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Ⅲ篇 国民收入的变动【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易纲《宏观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第7章【圣才出品】

易纲《宏观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第7章【圣才出品】

第4章总支出均衡分析4.1复习笔记一、总支出与均衡1.总需求实际国民总产值的水平,是由总需求方面确定的。

这样就可以得出下式:Y=总需求凯恩斯理论就是基于总需求决定实际国民总产值之上的。

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它不仅指整个社会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欲望,还指该社会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

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只是一种愿望而已,因而宏观经济学里所说的总需求的概念实际上是指总支出。

因此,可以得到:Y=总支出=总需求2.总需求的内容(1)消费消费需求用大写字母C代表,包括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任何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消费需求的大小与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成正比例变化。

(2)投资投资需求用大写字母I表示,包括投资者对厂房、设备等用来生产消费品的产品的需求。

(3)政府支出政府支出通常用字母G表示,是指政府部门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受雇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政府部门所需要的建筑、设备、装备,以及政府出资兴建的各类工程:公路、桥梁,另外还包括政府投资的研究项目和教育福利项目等。

(4)净出口净出口用字母NX表示,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

净出口是正值,即为贸易顺差;反之,即为贸易逆差。

3.收入恒等式总需求或总支出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实际的国内总产值就是由它们确定的,即:=+++Y C I G NX上式一般被称作“收入恒等式”。

该式等号左边的Y表示国民总收入,即总产出,等式的右边表示总需求或总支出。

二、消费与收入1.消费方程对消费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收入水平。

一般说来,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也越高。

因而,一般认为消费C与国民总收入Y之间有一个正比关系,故消费方程为:b<<)C a bY=+(a为常数,01它表示消费C由两个部分组成:常数a和常数b与Y的乘积。

在这里常数a表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那一部分消费。

第二部分bY通常被称作正常消费。

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消费方程中,常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 第Ⅰ篇 导 论【圣才出品】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  第Ⅰ篇 导 论【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第Ⅰ篇导论第1章宏观经济学的对象、作用和体系一、判断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了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

()【答案】T【解析】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变动、长期的经济增长和短期的经济波动以及与之相关的通货膨胀、失业和国际收支等现象,揭示这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2.研究宏观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政府可以充分控制经济的发展。

()【答案】F【解析】宏观经济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整体经济的研究,认清经济的变动趋势及整体经济环境与制度之间的各种联系,使人们找到一条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的道路。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析的复杂程度不同。

()【答案】F【解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单位的经济问题,如厂商最优化生产问题,个人最优化消费问题等;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的经济问题,如国民收入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

4.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

()【答案】T【解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整个国民经济,因此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而不是考察经济中特定企业、工人或个别地区的趋势。

5.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那些与总体经济有关的经济问题。

()【答案】T【解析】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都是与总体经济有关的经济问题,这也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6.许多经济理论以模型的方式建立和发展,这些理论是对经济问题的尽可能充分详细的描述。

()【答案】F【解析】宏观经济研究主要是建立和检验理论。

宏观经济学家是通过收集分析实际宏观经济数据而赋予其理论以经验性的内容,所以宏观经济理论不可能对经济进行详尽描述。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资产市场、货币与价格)【圣才出品】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资产市场、货币与价格)【圣才出品】

第5章资产市场、货币与价格一、判断题1.如果利率下跌,则人们想作为财产保存的货币总量会减少。

()【答案】F【解析】如果利率下跌,则人们作为财产保存的货币量的成本就会降低,所以作为财产保存的货币量会增加。

2.如果非货币资产利率上扬,则人们会用一部分手头的闲置货币购买债券。

()【答案】T【解析】非货币资产利率上扬,则人们投资于非货币资产的收益就会上升,所以人们就会用一部分手头的闲置货币购买债券等非货币资产。

3.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差是通货膨胀率。

()【答案】T【解析】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所以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差是通货膨胀率。

4.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利率。

()【答案】T【解析】在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中,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是价格水平、实际收入和利率。

当风险和流动性保持不变时,货币的需求依赖于货币资产和其他可选择资产各自的回报率,这种回报率用名义利率来表示。

5.投资需求取决于名义利率。

()【答案】F【解析】投资的回报率是剔除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利率,因此,投资需求取决于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6.货币供给减少从长远看会导致名义利率减低。

