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实验报告
混凝土相关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学会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在标准设计步骤指导下完成基本符合预期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方案;2. 掌握混凝土拌合工序,学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测试;3. 配制出具有较好性能的混凝土。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合理选择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以达到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指标的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1. 选择坍落度或维脖稠度;2. 选择石子最大粒径;3. 选择用水量和含气量;4. 选择水灰比;5. 计算水泥用量;6. 选择砂率;7. 按照质量法或体积法得出粗细骨料用量。
三、实验器材及设备1. 混凝土实验室拌和:混凝土搅拌机、台秤、其他用具(量筒、天平、拌铲与拌板等);2. 坍落度确定:坍落度筒、捣棒、装料漏斗、小铁铲、钢直尺、镘刀;3. 表观密度测定:容量筒、台秤、振动台;4. 试件的制作:试模、振动台、振动棒、钢制捣棒、混凝土标准养护室;5. 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压力试验机、钢尺。
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拌合:按照实验要求,将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按照比例称量,放入搅拌机中,启动搅拌机,进行搅拌,直至混凝土拌合物均匀。
2. 坍落度测试:将拌好的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坍落度筒中,用捣棒捣实,然后垂直提起坍落度筒,记录坍落度值。
3. 表观密度测定: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容量筒中,用振动台振动,直至混凝土拌合物密实,记录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
4. 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将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成立方体试件,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待达到设计龄期后,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坍落度:根据实验数据,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为XXmm,符合设计要求。
2. 表观密度:根据实验数据,该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为XXkg/m³,符合设计要求。
3. 立方体抗压强度:根据实验数据,该混凝土拌合物在XX天龄期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为XXMPa,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实验报告
混凝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混凝土材料的实验研究,探索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为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
1.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指标。
通过实验可以测试混凝土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表现,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2. 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包括抗渗性、抗冻融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等指标。
通过实验可以测试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为工程施工提供指导。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 实验材料,水泥、砂、石子、水等混凝土原材料。
2. 实验设备,混凝土试块模具、混凝土试验机、混凝土抗渗性测试设备等。
四、实验步骤。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2. 混凝土试块制作,按照配合比要求,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搅拌、浇筑、养护,制作混凝土试块。
3. 混凝土力学性能测试,对制作好的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测试。
4. 混凝土耐久性能测试,对制作好的混凝土试块进行抗渗性、抗冻融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等耐久性能测试。
五、实验结果分析。
1. 混凝土力学性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指标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找出影响力学性能的因素。
2. 混凝土耐久性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融性和抗硫酸盐侵蚀性等指标是否符合工程要求,找出影响耐久性能的因素。
六、实验结论。
通过混凝土实验,得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符合工程要求,为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七、参考文献。
1. 《混凝土工程技术规范》。
2. 《混凝土材料手册》。
3. 《混凝土实验方法》。
八、致谢。
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帮助和支持。
以上为混凝土实验报告,希望对混凝土工程应用有所帮助。
混凝土干燥收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混凝土在干燥条件下的收缩性能,了解不同混凝土配合比、骨料种类、养护条件等因素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为混凝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
2. 砂:河砂,细度模数2.8。
3. 骨料:碎石,粒径5-20mm。
4. 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
5. 水:自来水。
6. 标准养护箱、电子天平、收缩仪、量筒等。
三、实验方法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不同水胶比、骨料种类、外加剂用量等混凝土配合比。
2. 混凝土试件制作:按照设计好的配合比,称取相应材料,搅拌均匀后,浇筑成标准试件(150mm×150mm×150mm)。
3. 混凝土试件养护:将试件置于标准养护箱中,养护至规定龄期。
4. 干燥收缩测试:将养护好的试件取出,置于干燥箱中,设定不同干燥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收缩测试。
5. 数据处理:记录试件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值,计算收缩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水胶比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增大,混凝土干燥收缩率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水胶比越高,混凝土内部孔隙率越大,水分蒸发越容易,从而导致干燥收缩率增大。
2. 不同骨料种类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骨料种类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较大。
河砂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明显高于碎石混凝土,这是因为河砂的颗粒级配较差,孔隙率较大,水分蒸发越容易。
