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文之网络课程评语

网络课程评语

【篇一:网络课程评价】

网络课程评价

朱凌云罗廷锦余胜泉

【摘要】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调研,分析了当前网络课程评价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

原则。

【关键字】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网络课程评价

网络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超出了技术产品本身的内涵,而向

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学习作为延续人类已有物质文化成果、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创造出

前所未有的内容的活动,已从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多种途径而实现。网络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给予学习者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并为一些无法走进高等教育

殿堂的求知者开辟了另一条获取知识与学历的途径。

目前,对网络教学的炒作沸沸扬扬,盲目追求形式上的繁荣,而让

虚幻的光芒掩盖了本质中一些更加值得深思的东西。究竟什么才是

成功的网络教学?如何为学习者构建适合他们自己学习特点的网络

课程?当然,从业者大都兢兢业业,对网上学习策略、工具、资源

的研究正在深入的展开,努力使网上的教学并不逊色于传统的课堂

面授,使网络也能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然而,必须

承认,网络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改革时期的新生事物,能否取得更大

发展最终还将取决于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因此,从网络教学的

发展来看,建立一整套从教学到管理、监控和评估的质量保证体系

已经是当务之急。

一、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简介

网上学习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因而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不

能直接用于其中。目前,国外已经对网上学习的评价十分关注,对

网络课程、网上学习工具和环境的建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将网络应用于教学和学习当中,

但仍未出台广泛认可的网上学习评价方案,除了各国家、地区之间

地域差异的因素外,还存在利益方面的问题,如美国前教育部代理

秘书长马绍尔?史密斯认为:提供网上课程评判标准的将是私人机构

而不是政府部门。他说,“在市场上,管理制度和自由创造之间存在

着矛盾,人们最不希望的就是政府加大管理力度。”正因为如此,缺

少了政府的统一管理,私人机构或高校与研究单位发布的评价标准

层次不一,但其中也不乏启发性的信息。以下介绍三个比较有价值

的评价标准:

1、《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e-learn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是由以lynette gillis博士

为主创者的著名教学设计与适用专业委员会建立的认证标准,由美

国南伊利诺斯大学的测量专家使用angoff方法(一种被评价专家认

为是确定合格最可靠的标准参照法之一,因为它是基于命题专家们

的综合判断。要求专家审阅每一项,确定每一项指标的得分概率。

这些概率的平均

值乘以项目总数,其结果就是最底限度的得分。最终的合格线是基

于这种综合判断和平均标准误差的计算。最后,对每项得分计算各

种分析和可靠性指数。)协助评分标准的开发,2001年七月底通过

测试并定稿。

这一标准草案从三个方面对在线学习进行了评价,分别为:可用性、技术性和教学性。可用性共包括8个子项,主要针对用户在网上学

习时操作的方便性,如导航、界面、帮助、提示信息和素材内容在

视觉和听觉方面的质量。技术性包括6个子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

网络课件安装和运行时的技术指标。教学性在这一标准中所占比重

最大,它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目标、内容、策略、媒体、评价、

等各个方面提出了18个子项。具体内容参见附件1。

2、《a framework for pedagogical evalua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

这一报告是由英国wales-bangor大学的sandy britain 和oleg liber共同完成的。该报告从评价策略的角度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模型。一种是laurillard提出的会话模型(the conversational framework),主要把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及学生与环境通过媒

体进行交互的活动情况作为评价对象,从所提供的各种学习工具的

交互性上考察一个虚拟环境的优劣。报告从线性的会话进程分析了webct(一种创作网络课程的写作工具)和virtual- university(模

拟校园的风格而构建的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综合学习环境)各自

的特性,又从会话原则的角度分析了topclass(一种根据学习材料

的单元而构建的在线学习环境,可以方便的导入、导出课程,并对

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和cose(英国斯塔福德大学基于练

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开发的学习环境)在通讯性能、灵活性能、交互性能和反馈性能四个方面的对比。

另一种是控制论模型,主要依据stafford beers的管理控制论中的

可视化系统模型而改造成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模型。从资源流通、协作、监控、个性化、自主组织、结构的可变动性六个方面对comentor(huddersfield大学以促进讨论和协作学习而开发的基于web的网络软件)、librarian(以层次化的树状模型提供了对学员、学习活动模块化的管理功能的一种网上工具)、learning landscapes(英国wales – bangor大学开发的java应用程序,支