()【答案】F【解析】货币供给减少从长远看会导致名义利率上升,若货币供给减少但货币需求不变,则利率会上升。

7.货币供给减少在短期内将导致名义利率升高。

()【答案】T【解析】货币供给减少,而货币需求不变,那么短期内名义利率会上升。

8.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乘以货币流通速度总是等于名义GDP。

()【答案】T【解析】货币数量论认为:MV=PY,M为名义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MV为货币供应乘以货币流通速度,而P为总体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PY为名义GDP。

9.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供给从长远来看决定了价格水平。

()【答案】T【解析】货币数量论认为:MV=PY,在式中M为名义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总体价格水平,Y为实际产出,V、Y一般是不变的,所以也就是货币供给决定了价格水平。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古典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圣才出品】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古典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圣才出品】

第11章古典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一、判断题1.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工资、价格、利率等变量的充分波动可以使宏观经济始终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答案】T【解析】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工资、价格、利率等变量的充分波动可以迅速地使劳动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供求相等,使这三个市场迅速地自动出清,经济将始终处于供求平衡的状态。

2.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在货币政策实施后,在价格调整过程中总产出会发生波动,因此政府可以利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答案】F【解析】货币供给的变动使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但是由于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此,总需求曲线的变动仅仅改变价格水平,而产出却保持不变。

因此,在古典主义模型中货币是中性的,货币的改变对实际经济变量不发生任何作用。

3.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中性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会对实际变量产生影响。

()【答案】T【解析】古典经济学家认为,价格调整过程是非常迅速的,价格调整的时间极短,没有必要考虑货币在极短时间内的非中性,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货币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都是中性的,从而货币供给量不会对实际的产量产生影响。

4.按照错觉理论,当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格水平时,总供给将高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答案】T【解析】按照错觉理论,当企业的产品的名义价格上升时,企业将会错误地认为是其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而不是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因此企业将会增加产出。

由此,总供给将高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5.根据错觉理论,如果经济决策主体低估了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的供给将小于充分就业产出。

()【答案】F【解析】根据错觉理论,如果经济决策主体低估了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产出的供给将大于充分就业产出。

6.经济主体之所以会产生关于价格水平的错觉,主要原因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答案】F【解析】错觉理论假设,经济中每个主体生产一种产品并消费多种产品,他们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信息了解得非常充分,但是对于整个经济的一般价格水平信息的了解有较大的困难,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他们常常混淆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和相对价格的变动。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第2版)章节题库(总产出和劳动市场的均衡)【圣才出品】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第2版)章节题库(总产出和劳动市场的均衡)【圣才出品】

第3章总产出和劳动市场的均衡一、简答题1.假设某国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A(K0.5+L0.5),其中A=10。

劳动的总供给曲线是L=4w,w是实际工资。

(1)若该国资本存量为10000,请计算充分就业产出、充分就业劳动数量以及充分就业时的实际工资。

(2)因为技术进步,该国的全要素生产率A提高到15。

重新计算(1)并说明技术进步的影响。

解:(1)由总量生产函数Y=A(K0.5+L0.5)=10(K0.5+L0.5)可得:MP L=10×0.5L -0.5=5L-0.5。

均衡时有:MP L=w。

由此得到劳动的总需求曲线是:w=5L-0.5。

已知劳动的总供给曲线为:L=4w。

联合劳动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可得充分就业劳动量和实际工资分别是:L≈7.368,w≈1.842。

充分就业产出是:Y=10×(100000.5+7.3680.5)=1027.144。

(2)劳动的总需求曲线是w=7.5L-0.5;结合劳动的总供给曲线可以得到充分就业劳动量和实际工资分别是:L=4w=4×(56.25/4)1/3=9.655,w=2.414。

充分就业产出是:Y=15×(100000.5+9.6550.5)=1546.609。

同(1)比较,技术进步提高了充分就业产出、工人实际工资和充分就业劳动量。

2.设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 =AF (N ,K )。

其中,Y 、N 和K 分别为总产量、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A 为全要素生产率。

