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名士的风貌

合集下载

体秀貌美风流骨俊逸潇洒画中仙———谈魏晋士人的重貌现象

体秀貌美风流骨俊逸潇洒画中仙———谈魏晋士人的重貌现象

收稿日期:2018-11-20作者简介:谢荣翔(1991),女,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体秀貌美风流骨俊逸潇洒画中仙———谈魏晋士人的重貌现象谢荣翔(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摘要:魏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对美有着独到认识和追求的时代。

魏晋士人作为这一时期美的创造者和承载者,追求瘦、白、丽、亮的审美标准,喜欢宽衣博带、傅粉熏衣,十分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也引领了当时的审美风尚。

而这种风尚的形成又与当时特殊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密切相关。

魏晋士人通过这种审美的嬗演和外在形象的改变,表达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及人生追求,彰显魏晋时代的神韵风貌和精神特质。

关键词:魏晋士人;外在形象;成因;审美风尚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2-089-06在传统观念中,对于男子来说,更加注重个人的才能和建立功业,而对容貌少有要求。

但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宗白华先生曾说:“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赋予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1]思想精神的解放让魏晋士人的自我意识空前觉醒,对美的人事物也形成了一种高度自觉的审美意识。

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自己也作为审美的对象,这样一来,他们就极为看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并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声名赫赫的王羲之、潘安、阮籍、何晏就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

一、魏晋士人对外在形象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魏晋人更甚,他们对美的追求近乎达到了痴迷的状态。

在士人阶层,他们注重文化修养,欣赏风度翩翩的优美形体。

尤其魏晋盛行人物品评之风,若容貌形体姣好,人们自然会另眼相看。

具体来说,他们对外在形象的审美标准主要在瘦、白、丽、亮,即瘦削的身形、白皙的皮肤、秀丽的长相、明亮的眼睛,这是魏晋士人对容貌的审美追求。

《世说新语》呈现的魏晋家学风貌

《世说新语》呈现的魏晋家学风貌

一、清谈之风
清谈即谈玄,魏晋士人重才性,亦不乏才华横溢之辈。

魏晋风度的表现形式之一,便是驰骋思辩的清谈之风。

二、品题之风
品题,这里所指的是对人物品性、才能、容止、风度等的评论。

品鉴人物品题在《世说新语》中占有相当比重的篇幅,如《识鉴》《赏誉》《品藻》等。

人物品题不但是《世说新语》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任诞之风
魏晋士人崇尚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把任诞放达的生活作风推向了极致。

《世说新语》中的《雅量》《豪爽》《伤逝》《栖逸》《任诞》《简傲》等篇充分而又生动地记载了魏晋士人的任诞之风。

可以说,这是魏晋士人在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实践着令人千古景仰的魏晋风度。

1。

魏晋士人风貌小议

魏晋士人风貌小议

魏晋士人风貌小议作者:牟菲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8期摘要:魏晋时期是一个动乱频繁的黑暗年代,儒教的衰微导致了人的自觉。

个性解放的思想背景和军阀割据的前提,使得魏晋士人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对于仪表的畸形追求是对生命怜爱的方式;越礼任情则是由于对现实深深的无奈。

关键字:仪表外貌美越礼任情怜爱生命宗白华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

”萧涤非也说过:“实为我民族最消沉亦最可耻之时期。

”整个社会环境是如此,那么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魏晋士人是怎样一种状态?一、魏晋士人非常注重仪表,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1、魏晋士人非常重视容貌。

《世说新语•容止》记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联手共萦之。

”这不但表现了魏晋时期妇女的思想的开放,更重要的是表现了魏晋世人对于仪表美的崇拜和向往。

不仅民间如此,皇族也是以貌取人。

褚渊“美仪貌,善容止”,能“迟行缓步”,宋明帝说仅凭这一条,褚渊就可以当宰相。

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清谈之士,更是这个时期更是这个时期审美文化的导向标。

他们清谈之时“手执麈尾,席地而坐,披衣缓带”完全体现了门阀贵族的审美理想。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关于容貌的记载:“何平叔美姿仪,而至白。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物”等等这样的描述不胜枚举。