持师生间的在线交互和商讨、创建、管理学习程序)进行了性能的

分析。

3、《quality on the line》(在线学习质量)

由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和blackboard公司联合发布的基于互

联网的远程学习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包括:体系结构、课程开发、

教学/学习、课程结构、学生支持系统、教师支持系统、评价与评估

系统这7个方面,又将这7个方面细化为24个必要的核心子指标项

和21个非必要的可选子指标项,同时提供了采用这一标准对六所学

院的网络课程进行评价的案例研究。

4、其它

此外,一些文献虽然没有提出全面的评价标准,但提供了某一门具

体的网络课程评价的案例研究,其中不乏有价值的策略,有很好的

借鉴作用。

发表在《technology distance education》杂志1998年5月一期

上的《evaluation of a web-based course》(基于web课程的评价),根据khan在《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web的教学)中提出的网络课程框架,对蒙大纳州立大学与burns通讯中心提供

基于互联网的《地球科学》课程进行了评价。

《student evaluation of 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web课

程的学生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获取他们对《the internet: communicating, accessing providing information》这门网络课

程的评价,评价的方式采用问卷法,结果以统计图标的方式呈现。二、对国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分析

纵观目前国外网络课程的评价,除了要符合一般传统课程的基本要求,如:清晰的教学目标、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的作业和练习、

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外,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与网络相关的如下特点:

1.突出了交互的重要性。

无论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之间,交互是整个网络课程中必不可

少的环节,不仅能使学习者通过和别人(教师、同学)的交流促进

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在交流中实现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即使成

年学习者也不例外。《虚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中的会话模型,把整个学习的流程都看作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从网上学习环境

提供的各种交互工具的性能上给出评价信息。而《在线学习的认证

标准》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交互”这一词语,但在教学性中,每一

子项实际都与交互密不可分,如果在网络课程中少了这一环节,那

么动机的激发、知识的迁移等学习过程都难以实现。

2.重视学习环境的创设。

随着对各种学习观念的深入研究,人们更加认识到,网络课程不是

将教材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搬到网上,而是要发挥网络的特点,为学

生创设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要以学习者

为中心,学习的发生是学习者与周围的环境交互的结果,在这个环

境中,应该有促进学生学习的各种工具和资源。在传统的课程中,

有教师、同学、课本、图书馆、实验室??等各种各样的资源,而在

网络中,如果忽视了对虚拟环境的设计,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

乏味无趣,根本无法保证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上述国内外的一些

评价标准,并没有局限于课程的范围,而从环境的角度进行评价,

实际上网络课程不应只是课程的内容,还要涉及课程的资源、活动、练习、作业,并且既有面向个人的,也有要求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

努力而完成的协作学习任务,这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具有环境的含义了。

3.教学管理与支持的评价内容占有很大比重

教学管理贯穿于学习者开始参与网络课程到最后考试测评的完整过

程中,要涉及到:学籍管理、成绩与学分管理、财务管理、课程计

划管理、答疑管理等,它是保证各方面协调工作的调控者。在《虚

拟学习环境的教育评价框架》中的控制论模型就是从管理的角度,

比较新奇地将学习者看作工人,他们的工作就是自己的认知结构发

生变化,教师是这一过程的监控者,虚拟环境提供的各种功能使教

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管理顺利完成。

由于网络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电脑技能的要求,他们不可避免的

会产生操作上的困难,及时的在线帮助是必要的。当然,学习与教

学的支持系统不只是在线帮助这么简单,它会从学习、事务、技术

等方面都提供必要的支持。所以,上述的一些评价标准,都特别列

出学生和教师所需要的各种支持。在《在线学习质量》中列出的7

个方面的标准中,包含了3部分支持系统的评价,分别是系统结构(技术支持)、学生支持系统和教师支持系统。国内在这方面的研

究还很缺乏,往往将其与管理功能混为一谈,真正意义的支持系统

应该是独立于管理的,并可由单独的机构承担教学与学习支持的任务。

三、国内网络课程评价现状

中国的网络教育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可以说是刚刚蹒跚学步。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在网上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时尚的举动,更是

