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CI看科研评价体系.docx
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研究(全文)
![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研究(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c11e571a37f111f0855b9e.png)
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研究(全文)1 科研成果评价的概念及作用科研成果即科研人员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研究,采用不同形式所表达出来的研究结果,如论文、著作、专利、标准、品种、产品、图纸等。
科研成果的评价即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对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判,以此来考察管理部门在资助科学方面的政策及相关措施,审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证明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成就,向公众展示科学研究的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教兴国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各级政府及高校都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
如何加强科研管理,尤其是如何评价投资效益,成了投资者和科研管理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
1.1为科研管理提供信息科研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
在于详细地向资助机构报告科研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
资助机构常常需要这方面的信息,以考察他们所要投资的对象及其取得的各方面成就。
可以说,评价是获取科研管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来源。
1.2阐述职责及其履行情况评价是公共部门阐明其责任的一种重要手段。
公共部门不仅要让纳税人理解公共资金资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收益,而且,需要通过评价证明它们的资助工作获得了有价值的结果,从而有助于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1.3为科研决策提供建议评价可以对科研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对科学政策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它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为下一阶段制定科学政策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建议。
特别是对期限较长的研究活动,评价对研究决策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它在下一阶段能否获得连续资助依赖于对上一阶段研究绩效的评价。
1.4提高质量与绩效评价是资助者、管理者和研究人员认识其工作质量和绩效的一种机制。
通过评价,可以提供成功与失败的有关证据,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向人们揭示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促进研究人员努力使自己的研究符合评价框架内确定的质量标准,从而影响研究人员的行为。
由此,评价能提高研究活动的质量和绩效。
2 科研成果评价的主要方法在我国高校科研评价经历了大约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价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四个发展阶段,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评议和计量分析。
对SCI学术评价体系的再思考
![对SCI学术评价体系的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fe55b9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9.png)
对SCI学术评价体系的再思考
白雯;李文英
【期刊名称】《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27)001
【摘要】SCI的本质是检索工具,在中国被误认为是评价学术期刊质量优劣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指标,尤其是将其盲目地用于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这不利学术评价,会导致学术乱象.要进行正确的学术评价,一是注重定量和定性评价的结合,二是不能用“评刊”代替“评文”,三是完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不同评价机构的期刊评价体系只作为参考.
【总页数】3页(P79-81)
【作者】白雯;李文英
【作者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 430065;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湖北武汉 43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G644.4
【相关文献】
1.合理构建科技期刊的学术评价体系的思考 [J], 张敏
2.深度思考:十问2010年我国农药工业——对2010年几个关键问题的再思考对2010年几个关键问题的再思考一对2010年几个关键问题的再思考——对2010年几个关键问题的再思考2010年几个关键问题的再思考 [J], 韩永奇
3.破除"SCI至上"与学术评价体系的重建 [J], 朱剑
4.“关于国有企业职能的再思考”的再思考──与《关于国有企业职能的再思考》一文的商榷 [J], 赵玺玉
5.关于出版的思考与再思考——《关于出版的思考与再思考》前言 [J], 杨牧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研成果评价标准体系
![科研成果评价标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5e7fbe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7.png)
科研成果评价标准体系
科研成果评价主要依据评价对象的研究内容、学科特点以及规定的目标及要求等一系列因素而进行,科研成果评价标准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水平:从科研成果的内容、技术要求及规范性要求来审视评价对象的创新点、原创性、贡献度、严谨性、技术水平等,以期真确把握学术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学科特性:参照学科特点并结合评价对象的创新内容、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及应用效果等,更加科学、更加客观地衡量研究的实效性和前瞻性。
(三)发展势头:按照学科发展方向,把握重点研究内容,评估研究方向和内容在学科发展中的地位。
(四)目标任务:按照评估研究目标,对研究成果是否达到或超出预期预定目标、任务进行评定。
(五)集成分析:综合各项评估分析结果,给研究成果做出总体评价以及建议措施,以期看到研究的方向和走向,从而给研究者或组织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论以“SCI”影响因子作为科研评价体系标尺的局限性_0
![论以“SCI”影响因子作为科研评价体系标尺的局限性_0](https://img.taocdn.com/s3/m/17dd06c676eeaeaad1f33033.png)
论以“SCI”影响因子作为科研评价体系标尺的局限性【摘要】SCI影响因子是科技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现在我国评价考核科研人员工作业绩的最主要指标。
