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6-清平乐村居解析课件PPT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古诗词PPT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古诗词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45407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a.png)
一 诗人生平
步入仕途
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辛弃疾名重一 时。宋高宗任命作为“归正人”的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 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二十三岁。
三 诗词赏析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 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 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 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 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 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 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 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三 诗词赏析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 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 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 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第三部分
诗词 赏析ຫໍສະໝຸດ 三 诗词赏析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 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 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 ,“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 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 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清平乐村居》PPT课件6 (共19张PPT)
![《清平乐村居》PPT课件6 (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4e88f67be1e650e53ea9917.png)
26、清平乐 村居
(2)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 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 吗?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 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 谈,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上去询问 而打断他们交谈,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
26、清平乐 村居
作者在农村看到这样的情 景,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
26、清平乐 村居
我向他们的周围看了看,猜到了他们交谈的 内容。他们虽然居住在低小的茅屋里,但是周围 的景色却非常美丽。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三 个勤劳而可爱的儿子。这怎么能不使他们高兴呢? 我呆呆地望着……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词。
26、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 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 表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 的欣赏。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 一部分。
26、清平乐 村居
词中的第三、四句写了哪些人 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 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和场面, 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有田园特色的生 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 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6、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 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 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 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26、清平乐 村居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 “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
26、清平乐 村居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 职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 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 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 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 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饱 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这首词 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 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清平乐村居课件PPT解析
![清平乐村居课件PPT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f07311ec3a87c24128c494.png)
溪边有一户人家,一家五口就住在一间又旧又破又小的 茅屋里。但能看出来,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
窗口映出了老翁和老妇。他们正用吴地的方言饮酒作乐。 老翁老妇早已喝醉。老翁:“我说老伴儿,你看我们像‘小’ 乐天派吗?”老妇:“还‘小’乐天派呢!都成‘老’乐天 派了吧!”
读着
,我仿佛看到(听到)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 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 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 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 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 白发夫妻。
诗句理解: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 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 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 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 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 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 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 快。读来觉得有无限温情充溢胸中。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清
醉里吴音相媚好,
平
白发谁家翁媪。
乐
·
村 居
辛 弃 大儿锄豆溪东, 疾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小结: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 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恬 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表 达了词人轻松闲适的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 欣赏。
26、清平乐 村居
wēnɡ chú
lián
翁锄莲
老翁
锄头
莲花
茅檐低小,yán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清平乐村居》古诗词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bd5a9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1.png)
你们了解辛弃疾吗?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 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辛弃疾生于金国,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 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辛弃疾抱 憾病逝,年六十八。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
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 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 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 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 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 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 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 品。。
这一首脍炙人口的村居吧!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 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请你来比较一下,词的格式有什么特殊之处。
词也叫“长短句”。 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古人给词配上乐,词 便能唱出来。因此词牌就是一种节奏,也是一种意境。 上下阕:也叫上下片,朗读时,上下片之间要停顿一下。
语文五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
1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村居》
一、谈话导入,诗词比较
村居 高鼎
这首诗大家一定不陌生。今天 我们将要了解一位白发苍苍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 老人——辛弃疾, 他的一生,
拂堤杨柳醉春烟。 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坎
儿童散学归来早, 坷与不幸,但他从未向命运低
忙趁东风放纸鸢 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
“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 这真是‘恩将仇报’了!”
