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造(讲义).pptx

合集下载

《汉字的构造方式》课件

《汉字的构造方式》课件

培养良好习惯
规范书写有助于培养细心 、认真的习惯,对学生的 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
04
CHAPTER
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 历史、文化和思想。
汉字反映古代社会生活
通过研究汉字的构造和演变,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 化、宗教等方面的信息。
THANKS
谢谢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汉字在 国际上的认知度和影响力逐渐 提升,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 语言符号。
汉字在计算机输入中的处理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 输入方式经历了从传统的手写到 拼音输入、五笔输入等多种方式

目前,智能拼音输入法已成为主 流,通过语音识别、手写识别等 技术手段,实现了快速、准确的
现代科技在汉字传承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汉 字的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使得汉字文化 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05
CHAPTER
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汉字在现代语言中的地位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
在现代社会中,汉字是重要的 文化传承和交流工具,也是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汉字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对中华文化 的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字中的文化元素
汉字中的天文、地理、动植物等意象
汉字中包含了丰富的天文、地理、动植物等意象,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想象 。
汉字中的礼制、宗法、道德观念
汉字中还蕴含了古代的礼制、宗法、道德观念等文化元素,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和 价值观念。

汉字的构造ppt课件

汉字的构造ppt课件
又如:益—溢 、 莫—暮 、 其—箕 臭—嗅 、 要—腰
46
4.改换形声字偏旁:
振 :“振”引申有赈济的意思,后来把“振” 字的“手”旁改换成“贝”旁,分化出“赈” 字,来专门表示这种意义。
又 如:绵—棉、赴—讣 改变意符的:暖—煖、说—悦 改变音符的:袴—裤、螾—蚓 声符、意符全换的:村→邨。
汉字的构造
1
“六書”的說法最初見於《周禮·地 官·保氏》:
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 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 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 數。
2
漢代的學者把六書解釋爲關於漢 字構造的六種基本原則。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說:古 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飬 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 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 之本也。
象形字在汉字系统中占比不大,《说 文解字》收字9353个,象形字仅为264 个,约占2.8%。
是最简单的造字法,很难表示意义抽 象的或没有具体形象的概念,显示出很 大的局限性。但是它却为指事、会意、 形声字的构成创造了条件。
18
二、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 也。”“视而可识”,是说一眼看上去就可 以认识大体,“察而见意”是说仔细观察就 能发现意义所在。
又如:戚—慼 、舍—捨
43
2)为明确引申义而加意符:
取:本表示“获取”,后来引申而有 “娶妻”义,为了区别,加注“女”旁 分化出“娶”字来表示这个引申义。
士:本义是男子、君子,因古代只有男 子才能做官,故引申而有“做官”义, 后加注“人”旁分出“仕”来表示此引 申义。
又如:昏—婚
44
3)为明确本义而加注意符:
38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 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 的优越性:

汉字的构造PPT(包括汉文化、六书、形声字、汉子发展历程)

汉字的构造PPT(包括汉文化、六书、形声字、汉子发展历程)

声旁表义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 从AB声。A为形,B为声。
例如,哑,从口亚声,“亚”是声旁,兼有“次 的”之意,形容无法说话之人说话功能有障碍。
② 从AB省声。A为形旁,B为声旁,声旁省略一 部分。即省声字。
例如,“雷(靁)”,从雨,畾(léi)省声。 畾为声旁,同时表示雷声相连之形。
③ 从A省,B声。A为形旁,形旁部分省略,B为 声旁。
例如,“星”,从晶省,生声。晶象形,生在 古汉字中有大地之意。
声旁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利用声旁可识读生僻的形声字,提高识字效率。