3. 外加剂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减水剂和引气剂可以降低混凝土干燥收缩率。
这是因为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引气剂可以增加混凝土内部孔隙率,从而降低水分蒸发速度。
4.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养护条件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较大。
高温、高湿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干燥收缩率较低,低温、低湿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干燥收缩率较高。
五、结论1. 混凝土干燥收缩受水胶比、骨料种类、外加剂、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混凝土梁制作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梁的制作工艺及施工流程。
2. 掌握混凝土梁的施工技术要点。
3. 学会混凝土梁的质量检测方法。
4.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本实验主要研究混凝土梁的制作工艺、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检测方法。
1. 混凝土梁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钢筋加工、模板制作、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拆模等环节。
2. 施工技术要点:包括钢筋加工的尺寸精度、模板安装的稳定性、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养护和拆模的时间控制等。
3. 质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试验、钢筋间距和锚固长度检测、模板拆除后的外观检查等。
三、实验设备1. 钢筋加工设备:钢筋切断机、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等。
2. 模板制作设备:模板切割机、模板拼接机、模板支撑系统等。
3. 混凝土浇筑设备: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振捣器等。
4. 养护设备:养护棚、洒水设备等。
5. 检测设备:混凝土强度试验机、钢筋间距检测仪、钢筋锚固长度检测仪等。
四、实验步骤1. 钢筋加工: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钢筋进行切割、弯曲、调直等加工,确保钢筋尺寸精度符合要求。
2. 模板制作:根据梁的尺寸和形状,制作相应的模板。
模板拼接要牢固,防止漏浆。
3. 钢筋绑扎: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将钢筋绑扎成梁的形状。
注意钢筋间距和锚固长度的准确性。
4. 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后,通过输送泵将混凝土送入模板内。
浇筑过程中要均匀,防止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5. 振捣:使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无气泡。
6. 养护:将混凝土梁放置在养护棚内,定期洒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7. 拆模: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模板。
拆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梁的外观质量。
8. 检测:对混凝土梁进行强度试验、钢筋间距和锚固长度检测等,确保梁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强度试验:实验结果显示,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使用要求。
混凝土变形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混凝土变形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混凝土变形测量的仪器设备操作技巧。
3. 分析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变形测量实验是研究混凝土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形规律,以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验原理如下:1. 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原始尺寸和形状,作为变形测量的基准。
2. 在结构上设置测点,通过测量测点的位移,计算结构变形量。
3. 分析变形数据,研究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全站仪:用于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原始尺寸和变形量。
2.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变形量。
3. 水准仪:用于测量混凝土结构的高程变化。
4. 应变计:用于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应变变化。
5. 水泥混凝土试件:用于模拟混凝土结构的受力过程。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搭建实验平台,确保实验环境稳定。
将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成标准尺寸,进行养护。
2. 测量原始尺寸和形状: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原始尺寸和形状,记录数据。
3. 设置测点:在混凝土结构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
4. 测量变形量:使用全站仪和激光测距仪测量测点的位移,计算结构变形量。
5. 测量应变变化:使用应变计测量混凝土结构的应变变化,分析结构受力过程中的变形规律。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到混凝土结构的变形量和应变变化数据。
2. 分析:(1)分析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规律,判断结构的稳定性。
(2)分析应变变化与变形量的关系,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3)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变形数据,分析影响混凝土结构变形的因素。
六、实验结论1. 混凝土结构在受力过程中会发生变形,变形量与受力程度和结构形式有关。
2. 混凝土结构的变形规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3. 通过混凝土变形测量实验,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创新型混凝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混凝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混凝土材料在耐久性、强度、环保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满足建筑行业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本实验旨在研究一种创新型混凝土,通过优化原材料和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综合性能。
二、实验目的1. 研究新型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2. 评估新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环保性能等;3. 分析新型混凝土的优势和不足,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三、实验材料1. 水泥:P·O 42.5级水泥;2. 砂:中粗砂,细度模数为2.6;3. 碎石:5-20mm粒径的碎石;4. 粉煤灰:II级粉煤灰;5. 外加剂:减水剂、缓凝剂、引气剂等;6.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用水。
