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中医各家 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学的“各家学说”是指()A. 医学理论的不同流派B. 中医各个学院的教学内容C. 医学研究的多样性和综合性D. 中医学的三大理论体系答案:A2. 以下哪个学说主张“阳气亢盛,阴气亏虚”?A. 四气学说B. 五行学说C. 六经学说D. 三因学说答案:C3. “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哪一学派的核心理论?A. 阴阳学派B. 五脏学派C. 望诊学派D. 针灸学派答案:A4. 中医学中的“寒热学说”主要用于解释()A.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B. 疾病的分类和诊断依据C. 中药的使用和配方原则D. 饮食调理和预防保健答案:B5. 下列哪个学说将人体生理与自然界的气候相对应?A. 八纲学说B. 九候学说C. 六经学说D. 同病异治学说答案:B二、填空题1. 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
答案:元素2.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答案:对立统一体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等八个方面。
答案:表4. 中医学中的“卫气营血理论”是指卫气、营气、()和血液四种生理物质及其运行规律。
答案:津液5. 中医学中的“三因学说”主要将疾病的发生与()等因素联系起来。
答案:情志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
答: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部分,认为自然界万物都可以归为五行(金、木、水、火、土)。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心理情绪等方面相对应,通过五行的相互关系来解释人体生理与疾病发生的规律。
2. 请说明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
答: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阴阳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3. 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是如何分类疾病的?答:中医学中的“八纲学说”将疾病分为实、虚、寒、热、表、里、气、血八个方面。
中医各家学说 练习习题(无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小题1 分,共35 分)()A.苇茎汤B.大黄牡丹皮汤C.普济消毒饮D.附子薏苡败酱散E.仙方活命饮2.创制小续命汤的医家是()A.张机B.王熙C.王焘D.孙思邈E.巢元方3.首创内外合一法治疗外科疾病的医家是()A.陈自明B.陈实功C.薛己D.高秉钧E.吴师机4.刘完素创制的治疗表证兼有里热方剂是()A.麻杏石甘汤B.防风通圣散C.桑菊饮D.银翘散E.葛根芩连汤5.刘完素认为五志化火生热的关键在于()A.肝B.心C.脾D.肺E.肾6.张元素创制的新方是()A.香砂六君子汤B.龙胆泻肝汤C.理中汤D.九味羌活汤E.独活寄生汤7.张从正的著作是()A.《儒门事亲》B.《兰室秘藏》C.《阴证略例》D.《温疫论》E.《时病论》8.首先提出攻邪学说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吴有性E.余霖9.撰写《内外伤辨惑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李杲C.吴有性D.张介宾E.吴师机10.创制普济消毒饮的医家是()A.孙思邈B.刘完素C.李杲D.吴有性E.叶桂11.撰写《格致余论》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李杲E.朱震亨12.《丹溪心法》中治疗郁证的方剂有 ( )A.逍遥丸B.枳术丸C.左归丸D.右归丸E.越鞠丸13.撰写《内科摘要》的医家是()A.张元素B.李杲C.罗天益D.薛己E.张介宾14.提出“脾胃虚弱,百病蜂起”的医家是()A.李杲B.薛己C.万全D.缪希雍E.叶桂15.万全总结的优生准备不包括()A.婚配要求B.保精养血C.择时交会D.调治疾病E.注意饮食16.龚廷贤养生箴言不包括()A.养性B.情欲C.饮食D.老人六戒E.劳倦17.撰写《寿世保元》的医家是()A.李杲B.薛己C.万全D.龚廷贤E.缪希雍18.撰写《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医家是()A.张机B.李杲C.缪希雍D.叶桂E.唐宗海19.缪希雍誉之为“治吐血圣药”的中药是()A.郁金B.麦门冬C.薏苡仁D.鳖甲E.枸杞子20.陈实功的著作是()A.《外科正宗》B.《外科大成》C.《外科全生集》D.《外治医说》E.《外科理例》21.张介宾的著作是()DA.《三消论》B.《格致余论》C.《局方发挥》D.《景岳全书》E.《医宗必读》22.善用熟地黄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己C.赵献可D.缪希雍E.李中梓23.李中梓的著作是()A.《儒门事亲》B.《格致余论》C.《局方发挥》D.《景岳全书》E.《医宗必读》24.提出“三纲鼎立”学说的医家是( )A.张机B.王熙C.孙思邈D.方有执E.喻昌25.喻昌创制的方剂是()A.桑杏汤B.清燥救肺汤C.葛根汤D.增液承气汤E.益胃汤26.傅山认为导致带下病的关键是().A.风B.寒C.湿D.燥E.热27.叶桂创立的辨证纲领是()A.卫气营血辨证B.三焦辨证C.气血辨证D.脏腑辨证E.经络辨证28.王清任的著作是()A.《医宗必读》B.《医林改错》C.《医宗金鉴》D.《医学启源》E.《医学源流论》29.王清任治疗气虚中风的方剂是()A.血府逐瘀汤B.少腹逐瘀汤C.癫狂梦醒汤D.补阳还五汤E.膈下逐瘀汤30.吴师机著作是()A.《外科正宗》B.《理瀹骈文》C.《外科全生集》D.《外科大成》E.《外科理例》31.王士雄阐发温病的著作是()A.《温热论治》B.《湿热条辨》C.《温病条辨》D.《温热经纬》E《温疫论》32.唐宗海认为“补血第一方”是()A.归脾汤B.四物汤C.独参汤D.当归补血汤E. 炙甘草汤33.撰写《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医家是()A.张锡纯B.张山雷C.张生甫D.陆晋笙E.杨如侯34.创制镇肝熄风汤的医家是()A.孙思邈B.刘完素C.缪希雍D.王清任E.张锡纯35.倡导十纲辨证的医家是()C.吴瑭D.程国彭E.施今墨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15 分)()A.孙思邈B.陈实功C.缪希雍D.万全E.喻昌37.刘完素的弟子有()A.穆大黄B.马宗素C.荆山浮屠D.罗知悌E.朱震亨38.张元素脏腑辨证理论渊源于()A.《内经》B.《金匮要略》C.《中藏经》D.《备急千金要方》E.《小儿药证直诀》39.张从正所论邪气包括()A.天邪B.地邪C.人邪D.七情所伤E.药邪40.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的病因为()A.饮食不节B.劳役过度C.情志内伤D.痰饮E.瘀血41.朱震亨认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有()A.情志过极B.色欲无度C.六淫侵袭D.饮食厚味E.劳役过度42.温补学派医家包括()A.薛己B.张介宾C.李中梓D.李杲E.王好古43.缪希雍治疗阴虚火旺吐血三要法是()A.行血B.凉血C.补肝D.降火E.降气44.张介宾真阳论内容不包括()A.阴阳之辨B.形气之辨C.寒热之辨D.水火之辨E.精气之辨45.喻昌治单臌胀的方法有()A.培养B.招纳C.解散D.软坚散结E.悍毒峻攻46.傅山治疗带下病最常用的方剂有()A.完带汤B.清震汤C.易黄汤D.参苓白术散E.八正散47.叶桂认为引起胃阴不足的主要原因有()A.五志化火伤及胃阴B.过食辛辣C.燥热伤胃D.失血之后E.热病后期48.吴师机认为膏药中的药引需具备()A.通经走络B.开窍透骨C.拔病外出D.清热解毒E.软坚散结49.发明清暑益气汤的医家是()A.孙思邈B.李杲C.王士雄D.余霖E.叶桂50.唐宗海治疗血证注意事项是()A.忌汗B.禁下C.禁吐D.禁补E.禁攻三、判断题(正确答案划“A”,错误答案划“B”,每小题1分,共15分)陈自明编写孕妇药忌歌。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着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心本热,虚则寒”。
“肝本温,虚则清”。
“脾本湿,虚则燥”。
“肾本寒,虚则热”。
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中医各家学说 小题
