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总结(2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总结(2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总结(2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总结(范文一)一、创新课堂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好的氛围,同样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也需要轻松、积极、民主的教学环境。

然而这一教学环境的营造主要取决于授课教师,首先老师不要过于严厉地对待学生,要保证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知识、思考问题。

只有在轻松的状态下才能保证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考起问题来也比较多元化。

其次老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时,每个同学都会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同时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犯错误,真理都是从一个个错误中积累出来的。

例如在遇到“鸡兔同笼”这类问题时,老师就要多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不要局限于一种方法。

可能这类问题对于一些学习成绩稍差或者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但是这类问题可以从很多方面得出结果,是值得学生进行思考的,对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之后老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说出来,可能有的学生的想法是错误的、是得不出结果的,但是没有关系,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想法漏洞加以分析、论述,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教学理念,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角色老师在创新教学的理念下要保证课堂教学氛围的轻松、愉悦,其关键因素在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多数老师总是严厉地对待学生。

老师总是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特殊对待”,以至于同学们很害怕犯错误,思维慢慢变得僵化,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此建议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自己的角色,要做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老师们要保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能够耐心地进行讲解,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

要做到“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要轻易、草率地否定学生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缺乏创新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三是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单一,过分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能力;二是丰富教学方法,引入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三是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科技创新等活动;四是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我们也认识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丰富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以及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工作。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杨凌高新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数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表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了方向。

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能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圈子,这个问题对于我校来说特别重要。

我校位于高新区,周边是农村,学生来源多数是农家子女,家庭经济不富裕,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人们按一定传统方式生活,这些客观条件都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不利影响。

加上传统的原因“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考,学生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课业负担重,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

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唯其如此,才能适应课题改革的需要,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把实验研究的突破定位在课堂教学上,选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实验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

”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

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儿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为了使我校的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对现行数学教材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创新能力的教学,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摆脱过去传统陈旧的课堂模式,在新课程下构建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小学生数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调查报告【最新版】

小学生数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调查报告【最新版】

小学生数学科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调查报告我们七家子镇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数学科创新教学的研究》课题组于2006年3~4月份,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课题实验人员及实验班部分学生就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能力状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初步的创新能力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课题调研活动。

一、调研方式:问卷、听课、座谈研讨二、调研方法1、调研对象全部实验教师和部分实验班学生,为确保本次调查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按中、高年组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次,用机械取样的方法,选取男女学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计选取调查对象为30人。

2、问卷框架的设计本次调查所涉及的创新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

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对这样一个内涵广泛的动态的过程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为使调查具有科学性,我们采用了考核——观察——设计的方法。

教师的调查内容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科研状况。

学生的调查内容为:创新学习能力、计算能力、课堂自主活动量、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3、调查的组织课题组按设计方案对实验教师采取检查教案、听课、座谈的形式进行调查。

对被调查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及自然观察的形式。

问卷方法是课题组成员在比较自然状态下,让学生自己如实填写问卷卡。

以获取直接数据。

自然观察是由课题组成员对各班教师进行培训,明确观察的方法,统一评价标准,再由各班教师对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跟踪观察,最后由班主任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

4、数据统计本次问卷卡中的问题全部为选择题,每题有3个备选答案,然后将数据填在统计表中,依据出现个数比和实验教师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说明调查真实,否则必须重新进行调查,以获取最真实,自然的分值。

数据统计时,采用统计个数后分别乘以5、3、1分,然后取平均分。

大于15分反映强烈;大于12分而小于15分,反映教强烈;小于12分,反映一般。

三、结果与分析学生的创新学习须老师在课堂上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8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8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学课题结题报告(8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1.问题提出的背景课堂上教师们都喜欢那些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敢于交流的学生。

然而老师们会发现,课堂上这样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学生都是“观众”和“听众”,表现沉默,特别是农村小学里面的孩子。

沉默的学生往往表现各有不同。

一是没有发言的愿望,学生身在座位,心不在焉,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

二是没有发言的内容,学生当教师问题提出时,看似在认真思考,却不会思考,没有答案,当然也就不举手发言。

三是没有发言的习惯,这些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来到学校就是听老师讲课的,不是来发言的,于是稳坐泰山,似乎胸有成竹,却不举手发言。

四是没有发言的勇气,生在农村,见识狭小,感觉低人一等,即使听懂了问题,有了答案,也缺乏胆量举手发言。

这些沉默的学生往往被教师忽视,失去了许多对话和交流的机会,不利于这些孩子的成长。

2.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许多学生课堂沉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还是相对严重的。