试推导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并据此说明经济增长的源泉。

解:(1)推导经济增长的核算方程根据生产函数Y =AF (N ,K ),若劳动变动ΔN,资本变动ΔK,技术变动ΔA,由微分学的知识以及微观经济学中边际产量的概念可知,产出的变动为:ΔY=MP N ·ΔN+MP K ·ΔK +F (N ,K )×ΔA①式中,MP N 和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总产出和劳动市场的均衡)【圣才出品】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总产出和劳动市场的均衡)【圣才出品】

第3章总产出和劳动市场的均衡3.1 复习笔记考点一:总量生产函数★1.总量生产函数的定义总量生产函数是描述给定要素投入水平和要素使用效率的条件下经济体系的最大的总产出能力的函数。

2.总量生产函数的函数形式总量生产函数的函数形式为:Y=AF(K,L),其中,Y表示经济的实际产出,K表示整个经济中的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投入(用工人数量衡量),A代表整个经济体系的要素使用效率。

3.总量生产函数的形状如果总产量函数只包括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则总产量函数在三维空间中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曲面。

当控制其中一个要素时,总产量函数变成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并且斜率不断的减小,这是因为边际产量递减。

4.供给冲击供给冲击指引起生产能力和成本改变,进而导致总量生产函数改变的事件。

正向供给冲击是指导致同样要素的实际产量(总产出能力)增加的供给冲击,负向供给冲击是指导致同样要素的实际产量(总产出能力)减少的供给冲击。

考点二:劳动的需求★★★1.劳动需求曲线(1)劳动需求的假设①所有的劳动同质;②工人的工资是由竞争性的劳动市场决定的;③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雇工的数量。

(2)劳动需求曲线的确定劳动的边际收益:每增加1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即MR L=P·MP L=P·ΔY/ΔL。

名义工资:用货币计量的工资,用W表示。

实际工资:用实物单位度量的工资水平,即w=W/P。

当MR L=W或w=MP L时,企业的利润最大,由此就可以得到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如果边际劳动收入更大,那么企业会增加劳动;反之,企业会减少劳动。

如图3-1所示,任意给定的w*,企业能够确定其最优的劳动雇佣量L*。

图3-1 劳动需求曲线的确定2.总劳动需求曲线总劳动需求是经济体系中所有企业对劳动需求的总和。

因此,总劳动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实际工资水平增加,总劳动需求降低;反之,总劳动需求增加。

考点三:劳动的供给★★★1.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其在劳动和闲暇选择,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西方经济学考研蔡继明《宏观经济学》考研资料笔记

西方经济学考研蔡继明《宏观经济学》考研资料笔记

西方经济学考研蔡继明《宏观经济学》考研资料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对象、作用和体系1.1 复习笔记考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1宏观经济学(1)定义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总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和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学问。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异同①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企业或家庭的决策;宏观经济学研究典型家庭或企业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的反应。

②微观经济学需要区分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宏观经济学更加强调经济总量的研究。

③宏观经济学通过收集数据并分析,可以用来验证宏观经济学理论、解释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支持经济发展的预测;微观经济学的数据分析可以用来解释家庭和企业的决策或对未来的决策作出预测等。

④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基础,但是微观经济学上成立的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上不一定成立。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分成长期和短期的研究,具体而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7个,分别是:国民收入的决定、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经济波动、失业、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和开放经济。

考点二:宏观经济学的应用★1宏观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宏观经济学的应用主要在预测和解释两个方面,即预测经济的状况和对于历史经济作出合理的解释。

2评价经济模型的四个标准(1)假设是否合理,是否现实。

(2)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否可以理解并可操作。

(3)是否可以作经验验证,即是否可以与实际经济数据相比较。

(4)当理论应用结果与实际数据相比较时,是否一致。

考点三: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1古典主义(1)假设①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

②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以使所有市场达到均衡。

(2)政策含义强调政府政策的无效性,主张政府不应对经济周期采取积极行动。

2凯恩斯主义(1)假设世界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工资与价格之间的调整缓慢,无法自动趋向创造完全就业,失业会持续下去。

(2)政策含义政府应该实施逆经济周期的需求管理政策。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圣才出品】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圣才出品】

第12章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一、判断题1.与古典经济学家不同,凯恩斯主义者不承认理性预期,认为经济人是非理性的。