四、实验方法1. 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要求,参考相关文献,确定水泥、砂、碎石、粉煤灰、外加剂等原材料用量,进行配合比设计;2. 混凝土拌合:按照设计配合比,将水泥、砂、碎石、粉煤灰、外加剂等原材料混合均匀,进行拌合;3. 混凝土试件制作:将拌合好的混凝土均匀浇筑到试模中,振动密实,制作成标准立方体试件;4. 性能测试: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力学性能、耐久性、环保性能等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学性能:新型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且优于普通混凝土;2. 耐久性:新型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抗碳化性能、抗渗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3. 环保性能:新型混凝土中粉煤灰的使用降低了水泥用量,降低了CO2排放,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
六、结论1. 本实验成功研制了一种创新型混凝土,其力学性能、耐久性、环保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2. 新型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调整原材料和配合比,进一步优化新型混凝土的性能。
七、展望1. 进一步研究新型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揭示其性能优异的原因;2. 开发更多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满足不同工程需求;3. 推广新型混凝土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混凝土土收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收缩现象及其影响因素;2. 掌握混凝土收缩实验的方法和步骤;3. 分析不同条件下混凝土收缩的变化规律;4. 为混凝土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收缩是指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化学反应等原因导致的体积减小现象。
混凝土收缩可分为塑性收缩、化学收缩、干燥收缩和碳化收缩等类型。
本实验主要研究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中砂- 碎石:5-20mm连续级配碎石- 水:自来水- 外加剂:减水剂2. 实验仪器:- 混凝土搅拌机- 混凝土试模:100mm×100mm×100mm- 水准仪- 电子天平- 恒温恒湿箱- 游标卡尺- 收缩仪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的用量。
2. 混凝土拌制:按照设计配合比,将水泥、砂、碎石、水、外加剂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3. 混凝土浇筑: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倒入试模中,用捣棒捣实,使其密实。
4. 试模养护:将浇筑好的试模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养护至设计龄期。
5. 收缩试验:将养护好的试件取出,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初始长度,然后放入收缩仪中,设定测试时间。
6. 数据记录:每隔一定时间,记录试件的长度变化,直至达到实验要求的时间。
7.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绘制收缩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1 混凝土收缩实验结果| 时间(d) | 收缩量(mm) | 收缩率(%) || -------- | ---------- | -------- || 1 | 0.12 | 0.12 || 3 | 0.24 | 0.24 || 7 | 0.48 | 0.48 || 14 | 0.72 | 0.72 || 28 | 1.00 | 1.00 |2. 结果分析:(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存在明显的收缩现象,且收缩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混凝土各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质;2.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3. 熟悉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4. 掌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水等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的质量比例,以达到预期的性能。
三、实验器材1. 混凝土搅拌机;2. 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3. 电子秤;4. 坍落度筒;5. 混凝土立方体试模;6. 压力试验机;7. 混凝土养护箱;8. 水泥净浆搅拌机;9. 秒表。
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确定混凝土等级: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等级,如C20、C30等。
(2)查阅水泥、砂、石子等材料的技术指标,确定材料的质量。
(3)计算水泥、砂、石子、水的质量比例,进行试拌。
(4)根据试拌结果,调整配合比,确定最终配合比。
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1)坍落度测试: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坍落度筒,振动后测量坍落度值。
(2)和易性测试: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3.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1)制作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按照配合比,将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混合均匀,装入试模,振动密实。
(2)养护:将试件放入混凝土养护箱,养护至规定龄期。
(3)测试抗压强度:将养护好的试件放入压力试验机,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4. 混凝土抗渗性能测试(1)制作混凝土抗渗试件:按照配合比,将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混合均匀,装入抗渗试模,振动密实。
(2)养护:将试件放入混凝土养护箱,养护至规定龄期。
(3)测试抗渗性能:将养护好的试件放入抗渗试验仪,进行抗渗性能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 = 1:1.672:2.4:0.38。
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测试坍落度值为:100mm;和易性良好,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均满足要求。
混凝土动态性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混凝土在不同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以期为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动态性能实验主要基于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方法。
SHPB试验方法是一种非破坏性试验方法,通过高速加载使试件在极短时间内承受高应变率下的动态载荷,从而研究混凝土在不同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三、实验材料1. 混凝土试件:采用C30级混凝土,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分别进行抗压、抗拉、抗剪试验。
2. 加载设备:霍普金森压杆试验机,加载速度范围为10~100m/s。
3. 测量设备: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应变片、力传感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试件:将混凝土试件切割成100mm×100mm×100mm的立方体,试件表面磨光,确保试件尺寸和形状符合要求。