首先,课堂沉默的学生人数众多。

据我观察,这些沉默的学生大约占本班级学生的60%,几近三分之一,比例之重,令人惊讶,而且,似乎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其次,课堂沉默的学生被“边缘化”。

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备受教师的宠爱,对话交流的机会多,知识掌握得好,反过来促使这些学生更加喜爱发言,于是形成良性循环;而那些课堂沉默的学生,越是不发言,越是成绩落后;越是成绩落后,也就越是不发言,形成恶性循环;不久,发言乃至班级事务与他们似乎无关,他们已经成为班集体的“边缘人”。

三是课堂沉默的学生成长受限。

课堂沉默的学生因为不发言,不参与,久而久之,对学习环境产生漠视的态度,习惯一旦形成,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学生语言能力退化,语言习惯恶化,思维能力下降,朗读水平下滑,不擅交际,个性无法得到张扬,丧失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这些将严重限制学生的成长。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1.课题界定:(1)关键词之一:“农村小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奖科研报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奖科研报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奖科研报告创新能力严格来说是一种综合能力,不是简简单单地提升学生的某一项能力就能让创新能力也获得提升。

因此,教师要想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在基础的数学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让学生可以以数学知识为原点,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延伸。

一、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进行《认识方向》的教学时,我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出了学校附近路口的实景图。

学生看到上学、放学路上都会经过的路口展示在眼前,都有些兴奋。

在此基础上,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猪佩奇的模型拿出来,放在地图上的一点上,给学生提出问题,即:如果你是小猪佩奇,你能准确指出自己的家在什么方向吗?学生要指出自己家的方向,就需要先知道自己面对的方向。

我告诉学生辨认方向可以用指南针,但显然这个办法现在不适用,学生手上并没有指南针,他们需要思考新的办法。

如:有学生在仔细观察后发现了路边的路標,小猪佩奇平时是正对着路标去上学的,那路标所指的方向就是他家的方向。

由此可见,很多生活信息其实早就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中,只是学生没有创新使用的意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会得到激发。

二、将数学与动手操作结合,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操作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公式、概念较为抽象,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

并且在数学中,有很多的问题仅仅靠头脑思考很难理清思路,动手操作则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思路,加快解决问题。

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受到动手操作的影响,变得更加发散和灵活。

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多给学生设计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在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教学时,学生脑海里对“1分米和1毫米到底有多长”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人具备开拓精神、善于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素质。

在小学时代播下创新的种子,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十分重要。

小学数学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考试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高考在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前提下,加大了对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核,突出了重基础、考能力的主题,对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因此,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

为此,我们申请从20xx年9月开始进行这一课题的实验和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价值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我们所提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而是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能够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1、数学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4条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我们所培养的人适合未来社会挑战的需要,数学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2、现代数学教学呼唤创新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十分强调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奖科研报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奖科研报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奖科研报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也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主渠道,工作在一线的我们必须改革传统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学,努力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

为此,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积极播撒创新的种子,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勇于提供创新的机会,善于启发创新的心灵。

一、参与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时,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责任感,才会有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为此,我们要营造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愉悦氛围,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实际的具体的学习方法。

根据训练要求,我们在学习之前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增强自主参与意识,为达标而积极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使之扬长避短,加快学习进程,而且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从而激发自主参与的热情。

我在教学“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一粒芦柑的体积?”时,先让学生讨论:“芦柑的形状不规则,我们要怎样才能计算它的体积呢?”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不少有效的方法,我便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操作计算它的体积。

由于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因此他们自主参与的热情很高,培养学习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课堂中,让学生“做”数学,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享有足够的亲身实践时间和自主探索的空间,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无限生机,时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如: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了生活中“购物”问题情境:一共有13支铅笔,小红买9支,还剩多少支?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再现这一情境,向学生提供信息,让他们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列出算式:13-9=4。

到底对不对呢?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或借助学具摆一摆,然后再与同桌交流。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我们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挖掘一切能使学生主体作用形成的因素。

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一、发展思维,暴露思维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

因此,我校通过发展思维的“八法训练”,抓住学生内在的思维潜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实效。

.营造思维氛围一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调度思维情趣一在学生思维的冷却处恰当地进行热处理。

.创设思维情境一使学生在生动的思维情境熏陶中二、留出“空白”,促进积极探索我校在教改实践中,特别注重留给学生一片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跃状态。

教师多点拔,学生多尝试。

经过大量实践研究,总结出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六项空白法”:.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提问后留“空白”;.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出现难解时留“空白”。

