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精选3篇)
《世说新语》精品读书笔记六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上册·德行一德行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谈敬业①这个陈仲是工作狂。
②刚刚上班,就要投入工作当中,不与下属见个面,打个招呼,喝杯热茶。
这让下属很纳闷,委婉地给他说,大家希望你先到办公室叙叙情。
陈仲说,前朝周武王,一上岗就投入工作,我和他一样,挺好的。
③古人看来,这种认真、不虚与委蛇的工作态度,是德行优秀。
④历史上,工作狂帝王也挺多。
比如朱元璋,不说上位前有多拼,就说上位后有多拼,从撤除丞相一事可知。
不需要多余的下属分担工作,每天事无大小亲力亲为。
⑤今天看来,也是极为认可积极工作的态度,“撸起袖子加油干”便是实例。
前些年,有句网络语言:北上广不相信泪水,只相信汗水。
⑥每一滴汗水都铸就人生之事业。
德行10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
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
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谈家风与家规①短文可窥世家家风几何。
②我生长在农村家庭,小时候饭桌上吃饭,碗里的米粒必然是要吃光光的。
如有饭粒掉桌上,奶奶铁定是要拿筷子抽的,必然是一下一“红蛇”。
自此,在我心中,不可浪费粮食就是我的铁律,伴随了我三十多年。
如今想想,这也许就是朴素的家风。
③今天,物质增长给现代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渐渐地,新一代人都很少知道节约为何物,这是不能怪孩子的。
怪谁?④必然是父母!因为他们让家没有家规,又何谈家风?⑤华歆家严而睦,元方家乐而序。
家风如春风和煦,没有脱离轨道。
⑥究其原因,德行有赖家风,家风全靠家规。
德行14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所得被。
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谈孝顺①讲古人之孝顺,先讲讲鲁迅的《朝花夕拾》。
世说新语德行篇读后感
世说新语德行篇读后感《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所撰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全书共分为19篇,其中德行篇是其中的一篇。
《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文笔和精辟的语言,深受读者的喜爱。
德行篇则是其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古代人物的品德和行为,给人以启示和反思。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感触良多。
首先,德行篇中描述了许多古代名人的品德和行为,他们或忠诚正直,或仁爱宽厚,或深藏不露,或坚韧不拔,或任劳任怨,或宽厚仁慈,或忍辱负重,或勇敢无畏,或清廉正直……这些古人的品德和行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孔融和刘备的交情,刘备在孔融家做客时,孔融的妻子对刘备非常冷淡,刘备却一直保持礼貌,没有生气。
后来,孔融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感动,对刘备说,“我妻子的行为太过分了,你却没有生气,真是难得的人才啊!”这个故事让人感叹刘备的宽容和孔融的感激,也让人深思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其次,德行篇中还讲述了一些古人的故事和格言,这些故事和格言都非常有启发性。
例如,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王导的故事,他在任官时,非常清廉正直,不受贿赂,不偏私,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还说过,“官职虽小,行事不苟,何愁无名?”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他对清廉正直的坚持和信念。
这些故事和格言都给人以启示,让人深思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最后,德行篇还讲述了一些古代名人的风采和品格,这些人物都是古代的楷模,他们的品德和行为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例如,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王凤和王导的故事,王凤在宴会上表现得非常放肆,王导却一言不发,最后王凤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王导道歉。
这个故事让人感叹王导的高尚品格和王凤的自知之明,也让人深思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总之,《世说新语》德行篇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的文章,它通过讲述古代名人的品德和行为,给人以启示和反思。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有感触,感触良多。
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探友 读后感
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探友读后感篇一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探友读后感读完《世说新语》中荀巨伯探友的故事,我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这荀巨伯可真是个“傻大胆”啊,敌军都打到家门口了,他居然不跑,还非要留下来照顾生病的朋友。
也许在有些人眼里,这就是愚蠢,不懂得明哲保身。
但我觉得吧,这恰恰是他的可贵之处。
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太精明了,像荀巨伯这样重情重义的人简直就是稀有动物。
一有点风吹草动,可能跑得比兔子还快,哪还顾得上朋友啊!我就不禁想问了,难道所谓的“聪明”就是抛弃朋友,只顾自己?荀巨伯面对胡贼的威胁,那叫一个镇定自若。
他说的那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真的太震撼了!这得多深厚的友情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呀!我在想,如果换做是我,我能有这样的勇气和义气吗?可能我会犹豫,会害怕,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啊。
