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调光电路
可控硅调光工作原理
![可控硅调光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48fc1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6.png)
可控硅调光工作原理
可控硅调光技术是一种常用于控制家用电器照明亮度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基于可控硅器件,通过调控电器中的可控硅元件导通角度和时间,从而实现对灯光亮度的调节。
可控硅是一种四层半导体器件,工作时通过控制其引线电压来改变其导通状态。
由于可控硅的特性,只有在其激发电压高于其阈值电压时,才会导通。
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时间和角度可以调节输入电源到负载之间的电流大小,从而达到调光的目的。
可控硅调光器件通常由一个触发器、一个控制晶体管、一个可控硅元件和一个电源电路组成。
当控制电路的触发器输出一个触发脉冲信号时,控制晶体管将信号放大并传递给可控硅元件。
可控硅元件受到触发信号后,根据控制晶体管的信号,自身导通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内,负载电路中的电流被控制,从而实现照明亮度的调节。
在调光过程中,提供给可控硅的触发信号的宽度和相位被调节,从而控制通过负载的电流大小。
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度和时间,可以调节照明设备所消耗的能量和亮度。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家庭照明,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和办公室等地方的照明系统中。
总之,可控硅调光技术通过控制可控硅器件的导通角度和时间,实现对照明亮度的调节。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负载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来控制照明设备的亮度。
这种技术在照明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可控硅调光原理
![可控硅调光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1c4c75a26925c52cc5bfa9.png)
3.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分析左图是一个典型的双向可控硅调光器电路,电位器POT1和电阻R1、R2 与电容C2构成移相触发网络,当C2的端电压上升到双向触发二极管D1的阻断电压时,D1击穿,双向可控硅TRIAC被触发导通,灯泡点亮。
调节POT1可改变C2的充电时间常数,TRAIC的电压导通角随之改变,也就改变了流过灯泡的电流,结果使得白炽灯的亮度随着POT1的调节而变化。
POT1上的联动开关SW1在亮度调到最暗时可以关断输入电源,实现调光器的开关控制。
可控硅可控硅一旦被触发导通后,将持续导通到交流电压过零时才会截止。
可控硅承担着流过白炽灯的工作电流,由于白炽灯在冷态时的电阻值非常低,再考虑到交流电压的峰值,为避免开机时的大电流冲击,选用可控硅时要留有较大的电流余量。
触发电路触发脉冲应该有足够的幅度和宽度才能使可控硅完全导通,为了保证可控硅在各种条件下均能可靠触发,触发电路所送出的触发电压和电流必须大于可控硅的触发电压UGT与触发电流I GT的最小值,并且触发脉冲的最小宽度要持续到阳极电流上升到维持电流(即擎住电流I L)以上,否则可控硅会因为没有完全导通而重新关断。
保护电阻 R2是保护电阻,用来防止POT1调整到零电阻时,过大的电流造成半导体器件的损坏。
R2太大又会造成可调光范围变小,所以应适当选择。
功率调整电阻 R1决定白炽灯可调节到的最小功率,若不接入R1,则在POT1调整到最大值时,白炽灯将完全熄灭,这在家庭应用中会造成一定不便。
接入R1后,当POT1调整到最大值时,由于R1的并联分流作用,仍有一定电流给C2充电,实现白炽灯的最小功率可以调节,若将R1换为可变电阻器,则可实现更精确的调节,以确保量产的一致性。
同时R1还有改善电位器线性的作用,使灯光变化更适合人眼的感光特性。
电位器小功率调光器一般都选择带开关的电位器,在调光至最小时可以联动切断电源,这种电位器通常分为推动式(PUSH)和旋转式(ROTARY )两种。
调光电路 可控硅
![调光电路 可控硅](https://img.taocdn.com/s3/m/31ed64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9.png)
调光电路可控硅
可控硅调光原理:可控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在电路上常用它作为开关元件。
