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人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单选题1.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 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等科技成就C. 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D. 唐朝音乐传入新罗,并广泛流行于民间2.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是由于具备了哪些条件?()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发达③实行开放的政策④交通发达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某中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的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列有关唐朝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
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C.唐太宗时,鉴真东渡日本D.唐玄宗时,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6.某初中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主题为“唐代的对外交往”的板报,并拟定了下列标题,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玄奘西游天竺取佛经B. 日本遣使来华C.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婚D. 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中国文化7.下列是对鉴真和玄奘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他们都是唐朝僧人B.他们都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重大贡献C.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是为了向所到国家传播佛学D.他们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8.2007年4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日本期间,在日本国会发表了题为《为了友谊与合作》的演讲。
他用大量事例深情地回顾了自秦汉以来中日交往的历史。
下列哪项是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A. “汉倭奴国王”金印B. 鉴真东渡C. 玄奘西游D. 郑和下西洋9.一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A.朝鲜半岛B.非洲C.阿拉伯半岛D.印度半岛2.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A.文明初露的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3.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A.《道德经》B.《大唐西域记》C.《徐霞客游记》D.《史记》4.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5.唐太宗时期,哪位高僧西游天竺()A.班超B.玄奘C.鉴真D.张骞6.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7.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8.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A.隋朝——隋文帝B.秦朝——汉武帝C.唐朝——唐玄宗D.宋朝——赵匡胤10.“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A.朝鲜B.日本C.天竺D.越南二非选择题1.遣唐使( 1 )背景:____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 2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_____,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题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历史现象与他有关的是()①鉴真东渡日本②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③玄奘西行天竺④设立唐蕃会盟碑A. ①②④B. ②③C. ②④D. ③④2.大唐以她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又以她慷慨豪迈的性格,向各国传播着中华文明。
以下属于唐朝“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的是()A. 文成公主入藏B. 鉴真东渡日本C. 玄奘天竺取经D. 遣唐使来华3.“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有:()①魏征②玄奘③鉴真④文成公主A.②③④B. ①③C. ②④D. ②③4.唐朝时期,与亚洲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根本原因是()A.对外交通发达B.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C. 采取对外开放政策D.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5.“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
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
”下列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A. 遣唐使来华B. 玄奘西行C. 鉴真东渡D. 文成公主入藏6.《大国海图人物志:金涛骇浪里的六道轮回》记载了一位中国高僧,历经千辛万苦,历时十二载,才完成夙愿。
下列哪一项不是这本书中介绍的内容?()A. 《大唐西域记》B. 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等科技知识C. 传播中国文学绘画等艺术D. 讲授佛经7.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图片不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是()A B C D8.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9.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哪一国的物产? ()A. 日本B. 波斯C. 新罗D. 天竺10.鉴真东渡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的文化,他为日本设计的一座佛寺,佛殿样式优美,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唐朝时期,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
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求取佛经2.对比下列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珎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钱币上都有汉字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3.右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下列关于新罗与唐朝关系的描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B.新罗仿照唐朝,实行科举制C.新罗引入中国的医学等科技成就D.中国音乐传入朝鲜半岛,广泛流传5.古典名著《西游记》描写了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这里的“西天”指的是() A.日本B.天竺C.朝鲜D.大食6.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史记》B.《大唐西域记》C.《马可·波罗行纪》D.《资治通鉴》7.右面两幅图片中人物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8.下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反映出()A.唐朝时阿拉伯、非洲的生活状况B.唐朝时东罗马盛产金币C.唐朝对外交往范围广泛D.外国比唐朝经济繁荣9.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对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不恰当()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D.新罗派遣使节来华10.唐朝时,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正确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靠遣唐使进行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日本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军事改革2.下面是小强搜集到的图片,由此判断,他正在研究的历史课题是()A.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B.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关系C.唐与东罗马的友好关系D.唐朝与天竺的友好交流3.6次东渡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是 ()A.阿倍仲麻吕B.鉴真C.崔致远D.玄奘4.唐朝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A.大食B.天竺C.日本D.新罗5.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D.促进民族交融6.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它”是()A.