但再仔细想想,荀巨伯的行为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在这个人人都追求自我利益的时代,我们是不是丢失了一些最宝贵的东西?比如真正的友情,比如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
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的自私和怯懦。
我觉得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要是我们都像荀巨伯这样,这世界是不是会变得更美好呢?篇二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探友读后感哎呀,读了《世说新语》里荀巨伯探友这个故事,我心里那是翻江倒海啊!荀巨伯,这家伙,真是让人又佩服又觉得他有点傻。
你说敌军都杀过来了,他还不走,难道他不怕死吗?我觉得吧,可能他也怕,但朋友的情谊在他心里比命还重要。
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人,有几个能为了朋友做到这地步?也许有人会说,荀巨伯这是死脑筋,不懂得变通。
但我想说,变通固然重要,可要是连最基本的道义和友情都能随便变通,那这人还有啥底线?我就在想,要是我处在他那个境地,我会咋办?我可能会纠结得要死,一边是自己的小命,一边是朋友的安危。
我能像他那样毫不犹豫地选择朋友吗?我真不敢肯定。
荀巨伯面对胡贼时的那股子硬气,真叫人竖大拇指。
他那句“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哇塞,简直太牛了!这得是多么深厚的感情才能说出来的话呀。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范文(二篇)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范文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您的学生×××。
刚刚我学习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德行》的书籍,现在我想与您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世说新语德行》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它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化的总结与传承,更是一本人格修养的指南。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德行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德行是一个人内心对善恶行为的判断和选择,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
只有拥有良好的德行,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更成功。
在《世说新语德行》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德行的故事和寓言,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仁德和智慧的表达。
德行的核心就是仁德,它是品格的根基。
没有仁德,再高的聪明才智都无法弥补。
仁德是一种给予他人无条件的关爱和帮助的精神,它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与付出。
正是因为有了仁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和睦,社会才能更加稳定繁荣。
另外,智慧也是德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是人的头脑与心智的锻炼与提升。
只有拥有智慧,才能正确判断和决策,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和明智。
智慧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体现,它是一个人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只有拥有智慧,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阅读《世说新语德行》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德行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取得成功,除了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拥有良好的德行。
只有具备良好的德行,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德行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以成为一个优秀、正直、有责任感的人。
2021年10月10日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范文(二)德行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应秉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世说新语德行》这本书通过一系列有关德行的故事和寓言,向读者展示了德行的重要性和优秀的德行典范。
在《世说新语德行》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德行。
有的人以诚实守信为核心,他们坚守自己的承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他们都始终如一。
德行乃第一——《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史硕新宇是南宋林川王刘一卿编着的一本学术小说,这本书分为美德,言语,政治,文学,创始人等36种,共有一百三十种,从年底到南宋二百多年的学术时尚和琐碎的轶事。
在三十六本书中,列出前四,美德,言语,政治事务,文学,是所谓的门门四门科目。
孔子的论语:良性:阎元,敏子钱,牛波牛,钟弓。
演讲:屠杀我,sub-gong。
政治:在那里,吉路。
文学:副旅游,亚夏。
孔子数千名门徒,谁占据四个主体的冠冕。
从汉代开始,四个学科一直作为学者重要标准的检查和评价,所以有一个中i门,测试四个主题论证。
一个人的道德品格。
郑璇笔记周力官员说:美德,无论是内外,都在心中为德国说,石的线。
它的内容只不过是儒家主张忠诚孝道,仁慈和智慧等道德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人们极具价值的美德词。