当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其阻值也随之变化。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控制交流电的通断和调节灯光亮度的大小。
可控硅调光器就是根据这一工作原理制成的电子器件。
可调光的led灯珠的内部结构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一个pn结当两端加上正向电压vin时p区中空穴由n区注入到p区而形成自发射极-基极回路;反之亦然。
由于pn结正向导通的充放电特性,使得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电阻迅速下降而在反向偏置电压作用下截止导通电阻迅速增大从而起到调压作用。
单片机atmege16控制可控硅调光电路与部分程序
![单片机atmege16控制可控硅调光电路与部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1eb1603feefdc8d376ee329b.png)
单片机控制可控硅调光不闪电路单片机控制可控硅调光,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开始是没加过零检测,结果不管怎么做pwm 频率多高,都很闪,用了下面这个后就不闪了.在51hei单片机开发板上测试成功。
要调光的话,moc3063是不行的,3063是过零导通的,对交流电源的控制结果只能是对半波,而不能斩波,通常要调光,调压的话用3052,配合交流过零信号硬件,也可用变压器+二极管做过零检测电路.过零信号边沿触发中断,在过零后延时输出控制信号给光藕,使可控硅导通,过零前边沿关闭控制信号,使可控硅自然关断,完成一个半波的斩波控制,调整延时值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了,当然,延时值根据电源频率及定时器分频比不同,有相应的取值范围,一般可以用外中断负责过零边沿触发,一个边沿(至于哪个边沿与过零信号硬件结构有关)负责关闭可控硅,一个边沿负责延时计算,并写入定时器,由定时器中断来打开可控硅.'改变INT1中断中的"移相值",即可改变输出电压,这里T2分频比为1024,可根据主频计算出移相值取值范围'程序采用电平触发,脉冲触发可作相应修改'若主频12M,电源50Hz,则移相值计算约为0--117,但实际使用0-105就可以了,太大了会移相到过零位置,使可控硅不能关断'单片机类型atmege16,开发者: email:372xcom1@ 下面是主要的程序'主程序:'略ldi r16,4 'INT1上升,下降沿都中断Out Mcucr,R16ldi r16,128 'INT1中断允许,INT0,INT2中断禁止Out Gicr,R16ldi r16,7Out Tccr2,R16 'T2开始循环计数andi r17,127 '暂时禁止T2比较匹配中断(T2比较匹配中断在中断程序中启闭) Out Timsk,R17sei'-------------------------中断服务程序------------------------------------------Int_comp2: '移相中断push r17in r17,sregpush r17cbi porta,5 '触发信号输出in r17,timskandi r17,127 '禁止T2比较匹配中断out timsk,r17pop r17out sreg,r17pop r17retiInt1_isr: '电源同步中断push r17in r17,sregpush r17sbis pind,3 'int1引脚(电源同步)状态=1则跳行,上升沿中断rjmp falling'上升沿中断sbi portA,5 '关触发rjmp isr_overFalling:'下降沿中断ldi r17,0Out Tcnt2,R17 'T2清零lds r17,移相值Out Ocr2,R17'清中断标志,确保中断正确执行in r17,tifrori r17,128 '清T2匹配标志Out Tifr,R17in r17,timskori r17,128Out Timsk,R17 '允许T2比较匹配中断Isr_over:pop r17pop r17Reti上面的是的是A VR的汇编程序,51的也可以实现的,就是用定时器的溢出中断啦,溢出值-移相值=初始值触发可控硅用脉冲方式,计算好触发脉冲宽度对应的计数初值同步信号输入--下沿中断写计数初值,开始计数--计数器溢出中断,判标志=0,打开可控硅,写触发脉冲初值,写标志=1---再次溢出中断,判标志=1,关可控硅,清零标志--------再次同步中断超低成本的可控硅开关控制器概述传统的机械恒温器主要用于厨具等开关器具,控制温度的开关调节,存在调节精度不高、低温调节不精确、出厂校准、容易损坏零部件等缺陷,本文利用PIC10F204微控制器,结合可控硅开关器件设计的基于微控制器的恒温器,可广泛应用台灯、吸尘器等家用器具,具有超低成本、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自动断电等功能。
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实验报告
