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后的研究和评价

合集下载

临床分析疾病预后的与评估

临床分析疾病预后的与评估

临床分析疾病预后的与评估疾病预后的分析与评估在临床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疾病预后是指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结局,在治疗和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疾病预后的准确分析和评估,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预测疾病进展的可能性,并提供给患者和家属有关疾病预后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1. 疾病预后分析的方法疾病预后分析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检查结果以及疾病的自然病程等综合信息来推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结局。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疾病预后的分析。

1.1 临床观察法临床观察法是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并结合医生的经验判断疾病的预后。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推断出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结局。

1.2 实验室检查法实验室检查法是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尿液、组织样本等,获取详细的生化指标、病理学特征等信息,以便判断疾病的预后。

比如,通过检查患者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可以判断糖尿病、肝病、肾病等的预后情况。

1.3 影像学检查法影像学检查法是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以获取疾病的细节信息。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影像学结果,了解疾病的程度、范围和病变类型,从而预测疾病的预后。

2. 疾病预后评估的指标疾病预后评估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预后分析的结果,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期、病因等因素,通过确定一些评估指标来评价疾病的进展和结局。

2.1 生存率生存率是评估疾病预后的最常用指标之一。

生存率可以根据患者的纵向追踪研究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存活下来的比率。

生存率可以被分为总生存率、病特异性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等。

2.2 事件发生率事件发生率是评估疾病预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事件发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事件的比率,如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等。

通过对事件发生率的评估,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第十三章-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 ppt课件

第十三章-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  ppt课件
第十三章
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
PPT课件
1
第一节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
PPT课件
2
一、预后(Prognosis)的概念
所谓疾病的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
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或
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前估计,通常用概率表示。
(它是对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如当某人感染 HIV后,其后发展为AIDS的概率有多大,其后其生存与死亡的 概率各有多大,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等)
4、转归(结局)(outcome)
不同的疾病在经过上述过程后会走向不同的结局,且
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其结局也会不同→或痊愈或
致残或死亡。
PPT课件
6
(二)临床病程(clinical course)
临床病程即疾病的临床期,是指疾病开始出现
症状、体征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
临床病程是疾病在医疗干预条件下的演化过程。
3、随访和失访
随访工作应组织严密,使失访率降低;随访期限视疾
病病程而定。
PPT课件
17
三、疾病预后的判断指标
1、病死率(case fatality rate)
某病患者中死于该病者的比例。
(短病程,易死亡疾病) 2、治愈率(cure rate)
3、有些因素对发病和预后有相似作用,即 某种因素既可是某病的危险因素,又是该病的预 后因素。
PPT课件
10
健康
急性MI发作
结局(缓解、死亡、心绞痛)
危险因素
预后因素
年龄(中老年) 年龄(50岁以上者预后差)
男性
女性较差
高血压
低血压性休克
吸烟
充血性心衰

疾病预后的研究和评价

疾病预后的研究和评价

疾病预后的研究和评价疾病预后的定义疾病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通过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并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等综合评价,来预测其后续的疾病发展趋势和预计的疗效效果。

疾病预后评价是临床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及其所需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等。

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疾病预后评价的指标包括生存率、治愈率、复发率、转移率等,而这些指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

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个人因素患者的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质、身体状况等。

不同的人群因年龄、性别等因素的不同,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也会有差异。

2. 病情严重程度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病情越严重,治疗难度就越大,复发率和死亡率也就越高。

3. 治疗措施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会有影响。

早期诊断、治疗措施合理、治疗时间足够长等都会对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4. 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习惯患者治疗期间的生活习惯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

保持积极心态,遵守医嘱,饮食合理、适量运动等都会对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疾病预后的研究方法疾病预后研究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前瞻性和回顾性。

1. 前瞻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是指在疾病初发时进行病例的收集和标记,然后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和随访,记录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等指标,以便预测其后续的疾病发展趋势和预计的疗效效果。