此种“空白法”的尝试,是对教师“一言堂”旧的教学方式的挑战。

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要相把学生真正地当作主体,必须给学生创设说话或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在长期的说话训练中形成一种能力,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三、创设情境、进入最佳状态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维始终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

我校在课堂教学中总结了“六种巧抓创设情境机遇”的方法。

.在导言设计中巧抓机遇;.在突破重难点时巧抓机遇;.引导学生走出思维误区时巧抓机遇;.在对知识进行综合训练时巧抓机遇;.在课堂上出现了“节外生枝”时巧抓机遇;.在引导解决疑难问题时巧抓机遇。

四、改革教法,提高参与意识恰当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教学方法是落实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大教学任务的关键措施。

我校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总结出件必做的事。

具体是:.复习本课教学必需虽以前学过但学生尚未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研究培养学生非智力品质的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根据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科学地组织教材;.。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5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以数学学科课一样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核心。

它以学生发展为基点,考虑到数学学科知识基础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以致于给人一种错觉,认为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不少教师对数学活动课感到茫然,存在着认识上的“盲区”,实践中感到棘手的问题很多。

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这一课题,试图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上好数学活动课,提高学生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组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划分五个方面:⑴生活中的数学;⑵生产中的数学;⑶科学技术中的数学;⑷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⑸智力活动中的数学。

课题组在确定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时,除了围绕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性”:1、趣味性。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

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思考性。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以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度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时代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在学习内容中特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项内容,要使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2、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的教育。

要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必须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探究知识。

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励学生全面参与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

事实上,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今的数学并不只是算术与几何,“做数学”的方法更不只是计算和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和估计结果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学生的年龄特点。

儿童的认识是在活动中发生的,是在积极思维中学习知识的,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要解决好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矛盾,主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

另外,小学生喜爱动手,好奇心特别强,周围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有无数个为什么。

数学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机会,给学生创造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实践能力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中所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高峰完全小学课题组根据《关于在“十二五”期间开展教育课题研究的通知》精神,2015年6月---2017年9月我们高峰完小承担了襄阳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经过为期两年的认真研究和探索,现已如期结题,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教育的客观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从教育本身提出的,也是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塑造适应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需要的一代新人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

2001年6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确立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总方向——素质教育。

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我们明确了这轮新课程改革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改革的中心任务。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要落实这些先进的理念和任务,就必须转变原有的一些教学理念,改革障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的组织形式,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

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各国教改都不约而同的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关键凸显出来。

世纪之交,第三次全教会吹响了向素质教育进军的号角。

国家站在整个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地位的高度,加大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的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由于我国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了教师,再加上教育体制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 力的理论认识,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提 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
同时,未来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探讨其他学科 或领域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 理解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机制,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更 有价值的指导。
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分为四 个阶段进行。
选取某市两所小学作为实验学校 ,其中一所为实验班,另一所为 对照班。
在研究周期内,对实验班和对照 班的学生进行定期测试和问卷调 查,收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 思维数据。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学习 成绩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差异。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 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23-10-26
目 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 研究结果和讨论 •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强调创新 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对于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 作用
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 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研究 范围相对较窄,只针对小学数学教 学进行了探讨,未涉及其他学科或 领域。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 究范围,探讨其他学科或领域中如 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VS
其次,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 和实证研究方法,未涉及其他研究 方法。未来研究可以采用多种研究 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更全面地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结题报告内容提要:构建民族创新体系,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

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题就是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初步的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出创新教育课堂模式,创新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找到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为可行模式。

报告提纲: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的意义三、研究的内容四、研究的过程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现状调查分析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内容、方法有关理论研究3、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模式4、进行创新教育模式实验5、对实验班创新教育效果调查分析6、总结,形成一批创新教育论文,学术成果。

五、研究的方法六、结论与思考七、参考与附录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要素质化。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有很多教师用“注入式”教学,采用“题海战术”,多讲多练,学生缺少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高负担,低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

这些现象普遍存在。

绝大部分教师不愿课堂教学模式,钟情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情况,特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研究的意义构建民族创新体系,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深化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

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初步的创新能力。

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获奖科研报告

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获奖科研报告

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获奖科研报告现代教育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营造创新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民主化等问题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提高数学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能力就是学习数学(再造性)的能力。

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迅速而成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主要表现为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三大方面。

克鲁切茨基认为,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创造性数学能力的一种表现:“对数学的彻底的、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学习,是发展创造性数学活动能力的先决条件——是对那些包含新的和社会意义内容的问题,独立地列出公式并加以解答的先决条件”。