![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dc6a63011ca300a6c390fc.png)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_____功率电子学课程设计____ 题目名称___双向可控硅调光台灯电路__ 学生学院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2012年6月8日目录第一部分:摘要 (3)第二部分:方案的选择及改进 (4)第三部分:电路工作原理及其原理图 (5)电路工作原理 (5)电路原理图 (5)第四部分:主要元件介绍 (6)第五部分:所用仪器及元件清单 (7)第六部分:电路波形及数据分析 (8)电源电压 (8)负载两端 (9)可控硅两端 (11)电容两端 (14)可控硅门极 (17)波形处理及分析 (19)第七部分:总结 (19)第八部分:参考文献 (20)一、摘要交流调压电路是采用相位控制方式的交流电力控制电路,通常是将两个晶闸管反并联后串联在每相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
在电源的每半个周期内触发一次晶闸管,使之导通。
与相控整流电路一样,通过控制晶闸管开通时所对应的相位,可以方便的调节交流输出电压的有值,从而达到交流调压的目的。
其晶闸管可以利用电源自然换相,无需强迫关掉电路,并可实现电压的平滑调节,系统响应速度较快,但它也存在深控时功率因数较低,易产生高次谐波等缺点。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是对单相交流电的电压进行调节的电路。
交流调压电路主要应用在电热控制、交流电动机速度控制、交流稳压器等场合,主要有灯光调节(如调光台灯、舞台灯光控制等),温度调节(如工频加热、感应加热、需控制的家用电器等),泵及风机等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交流电机的调压调速(如纺织、造纸、冶金等领域的调压调速),随电机负载大小自动调压(对于起动机等有较长时间空载或轻载的负荷,自动调压可以节省电能),变压器初级调压(在高压小电流或低压大电流直流电源中,如采用晶闸管相孔整流电路,需要很多晶闸管串联或并联,若采用交流调压电路在变压器初级调压。
可控硅调光电源原理
![可控硅调光电源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a9ad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5.png)
可控硅调光电源原理
可控硅调光电源是一种常用的电源控制器,用于调节和控制灯光的亮度。
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可控硅调光原理和电源控制原理。
可控硅调光原理是通过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度,从而改变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灯光的亮度。
可控硅是一种电子元件,具有可变的电阻特性。
在正半个电压周期内,当信号控制电压高于可控硅的导通电压,可控硅将导通,电源正向电流通过灯光被点亮,灯光亮度增加。
反之,当信号控制电压低于可控硅的导通电压,可控硅关闭,灯光熄灭。
电源控制原理是通过控制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度,进而控制灯光的亮度。
通过使用电路控制器,可以调节可控硅的导通电压,进而改变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
通常通过变压器和控制电路实现电源输出的调节,控制电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调整灯光的亮度。
综上所述,可控硅调光电源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度,改变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灯光的亮度。
电源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实现灯光亮度的调节。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https://img.taocdn.com/s3/m/5c2e45cc28ea81c758f578c1.png)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上图为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图,其工作原理为:接通电源,220V经过灯泡VR4 R19对C23充电...由于电容二端电压是不能突变的...充电需要一定时间的...充电时间由VR4和R19大小决定...越小充电越快...越大充电越慢...当C23上电压充到约为33V左右的时候...DB1导通..可控硅也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灯泡中有电流流过...灯泡就亮了... 随着DB1导通...C23上电压被完全放掉...DB1又截止...可控硅也随之截止...灯泡熄灭...C23上又进行刚开始一样的循环...因为时间短人眼有暂留的现象,所以灯泡看起来是一直亮的,充放电时间越短...灯泡就越亮,反之...R20 C24能保护可控硅...如果用在阻性负载上可以省掉.如果是用在感性负载,比如说电动机上就要加上去,这个电路也可以用于电动机调速上.简易混合调光电路图调光电路图如附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电学原理可知,电容器接入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最大值在相位上相差90°。