然而近年来以SCI作为单一考核的科研评价体系在科研领域带来了许多负面问题。
本文以生物医学领域一百种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学杂志为基点,探讨它们与SCI影响因子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SCI评价体系具有片面性的特点,我们绝对不能以“SCI”影响因子作为科研评价体系的标尺去引导国家的科研建设,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一评价体系进行改良,建立更完善健全的科研评价体系。
【关键字】SCI;影响因子;科研评价体系;局限性1、什么是SCI影响因子“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
一般认为,由于SCI对其收录的期刊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多种严格而科学的方法筛选,因而它所收载的期刊集中了各学科高质量的优秀论文精萃,全面覆盖了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所以SCI的研究成果代表着世界基础学科研究的最高水准。
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尤金.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于1955年首次提出可通过论文的被引证频度来评估期刊的影响力,并于1963年正式提出和使用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这一术语。
自1975年开始,ISI机构在出版《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基础上每年发行上一年度世界范围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给出该数据库收录的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使得期刊的定量评价成为可能。
目前,JCR已成为世界权威性的综合数据库。
它的引用数据来自世界上3000多家出版机构的7000多种期刊。
专业范围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等。
除影响因子以外,他们还给出“期刊最新排序”(Current Rank)、“总引用数”(Total Cites)、“时性索引”(Immediacy Index)、“总文章数”(Total Article)以及“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等参考数据。
对SCI在科技评价中作用的认识与思考
![对SCI在科技评价中作用的认识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dd3627302768e9951e738db.png)
对SCI在科技评价中作用的认识与思考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梁花侠许爱兰胡安劳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 科学引文索引) 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对研究机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学科领域和论文作者的实力和贡献进行评价和奖励的重要指标。
作者介绍了SCI的基本情况,评价了它在我国科技事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其负面影响, 并指出了我国科技人员要提高学术论文被SCI的收录率应采取的几项措施,旨在为有关部门及论文著者更好地利用SCI提供参考。
1. SCI简介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科学引文索引) 是基础科学方面的世界著名检索期刊(), 创刊于1961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 主办, 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
SCI报道的重点范围在于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工程技术、农业等,尤其侧重于基础科学方面,其文献来源涵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期刊5000多种,收录的主要是期刊论文。
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是指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
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这使得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对科研实力进行评价的一种依据。
某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学术团体的研究水平、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出个人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引用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具有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的表现,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如实反映着科研活动中学术交流活动,显示了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献之间的相互引用与被引用关系,使文献彼此联系构成一个与某主题相关的文献网络,科学研究活动中,只要科技人员手头有一篇与其项目有关的文献,就可借助这个文献网络获得更多的相关文献,这就是SCI的理论基础。
科研成果评价中的指标与评分体系
![科研成果评价中的指标与评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33eb47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8.png)
科研成果评价中的指标与评分体系科研成果评价是衡量科学研究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其指标与评分体系对于科研社群的发展和个人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科研成果评价中的指标与评分体系,并测评其优劣。
1. 引文指标引文指标是衡量一篇科研文章被引用次数的指标。
它可以反映论文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
常见的引文指标包括H指数、 JCR、SNIP等。
然而,引文指标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不能准确衡量文章的质量、不能区分不同学科的差异等。
2. 学术成果指标学术成果指标是评价科研人员学术贡献的指标。
常见的学术成果指标包括论文数量、专利数量、科研经费、指导学生等。
然而,单纯追求数量并不能反映科研成果的真正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往往忽视了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创新性。
3. 学术合作指标学术合作指标是评价科研人员学术合作能力的指标。
学术合作可以促进知识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创新,因此学术合作指标被认为是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学术合作指标包括合作论文数量、合作作者数量等。
4. 学术影响指标学术影响指标是评价科研成果对学术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的指标。
常见的学术影响指标包括论文被引用次数、被广泛传播和应用的科研成果等。
然而,学术影响指标也存在滞后性和难以预测性的问题。
综上所述,科研成果评价中的指标与评分体系是多样且复杂的。