1、《注解伤寒论》的作者是——成无己2、补中益气汤是哪位医家的代表方——李杲3、历史上第一个中西药合用的医家——张锡纯4、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朱丹溪5、吴有性治疗疫邪居于膜原而创制的方剂——达原饮6、许叔微认为仲景《伤寒论》的关键在于辨清——表里虚实7、对命门的认识,赵献可的观点——位于两肾之间8、王清任治肚腹血瘀的代表方剂是——膈下逐瘀汤9、认为中风病机是“内虚暗风”的医家是——缪仲淳1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上焦风热者用——清阳膏11、第一个全面注释《伤寒论》的医家是——成无己12、张从正认为,治病的首要任务是——祛除邪气13、提出“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法则的医家是——张介宾14、药物归经说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张元素15、《温热经纬》的作者——王士雄16、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医家——李中梓17、提出“六气皆能化火”说的医家——刘完素18、《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作者——缪希雍19、钱乙“五脏所主”内容——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20、根据刘河间的“亢害承制论”,认为土极——似木21、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的医家——张从正22、唐宗海认为,吐血者病位在——胃23、吴鞠通发展温病学说,创立的辨证方法是——三焦辨证24、吴师机运用末药治疗上焦病的第一捷法是——嚏25、提出“气有余便是火”论点的医家是——朱丹溪26、伤寒学派中,首倡“六经气化说”的医家是——张志聪1、属于张从正“三邪理论”的有——风暑火湿燥寒、雾露雨雹冰泥、酸苦甘辛咸淡2、刘完素治疗表证兼有内热证候的表里两解之剂——防风通圣散、凉膈散3、绮石认为虚劳的病因包括——先天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境遇之因、医药之因4、钱乙从小儿生理病理出发,强调小儿用药——不可妄攻误下、不可滥用寒药温药、不可妄用补法、不可妄用汗法5、温补学派的基本学术观点——重阳轻阴、重气轻血、重补轻攻6、朱丹溪主张养阴抑阳的措施有——童子不衣裘帛、夫妻分居各自珍重、茹淡、二十三十而后嫁娶7、王泰林治疗肝病的纲领是——肝气、肝火、肝风填空:1、《神农本草经》的作者是缪希雍。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10中医各家学说题(附带答案)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1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2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及答案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30分1 •中医理论的经典代表著作是()。
A .《黄帝经》 B.《黄帝外经》 C.《扁鹊经》D .《扁鹊外经》E.《白氏经》2. 确立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基本体系的医著是()。
A .《伤寒杂病论》 B.《黄帝经》 C.《难经》D .《神农本草经》 E.《中藏经》3. 思邈研究伤寒的方法是()。
A .方证同条,比类相附 B.重视经络C .突出治法研究D .八纲辨证E .用章句法注释4. 首先提出错简重订的医家是()。
A .方有执 B.喻昌C•璐D .思邈 E.柯琴5. 完素的学术思想,传至从正时分化出()。
A .易水学派 B.温病学派 C.滋阴派D .伤寒学派E.攻邪派6. 攻邪派的师祖是()。
A .宛丘 B.朱震亨C•元素D .东垣 E.吴又可7. 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不包括()。
A .东垣 B.薛己C•一奎D .献可 E.中梓8. 首先提出中西汇通概念的医家是()。
A .朱沛文 B.唐宗海 C.锡纯D .恽树珏直.陆年9. 哪位医家不属于金元以前著名医家?()A .子和 B.思邈 C.吴有性D •完素E 朱震亨 10•钱乙现存的医著是( A •《伤寒论指微》 D .《钱氏小儿方》11. 金元四大名医之首是( A .完素B.元素D .东垣E 朱丹溪 12. “火热论”出自()。
A .《素问玄机原病式》C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E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13. 《儒门事亲》的作者是(A .守真B.元素D .杲E 朱丹溪14. “阳有余阴不足论”出自(A .《局方发挥》 B.《金匮钩玄》 C.《格致余论》D .《伤寒论辨疑》 E.《脉因证治》15 .《科摘要》的作者是()°A .介宾 B.万全 C.龚廷贤 D .吴有性 E .薛己16.薛己对命门的认识是( )° A .左肾右命门B.乃两肾中间之动气C .男子之精室、女子之子宫 D.为人身之大主E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 17. 下列哪一项不是一奎对命门的认识 ?()A .命门为两肾间动气B .命门属坎中之阳)° B.《婴孺论》C.《颅囟方》E.《小儿药证直诀》)°C •从正B.《宣明方论》D.《三消论》)°C.子和)°C .命门为人体生生不息之根D .命门对人体呼吸有重要作用E .命门寄相火18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作者是()。
中医各家学说(上海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绪论单元测试1.学派的构成要素有A:著作与著述B:学说与创新或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学术见解、学术观点C:学说创始人与宗师D:师承与亲炙、私淑、遥承答案:ABCD2.学说是酝酿和形成学派的基础,学派则是学说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A:错B:对答案:B3.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称为A:学说B:学派C:流派D:医家学说答案:C4.没有同一学术主旨及其传承与发展的史实支撑,也可认定其为“学派”式的师承方式A:对B:错答案:B5.在中医各家学说的形成过程中,哲学思想的影响,对医家学说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
A:对B:错答案:A6.学术上自成体系的观点或理论称为:A:医家学说B:学派C:学说D:流派答案:C7.《黄帝内经》等经典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形成较为完备学术理论体系,中医学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A:错B:对答案:B8.载录“方技三十六家,八百六十八卷”,著录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大类的著作是A:《汉书 ·艺文志》B:《黄帝外经》C:《扁鹊内经》D:《黄帝内经》答案:A9.学术争鸣,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A:错B:对答案:B10.从中医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去解读,可以更深切地认知和体会到,创新精神在学术争鸣中激荡,学术理论在传承授受中完善。
A:错B:对答案:B第一章测试1.孙思邈研究《伤寒论》的方法是A:方证同条,比类相附B:维护旧论,分经审证C:汇节分章,节解名释D:错简重订,倡纲重法E:脉证合参,辨别病性答案:A2.下列哪一项不是孙思邈肝脏分证的内容A:肝虚寒B:肝实热C:肝阳虚D:肝劳筋急E:肝胆俱虚答案:D3.下列哪首方为刘河间地黄饮子所本?A:犀角地黄汤B:内补散C:前胡建中汤D:生地黄煎E:孔圣枕中丹答案:B4.继《中藏经》之后,对脏腑辨证有发展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景岳C:孙思邈D:张元素E:钱乙答案:C5.孙思邈治疗虚损的常用法则有A:以泻为补B:补剂兼泻C:虚则补母D:寒热互济E:劳则补子答案:ABDE6.下列哪些方是孙思邈所化裁扩展张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的类方?A:羊肉杜仲汤B:羊肉桂心汤C:羊肉汤D:羊肉当归汤E:羊肉生地黄汤答案:ABCDE7.孙思邈本人所撰的著作有A:《千金要方》B:《千金翼方》C:《备急千金要方》D:《银海精微》E:《孙真人海上方》答案:BC8.孙思邈在养生方面,反对恣情纵欲,主张戒绝情欲。
中医的各家学说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六变”指。
中医各家学说考试题库
选择题:
下列哪位医家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
A. 张仲景
B. 叶天士(正确答案)
C. 李东垣
D. 朱丹溪
“火热论”是哪位医家的主要学术观点?