()【答案】F【解析】凯恩斯主义者不是不承认理性预期,他们同样也认为经济人是理性人,只不过他们认为现实的各种条件(如价格和工资的黏性)限制着理性人实现自己的理性预期。

2.尽管凯恩斯主义者承认理性预期,但是认为从理性经济人出发,价格和工资都是刚性的。

()【答案】T【解析】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从理性经济人出发,理性经济人认为工资的经常变动会增加他们的各种成本,例如工资水平的谈判成本,时间成本等,为此,他们会与厂商签订工作合同把工资固定住,由此产生了价格和工资的刚性。

3.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价格和工资刚性,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扩张性的政府政策是必要的和有用的。

()【答案】T【解析】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经济中普遍存在着的是工资刚性和价格黏性,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以至于生产和消费的扰动可以使宏观经济在较长的时期内偏离潜在的产出水平和就业水平。

此时,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使其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或者接近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必要的和有效的,政府应该进行干预以熨平经济波动。

4.在实际条件下,失业产生的原因是劳动的供给大于劳动需求,企业支付了低于市场出清条件下的实际工资。

()【答案】F【解析】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际工资刚性。

实际工资刚性是指实际工资无法充分调整到使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的水平。

在现实经济中,工资并非完全可以自由调整,在很多时候实际工资会高于使劳动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

5.如果长期工资合同都不包括根据通货膨胀情况相应调整的条款,则长期工资合同就不能解释实际工资刚性。

()【答案】T【解析】对于长期的工资合同,为保证谈判时的实际工资水平,合同中规定的名义工资一般是根据通货膨胀情况而相应调整的。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圣才出品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圣才出品

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3.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生产函数★★★1.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给定数量的资本和劳动与能够生产产出的关系。

令Y为产出量,生产函数可写为Y=F(K,L)。

规模报酬不变指的是,如果所有生产要素增加相同的百分比将引起产出增加同样的百分比。

如果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那么,当资本和劳动都增加10%时,产量也增加10%。

用公式表示为,对任何一个正数z,有zY=F(zK,zL)。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KαL1-α(0<α<1)。

式中,Y为产量;A 表示技术系数;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α为参数。

该生产函数的主要特征见表3-1。

表3-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主要特征考点二:国民收入的分配★★★1.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指的是,企业支付了生产要素报酬之后留下来的收入是企业所有者的经济利润。

其计算公式为:经济利润=Y-(MPL×L)-(MPK×K)2.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论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论研究国民收入如何在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国民收入的分配由要素价格决定。

(1)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论的假定(见表3-2)表3-2新古典收入分配理论的假定(2)企业的要素需求企业对劳动和资本的需求是由以下过程决定的。

竞争性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即有:maxπ=P·F(K,L)-W·L-R·K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π/∂L=P·MPL-W=0,即:MPL=W/P∂π/∂K=P·MPK-R=0,即:MPK=R/PMPL曲线和MPK曲线分别就是企业的劳动和资本需求曲线。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从而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要素需求曲线。

从分析可以看出,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关于雇用多少劳动和租用多少资本都遵循一个简单的规则:竞争性企业对每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持续增加直到要素的边际产量减少到等于其实际的要素价格时为止。

宏观经济 课后 第三章答案

宏观经济 课后 第三章答案

二 选择题1——5,CCACD, 6——10,CABDA, 11——15,AABBD , 16 B选择题选解13 解:因为4G dY k dG ==,因此1203044Y G === .故选B 。

▲注:1 如,0()lim x dy f dx y x x ∆→=∆=∆,则().dy y x dx ∆=∆。

四 计算题1 解:令消费函数为:01C C C Y =+,由题设,有:11/2C =①,收支平衡点为8000美元,即01/2.(8000)8000C +=② 由①,②,可得,消费函数为:140002C Y =+.因此,国民收入为10000美元时, 他的消费为:C=40001/2(10000)9000+=美元他的储蓄为:1000090001000S Y C =-=-=美元答:当国民收入为10000美元时,他的消费是9000美元,储蓄是1000美元。