如揆(kuí),跏(jiā)。

二是可以类推帮助记忆一组普通话字音。

如“正”(zhèng)的声母是舌尖后音,以“正”为声旁

的“政”也是舌尖后音。

三是可以推求字形,避免写错部件。
据统计,金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 零四字,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 小篆。
(三)大篆
定义:又称籀(zhòu)文、钟鼎文、金文。
时间:战国时期
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 金文、籀文以及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 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也就是小篆 的直接源头。狭义的大篆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代表。
5、转注 词在发展中,或演变出新的意义与词性, 或分化出新的读音等人们改造旧字形再造 新字,就是转注造字法。
比如《说文解字》:"老,考也。"
6、假借
借用六已书有分的别字属,于表“示造同字音之而法不”同还义是的“用字。 例如造:字《之说法用文:字解象之字字形法之》、:法指转中”事注,?、、会假意借、形声

汉字的结构课件课件

汉字的结构课件课件
课本152页
第13页,幻灯片共63页
二 部件
部件:汉字基本的结构单位。 末级部件:指不能再被切分为更小部件的最小部件。
杏:木+口 想:心+相
相:木+目
第14页,幻灯片共63页
汉字的结构层次分析

心赣
一级部件
二级部件
三级部件 四级部件
第15页,幻灯片共63页
汉字的结构层次分析 戇
第16页,幻灯片共63页
第32页,幻灯片共63页
“九”、“头”
“偏、绿、英、笑”
部首和偏旁 偏旁是传统文字学的概念,汉字从独体字发展到合体字便产生的偏旁,
偏旁是对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后产生的部分。
部首是词典编撰学上的术语。是对汉字归类时所创制提出的概念。部首不是汉字 的结构单位,而是为了检索汉字的检索单位。
汉字中的部首大多数是由合体字中有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的。可是独体字只能拆分出笔
第22页,幻灯片共63页
结构关系
C 包围结构
C1 全包围(四面包围) C2 半包围(两面包围、三面包围)
(1)两面包围 左上包围 厅庆厄压病考 右上包围 旬司句 左下包围 建旭毯翘 勉 起
右下包围 头斗
第23页,幻灯片共63页
结构关系
C 包围结构
C1全包围(四面包围) C2半包围(两面包围、三面包围)
1.便于书写;
2.便于组织结构; 3.不破坏汉字的笔画系统。
第12页,幻灯片共63页
笔顺
(一)一般规则
1.先横后竖;十、干、丰 2.先撇后捺;人、八、义
3.从上到下;二、芳、高 4.从左到右;川、汉、做
5.从外到内;月、同、匀
6.从外到内后封口;四、国、回 7.先中间后两边:小、水、办

16通论汉字的构造ppt课件

16通论汉字的构造ppt课件
:
多数学者认为,根据许慎的定义,转注字应有两个条件: (1〕有同一的部首。
(2〕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二者缺一不可。
“问〞与“讯”、 “杀〞与“戮”
“柳〞与“杨”、 “福〞与“祸”
顶、颠: 《说文》“顶,颠也,从页,丁声。”
《说文》“颠,顶也,从页,真声。: ”
(六〕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4、形声字的作用以及局限 作用: 形声是一种能产性最强的造字方法。 突破了纯表义的局限,音义结合,提高了文字对语言的适应能力,所以数量多。
许慎在<说文·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 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孶乳而浸多也。” 仓颉在开始造文字时,大都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 “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结合,出现的形声字、会意字就叫做“字”。 “文〞是事物的本相,“字〞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 局限:
:
5、意义以及局限 意义: 指事字能够表示比较抽象的意义。 局限: 界说不明,所加的指事符号有时指示的意义不明确,人们也不容易理解 。因此指事字的数量比较少 。
祭所薦牲血也。 从皿,一象血形。
:
6、如何区分合体象形字和加体指事字?
合体象形字中非成字的构件代表物体的形状 加体指事字中非成字的构件只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能够表示比较抽象的意义,但是数量少
:
(三〕会意 1、定义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组合有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表达一个新的意义造字法。
:
2、分类 在形体结构方式上主要有两种类型: (1〕同体会意

:
(2〕异体会意
禾束也。从又持禾。

汉字的构造(课件)