2. 安装试件:将试件放置于试验机的加载平台上,确保试件中心与加载平台中心对齐。
3. 连接传感器:将应变片和力传感器安装在试件上,确保传感器与试件连接牢固。
4. 设置试验参数:根据试验要求设置加载速度、应变率等参数。
5. 进行试验:启动试验机,使试件在高速加载下承受动态载荷,记录试验数据。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混凝土在不同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抗压强度实验结果表明,C30级混凝土在不同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抗压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加而降低。
在应变率为10m/s时,抗压强度为50.2MPa;在应变率为100m/s时,抗压强度为45.6MPa。
这说明混凝土在高速加载下抗压强度有所降低,且应变率对其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
2. 抗拉强度实验结果表明,C30级混凝土在不同动态载荷作用下的抗拉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加而降低。
在应变率为10m/s时,抗拉强度为2.8MPa;在应变率为100m/s时,抗拉强度为2.5MPa。
混凝土离析鉴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和观察,鉴别混凝土离析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水泥:P.O 42.5级- 砂:中砂- 粗集料:碎石- 水:自来水- 外加剂:减水剂2. 实验设备:- 搅拌机- 离析筒- 电子秤- 砂浆搅拌机- 试模- 水准仪- 混凝土试验仪器(如抗折试验机、抗压强度试验机等)三、实验方法1. 混凝土配制:按照设计配合比,准确称取水泥、砂、粗集料、水和外加剂,进行混凝土的配制。
2. 混凝土搅拌:将配制好的混凝土材料放入搅拌机中,按照规定的搅拌时间进行搅拌。
3. 离析筒试验: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样品倒入离析筒中,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混凝土样品的离析情况。
4. 观察与分析:记录混凝土样品的离析情况,包括骨料分离、分层、抓底等现象。
5. 标准试验:对未离析和离析的混凝土样品分别进行标准试验,如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等,分析离析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离析现象观察:- 未离析混凝土:骨料分布均匀,无分层现象,表面平整。
- 离析混凝土:骨料分布不均匀,出现分层现象,表面不平整,部分骨料下沉。
2. 标准试验结果:- 未离析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
- 离析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所下降,且离析程度越严重,强度下降越明显。
五、原因分析1. 水泥材料:水泥细度、强度等级、凝结时间等指标不符合要求,导致混凝土粘聚力不足。
2. 骨料:骨料粒径分布不均匀,级配不合理,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稳定性差。
3. 外加剂:外加剂种类、掺量不当,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4. 搅拌:搅拌时间不足,导致混凝土拌合物不均匀。
六、预防与处理措施1. 水泥材料:选择符合要求的优质水泥,确保水泥质量。
2. 骨料:选用粒径分布均匀、级配合理的骨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3. 外加剂: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并严格控制掺量。
混凝土孔隙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分析混凝土的孔隙特征,包括孔隙率、孔径分布、孔结构等信息,以评估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和强度性能。
通过对孔隙特性的研究,为混凝土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中粗砂- 碎石:5-20mm碎石- 水:去离子水- 化学外加剂:减水剂2. 实验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 标准试模(100mm×100mm×100mm)- 振动台- 水泥净浆搅拌机- 压力试验机- 孔隙率测定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激光散射仪三、实验方法1. 混凝土制备:按照实验设计要求,将水泥、砂、碎石、水及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后,倒入标准试模中,并在振动台上振动至表面平整。
2. 养护:将试模置于标准养护室中,养护至实验设计要求的龄期。
3. 抗压强度测试:将养护好的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记录抗压强度值。
4. 孔隙率测定:利用孔隙率测定仪,测定混凝土试块的孔隙率。
5. 孔径分布分析:通过SEM和激光散射仪对混凝土试块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孔径分布信息。
6. 孔结构分析:利用孔隙率测定仪和激光散射仪,对混凝土试块的孔结构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孔隙率:实验测得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5.2%,表明该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孔隙率。
2. 孔径分布:通过SEM观察,发现混凝土孔径分布不均匀,存在大量微孔和少量大孔。
微孔主要集中在0.1-1.0μm范围内,大孔主要集中在1.0-10μm范围内。
3. 孔结构分析:混凝土孔结构主要为连通孔和封闭孔。
连通孔主要分布在0.1-1.0μm范围内,封闭孔主要分布在1.0-10μm范围内。
4. 抗压强度:实验测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30MPa,表明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五、结论1. 本次实验所制备的混凝土孔隙率为15.2%,孔径分布不均匀,孔结构以连通孔和封闭孔为主。
2.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30MPa,表明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的配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了解混凝土原材料性能对配合比的影响。
3. 学会根据工程要求,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合理选择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并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以达到既经济又满足工程要求的混凝土。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依据是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
三、实验材料1. 水泥:北京水泥厂京都P.O 42.5,28天实际强度54.0MPa。
2. 砂:中砂,细度模数2.8。
3. 石子:碎石,粒径5-20mm。
4. 水:自来水。
5. 其他:减水剂、引气剂等。
四、实验仪器1. 混凝土搅拌机2. 天平3. 量筒4. 砼试模5. 压力试验机6. 拌铲、拌板等五、实验步骤1. 原材料性能测定测定水泥的强度、细度模数、安定性等性能;测定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等性能;测定石子的粒径、表观密度、含泥量等性能。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如C30、C40等。
(2)计算水灰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泥强度等级,计算水灰比(W/C)。
(3)计算单位用水量:根据水灰比和水泥用量,计算单位用水量(mwo)。
(4)确定砂率: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砂的细度模数,确定砂率(s)。
(5)计算水泥用量:根据单位用水量和水灰比,计算水泥用量(mco)。