“别再罗嗦了,”魔鬼说道,“反正你是非死不可 的。”
2024版《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2024版《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0e6099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4.png)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归隐田园的情怀,表达了对喧嚣世界的厌倦和对 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其高洁的情操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家庭和睦、亲情深厚的体现
家庭成员间的互动
诗中通过描绘老夫妇之间的互相 逗趣、小儿子的无忧无虑和大儿 子的勤劳朴实,展现了家庭成员
间的和睦相处和深厚感情。
家庭生活的温馨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01
描绘自然美景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如青山绿水、
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02 03
展现田园生活
诗中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与美好,如耕种、收割、养殖等生产 活动,以及村民们淳朴、善良、勤劳的品质,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和追求。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目录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诗词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场景 •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Chapter
辛弃疾生平及文学成就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 人。 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屡遭贬谪,壮志难酬。
诗中所描绘的家庭生活场景,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等,都给人一种温馨、 和谐的感觉,体现了家庭的和睦
与幸福。
亲情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深厚 感情,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这 种亲情不仅给人以温暖和安慰, 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支
撑。
诗人内心世界的寄托和慰藉
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通过描绘乡 村生活的美好和自由,寄托了自己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 往。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课件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17098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1.png)
整体思想感情
要点一
总结词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 了作者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辛弃疾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 活的热爱和向往。在词中,他通过描绘农村的美丽景色和 人们的朴实情感,传递出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息。这种气 息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温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 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词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 真挚的情感,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传承文化
这首词所描绘的乡村生活和家庭情感 ,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影响深远。
06
《清平乐·村居》的实践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语言技能培养
通过学习《清平乐·村居》 ,学生可以掌握诗词的韵 律、节奏和语言美感,提 高语言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辛弃疾的创作背景 和风格的介绍,培养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 趣。
重要地位
在文学史上,《清平乐·村居》被视为辛弃疾的重要作品之一,被广泛传颂和引用 。
文学价值
这首词的文学价值极高,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的诗歌、散文等文学形 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平乐·村居》对后世的影响
启发创作
许多文学家和艺术家受到《清平乐·村 居》的启发,创作了大量的诗歌、绘 画等作品,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艺术宝 库。
音韵和谐
整首词的音韵和谐,押韵自然,给人 以美的享受。
结构的特点
层次分明
这首词的结构层次分明,先描绘整体环境,再具体到人物活 动,最后回到整体环境,使整首词有头有尾,完整统一。
对比手法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活动,使画面更加生动 有趣。
清平乐村居课件小学语文PPT课件
![清平乐村居课件小学语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e8b60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6.png)
思想感情。
03
思想内涵
辛弃疾的田园诗多表现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而其他
诗人的田园诗则多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了解古代文人隐逸情怀及其影响
隐逸情怀的体现
古代文人隐逸情怀体现在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对黑暗官场的厌恶等方面。他们往 往选择远离尘嚣、归隐山林或寄情山水之间来表达自己的隐逸情怀。
隐逸情怀的影响
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他们通过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来表 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他们的作品也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思想观 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你眼中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
描述乡村的自然风光,如青山绿水、鸟语 花香等。
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对偶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如 “醉里吴音相媚好”与“ 白发谁家翁媪”,使诗歌
更加和谐优美。
体会作者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通过对乡村生活场景的描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 情趣。
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和审美判断力。
好。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02
通过描写老年人的悠闲自得,展现乡村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03
呈现孩子们在乡村中的勤劳和快乐,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生活的
丰富多彩。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比喻
将“茅檐”比作“低小”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房屋
的简陋和乡村的朴素。
《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清平乐村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541e9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4.png)
《清平乐村居》PPT课件•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写作手法探讨与借鉴目•主题思想阐释与现实意义•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录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01生于金朝统治下的北方,少年时参与抗金斗争,后南归宋朝。
早期经历官场生涯文学成就历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安抚使,积极主张抗金,却屡遭排挤。
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等。
030201辛弃疾生平事迹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此时他已被弹劾落职,闲居乡野。
时间背景描绘的是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地点背景作者在词中表达了对官场斗争的厌倦和对农村安宁生活的向往。
情感背景《清平乐村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南宋农村生活社会环境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繁,农村生活相对平静。
经济状况南宋农村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民生活较为贫困。
文化氛围南宋时期文化繁荣,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匮乏。
文本解读与赏析02全文朗读及录音全文朗读提供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语调、停顿和重音。
录音材料附上课文录音,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模仿。
重点词句解析与翻译重点词解析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进行深入解析,如“茅檐”、“溪上”、“青青草”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并感受词的韵味。
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美感和表达技巧。
意境描绘与审美体验意境描绘通过描述课文所展现的清新、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审美体验结合词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词的艺术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0303展现翁媪的生活状态通过描写他们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展现他们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01描绘翁媪的外貌特征白发苍苍,面容和蔼,穿着朴素,展现出老年人的慈祥与和蔼。
26清平乐村居最终版-课件
![26清平乐村居最终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df954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4.png)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 沙场秋点兵!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 沙场秋点兵! 弓如霹雳弦惊。
26 清平乐 村居
26 清平乐 村居
26 清平y乐uè 村居
26 清平y乐uè 村居
26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26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ǎo)。
26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醉里吴音相媚好,
醉里吴音相白发媚谁好家翁媪。
26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bāo)莲蓬。
●
26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26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b8fd7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a.png)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翁
媪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 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和老妇。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卧]:趴着。
读了这首词,你好像看到了哪些景物?都有何特点?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 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 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 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天真 有趣
作业布置
背诵《清平乐·村居》。
谢谢同学们观看
《古诗三首》(二)
《清平乐·村居》
发现不同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 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 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词牌名
yuè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 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词中哪些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最喜欢哪一位呢?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为什么老两口让你们觉得很美,美在何处? 联系整首词,想象这老两口会聊些什么呢?