汉字的构造(课件)

1.象形①整體象形“日”,《說文》:“實也。

太陽之精不虧。

從囗一。

象形。

”既曰“從囗一”,便是會意字,不得又謂“象形”。

許慎因不明“日”字形體的變化,誤將字形析作“從囗一”。

早期金文作,象太陽之形;或於中間加點作飾筆,如、。

甲骨文作、、,與金文一致。

小篆作,圓形訛成橢圓。

隸書進一步將圓轉的筆道改成方折的筆劃,如“日”。

“月”,《說文》:“闕也。

大陰之精。

象形。

”甲、金文作、,象彎月之形;或於其中加飾筆,如、。

飾筆引長則作,小篆作正由此而來。

隸書作“月”。

“自”,《說文》:“鼻也。

象鼻形。

”甲骨文作、,象人鼻之形。

金文或稍訛,作、、。

小篆作,隸書作。

“隹”,《說文》:“鳥之短尾總名也。

象形。

”金文作、,甲骨文作、,象短尾鳥之形。

小篆作,猶存古意;隸書解散篆體,作、、,完全失去象形意味。

“魚”,《說文》:“水蟲也。

象形。

魚尾與燕尾相似。

”早期金文作、,甲骨文作、;後來於左右各增飾筆作、。

小篆作,省去了兩邊的鰭形。

隸書作“魚”,只是將圓轉的筆道改成方折的筆劃而已。

“犬”,《說文》:“狗之有縣蹄者也。

象形。

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

’”早期金文作,甲骨文作、、。

金文後來作、、;春秋時作,戰國時或訛變作;小篆作,則是其進一步訛變。

隸書作。

②附體象形“眉”,《說文》:“,目上毛也。

從目,象眉之形。

上象頟理也。

”甲骨文作、,或作、、、,因為如果不畫出“目”形,便難以使人明瞭是眉毛。

金文或同甲骨文,如;或字形稍訛,毛與“目”離析為二,如、、。

小篆是其進一步訛變。

許慎據已訛之小篆將本象毛形的“”當作頟理,誤甚。

《段注》附會許說,謂“”“象眉之形”, 謂“在兩眉上”“象頟理”,與古文字不合。

隸書作,只是將改用方折的筆劃而已。

“齒”,《說文》:“,口齗骨也。

象口齒之形。

止聲。

,古文齒字。

” 甲骨文作、、、,或作、,象口中有齒之形。

戰國時作、,下半很明顯是由甲骨文後二形演變而來,《說文》古文“”即源於此。

因為字形訛變後與“(臼)”字難以分辨,於是在上面加“止”作聲符以區別之。

汉字的结构(课堂PPT)

汉字的结构(课堂PPT)
11
布白均匀的形式
清代的笪(dá)重光《书筏》中有“匡 廓之白,手布均齐”之说。“匡廓之 白 ”指由方框或横直画组成的白。
“散乱之白”即指不规则的布白。 笪重光说:“散乱之白,眼布匀称 。”散乱的白色块面(图中黑底) ,眼睛看上去仍然是比较匀称均衡 的
12
布白均匀的失误与纠正
失误一: 间隔不当
“间隔不当”指字间布白大小不匀。
纠正方法:
书写时注意重心笔划的对称和支撑点在
同一视觉水平线上。
“ 與 ”字的两点和“门”字的两坚均起到支
撑整个字的作用,要使它们大致在一个视觉平
面上。
32
重心平稳的失误与纠正
失误四: 平 板
“平板”指横平竖直但无态势变化。 第二个“正”字,写得模平竖直, 绝对平稳,但笔画僵硬,没有一点起 伏、向背及粗细的变化,呆头呆脑, 缺少生机。
20
协稳原理与间架结构理论
承上之“人” 字,应恰在正 中。
天、父、外、 文
有竖笔贯中的 字,中竖应正 直不歪。
如:甲、平、 干、午
返2回1
协稳原理与间架结构理论:重心平稳 重心平稳的要求
一、端 正 中国汉字造型虽各不相同,但有点像建筑物似的,一座座都 要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地屹立起来,要求端正平稳。 如颜体 “ 國 ”(国)字、柳体“ 闡 ”(阐)字,方方正正。
3、就让原理:笔划或各部分之间要 收放相顾、穿插避就、彼此相依。
7
间隙疏密匀称适度
匀 称 原 理
8