A. 刘完素(正确答案)
B. 张从正
C. 李杲
D. 吴又可
下列哪位医家提出了“脾胃论”,并强调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A. 张仲景
B. 李东垣(正确答案)
C. 朱丹溪
D. 吴鞠通
“相火论”的创立者是:
A. 刘完素
B. 朱丹溪(正确答案)
C. 张从正
D. 李时珍
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寒凉派”的代表?
A. 张从正
B. 刘完素(正确答案)
C. 李东垣
D. 吴鞠通
“攻邪派”的创立者是:
A. 张从正(正确答案)
B. 刘完素
C. 李杲
D. 叶天士
下列哪位医家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观点?
A. 刘完素
B. 朱丹溪(正确答案)
C. 张仲景
D. 吴又可
“温疫论”是哪位医家的著作,对温疫病的认识和治疗有重要贡献?
A. 吴又可(正确答案)
B. 叶天士
C. 李东垣
D. 张仲景
下列哪位医家是“养阴派”的代表,强调养阴在治疗疾病中的重要性?
A. 刘完素
B. 朱丹溪(正确答案)
C. 张从正
D. 吴鞠通。
中医各家学说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符号填在选题后的括号中。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项不是钱乙“五脏所主”的内容(E)
A心主惊 B肝主风 C脾主困 D肺主喘 E肾主寒
2.第一个全面注释《伤寒论》的医家是(E)
A张卿子 B张锡驹 C张路玉 D方有执 E成无己
4. 简述吴师机外治法中膏药的用药特点。
答:吴师机常用的外治法有两种:三焦分治和膏药运用。膏药运用,有通治之膏,也有专主之膏。(1分)通治之膏分三焦,治上焦风热及内外热证,用清阳膏;(1分)治中焦郁积用金仙膏为多;(1分)治下焦寒湿用散阴膏。(1分)专主之膏治疗专病。(1分)
5. 简述薛己的温养补虚三法。
五 简答题 (请简要回答下列各题。共30分,每题5分)
1. 简述张元素枳术丸和仲景的枳术汤的区别。
答:针对老幼虚弱、脾胃不足、饮食不消之证,张元素把仲景枳术汤化裁为枳术丸治之。原方枳实用量重于白术,以消化水饮为主,兼顾脾胃;(2分)而张氏的枳术丸中白术用量重于枳实,补养脾胃为主,兼治痞消食。即“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2分) “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方中配荷叶芬芳升清,以之裹烧,又用米饭为丸,与白术协力,则更增强滋养胃气之功,枳术丸充分体现了张氏养正积自除的主导思想。(1分)
3.刘河间的“亢害承制论”认为金极(B)
A似土 B似火 C似水 D似木 E似金
4. 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E)
A血气调和为贵 B血气壅盛为贵 C血气充盈为贵
D气液宣通为贵 E血气流通为贵
5.张景岳常用的补益精血的药物中,用的最多的莫如(A)
A熟地 B当归 C白芍 D生地 E黄芪
完整版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
中医各家学说复习题1、《中医各家学说》的含义是什么?答:中医各家学说是研究历代名医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的学科。
2、“三世医学”的含义是什么?答:三世医学即指远古医学,其一是从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到总结成《黄帝针灸》;其二由黄帝、歧伯讨论经脉的传说到到总结成《素女脉诀》其三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成《神农本草经》。
后世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3、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理由是什么?答:①中医理论体系初步确立的标志是春秋战国时代至东汉末年中医“四大经典”的出现,即《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②理由:《黄帝内经》、《难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提供了系统的药物学知识。
此“四部经典”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上都有总结性的成就,确立了中医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和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一套基本理论,从而确立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
4、学术流派划分的条件是什么?答:①明确的中心学术思想②有反映本学派学术思想的代表著作③传承轨迹明显的人才链。
5、试述五大流派的概念。
答:五大流派指医经学派、经方一派、河间学派、伤寒学派和汇通学派。
6、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指哪些医家?他们各自研究伤寒的成就和著作是什么?答:⑴宋金以前伤寒八家是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叔微、郭雍、成无己。
⑵八家各自研究伤寒的成就和著作:①王叔和他对已散失不全的《伤寒杂病论》进行收集整理和重新编次,使《伤寒论》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开启伤寒文献学研究的同时,为明清错简重订埋下伏笔。
其著作有《王叔和脉诀》②孙思邈创用了“方证同类,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揭示六经辨治的规律,开创了后世以方类证研究的先河。
同时认为仲景治法大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
其代表著作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③韩祗和北宋医家,其分析伤寒之病机为阳气内郁,治伤寒杂病于一炉,强调从脉证入手分析,主张杂病应以证为先,脉为后;伤寒则脉为先,证为后。
中医各家学说(湖南中医药大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中医各家学说(湖南中医药大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温病学派的鼎盛时期在()参考答案:清代中叶2.易水学派的开创者是( )参考答案:张元素3.对外感温热病的研究始于( )参考答案: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4.《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是( )张锡纯5.温补学派,实际是()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与延续。
参考答案:易水6.属错简重订派的医家有( )参考答案:喻昌;吴谦;方有执;张璐7.依据学派划分标准,结合具体情况,一般可以将学派分为四种类型 ( )问题性学派;特殊性学派;地域性学派;师承性学派8.吴有性是温病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是温疫学说的创立者。
参考答案:对9.师门授受为学派形成的内在因素之一,其主要形式包括亲炙和私淑。
参考答案:对10.河间学派的开山是刘完素。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钱乙的著作是()参考答案:《小儿药证直诀》2.阳气怫郁的治法,刘完素主要与下列哪些有关()参考答案:辛苦寒;宣;通;清3.张元素治疗脏腑疾病用药的依据是()参考答案:寒热虚实4.张元素的制方大法有()参考答案:风制法;燥制法;湿制法;寒制法5.张从正吐法不包括()参考答案:泄气6.张从正使用下法常与吐法前后连用。
()参考答案:对7.《丹溪心法》中治疗痰证的方剂有 ( )参考答案:二陈汤8.张介宾指出命门为()参考答案:真阴之脏9.喻昌创制的方剂是()参考答案:清燥救肺汤10.王清任认为中风先兆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参考答案:肌肉肢体活动异常;神志异常;感觉异常第三章测试1.叶桂治疗虚损的用药特色是()参考答案:甘药培中;血肉填精2.叶桂认为虚损是以扶正为最终目的。
()参考答案:对3.李东垣认为元气与阴火的关系是()参考答案:相互制约,一胜则一负4.李东垣认为,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参考答案:心5.李杲认为脾胃内伤病机为()参考答案:气火失调;升降失常6.王士雄的著名著作有()参考答案:《随息居重订霍乱论》;《随息居饮食谱》;《温热经纬》7.薛雪认为湿热病的发生与时令季节密切相关。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复习课程