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陶醉、酒醉、沉醉……
从“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 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呵呵地陶醉其中 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
2024版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课件
![2024版语文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be50b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6.png)
居》课件•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词语解释与典故探源•朗读指导与技巧训练目录•意境体验与审美教育•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辛弃疾生平与成就《清平乐村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南宋社会生活掠影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
然而,朝廷内部腐败严重,对外则采取屈辱求和的政策。
这种时代背景对辛弃疾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辛弃疾通过《清平乐·村居》等作品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同时,他的词作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众生活状态。
文本解读与赏析《清平乐村居》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写作特点描绘田园风光及人物形象分析田园风光人物形象分析传达作者情感与思想内涵作者情感思想内涵词语解释与典故探源茅檐溪上青青草030201重点词语解释及用法举例典故出处、含义及在文中作用典故《清平乐·村居》中运用了“白发谁家翁媪”的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原意是形容年老夫妻相互扶持,共度岁月。
在本文中,通过引用这一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谐、安宁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含义通过典故的运用,丰富了诗词的意境,使读者在理解诗词时能够产生共鸣,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清平乐村居课件PPT解析共24页文档
![清平乐村居课件PPT解析共24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11b78e0ee06eff9aff807b1.png)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清平乐村居课件PPT解析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古诗词清平乐村居课件PPT
![古诗词清平乐村居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10807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0.png)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
01
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
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
02
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原为唐教坊曲名。这首 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 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 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 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 宁静生活的喜爱。
小溪旁有一丛丛青翠欲滴的小草,长得十分茂盛,在小溪、 荷花的衬托下,更显得碧绿可爱。屋檐上,一对小鸟正用那 银铃般清脆的嗓音唱美妙动听的歌曲。
茅屋旁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刚刚喝了一些酒, 从他们红彤 彤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略带醉意,靠在一起,用吴地的方言一起亲热的 交谈,旁边的二儿子还不时插上几句呢!
大儿子正在小溪的东边的豆田里辛勤的锄草,干得多么卖力呀!而二儿 子也并没有闲着,正在用竹草细心的编织着鸡笼,十分专注。而尚未成 年的 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也帮不了什么忙,只能趴在小溪边上, 一边调皮地逗着小鱼,一边剥着莲蓬吃,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
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深深地陶醉了……
PART 01
编写故事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 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牧童——吕岩】改写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草原上,碧草茫茫,远处,几棵树挺立在草原上,像一 个个守护草原的卫士。这时,一阵风萧萧地吹过,原本毫无生气的草原舞动了起来, 不时发出“刷刷”的响声,就像一个个绿色跳跃的精灵正给这舒缓宁静而又迷人的月 夜奏上一曲动听的“夜曲”
01 02
杨万里觉得很奇怪,心想:他们在干吗呢? 这时,他发现一个小孩撑起了一把伞,但 是天气晴朗,并没有雨啊,这让杨万里很 纳闷:不知道他们想干啥呢?百思不得其 解。杨万里禁不住问他们:“你们张伞在 做什么呀?”小孩回答:“我们想省点力 气,让风带着船儿向前走,在利用风力呢, 风吹了伞,就能带着船儿走啦,嘻嘻!”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课件(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98284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6.png)
再读诗文
听配乐,再次有感 情地齐读一遍吧。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三首》。 2、挑一首古诗,尝试将你想象到的画面画出来。 3、完成相应的练习。
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知诗吴意地的方言 指相互逗趣
老翁、老妇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诗意: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 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 公婆父老?