如果没有好的品格,即使高中不会真的真正的钦佩因此,史硕新瑜打开了第一章,列举了魔法师中的模型。
善良的人往往是着名的,让人自发地渴望关闭,在生活中跟随。
如果魔法家在左边,有必要去拜访。
陈凡作为玉章省长,到达当地的第一件事是询问徐润子在哪里。
主书建议他推进政府,陈帆说:吴王风的能力鲁,座位不暖。
我爱的仪式,为什么不!古人有训练:和善良的人生活,如进入知朗的房间,很长时间没有气味的香,也就是随着继续。
与贫穷的生活,如进入鲍鱼斯坦福,很长时间没有闻到气味,也与圣人的化身将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接受高尚的性格的影响,让我们在渐进的进步的微妙的影响。
这么好的朋友,离它不远。
周某没有看到黄澍度,那么心中的吝啬已经复活,郭太一黄树度,是信的日子就是原因。
作为一个学者,应该自我修养和健康,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应该诚实和自律,爱的人。
谢安安只有七八岁的时候对他表示同情,他不能忍受看到老人受到惩罚,主动向弟弟恳求。
周正冠任林川县,但他旅行的船很小,当风暴遇到大泄漏,很难相信他会这么干净到这样的程度。
尹忠担任荆州省长,遭受洪水,收成不佳,他和人民潮汹涌,风雨过来,经常吃五道菜,没有奢侈的菜肴。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篇1)这个暑假,我读了《世说新语》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刘宋临川王刘义庆,整本书共36门学说,1130则。
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刘宋初年300年间的人物故事。
《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这本书是好多典故的源头,比如我们课本所学的“未若柳絮因风起”。
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其中,我觉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记录晋人谈话的“言语”。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口吃的邓艾,自称时便经常重复说“艾,艾……”经常这样,难免被人取笑。
有一次连晋文帝也和他开玩笑:“你总是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啊?”邓艾没生气,也没尴尬,镇定地回答说:“凤兮凤兮,本来只是一只凤。
”借孔子之言说明自己虽然常常连说“艾,艾”,但只有一个“艾”罢了。
身在庐山的远公,年龄很大了,但仍然不停地给弟子们讲论佛经。
他时常告诫弟子:“我如黄昏时的落日余辉,自然不会照得久远了,只愿你们像早晨的阳光,越来越明亮!”远公用恳切的言辞,将“一寸光阴一寸金”和“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深深印刻在弟子们的心中……正因为《世说新语》有这样的特点,明代的学者胡应麟才如此评介《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精选篇2)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过无数的风景。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的百花齐放,两汉时的独尊儒术,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的抗倭、复台……都是这条长河中的河道,而三国两晋南北朝,虽不如西汉的沉稳端庄,唐宋的灿烂辉煌,两岸却是风摆翠竹,花香鸟语,清绮瑰丽。
、三国两晋南北朝,它的开始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悲壮,结束是《玉树后庭花》的纸醉金迷。
中间流淌着的,凝结在《世说新语》中。
它是一本记录士人言行的小品,里面一共有三十六章,记录着当时名士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弥漫着洒脱不羁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首先,本书中的众多故事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德行典范,例如忠诚、孝顺、正直、大公无私等等。
这些德行的体现使我对道德伦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德行的名词,却很难把它们准确地定义出来。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德行在人们的言行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以及它们所起到的作用。
比如《言语第四》中提到的“以绳韠孩。
”,即说话要遵循原则,不随意变更。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经常听到一些人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那么说,让人十分困惑。
而这种言行,不仅对别人造成困扰,也显示了说话者的不稳定性和缺乏原则性。
此时,我们就可以从《言语第四》的故事中学到,必须要果断地决定自己的说话方式,并不随意变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增加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信任度。
另外,本书中的故事还通过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示了一种成熟、稳重和大度的情感态度。
在《言语第二十》中,有一个故事对我影响很深。
故事中,孔融父亲去世,同窗好友冯导竟然没有出席丧事,孔融朋友周鲂为此大怒。
但是周鲂没有发作,而是选择了用成熟稳重的态度来应对这个问题:他义正辞严地责备了冯导,告诫他要反省自己的失礼,并希望他能够改过自新。
通过周鲂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他虽然为好友的失礼感到不满,但是没有发脾气,没有与人争执,而是用理智和情感把问题解决了。
最后,本书还通过一系列故事展示了一些人物的道德修养和心境变化,从而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哲学的追求。
例如,《刚直第二十》中的故事讲述了卑弥呼乘船赴朝,一众官员为了奉承卑弥呼,竟然以自己的额顶挨卑弥呼的足,这使卑弥呼非常愤怒,立即下令替这些人立案。
在被问及这件事情时,卑弥呼指出,官员本意是以皂白人之赴汝部之志,树平阳之俾,申寛霤伺等非以志取憾也,但行不容求理,形为亢慼,况将礼望至此!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通过人物的心情变化,思考了人性的弱点和凡夫俗子的困境,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善恶和道德的根源。