中医各家学说(附带答案)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以阐发脏腑病机及脏腑辨证为中心学术内容的是:( )A、温补学派B、易水学派C、河间学派D、丹溪学派2、庞安时倡导的病因说是:( )A、杂气说B、内伤外感说C、寒毒说D、三邪说3、“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哪位医家所提:( )A、吴有性B、吴鞠通C、薛雪D、叶桂4、提出“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医家是:( )A、张介宾B、朱丹溪C、赵献可D、李中梓5、《格致余论》的作者是:( )A、刘完素B、张元素C、张从正D、朱震亨6、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医家是:( )A、刘河间B、李杲C、王好古D、张从正7、刘完素治疗火热病所创制的名方是:( )A、凉膈散B、调味承气汤C、防风通圣散D、银翘散8、治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方选: ( )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C、补中益气汤D、通圣散9、我国第一部温病专著是:( )A、《温疫论》B、《温热论》C、《疫疹一得》D、《温热经纬》10、吴师机治上焦风热用:( )A、散阴膏B、金仙膏C、桑菊饮D、清阳膏11、易水学派对后世哪个学派较有影响:( )A、温病学派B、温补学派C、丹溪学派D、攻邪学派12、除外科外,陈自明还在哪方面较有贡献:( )A、儿科B、针灸C、妇科D、中药13、丹溪解决了阴虚火旺的机理问题,在治法上创用滋阴泻火之法,其用药特点是:( )A、补阴必兼泻火B、补阴为主,泻火乃权宜之计C、补阴不必泻火D、补阴多兼泻火14、王好古认为,若阴证见身表热,四肢温,头重不欲举,脉浮弦,按之全无力者,则是: ( )A、阳从内消B、阳从外走C、转为阳证D、阴证兼外感15、王清任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代表方是:( )A、补中益气汤B、血府逐瘀汤C、补阳还五汤D、通窍活血汤16、综观中医学发展史,秦汉医学的主要成就是:A、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B、产生医经学派C、产生经方学派D、形成诸子百家学术争鸣17、王叔和治伤寒之学最重:A、脉B、证C、方治 E、脉. 证. 方. 治18、刘完素的亲灸弟子是:A、朱震亨B、荆山浮屠C、罗知悌D、张从正19、罗天益独详三焦的辨治,论病注重:A、三焦的气血B、三焦的寒热C、三焦的虚实D、三焦的气机20、张从正认为《内经》一书,惟以:A、血气调和为贵B、血气疏通为贵C.血气充盈为贵 D、血气流通为贵21、丹溪认为,相火寄于:A、心肺B、心肾C、肺肝D、肝肾22、薛已强调“滋化源”的实质是:A、补脾土B、益肾水C、补肝阴D、补命火23、提出“命门动气”说的医家是:A、张介宾B、薛已C、孙文垣D、赵献可24、赵献可所谓壮水、益火之剂就是以六味、八味出入增减,以补:A、真阳B、元气C、真阴D、精气25、张景岳的右归丸立方根据是:A、阳中求阴B、阴中求阳C、阴阳平补D、育阴潜阳26、吴有性认为温疫的病因是:A、时行之气B、非时之气C、天地之常气D、天地之厉气27、余霖认为疫疹虽诸症不一,但其病为根本是:A、邪伏膜原B、温邪犯肺C、热毒在胃D、热邪犯表28、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医家是:A、吴又可B、余霖C、叶天士D、吴鞠通29、王清任学术成就的核心论点是:治病要诀在明白:A、脏腑B、经络C、气血D、津液30、吴师机在运用膏药时,下焦寒湿者用:A.清阳膏B.金仙膏C.散阴膏D.行水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张介宾确立“二纲”“六变”的辨治纲领,其中“二纲”指阴阳,“六变”指表里、寒热、虚实。
中医各家学说作业
想要高分,好好看看选择题中的A、B型题和填空题及名词解释、问答题。
其中名词解释、问答题以统计分析的为重点。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2.刘完素认为肺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3.刘完素认为心的本气是()A.温B.清C.燥D.湿E.热4.刘完素认为肝的本气是()A.热B.温C.清D.燥E.湿5.刘完素认为脾的本气是()A.寒B.燥C.湿D.热E.清6.刘完素认为肾的本气是()A.清B.寒C.湿D.热E.燥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A.张洁古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9.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选用除……以外的下列方剂()A.防风通圣散B.双解散C.天水一、凉膈半D.天水凉膈各半E.三一承气汤10.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应用何法()A.以解表为主B.和解表里C.表里双解D.以清里热为主E.以上都不是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二)B型题A.小柴胡汤B.防风通圣散C.三一承气汤D.黄连解毒汤E.大柴胡汤1.刘完素治疗大下之后,热势尚盛者用()2.刘完素治疗表证而兼有内热者用()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3.刘河间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4.朱丹溪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5.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F.诸寒收引,皆属肾水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C.里证攻下里热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E.里证清热解毒4.刘完素对消渴病的主张是()A.补肾水阴寒之虚B.培脾土后天之本C.泻心火阳热之实D.除肠胃燥热之甚E.济一身津液之衰5.以下药物中哪些是“地黄饮子”的组成()A.熟地黄B.巴戟天C.山茱萸D.石斛E.肉从蓉6.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A.防风通圣散B.地黄饮子C.双解散D.白虎汤E.三一承气汤二、名词解释题1.河间学派2.五运六气病机学说3.亢害承制论4.六气皆从火化说三、填空题1.刘完素认为,表证惟有用或以解表,才是正治。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各家学说习题之一:总论1.伤寒八家:王叔和/孙思邈/韩祗和/朱肱/庞安时/许舒微/郭雍/成无己2.孙思邈对《伤寒论》的研究: 用方正同条,比类相附的研究方法创伤寒三纲之说“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3.四大流派a.河间流派(刘完素)b.易水学派(张元素)c.伤寒学派d..温病学派4.《礼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a.素女脉诀b.神农本草c.伏羲针灸5.明清时期,围绕《伤寒论》的编次注释、研究方法,以及六经本质等争论,形成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流派。
错简重订、维护旧论、辨证论治6.明清时期温病学派中瘟疫学派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有性、戴天章、余师愚7.宋金元时期“河间学派”的刘完素倡导“_____”,认为”______”,并善用____方法治疗火热类疾病。
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寒凉。
8.金代张从正,私淑河间之学而立___________;元代朱震亨,承河间之学,旁通东垣、戴人之说而创___________;明清温病学诸家,遥承河间之学,发展成为___________。
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病学派9.易水张元素,以__________为学术主旨,创建脏腑寒热虚实辩证体系;李杲创立“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被尊称为________的宗师;王好古发,发明___________论治方法,将伤寒学说与脾胃内伤学说有机联系在一起。
脏腑病机学说;补土派;伤寒内感阴证10.各家学说的共同点:有継承有取舍有发展11.张从正主张“病由邪生,攻邪已病”,强调以()()()三法祛邪为要,成为由河间之学而一变为“攻邪学派”的师祖。
汗,吐,下三法12.李杲创立“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理论,著()()()等,详辩内外伤异同,制定升阳泻火、甘温除热大法,创制补脾胃泻阴火升阳,补中益气、升阳益胃等名方,成为易水学派的中坚。