根据这一原理,把C1 和C2串联联接,并从中间取出该差为我所用,这比电阻与电容串联更稳定。
电路中,D1和D2分别对电源的正半波及负半波进行整流,并加到A触发和C1或 C2充电。
进一步用W来改变触发时间进行移相,只要调整W的阻值,就可达到改变输出电压的目的。
D1和D2还起限制触发极的反相电压保护双向可控硅的作用。
常用调光方法的工作原理核心提示: 1、脉冲宽度调制( PWM )调光法这种调光控制法是利用调节高频逆变器中功率开关管的脉冲占空比,从而实现灯输出功率的调节。
半桥逆变器的最大占空比为 0.5 ,以确保半桥逆变器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管之间有一个死时间,以避免两个功率开关管由于共态导通1、脉冲宽度调制(PWM)调光法这种调光控制法是利用调节高频逆变器中功率开关管的脉冲占空比,从而实现灯输出功率的调节。
半桥逆变器的最大占空比为0.5,以确保半桥逆变器中的两个功率开关管之间有一个死时间,以避免两个功率开关管由于共态导通而损坏。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7bac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3.png)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背景介绍可控硅(Triac)调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家庭照明和商业照明系统中。
传统的可控硅调光方案通常需要使用隔离电路,以确保安全和可靠性。
然而,隔离电路的成本较高,且体积较大,这限制了可控硅调光技术在某些场景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应运而生。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的原理传统的可控硅调光方案中,使用了一个隔离电路来隔离低压和高压部分。
然而,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通过特殊的电路设计,将低压和高压部分有选择性地连接起来。
具体来说,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使用了一个光耦(Optocoupler)来实现低压和高压之间的隔离。
光耦是由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三极管(Phototriac)组成的。
当LED部分接收到低压信号时,它会发出光信号,经过光敏三极管的探测和放大后,会激活高压部分的可控硅元件,从而实现调光控制。
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的特点1.成本低:相比传统的可控硅调光方案,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采用了更简单的电路设计,减少了电路中的元件数量和复杂性,从而降低了成本。
2.体积小: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不需要使用隔离电路,减少了整个电路的体积和重量,使其在空间有限的场景下更加适用。
3.灵活性高: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光敏三极管和可控硅元件,以满足不同功率和调光要求。
然而,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低压和高压部分没有隔离,因此需要特别关注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在调光范围和调光效果上可能与传统的可控硅调光方案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试和优化。
实际应用案例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一些家庭照明和商业照明系统中。
下面我们以一个家庭照明系统为例,说明如何使用非隔离可控硅调光方案。
系统结构家庭照明系统中,通常有多个照明设备需要同时进行调光控制。
为了降低复杂性和成本,可以使用一个单片机作为中央控制器来控制多个非隔离可控硅调光电路。
电路设计在每个非隔离可控硅调光电路中,光耦将低压和高压部分连接起来。
可控硅调光电路的焊接组装与调试ppt课件