前瞻性研究的优点在于对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高。

2. 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是指通过对以往的病例进行收集和回顾,对病例的病情、治疗效果、医疗经历等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疾病的预后情况。

回顾性研究的优点在于收集数据的成本更低,研究周期更短,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相对较差。

疾病预后评价的指标和方法疾病预后评价的指标和方法非常多样化。

在临床医疗中,常用的疾病预后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生存率分析法生存率分析法是通过对患者的死亡率进行统计和分析,来评估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情况的方法。

研究中的预后预测与评价

研究中的预后预测与评价

研究中的预后预测与评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

然而,成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研究的过程,还与预后预测和评价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中的预后预测与评价的重要性、方法及局限性。

1. 预后预测的重要性预后预测是指对疾病或治疗效果进行预测的过程。

它有助于医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方案,为研究提供可靠的结论,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和家属做好预期。

在医学领域中,预后预测尤为重要。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预测癌症的发展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可以帮助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此外,预后预测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治疗效果。

2. 预后预测的方法目前,预后预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基础预测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

基础预测模型是一种基础的统计方法,它基于中医学和西医学的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个性化特征。

机器学习模型是一种数据挖掘方法,它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预测性信息。

机器学习模型有许多领域的应用,近年来也在医学领域中被大量使用。

例如,肿瘤的治疗中,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患者是否会产生耐药性等。

3. 预后预测的局限性虽然预后预测在临床实践中极具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预后预测的结果只是预测性的结果,不能代替实际结果。

其次,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较为准确的数据标注,这对于一些罕见疾病或地区而言可能不太可行。

此外,预后预测也需要考虑个人差异。

例如,不同的年龄、性别、种族、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对预后预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特征进行预测。

最后,预后预测也需要根据数据的更新进行调整。

因此,预后预测的结果不应该作为永久性结果。

结语预后预测与评价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可以帮助医生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为研究提供可靠结论、为患者和家属做好预期。

我们不断深入探索,不断完善预后预测和评价方法,相信它将会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预后研究的证据评价与应用

预后研究的证据评价与应用
详细描述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研究旨在评估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通过分析临床数据和病理学特征,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医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案例一:肺癌患者的预后研究
案例二: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研究
心血管疾病预后研究有助于评估患者未来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数据收集和样本量问题
混杂因素的影响
治疗方式的演变
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多学科合作:预后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临床医生、统计学家、流行病学家等。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预后研究,并提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5
预后研究案例分析
总结词
肺癌预后研究提供了关于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选择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预后研究可以为医生提供依据,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临床试验设计
预后研究可以提供关于疾病特性和患者特征的信息,有助于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卫生服务规划
预后研究可以帮助卫生政策制定者了解不同地区或群体的疾病负担和患者预后,为卫生服务规划提供依据。
卫生政策评估
样本量与代表性
样本量的大小以及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影响到证据的可靠性。
数据收集和处理
数据收集是否规范、处理是否科学,对证据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统计分析方法
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证据的质量评价标准
Jadad评分量表
对临床试验进行质量评价,评估随机、盲法、失访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卫生政策的效果,预后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预后的研究与评价