在这里,克鲁切茨基通过数学活动中解决具有社会意义的实际问题,把学习数学能力与“创造性”数学能力(指在数学科学活动中的能力,能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或新成就)联系起来,展示了两种能力的可转化关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向“创造性”数学能力转化,就必须注重数学活动教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和发展学习数学能力,并力争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具有社会意义内容的实际问题,促使其创新能力形成。

二、营造民主氛围,诱发创新意识人际关系的平等,为人处世的民主化作风是当代公民必须具有的素质之一。

在教学工作中,课堂教学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一个重要方面是平等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

师生情感融洽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我的做法是:学习中互助合作,对关键性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讲错了也不要紧,对学生的作业展开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论、动手操作。

如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时,准备了一大把从树上剪下来的枝条走进教室,所有学生一齐望着我。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总结(2篇)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总结(2篇)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总结(2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总结(范文一)一、营造自然放松的学习氛围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愉悦、自主学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没有生理的安全与情感的保障,最佳的学习不可能发生。

只有提供宽松的学习情境,才能为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如,我在教学低年级的“认识人民币”时,最后的练习是这样设计的“:售货员与顾客”的表演:一位学生扮演售货员出示一根铅笔售价为2角6分,其余学生当顾客,谁先准备好付钱的方法,铅笔就卖给谁。

学生在这样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把认识和使用人民币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培养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又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先是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的学具,摸一摸它的周长由哪部分组成。

然后问学生: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各抒己见,有不同的意见,让他自由站起来补充,鼓励学生说出不同想法,表扬敢于暴露问题并及时改正的学生。

二、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如,在教圆周率这节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量出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半径。

当学生报出半径时,我便讲出周长,而学生报出周长时,我便说出半径。

由于我报出的数据与学生量的数据基本一样,一连几次之后,学生感到非常奇怪,老师怎么就这么快知道答案,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当学生急于想了解其中奥秘时,我开始拿起教具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才恍然大悟。

因此,我觉得经常这样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习乐趣。

三、实行学习的“再创造”活动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知识的创新呢?荷兰著名学者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常常不善于独立地思考问题,解题时喜欢听老师讲解,缺少创新意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 探索出适合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

2. 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3. 培养一批具有数学创新意识的研究型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探索出适合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

3. 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不断优化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1. 准备阶段(XX年XX月—XX月)(1)组建课题组,明确研究方向。

(2)查阅相关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3)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

2. 实施阶段(XX年XX月—XX月)(1)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听课、评课、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途径,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4)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论文、案例、叙事等成果。

3. 总结阶段(XX年XX月—XX月)(1)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形成阶段性成果。

(2)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3)组织课题成果汇报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1. 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用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逐渐形成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实践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社会实践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实践报告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20年。

20年来,本人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

一、基本情况这次实践的主要任务是调查、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实践期间,我按照既定的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自己的调查工作。

先后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了解当前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现状;选定该校中高年级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状;走访一线教师,询问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所采取的一些举措;接触管理人员,拜访学校校长、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了解管理层面的构想。

同时,我坚持做到协调并处理好调查与学校正常教学的关系。

一方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实践期间,本人不耻下问,虚心向老教师、名教师学习、请教,其间,我得到了该校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季腾飞和张明两位名师的热心指点和诚挚关怀,本人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实践任务,而且教学业务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可谓受益非浅!二、收获与体会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位置”,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更多的思考、讨论、操作,参与到对新知的探索过程中,去发现新知、形成技能,以此来加强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和愉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尤其是学习动机和意志品质得以持续、得以发展、得以提高,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了树立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学思想。

2、事实证明,实践才是最好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应该是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作为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毕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必须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教学这个有形的空间、研究的环境、教与学的方式,来展示学生所要学习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完成“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杨凌高新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数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表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了方向。

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能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圈子,这个问题对于我校来说特别重要。

我校位于高新区,周边是农村,学生来源多数是农家子女,家庭经济不富裕,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人们按一定传统方式生活,这些客观条件都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不利影响。

加上传统的原因“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考,学生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课业负担重,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

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唯其如此,才能适应课题改革的需要,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把实验研究的突破定位在课堂教学上,选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实验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

”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

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儿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1、为了使我校的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对现行数学教材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创新能力的教学,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摆脱过去传统陈旧的课堂模式,在新课程下构建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让学生学习数学,知道它来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和方法的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更好体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向专家、教育名师、教学强校学习,充实自己的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自己驾驭课堂创新教学的能力,使我们的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让我们的数学课题迸发出创新智慧的火花,结出创新的硕果。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转变我校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为我校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平台,提高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改革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下构建创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才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途径。