《唐本草》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千金方》7.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的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动,下列可能会出现在此剧中的情景有()①日本遣唐使觐见唐朝皇帝②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③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的求婚使者④玄奘回国后与唐太宗讲述路上的见闻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8.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9.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A.遣唐使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唐招提寺10.一名同学在学习了唐朝的历史后,拟写了一副对联(见右图),横批应为()A.海路通达B.经济繁荣C.民族和睦D.文明互鉴11.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唐朝()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鼓励海外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题1.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2.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A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3.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B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的哪个皇帝时期(C )A.隋朝——隋文帝 B.秦朝——汉武帝C.唐朝——唐玄宗 D.宋朝——赵匡胤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B )A.朝鲜B.日本C.天竺D.越南6.下列文化不是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是 (D )A.儒家思想 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 D.活字印刷7.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8.唐朝时期被称为“天竺”的是 (D )A.朝鲜 B.阿拉伯半岛 C.中南半岛 D.印度半岛9.《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天竺、寻求佛教经书的高僧(C )A.鉴真B.法显C.玄奘D.阿倍仲麻吕10.唐太宗时期,哪位高僧西游天竺 (B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张骞11.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A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12.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B )A.《道德经》 B.《大唐西域记》 C.《徐霞客游记》 D.《史记》13.下列对隋唐历史特征的概括准确的是(C )A.文明初露的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C.繁荣与开放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14.下列内容属于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A )①都是唐朝僧人②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要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15.唐朝时期与那一地区的交往最为频繁(A )A.朝鲜半岛 B.非洲C.阿拉伯半岛 D.印度半岛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唐都长安的西市有胡商开设的店铺、酒馆,还发现了东罗马的金币等。
上述发现说明了A.手工业生产发展B.对外贸易活跃C.经济重心南移D.商业经济繁荣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3.“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4.郭沫若曾赋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可能包括()①儒家思想②建筑艺术③佛学经典④活字印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5.“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传播的宗教是()A.儒教B.道教C.佛教D.基督教6.它既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它”是()A.长安B.开封C.余杭D.涿郡7.比较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弥”铜钱,以下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A.始铸铜钱的时间日本晚于唐朝B.日本铜钱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C.日本铜钱是仿唐朝的铜钱铸造的D.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8.有人说:“中华民族既有为人类文化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又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的魄力。
”以下能够说明中华民族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精华魄力的史实是A.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B.新罗商人来长安经商C.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D.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9.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
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10.《西游记》讲述了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含解析)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遣唐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来华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军事技术B. 指的是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C. 当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D. 遣唐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唐代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A. 天竺B. 波斯C. 新罗D. 日本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A. 基督教B. 伊斯兰教C. 道教D. 佛教4.“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 对外开放B. 经济繁荣C. 政治清明D. 交通发达5.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 唐朝经济文化领先世界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6.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 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 唐朝时期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华D. 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7.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那烂陀寺B. 白马寺C. 敦煌莫高窟D. 唐招提寺8.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这位“伟大僧人”是( )A. 阿倍仲麻吕B. 鉴真C. 玄奘D. 李白9.某班级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活动,下列哪一幕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 )A. 日本遣唐使向皇帝呈交礼品B. 鉴真在唐招提寺讲经C. 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D. 玄奘回国后与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10.鉴真和玄奘有很多的相同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中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④都去过日本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二、非选择题11.识读如图,回答问题:(1)图中人物是谁?他曾几次东渡日本?结果如何?(2)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12.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他主要的贡献是什么?(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记载其西行过程的著作。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含答案)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1.隋唐时期的日本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下列日本到唐朝的人员中是政府委派的()A.遺唐使 B.留学生 C.留学僧D.商人2.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加强两国友谊D.求取佛经教义3.2019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追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A.张骞 B.鉴真 C.玄奘D.班禅4.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D.佛教5.《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 )第 2 页第 3 页中外交往的过程。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日本④孝文帝迁都洛阳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和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鉴真的贡献有哪些?练习答案:第 4 页1.A2.A3.C4.D5.B6.B7.B8.A9.A.10.(1)玄奘。