注:对应消费函数,收支平衡线的方程是:Y C =,Y 刻画收入,C 刻画支出。

坐标满足该方程的点叫收支平衡点。

2 解:(1)由题意,得1114110.75G dY k dG c ====--。

因此,当政府购买支出G 增加了50亿美元后, 则: 450dY dY dG ==,所以国民收入的增加是200亿美元。

故此时的国民收入为: 4700+200=4900(亿美元)。

注:1 要熟知主要的乘数结论,如111G I k k c ==-,111T c k c -=-,111r T c k c =-。

这里1c 指边际消费倾向。

2 对主要的乘数理论,搞清楚推导的基本方法。

首先是列出联立方程组,它由用支出法核算GDP 的公式,以及消费函数组成。

由该方程组将外生变量用于表示Y ,最后用Y 对相关变量求导数,代入相关数据就可以得到具体的乘数数值。

另解: 由01Y C I G C C C Y =++⎧⎨=+⎩,得,0011C I G Y C ++=-.因此,111G dY k dG c ==-。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古典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圣才出品】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古典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圣才出品】

第11章古典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11.1 复习笔记考点一:古典主义模型中的货币★1.货币政策与经济古典主义认为,价格调整过程是非常迅速的,价格调整的时间极短,因而货币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都是中性的。

2.货币非中性(1)因果倒置的含义部分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增长与经济扩张的关系是因果倒置的,即认为对未来的经济增长的预期增加了现期的货币供给量,对未来经济衰退的预期降低了现期的货币供给量。

(2)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因果倒置可以部分解释货币领先产出变动的原因,其与货币非中性结合可以更好地解释货币的周期波动行为。

考点二:货币非中性与货币政策★★★★1.错觉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1)假设经济中的主体生产一种产品,消费多种产品,他们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的信息了解的非常充分,但是对于整个经济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了解有限,以致于经常混淆总物价水平变动与相对价格的变动。

(2)总供给曲线当经济中发生没有预期到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经济中所有的企业都会误以为自己的产品价格上涨,从而相应的增加产品的产出,因此整个社会的总产出会高于潜在的产出;反之,整个社会的总产出低于潜在产出。

因此总供给曲线可以表示为:Y=Y_+a(P-P e)。

其中,Y_充分就业时的总产出;a是正数,反映未预期到的价格变动(即真实价格P超过预期价格P e)对总产出的影响。

此时的AS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并且当Y=Y_,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

2.货币政策与错觉理论(1)未预期到的货币增长如图11-1所示,假定经济处于最初的均衡E。

现在经济中出现没有被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增加,货币增加会直接使得AD曲线右移,从而达到短期均衡点F。

由于货币增长没有被预期到,所以AS曲线不会移动。

在短期均衡F点,产出水平高于均衡产出,并且价格高于预期价格,因此经济主体预期到货币供给增加,进而调整自身的预期,AS曲线左移,最终经济达到长期均衡H。

在短期内,按照错觉理论,未预期到的货币增长增加了产出,货币非中性;但是在长期,经济会调整到均衡状态,货币中性。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圣才出品】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圣才出品】

第12章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理论12.1 复习笔记考点一:工资★★1.失业(1)定义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

(2)原因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理论中对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不同,对比见表12-1。

表12-1 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理论中失业的经济学解释对比2.实际工资刚性(1)定义实际工资刚性指工资率具有向下刚性或粘性的特征,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作出充分调整。

由于实际工资刚性存在,当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时,企业无法降低工资,只能减少雇佣人数,从而导致失业。

(2)凯恩斯主义者关于实际工资刚性的四种解释(见表12-2)表12-2 凯恩斯主义者关于实际工资刚性的四种解释3.效率工资模型(1)模型假定及理论解释假定工人在生产中的效率是与其工资相关的,工资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效率。

关于工资影响工人生产率的四种解释可以归纳为表12-3。

表12-3 工资影响工人生产率的四种解释(2)努力曲线努力曲线EC可以表示实际工资与工人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

如图12-1所示,斜率不同表示工人的努力并不是与实际工资水平的高低严格成正比。

较低工资水平时较小幅度的工资增加只能使努力程度有较小的增长;较高工资水平时工资增加可以带来努力程度较大幅度的增加;实际工资达到一定水平后,工人的努力程度达到其极限,工资的进一步增加只能使努力程度轻微地增加。