预后的研究与评价

三、疾病的自然病史
• 疾病的自然史(natura1 history)是指不给 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从发 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 疾病的自然史包括四个时期:
–1.生物学发病期(biologic onset) –2.亚临床期(subclinical stage) –3.临床期(clinical stage) –4.结局(outcome)
– 某些自限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勿需治疗也可自愈,预 后良好,同样是病毒感染如艾滋病和重症肝炎,预后就很差; 败血症虽然病可采用有效抗生素治疗而痊愈,但运动神经元 疾病肌萎缩侧束硬化虽发展缓慢,但无有效治疗,预后很差, 最终都因呼吸麻痹并发肺部感染死亡;霍奇金病的预后和病 理类型有关,淋巴细胞为主型预后最好,5年生存率为94.3%, 而淋巴细胞削减型预后最差,5年生存率仅27.4%。
3、患者的病情通常病情与预后密切相关,病情重 者,预后较差。
4、患者身体的素质 包括年龄、性别、营养状 况免疫功能等。
5、医疗条件医疗条件的优劣。
6、社会、家庭因素如医疗制度、社会保险制度、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文 化教养、患者文化教养及心理因素。
第二节 疾病预后评定指标
• 1.病死率(case-fatality rate) • 2.治愈率(cure rate)系指患病治愈的患者
四、临床病程
• 临床病程(clinical course)是指疾病的临床期,即 首次出现症状和体征,一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 的全过程 。
• 特点
–可经历各种不同医疗干预措施。 –医疗干预措施可改变疾病病程。
• 病程可以因受到医疗干预(包括各种治疗措施)而发生改 变,从而使预后发生改变。在病程早期就采取积极医疗干 预措施,往往可以改善预后,在病程晚期进行医疗干预措 施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疾病预后就比较差。

临床疾病预后研究的设计与评价

临床疾病预后研究的设计与评价
• 就某一个体来说其预后的差异是十分显 著的。(机体基础素质差别,致病因素 致病力强弱,接受暴露的剂量大小,患 者获得治疗的早晚与正确与否,以及经 济的、社会的、心理因素影响)
• 预后研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患病个体为 基础,进行群体研究,从群体现象中了 解各种转归发生的概率。
• 医师和病人最需要了解某一具体病例的 预后如何,这就要将群体中所得到的数 据转变为个体的各种预后发生的概率。
(二)评价指标
1.预后指标
(1)5年生存率(five-year survival rate)
• 从病程某时点开始,一般多以治疗结束 时起算,存活满5年的病人在全体观察病 人中所占的百分率。
• 主要用于肿瘤等需较长时间观察才能判定结 果的病种。
• 公式:
5年存活率=存活5年人数/观察总病例数 ×100%
SnPo=nPo[1q0 / (1P0 ×1N0 ) + 1q1 /(1P1 × 1N1 )+···1qn-1 / (1Pn-1 ×1Nn-1)]1/2
式中SnPo为n年生存率nPo的标准误:
nqx=1-nPx 如 1q0 = 1- 1P0, 1q1= 1- 1P1 , 余类推,nNx为相应组的人数。
以微生物为病原的或感染性疾病为例来进 行说明。
2.临床前期(preclinical duration) 病人开始有病理改变至临床症状出现前
的一段过程。 3.临床期(clinical duration)
指具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过程。
四.结局(outcome)
•指疾病发展到最终的结果。一般分为痊愈、 死亡、病残(后遗症)等。
• 优点:方法简便,在病例较多时误差不 大,结果较满意。
• 缺点:(1)例数较少时会出现后一年的 生存率比前一年高的不合理现象;

(循证医学)11.循证医学-第十三章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

(循证医学)11.循证医学-第十三章疾病预后研究设计与评价

(二)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1、含义上不同 危险因素指能增加发病危险性的因素,预后因素 指对已患某病者的疾病结局产生影响的因素。 2、发生率不同 危险因素预计的是低概率事件。一个临床医生很 难对暴露后的危险性进行确切估计,这有赖于专题研 究的结果;预后描述的是相对频繁的事件,有经验的 临床医生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估计。 3、两者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不同 危险和预后描述的是不同的现象,对危险而言, 事件是疾病的发作。就预后而言,事件是疾病的不同 结局,包括死亡、出现并发症、残疾和痛苦等。
第四节 临床试验
一、预后(Prognosis)的概念
所谓疾病的预后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 各种不同后果(痊愈、复发、恶化、伤残、并发症或 死亡等)的预测或事前估计,通常用概率表示。
(它是对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如当某人感染 HIV后,其后发展为AIDS的概率有多大,其后其生存与死亡 的概率各有多大,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等)
2、临床前期(pre-clinical duration of disease,亚临床期 )
这一时期机体相应系统、器官或组织的损害逐渐加重 ,但患者一般尚未出现病症或仅有些轻微的症状、体征、 常被忽略。不过如采用一些灵敏度高的特异检查,则可能 发现疾病引起的改变。
3、临床期(clinical duration of disease)
(三)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1、某因素只是某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与该 疾病的预后关系不大;
2、某因素只是某疾病的预后因素,与该病 的发生无关,不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
3、有些因素对发病和预后有相似作用,即 某种因素既可是某病的危险因素,又是该病的预 后因素。
健康
急性MI发作
结局(缓解、死亡、心绞痛)