魏晋士人对容貌的追求已成为魏晋士人的一个典型的特色。

2、魏晋士人的服饰、化妆以及某些用具(如麈尾)非常讲究。

门阀贵族普遍“傅粉施朱,熏衣剃面”,竞相追求,造成“裙衣随尘而罴,罗袂从风而生”“竞为新巧,朝衣夕弊”的局面。

《晋书》曾记载:“魏明帝好妇人之饰,改以珊瑚珠。

晋初仍旧不改。

及过江,服章多阙,而冕饰以翡翠珊瑚杂珠”。

皇帝好妇人之饰,本来是非常羞于见人的事情,但是在当时社会却视为时尚,竞相模仿。

试述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试述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试述魏晋名士风度及其心态
魏晋时期,名士文化风靡一时,形成了独特的风度与心态。

这些名士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创作者,更是社会中的精英群体。

他们的风度与心态,体现了魏晋时期社会的精神面貌。

魏晋名士的风度,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

他们注重礼仪,讲究仪态,有着独特的风度。

他们不仅在文学艺术上表现出色,也注重修养自身,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另外,魏晋名士们还注重人际交往,善于结交朋友,建立人脉关系,为自身的事业发展增添了不少助力。

魏晋名士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思想与态度上。

他们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生活,倡导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反对权威和僵化的传统观念。

他们注重自我实现,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意识。

此外,他们的心态还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社会民生的关心。

总体来说,魏晋名士的风度与心态,展示了一个独立、自由、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面貌。

他们的思想和活动,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借鉴,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魏晋时期的名士风范

魏晋时期的名士风范

魏晋时期的名士风范
魏晋时期的名士以谨慎、乐施、恕己、孝父母等质朴品格而出名,著有优秀的“四维”素养:忠信、智谋、刚柔、仁义。

拜访他们,不仅是有政治目的,也可以增长思想,增强精湛学问。

这一时期,名士之间以书画、棋牌、文言文形式聚会,以文字为媒介,以凝聚一致的思想、文化为活动目的。

他们主张以拓宽自己视野,提升自己才识。

多次联谊,交心友,建立良好的友谊,少了政治的取舍,畅所欲言,横谈禅睡,参悟他人真诚之心,继续侠义之人文主义的精神。

各家宴会上,有的练习诗词小品文,有的举行文坛练习,有的讨论乐往隐逸之法,有的演说七乐国家之舞等。

席上乐曲终夜,一气呵成,令人难忘。

会客后,愉悦不归者,转折酒令,缅怀着友人旧游,仰歌情歌,共同分享诗词小品文的情趣,结识知音,散发此间遗留的情怀,此地留影,留音犹在。

他们用自己独有的精神追求,改变那时期文化活动的状态,让临邑内宴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所谓名士,他们的友晓、礼仪、艺术知识都能引发人们的关注,但他们最了不起的特质在于,他们能用友谊之火,点燃一场精神的轰轰烈烈,令我们今日精神生活中不断期盼沉静又有力量的投入。

魏晋风流人物

魏晋风流人物

《与山巨源绝交书》
情趣高雅,风度超然
1.人外在的风姿之美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义,而土 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资自然。” 阮籍:“籍容貌瑰杰” 潘岳:“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 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2.人内在风度雅量之深 山涛:嵇康托孤
高雅的精神追求:音乐(嵇康)、书法(王羲 之)、绘画(顾恺之) 怡情艺术,因此和游赏自然山水一道,成为士人 的一种生活追求。
——《晋书·陶潜传》 “渊明若先醉,边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陶渊明传》
以入俗为超俗
代表人物:阮籍 陶渊明
阮籍:曾任 东平相 步兵校尉
陶渊明:曾五次入仕,最终归隐
原因: 当时的政治动荡,士人对当权者不都是忠心 耿耿的。
淡薄宦情,冥于自然
代表人物:嵇康
嵇康始终不愿意出仕,他追求生活亲情, 清俭而精神闲适。 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 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 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 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 憾之。
魏晋文人风度的表现
饮酒 纵情山水
喜欢清谈
服药
男女关系
魏晋文人个性3.淡薄宦情,冥于自然 4.情趣高雅,风度超然

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最典型的便是“竹林七 贤”的好酒狂饮。 阮籍是其中最喜欢饮酒的名士之一。据《晋书·阮 籍传》记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政事,遂酣饮以为常。文帝初 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 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东晋 有个名士曾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是很到 位的。可见魏晋名士饮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脱精神上的 痛苦,保全性命。

魏晋名士风度的理解

魏晋名士风度的理解

魏晋名士风度的理解魏晋名士风度的理解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深刻变革的时代。

这个时代向人们展示了许多思想上的风云,成就了一些知名的文化名士,他们在文化的形态变革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探究魏晋名士的风度。

