南北纵向排列的坊为一个街区,如朱雀街东第三街,朱雀街西第五街等。这种街区,也是行政区划和治安区划的一种组合。
坊、市、街三大区域,坊与市规划为平面方形封闭式空间,因此,管理方式也是相对封闭式的。东西十一条和南北十四条的主干街道是开放和可延伸的区域。[2]在84平方公里的唐长安城中,宫城和皇城共占十分之一强,外郭城占十分之九弱。那么,具有最大化公共性质和公众意义的外郭城主要街道所占的空间和比重是多少呢?据考古发掘,长安外郭城主干街道(即南北十一条和东西十四条),东西向的街道勘探出皇城以南的十条,南北向的街道位于皇城以南的部分基本都勘察清楚,按照已勘察出的数据统计,外郭城主干街道的总面积大约是10平方公里,占外郭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强,八分之一弱。
--------------------------------------------------------------------------------
[2] 唐长安城的街道管理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已另文撰述,本文从简。唐长安外郭城的主要街道,可参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发掘队:《唐代长安城考古纪略》,《考古》1963年第11期;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长安城地基初步探测》,《考古学报》1958年第3期。又,李健超:《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卷之二,有详细归纳,可参见。拙文:《诗与街的对应——白居易“歌钟十二街”所引出的话题》(《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5期)亦有简要归纳。还可参见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考古》1978年第6期;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叶骁军:《中国都城历史图录》第二集所收《唐长安城平面实测图》,兰州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妹尾达彦:《长安都市计画》,(日)讲谈社2001年版。
二、利用街道传播与交流信息的方式1
二、利用街道传播与交流信息的方式
街道作为古代城市社会官方和民间传播信息的渠道,具有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功能,是自然形成的。街道的信息传播功能有两个层面,一是官方带有强制性或导向性的信息传递,二是街道上的活动会传递公开和隐含的社会信息。它的覆盖面主要集中在外郭城。
根据有关史料,可以将唐朝长安城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的类别分为官方、民间和官民互动三种。
1、街鼓制度:
唐初马周建议设置,成为定制。
《新唐书》卷四九上《百官志》:“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街使以骑卒循行嚣謼,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1]
《大唐新语》卷六:“(马)周所陈事:六街设鼓以代传呼,飞驿以达警急。”[2]
《中华古今注》巻上[3]:“街鼓唐旧制,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马周请置六街鼓,号之曰冬冬鼔。”
可知,街鼓的功能是通过鼓声官府向居民传递开闭城、坊、市门的信息,代替金吾将士巡警外郭城街道时昏晓传呼。
街鼓的示警作用紧急时刻也会被市民所利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犯长安,武将王甫“诱长安恶少数百人,集六街鼓于朱雀街,大鼓之。吐蕃闻之震慑,乘夜而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