![可控硅调光电路的焊接组装与调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158a6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a.png)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8.1.3晶闸管的参数
二、电流定额
1. 通态平均电流IT(AV) 在规定的环境温度和散热条件下,结温为额定值, 允许通过的工频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V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8.1.1晶闸管结构、符号及外形
二、晶闸管的外形
螺栓型
平板 型
塑封型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8.1.2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导通关断实验
RG
V
UA
RG
V
UA
S1
S2
S1
S2
UG UG
1
2
(a)
UG1 UG2 (b)
(1)S1 S2均断开时,灯不亮。晶闸管阻断。 (2)S1闭合,S2断开,灯亮,晶闸管导通,且导通 后,S1断开,灯继续亮,晶闸管继续保持导通状态。 (3)S1断开,S2闭合,灯不亮,晶闸管阻断。 (4)按图(b)联接电路,观察实验现象无论S1 S2 闭合还是断开,灯均不亮,晶闸管均阻断。
(2)减小阳极与阴极间正向电压至0或加反向电压。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 置好PP管及配 件,用 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常用可控硅调速调光电路
![常用可控硅调速调光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01d0fcdab14e852458fb5714.png)
常用可控硅调速调光电路(图)
典型的120V可控硅调光器电路图另一种120V可控硅调光器电路图
用于230V白炽灯的大功率双向晶闸管调光器电路图
可控硅应用电路举例
1. 可控硅应用电路_直流可控硅触发电路:如图G2是一个电视机常用的过压保护电路,当E+电压过高时A点电压也变高,当它高于稳压管DZ的稳压值时DZ道通,可控硅D受触发而道通将E+短路,使保险丝RJ熔断,从而起到过压保护的作用。
2. 可控硅应用电路_相位可控硅触发电路:相位触发电路实际上是交流触发电路的一种,如图G3,这个电路的方法是利用RC回路控制触发信号的相位。
当R值较少时,RC时间常数较少,触发信号的相移A1较少,因此负载获得较大的电功率;当R值较大时,RC时间常数较大,触发信号的相移A2较大,因此负载获得较少的电功率。
这个典型的电功率无级调整电路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电气产品中都应用它。
用氖灯触发的大功率双向可控硅调光器电路图
简易单向晶闸管调光器电路图
D1和D2分别对电源的正半波及负半波进行整流后对C1或C2充电,RW1用来调节触发时间,由于调节后的移相量不同,就可以达到改变输出电压的目的。
本电路利用了电容器在正弦波交流电路中的电压与电流相位差最大为90°这一原理,实际使用中比常规的RC串联电路更稳定。
可控硅应用电路图
![可控硅应用电路图](https://img.taocdn.com/s3/m/5b2cee622b160b4e767fcfa6.png)
单向可控硅PCR606应用电路图:用PCR406制作调光电路:单向晶闸管调光灯电路板:电路原理:由灯泡、开关S、整流管D1-D4:1N4007、可控硅100-6与电源构成主电路:由电位器PR1A:500K、电容C1:1U、电阻R1:1K;R2:1K构成触发电路。
接通220v后,经过D1-D4全桥整流得到的脉动直流电压加至RP1A,给电容C1充电,当C1两端电压上升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触发可控硅Q1,灯泡点亮。
同样的,调节RP1A变C1充/放电时间常数,因而改变触发脉冲的长短,改变了Q1的导电角(导通程度),达到调节灯牌亮度的目的。
电路中,由电源插头XP、灯泡EL、电源开关S、整流管VD1~VD4、单相晶闸管VS与电源构成主电路;由电位器RP、电容C、电阻R1与R2构成触发电路。
将XP插入市电插座,闭合S,接通220V交流电源,VD1~VD4全桥整流得到脉动直流电压加至RP,调节RP的阻值,就能改变C的充/放电时间常数,即改变VS控制触发角,从而改变VS的导通程度,使EL获得0~220V电压。
RP的阻值调得越大,则EL越暗,反之越亮,达到无级调光的目的。
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及线路板图工作原理,图1:R、RP、C、D组成脉冲形成网络触发双向可控硅vT,使VT在市电正负半周均保持相应正反向导通。
调节RP阻值,即可改变VT的导通角,达到调节负载RL上电压的目的。
可用于家庭台灯调光、电熨斗、电热毯的调温等。
此双向可控硅在加散热器的情况下,控制的负载功率可达500w左右。
图2为印板图。