一、雅致的学术风范魏晋名士的风度表现在他们的学术风范。

他们多是文人、学者和政治家,热爱读书,善于写作,尤其对典籍的研究超乎寻常。

同时,他们也十分珍爱精神和审美上的品位,注重礼仪、舞蹈、音乐、诗歌等文艺活动,以及茶道、花道等生活美学的推崇,形成了“文人雅士”的风格。

他们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学问的传承和创新,而是将学问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在言行、品位、风度等方面展现优雅风范。

二、延续的朴素生命态度魏晋名士的风度也表现在他们的朴素生命态度中。

在这个时代里,许多名士秉承着“清心寡欲”的原则,反对贪欲、奢侈和浮华的生活。

他们注重自由自在、清静淡泊的生活品质,强调人的生命智慧和生命力量。

大量名士崇尚道家思想,提倡淡泊名利,尊重自然,倡导人们寻求内在的心灵宁静。

他们追求的是朴素、自由和无为而治的生命境界。

三、独特优美的情趣风范魏晋名士的情趣风范也表现得非常独特优美。

他们善于遣词造句,读书偏爱诗词,讲究意境和韵律的音乐美感,同时也热衷于山水画、室内布置、园林规划等艺术领域。

名士们在艺术上表现出来的呈现出了一定的超越性和非凡的审美品味,当时也非常被后人所钦佩。

这种独特的情趣风范,使得魏晋名士成为了中国文化内一种令人向往的审美风格。

总之,魏晋名士在文化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发扬光大,展现出了风度独特的个性和风范,当代也因此得以从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观念之中吸取启迪,在风度缺失、精神枯竭的现代社会中有所借鉴和启发。

魏晋名流魏晋风度PPT课件

魏晋名流魏晋风度PPT课件
山涛
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以其清廉自守和文学才华著称,对 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竹林七贤
向秀
魏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文 学家,以其对儒家经典的独 特诠释和文学创作而闻名。
刘伶
阮咸
王戎
魏晋时期著名的酒徒和文学 家,以其豪放不羁的性格和 独特的文学风格而著称。
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文 书法、绘画、音乐等 艺术形式表达个性和情感。
生活方式
魏晋名流以放浪形骸、不 拘小节的生活方式著称, 表现出对传统礼教的反叛。
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个性解放
魏晋风度体现了个性解放 的精神,反对束缚和压制, 追求自由和独立。
人文精神
魏晋风度强调人文精神, 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表达,推崇个体价值和精 神意义。
个人修养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个人修养
魏晋名流和风度所体现的个人修养,包括品德、才华、气质等方面,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传承
魏晋名流和风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传承和发展这一 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解和诗歌创作而闻名。
魏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 文学家,以其敏锐的政治 眼光和文学才华而著称。
谢安
• 谢安: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 和军事指挥能力闻名,对东晋王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羲之
• 王羲之: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以其独特的“王体”书法风格而著称,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史地位
魏晋风度在中国社会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它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体现了人们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对 后世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魏晋士人风度 的表述

魏晋士人风度 的表述

魏晋士人风度的表述
魏晋士人风度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述:
1. 玄学思潮:魏晋时期,玄学思潮盛行,士人们追求道家的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强调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

2. 清谈之风:魏晋时期,士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清谈,讨论哲学、文学、艺术等话题,这种清谈之风成为当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士族门阀:魏晋时期,士族门阀制度盛行,士人们以家族为单位,追求家族的荣誉和地位,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风流倜傥:魏晋时期,士人们追求自由自在、风流倜傥的生活方式,注重个人形象和仪态,追求高雅的生活品味。

5. 文化繁荣:魏晋时期,文化繁荣,士人们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王羲之的书法、陶渊明的诗歌等。

魏晋士人风度是魏晋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士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风骨 故事

魏晋风骨 故事

魏晋风骨故事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生了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变革。

“魏晋风骨”通常指的是那个时期的人物的风采、气质、品德和文化品位。

这个时期有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他们在乱世中保持了儒家传统的风范,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清高悠远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一些关于魏晋风骨的故事和人物:
1.王粲:王粲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才情横溢、风度翩翩著称。

有一次,他在宴会上喝酒过多,被人责备,他回答说:“吾非懦夫也,恨不得无限酒量,以救吾形于群丑。

”他的这番豁达态度展示了他在逆境中的超然风度。

2.嵇康:嵇康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以其豁达豪放的性格和才情被后人称为“嵇大真君”。