(6)计算砂、石用量:根据砂率、水泥用量和单位用水量,计算砂、石用量(mso、mgo)。
3. 混凝土拌合按照计算好的配合比,将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
4. 混凝土性能测试(1)坍落度测试: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判断混凝土的工作性。
(2)立方体抗压强度测试:制作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测定其抗压强度。
(3)抗渗性能测试:制作混凝土抗渗试件,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抗渗试验。
(4)抗冻性能测试:制作混凝土抗冻试件,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抗冻试验。
混凝土静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混凝土静载实验,了解混凝土在静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
通过实验,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的认识,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静载实验是通过在混凝土试件上施加静力荷载,测量其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参数,从而得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
实验中,通常采用单轴压缩实验和抗折实验两种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混凝土试件:标准立方体试件(150mm×150mm×150mm)和标准棱柱体试件(150mm×150mm×300mm)。
- 水泥: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 砂:中粗砂,符合国家标准的级配要求。
- 石子:碎石,符合国家标准的级配要求。
-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
2. 实验设备:- 混凝土静载实验机:用于施加静力荷载。
- 应变仪:用于测量混凝土试件的应变。
- 荷载传感器:用于测量混凝土试件所受荷载。
- 千分表:用于测量混凝土试件的变形。
- 秒表:用于记录实验时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试件:将混凝土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确保表面平整。
2. 涂抹凡士林:在试件表面涂抹一层凡士林,以防止试件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滑移。
3. 安装试件:将试件放置在实验机上,确保试件中心与实验机中心对齐。
4. 施加荷载:按照实验要求,缓慢施加静力荷载,直至试件破坏。
5. 测量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荷载、应变和变形等参数。
6. 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抗压强度:本次实验测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30.2MPa,符合设计要求。
2. 抗折强度:本次实验测得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为4.8MPa,符合设计要求。
3. 弹性模量:本次实验测得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3.2×10^4MPa,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本次实验所制备的混凝土试件力学性能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现场混凝土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现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要求;2. 掌握现场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技术;3. 分析现场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实验内容1. 混凝土拌合实验2. 混凝土运输实验3. 混凝土浇筑实验4. 混凝土养护实验5. 混凝土质量检测三、实验材料1. 水泥:P.O 42.5水泥;2. 砂:中砂;3. 石子:碎石;4. 水:自来水;5. 外加剂:减水剂;6. 实验仪器:电子秤、搅拌机、坍落度筒、混凝土试模、养护箱等。
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拌合实验(1)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称取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等材料;(2)将材料倒入搅拌机,启动搅拌机,按一定顺序加入材料,搅拌均匀;(3)测定混凝土坍落度,判断拌合质量。
2. 混凝土运输实验(1)将拌合好的混凝土装入运输车,进行运输;(2)观察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变化,如离析、坍落度变化等;(3)记录运输时间、距离、温度等数据。
3. 混凝土浇筑实验(1)将混凝土运输至浇筑现场,进行浇筑;(2)控制浇筑速度,避免混凝土离析;(3)采用振捣器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4)记录浇筑时间、厚度、振捣效果等数据。
4. 混凝土养护实验(1)浇筑完成后,覆盖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2)控制养护温度、湿度,确保混凝土强度发展;(3)记录养护时间、温度、湿度等数据。
5. 混凝土质量检测(1)取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2)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混凝土质量;(3)记录试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拌合实验(1)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2)拌合均匀,无离析现象。
2. 混凝土运输实验(1)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坍落度略有下降,但仍在设计范围内;(2)未发现混凝土离析现象。
3. 混凝土浇筑实验(1)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无离析现象;(2)振捣效果良好,混凝土密实。
4. 混凝土养护实验(1)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逐渐发展;(2)养护温度、湿度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施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混凝土施工实验,了解混凝土的制备过程,掌握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技术要求,验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评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浇筑、养护而成的。
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的水化反应,以及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
三、实验材料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MPa。
2. 砂:中砂,细度模数为2.6。
3. 石子:碎石,粒径为5-20mm。
4. 水:自来水。
5. 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
四、实验设备1. 搅拌机:JS1000型强制式搅拌机。
2. 天平: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
3. 混凝土试模:100mm×100mm×100mm立方体试模。
4. 混凝土振动台:JY-100型振动台。
5. 水泥净浆搅拌机:JS1000型搅拌机。
6. 混凝土养护箱:DHG-9070A型恒温恒湿养护箱。
五、实验步骤1. 配制混凝土:按照设计配合比,称取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2分钟。