世说新语德行篇读后感
德行第一,第一德行《世说新语》德行第一篇读后感礼记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可见古人对修养身心,培育德行的重视。
我也相信《德行》作为世说新语的第一篇,绝非偶然——这一点正是反映了生于乱世,长于乱世的作者对德行的敬慕。
故曰:“德行第一,第一德行”。
谈到《世说新语》,人们便会联想到玄学的魏晋风度亦或是狂狷的竹林七贤。
人们对于这些魏晋名士的印象,通常都与服药清谈、纵酒长啸、不拘礼法相关联。
殊不知,他们的表现正是时势使然。
在那段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一段时间,僭主篡位,杀戮延年,礼法早已成为统治者恣意利用的橡皮图章,看似狂狷的魏晋士人,内心中实有最为高尚且不羁的德行。
就像嵇康,面对政治上的迫害,面对死亡依然面不改色,始终风雅高洁,这种德行令人折服。
下面,我想分几个角度来谈谈我对《德行》一篇的一些浅薄认识。
修身第一何为修身?修身指的是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
概括来说,就是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与外界无关。
这一点看似容易,实则最难。
正如儒家学派一向重视“慎独”,能能处其波动,表里如一,是非常考验人的道德情操的。
德行篇对修养身心的表述看似不多,但实际上字里行间都表露出这一点——管宁与华歆的故事就体现了这一点——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在这里华歆就没能做到表里如一。
他表面上锄菜读书,心中却依然无法摒弃贪慕虚荣的本性,终落得管宁与之割席断义。
在危难时刻,表里不一的华歆就很难维持自己的道义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清廉第二自古为官,皆讲求清廉二字。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篇1这些天,我阅读了一本名叫《世说新语》的书,其中的一节片段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那是有个人名叫荀巨伯。
有一天,他得知自己的友人病重在床,便即可千里迢迢赶去探望。
当他赶到时,城外的胡兵却已经攻进城池。
友人劝荀巨伯:“我命不久矣,您快逃吧!”荀巨伯却答:“我赶来探望你,怎能在危险时刻弃你不顾呢?”这时,胡兵已闯入宅门,见荀巨伯一人舍生护友,问道:“城里的人都走了,你是何等英勇!”得知来龙去脉后,胡人首领仰天长叹:“我们不讲道义的人攻入了讲道义的国家!”随后便带兵撤退了。
看完故事后我暗想:友情的力量多么伟大啊!荀巨伯在生死关头没有抛弃友人,独自一人对抗上百敌寇,并且还感化了敌人,救了一座城。
现在,我们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没有了战争,但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流露着朋友间的关心和帮助:题目太难做不出,朋友会不厌其烦帮你讲解;遇到挫折,朋友会鼓励你不要气馁;下了场大雨,与朋友公用一把伞;你快乐,有朋友陪着;你悲伤,有朋友安慰你……想想身边,回头看看,友情的故事也同样温暖我心。
一次,有位同学过生日,父母出差不再身边,无人陪伴,无人祝福,她伤心的哭了起来。
这时,是同学们安慰她,陪伴她,让她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那天,大家也纷纷送上了生日礼物:花色淡雅的作业袋、攒下零花钱买的文具、精心手绘的生日贺卡……礼物虽然并不贵重,但是承载着大家浓浓的友谊,生日歌唱的并不整齐,但在我看来,这是世上最甜美的声音,蕴含着我们深深的祝福。
作为朋友,虽做不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但只要彼此相互信任、相互珍惜,友谊就像天边的彩虹,那么美好,那么纯洁。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读后感篇2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沃维纳格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世说新语》是一部以言行为主线,以人物为载体,以故事为形式的文学作品。
在阅读完《世说新语》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所涉及的德行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忠诚、诚实、宽容、谦虚等品德的故事和言论,让我深刻认识到做人的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其中有一则关于诚实的故事,讲述了一位官员因为坚持诚实而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待人接物的道理,比如待人要宽容、谦和、善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各种人和事,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的言行而感到不满或者生气,但是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明白了宽容和理解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和不易之处,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和谅解,尊重他人,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这样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勇敢、坚定、进取的故事和言论。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有勇气和毅力去面对,不能轻易放弃。
只有坚定信念,不断进取,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深刻认识到做人做事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处世原则,这对于我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时刻铭记书中所传达的道德准则,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宽容谦和、勇敢进取的人。
同时,我也会将这些道德准则传递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些智慧和道德的启迪。