他在乱世中坚守自己的理想,面对逆境从容不迫。

他的名言“壮心未与年俱老”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坚守。

3.陶渊明: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清贫自乐、隐逸清高的生活态度而著称。

他在政治混乱的时期选择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宁静。

他的诗作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但同时展现了一种高远超越的情怀。

4.阮籍:阮籍是晋代文学家,以豁达、放浪不羁的个性而著称。

他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了一种豁达的态度,用诗歌表达了对时局的反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些故事和人物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一种超脱世俗、儒雅高远的风骨,他们在乱世中坚守信仰、追求真理,成为后人仰慕的文化典范。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宋韵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宋韵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宋韵
(原创版)
目录
1.魏晋风度:放达、不拘礼节的士人风格
2.唐诗文化:繁荣昌盛、丰富多样的诗歌创作
3.宋韵:清雅、简约的审美特点
正文
一、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士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度,被称为“魏晋风度”。

在这个时期,士人追求个性解放,不拘泥于礼节,喜欢结交朋友,崇尚清谈。

他们放达、任情、超然物外,这种风度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唐诗文化
唐代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成为表现社会风貌、传达人们情感的重要载体。

唐代诗人才辈出,作品丰富多样,有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不同风格。

唐诗在当时就享有盛名,许多诗人的作品被传颂不衰,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宋韵
宋代是一个充满韵味的时代,无论在文学、艺术还是生活上,都呈现出一种清雅、简约的审美特点,被称为“宋韵”。

在文学上,宋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韵味成为代表,如苏轼、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传颂千古。

在艺术上,宋代的绘画、瓷器等也体现出简约、自然的审美风格。

在生活上,宋人讲究品味,注重生活中的雅趣,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生活典范。

总结:
魏晋风度、唐诗文化和宋韵分别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象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风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风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风采一、前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士人们以其独特的气质和风采,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焦点,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风采。

二、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们,继承了秦汉以来的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他们注重研究儒家经典,推崇仁义道德,强调君臣父子之道,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与此同时,他们也积极吸取了六朝时期的墨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士人思想体系。

例如,王弼提出了"心即是佛"的观点,对于后世的佛教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士人的文学创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们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而闻名于世。

他们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娴熟地驾驭诗词歌赋,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例如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孙权的《赤壁赋》,都是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他们通过诗词歌赋,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示了士人的情怀和情感世界。

四、士人的政治才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们,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在政治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

他们以深入的思考和卓越的洞察力,预测和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方略。

例如王导提倡"以文治国",主张通过发展文化教育来推动社会进步;左思提出"舌战群儒",强调言辞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和理念都对当时的政治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士人的生活风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们有着独特的生活风貌。

他们追求自由与超脱,遵循"清静无为"的生活哲学。

他们以居山林、修身养性为乐,崇尚自然和宁静。

士人们还喜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文化交流和学问讨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交圈。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对于后世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士人的传承与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们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为魏晋风度

何为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一.何为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世说新语》记:‚王子猷居山阴,逢雪夜,忽忆剡县戴安道,即时登舟造访,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答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些名士言词高妙,精神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

何谓清谈?清谈,亦称‚玄言‛、‚玄谈‛、‚谈玄‛,是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

始于魏,上承东汉末清议,从品评人物转向以谈玄为主,以《周易》、《老子》、《庄子》‚三玄‛为基本内容,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义,摈弃世务,专谈本末、体用、有无、性命等抽象玄理,到晋王衍辈,清谈之风大盛。

‚魏晋风度‛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它与东汉末以《古诗十九首》为标志发展而来的价值观念一脉相承,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成。

在丹、酒、姿容、玄谈的外在表象后面,蕴含着对自身价值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

姿容的飘逸与内在的智慧、忧伤结合,成为魏晋风度的美学典型。

在哲学上,玄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家哲学的危机。

由于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使得儒生们从对汉家煌煌大业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怀疑。

从党锢之祸开始,到黄巾起义,到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再到曹魏司马氏争权,大开杀戒,在整整100多年的腥风血雨中,人们进行了否定外界社会的过程,探求人生变幻无常的命运,执着爱恋短促的生命,寻求人生的欢乐。

二、魏晋风度的分期1.正始时期。

以王弼(226-249)、何晏(190-249)为代表。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