隙 疏



匀 称

适 度

9
匀称原理与间架结构理论
间隙疏密匀称适度
返回10
匀称原理与间架结构理论:布白均匀

汉字的构造课件

汉字的构造课件

睬 雅 室 恭 哀 衷 赖 旗
昭 切 雾 驾 莽 戚 题 寐
练习: 练习: 旗,施,旌,旗 滕,胜,腾,縢,誊 条,倏,修,修 栽,裁,载,哉
注 意: (1)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形声字中,既可以充当意符,也可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形声字中,既可以充当意符, 以充当声符. 以充当声符. 等字中, 充当意符; 如:"闺","阁"等字中,"门"充当意符;"问", 等字中" 充当声符. "闻"等字中"门"充当声符. 福视,剑到, 福视,剑到,孟,和 (2)形声字不管结构多么复杂,都要按照义符和声符两部分 )形声字不管结构多么复杂, 划分. 划分. 鸿,撕,薄,虽
(三)会意 1,定义 ,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信是也. 撝:huī,指向. ,指向. 2,特点 , (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 )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 (2)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不是偏旁的意义 )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 简单的相加. 简单的相加. (3)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 )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 分析会意字通常采用《说文解字》的术语, 从某, 分析会意字通常采用《说文解字》的术语,用"从某,从 来表述. 从止,从戈. 某."来表述.如"武"是"从止,从戈." "信"是 从人,从言. "从人,从言."
5,与形声字有关的几个概念 与形声字有关的几个概念 (1)亦声 ) 亦声字也叫会意兼形声字. 亦声字也叫会意兼形声字.
娶:《说文》:"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说文》 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说文》 妇家也. 取妇以昏时.从女,从昏, 婚:《说文》:"妇家也.礼,取妇以昏时.从女,从昏,昏亦 声." 说文》 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礼:《说文》:"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 说文》 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 忘:《说文》:"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具有形象感的代表符号。可以分为整体象形和附体象形两类。日、月、山、水、人、手、目、弓、车、
2
Hale Waihona Puke 书山有路虎、止、又、女、行、贝、鼎、眉、皿、页、文、州、瓜、果、龟、虫、鱼、木、鸟、牛、羊、马、犬 等等
①整体象形 所谓“整体象形”,即描摹出事物的整体形象。如: “日”,《说文》:“ ,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 既曰“从囗一”,便是会意字,不得又谓“象形”。许慎因不明“日”字形体的变化,误将字形析作 “从囗一”。早期金文作 ,象太阳之形;或于中间加点作饰笔,如 、 。甲骨文作 、 、 , 与
“亦”,《说文》:“,人之臂亦也。从大,象两亦之形。”
甲骨文作 ,在正面的人形的臂腋处加指事符号。小篆作 ,与古文字一致。秦简作 、 ,人的
两臂与身躯稍讹。汉隶作 、 是原来的指事符号。
,两臂和身躯变成了一点和一横划,两腿变成了两竖笔,左右两点即
“寸”,《说文》:“ ,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从又从一。” 按《说文》的体例,段玉裁谓“寸”是会意字。其实,所谓“一”并不是表意的构件,它只是一个 指事符号,指示寸口之所在。秦简作 ,在手的寸口5 处加指事符号。汉隶作 ,将象手指形的曲笔简
甲骨文作 、 ,或作 、 、 、 ,因为如果不画出“目”形,便难以使人明了是眉毛。
3
书山有路
金文或同甲骨文,如 ;或字形稍讹,毛与“目”离析为二,如 、 、 。小篆是其进一步讹 变。许 慎据已讹之小篆将本象毛形的“ ”当作頟理,误甚。《段注》附会许说,谓“ ”“象眉之形”, 谓 “ 在 两眉上”“象頟理”,与古文字不合。
“州”,《说文》:“ ,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旁,从重川。…… ,古文州。”
商代金文作 ,甲骨文作 、 ,旁象川流,中央象土地。西周金文同甲文,如 、 ,《说 文》古文稍讹。小篆字形当是两边笔形受中间同化的结果。许慎不明,析成“重川”,不确。
隶变作 、 、 。 2、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据《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改为“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一,二,三,上,下; 至,本,末,朱,甘,寸,刃,牟,出,亦,旦