总之,《世说新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做人做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将书中所传达的道德准则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完整版)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3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
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了。
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
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
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己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
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
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一定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读书笔记:《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读书笔记:《世说新语》德⾏第⼀⼗三《世说新语》德⾏第⼀⼗三读书笔记这是⼀则关于华歆和王朗在乘船避难时搭救⼀⼈的事。
这个⼈希望他们救他,和他们⼀起上避难的船,因为条件允许,王朗想都没想就爽快地答应了,⽽华歆却犹豫不决。
后来,追赶他们的贼赶了上来,万般⽆奈中王朗准备把那个⼈丢给敌⼈不管,华歆说:“我刚才就是因为怕发⽣这样的事⽽担当不起才犹豫半天的。
你既然⼀⼝答应要搭救他,现在怎么能丢下他不管呢?”于是像开始王朗那样搭救了他。
当然,帮别⼈的忙就得帮到底,不管答应别⼈了什么,既然答应了,就⼀定要履⾏⾃⼰的诺⾔。
“既已纳其⾃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对于较⼤的,⾃⼰可能担当不起的责任,千成不要冒失的承担下来。
在接受⼀件事之前,必须要“三思⽽后⾏”。
⼀诺千⾦,华歆最终还是冒着风险努⼒地再次搭救了同⾏的避难⼈,只是为了遵守上⾯的这些原则,我很欣赏他的这个做法。
然⽽,王朗的做法在我看来并没有那么糟糕。
原⽂明显地排斥他的这种做法,明显地表现出其“不负责任”,结尾⼀句甚⾄说“世⼈此定华、王之优劣”。
王朗想都没想就同意救他⼈的做法真的有那么“劣”吗?他的回答是出于本性,很善良的本性,所以他才不像华歆,⽽是毫不犹预地答应帮助别⼈。
本能的乐于助⼈算错吗?他确实⾷⾔了,但仅因此⽽否认他的⼈格——“劣”似乎有点太不公平了。
我们做事之前,总要想⼀想,再想⼀想,⽽王朗是想都没想就接纳了别⼈,愿意尽⼒帮他。
这种不加思考的⾏为其实很可爱。
它是最真实的。
如果有⼈看过电影《罗拉快跑》看过罗拉为了拯救男友⽽想都没想就开始奔跑,谁⼜会反对她的这种根本不考虑后果的⾏为呢?可是王朗也⼀样啊。
当然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只是关于责任、诺⾔等等⼀堆复杂东西的道理。
可是善良哪⼉去了?更何况,试着脱离中⼼思想思考⼀下事情的本质,如果当初两⼈都因“担当不起责任”⽽丢下他⼈不管,那么那个⼈⼀定很快就会遇难;⽽当时让他上了船,已经使他暂时脱离了危险,能帮⼀点算⼀点啊!尽管也有帮⼈帮到底的说法,但王朗已经尽⼒了。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
世说新语德行读后感《世说新语》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名人轶事和言行的书籍,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阅读完《世说新语》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哲理,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对德行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中所呈现的各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无一不在展现着各种不同的德行品质。
有的是忠诚、诚实,有的是勇敢、坚韧,有的是谦逊、宽容。
这些品质不仅是古代名人所具备的,也是我们今天所应该追求的。
通过对这些德行品质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我更加清晰地明白了做人处事的道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些品质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提高。
其次,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对人生哲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书中所呈现的各种人物故事和言行,无一不在展现着人生的智慧和哲理。
有的是关于人生苦短、珍惜时间的思考,有的是关于人生得失、看淡名利的态度,有的是关于人生成败、坚持信念的勇气。
这些哲理不仅是古代名人所领悟的,也是我们今天所应该体味的。
通过对这些人生哲理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领悟的地方。
最后,通过阅读《世说新语》,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书中所呈现的各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无一不在展现着人生的百态和世间的风云。
有的是成功、幸福,有的是失败、痛苦,有的是得意、快乐,有的是失意、沮丧。
这些生活的百态不仅是古代名人所经历的,也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
通过对这些生活的百态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生活的真实,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自己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总之,《世说新语》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书籍,它不仅让我对德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更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处世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23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23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篇1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学习氛围。