临床研究中的疾病预后评价

临床研究中的疾病预后评价

临床研究中的疾病预后评价疾病预后评价在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性疾病预后评价是指对患者病情发展和生存期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估和预测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临床研究中,疾病预后评价能够为医生提供指导治疗策略、评估疗效以及预测患者生存期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临床研究中的疾病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以及存在的挑战。

一、疾病预后评价的意义疾病预后评价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预测,医生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

其次,疾病预后评价对于评估治疗效果也十分关键。

通过对疾病预后的研究,医生可以客观地评估特定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最后,对疾病预后的评估可以帮助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对于一些临床预后较差的疾病,如恶性肿瘤,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对于家属和患者本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常用的疾病预后评价方法1.生存分析法生存分析法是一种用于疾病预后评价的常用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时间的观察,可以利用生存分析方法对存在的影响因素和预后进行评估。

常见的生存分析方法包括Kaplan-Meier曲线和Cox 比例风险模型等。

2.预后指标的建立与验证预后指标是指用于预测患者疾病预后的衡量指标。

建立合理的预后指标对于准确评估疾病预后至关重要。

常见的预后指标有病理指标、生物标志物、临床指标等,如癌症的TNM分期。

3.预后模型的建立预后模型是通过对大量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疾病预后的方法。

预后模型可以基于统计学方法,如多元回归分析,或者机器学习方法,如人工神经网络来建立。

预后模型的建立旨在结合多个因素,对疾病预后进行全面评估。

三、疾病预后评价的挑战尽管疾病预后评价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疾病预后评价需要大量的相关数据支持,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工作。

其次,疾病预后与患者个体差异相关联,不同人群的预后评价可能会有所不同。

6.预后研究

6.预后研究

4~(5) 31 13
179 163.5 0.0795 0.9205 0.5274
5~(6) 26
7
135 172.0 0.0407 0.9593 0.5059
6~(7) 21 14
102 91.5 30 0.8470 0.4285
7~(8) 11
4
67 81.5 0.0491 0.9509 0.4075
0~(1) 63 59
607 575.5 0.1025 0.8975 0.8975
1~(2) 71 69
485 449.5 0.1535 0.8465 0.7597
2~(3) 55 43
345 317.5 0.1354 0.8646 0.6568
3~(4) 38 30
247 228.0 0.1316 0.8684 0.5729
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包括:
生物学发病期(biologic onset)
亚临床期(subclinical stage)
临床期(clinical stage)
结局(outcome)
研究生课程
3
【病程】(clinical course)
指疾病的临床期,即自首次出现症状和 体征,一直到最后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 其中可经历各种不同医疗干预措施。
9
预后指标的有效性体现为:对不同病种采用不 同预后指标。 如:◎病程短,可治愈的疾病用治愈率; ◎病程长,难治愈的疾病用缓解率、复发 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严重疾病多用死亡率、生存率、病死率、 致残率等; ◎肿瘤类疾病用复发率、转移率等。
预后指标的客观性体现为:对上述各种预后 (结局)的判断应采用客观的、可测量的、 标准化的方法进行。

疾病预后的研究(2009)

疾病预后的研究(2009)