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
(2)鉴真东渡。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绘画,还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 5 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测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
1. 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 )A.波斯B.大食C.天竺D.日本2. 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
日本政府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主要是为了(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B.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D.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3.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4.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鉴真B.玄奘C.郑和D.马可·波罗5. 如果你生活在唐代,有一天想去今天的朝鲜半岛旅游度假,你得准备一本( )A.《波斯旅游一览》B.《大食风土人情》C.《带你去新罗》D.《罗马假日》6. 唐朝时物产居中国进口首位的是()A、日本B、天竺C、波斯D、新罗7. 名著《西游记》(如图)家喻户晓,书中的故事情节我们耳熟能详,其中的故事取材于( )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C.郑和七次下西洋D.张骞两次出使西域8. 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9. 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D.玄奘的亲身见闻被写成《大唐西域记》10.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11. 鉴真与玄奘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的共同之处是()①都生活在唐朝②都有百折不挠的毅力③都是去天竺取经④都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训练习题 (含答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1.在古代,中日曾经友好交往。
下列关于古代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隋.唐)学习②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友好交往③中国佛教高僧东渡日本讲学,传播中国先进文化④日本照搬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管理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日本按照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C、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中日两国交往频繁3.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玄奘西行B、开凿大运河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来华4.“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这段文字出自《日本书纪》一书。
为了实现文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派倭寇侵略我国沿海地区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鉴真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
文中的“东瀛”指的是()A.天竺B.朝鲜C.日本D.印度6.某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围绕主题准备出版以下四个内容,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内容不符合主题(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遣唐使来华7.“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精神B.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著追求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8.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融合和中外交往的过程。
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张骞出使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日本④孝文帝迁都洛阳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9.唐朝时,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主要是因为()A.唐朝时很多中国人到外国去B.唐朝时中国人以“唐人”自称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D.唐朝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贸易往来10.唐朝中外交往中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11.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0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练习【word】无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0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A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C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D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2. 《西游记》中唐唐僧取得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A .唐高祖时期B .唐太宗时期C .武则天时期D .唐玄宗时期3.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
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4.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
最恰当的应是()A .祖国统一B .中外交往C .民族团结D .抵抗侵略5. 某班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动,下列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的一幕是()A .日本遣唐使觐见皇帝B .鉴真在唐昭提寺讲经C .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D .玄奘回国后和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6. 唐代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A .天竺B .波斯C .新罗D .日本7. 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A .波斯B .大食C .日本D .天竺8. 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A .吸收先进的唐朝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强两国间的友谊D .加强两国的经济贸易9.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A .《大唐西域记》B .《西游记》C .《马可•波罗行纪》D .《史记》10. 复旦大学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位伟大僧人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果给下图——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A.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D. 主动请缨,和亲塞外2.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A. 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B. 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C. 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D. 毕昇——编著《本草纲目》3.下列反映中外友好交往的史实有()①丝绸之路②遣唐使③郑和下西洋④册封“班禅”A. ①③B. ①②③C. ②④D. ①③④4.唐朝对外交往中最为著名的友好使者是()①玄奘②晁衡③鉴真④空海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②③5.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唐朝初年,他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