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
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
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
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
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习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
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
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
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最新范文5篇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最新范文5篇《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一鲁迅先生说《世说新语》像是一本“名士底(的)教科书”。
很多人,包括我,都非常推崇这本书。
的确,这本书里每一个小故事,都很有可读性、教育性。
我觉得到如今,这本书反而更加重要了,因为作者收集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有前瞻性。
刘义庆像超前的“看”到了现在我们的种种问题,而特意从古代为我们找到了解决方法似的!“德行“和“言语“两篇是我最先看的,也是印象最深的。
尤其是里面不止一次讲到“孝”。
这个话题很古老,但现在人们依然在对什么是“孝”喋喋不休。
“德行“第十四篇里,王祥对待后母的做法让我既惊讶于他的想法,又钦佩于他的勇气。
这位后母把王祥视为眼中钉,想半夜杀掉他。
计划未遂,王祥竟然跑到她那里去请死!回想现今社会,也许是人们的惯性思维罢,后妈这个敏感的问题也是被人不断的炒作,把后母丑化成了冷血魔鬼一般的形象的人大有所在。
难道后母真的没有心了么?这么一句“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的事实,可能就让那些人哑口无言。
后母和母亲在以前和现在都是一样的,都是有爱,有心灵的人,继子与儿子也无不同之处,皆为有孝心之子也。
《世说新语》里面切和生活的故事还有很多:荀巨伯的友情和无畏,陈元方和长辈对答的机智,曹操不可挡的英雄气概......现代生活中问题也多如牛毛。
我们能不能,不再为钱、权所束缚;我们能不能,让家庭变回和睦;我们能不能,让恶人回心转意;我们能不能,让友谊重回纯洁;我们能不能,让生活充满爱?!古史为今惑之明镜,《世说新语》早已在古代为现代的我们带来了它的答案。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范文二最近我看了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在此过程中,让我感悟颇深的是“德行”一词。
其中管宁与华歆的故事让我最为记忆犹新。
一次他们俩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不被金子所打动,视金子如瓦片和石头没有两样,而是照常挥锄完成锄菜的任务。
而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扔在一旁。
还有一次,他们俩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当有官员乘坐华丽的马车从门外经过,管宁专注读书,不为车马所动,而华歆却被车仗所吸引,扔下书跑去观看。
世说新语则读书笔记
世说新语则读书笔记《世说新语》,一部小小的典籍,却仿佛是一扇通往魏晋风流的奇妙窗户。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其中那些生动鲜活、妙趣横生的人物故事所吸引。
书里没有长篇大论的说教,有的只是一段段简短而精彩的言行记录,却能让那些魏晋时期的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我的面前。
比如说,在“德行”篇中有一则故事,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园中锄菜,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却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 这小小的故事,把管宁的坚定和华歆的易受诱惑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就在想,要是我处在那样的情境中,会像管宁一样不为所动,还是会像华歆那样心有旁骛呢?再比如“言语”篇中的故事。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
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李元礼和在座的宾客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陈韪听了感到非常局促不安。
这孔融可真是个机灵鬼,他的回答既巧妙又带着点让人忍俊不禁的小讽刺。
还有一则关于钟会的故事特别有趣。
钟会去拜访嵇康,嵇康正在打铁,向秀在帮他拉风箱。
钟会站了很久都不说话,嵇康也不理他。
钟会要走的时候,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 哎呀,这两人之间的气氛简直太尴尬又太有意思了,一个不搭理,一个自讨没趣,可又都透着那么一股子倔强和傲气。
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范文
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范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1我喜欢看书,喜欢以书知人,看过了书再去考究这本书的历史地位,作者身世等等。
大概和现在好多人正好反过来。
读《世说新语》这本故事集也是这样,以前学过的看过的都是选段,真的全面的看一下这本大概是中国最出名的故事书这还是第一次,下面我就记录下我读书的内容,就从它的《德行篇》说起吧。