最简单的双向晶闸管调光灯电路图如图是一个最简单的双向晶闸管调光灯电路,双向晶闸管的特点是只要在其控制极上加上适当的触发脉冲或控制电流,无论在交流的正半周还是负半周,均可导通,导通时间与所加的脉冲宽度及门极电流大小有关。
调节RP可改变灯泡E的亮度大小。
调光台灯电路:调光台灯的电路非常简单,仅仅是一个可控硅调压电路而已。
市场上见到的电路大多是第二个图所示的电路,工作原理是:当交流电的正半周或副半周到来是,经过全桥整流,加到可控硅上的电源是单向的。
可控硅调光电路工作的原理
![可控硅调光电路工作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74a9f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cb.png)
可控硅调光电路工作的原理可控硅是一种双向控制的开关元件,具有较低的导通压降和较高的耐电流能力。
在光强度调节电路中,可控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控制其工作状态来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从而实现对光强度的调节。
在可控硅调光电路中,通常采用了脉宽调制的方式来实现对光的调节。
该方式通过调节可控硅的导通时间比例,从而实现对光强度的调节。
可控硅通常由门极(G)和主极(K)两个极端组成,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导通和截止。
1.导通阶段:当施加在可控硅的门极和主极之间的电压(或电流)超过一定的触发电压(或触发电流),可控硅将开始导通。
在导通状态下,可控硅的主极与门极之间的电压将降低到一个较低的导通压降,而主极与主极之间则会出现一个较低的电流。
导通状态将一直保持,直到可控硅中的电流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截止电流。
2.截止阶段:当可控硅中的电流降低到截止电流以下时,可控硅将切换至截止状态。
在截止状态下,可控硅的主极与门极之间的电压将恢复到较高的截止电压,从而停止导通。
可控硅调光电路中的关键是如何控制可控硅的导通时间比例,从而实现对光强度的调节。
这一过程通常可以通过改变可控硅的触发电压来实现,而触发电压通常可以通过调节电压源来实现。
当触发电压较高时,可控硅容易导通,光源的亮度增加;当触发电压较低时,可控硅不易导通,光源的亮度减小。
通过调节电压源的输出电压,可以实现对光源亮度的精细调节。
总结来说,可控硅调光电路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和截止状态,以及精细调节触发电压,从而实现对光强度的调节。
通过改变可控硅导通的时间比例,控制光源的亮度,并实现对光亮度的精确控制。
这种调光方式具有调节范围广、调节精度高、调节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照明等领域。
可控硅调光电路
![可控硅调光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026aa50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b.png)
可控硅调光电路
可控硅调光电路是一种可以调节光线亮度的电路系统,其主要构成部件是可控硅,由
于具有稳定可靠的特性,可控硅调光电路被广泛应用于照明系统中,为照明设备提供高效、可调节的光源。
可控硅调光电路由变压器、桥式可控硅和负载组成,变压器一侧施加一定的交流电压,另一侧输出变压给桥式可控硅,桥式可控硅根据控制信号选择不同的电压级别,进而实现
控制负载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光强度的调整。
可控硅调光电路具有低成本、控制精度高、可靠性高、体积小等优点,可以通过一定
的控制信号调节光的强度,还可以在较低的电压下实现较高调节范围。
此外,可控硅还可
以根据需要提供特殊特性,例如逆变电流控制,可以用于替代传统开关灯式照明系统,以
提高节能效率和节省电能。
可控硅调光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家用照明、楼宇大厅的照明系统中均可看到它的
身影,它通过有序地将变压处理,然后再作为调光电缆连接灯具,因此,可控硅调光电路
已经成为照明技术更加发达的重要支柱之一。
50w可控硅调光方案
![50w可控硅调光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2293e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9.png)
50w可控硅调光方案50W可控硅调光方案是一种使用可控硅器件控制灯光亮度的方案。
该方案基于可控硅器件的特性,能够实现灯光的无级调光,不仅可以提高照明环境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还可以满足不同亮度需求的灯光场景。
实现50W可控硅调光方案的步骤如下:1.光源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光源,例如LED灯、卤钨灯或氙灯等。