逐步自我充实、实现自身各方面素质提高的必要途径。目前,网上

大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教育部确定的40多所高校为现代远程

教育试点院校以外,基础教育领域和一些企业单位也开办了面向不

同层次学生的网上学习与培训。

如何评价网络课程的优劣,是目前教育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焦点,而

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权威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国家教育部于2000

年2月发布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标准(征求意见稿)》,这一标准没有专门提出网络课程的评价标准,只对网络学

习资源、网络课件和网络课程提出了一些比较基本的要求,而无法

形成系统的测试指标用于对网络课程的质量进行考察。2000年10

月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与清华永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组织30多位

专家对全国范围内的一批网络课程及网络课件进行了评审。由于没

有现存的标准可供借鉴,专家们在一般多媒体课件评审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网络课程的一般原则:开放性,适合更多的人在网络上学习;共享功能,尽可能的有更多的资源让更多的人共享;交互性,

强调网络上人与人的沟通,而不只是简单的人机对话;个性化,适

合个性化学习;更新

上述一些标准和原则是零散而不成体系的,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的缺乏使参加网络课程得到的学习认证难以和正规课程教育相提并论,造成社会上对网络教育、特别是学历教育的认可度不高。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教技司为推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的

研究工作,专门成立了隶属于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下

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已开始进行标准化的制定工作,其

中将包含网络课程评价标准这一重要内容。相信这一标准的出台,

将对我国网络教育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网络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

纵观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情况,我们认为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应遵

循以下原则:

1、全面原则

对网络课程进行评价时要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从整体出发,即考察

课程各个部分的关联情况和综合性能,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特别突出

而以偏概全。对于不同的课程模块可能对学习者影响的程度不同,

可设置合理的权重,以强调该模块的重要性。完整的评价标准应从

三类用户(既学生、教师、管理员)的角度出发,对以下6个方面

考察:

(1)网络传输系统:包括传输效率、学习材料的传输质量、响应

与反馈的延迟。

(2)教学系统:包括一门课程完整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动机的

机制、支持不同学习策略的教学活动。

(3)交互系统: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各种形式的同步、异

步交互。

(4)教师/学生支持系统:包括在线疑难解答、丰富的学习资源、

系统使用指南、技术支持等。

(5)评价系统:包括对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考试与作业的评价、

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课程系统的评价。

【篇二: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目的和对象:

网络课程是一项多因素的教学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的开发

质量,以及正确地对某个网络课程进行价值性判断,我们特设计了

以下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的获得:

通过分解目标的方式,依据构成网络课程的主要因素及其属性,我

们把目标分解为两个层次,从而形成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分为:教学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人文性五个。(具体如下表),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再细分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的建立:

网络课程是一个既注重“量的要求”又追求“质的水平”的工程,根据

它的这个特点,本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了两种标准的描述方式:描述

式标准和期望评语量式标准。

权重的确定:

本评价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项构成,自重加权和加重加权这两种加

权方式并存。其中一级指标是采用自重加权,将满分(100分)分为

5个权数,权数直接作为等级的分值。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

采用加重加权,设立加权重数bi和等级(aj),得分为:fi=bi.aj

1

2

3

【篇三:网络公开课评价指标】

网易在线公开课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目的和对象:

网络课程是一项多因素的教学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的开发

质量,以及正确地对某个网络课程进行价值性判断,我们特设计了

以下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二.指标项的获得:

通过分解目标的方式,依据构成网络课程的主要因素及其属性,我

们把目标分解为两个层次,从而形成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分为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而二级指标是对一级指标的细致描述和深度

剖析网络课程是一个既注重“量的要求”又追求“质的水平”的工程,

根据它的这个特点,本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了两种标准的描述方式:

描述式标准和所占权重标注。从而更合理的得出最后的评价成绩三.

权重的确定: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本评价体系中设计了权重这一指标,而最后的评价成绩=各一级指标中细分的指标项总分,其中优(所占分

值为一级指标的分值的100%),良(所占分值为一级指标的分值的80%),中(所占分值为一级指标的分值的60%),较差(所占分

值为一级指标的分值的40%),差(所占分值为一级指标的分值的20%),

公开课评价指标体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