说到魏晋人士的德行可能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清高,他们的价值观全都放在与权贵世俗的反方向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性情。
《世说新语》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陈蕃礼贤的故事,陈蕃赴任不先去府衙,却要去拜访徐孺子,后来据说还在舍下只设一榻,徐孺子来了就放下利用,他一走就挂起来不让别人用,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故事。
礼贤下士是不错,可陈蕃的做法有点太清高了,就对一个徐孺子好,不知道别的贤士看了会作何感想。
李膺为人高标于世外,清高的习气可以说是标榜到世人景仰的地步,已经达到了后进之士到李元礼门庭都有跃龙门之感。
李元礼还是有学问的,后学们到他的门下如沐春风,如跃龙门,算是无可厚非。
现代的人往往却是相反,腹内没装着一分一毫,却自以为是,硬要把自己的门庭装扮成龙门,殊不知龙门只是一个象征,真人才是关键。
清高有时候还真是有用,荀巨伯去探望病友,正遇见贼人攻城,友人劝其逃命,其大义凛然,贼人到了询问,如实回答。
贼人不由得慨叹:“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于是退兵。
看来古时候的贼寇也都是有义之人,否则见到有义之人也不会退去。
当下看来,你越是所谓的有义,就越发得傻,越发的叫人欺负。
而无义的人往往还以有义气自居,其实不过是一个以利益,纵乐相伴的俗士罢了。
有学识的人从来不对自己的子女有什么偏见,陈纪(元方)的儿子陈群(长文)与陈谌(季方)的儿子陈忠(孝先)都夸自己的老子厉害,争执不下到了爷爷陈太丘(陈实)处,陈实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精选3篇)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精选3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1我喜欢看书,喜欢以书知人,看过了书再去考究这本书的历史地位,作者身世等等。
大概和现在好多人正好反过来。
读《世说新语》这本故事集也是这样,以前学过的看过的都是选段,真的全面的看一下这本大概是中国最出名的故事书这还是第一次,下面我就记录下我读书的内容,就从它的《德行篇》说起吧。
说到魏晋人士的德行可能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清高,他们的价值观全都放在与权贵世俗的反方向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性情。
《世说新语》一开始就给我们讲了陈蕃礼贤的故事,陈蕃赴任不先去府衙,却要去拜访徐孺子,后来据说还在舍下只设一榻,徐孺子来了就放下利用,他一走就挂起来不让别人用,这就是“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故事。
礼贤下士是不错,可陈蕃的做法有点太清高了,就对一个徐孺子好,不知道别的贤士看了会作何感想。
李膺为人高标于世外,清高的习气可以说是标榜到世人景仰的地步,已经达到了后进之士到李元礼门庭都有跃龙门之感。
李元礼还是有学问的,后学们到他的门下如沐春风,如跃龙门,算是无可厚非。
现代的人往往却是相反,腹内没装着一分一毫,却自以为是,硬要把自己的门庭装扮成龙门,殊不知龙门只是一个象征,真人才是关键。
清高有时候还真是有用,荀巨伯去探望病友,正遇见贼人攻城,友人劝其逃命,其大义凛然,贼人到了询问,如实回答。
贼人不由得慨叹:“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于是退兵。
看来古时候的贼寇也都是有义之人,否则见到有义之人也不会退去。
当下看来,你越是所谓的有义,就越发得傻,越发的叫人欺负。
而无义的人往往还以有义气自居,其实不过是一个以利益,纵乐相伴的俗士罢了。
有学识的人从来不对自己的子女有什么偏见,陈纪(元方)的儿子陈群(长文)与陈谌(季方)的儿子陈忠(孝先)都夸自己的老子厉害,争执不下到了爷爷陈太丘(陈实)处,陈实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对于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一碗水端平这应该是现在人最难办到的。
对于中小学的教师只为了升学率,往往看到的是那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于一点妄下断言,实在是误人子弟。
阮裕置办了一辆十分华美的车子,人们纷纷来借,有个人家有丧事想借但又不敢说。
阮裕知道了就把车子烧了。
真是厉害,现在人很难理解了,喜欢把东西弄好借出去与人同乐,真是德行所在。
想必大家小时候就知道管宁割席这个故事,人们由此往往看轻了华歆,其实华歆大概只是不和管宁的性格一样而已。
从后面的事迹来看,华歆的清高比起管宁的略显做作的清高仿似更适合社会。
王朗也算是读过圣贤书的,他和华歆一起逃难,有人要结伴渡江,华歆不答应,王朗倒是通人情,可船行到中央,贼兵追至,王朗这时候怕船重,想要抛下来人。
华歆说,曾经我不同意就是想到此,而今既然事已至此就不能抛下人家。
华王优劣由此观之可见一斑。
至于王朗学习华歆在秋天招来子侄宴饮,大概正是如张华所说:“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阮籍为人十分谨慎,从来不臧否人物。
阮籍如此也是有原因的。
据说一次一个人把自己的母亲杀了,阮籍说,杀了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还杀母呢?!司马昭听到了大怒问其原因。
阮籍战战兢兢的说,杀父亲是禽兽,杀了母亲不就是禽兽不如么。
虽然巧妙的回答了晋文帝的问题,但是自己却知道了祸从口出。
我们今天很多时候都祸从口出,没有阮籍的聪明却还以为自己圆滑世故,被人害了都不知道,真是可悲。
知恩图报的故事有很多,大都统一模式,其中顾荣施炙就是一个,顾荣把烤肉给厨师吃,于是后来有难厨子舍命相随,真是感人至深。
受人点水恩,必当涌泉报,正是如此。
那个时候的人都讲孝悌,于是标榜出所谓的.二十四孝。
王祥卧冰就是其一,《世说新语》中又有了一则叫做王祥泣李。
只不过把卧冰的主动改为替后母看守李树,母害之不得,以自己赤诚改变了后母之心。
现在的后母,养子们不知道看没看过古人的故事,看过了可能也只是讥笑而已。
说到孝道,除了父母尚在的时候“事之以礼”,还有就是“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了。
王戎、和峤均近亲亡故,“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魏武帝曹操就担心和峤了,担心他原因是“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刘仲雄却不以为然,和峤虽然备礼但是还是有意识的,是生孝,而王戎的却是死孝,以自己的性命为抵押的哭泣。
(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现在的人父母死了倒是很愿意用“礼”的,父母为你做了一辈子,最后死后还真的能给你弄一批“礼”呢。