偏倚——是指各种可以导致研究结果失真的系统 是指各种可以导致研究结果失真的系统 偏倚 误差。或者说,是在研究的设计、 误差。或者说,是在研究的设计、测量 、分析过程中,任何导致研究结果系统 分析过程中, 地偏离真实情况的现象。 地偏离真实情况的现象。
1. 研究对象应是处于临床病程早期阶段, 研究对象应是处于临床病程早期阶段, 或至少是处于同一病程阶段的患者
2.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al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
作为预后研究则是以同一疾病的不同后果如: 作为预后研究则是以同一疾病的不同后果如:死亡与 痊愈, 痊愈,并发症的有无代替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病例组及对照 组,作回顾性分析,追溯产生该结局的预后因素。 作回顾性分析,追溯产生该结局的预后因素。 例:新生儿肺炎预后是否受早产的影响 早产死亡( 早产死亡(ED 死亡 新生儿肺炎 痊愈 非早产死亡( ) 非早产死亡(ED) 早产痊愈( ) 早产痊愈(ED) 非早产痊愈( ) 非早产痊愈(ED)
6. 校整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 任何疾病都有痊愈、病残、 任何疾病都有痊愈、病残、死亡等有 多种预后结局; 多种预后结局;一种后果可由多种疾病或 预后因素所致。在疾病预后的研究中, 预后因素所致。在疾病预后的研究中,必 须排除干扰疾病预后的其他因素后, 须排除干扰疾病预后的其他因素后,才能 确定影响疾病真正的预后因素。 确定影响疾病真正的预后因素。
疾病预后研究与评价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何艳燕
一、疾病预后及其研究的概念 疾病的预后( 疾病的预后(prognosis)是指对疾病的转归 是指对疾病的转归 作出事先的估计。 作出事先的估计 预后研究就是关于疾病各种结局发生率及 预后研究就是关于疾病各种结局发生率及 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疾病后果包括:痊愈recovery、死亡 疾病后果包括:痊愈 、死亡death 缓解remission、复发recurrence 、复发 缓解 并发complicatio、好转 并发 、好转improvement 恶化exacerbation、致残handicap 、致残 恶化 后遗症sequels、丧失工作能力disa-bility 、丧失工作能力 后遗症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下降等。 下降等。 生活质量 下降等

疾病预后研究(4)

疾病预后研究(4)
1. 致病因素特征 :致病因素的致病能力及剂量 2. 疾病特征:疾病类型、严重程度等 3. 患者特征:遗传特征、免疫功能、年龄、性
别、心理因素、营养等身体素质 4.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依从性。 5. 疾病标志物: 6. 社会、家庭因素: 7. 其他预后影响因素:医疗保健体系、健康方
案等
2024/6/29
预后并受益。
2024/6/29
4
二、疾病的自然史
(一)疾病的自然史 (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疾病自然史是指在不施行任何治疗或 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 局的整个过程。
2024/6/29
5
包括四个时期
生物学发展期 临床前期 临床期 结局发生期
易感期,是指致病 因素作用于人体引 起有关脏器生物学 反应病变(病理生
• 在Cox模型中,强调某患者生存到t时刻的死亡风
险函数hi(t)是基础风险函数h0(t)与预后因素函数 f(βX)的乘积
即:hi(t)=h0(t)×exp(β1Xi1+β2Xi2+…+βpXip),此 式经自然对数转变后为:
• Ln(hi (t)/h0(t))=β1X1+β2X2+…+βpXp。 • 模型参数β为回归系数,其临床意义是,当预后因
梗死部位、充血性心衰、窦性心律不齐是影响急性心梗的预 后因素。
2024/6/29
14
第二节 疾病预后的设计及研究方法
一、疾病预后的研究方法
1. 队列研究(cohort study)--- 最优设计方案。 2.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属于描述性研究,经过一定时期的随访。 3.随机对照试验(RCT)