‚贵无‛思想,认为老不及圣,圣人未必无情,体用如一,本末不二。

走进魏晋风流,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走进魏晋风流,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走进魏晋风流,感怀魏晋名士风骨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

当时士人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风流的人生观与审美观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留下了一道瑰丽的人文景观。

01魏晋风度与人物品鉴魏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时期,其时上接东汉,下开六朝。

魏晋风度,是指发生在这一时期中的文化现象,风度是指人物言行所表现出来的仪表风范和态度,魏晋是历史阶段,历史阶段不可能具有仪表风范,因此,魏晋风度实际上是指魏晋时期的人物所表现出来的风度。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有风度,只有当时名士不同于流俗的言行才能称为风度。

魏晋风度,其实是指魏晋名士的言行表现出来的风度。

魏晋名士,为大家所熟悉的如“竹林七贤”,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嵇康、阮籍。

他们表现出来的风度,与世俗不同,如阮籍的青白眼故事、嵇康锻铁不理睬钟会的故事等,广为人们所乐道。

后世的人因将魏晋时期的名士按照时代先后分为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江左名士。

其实,竹林名士和正始名士活动的时间差不多同时,都是正始年间事。

但正始之音主要是指王弼、何晏所建立的玄学理论。

竹林名士给后人的影响,主要是指他们的活动。

虽然嵇、阮都是著名的玄学理论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但后人所理解的竹林之游,还是指他们与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等人的活动。

后人景仰魏晋名士的言行,缅怀而称之为魏晋风度。

后人最为景仰的,还是魏晋名士超出凡俗的旷达、放逸、不以俗物萦怀的言行,从这一点说,东晋名士最能体现也最能代表这种风度。

与前代名士相比,江左名士在玄学理论上没有什么建树,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的玄学态度,形成了令后人景仰的名士风范。

唐代大诗人杜牧说:“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东晋名士的风流就在于他们处理人与外物关系的两相得态度上,以及在两相得状态中表露出的真情性。

后人每论晋人具有令人着迷的烟水云气,其实也主要指东晋名士。

因此,风度,其实是名士们言行的自然流露,是真名士自风流,如果是假名士,当然就谈不上风度和风流了。

魏晋南北朝名士文人雅集的风采

魏晋南北朝名士文人雅集的风采

魏晋南北朝名士文人雅集的风采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名士文人活跃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他们以才思敏捷、文学造诣深厚而著称,留下了丰富多样的文学遗产。

本文将探讨魏晋南北朝名士文人雅集的风采和特点。

一、背景与时代环境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但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为文人雅士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在南北朝时期,各个王朝频繁更迭,各地诸侯割据,导致政治权力高度分散,文人不能依附于朝廷,而是通过结交朋友、参加各种文化团体来追求精神满足。

这种社会背景下培养了一批才气出众的文人雅士。

二、名士文人的雅集名士文人雅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的一种极具特色的社交形式。

文人们通过这种形式相聚一堂,讨论文学艺术、品味琴棋书画,互相传授经验,切磋琢磨。

这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既强化了文人之间的友谊,又提高了他们的文学水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文人雅集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聚集在书院或园林,有的选择在山水胜地举办,有的则在自家别墅设宴邀请友人。

无论地点如何,参与文人雅集的都是人才辈出的文人雅士。

一些著名的文人雅集包括丹阳雅会、会稽山水雅会等,这些雅集凝聚了当时的文学名流,成为名垂千古的传世佳话。

三、文人雅士的特点与贡献1. 才华横溢: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以才思敏捷、咏史抒怀著称。

他们在文学、哲学、诗词创作、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代表性人物有曹操、司马相如、陶潜等。

2. 文学造诣深厚: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创作风格。

他们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以写意法表现个人情感,融入士人的哲学思考。

他们的作品有着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哲学色彩。

3. 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雅士们不仅留下了许多卓越的作品,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文学风格为后世文人所崇仰,对于唐诗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尤其是陶渊明的"田园诗",开创了后世田园诗派的先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风范与独立精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风范与独立精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风范与独立精神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有着非常多的历史事件和风流人物,其中最为重要和有影响的莫过于那些具有特殊精神和风范的士人。

在这些士人当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独立精神与风范,这些特质在他们的言行和生活中表现得淋漓精致。

在今天,回顾这个时期的士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所展示出的不屈不挠和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于我们的人生和人格认识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当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莫过于王羲之。