这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 一起 ,这一就边是喝无酒奇,之一中边的聊奇天妙的之优笔闲。自当得然的,画面, 这几句这尽里管并写不得仅很仅平是淡限,于但这是对,翁它媪却的把生一活对,白发 翁媪,它乘概着括酒了意农,村彼普此遍“的媚老好年”夫,妻亲生密活无乐间,那 种和谐、温趣暖,、是惬有意一的定老的年典夫型妻意的义幸。福生活,形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思考:这两句中哪个 字使用得最妙?
诗意:最喜欢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 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趴在溪边剥莲蓬 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 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表现出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
子,才悠然自得其乐。
这首词 ,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 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 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 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会 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 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 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 的反映。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
![清平乐村居(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270c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4.png)
翻译
提供准确、流畅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同时增加语言运用的多样性 。
2024/1/26
10
03
意境描绘与审美体验
2024/1/26
11
描绘乡村生活场景
清新自然的乡村风光
通过PPT课件展示乡村的青山绿水、 蓝天白云、丰收的田野等自然景色, 营造出清新宁静的乡村氛围。
朴实无华的乡村生活
生动活泼的乡村人物
通过描绘乡村人物的形象与活动,如 儿童戏水、老人晒太阳、妇女闲聊等 ,展现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和谐融 洽。
展示乡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如耕 种、养殖、纺织、炊烟袅袅等,展现 乡村生活的朴实与宁静。
2024/1/26
12
抒发作者情感表达
2024/1/26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怀念
通过PPT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和音乐等元素,传达出作者 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 往。
关联现实生活
将诗词中的田园生活与现实中的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话题相结 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2024/1/26
21
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
2024/1/26
阐释“天人合一”哲学观念
通过化中的重要地位。
2024/1/26
创新田园文化的表现形式
通过创作新的田园诗词、歌曲、画作等艺术作品,以及开展田园主题的旅游、摄影、影视等活动,让田园文化以更加 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倡导绿色生态理念
田园文化所倡导的和谐自然、绿色生态的理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契合。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倡导
绿色生态理念,推广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模式,让田园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古诗《清平乐村居》图文教学课件
![古诗《清平乐村居》图文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dd65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8.png)
情感交流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诗歌过 程中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韵
味和意境。
创作练习:尝试自己写诗或绘画
01
02
03
仿写练习
指导学生模仿《清平乐·村 居》的风格和意境,创作 自己的小诗或短文,培养 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绘画表现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 的理解,用画笔描绘出诗 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将 文学与艺术相结合。
采用对比增强艺术效果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 的不同方面,突出其特点和差异。
艺术效果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使得人物形象 更加鲜明,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举例分析
如“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媪”,通过对比醉意朦胧中的温柔 乡音和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妇,突出 了老年人的幸福和安详。
节奏韵律和意境营造技巧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通过描写老夫妇的醉态和吴地方言的软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悠闲自得和老夫妇之间的 恩爱。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生动刻画了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和劳作场景,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手巧和小儿子的 顽皮可爱跃然纸上,进一步体现了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家庭的幸福温馨。
节奏韵律 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 美。
意境营造 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 围。
举例分析 如整首诗采用平仄相间的句式,押韵工整,读起来朗朗上 口;同时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景色的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 赞美,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
04 图文结合教学方案设计
交流与分享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分享对诗 句和插图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加深对诗意 的体会。
26清平乐村居解析PPT教学课件
![26清平乐村居解析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abb272d1f34693dbef3e18.png)
茅( )( ) 矛( )( )
媚( )( ) 眉( )( )
第47页/共52页
释词解句
• 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 “相媚好”:
• 整句诗的意 思:
•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无赖”:
• 整句诗的意
第48页/共52页
七、完成练习
• (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果实累累。 • ( ) 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 ( ) 溪水那样的清澈,干净。水中的小鱼、小虾无忧无虑地游来
第7页/共52页
26、清平乐 村居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
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 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 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 短句》。
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 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 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 闲居。
第25页/共52页
26、清平乐 村居
(2)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 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 吗?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 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 谈,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上去询问 而打断他们交谈,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
第26页/共52页
26、清平乐 村居
我向他们的周围看了看,猜到了他们交谈的 内容。他们虽然居住在低小的茅屋里,但是周围 的景色却非常美丽。他们的家庭是幸福的,有三 个勤劳而可爱的儿子。这怎么能不使他们高兴呢?