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记录在哪本书中?()A. 《大唐西域记》B. 《史记》C. 《西游记》D. 《西行漫记》6.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A. 《史记》B. 《大唐西域记》C. 《马可·波罗行记》D. 《资治通鉴》7.据记载,公元630—894年,在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共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随行的还有众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
这说明()A.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B. 中国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C.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文化D. 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造了日本文字8.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图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A. 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B. 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C. 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D. 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9.唐朝有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这位高僧是()A. 僧一行B. 玄奘C. 郑和D. 鉴真10.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训练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D.实现民族间大融合2.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右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A.张骞 B.玄奘C.鉴真 D.班超4.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5.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戚继光抗倭6.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7.“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A.玄奘B.鉴真 C.忽必烈 D.郑和8.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下面图片体现的主题是()空海纪念碑(陕西西安)招提寺(日本奈良)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B.唐代的对外交往C.明朝的建筑成就D.清朝的经济繁荣9.在一次故事会上,主持人讲述了“魏征进谏”“玄奘西行”的故事。
这些故事发生在()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0.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②唐朝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是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⑤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二.材料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图:玄奘西行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历史七下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及答案人教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一、填空题1、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人到中国学习,他们被称为。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和等。
2.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他先后次东渡,主持修建的以及其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3.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唐朝时期,称古印度为,年间,高僧西行,前往此地取经。
其出发点是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其代表作。
二、选择题1.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④对外交通发达。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唐摭[zhí]言》中记载,(唐太宗)见新进士鱼贯而出,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喻圈套)矣。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反映的是()A.禅让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3、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4、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的僧人②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③西行求取佛法④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5、唐朝诗人元稹在他的诗歌《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诗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对外交往活跃 B.文化繁荣 C.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6、.《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武则天时期D.唐玄宗时期三、思考题1.通过本课学习,归纳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选择题1、唐朝时期,把日本派到中国来学习的使者称为()A. 亲戚B. 君臣C. 遣隋使D. 遣唐使2、1980年茅盾曾作长诗《欢迎__ __和尚探亲》,其中说:“今日__ __来探亲,扬州面貌已全新。
欢迎现代遣唐使,友谊花开四月春。
”__ __处填写()A. 李白B. 杜甫C. 玄奘D. 鉴真3、李白的诗句“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中,“晁卿”是指A. 空海B. 阿倍仲麻吕C. 吉备真备D. 安禄山4、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
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C.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5、假如你要了解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的历史及地理情况,最适合的参考资料是A. 《汉书》B. 《马可·波罗行纪》C. 《史记》D. 《大唐西域记》6、日本派出的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通过在唐朝的学习,传回日本的有①先进的制度②天文历法③文字、典籍④书法艺术⑤建筑技术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7、唐朝之所以强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外开放;使国家有机会吸收外来的经验。
下列举例能证明这个观点的是A. 文成公主入藏B. 鉴真东渡C. 玄奘西行D. 贞观之治8、唐代与亚洲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其根本原因是()A. 经济繁荣,文化昌盛B. 制度先进,疆域辽阔C. 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D. 对外交往交通便利9、唐朝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下列史实能够体现这一特征的有①鉴真东渡②开通大运河③文成公主入藏④《金刚经》的印制A. ①③④B. ②④C. ①③D. ②③④10、某班同学准备办一期主题为“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展板,你认为下列哪些图片可以入选(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③④◆材料解析题11、唐朝的对外交往史上,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1)材料一中的“鉴真盲目航东海”是指什么事件?请举出一个鉴真“传道艺”的事例。
材料二印度学者这样评价下图人物:在中国以外没有这么伟大的翻译家,在全人类文化史中,只能说他是第一个伟大的翻译家。