内外伤辩惑论,脾胃论,兰室密藏13.温热学派以叶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为代表。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D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2.刘完素认为肺、心、肝、脾、肾的本气是A.清B.凉C.温D.湿E.燥 E.热 A.寒2.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E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B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二B型题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 3.刘河间、朱丹溪、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E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B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C三X型题1.刘完素的着作有ABCDE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E.诸寒收引;皆属肾水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ABCDE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C.里证攻下里热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E.里证清热解毒5.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三一承气汤等..6.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ABCEA.防风通圣散B.地黄饮子C.双解散D.白虎汤E.三一承气汤二、名词解释题1.河间学派1.是以宋金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河间学派由刘完素、马宗素、穆大黄、荆山浮屠、罗知悌、葛雍、镏洪、张从正等医家组成..2.五运六气病机学说2.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研究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影响的一种理论..刘完素研究运气;重视小运主气;从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的变化;根据其六气属性特点;了解其正常与失常;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并增加了燥邪致病病机;使运气学说与临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3.亢害承制论3.这是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认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4.六气皆从火化说4.刘完素强调风、燥、湿、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三、填空题1.刘完素认为;表证惟有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才是正治..2.阳热郁遏于表;刘完素以石膏、滑石、甘草、葱、豉开发其郁结..3.表证兼有内热的;刘完素用防风通圣散、双解散表里双解之剂;或用天水一凉膈半散、或天水、凉膈各半散;以散风壅、开结滞..7.对热毒极深;甚至阳厥极深者;刘完素用黄连解毒汤清热解毒;或与大承气汤配合应用..1.D刘河间治大下之后;热势尚盛或下后湿热犹甚而下利不止者;用黄连解毒汤清余热..9.对里证的治疗;刘氏或攻下里热或清热解毒;或养阴退阳10.邪在半表半里者;刘完素宗仲景法;以小柴胡汤和解之..11.刘完素认为;“五运六气有所更;世态居民有所变..12.刘完素把消渴分为消渴、消中、肾消三种..13.刘完素说:“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之衰..”4.ACDE刘完素对消渴病的治疗主张是补肾水、除燥热、泻心火、济津液..四、判断题1.刘完素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有“热病用河间”之说..1.对..刘河间开创了用辛凉、甘寒药物治疗火热病证的方法..2.刘完素重视大运客气..2.错..刘完素研究运气学说;重视小运和主气..3.刘完素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对..4.刘完素的观点以“清热养阴”为中心..4.错..刘河间的观点以清热泻火为中心..5.风邪为病;刘完素创立防风通圣散治之..5.错..刘河间治表证兼有内热;用表里双解法;代表方是防风通圣散..7.养阴退阳;刘氏运用黄连解毒汤合凉隔散;或白虎汤合凉隔散..7.对..养阴退阳的治法;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凉隔散等为刘河间之常用方..8.刘完素对素问六十一种杂病一一提出了治疗方药..五、简答题1.简述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1.答: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点:1重视小运主气..2从六气的属性特点;研究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变化..3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和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把脏腑病机和运气学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4为病机十九条补充了燥邪致病病机;即“诸涩枯涸;于劲皴揭;皆属于燥”..2.河间学派的概念是什么2.答:河间学派是以金元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擅长;善用寒凉药物..3.简述刘河间对火热病证的治疗方法..3.答:表证当汗解;惟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当阳热郁遏于表;则以石膏、滑石、甘草、葱、豉等开发其郁结..夏季暑热当令;}一般不宜辛热解表;可加入黄芩、石膏、知…母、柴胡、地黄、芍药、桅子、茵陈、葱白一豆豉等;或以甘草、滑石、葱、豉等药发散甚妙..表证兼有内热的;又当表里双解;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或用天水一凉膈半;或用天水、凉膈各半;以散风壅;开结滞..里证治法有三:里热郁结可下;当用承气汤之类;刘氏创立的三一承气汤;亦可应用..热毒极深;当清热解毒;可用清热解毒汤;或与承气汤合用..下后热盛;当清解余热;可用黄连解毒汤..若热极失下;残阴欲绝当养阴退阳;可用黄连解毒汤合凉隔散或白虎汤合凉膈散..五、问答题1.刘河间认为脏腑的本气是什么本气虚实是如何变化的1.答:河间认为脏腑的本气是肺气清;心气热、肝气温、脾气湿、肾气寒..如果脏腑的虚实发生了变化;则脏腑相应之气亦陡之而异..如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可见;脏腑虚则脏腑本气向相反方向变化..这样;从腑腑的寒热温清燥湿之变化;根据其六气属性的特点;就可以了解脏腑的太过与不及了..2.刘河间对“亢害承制”理论是如何认识的2.答:刘河间认为运气的承制关系;是维持其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所以他认为五行之理;甚则无以制之;则造化息;这与内经“害则败乱”的认识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河间还注意到在病理变化过程中;还有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情况..由于五运之气的偏亢过度;就要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如湿气过甚而见筋脉强直;即“湿极反兼风制之”的现象;所以他说:“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故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谓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俗未知之;认似作是;以阳为阴;失其意也..”他将“亢害承制”的意义延伸于病机中;指出临床有似是实非的假象..3.试述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的学术观点..3.答:刘完素对病机的认识;尤其重视火热为病;形成了以“火热论”为中心的学术观点..对于风、燥、湿、寒诸气与火热的关系;提出了着名的“六气皆能化火”之说..他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既然风、湿、燥、寒与火热均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风、湿、燥、寒诸气为病可以化生火热;而火热为病又可产生风、湿、燥、寒诸证;六气之中;火热即成为中心..