虽然这些指标对于评价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因此,科研社群应该在评价科研成果时,综合考量多个指标,并充分理解每个指标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此外,科研评价体系也应该与时俱进,与科研创新的趋势和需求相适应,以更好地发展科学研究和推动社会进步。
基于SCI定量评价科研人员成果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性
![基于SCI定量评价科研人员成果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性](https://img.taocdn.com/s3/m/5687413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0.png)
基于SCI定量评价科研人员成果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性徐晓芹【期刊名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年(卷),期】2015(027)007【摘要】SCI论文的数量、SCI期刊的影响因子以及论文的他引次数等指标已成为中国科研业绩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但如何利用SCI的各种指标对科研人员的业绩进行有效地评价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课题.笔者从分析SCI评价指标的优缺点入手,结合中国科技发展历史和科研人员成长过程,对如何利用SCI指标评价科研人员科研成果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年轻科技工作者的评价强调SCI收录论文的数量是合适的,而科研论文被SCI期刊他引的次数,应该作为科研高端人才的选拔和国家科技成果评价,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科研绩效评价时,选择合适的SCI指标,不仅对于激励科技创新,而且对创造良好的科研竞争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4页(P66-69)【作者】徐晓芹【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9【相关文献】1.浅析主流绩效考核方法在农业科研人员考核中的适用性 [J], 罗志文;黄华平;徐雪莲2.科研人员与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比较——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被引TOP100论文与Altmetrics Top100论文 [J], 尹莉3.2003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在SCI、SCIE/EI及CSCD收录期刊发表论文(篇数) [J],4.我科研人员关于大脑皮层神经元放射状迁移导向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发表 [J],5.贾伟课题组研究成果被收入Science2013年十大科技突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科研人员发现三聚氰胺引发的婴幼儿肾衰竭与肠道细菌的代谢l仃密切关系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国内外利用SCI进行科技评估
![浅谈国内外利用SCI进行科技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5df5c2de80eb6294dd886cf1.png)
品安全 有效 。麻醉 药 品和 精神 药 品的使用 及存 储条件 应 心,提供 以人为 本 的服 务。在 窗 口直接接 触 患者的药 剂 人 员应 该规 范服 务语 言,讲究服 务 的艺术性 ,注 重 自己 符合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 品管理条例 》的要求 。 2 . 2开展 药 品的电子化管理 是实现 医 院系 统化、规范 的语气 、语调及 语速 。要 让患者 感到 心情舒 畅。药剂 科 化 、科学 化 管理 的必然趋 势 ,是现代 化 医院必 不可少 的 应成立 咨询 台,由执业药师负责接收患者的咨询 。这样, 基 础设 施 与技术 支撑 环境 。可 以合理 、全面 、准确地 以 患者可 以直接从 便 民药房买 到 自己需要 的非 处方药 , 以 药 品编 码体 系为基 础 ,记录药 品从 入库 到 出库 到药房 到 减 少患者 挂号 、开处方排 队等现 象 ,在方 便 患者的 同时 各科 室 的整个 药 品流通 中各 个环节 所发 生 的事件 ,随时 也可 以提 高医 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 供库存 、药 品效 期情 况、采 购计 划 。药 品采 用 电子化 管 理 ,比 以往 的人 工管 理效 率高得 多 ,因此 ,每个 医 院 的药剂科 都应 该加 强这 方面 各建 设, 以提 高 工作效 率 ,
适 应 医 院 发展 的 需 要 。
3 . 结语
伴随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医院 药剂科也必须成为集医疗、科研 、教学和管理一体化的重要 职能部 门。因此,药剂科必须加强 自身建设,在科学规范管 理好药品的同时,更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并为患者提供优
2 . 3开展 临床药学是近 年来 医、药 结合 的新 兴学科 , 床药 物 治疗方 案设 计与 实施 ,协 助 临床 医师 选 药与合 理
科研成果指标体系及分值
![科研成果指标体系及分值](https://img.taocdn.com/s3/m/4260c02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6.png)
附件:1、科研成果指标体系及分值
表3自然科学类成果指标分值表
说明科学技术奖包括自然科学奖、技术创造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4.省部级嘉奖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经我国科学技术
嘉奖办公室登记、具有推举我国科技奖申报资格的社会力气科技嘉奖,获得一等以上嘉
奖并通过该渠道推举申报我国科技奖的,同省部级奖标准赐予嘉奖。
表4人文社科类成果指标分值表
说明 5.国内期刊的论文分类按学校印发的《西北农林科技高校国内A、B类学术期刊名录》(校人发[2022]321号)文件执行。
6.艺术类我国专业协会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
国内行'也协会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水彩画学会、中国国画家协会、中国建筑学
会室内设计分会、中国林学会园林分会、中国城市雕塑学会、中国油画学会。
7.人文社科类指定期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经济讨论、管理世界、社会学讨论、法
学讨论、马克思主义讨论、哲学讨论、中国语文、文学评论、历史讨论、美术讨论、教
育讨论、体育科学、外语教学与讨论、心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新华文摘、中国社
会科学文摘。
若指定期刊与A类期刊有重复,根据就高原则只嘉奖一次。
8.我国级询问报告或政策建议指被中共中心和国务院接受或得到我国领导人确定批示的;省部级询问报告或政策建议指被省部级党、政机关接受或得到省部级主要领导确定批示的。
详细嘉奖额度经学校讨论后确定。
核心期刊简述—SCI、SSCI、CSSCI、CSCD、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分别是什么.docx
![核心期刊简述—SCI、SSCI、CSSCI、CSCD、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分别是什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91be40a3844769eae109ed18.png)
核心期刊简述——SCI、SSCI、CSSCI、CSCD、科技核心(统计源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分别是什么?一、SCI、SSCI是什么?SCI是科学检索 ,理工科一般看重这个 ,SSCI是经济等社会科学。
前面两个被看做是国际最顶级的检索数据库 ,全文一般是用英文书写。