我们采用“激趣(复习)-自学(铺路)-质疑(发现)-探索(释疑)-应用(实践)”教学模式。

因此,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激趣创境,孕育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激趣导入、谜语激趣、谈话导入、问题创设、联系生活导入、游戏激趣等导课形式的研究),激起学生学习情感(激发情趣、思考、思维、唤起原知,感知等),扩宽学生视野、思考、探究。

2、研究“自学自想,激发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设计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猜想、相关生活实际或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问题,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验证、认知力,促使学生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3、研究“质疑自问、开启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设计让学生提出问题,诱发质疑、讨论、发现、比较、见解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感知领域和创造能力。

4、研究“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再创造,去经历原过程,去验证,去体验,去归纳,去合作讨论等学习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5、研究“实践应用,增强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转化思想、类比法、多向方法、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多变)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探索,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使学生更加喜欢钻研问题,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帮助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符合《数学课标》中的总体目标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本课题的成功性或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3、行动研究法:我们在研究中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让“教研”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的效益。

4、经验总结法:根据各阶段的研究情况,我们把研究所得的成功方法上升到理论,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与过程本课题自开题以来,我们课题研究“目标”切入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虽然课题研究工作繁重而艰巨,但课题组人员认为,只要我们通力合作,就能发挥研究人员智慧和潜能,发挥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个课题研究就能获得成功。

课题研究主要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为研究途径,以课题研究为主线,重点研究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创新的真实表现,从而达到教与学紧密融合,实现最佳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准备阶段1、成立研究小组,抓好理论学习。

课题组教师学习创新能力教学的理论学习:(1)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数学课程标准》和华中师大出版社《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2)学习新华社出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开明出版社《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东北师大出版的《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和《有效数学》(3)学习东北师大出版社《现代教育思想专题》和《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设计》。

(4)学习广西小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李红编的《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

(5)学习广西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徐巧英编的《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6)学习世界知识出版社《新课堂创新教法与经典案例评析》小学卷(上、中、下)和四川教育出版社《做创新的老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新课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评析》(小学卷)。

(7)学习东北师大出版社《小学数学教育科研方法》(沈呈民主编)。

2、合作探究,确定研究主题召开数学课题研讨会,主要研究课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内容和方法、实施途径等进行研讨。

课题组根据研究人员的研讨结果和修改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修改,拟订研究计划。

全体研究人员每年研究一个内容为一个阶段,比如在数学课教学中如何开展“激趣创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

主题确定后,课题组人员围绕相关课题多向寻找各种形式的相关创新素材资料,寻求集体力量和智慧。

有了初步方案,研究人员针对性地展开研讨,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形成最佳方案。

(二)实施阶段在教研活动中或课堂教学中,我们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提问、教学语言、教学方式等教师的各种表现,进行深入、客观地分析、质疑,从而走进教师真实的课堂教学世界。

同时,多方位收集学生的参与、问答、解题、合作等课堂表现,对学生现状深入分析、质疑现状背后的各种不足,从另一个方面走进学生的真实世界,去寻求原因,对参研人员都是一次充分的展示。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方式是多方面的。

即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们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究:1、激趣创培,孕育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且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孕育而生。

2、自学自想,激发创新能力每个学生都有着创新的潜在能力。

所以教师要做的首先不是从“零”开始的培养,而是设计一些富有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地自学自想。

小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所迸发出的创造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

3、质疑自问,开启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诱发探索,探索则发现真理。

因此,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自信心。

4、自主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自主去发现,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规律灌输给学生。

5、实践应用,增强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就要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教师精心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设计了具有创造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努力探索,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学生更加喜欢钻研问题,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我们通过6年的研究,基本形成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模式:激趣(复习)-自学(铺路)-质疑(发现)-探索(释疑)-应用(实践)。

以上仅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般教学模式的一个层面,在具体的教学中只是一个粗浅的研究,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深化、开发、创造丰富我们的教学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组成员对研究所获的材料进行整理,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成课题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经过研究,为了对学生、教师和学校总体效果进行全面深入客观合理的评价,我们从多角度、多方面,并结合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测验和评估。

(问卷调查结果用第一次选项进行比较)。

1、成长学生。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转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品质、技能及其它情感态度得到较大的增强。

课题的研究,其出发点是通过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找到适合小学生进行有效创新性学习的“桥梁”,其归宿则是通过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创新技能以及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最终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