王羲之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独立意识的艺术家,他除了是中国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之外,也是一位高度独立和自主的思想家。

王羲之在他的艺术和生活中坚持独立和自主的精神,他拒绝任何形式的权威和规范,他的书法和创作风格也几乎是超出了当时所有的主流文化艺术范畴。

他以创新和独特的个性风格打破了当时中国书法的固有风格,创造出了自己独特而有影响的书法艺术。

王羲之不仅是一个具有艺术才华的人物,更是一个高度独立和自主的思想家。

他坚持不受限制的创造方式,不在乎旁人的眼光评价。

他所要表达的,不是一种艺术或者寻求荣耀,而是在那个混沌的时代里,他所追求的人格和道德。

当时中国的文化和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压制和限制,大多数人都被物质和金钱利益所驱动。

而王羲之和其他士人则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和自主,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

除王羲之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很多其他的士人都具有非常突出的独立精神和风范。

他们都坚定自己的精神信仰和人生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了值得敬佩的事情。

他们表现出的独立精神和风范不是建立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于个人品格的重视和人格自由的追求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所具有的独立精神和风范,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参考意义。

在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浪潮中,很多人已经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和人格,成为了一件消费品和被支配的工具。

而我们需要学习那些独立精神和自主自强的士人,在自由和人格上进行探索和追求,才能保持心灵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

从世说新语_看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doc

从世说新语_看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doc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摘要]《世说新语》所记人和事不仅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书中主要记载了魏晋清谈风尚,揭露了统治者豪奢淫佚和颓废堕落的面貌,赞颂了士人的嘉言懿行,并有对上层妇女精神风貌的描写,是了解魏晋士流、魏晋风度、魏晋玄学、魏晋妇女以及整个魏晋时期思想政治面貌的重要文献。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是志人小说中唯一完整地保存下来、并集大成的一种。

全书按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以类相从。

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论、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

它是当时历史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士族名流的众生相,将他们的言行风貌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了解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文试就《世说新语》一书所描写的魏晋士人的精神风貌做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世说新语》大量描写魏晋清谈风尚曹魏正始以后,曹氏与司马氏之间斗争激烈。

司马氏大诛异己,士族文人朝不保夕。

他们对现实不满,不敢也不屑谈论政事,于是“托怀玄胜,远咏老庄”,终日以清谈为事,清谈几乎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他们沉湎于此,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清谈常用互相辩论的方式以“辩名析理”(郭象:《庄子注·天下篇》)。

就《世说新语·文学》(以下引文凡出自《世说新语》者,仅举篇名)所记材料看,其争辩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分为主客两方,一方诘难,一方答辩。

双方辩论势如交战,分成回合,一来一往,称为“一番”,几个回合,称为“数番”。

如《文学》篇载:(羊)孚雅善理义,乃与(殷)仲堪道《齐物》,殷难之。

羊云:“君四番后,当得见同。

”殷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后一通。

殷咨嗟曰:“仆便无以相异。

”叹为新拔者久之。

一种是一人自作宾主,自己设问,自己答辩,即所谓“自为客主”。

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阮籍与陶潜
阮籍与陶潜
社会背景:频繁的改朝换代,社会上层争夺砍杀,政治斗 争异常残酷。 “忧生之嗟”:由于残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毁灭,使他们 的人生慨叹夹杂无边的忧惧和深重的哀伤。
阮籍与陶潜
阮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隐而不显——欲写又不能写,隐含着巨大的矛盾和痛苦。 深沉美丽地、曲折而强烈地抒发受残酷政治迫害的痛楚哀 伤。
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统一 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觉醒
内在标准和外在要求:内在标准(个人内心对自己的道德标准、行为要求)、 外在要求(社会和他人对个人的道德标准、行为要求)
审美表现:以形写神、气韵生动、言不尽意
人的主题
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统一 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人的觉醒
魏晋 风度
2016.10.14 高璇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指魏晋时期名士 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 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 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 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 崇尚的生活方式。新兴门 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 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 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 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魏晋风度
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 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 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 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 景仰的书圣以及“竹林七 贤”,即阮籍、嵇康、山涛、 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 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 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 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 分子的赞赏。
阮籍与陶潜
陶潜:超脱尘世和阮籍的沉湎酒中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在外的现象。 与阮籍一样是政治斗争的回避者。 他接触过上层社会和政治,但是他自觉地退了出来。(不同于儒家的 入世态度,选择了“处江湖之远”)他没有封建社会士大夫对整个人 生社会的空漠之感,相反,他对人生、生活、社会仍然有很高的兴致, 关注生死问题和人生无常。 一个真正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关注自然、社会、人生的诗人。