目前 ,一个国家的科技论文被SCI、SSCI收录的多寡已被看作衡量该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也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二、核心期刊是什么?统计源期刊 ,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有效期三年。
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 ,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 ,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
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 ,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 ,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
三、CSSCI、CSCD和北大核心期刊分别是什么?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每年都会更新 ,入选期刊每3年重新评审一次;(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SCI论文作为科研水平评价标杆的看法
![SCI论文作为科研水平评价标杆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eb6dcd84868762caaed5dd.png)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关于SCI论文作为科研水平评价标杆的看法SC17005016近年来,SCI 论文评价体系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国内学术评价标准不合理的现状,有大学率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
此后,中国学界竞相模仿,教育部门等有关机构也将SCI文章的多少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于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被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迅速上升,“大跃进”之势席卷全国。
一个结果就是,职称评定、研究生毕业、评奖、经费申请乃至院士评选,无不与SCI挂钩。
SCI目前已成为衡量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尺度。
在2011 年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还首次将国际论文(SCI 论文)及其被引频次列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到2015 年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由世界排名第8 位提高到前5 位。
在全球范围内,现在用SCI作科学评价的,不光中国大陆,还有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俄国、韩国、日本,包括欧盟等都在使用。
首先SCI是个数据库,是个索引,作为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的基本工具之一,SCI 收录最重要的学术期刊,反映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反映科学研究间的内在联系,而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反映科学研究的贡献与影响。
科学研究贵在创新,没有创新,科学就不能前进与发展,但科学又是连续性的,所有的创新又必然建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
统计结果显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论文产出率50倍于一般科学家,论文被引次数500倍于一般科学家。
情报学上有个“二八法则”,认为20%的研究期刊大概收录了全世界80%以上的研究成果。
引用索引也高度集中在最好的期刊、最好的文章中,这也符合“二八法则”。
不可否认,SCI评价的引入对鼓励科研人员瞄准国际一流,促进我国科研水平有过正面的引导提升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也凸显。
科研评价体系
![科研评价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72228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6e.png)
科研评价体系科研评价体系是指对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的一套制度。
科研评价体系对于激励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科研评价体系进行分类介绍。
一、学术成果评价学术成果是科研工作者的核心产出,对于学术成果的评价是科研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术成果评价主要包括发表论文数量、SCI论文数量、论文被引用次数、论文影响因子等指标。
此外,还有学术论文的质量、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学术论文的国际化等方面需要进行评价。
学术成果评价的结果往往是科研工作者晋升、职称评定、论文奖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二、科研项目评价科研项目是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
科研项目评价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的申请情况、科研项目的批准情况、科研项目的执行情况、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情况等方面。
科研项目评价的结果往往决定着科研工作者的经费使用情况、研究方向选择、学术声誉等方面。
三、学术会议评价学术会议是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学术合作的重要平台。
学术会议评价主要包括学术会议的规模、学术会议的影响力、学术会议的组织者、学术会议的论文质量等方面。
学术会议评价的结果往往决定着科研工作者的学术交流机会、学术声誉等方面。
四、学术机构评价学术机构是科研工作者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对于学术机构的评价是科研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术机构评价主要包括学术机构的办学规模、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学术机构的科研成果等方面。
学术机构评价的结果往往决定着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环境、职称评定、学术声誉等方面。
五、科技创新评价科技创新是科研工作者的终极目标,对于科技创新的评价是科研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技创新评价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的难度、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技术创新的社会效益等方面。
科技创新评价的结果往往决定着科研工作者的学术声誉、经济效益等方面。
综上所述,科研评价体系是对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价的一套制度。
从SCI看科研评价体系
![从SCI看科研评价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293e914c281e53a5802ffc9.png)
1 中国 的 科 研 现 状 分 析
( ) 引 用 次 数 世 界 排 位 有 所 提 升 . 是 距 国际 被 引 用 平 均 2 被 但 值 的差 距 大
11我 国科 研 论 文 的 基 本情 况 .