疾病预后研究及其评价

疾病预后研究及其评价

生存 生存率 率 标准误
S(tk) (7) 0.9000 0.7000 0.7000 0.5833 0.5833 0.4375 0.2917 0.2917 0.0000
SE(S(tk)) (8)
0.0949 0.1449 0.1449 0.1610 0.1610 0.1747 0.1666 0.1666
第二节 生存率的寿命表法
适用于大样本资料 数据按时间区间分组 利用删失资料信息,按删失资料对进行 校正 区间中的删失个体折算为半个人时
第二节 生存率的寿命表法
一、生存率计算
例3:某医院对100名恶性肿瘤术后病人进行随 访所获得的资料如下表
术后 年数 t~ (1)
0~
1~
2~
3~
4~
5~
期初观 察例数
例2:某临床试验对32名晚期肺癌患 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截止到研究期 结束,记录的生存随访资料如下表, 试计算100周生存率。
12.8 15.6 17.8 24.0+ 26.4 29.2 30.0 30.8+ 39.2 42.0 49.3 58.4+ 72.0+ 76.9+ 77.2 82.4 85.0 86.8 87.2+ 90.6 94.4+ 96.5 97.2+ 98.6 + 106.0+ 114.8+ 117.2+ 140.0+ 168.0+ 170.5+ 196.0 198.5+ 注:+ 表示该数据为删失数据(不完全数据)
某人群某时段总死亡例数 q 该人群同时段期初观察例数 当存在删失数据时,假定失访等删失事件在 观察时段的各个时间点是等机会发生的,故 分母改用校正观察例数。

临床研究中的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

临床研究中的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

临床研究中的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在临床研究中,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对病人的病情评估,医生可以确定当前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有效性。

而对于疾病预后的评估则可以帮助医生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并向病人提供相关的预后信息,增加病人的信心和合作性。

本文将探讨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在临床研究中的意义,并介绍常用的评估方法和预后指标。

病情评估通常包括多个方面,如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

医生通过全面、系统地评估这些因素,可以对病人的当前病情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在病情评估中,症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病人通常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发热等等。

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医生可以初步了解病情的轻重程度。

此外,体征也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

医生可以通过检查病人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来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和病情演变的趋势。

除了症状和体征,病史也是病情评估的重要内容。

通过询问病人的病史,医生可以了解病人之前的治疗经历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评估病情。

最后,实验室检查也是病情评估的必要手段。

医生可以通过检查病人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来获得更客观、准确的病情信息。

在临床研究中,疾病预后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

疾病预后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可以基于不同的指标,如病情恶化的速度、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等。

其中,病情恶化的速度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通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速度,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加强治疗或者更换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是另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

医生可以通过检查病人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结果以及病人主观感受等,来评估治疗效果。