关于孝也有些机缘巧合的事,陈遗的母亲爱吃焦饭(锅巴饭),陈遗于是每次去打仗都收集焦饭,一次兵败逃入荒山,别人都饿死了,唯独他以饭得活。
看来至孝还是可以感天动地的。
有了孝子自然也会有忠臣,范宣八岁的时候手指受伤大哭,人问,疼不疼啊!他说不是为了疼才哭的,是为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后来当官了洁行廉约。
有人赠给他五十匹布,他不要,后来减半奉送还是不要,最后剩下一匹还是不要。
最后对方乐了,撕下两丈说:“人怎么能让妻子没有东西做裙子呢”,范宣才笑而受之。
现在的当官的不收礼,多不是嫌送得多,而是因为不够吧!桓玄破荆州,要杀荆州诸臣。
罗企生与其有旧,他就暗暗的派人告诉罗企生:“要是向我谢罪,我就放了你。
”罗企生说“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临行刑,罗企生又说:“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
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于是桓玄还算是够意思没有杀罗企生的家人。
罗企生的母亲听说了,即刻把桓玄曾经赠给她的皮大衣烧了,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当然这最后一句我的评论人们大多喜欢反过来说,毕竟孩子比老子出名。
以上是世说新语的德行部分,在我读来上述文章颇有可读性。
题目记作:《陈蕃礼贤》、《如登龙门》《难兄难弟》《有义之国》《管宁割席》《去之更远》《华王优劣》《王祥泣李》《戎峤俱孝》《洁行廉约》《罗母焚裘》《焦饭遗母》《阮籍至慎》《顾荣施炙》《阮裕焚车》。
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2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而《世说新语》则是这个宝库中一颗灿烂美丽的明珠。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
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
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
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
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尽管王朗答应了那个人的请求,但当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却想抛弃协助的那个人,所以,华歆的品德是远在王朗之上的。
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像王朗一样的错误呢?以这个故事为例,在开始时如果华歆和王朗在开始时没有携带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可能会有生存的希望。
可要是华歆和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就没有一点生存下来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答应了别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
如果你拒绝他,他可能会受到损失。
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么他的损失会更大。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帮助别人。
但如果的确无法帮忙,我们也要当即拒绝,荣国答应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世说新语德行读书笔记3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沃维纳格的这样一句话:伟大的才能比伟大的成功更不寻常。
沉思片刻后猛然想起《世说新语》任诞篇中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再次捧起书来细细品味,不禁莞尔。
故事大致讲述了东晋官员殷羡出任豫章太守,临行前,很多人托他带去他们自己渴望获得官职的书信。
到了石头城,殷羡把书信全部扔到江里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致书邮。
”读完这则短故后曾对“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在其他书中看到沃维纳格说的那句话后才恍然大悟:殷羡不推崇这种“不走正道,贪图小径”的社会风尚,认为虽然获得了官职,也就是所谓的“成功”,还不如依靠自己的一言一行,学识才略从而获得自己的成功。
所以“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更深层面的含义是:无用之才自不会得到赏识,而德才兼备之人定能得到重用。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贪图一时小利,放弃了光明和正义的大道,误入歧途,走向黑暗。
这也许能获得些许利益,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更何况这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象征,一种不良的行为准则。
与其走这偏门邪道还不如潜心向善,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
虽然会比前者付出更多,但这是一次锻炼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更能使得到的成功更真实,得到也更为自豪和愉悦,何不一试呢?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对于将来不论是发展的过程还是种种鸿图霸业抑或遭遇挫折时的心态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为了得到赏识,得到成功,唯一也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就是学习。
学习就需要有“铁杵磨成针”的顽强毅力与勤奋刻苦的钻研态度,正如童第周所说的“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时,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浮者了吧。
不要一味地羡慕别人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更不要为了谋取利益而抛弃光明,那样只会像陷入沼泽地一般越挣扎陷得越深。
唯有做搏击长空的雄鹰,金字塔顶上的蜗牛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