( )中 国科 研 论 文 的 数 量 在 国际 论 文 总 量 中所 占 比例 增 加 。 1
21 0 0年 .科 研 机 构 作 为 第 一 作 者 发 表 的 国 际论 文 数 共 1 . 21 5万
( ) 被 引 国 际 论 文 数 量 和 国 际热 点 论 文 数 量 在 世 界 排 名 3高 提 高 . 是 . 国际 领 先 国 家 的差 距 非 常 大 。 但 距
篇 , 中 1.%的论 文 被 引 用 次 数 超过 了其 学科 的平 均水 平 论 其 97 ( ) 国 的科 研 评 价 体 系 中 。许 多 的 研 究 机 构 和 大 学 都 以 4 我 文 的 总数 在 时 间序 列 比较 中 , 2 0 比 0 9年 提 高 了 42 : 2 0 . 比 0 8年 S I 文 的 发 表 作 为 工 作 能 力 、职 称 评 级 和 奖 励 的 重 要 根 据 。 % C论 在 提 高 了 8 %。 . 2 定 程 度 上 活 跃 了 学 术 研 究 和 论 文 发 表 的 气 氛 .带 动 了 科 研 的
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2022版)
![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2022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8aa0d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4.png)
指标含义
对自然现象和客观规律发 现、认识和阐明的程度。
他人在正式公开刊发的科学 论文、专著、教材等中正面 引用完成人提出的学术思 想、观点、方法,或他人在 国内外学术会议公开评价、 评论情况,或被有关实验、 实践所证实的情况。
评价要点
数据来源
①成果的原创性; 自主填报/
②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深度、广度、系统性; 查新报告/
性和首创性,
解决该领域
的技术难题
或 行 业 的 热 B2.技术指
点 问 题 的 情 标的先进
况,以及所处 程度
国际、国内或
省内先进性
水平。
B3.技术难
度
在技术思路、原理、 方法上的创新程度。
①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并取得技术突破,掌握核心技术 并进行集成创新的程度,自主创新技术在总体技术中 的比重; ②突破“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推动实 现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控情况; ③产出的论文、专著、报告、技术标准、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动植物 新品种等情况。
①涉及专业领域广度; ②解决复杂、关键技术问题的数量; ③参加单位、部门的数量以及工作条件和环境的艰难 性、特殊性等; ④对理论、模型、算法及其它技术的依赖程度,以及 与其它技术的交叉融合程度。
自主填报/ 问卷调查/ 第三方评价
B4.技术成 熟度和可 靠性
形成生产能力或达 到实际应用的程度。
①技术的通用性; ②技术成熟度等级; ③在生产或应用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④达到的标准化程度。
①科研平台建设情况; ②团队的完整性、稳定性等情况; ③引进(海外)人才的情况; ④发现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情况; ⑤核心人员行业技术地位(水平)。
SCI与我国科技评价的关系探讨
![SCI与我国科技评价的关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81dfd6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3.png)
SCI与我国科技评价的关系探讨
王雅芬
【期刊名称】《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2003年和2004年度报道的定量数据,对SCI收录论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具体的数据说明SCI论文在地域、学科和语种中分布极不均衡,如果简单绝对地使用SCI作为我国科技评价的主要指标将有碍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SCI用于科技评价提出了相关建议.