最后,病人的生活质量也是疾病预后评估的重要内容。

通过询问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以及社交情况等,医生可以了解病人的整体康复情况,从而确定病情的预后。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和预测疾病预后,临床研究中引入了一系列评估方法和预后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研究的重要性
(1)帮助医师和病人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后 果,确定是否需要处理及处理的迫切程度
(2)识别影响疾病发展趋势和后果的因素,正 确评定治疗措施的效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预后研究的内容
(一)预测疾病发生后的结局
1.疾病的自然史
疾病发生后,在未施加任何干预和治疗措施的 情况下会经过生物学发病期;亚临床期;临床期; 结局四个阶段,这个全过程就是疾病的自然史。不 同的疾病,自然史差别很大,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 如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进展较快,通常经历一个 较短的潜伏期就进入临床症状期,出现明显的症状 和体征,并在较短时期内达到结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研究的意义
疾病的预后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预 后研究正确评价治疗措施,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 治疗方案;对影响预后的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改 变疾病的结局,使其向着有利于患者的方向发展, 减少病死率、伤残率、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 二者在产生的结果上不同,对危险而言事件 是疾病的发作;就预后而言事件是疾病的不 同结局。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探讨影响疾病结局的因素
预后与危险的关系
1. 与疾病发生危险度增加有关的因素并不一定标 志着该疾病的不良预后,即某因素只是某疾病 的危险因素,而与该疾病的预后关系不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探讨影响疾病结局的因素
1.预后因素 凡是能对疾病的结局产生影响的因素均称为预
后因素。预后因素的存在会改变疾病的结局和病 程。预后因素和疾病的危险因素都是对疾病有影 响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种族、职业、生活 习惯、遗传因素等。
危险因素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能促使疾病发 生,增加患病危险的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预后因素的种类
⑴ 疾病本身的特点如疾病的性质、辨证分型、病 程长短、临床类型和病变部位,病变程度。
⑵ 患者的状况,如患者病情的轻重,是否就诊较 早并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 质,对于大多数疾病的预后都有影响。(黄霑-上海 滩-周润发)
⑶ 医疗条件及社会因素。 医疗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 社会因素指医疗制度,社会医疗保险等。(医保、 健保、合作医疗)
• 什么时候会发生(定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接待四讲,诊断四步,治疗四定,预后四 良”是张金哲院士概括的接诊学新要素,被称 为“四四诀”。接待四讲:讲礼貌、静听、检 查、医嘱;诊断四步:查病情、病位、病因、 病理;治疗四定:定目标、路线、方法、实施; 预后四良:包括医者、病家、社会、经济各方 面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纤维化(真正的关心,
尽力,病人也会心存感激,如孙明教授与肺结核病人——勋章)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70岁) 脑梗塞病人的预后 肺癌(80岁) 眩晕发作2个月 什么病?严重吗?有无生命危险?有救吗?能 活多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疾病预后研究概述
一、疾病预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疾病发生以后,在不同情况和条件下会发展为 痊愈、缓解、恶化、复发、伤残、并发症、死亡 等不同的结局,预后研究的目的就是运用细致严 密的科研设计,收集整理、分析有关数据,从而 预测某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探讨对结果产生影响 的诸多因素,包括有利于预后的因素和不利于预 后的因素。
2. 某种因素只是某疾病的预后因素,而与该疾病 的发生无关,不是该疾病的危险因素。
3. 有些因素对危险和预后有相似的作用,即某种 因素既可以是某疾病的危险因素,又可能与预 后有关。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探讨影响疾病结局的因素
1.预后因素 ①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 ②疾病状况(病情、病程及是否有合并症); ③社会-经济地位; ④个性特征(心理因素和身体素质); ⑤依从性; ⑥不同的疾病还具有其特殊的预后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对病程的估计
疾病发生后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到最后 的结局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之为病程。临床医师采 取医疗措施(医疗干预),必然会影响病程的长 短,并改变某种结局的概率即产生了与疾病自然 史不同的转归。
这种改变与采取干预措施的时间有关,在疾 病的早期就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往往会使预后 有较大的改善,否则预后较差,临床医师应努力 做到早期及时正确地诊断,采取恰当的医疗干预 措施,争取好的结局,缩短病程。
预后是指随着疾病的发生以后,对疾病未来病 程和结局的一种预测。疾病预后研究是临床医 学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运用科学的研究 手段,预测疾病发生后各种结局的概率;探讨 或筛选影响疾病结局的因素,是预后研究的主 要内容。
预后涉及三方面的问题:
• 将发生什么结果(定性) ?
• 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有多大(定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预后研究常用设计方案
疾病预后的研究,一般均采取前瞻性研究 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可行性,可以选择合适 的设计方案。任何设计方案均不可避免产生偏 倚,故不同的方案,研究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大, 如果条件允许应首选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该方 案产生偏倚小,科学论证强度最好。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表1 鼻咽癌中医证型分类与颅内转移的关系
鼻咽癌中医 证侯分类 气阴两虚型
气血凝移
的病例数(n ) 发生率(%)
21
70.0%Δ
8
44.0%
5
42.0%
注:与另两组比较ΔP <0.01,
刘书静(shujingliu)的博士论文中的1张表
预后因素是指疾病发生以后,能够影响疾病的 结局和病程的有关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探讨影响疾病结局的因素
预后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1. 第一个是预测疾病的过程,另一个是使患疾 病的危险性增加。
2. 二者在发生率上不同,危险因素是预测低概 率事件,医生难以判断;预后描述的是相对 频繁的事件,医生常可进行估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