其治疗也重视诸气与火热的关系..如风邪为病;创立防风通圣散;一以祛风;二以泻火;盖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之故..这是河间“六气皆能化火”的观点..一、选择题一A型题1.李杲升阳散火汤区别于一般辛温解表法的关键所在是;方中用A.甘温之品升阳益气B.大量的辛温解表药C.辛凉辛温药并用D.升麻、柴胡升提脾胃清气E.酸甘药化阴敛阴;寓收于散1.E李杲升阳散火汤治疗血虚或胃衰过食生冷;遏郁阳气所致的发热证;所以收散并用..2.李杲提出内伤头痛的临床特征是AA.头痛时作时止B.头痛不止;必待表解头痛方罢C.头痛如裹;肢体困重D.头痛而胀;口渴欲饮E.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3.李杲认为阴火与元气的关系是AA.相互制约;一胜则一负B.相互依存;缺一不可C.消互消长;保持平衡D.相互转化;互为基础E.互为因果;一损俱损3.A李杲继承内经少火与壮火的有关阐述;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4.李杲升阳益气治则的代表方剂是BA.升阳益胃汤B.补中益气汤C.沉香温胃丸D.补气升阳和中汤E.清神益气汤5.李杲说:“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此处下焦包络之火的含义是指A.下焦胞宫之火B.肝肾妄动的相火C.胸中包络之火D.阴盛格阳而上越的虚火E.下焦离位的相火上干心包络5.E李杲说:“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6.李杲升阳散火法的首选方剂是CA.火郁汤B.九味羌活汤C.升阳散火汤D.补中益气汤E.补中益气汤加味二B型题A.李中梓B.赵献可C.李杲D.朱丹溪E.张介宾1.在论述阴阳升降问题时;强调阳升阴降;重视阳气升发的医家是C2.在论述阴阳升降问题时;强调阴升阳降;重视阴血升补;阴阳比和的医家是D2.D朱丹溪重视气降血升;火降水生;人体阴气上升阳气下降..A.脾升胃降B.脾气的升发C.脾阴的升发D.通降胃气E.胃火的清降3.李杲论脾胃升降的特点是重视B4.叶桂论脾胃升降的特点是重视DA.枳术丸B. 枳术汤C.三一承气汤D.补中益气汤E.人参益气汤5.李杲创制的着名方剂是D6.张元素创制的着名方剂是A三X型题1.李杲论内伤寒热的临床特征是ACEA.蒸蒸躁热;得凉则止B.鼻寒壅塞;呼吸不畅C.恶寒得温则止D.寒热并作E.言语声音怯弱1.ACE李杲认为内伤寒热的特征为:蒸蒸躁热得凉则止;恶寒得温则止;言语声音怯弱..2.李杲提出脾胃虚弱;阴火上冲;郁于脾土;充斥于肌表而不能发泄之证的临床表现是A.四肢发困热B.肌热C.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D.筋骨间热E.表热如火燎于肌肤2.ABDE李杲提出脾虚火郁;不能发泄之证的临床表现是: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和表热如火燎于肌肤..3.以下哪几项是李杲对脾胃生理功能的认识ABCA.脾胃为精气升降运动的枢纽B.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为健康之本C.人体之气名称虽多;皆为胃气之异名D.胃属阳土;脾属阴土E.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4.李杲与王好古学术观点相同之处是EA.重视内伤B.重视外感发病C.重视脾胃D.重视肾命E.认为致病的重要因素是人体本气虚损5.李杲治内伤热中证用甘温除热;烦热不退;烦扰不止者;主张在方中少加A.知母B.黄柏C.黄连D.生地黄E.朱砂安神丸5.BD李杲治内伤热中证烦扰不止者;方中少加黄柏、生地黄以泻火养血..6.李杲认为内伤热中证的病机主要是ADA.气火失调B.气血不足C.脾肾亏损D.升降失常E.阴阳失调二、名词解释题1.阴火1.渊源于素问·调经论“阴虚生内热”之文..“阴”在内经中是“内”或“里”的互词;阴虚即里虚;指内伤脾胃;中气不足..阴火是指由于内伤脾胃;中气不足;中焦湿浊下流;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气化不行;郁而生热的内伤发热..因为下焦是阴气所主;而肾间又有湿热邪气;故李杲称之为阴火..他说:“阴气盛;并从其为害之所及;名之谓“阴火”..2.内伤热中证2.内伤热中证多出现于脾胃内伤疾病的早中期;由于内伤脾胃;阴火内潘而产生的一系列热象之证称为内伤热中证..3.甘温除热3.用甘温药治疗因虚而身大热的方法..如气虚发热症见身大热有汗;渴欲热饮;少气懒言;舌嫩色淡;脉虚大者;用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甘温除热..三、填空题1.李杲脾胃论学说的主要论点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2.李杲认为内伤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情志所伤..3.李杲论述内伤热中证的主症是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4.李杲治疗内伤热中证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升阳益气对脾胃药物的运用和处方..即便也有间用苦寒降火的方法;也仅仅是配合与权宜之计..5.李杲治疗内伤热中证之法;约有两大端;即甘温除热;升阳散火6.李杲补中益气汤中;用量最大的药是黄芪;作用是补脾益肺..7.李杲认为升胃气和降阴火;是相反相成的;不过在掌握上;升发是主要的;潜降是权宜的8.李杲强调补中益气汤中;除湿热烦热的三味圣药是人参、黄芪、甘草..四、判断题1.补土派的先导者李杲;在他的代表作脾胃论中;创制了“甘温除热法”;代表方剂是补中益气汤..对2.李杲既重视脾胃之气的升发;也强调脾胃之气的潜降..2.错..李杲重视脾胃清阳之气的上升;阴火的潜降..3.李杲论“气火失调”病理中的气是指“阳气”;火是指“邪火”..3.错..李杲论气火失调;是指人体元气和阴火的关系失调..4.李杲提出;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宗气;此六者;皆胃气之异名..4.错..李杲认为元气、谷气、营气、清气、卫气、上升之气皆胃气之异名..5.李杲认为脾胃内伤;湿浊下流;致阴火上冲的发热表现为骨蒸潮热..5.错..骨蒸潮热为阴虚发热的特征..6.李杲将头痛时作时止;手心热;手背不热作为内伤热中证区别于外感病的证候特征..6.对..李杲认为内伤头痛的特点是疼痛时作时止;发热以手心热而手背不热为主..7.李杲的着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8.李杲对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不能充实皮毛;阴火盛于表而不能发泄之证;治以升阳益胃汤..8.错..李杲治疗“肺之脾胃虚”用升阳益胃汤..五、简答题1.简述李杲所论内伤热中证的发病原因..1.答:李氏认为内伤热中证致病原因;一是饮食不节;由于饮食损伤脾胃;脾气不升;元气损亏;气与阴火的对立统一关系破坏而生热;二是劳役过度;过分疲劳亦可耗伤脾气;导致升降失常而生内热;三是精神刺激;情志过度;能资助心火;心火为邪火;壮火耗伤元气;损伤脾胃而致内伤..他还强调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往往由于精神刺激伤及五脏;而后脾胃之气受损;再加饮食劳倦所伤而发病;除此之外;还指出身体素弱者;更易发病..2.简述李杲所论内伤与外感发热的不同机理..2.答:内伤热中证的发热恶寒是由于内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常及元气阴火的关系失调所致..脾胃受损;则不能正常生化元气;升阳布精;上焦心肺间阳气不足;不能布散卫气;温煦体表;但见风寒或居处阴冷;便恶寒..发热则是元气不足;脾湿下流;内塞于下焦;使肾间阴火上冲头面;旁彻皮毛而致发热..而外感的发热恶寒是因风寒外束;闭塞皮毛;使卫阳不能外散;内郁而发热;表闭而恶寒..3.简述李杲学说对后世的影响..3.答:李氏在中国医学史上;首开专题研究脏腑学说之先河;此后便形成补土一派;李氏主张以补脾升阳;扶正为主;增强体质的治疗思想;实为后世温补学派之肇始..明代薛立斋、李中梓、张景岳等;都在继承李氏学说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建树;使脾胃学说内容更臻完善;从而形成中医治病;注重脾胃这一根本治疗思想;其他如丹溪虽为滋阴派;但他治杂病;亦善学东垣;极重胃气;汪石山也继承东垣学说;喜用参芪;叶天士为温病学家;亦在东垣基础上;创胃阴学说;使脾胃学说更为完备..六、问答题1.试述李杲对脾胃生理功能的论述..1.答:1李氏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而元气必赖胃气充足;方能生成..元气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因此元气实际上是胃气的异名;本质是元气必须依赖于胃气;充分强调了元气与胃气的不可分性..<2生命是永恒运动的;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元气的升降出人;而元气与胃气不可分;因此升降出人是否活跃;实际上取决于胃气充足与否;因此;脾胃便是调节人体元气升降出人的枢纽..3脾胃调节元气升降出人的关键是脾的升阳布精;只有脾气生发;元气布散;升降正常;生机活跃;方能脾湿不生;阴火敛藏;如果脾湿下流;元气衰微;生机不旺;阴火便会乘机上冲;内伤发热诸症即随之而生;故李氏特别强调脾胃升发阳气这一主导方面..2.