【总页数】7页(P66-72)
【作者】王雅芬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科技处,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1
【相关文献】
1.1990-1999年SCI收录我国科技论文状况及其评价功能浅析 [J], 王长安
2.利用SCI对我国农业学科进行科技评价的思考 [J], 刘艳阳;方永才
3.SCI/SCIE在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中的应用 [J], 张雪艳
4.“科技评价”特别报道之一——SCI论文的是是非非科技评价遭遇尴尬 [J], 金碧辉;孙海荣
5.SCI、SSCI收录我国体育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J], 刘文娟;王会寨;卢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SCI在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与局限性浅探
![SCI在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与局限性浅探](https://img.taocdn.com/s3/m/cc730645fe4733687e21aa72.png)
SI C 引文索引体系 , 可以不受 传统学 科划 分的局 限 , 很方便 地 找 出各个不 同学科领域核心期 刊上近期新 发表的引用过 该文 献 的主要论著一览 表 , 可 以从 一个 侧面 反映科 学技 术发 因而
是 自然科学 领域基础 理论学 科方面 的重要 期刊 索引数 据库 。
它是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技 刊物和论文进行 评价 的一种 工具 。S I C 提供 的引文 分析数据评价方法是一 种比较客 观、 公 正和定量的评价方法 , 国际上 广泛承认 的一 种 比较权威 的 是
SI C 索引通过文献的引用 来说 明文献 之间 的相关性 及先 前文献对 当前文献 的影 响力 , 能够从 多角 度反 映学科之 间相
展 的时代特点 。
科研成果评 价体 系, 多学者和科 研管 理部 门用它 来进行 基 许
础研究成果 的评价。 SI C 创刊于 16 9 1年 , 始为年 刊 ,9 6年 改为季 刊 ,99 开 16 17 年改为双月刊 ,97年 网络 版 闻世 , 已发 展成 为具 有 印刷 19 现 版、 光盘版 ( C D 、 i o S I E) Da g国际联 机版 ( C erh 和 网络 C l SI a ) S c 版( 【bo S i c) r f e e 等多种版本 的综 合性体 系 , e c n 所选用 的刊 物 来 源于 9 4个类 、0多个 国家 , 4 主要收 录基础 研究 和应 用研究
SI C 是英 文 Si c it nIdx的缩 写 , c neCt o e e a i n 是一 部 由美 国
科学情报信 息研 究 所 (nt tf c nf fm tn 简 记 I i e o Si tcI o ao , st r e i n r i u i
2019-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评价-推荐word版(3页)
![2019-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评价-推荐word版(3页)](https://img.taocdn.com/s3/m/dce8e5a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7a.png)
2019-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评价-推荐word版(3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评价篇一:科研能力评价关于研究生科研能力评语大全篇一: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我是xx大学xx系研究生,如今面临毕业之际,回首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涯,现做自我鉴定如下: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
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
在外语方面,研究生阶段着重加强了书面写作的训练,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在科研工作上,根据导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论著,逐步明确了研究方向,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师长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
在这期间,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
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毕业在即,在工作实践中,除了提升适应工作要求的具体业务能力,还提高了和同事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素质也得以培养,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研究生阶段使我所获颇丰,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三年。
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篇二:研究生科研工作的自我鉴定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是从事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体育人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位类别和教育模式的逐渐优化,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安排和培养模式方面都各有侧重,而科研能力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自身发展(来自:WwW. : 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评价)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SCI看科研评价体系
[摘要]随着我国的科研论文总数在全球占比的不断提高,SCI论文数量的增多但被引用的次数却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状况下,仅仅依靠SCI为单一硬性的评价体系是无法满足创新发展的需要。
本次研究立足于我国科研体系的基本情况,分析当前科研体系的误区,提出了构建全面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SCI;科研;评价体系;ESI;全面
作者:程朝青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11-0060-02
在我国基础研究评价体系中,SCI(ScienceCitationIndex,科学引文索引)凭借其应用广泛性获得了积极的发展和推广,然而近年来实践中主要采用SCI的数量作为评价指标的短视现象备受学术界的质疑。
与此同时,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则以SCI和SSCI(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基础,从引文分析的角度,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分析范围在10年内,注重了论文质量而获得长期评价效果,可以为科研评价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