2. 浇筑混凝土: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试模中,用振动台振动30秒,使混凝土密实。
3. 养护混凝土:将浇筑好的混凝土试件放入养护箱中,养护温度为20±2℃,养护时间为28天。
4. 测试混凝土性能:在混凝土养护期满后,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坍落度试验、抗渗试验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强度试验:按照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试验结果如下:试件编号抗压强度(MPa)1 39.22 40.53 41.8平均抗压强度:40.5MPa根据实验结果,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 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按照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混凝土坍落度试验。
普通混凝土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测试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建筑材料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学习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2. 掌握混凝土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3. 分析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二、实验原理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水及掺合料等组成的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计算和实验确定水泥、砂、石子、水及掺合料等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
混凝土的性能测试主要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耐久性等指标的测定。
三、实验材料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MPa。
2. 砂:中砂,细度模数为2.8。
3. 石子:碎石,粒径为5-20mm。
4.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5. 掺合料:粉煤灰,掺量为15%。
四、实验仪器1. 混凝土搅拌机2. 混凝土抗压试验机3. 混凝土抗折试验机4. 电子秤5. 量筒6. 水泥净浆搅拌机7. 混凝土试模8. 标准养护箱五、实验步骤1. 配制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水泥、砂、石子、水及掺合料的质量比例,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 混凝土制备:按照设计好的配合比,称取水泥、砂、石子、水及掺合料,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3. 混凝土试件制备: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均匀地倒入试模中,振动密实,然后将试模放在标准养护箱中养护。
4. 性能测试:按照国家标准,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耐久性等指标的测定。
六、实验数据1. 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石子:水:掺合料 = 1:2.5:4.5:0.5:0.15。
2. 混凝土抗压强度:经过28天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为45.6MPa。
3. 混凝土抗折强度:经过28天养护,混凝土抗折强度为7.2MPa。
4. 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抗碳化性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七、实验结果分析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
2. 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说明水泥、砂、石子等材料的质量较好。
小学浇筑混凝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2. 学习混凝土的浇筑工艺。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在浇筑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泥石,将砂、石子等材料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较高强度和耐久性的结构材料。
三、实验器材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 砂:中砂3. 石子:碎石4. 水5. 实验桶6. 搅拌棒7. 混凝土模具8. 尺子9. 量筒10. 电子秤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按照水泥:砂:石子=1:2:3的比例,称取所需材料。
2. 混合材料:将水泥、砂、石子依次倒入实验桶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均匀。
3. 加水:按照水泥质量的0.5倍加入水,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4. 浇筑: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倒入混凝土模具中,用尺子刮平。
5. 固化:将浇筑好的混凝土模具放置在阴凉通风处,24小时后拆模。
6. 观察:观察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次数 | 水泥(kg) | 砂(kg) | 石子(kg) | 水(kg) | 强度(MPa)| 外观----------|------------|----------|------------|----------|--------------|------1 | 1 |2 |3 | 0.5 | |2 | 1 | 2 |3 | 0.5 | |... | ... | ... | ... | ... | ... |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混凝土的外观较为平整,无明显气泡和裂缝。
3. 实验过程中,水泥、砂、石子等材料的质量和比例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
4. 水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一定影响,水质较差时,混凝土的强度会降低。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混凝土实验报告书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材料和性能。
2. 理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混凝土的强度、坍落度等性能指标。
4. 学会使用混凝土实验设备,如搅拌机、压力试验机等。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合、搅拌而成的一种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强度、水灰比、砂率等因素。
坍落度是衡量混凝土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它反映了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和易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
2. 实验仪器:搅拌机、压力试验机、坍落度筒、量筒、天平、钢尺等。
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坍落度等指标。
(2)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水泥、砂、石等材料的性能参数。
(3)按照设计要求,计算混凝土配合比。
2. 混凝土制备(1)按照计算出的配合比,称取水泥、砂、石、水等材料。
(2)使用搅拌机将材料搅拌均匀,形成混凝土拌合物。
3. 混凝土性能测试(1)坍落度测试: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坍落度筒,按规定时间进行测试。
(2)抗压强度测试:将混凝土拌合物制成标准立方体试件,按规定时间养护后,使用压力试验机进行测试。