许慎对“指事”的定义过于笼统,并与象形、会意的界线含混不清:说“视而可识”,则很似“象 形”;说“察而可见”,又似“会意”。所以,后来学者对“指事”的理解存在分歧。就所见的指事字来 看,实际包含两类情况:一类指事字,“实际上是在象形的方法难以表示事物的特点的时候,利用标注 记号的方法指出事物的要点,即在两个符号中,一个是字,另一个不是字,只是个符号。”(高明)也就 是说,有些事物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它所赖以存在的整个事物,于是便在象整个事物之形的 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跟附体象形不同:附体象形字所要表示的事物与它所依附的事物是可以独立存在 的,如眉毛和目本是两件事物;而“刃”字所表示的事物,即刀刃,与刀是分不开的);另一类指事字, 表示的是纯粹抽象的概念,这类字虽然看起来字形与某些具体事物类似,但它表示的意思并不是这类具 体事物,而是另一种抽象的意义,因而不得视为象形字。
二、“四体二用”说 “四体二用”说是清代学者戴震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传统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四种是汉字结构类型,称为“四体”;“转注”和“假借”是使用文字的方法,称为“二用”。
三、“三书”说 唐 兰:象形、象意、形声。 陈梦家:象形、假借、形声。 裘锡圭:表意、假借、形声。
四、“六书”分析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形体,随其圆转曲直描绘出一
1
书山有 路
是传承造成的: 班固:1、象形 2、象事 3、象意 4、象声 5、转注 6、假借 郑众:1、象形 2、会意 3、转注 4、处事 5、假借 6、谐声 许慎:1、指事 2、象形 3、形声 4、会意 5、转注 6、假借
后人关于“六书”多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 5、转注 6、假借
一、传统的“六书”说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族子弟的“六艺”
的项目:
……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但是,《周礼》并未说明“六书”的具体内容。
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如《汉书·艺文志》说: 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造字之本也。
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说: 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分别下了定义,并列举了例字: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
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 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三家的说法同出一源:《汉书·艺文志》是班固根据西汉末年古文学派大师刘歆的《七略》(辑略、 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编成的,所以,《艺文志》的说法,也就可以看 作是刘歆的说法。郑众的父亲郑兴是刘歆的学生;许慎是贾逵的学生,而贾逵的父亲(也是他的老师) 贾徽,也是刘歆的学生。三家的“六书”说同源,所以大同小异,只是在名称和次第上稍有差别,大概
关于“六书”的次第,会意和形声是利用已有的所谓独体之“文”来构字,故将二者置于象形、指 事之后,学术界并无异议。至于象形和指事何者为先,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象形该在先,理由是 指事字大多是在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而成;也有人说指事在先,因为也有一部分不依赖象形字而存在的
完全抽象的指事字,而且这些字应该还是比较早就出现了的,如数字“一、二、三”等。 “六书”说是最早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但是,必须指出,古人并是先定出“六书”的原则
不同的看法), 、 (六), 、 (七), 、 (八), (十)甲骨文的“五、六、七、八、十” 四 个字构形都很简单,很说是象具体事物之形,有学者说它们就是纯粹约定俗成的记号(对于“九”字 有不同看法)。
也有的指事字是利用抽象符号组合而成,就是说用来构成指事字的两个构成成分都很难说象具体 事 物之形。如:
金文一致。小篆作 ,圆形讹成椭圆。隶书进一步将圆转的笔道改成方折的笔划,如“日”。
“月”,《说文》:“ ,阙也。太阴之精。象形。” 甲、金文作 、 ,象弯月之形;或于其中加饰笔,如 、 。饰笔引长则作 ,小篆作 正由此而 来。隶书作“月”。 “自”,《说文》:“,鼻也。象鼻形。” 甲骨文作 、 ,象人鼻之形。金文或稍讹,作 、 、 。小篆作 ,隶书作 。 “隹”,《说文》:“ ,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
隶书作 ,只是将 改用方折的笔划而已。
“齒”,《说文》:“ ,口龂骨也。象口齿之形。止声。 ,古文齿字。”
甲骨文作 、 、 、 ,或作 、 ,象口中有齿之形。战国时作 、 ,下半很 明显是由甲骨文后二形演变而来,《说文》古文“ ”即源于此。因为字形讹变后与“ (臼)”字难以 分辨,于是在上面加“止”作声符以区别之。小篆字形是其进一步变化。隶变作 、 。
金文作 、 ,甲骨文作 、 ,象短尾鸟之形。小篆作 ,犹存古意;隶书解散篆体,作 、 、 ,完全失去象形意味。
“魚”,《说文》:“ ,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早期金文作 、 ,甲骨文作 、 ;后来于左右各增饰笔作 、 。小篆作 ,省去了两边的鳍 形。隶书作“魚”,只是将圆转的笔道改成方折的笔划而已。
化成一横,手臂形变成竖弯勾。
书山有路
②约定的记号形成的指事字 有的指事字很难说是某个具体事物的象形,大概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记事符号。例如划一道横线
表 示“一”,划两道横线表示“二”,划三道横线表示“三”,划四道横线表示“亖”(四)。大概是由于