1中国的科研现状分析
1.1我国科研论文的基本情况
(1)中国科研论文的数量在国际论文总量中所占比例增加。
2010年,科研机构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数共12.15万篇,其中19.7%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了其学科的平均水平。
论文的总数在时间序列比较中,比2009年提高了4.2%;比2008年提高了8.2%。
(2)国际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次数世界排位均有提升。
2001-2011年,科研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达83.63万篇,总量排在世界第2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2位;引用次数达519.14万次,处于世界第7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1位。
每篇论文引用平均值为6.21次,2010年该值为5.87次,即2011年比2010年提高了5.8%,于此同时,世界的均值为10.71次,比2009上升了1.3%。
显然,在此项中,我国的平均值与世界平均值的差距非常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
(3)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排在世界第6位。
2001-2011年,我国不同的学科论文10年段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达5856篇,处在世界第6位,比2010年统计值提高了1位。
但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的差距大。
(4)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处在世界第5位。
到2011年11月为止,在世界热点论文总数中,中国以196篇(9.9%)处于世界第5位,比2010年提高1位。
热点论文数排名前4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
1.2我国科研现状基本情况
(1)当前我国的科研论文总数在国际论文中所占比例增加。
(2)被引用次数世界排位有所提升,但是距国际被引用平均值的差距大。
(3)高被引国际论文数量和国际热点论文数量在世界排名提高,但是,距国际领先国家的差距非常大。
(4)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许多的研究机构和大学都以SCI论文的发表作为工作能力、职称评级和奖励的重要根据,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气氛,带动了科研的发展,但是单纯以SCI作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易导致科研评价的短期行为,造成科研质量的不高,满意度差,不利于科研创新的发展。
2单一的SCI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SCI评价体系在我国基础研究评估实践中的作用体现
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的创建,开创了研究文献的新角度。
引文功能的使用,促使SCI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科研人员了解最新研究状况、把握国际学术的前沿和获取最新信息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实践中,SCI作为国际公认的检索评价系统之一,促进了学术交流,推动了创新步伐。
同时,该数据库的期刊影响因子功能,是根据2年内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期刊引用论文的频次分类和计算分析,获得的学术期刊的权重,可以反映不同期刊的影响力情况。
我国也利用SCI的引文功能和期刊影响因子,拓展了我国科研机构的研究视野,并推动了科研创新的发展。
2.2利用SCI进行基础研究评估实践中存在误区
近年来,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提高本单位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不顾研究能力的基础,将SCI论文数量作为科研机构和人员的考评指标,对人员的科研贡献能力、科研项目进行计量考核,依据SCI论文数量来发放奖金,甚至在学位的申请、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晋升、职务的提拔方面都仅仅依据SCI论文数量作为一个硬性指标考核,结果导致近几年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界评价不满,对学术腐败的质问。
当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科研论文产出不断增加,但我国的科研成果国际影响力不足,论文质量不高,与国外论文存在明显差距。
SCI在评价科研人员的贡献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论文数量,二是被引频次。
前者注重的是科研人员的文献产出数量或科研能力,后者注重的是科研成果的质量高低和影响效果。
但是,进一步可以发现,考察论文的被引频
次形成的影响因子,在时间上比较短,而且不能直接反映科研人员的单个引用情况,即单个科研机构或作者的科研水平,评价存在不全面性。
3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全面构建和深入发展
3.1逐步构建SCI和ESI共同发展的体系,注重论文数量和质量
SCI作为一个国际平台,其作用明显,于此同时,ESI的开发和利用,将科研数据库的功能和作用推向更广的范围。
ESI的功能体现在检索及评价功能上,两者相互融合,其评价结果是基于检索功能的。
ESI评价范围包括引文排位、高被引论文以及引文分析三大主要模块。
通过ESI,可以明确掌握单一作者在科研中发表文献的学科影响程度,对单一机构或者作者都有明确的结果显示。
同时,ESI是长效的评价体系,可以囊括研究学科中10年内的研究情况,发现科研影响程度的时间长,评价的有效性增加。
与此同时,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在今后的科研评价中,充分合理地发挥SCI在整个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但是,需要转变科研评价的侧重点,即论文的质量是未来科研评价的重点之一。
在SCI和ESI共同组成的科研评价体系中,要有高质量的论文,并支持国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2取消单纯利用SCI作为评价标准的规定,将其评价反馈机制转为社会性评价
欧洲各国均通过设立中介机构对科研机构、大学等进行评价,形成了依靠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反馈机制。
在我国,未来的科研评价体系,需要有多元化的反馈机制,需要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这与当前的现实状况存在矛盾,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其教学和科研评价大部分是由行政部门完成,虽然有一些中介机构,但其在评价内容上关注的是大学科研,存在偏差,不利于当前反馈机制有效作用的发挥。
因此,需要确立依靠多元化的社会性评价反馈体系,从科研、教学、声誉等不同的方面来评价,构建全面的科研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