(3)其他性能测试:如抗折强度、耐久性等。
4. 数据处理与分析(1)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坍落度、抗压强度等。
(2)分析实验数据,评估混凝土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坍落度测试结果本实验中,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8cm,符合设计要求。
2.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本实验中,混凝土立方体试件在养护28天后,抗压强度达到50.3MPa,符合设计要求。
3. 其他性能测试结果本实验中,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所制备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为后续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加深了对混凝土基本组成材料和性能的理解。
混凝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能。
2.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学习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泥石,将砂、石子胶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要求,合理选择水泥、砂、石子和水的用量,以达到既经济又满足工程性能的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测试主要包括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三、实验器材及设备1. 水泥、砂、石子、水2. 混凝土搅拌机3. 坍落度筒4. 抗压强度试验机5. 抗折强度试验机6. 天平7. 量筒8. 砂筛9. 试模10. 混凝土标准养护室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坍落度。
根据水泥、砂、石子的性能,计算各材料用量,并按质量法或体积法确定各材料用量。
2. 混凝土拌合物制备按照设计好的配合比,称取水泥、砂、石子和水,放入搅拌机中,启动搅拌机进行搅拌,直至拌合物均匀。
3. 坍落度测试将拌合物装入坍落度筒,垂直向上提起,记录坍落度值。
4. 抗压强度测试将拌合物制成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件,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28天,然后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5. 抗折强度测试将拌合物制成150mm×150mm×600mm的梁形试件,养护28天后,进行抗折强度测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坍落度测试结果拌合物的坍落度应满足工程要求。
若坍落度过小,说明拌合物太稠,需增加水量;若坍落度过大,说明拌合物太稀,需减少水量。
2. 抗压强度测试结果根据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计算混凝土强度等级,并与设计强度等级进行比较。
3. 抗折强度测试结果根据抗折强度测试结果,计算混凝土抗折强度,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了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
混凝土骨料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混凝土骨料的基本性质,包括颗粒级配、强度、坚固性、含泥量、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等。
通过对混凝土骨料性质的测定,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用砂:天然砂、人工砂2. 实验用石:卵石、碎石3. 实验用试剂:硫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等4. 实验仪器:筛分器、击实仪、压力试验机、烘干箱、天平等三、实验方法1. 颗粒级配测定:采用筛分法,将砂、石按粒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测定各等级的筛余量。
2. 强度测定:采用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将砂、石制成标准立方体试件,在压力试验机上测定其抗压强度。
3. 坚固性测定:采用硫酸钠溶液浸泡法,测定砂、石的坚固性。
4. 含泥量测定:采用重量法,测定砂、石中的含泥量。
5. 泥块含量测定:采用筛分法,测定砂、石中的泥块含量。
6. 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砂、石中的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
四、实验步骤1. 颗粒级配测定(1)将砂、石分别过筛,按粒径大小分为不同等级。
(2)称取各等级砂、石的质量,测定其筛余量。
(3)计算各等级的筛余率。
(1)将砂、石制成标准立方体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
(2)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
(3)在压力试验机上测定试件抗压强度。
3. 坚固性测定(1)将砂、石放入硫酸钠溶液中浸泡,浸泡时间为24小时。
(2)取出砂、石,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3)称取浸泡前后砂、石的质量,计算其坚固性。
4. 含泥量测定(1)将砂、石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称取烘干后的砂、石质量。
(3)计算含泥量。
5. 泥块含量测定(1)将砂、石过筛,筛除泥块。
(2)称取筛除泥块后的砂、石质量。
(3)计算泥块含量。
6. 有害物质及碱骨料反应测定(1)采用化学分析法,测定砂、石中的有害物质。
(2)进行碱骨料反应试验,观察砂、石与碱溶液的反应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课程是笔者学习专业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必须同时学习的必修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全过程、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掌握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实验课程要求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实践掌握试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整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1、2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课程有10 个不同的实验项目:适筋梁受弯破坏,少筋梁受弯破坏,超筋梁受弯破坏,梁受剪斜压破坏,梁受剪剪压破坏,梁受剪斜拉破坏,梁受扭超筋破坏,梁受扭适筋破坏,柱WTT心受压破坏,柱大偏心受压破坏。
要求每一个学生完成上述项目中两个实验项目,笔者完成了梁受剪剪压破坏和超筋梁受扭破坏实验。
二.试验方法2、1 梁受剪剪压破坏2、1、1 试件设计受剪剪压梁QC 设计图纸及说明见图1。
图1 受剪剪压梁QC 设计抗剪承载力验算: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f=11、9fff,轴心抗拉强度ff=1、27fff,箍筋抗拉强度fff=456fff,纵筋抗拉强度ff=473、24fff。
剪跨比:λ=ah0最小配箍率ρsv,min=0、24ftfyv=6、6810-4试件配箍率ρsv=nAsv1bs=4、1510-3>ρsv,min由h0b=1、15<4得ff,ff=0、25fffffℎ0=34、21ff抗剪承载力Vu=1、75λ+1ftbh0+1、25fyvAsvsh0=34、84kN>Vu,max fVu=34、21kN 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为ff=2ff=68、42ff跨中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试件f f=307、9ff2,ff′=100、5ff2,则As2=Asfyfy=91、02mm2,As1=As-As2=216、9mm2ff′=ff′ff′(ℎ0−ff′)=3、8ff∙f2ff′=58ff,取ff=0、55得ffℎ0=48、95ff试件为超筋梁,则ξ=0、81+α1fcbh0fyAs1(0、8-ξb)=0、596f=fℎ0=70、34ffσs1=fyξ-0、8ξb-0、8=437、27MPaMu1=σs1As1(h0-x2)=7、86kN∙m ff=ff1+ff′=11、69ff∙f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为ff=73、06ff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应大于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