李杲认为内伤热中证的主要病机是什么2.答:李杲认为元气与阴火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内伤热中证的病理变化;就在于气与火的关系失调..元气不足时;阴火则亢盛;若元气充沛;阴火自然敛降;阴火愈炽;元气愈被耗伤..这种阴火是病理之火;正是内经所说的“壮火食气”..因而内伤热中证病机关键是元气与阴火的对立统一关系破坏;同时李氏还认为脾胃是元气升降运动的枢纽..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则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便会发生种种疾病..如常见的内伤发热恶寒一证;正由于阳气不升;不能卫外而恶寒;而脾湿下流;阴火上冲;则导致发热;故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失调;是内伤热中证的又一重要病机..3.李杲治疗内伤热中证的用药法度是什么3.答:李氏注重脾气升发的一面;治疗上突出表现为善于运用补脾升阳药物;组方两大法度是强调甘温除热与升阳散火;而用苦降药是权宜之计..所谓甘温除热;是用参、芪、术、草等药温补脾气;使脾气充足;元气布散;不生脾湿;不致脾湿下流;阴火上冲;内热便不会产生;因此说甘温可除大热;这是治疗关键;升阳散火是在甘温补脾药中;结合具有升提透散功能的药物;常用升、柴、葛根等;补中升阳能使脾胃之气易于升发;元气随之旺盛;则阴火敛降;虽不用泻火之药而烦热自除;因此称为升阳散火法..这是治本之法;益脾而阴火自降;这是李氏治内伤热中证的两大法度..4.李杲脾胃论的不足之处是什么4.答:李氏以脾胃统论;这就忽略了脏腑各有特点..不能统以补气升阳一法来概括脾与胃的治疗;也不能以喜升、喜温、喜补包括脾与胃全部生理特性..实质上;李氏所论的脾胃;仅指脾的生理、病理、证治而言;脾与胃在生理上一升一降;一纳一运;一燥一润;在病理上则阳道多实;阴道多虚..李氏关于胃腑宜降、宜通、宜润的生理病理证治还不够明确..其次;就补益脾胃一法而言;胃腑的虚损;除胃气不足外;尚多见胃阴损伤一证;治疗宜凉、润、清、通;补益胃津..这一点经过叶天士的补充才完整;因此;“脾胃论”应包括东垣的补脾升阳论及叶天士的养胃益阴论在内;始得完备..一、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哪一着作非王好古所着A.阴证略例B.医垒元戎C.本草述D.此事难知E.汤液本草2.王好古认为导致“阴证”的关键因素是A.外感寒湿B.内伤饮冷C.误服凉药D.房室伤肾E.内已伏阴3.王好古指出“阴证”出现身热、面赤等症状时;其脉象为A.脉细而弱B.脉大而中空C.脉沉而微D.脉沉而数E.脉细无力4.王好古治疗“阴证”;主张A.温养脾胃B.温养脾肾C.温养肾命D.温养心肾E.温补心肾5.王好古在继承张元素、李杲两家学说的基础上;重视A.三阴证B.三阳证C.三焦辨证D.卫气营血辨证E.脏腑辨证6.王好古治疗发热恶寒;腰背强硬;头项不舒等症的代表方剂是A.调中丸B.黄芪汤C.白术汤D.补中益气汤E.神术汤7.王好古认为判断疾病的真假和病理的转归;须明辨A.口渴之有无B脉象C.舌象D.汗出与否E.神气8.王好古认为阴证服温热药后烦躁极甚、发渴欲饮的病机是A.阳从外脱B.阳气外达C.阴津复伤D.阴阳离决F_.阴阳交争二B型题A.少阴肾经B.少阴心经C.厥阴肝经D.太阴脾经E.太阴肺经1.王好古认为若面青或黑;脉浮沉不一;弦而弱者;伤在2.王好古认为若面红或赤或红赤;脉浮沉不一;细而弱者;伤在3.王好古认为若面黄或洁;或黄洁俱见;脉浮沉不一;缓而迟者;伤在A.脾胃虚寒B.阳从内消或阳从外走C.服四逆汤后;烦躁而渴;大小便秘涩者D.脾肾两虚E.外感寒湿雾露之表证4.王氏创制的神术汤;治疗5.王氏创制的调中丸;治疗6.王氏创制的已寒丸;治疗A.附子B.肉桂C.干姜D.附子、于姜E.附子、白术7.王氏认为中焦虚或中焦寒盛;逼阳外走;宜用8.王氏认为少阴阳虚阴盛;宜用9.王氏认为脾肾两虚;宜用三D型题I.王氏治疗阴证;最喜用的药物是A.肉桂B.附子C.干姜D.乌药E.硫黄2.王氏创制调中丸;主治A.脾胃不和B.阳从外走C.中焦胀满D.土虚木横E.阳从内消3;王氏治疗阳从内消或阳从外走的代表方剂有A.神术丸B.调中汤C.黄芪汤D.附子散E.白术散4.王好古自制方剂的特点有A.善用成方B.味少量轻C.注重健脾温阳D.注重补肾温阳E.注重脾肾双补5.王好古使用外治法治疗阴盛格阳证的方法有A.热醋炒麸注布袋中;熏蒸脐下B.灸关元、中极C.灸神阙、气海D.干姜、石决明为末;津唾调敷手心E.针刺人中四X型题1.下列哪些不是王好古的着作A.此事难知B.癍论萃英C.医学启源D.阴证略例E.证治要诀2.王好古指出“阴证”的常见症状有A.身表凉B.四肢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各家学说习题想要高分,好好看看选择题中的A、B型题和填空题及名词解释、问答题。
其中名词解释、问答题以统计分析的为重点。
一、选择题(一)A型题1.自号通玄处士的医家是() A.张景岳B.王好古C.张洁古D.刘完素E.朱肱2.刘完素认为肺的本气是() A.清B.凉C.温D.湿E.燥3.刘完素认为心的本气是() A.温B.清C.燥D.湿E.热4.刘完素认为肝的本气是() A.热B.温C.清D.燥E.湿5.刘完素认为脾的本气是() A.寒B.燥C.湿D.热E.清6.刘完素认为肾的本气是() A.清B.寒C.湿D.热E.燥7.增列“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使《素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更为完整的医家是()A.张洁古B.喻昌C.绮石D.缪仲淳E.刘守真8.刘河间在“亢害承制论”中,认为金极()A.似土B.似火C.似水D.似木E.似金9.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选用除……以外的下列方剂()A.防风通圣散B.双解散C.天水一、凉膈半D.天水凉膈各半E.三一承气汤10.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一般应用何法()A.以解表为主B.和解表里C.表里双解D.以清里热为主E.以上都不是11.刘河间所创制的地黄饮子,主要是治疗()A.瘖痱B.消渴C.结阳D.热毒E.胸膈痞结(二)B型题A.小柴胡汤B.防风通圣散C.三一承气汤D.黄连解毒汤E.大柴胡汤1.刘完素治疗大下之后,热势尚盛者用()2.刘完素治疗表证而兼有内热者用()A.元气不足,正气自虚所致B.阴虚火旺所致C.将息失宜,心火暴甚所致D.阳气暴脱所致E.痰生热,热生风3.刘河间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4.朱丹溪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5.李东垣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强调()A.下消B.消中C.肾消D.上消E.消渴6.刘完素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7.刘完素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8.刘完素认为渴而饮水不绝,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三)X型题1.刘完素的著作有()A.《素问玄机原病式》B.《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C.《三消论》D.《宣明论方》E.《伤寒标本心法类萃》2.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是()A.诸风掉眩,皆属肝木B.诸痛痒疮,皆属心火C.诸湿肿满,皆属脾土D.诸气膹郁病痿,皆属肺金 F.诸寒收引,皆属肾水3.刘完素对火热病的论治是() A.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B.表证兼内热用表里双解法C.里证攻下里热D.邪在半表半里用小柴胡汤和解E.里证清热解毒4.刘完素对消渴病的主张是() A.补肾水阴寒之虚B.培脾土后天之本C.泻心火阳热之实D.除肠胃燥热之甚E.济一身津液之衰5.以下药物中哪些是“地黄饮子”的组成()A.熟地黄B.巴戟天C.山茱萸D.石斛E.肉从蓉6.下列方剂属刘完素创立的有() A.防风通圣散B.地黄饮子C.双解散D.白虎汤E.三一承气汤二、名词解释题1.河间学派2.五运六气病机学说3.亢害承制论4.六气皆从火化说三、填空题1.刘完素认为,表证惟有用或以解表,才是正治。
2.阳热郁遏于表,刘完素以石、石、甘草、、开发其郁结。
3.表证兼有内热的,刘完素用散、散表里两解之剂。
4.表证而兼有内热的,刘氏采用表里的办法。
5.表证而兼有内热的,刘完素或用、或、各半,以散风壅、开结滞。
6.刘完素创立了承气汤。
7.对热毒极深,甚至阳厥极深者,刘完素用,,,汤清热解毒,或与,,,,,,,,汤配合应用。
8.大下之后,热势尚盛,刘完素用解毒汤清解余热。
9.对里证的治疗,刘氏或攻下或清热,,,,,或养阴 10.邪在半表半里者,刘完素宗法,以汤和解之。
11.刘完素认为,“五运六气有所,世态居民有所 12.刘完素把消渴分为、和三种。
而泻阳热之实,,,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之衰。
” 13.刘完素说:“补肾水阴寒之四、判断题1.刘完素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有“热病用河间”之说。