不同的光源需要使用不同的电路结构和控制方式。
2.设计电路:将可控硅器件、电感、电容等器件进行组合,设计出稳定的电路结构。
可控硅器件通常需要加入反向二极管,以保证器件正常工作。
3.控制信号:可控硅器件需要通过控制信号才能实现调光功能。
控制信号可以使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控制,也可以使用无线遥控器、APP等方式控制。
4.调试测试:将电路连接到光源上,进行调试测试。
调试测试需要仔细检查灯光的亮度、稳定性和调光精度等参数。
5.安全保障:可控硅调光方案需要注意电路安全问题,例如过流保护、漏电保护以及接地保护等。
50W可控硅调光方案的主要优点是:1.无级调光:使用可控硅器件可以实现无级调光,灯光亮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方便用户自定义照明场景。
2.节能效果:灯光亮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可以节约能源,提高照明效率。
3.稳定性高:可控硅器件本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保证灯光亮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控制方便:可使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例如遥控器、APP等,可以方便地对灯光进行控制。
5.易于维护:可控硅调光方案电路简单,维护方便。
总之,50W可控硅调光方案是一种提高灯光舒适度、节约能源、方便控制和易于维护的方案,适用于不同的灯光场景和应用领域。
一种LED可控硅调光电路[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LED可控硅调光电路[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f6bf9216f705cc1754270952.png)
专利名称:一种LED可控硅调光电路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卢世勇,丁西伦,刘岩,连光涛申请号:CN201720665293.4
申请日:20170609
公开号:CN207505168U
公开日:
2018061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电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可控硅调光电路,且其包括可控硅调光器、整流电路、LED灯组和驱动电路,可控硅调光器通过整流电路与LED灯组相连,驱动电路一端与LED灯组相连,其另一端与整流电路相连并接地,整流电路的两端还并联有一限流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可控硅调光电路,在与可控硅调光器连接的整流电路与驱动电路之间设置一限流电路,通过限流电路起到对驱动电路进行电压控制,使其在可控硅调光器切角不同时,对应阻值也不同,实现改变流过LED灯组的电流的功能,特别是在调光器切角较小时,能起到提前关断的作用,加深了调光深度、改善了调光效果。
申请人:厦门奇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新区软件园曾厝垵北路1号1-208G单元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双向可控硅运用
![双向可控硅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961512810661ed9ad51f36b.png)
可控硅分为单向的和双向的,符号也不同.单向可控硅有三个PN结,由最外层的P极和N极引出两个电极,分别称为阳极和阴极,由中间的P极引出一个控制极.单向可控硅有其独特的特性:当阳极接反向电压,或者阳极接正向电压但控制极不加电压时,它都不导通,而阳极和控制极同时接正向电压时,它就会变成导通状态.一旦导通,控制电压便失去了对它的控制作用,不论有没有控制电压,也不论控制电压的极性如何,将一直处于导通状态.要想关断,只有把阳极电压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或者反向.双向可控硅的引脚多数是按T1、T2、G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电极引脚向下,面对有字符的一面时).加在控制极G上的触发脉冲的大小或时间改变时,就能改变其导通电流的大小.与单向可控硅的区别是,双向可控硅G极上触发脉冲的极性改变时,其导通方向就随着极性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能够控制交流电负载.而单向可控硅经触发后只能从阳极向阴极单方向导通,所以可控硅有单双向之分.电子制作中常用可控硅,单向的有MCR-100等,双向的有TLC336等类似的电路也常用于是炉中:双向可控硅过零电压触发驱动电路(MOC3040应用电路)这种器件是一种单片机输出与双向可控硅之间较理想的接口器件。