在B点,单位工资有效劳动最大,B点对应工资为效率工资。

图12-1 努力曲线(3)结论假定工人工作的努力程度函数是外生的,企业存在收益最大的效率工资,该工资水平不受劳动市场供给改变影响。

(4)模型比较内部人-外部人模型:企业与工会谈判时,因为工会的议价优势被动支付较高工资。

效率工资模型: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和生产效率,主动提高工资。

4.效率工资与FE曲线(1)效率工资模型中就业和失业决定如图12-2所示,劳动需求曲线D上的点A表示当实际工资为w时,企业愿意雇佣工人的数量为L1。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 第Ⅳ篇 不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势力【圣才出品】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  第Ⅳ篇 不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势力【圣才出品】

第Ⅳ篇不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势力第8章完全垄断一、判断题1.完全竞争厂商与垄断厂商的基本差别是后者可以影响产品的价格。

()【答案】T【解析】在完全市场中,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而在垄断市场中,垄断厂商具有垄断势力,可以影响产品的价格。

2.自然垄断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规模经济。

()【答案】T【解析】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及其市场需求状况具有这样的特征,以至于一个大厂商既能够以有利可图的价格、又能以低于分享同一市场的几个小厂商的平均成本供给整个市场,那么,这一个大厂商就会成为该行业的唯一生产者,此为自然垄断。

由此可见,自然垄断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规模经济。

3.对于单一价格垄断者来说,平均收益总是等于价格。

()【答案】T【解析】对于任意厂商来说,AR=TR/Q=PQ/Q=P,即平均收益总是等于价格。

4.在总收益递减的产量区间,边际收益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F【解析】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平均收益,平均收益向右下方倾斜,因此边际收益曲线也向右下方倾斜。

在总收益递减或递增的产量阶段,边际收益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5.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其边际成本曲线。

()【答案】F【解析】由于垄断厂商可以控制价格和产量,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好几个不同价格水平的情况,不存在价格与产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因此垄断厂商不存在供给曲线。

6.对单一价格垄断来说,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价格低于边际收益。

()【答案】F【解析】对于垄断厂商来说,其边际收益曲线总是低于其需求曲线的,所以,无论何时,价格都是高于边际收益的。

7.垄断总可以获得经济利润。

()【答案】F【解析】垄断厂商也未必获得利润,当垄断商品的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时,垄断厂商就是亏损的。

8.当一个厂商对同一种物品向一个消费者集团收取的价格高于另一个消费者集团,或者实行“数量折扣”(即大量购买时收取低价格),就存在价格歧视。

()【答案】T【解析】对同种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就是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每一个消费者都收取其商品的保留价格就是一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收取不同的价格就是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结构)【圣才出品】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国民经济核算与结构)【圣才出品】

第2章国民经济核算与结构一、判断题1.国民收入账户是一个用于核算当前经济活动的会计框架。

()【答案】T【解析】国民收入账户是一个用于核算当前经济活动的会计框架。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官方形式的国民收入账户。

2.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是通过加总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来计算的。

()【答案】F【解析】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是通过加总产品的市场价值,同时扣减中间消耗的产品来计算经济活动总量。

该方法运用了增加值的概念,增加值是生产者的产出总价值减去投入的价值。

生产法通过加总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来计算经济活动。

从定义来看,这种方法并不核算服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运用了增加值概念。

()【答案】T【解析】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是通过加总产品的市场价值,同时扣减中间消耗的产品来计算经济活动总量。

该方法运用了增加值的概念,增加值是生产者的产出总价值减去投入的价值。

生产法通过加总所有生产者的增加值来计算经济活动。

4.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收入法是通过加总生产者的收入、利润来核算GDP的。

()【答案】F【解析】收入法通过加总收入(包括工人的工资和企业主的利润)计算总体经济活动。

因此这种方法不仅仅只是加总生产者的收入和利润,也包括非生产者。

5.国民经济核算中使用的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其内在逻辑是不一致的。

()【答案】F【解析】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之所以相等,在于三种方法相同的内在逻辑使它们必然给出相同的答案,具体方法的不同在于其计算的角度不同而已,但三种方法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