划多了以后不易一眼看出,所以,从“五”开始,就用另外的记号来表示,如×、 (五。也有学者有
“犬”,《说文》:“ ,狗之有县蹄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早期金文作 ,甲骨文作 、 、 。金文后来作 、 、 ;春秋时作 ,战国时或讹变作 ; 小篆作 ,则是其进一步讹变。隶书作 。 ②附体象形 有些事物单独画出不易辨识,所以要把它所依附的事物一起画出。如: “眉”,《说文》:“ ,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頟理也。”
下面分别举例来说明这两类指事字。 ①象形字加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 大多数的指事字都有两个构成成分,其中一个构成成分是可以独立成字的象形字,另一个则是不能 独立成字的指事符号。之所以要将指事符号加在象形字上,就是因为所表示的意义与这个象形字所表示
4
的意义有关。如:
书山有 路
“刀”,《说文》:“ ,兵也。象形。” 甲骨文作 ,正象刀之形;小篆作 ,刀把稍有讹变;隶书作“刀”。“刀”是个象形字,而刀刃虽 在刀上,但却无法直接表现出来。
然后才造字的。文字是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自发的产物,创造文字的也并不是某一个人,不可能事先 订好条例再着手造字。“六书”说也只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 汉代的学者创立“六书”说,对汉语文字学的发展是有巨大功绩的。其中的象形、会意、形声、假借 等 术语,直到今天大家仍在使用。但是,汉代在文字学发展史上毕竟属于早期阶段,汉代学者对汉字 构造 的研究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书,既可以看作是四种造字方式,也 可以看 作是四种结构类型;而假借是利用已有的字形,它并没有造出新的形体来,也不是一种结构类 型,因为 被假借的字无非还是由前四书造出来的四种结构类型之一,所以,假借与前四书似乎不可以 并列。至于 “转注”,更是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一个大家一致的看法。所以,后代不断有学者对传 统“六书”提 出修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