2、1、2 加载方法受剪剪压破坏加载方式见图2。
加载所用的设备包括,加载千斤顶、分配梁、铰支座和反力架、台座等。
用荷载传感器测量所作用在试件(分配梁)上荷载P的大小。
图2 受剪剪压破坏加载图示2、1、3 测试内容和方法受剪剪压破坏的测量内容为,跨中挠度,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受剪箍筋应变,裂缝。
应变片布置见下图:1)跨中挠度梁的跨中挠度是试件的整体反应。
荷载与挠度的关系(曲线)可以反应试件的受力状态和特点,挠度值的大小可以代表某个状态的指标,如屈服、破坏等。
本次实验,用三个位移计测量一个跨中和两个支座的位移,由这些位移测量结果计算挠度,计算方法见图3。
图3 梁跨中挠度计算2)纵向受拉钢筋应变通过测量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变(局部反应),可以由此得到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了解该钢筋是否达到屈服等。
本次实验,在纵向受拉钢筋的跨中位置,粘贴应变片,以测量跨中截面处钢筋的应变。
3)裂缝裂缝(局部反应)的产生表示该部位的应变超过材料的极限应变、或者受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
第一条规定受力裂缝的发生,标志着试件的开裂,对应的荷载即为开裂荷载。
试件的裂缝发展,即已有裂缝的长度增长、宽度加大,伴随着试件内力的增加、变形的增加及破坏的发生和发展,标志着试件的受力状态。
裂缝的测量包括,裂缝的发生、位置和走向,测量裂缝宽度,记录裂缝发展过程。
实验前,将梁外表面刷白,并绘制50mm50mm的网格。
实验时,借助放大镜用肉眼查找裂缝。
构件开裂后立即对裂缝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观察,用裂缝观测仪、读数放大镜及钢直尺等工具量测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长度,并绘制裂缝开展图。
对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最大裂缝宽度,可在梁侧面相应于纵向受拉钢筋中心的高度处测量。
4)受剪箍筋应变通过测量受剪箍筋的应变,可以由此得到箍筋的应力。
本次实验,在剪切区域的箍筋上,粘贴应变片。
2、2 超筋梁受扭破坏2、2、1试件设计超配筋受扭梁钢筋上应变测点布置及对应编号如下:28-1(28-7)28-2(28-8)28-3(28-9)28-4(28-10)28-5(42-1)28-6(42-2)42-3(42-9)42-4(42-10)42-5(34-1)42-6(34-2)42-7(34-3)42-8(34-4)34-5(33-5)34-10(33-6)33-1(33-7)33-2(33-8)33-3(33-9)33-4(33-10)倾角仪(度):40-640-740-840-9187244183承载力理论计算混凝土抗压强度受扭箍筋直径为10mm 间距为50mm 受扭纵筋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保护层厚度为抗扭承载力为2、2、2加载方式受扭破坏梁(适筋构件、超筋构件)的加载图式采用在梁的两端各施加一个方向相反的力矩,其加载示意图和相应的扭矩图见下图。
所用的设备包括,加载千斤顶、刚臂和固定支座、铰支座等。
用荷载传感器测量所作用在刚臂端部的荷载P的大小。
梁受扭加载装置三维示意图2、2、3 测试内容和方法受扭破坏梁(适筋构件,超筋构件)的测量内容为,扭转角,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受扭箍筋应变,裂缝。
其中,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受剪箍筋应变和裂缝的意义和测量与受剪破坏梁相同。
应变片布置见附件二。
1)扭转角梁的扭转角是试件的整体反应。
扭矩与扭转角的关系(曲线)可以反应试件的受力状态和特点,扭转角的大小和扭矩与扭转角的关系可以代表某个状态的指标,如屈服、破坏等。
本次实验,用位移计测量指定截面的转角位移,由这些转角位移测量结果计算扭转角。
三.准备工作3、1 试件制作试件制作包括:1)材料准备,钢筋下料、制作,其它材料;2)应变测点布置,应变片粘贴、保护等;3)钢筋绑扎,支模板,浇捣混凝土;4)养护。
3、2 试件安装试件安装包括:1)对试件作详细检查,检查截面实际尺寸和初始变形、原始裂缝等缺陷,做出书面记录;2)将试件表面刷白,并分格画线;3)试件划线放样,确定加载、支座、测点等的位置;4)试件就位;5)安全措施。
3、3 仪器设备准备仪器设备准备包括:1)仪器选择和标定,单件标定和系统标定;2)测点仪器的连线;3)仪器设备系统调试。
3、4 试件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筋强度实测结果:公称直径/mm屈服荷载/kN极限荷载/kN屈服强度平均值/MPa极限强度平均值/MPa试件平均试件平均4光圆4、114、155、155、173304114、185、244、165、136光圆12、8112、9616、8316、99458601 13、0017、1613、0816、998光圆22、6723、5426、3326、54468528 24、3626、5923、5826、6910光圆26、3726、3736、0436、47336463 26、7336、9826、3136、4010带肋39、9939、7850、0649、90506635 39、4949、7139、8749、9312带肋43、8943、7665、1164、88387574 43、6864、7643、7664、7814带肋58、5958、7787、4687、27382567 58、5987、0658、1287、2818带肋98、6798、78153、47153、6038860498、69153、4898、97153、8522带肋135、51135、35209、29209、10356550134、63208、44135、91209、57 混凝土强度实测结果试件尺寸100mm100mm300mm试件轴心抗压强度/MPa平均轴心抗压强度/MPa 评定轴心抗压强度/MPa20、7121、2820、2220、1422、99试件尺寸100mm100mm300mm试件轴心抗压强度/MPa平均轴心抗压强度/MPa评定轴心抗压强度/MPa20、7121、2820、2220、1422、99四.试验过程4、1梁受剪剪压破坏实验时间:xx年11月22日。
实验过程描述:在弯剪区段截面的下边缘,主拉应力处于水平方向,首先出现较短的垂直裂缝,在梁的腹部,主拉应力的方向是倾斜的,垂直裂缝就会延伸成斜裂缝。
随着荷载的增大,剪压区的混凝土在压应力和剪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了复合受力时的极限强度,造成梁剪压破坏。
试件破坏照片见图5:图5受剪剪压试件破坏图4、2超筋梁受扭破坏实验时间:xx年12月20日。
实验过程描述:在加载初期,由于荷载值较小,构件整体还处于弹性状态,构件表面无裂缝出现。
随着外加荷载的进一步增加,在构件表面中心线处开始出现微小裂缝。
之后,构件表面出现裂缝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存在一条主裂缝和许多额外裂缝,同时主裂缝相互贯通,在构件表面形成一条螺旋线型裂缝,局部混凝土发生脱落现象,构件扭转明显,各个表面发生不同程度地翘曲现象。
最终梁构件受扭破坏,整体延性较差。
荷载(kN)04812最大裂缝宽度(mm)000、24>2、00最大裂缝编号----1(正面)1(背面)试件破坏照片见图6:图6 超筋梁受扭试件破坏图五.试验结果5、1 受剪剪压破坏5、2 超筋梁受扭破坏在总体试验数据中,先剔除其中的异常数据记录:荷载(扭矩)与箍筋应变荷载与转角关系图六.分析比较6、1 梁受剪剪压破坏剪压破坏试验最终的破坏荷载大于计算出的抗剪承载力,达到了抗剪承载力的要求。
试件最终破坏形态为剪压破坏,最终出现一条宽长的主裂缝。
从实验曲线中看出,试件的纵筋没有屈服,试件其中一个箍筋达到屈服。
6、2 超筋梁受扭破坏理论极限荷载理论开裂荷载实验极限荷载7、94试验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较大,用理论值计算出来的数值要明显大于试验值。
试验值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试验构件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差异。
设计要求构件发生超筋破坏,然而用实测数据计算,构件应发生适筋破坏,通过试验曲线,构件也是发生了适筋破坏。
七.结论本次实验进行了两个项目:梁受剪减压破坏和超筋梁受扭扭转破坏。
通过实验数据分别计算了试件的承载力,得到了荷载-纵筋应变关系曲线、荷载-箍筋应变关系曲线、荷载-挠度曲线和荷载-扭转角关系曲线等。
通过实验认识了两种破坏的特性,达到了实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