2.刘完素重视大运客气。
3.刘完素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
4.刘完素的观点以“清热养阴”为中心。
5.风邪为病,刘完素创立防风通圣散治之。
6.刘完素明确提出辛凉解表的方法。
7.养阴退阳,刘氏运用黄连解毒汤合凉隔散,或白虎汤合凉隔散。
8.刘完素对《素问》六十一种杂病一一提出了治疗方药。
五、简答题1.简述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2.河间学派的概念是什么,3.简述刘河间对火热病证的治疗方法。
六、问答题1.刘河间认为脏腑的本气是什么,本气虚实是如何变化的,2.刘河间对“亢害承制”理论是如何认识的,3.试述刘完素“六气皆从火化”的学术观点。
答案一、选择题(一)A型题1.D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后人称他为刘河间。
2.A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肺本清,虚则温”。
3.E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心本热,虚则寒”。
4.B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肝本温,虚则清”。
5.C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脾本湿,虚则燥”。
6.B刘河间脏腑六气病机说认为“肾本寒,虚则热”。
7.E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结合运气学说阐发病机十九条,并增补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这一燥病病机。
8.B刘河间论“亢害承制”,认为金极似火。
9.E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者,用表里双解法,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天水一凉隔半或天水凉膈各半。
10.C刘河间治疗表证兼有内热,以表里双解法为主。
11.A刘河间以地黄饮子治疗足废不用,暴暗失语之瘖痱证。
(二)B型题1.D刘河间治大下之后,热势尚盛或下后湿热犹甚而下利不止者,用黄连解毒汤清余热。
2.B刘完素治疗表证兼有内热者用表里双解的防风通圣散。
3.C刘河间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将息失宜,心火暴甚。
4.E朱丹溪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痰生热,热生风。
5.A李东垣认为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本气自虚。
6.E刘河间认为饮水多而小便少者属于消渴。
7.B刘河间认为饮食多而不甚饥,小便数而渐瘦者属消中。
8.C刘河间认为渴多饮,腿消瘦而小便有脂液者属于肾消。
(三)X型题1.ABCDE刘河间著作传留于世的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宣明论方》《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ABCDE刘完素用五运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他把五运主病与五脏相联系,在原有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使之更贴近人体脏腑的病理状况。
3.ABCDE刘河间论治火热病证,表证用辛凉或甘寒解表,表里同病用表里双解法及和解法,里证用攻下里热及清热解毒法。
4.ACDE刘完素对消渴病的治疗主张是补肾水、除燥热、泻心火、济津液。
5.ABCDE地黄饮子由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加生姜、大枣、薄荷组成。
6.ABCE白虎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方。
刘河间创制的方剂有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双解散、三一承气汤等。
二、名词解释题1.是以宋金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从运气角度出发,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为其擅长,善用寒凉药物。
河间学派由刘完素、马宗素、穆大黄、荆山浮屠、罗知悌、葛雍、镏洪、张从正等医家组成。
2.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研究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影响的一种理论。
刘完素研究运气,重视小运主气;从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的变化,根据其六气属性特点,了解其正常与失常;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并增加了燥邪致病病机,使运气学说与临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这是《内经》阐述五运六气间的相互承制关系的理论。
刘完素运用这一理论来认识和说明疾病病理现象的本质与标象的内在联系,提出五运之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之象见之,“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因此,出现似是而非的假象,必须认真对待。
4.刘完素强调风、燥、湿、寒诸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化热生火,而火热也往往是产生风、湿、燥、寒的原因之一。
三、填空题1.辛凉甘寒2.膏滑葱豉3.防风通圣双解4.双解5.天水凉膈天水凉膈6(三一7.黄连解毒承气8.黄连9.里热解毒退阳10.仲景;小柴胡11.更变12.消渴消中肾消13.虚心火除津液四、判断题1.对。
刘河间开创了用辛凉、甘寒药物治疗火热病证的方法。
2.错。
刘完素研究运气学说,重视小运和主气。
3.对。
刘完素继承《内经》之说,认为五运中一运过极,必有承制现象。
4.错。
刘河间的观点以清热泻火为中心。
5.错。
刘河间治表证兼有内热,用表里双解法,代表方是防风通圣散。
6.对。
刘河间对火热病证的治法开辛凉解表法之先例。
7.对。
养阴退阳的治法,黄连解毒汤、白虎汤、凉隔散等为刘河间之常用方。
8.对。
刘河间针对《内经》所论六十一种病证,设立了六十二种方药治疗。
五、简答题,(答:刘完素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点:(,)重视小运主气。
(2)从六气的属性特点,研究脏腑的寒热温清燥湿变化。
(3)刘氏创造性地运用五运和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的纲领,把脏腑病机和运气学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4)为病机十九条补充了燥邪致病病机,即“诸涩枯涸,于劲皴揭,皆属于燥”。
2.答:河间学派是以金元时代河间刘完素为代表的一个医学流派,其学术思想的中心内容是探讨火热病机,以治疗火热病证擅长,善用寒凉药物。
3.答:表证当汗解,惟用辛凉或甘寒以解表。
当阳热郁遏于表,则以石膏、滑石、甘草、葱、豉等开发其郁结。
夏季暑热当令,,一般不宜辛热解表,可加入黄芩、石膏、知…母、柴胡、地黄、芍药、桅子、茵陈、葱白一豆豉等,或以甘草、滑石、葱、豉等药发散甚妙。
表证兼有内热的,又当表里双解,如防风通圣散、双解散,或用天水一凉膈半,或用天水、凉膈各半,以散风壅,开结滞。
里证治法有三:里热郁结可下,当用承气汤之类,刘氏创立的三一承气汤,亦可应用。
热毒极深,当清热解毒,可用清热解毒汤,或与承气汤合用。
下后热盛,当清解余热,可用黄连解毒汤。
若热极失下,残阴欲绝当养阴退阳,可用黄连解毒汤合凉隔散或白虎汤合凉膈散。
六、问答题1.答:河间认为脏腑的本气是肺气清,心气热、肝气温、脾气湿、肾气寒。
如果脏腑的虚实发生了变化,则脏腑相应之气亦陡之而异。
如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
可见,脏腑虚则脏腑本气向相反方向变化。
这样,从腑腑的寒热温清燥湿之变化,根据其六气属性的特点,就可以了解脏腑的太过与不及了。
2.答:刘河间认为运气的承制关系,是维持其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
所以他认为五行之理,甚则无以制之,则造化息,这与《内经》“害则败乱”的认识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河间还注意到在病理变化过程中,还有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情况。
由于五运之气的偏亢过度,就要出现“胜己之化”的假象,如湿气过甚而见筋脉强直,即“湿极反兼风制之”的现象,所以他说:“木极似金,金极似火,火极似水,水极似土,土极似木。
故《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