6.使用产品的市场价值来计算GDP的好处在于使不同的产品能够进行加总。

()【答案】T【解析】GDP中的产品是以它们的市场价值即卖价计算的。

使用市场价值的好处在于它使不同的产品能够加总。

使用市场价值的意义在于它考虑了不同产品在经济重要性上的相对差别。

7.构成GDP一部分的存货投资被作为最终产品来看待。

()【答案】T【解析】存货投资是年内产品存货的增加量,被看做最终产品,构成GDP的一部分,因为目前的存货增加暗含着未来生产能力的增大。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第6章经济增长6.1 复习笔记考点一:经济增长的源泉★★1.经济增长恒等式(1)总量生产函数形式为:Y=AF(K,L)。

式中,A代表生产率。

可知,在要素投入和生产率不变时,总产出也将保持不变,即经济增长为0。

(2)经济增长恒等式经济增长恒等式为:∆Y/Y=∆A/A+a K·∆K/K+a L·∆L/L。

其中,a K为资本产出弹性,0<a K<1;a L为劳动产出弹性,0<a L<1。

2.要素贡献率和经济增长一个经济体系的增长源自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人口增加三部分,这三种因素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称为要素贡献率。

根据∆A/A=∆Y/Y-a K·∆K/K-a L·∆L/L,计算技术进步增长率∆A/A,这又被称为索洛余量。

考点二:动态增长模型:索洛模型★★★★★1.索洛模型的基本框架(1)模型的前提假设①假定经济是封闭的。

②假定经济社会中只有生产和消费两个部门,资本K 、劳动L 和知识A 是生产的三大要素,经济总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储蓄总等于投资。

③假定储蓄率是外生给定的;资本折旧率d 是常数。

④假定经济关于时间是连续的。

(2)模型的基本框架生产函数形式为Y t =AF (K t ,L t )。

假设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即AF (λK,λL)=λAF (K ,L )。

因此,以人均量表示的生产函数为:1t t t t Y K AF L L ⎛⎫= ⎪⎝⎭, 简写为:y t =f (k t )。

其中,y 为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产量,k 为单位有效的平均资本量。

该函数暂时没有考虑到技术进步。

假定人均产量生产函数满足严格凹性,即满足边际报酬递减,有f ′(k )>0,f ″(k )<0。

同时满足稻田条件,f ′(0)=∞,f ′(∞)=0,以保证经济增长路径不会发散。

假设在时期t 的总消费量为C t ,总投资量为I t ,则有:C t =Y t -I t ,I t =K t -K t -1。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蔡继明《宏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经济周期)【圣才出品】

第7章经济周期一、判断题1.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答案】T【解析】潜在总产出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经济资源在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也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2.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总产出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答案】T【解析】IS曲线描述了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总产出(或收入)Y与实际利率r n e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这里,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

IS曲线的含义是,在整体经济中投资由储蓄决定,即IS曲线上每一点代表合意的投资等于合意的国民储蓄(I=S)。

3.在IS曲线上,每一点都满足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合意的国民储蓄等于合意的投资。

()【答案】T【解析】IS曲线的含义是,在经济中,投资完全是由储蓄决定的,I=S,即IS曲线上每一点代表合意的投资等于合意的国民储蓄。

4.在IS曲线上,随着实际利率的降低,国民收入将会增加。

()【答案】T【解析】由于IS曲线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所以随着实际利率的降低,国民收入将会增加。

因为实际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从而国民收入增加。

5.一项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如计算机),使资本的边际产品增加,将会由于投资的增加而使实际利率上升,从而使IS曲线向右移动。

()【答案】T【解析】投资增加使得实际利率上升,所以相同的产出对应相对较高的利率,进而IS 曲线向右移。

6.如果税率的变动增加了合意的国民储蓄,将会使市场的实际利率降低,从而使IS曲线向右移动。

()【答案】F【解析】储蓄增加则投资需求减少,进而使总需求减少,使得市场实际利率上升,所以IS曲线左移。

7.非货币资产的实际利率表示投资者持有该项资产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益率。

()【答案】T【解析】利率表示货币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获取的收益率,相应地,非货币资产的实际利率,也称非货币资产的收益率,表示投资者持有该项资产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益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Ⅲ篇国民收入的变动
第6章经济增长
6.1复习笔记
考点一:经济增长的源泉★★
1.经济增长恒等式
(1)总量生产函数
形式为:Y=AF(K,L)。