我呆呆地望着……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历任湖北、江西、 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 但不被采纳,不断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 闲居。
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 的方言为吴音。
• ④相媚好:互相说喜爱要好的话。 • ⑤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 ⑥织:编织。 • ⑦无赖:这里是顽皮的意思。
Hale Waihona Puke 阅读训练清平乐 村居茅檐 低小, 溪上 青青草。 醉里 吴音 相媚好, 白发 谁家翁媪。
大儿 锄豆溪东, 中儿 正织鸡笼; 最喜 小儿无赖, 溪头 卧剥莲蓬。
26、清平乐 村居
(2)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 屋前干什么?作者知道他们在谈些什么 吗?
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屋前亲昵地交 谈着。但是,他们是用方言——“吴音”交谈, 作者根本听不懂。作者又不忍上去询问而打 断他们交谈,只得站在远处进行观察。
26、清平乐 村居
作者在农村看到这样的情 景,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
26、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本 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 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 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 有3个韵脚字。“村居”—— 是这首词 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
26、清平乐 村居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
26、清平乐 村居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想本篇 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 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6、清平乐 村居
作者着重描写了什么场景?
白发翁媪的谈话,大儿锄 地,中儿织鸡笼,小儿剥莲蓬。
古代的诗词,语言很精练,内容很丰 富。阅读时,不会像阅读一般的文章那样 一看就懂,必须反复地阅读、思考和吟诵。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 一部分。
26、清平乐 村居
词中的第三、四句写了哪些人 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 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和场面, 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有田园特色的生 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 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6、清平乐 村居
溪头卧剥莲蓬。
生字词学习
26、清平乐 村居
wēnɡ chú
lián
翁锄莲
老翁
锄头
莲花
26 清平乐 村居
• 茅檐 溪上 醉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大儿 锄豆 溪东, 中儿 织鸡笼 无赖 溪头 卧剥莲蓬
解释词语
• 注释 ①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 • 清平乐,词牌名。 •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 ②茅檐:指茅屋。 •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
<<清平乐 村居>>是反映田园生活的, 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辛弃疾写的:
•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 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
yán
茅檐低小,
清
溪上青青草。
mèi
平
醉里吴音相媚好,
乐
ǎo
白发谁家翁媪。
·
村 辛 大儿锄豆溪东,
居弃
疾
中儿正织鸡笼,
wú lài
最喜小儿无赖,
bāo péng
小结
• 题目不是连在一起的 • 《清平乐 村居》每行字数不一样多,有4、5、6、
7个字,而《村居》每行都是7个字。 • 《清平乐 村居》有八小句,分两段
• 这两首诗都是压韵的。这就是诗和词的不同的地 方。词是诗的一种,因字数不相同,所以,又叫 长短句。
• 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有“唐诗”“宋 词”“元曲”之称。《清平乐 村居》中,“清平 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题目。而唐诗一般 是五言或者是七言的两种。
•词中有故事
这首词中有几个人?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作者看到了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在亲热地交谈着,老公公会说什么?老 婆婆会谈些什么呢?
•词中有画
这首词是一幅画,读了词的上阙,如果让你去画一幅画,你应 该在这幅画上画些什么呢?
•词中有情
在作者的笔下,乡村宁静的说是多么美好呀,你能看出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 可爱的?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 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 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作者 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 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村中环境: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秀
26、清平乐 村居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
期间,打击贪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 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隐居长达 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 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 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 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俚俗乡情图。这首词题 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 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 无论是诗还是词,都是压韵的,这样读起来朗朗 上口,很有韵味。
26、清平乐 村居
古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诗、词、 曲。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元曲” 的说法。词,有好多种类型。一种类型, 就有一个名字。如:“水调歌头”“西 江月”“清平乐”……
26、清平乐 村居
词和词牌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 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 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 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 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26-清平乐村居解析
词有特点
清平乐 村居 南宋 辛弃疾
村居 清 高鼎
• 茅檐低小, • 溪上青青草。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 醉里吴音相媚好, •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
看看这两首诗的有哪些地方不同?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这句描绘了哪些景物? 有何特点?
这句描绘了茅舍、小溪、青 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景色, 将它们组合成一幅画面。显得格 外清新优美,富有田园特色。
26、清平乐 村居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 “白发翁媪”是谁吗?从哪个词语可 以看出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