(2)图中人物是谁?其主要贡献是什么?(3)由以上两位历史人物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活动探究题12、(10分)中日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友好往来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唐朝对日本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二是日本唐招提寺,它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视为日本建筑艺术的明珠。
它的没计者就是图一人物,你知道他是谁吗?他的事迹表明唐政府实行了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4分)(2)图一中的人物东渡日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2分)(3)图三、图四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表明日本深受唐朝的影响,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事例吗? (2分)(4)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我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 (2分)答案和解析【答案】1. D2. D3. B4. B5. D6. D7.C 8. A 9. A 10. B11. (1)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设计唐招提寺(2)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回国后在长安翻译佛经。
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该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对外开放,传播唐朝先进文化;兼收并蓄,主动学习他国先进文明12. (1)鉴真。
(2分)表明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2分)(2)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文化,精心设计唐招提寺,保存至今。
(2分)(3)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的建制仿唐长安;田制、赋税制度以及官制、法律制度也多参照唐制。
(2分)(4)借鉴:倡导开放、交流与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等。
(2分)【解析】1. 本题考查唐代中日交往的史实。
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对日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为了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日本派遣了很多使节到唐朝学习,他们被称为遣唐使。
遣唐使归国后,很受重用。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
依据史实,1980年,鉴真干漆像回乡探亲,在当时的中日两国是轰动一时的盛事。
茅盾曾作长诗《欢迎鉴真和尚探亲》,其中说:“今日鉴真来探亲,扬州面貌已全新。
欢迎现代遣唐使,友谊花开四月春。
”故选D。
3. 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史实。
根据所学知识,晁卿即晁衡,唐代日本留学生,本名阿倍仲麻吕,他受唐朝廷重用,长期住在中国,与李白、王维等中国诗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并终老在中国,曾误传其海中遇难,故李白有此悼诗。
综合分析,B符合题意。
故选B。
4. 本题考查中外交往。
晁卿是日本人,盛唐时,十九岁的阿倍仲麻吕随日本遣唐使团赴长安留学,在唐度过五十多个春秋,深得唐玄宗的宠爱并赐其中国名晁衡,且出仕唐朝,官至从三品。
当年他以唐朝使者身份学成归国时,不幸在海上遭遇大风,李白以为他遇难,还为他作悼诗《哭晁卿衡》一首:“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其它三项都不是反映中外交往的。
故选B。
5. 本题考查玄奘西游的相关知识。
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他在天竺遍访佛教名寺,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D。
6. 本题考查的是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学习唐朝的相关知识。
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遣唐使回国后,传播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和立法、文字和典籍、书法艺术以及建筑技术等,这些文化影响了日本很长时间,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不全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 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行的知识。
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
俗名陈袆。
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
玄奘在印度期间,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向戒贤学习,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家,以其在佛学的学识上受人钦佩。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
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
玄奘共翻译佛经75部、1335卷,并受命酱《老子》翻译成梵文,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所以C 是吸收外来的文化;选项AD是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措施;选项B是唐朝对外传播文化。
所以排除ABD,故选C。
8.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的根本原因。
本题四个选项中,对外交流非常便利是因为对外交通的便利,这是中外交往频繁的必要条件;开明的对外政策则是重要的客观前提,制度先进,疆域广大为中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只有便利的交通、先进的制度和开放的对外政策,都是不可能出现对外交往盛况的,这一切都是以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作为基础的,故ACD都不是根本原因,应排除。
故选A。
9. 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时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藏、《金刚经》的印制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
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时期印制的《金刚经》;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为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因此②开通大运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略11. (1)本题考查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知识。
依据“东海”“奈良城”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盲目航东海”是指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鉴真所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的大总寺。
设计唐招提寺是鉴真“传道艺”的一个事例。
(2)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天竺的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玄奘在取经回国后翻译出《大唐西域记》;印度学者这样评价玄奘:“在中国以外没有这么伟大的翻译家,在全人类文化史中,只能说玄奘是第一个伟大的翻译家。
”因此图中人物指的是玄奘。
结合所学知识,玄奘西游天竺,学习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回国后在长安翻译佛经。
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该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3)本题考查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结合材料一反映的是对外开放,传播唐朝文化;材料二反映的是主动学习他国先进文明。
依据教材知识得出,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对外开放,传播唐朝先进文化;兼收并蓄,主动学习他国先进文明。
12. (1)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的相关史实。
唐朝时期,中日交往频繁。
高僧鉴真,历尽艰险,终于来到日本。
图一所示人物正为鉴真,他的事迹表明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本题考查了鉴真东渡的影响。
鉴真东渡日本后,大力弘扬佛法,传播唐文化,他还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保存至今,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3)本题考查对日本文化深受唐文化影响事例的识记。
日本文化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比如:日本人模仿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的建制仿唐长安;田制、赋税制度以及官制、法律制度也多参照唐制;日本的服装式样、茶道等也受到唐朝影响。
(4)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可以得到的借鉴为: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与世界各国开展友好往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尊重差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