式中,A代表生产率。

可知,在要素投入和生产率不变时,总产出也将保持不变,即经济增长为0。

(2)经济增长恒等式
经济增长恒等式为:∆Y/Y=∆A/A+a K·∆K/K+a L·∆L/L。

其中,a K为资本产出弹性,0<a K<1;a L为劳动产出弹性,0<a L<1。

2.要素贡献率和经济增长
一个经济体系的增长源自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人口增加三部分,这三种因素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称为要素贡献率。

根据∆A/A=∆Y/Y-a K·∆K/K-a L·∆L/L,计算技术进步增长率∆A/A,这又被称为索洛余量。

考点二:动态增长模型:索洛模型★★★★★
1.索洛模型的基本框架
(1)模型的前提假设
①假定经济是封闭的。

②假定经济社会中只有生产和消费两个部门,资本K、劳动L 和知识A 是生产的三大要素,经济总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因此储蓄总等于投资。

③假定储蓄率是外生给定的;资本折旧率d 是常数。

④假定经济关于时间是连续的。

(2)模型的基本框架
生产函数形式为Y t =AF(K t ,L t )。

假设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即AF(λK,λL)=λAF(K,L)。

因此,以人均量表示的生产函数为:
1t t t t Y K AF L L ⎛⎫= ⎪⎝⎭
,简写为:y t =f (k t )。

其中,y 为单位有效劳动的平均产量,k 为单位有效的平均资本量。

该函数暂时没有考虑到技术进步。

假定人均产量生产函数满足严格凹性,即满足边际报酬递减,有f′(k)>0,f″(k)<0。

同时满足稻田条件,f′(0)=∞,f′(∞)=0,以保证经济增长路径不会发散。

假设在时期t 的总消费量为C t ,总投资量为I t ,则有:C t =Y t -I t ,I t =K t -K t-1。

2.稳态增长
(1)资本积累动态方程
资本积累的动态方程为:∆K=I-dK=sY-dK。

假定人均资本为k=K/L,以劳动力人
均资本重新表述资本积累方程可得:∆k=sf(k)-(n+d)k。

如图6-1,假定经济运行于A点左侧,这时sf(k)大于(n+d)k,意味着每一期的储蓄都超出了资本折旧和新增人口装备的需求,这样就会导致总资本存量和人均资本存量增加,资本-劳动比将向k*方向移动。

反之,当经济运行于A点右侧时,经济的资本-劳动比率也将向k*移动。

因此,只要确定了一个外生的不变的储蓄率,经济总会达到某个稳态。

图6-1稳态时资本-劳动比的确定
(2)稳态的定义
稳态是指经济体系中人均产出、人均消费、人均资本存量均保持不变时的经济运行状态,即各变量都以不变速度增长的情况。

在索洛模型中,稳态在曲线sf(k)与(n+d)k线的交点处达到,满足:sf(k*)=(n+d)k*。

由于在稳态中k是不变的,y和c也就固定为y*=f(k*)和c*=(1-s)f(k*)。

在稳态中,变量k、y和c以不变的人口增长率n的速率增长。

在一个人口增长为零的经济中,增长率会趋于零,这是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缺陷,为克服这一缺陷引入了外生的技术变化,从而解释可能的正的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

3.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长期消费总水平最高的稳定状态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

对于一个给定的生产函数及给定的n、d值,总存在唯一的稳态值k*与储蓄率s相对应。

用k*(s)来表示这种关系,且dk*/ds>0,人均消费的稳态水平为:c*=(1-s)f[k*(s)],进一步有c*(s)=f[k*(s)]-(n+d)k*(s)。

用k gold表示黄金律水平的资本量,决定k gold的条件是:f′(k gold)=n+d。

相应的人均消费量表示为c gold,有:c gold=f(k gold)-(n+d)k gold。

4.长期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见表6-1)
表6-1长期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
图6-2储蓄率增加对于稳态时资本-劳动比的影响
图6-3人口增长率变化对于稳态时资本-劳动比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