它由输入和输出两部分组成,输入部分是一砷化镓发光二极管。
该二极管在5~15mA正向电流作用下发出足够强度的红外线,触发输出部分。
输出部分是一硅光敏双向可控硅,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双向导通。
该器件为六引脚双列直插式封装,其引脚配置和内部结构见上图:在中频炉中整流侧关断时间采用KP-60微秒以内,逆变侧关短时间采用KK-30微秒以内这也是KP管与KK管的主要区别晶闸管T在工作过程中,它的阳极A和阴极K与电源和负载连接,组成晶闸管的主电路,晶闸管的门极G和阴极K与控制晶闸管的装置连接,组成晶闸管的控制电路晶闸管的工作条件:1.晶闸管承受反向阳极电压时,不管门极承受那种电压,晶闸管都处于关短状态。
2.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仅在门极承受正向电压的情况下晶闸管才导通。
四种可控硅的调光电路
![四种可控硅的调光电路](https://img.taocdn.com/s3/m/df8dfce4102de2bd960588c4.png)
可控硅的四种调光电路分析憨牛电子这里对几种随机型调光电路的性能进行分析。
所谓的随机型调光,即在输入触发信号时,不管电源电压方向、压值如何,其负载立刻导通。
而在过零处关断。
它是靠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来调光的。
图 1 、2 、 3 、 4 都是随机型调光电路。
图 1 是一种最简单的调光电路。
它的优点是元件少.仅三只。
R 是限流电阻,防止在刚通电时,由于 RP 处于低阻值上.因电流过大而损坏元件。
该电路虽然最简单。
但缺点也最多。
一是电路中 RP的选择问题。
因为不同型号的可控硅,其触发电流也有所不同,尤其是不同电流的可控硅,触发电流相差可在多倍以上。
当使用不同触发电流的可控硅时, RP 的阻值也应不同,才能获得较好的调节范围;二是存在双向导通电压不一致现象。
这一现象出现在 50 %功率以上的范围。
功率越接近 50 %处越明显。
当低于 50 %时甚至出现单向导通现象。
这些现象是由可控硅本身造成的。
因为双向可控硅其双向的触发电流不一致,小的方向先导通,大的后导通,当小的方向在电压峰值都无法导通时.就成了单向导通。
这是双向可控硅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其触发电流无法做到一致,这是难于克服的缺点;三是有闪烁现象。
在 50 %功率处有严重的闪烁。
这是因为触发电流大的耶向,只能在电压峰值时才能导通。
由于电压波动,可控硅触发电流发生细微变化的不稳定因数,使可控硅的某一向时通时断造成的。
还有在弱光时也有闪烁。
图 1 也有一个优点,即当 RP 阻值足够大时,可不用电源开关,关灯时将光调至最暗直至熄灭为止。
图2 的电路可用较小的 RP 。
图 3 除元件较多外.其优缺点与图 1 一样。
该电路的元件参数要配合恰当,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当改变其中一个元件的参数时,其他元件的参数也要调整,是制作难度最高的电路。
该电路如用单向可控硅 ( 由全波整流供电 ) ,则可减轻双向导通电压不一致或单向导通现象,只在弱光时有单向导通现象,该现象不是可控硅造成的,而是由电路本身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接通电源,220V经过灯泡VR4 R19对C23充电...由于电容二端电压是不能突变的...充电需要一定时间的...充电时间由VR4和R19大小决定...越小充电越快...越大充电越慢...当C23上电压充到约为33V左右的时候...DB1导通..可控硅也导通...可控硅导通后...灯泡中有电流流过...灯泡就亮了...随着DB1导通...C23上电压被完全放掉...DB1又截止...可控硅也随之截止...灯泡熄灭...C23上又进行刚开始一样的循环...因为时间短人眼有暂留的现象,所以灯泡看起来是一直亮的...
DB1是一个双向触发管...当二端电压超过33V左右.就会导通
充放电时间越短...灯泡就越亮...HE HE..反之...R20 C24能保护可控硅...如果用在阻性负载上可以省掉.如果是用在感性负载,比如说电动机上就要加上去....这个电路也可以用于电动机调速上...当然是要求不高的情况下...
触发二极管是不让不够强的触发信号通过.让可控硅避开半导区.一些不大敏感的可控硅半导区比较宽,不能省略触发二极管.即使是MCR100-D这么灵敏的可控硅,其触发电路的设计也要考虑到避免半导状态.当然MCR100-D和类似参数的可控硅,在某些应用中为了降低成本,可以省掉触发二极管.
可控硅正常时工作在开关状态下,其功耗是比较小的.在半导区工作,相当于三极管工作在线性放大区,功耗会大很
倍,容易使可控硅烧毁触发二极管的作用是当电容C23上的电压低于他的导通阀值时,相当于是断开的,当电容上的电压大于其阀值时,触发二极管突然导通,变成一个阻值很小的电阻,C23上的电压通过它加在可控硅的触发极上,产生较大的放电电流,触发可控硅的导通。
.
这个电路的优点是元件少,成本低,性价比高...缺点是...对电源干扰比较大,噪声大...驱动电动机时候在较小的时候可能会发热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