魏晋风度(4)——魏晋美男们的六大特点

魏晋风度(4)——魏晋美男们的六大特点

魏晋风度(4)——魏晋美男们的六大特点今天,依据《世说新语》,简要归纳一下具有魏晋风度的男人的特点。

1、帅。

魏晋时代是一个盛行娘炮的时代,美男子开始刮胡子、敷粉,“美”是男子的评判标准,因此贵族士子们几乎人人镜子不离身,每天打粉、涂口红、喷香水,到了不化妆就无法出门的地步。

曹操的养子何晏天生白里透红,像个熟透的水蜜桃。

因此魏明帝疑心他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

一次,在夏天之时,魏明帝着人把他找来,赏赐他热汤面吃。

不一会儿,他便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穿的衣服擦汗。

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

嵇康不仅是才子,也是美男。

他当时喜欢用一种叫面药的东西涂在脸上,功能类似于今天的增白霜。

《世说新语》中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最美的当属潘安,他的貌美使老太太也为之着迷。

他年轻时,拿着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姑娘们争相向他丢水果,每每满载而归。

魏晋之所以盛行娘炮,有其历史原因。

首先,汉武帝时“废黜百家,独尊一儒”,并规定以“五经”取仕,培养出了一批批的“谦谦君子”和“文弱书生”。

到了魏晋时设了“九品中正制”来选拔官吏,是否入选,全凭主考官的一句话。

为了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士人们不得弱化男性角色,时间稍长,也就演变为一代世风。

魏晋士人敷粉作妇人状,无非是为了向外界示“谦”、示“弱”。

2、真。

东晋太尉郗鉴听说琅琊王氏的子弟特别优秀,就希望能跟王氏联姻,一起改造下一代的基因。

一天下班后,他找到丞相王导,表达了这层意思。

王导也乐意家族子弟渗透到对方家去,就说:“好啊好啊,只要你看上的,可以马上带走。

”周末,郗鉴带着管家去王家挑选女婿,只见王家的男孩子都穿上新衣服、梳着新发型,一排排的站在门口等待挑选。

啧啧啧,真壮观。

郗鉴看了一圈,咂咂嘴:“还不错。

”这时管家说:“还有一个人,在卧室看书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名士的风貌
魏晋时期为中国古代政局最为复杂动荡的年代。

各阶层、各政治集团都在这一历史大舞台上有过出色的表演,而尤以名士集团最为突出。

名士本谓知名之士,历朝历代皆有之。

而作为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统治阶级中文化群体的一种称谓,则有“东汉名士”、“魏晋名士”等。

东汉名士是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和道德风范的具体体现。

魏晋名士承袭了东汉名士的某些余风,却又与东汉名士整体风貌迥然有异,显示出其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

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晋朝屡以历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

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然而,魏晋风度为什么在历代每每遭贬,究其原因,大略是这帮名士们饮酒过度,醉生梦死;再就是放达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谈误国。

据传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纵酒佯狂,经常是抬棺狂饮,且身上一丝不挂于屋中,人见均嗤之,他却反唇相讥:“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你们干吗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这些名士们为求长生而炼丹服药,穿衣喜宽袍大袖且经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谈”,在当时是件很高雅的举动。

其实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

可是,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学他们的放达。

其实现在年轻人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与东汉末以魏晋风度的价值观念四一脉相承的。

而现在年轻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个性上,又和魏晋风度的美学关相辅相成。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王夫之说这话时,一眼就看出曹操为儿子曹丕、司马昭为儿子司马炎在知识分子中各杀了一只骇“猴”的“鸡”。

魏晋文坛,便没有了文人的噪音;魏晋风度,第一眼便是血染的风采。

争势篡位,司马氏父子杀“鸡”要来得更为爽利,司马懿宰了何晏,司马师宰了夏侯玄,使正始之音断了两根弦。

至于前前后后而遭殒命的其他著名文人,李泽厚、余秋雨都曾列过清单加以追悼。

原来篡位者竟是这么振振有词,原来杀人者真是这般有恃无恐!信仰失落的痛苦和官方压抑的恐怖,致使魏晋文人一边精心避祸,一边强行理解,仓猝之间行为乖张,出现了种种独特的风度。

魏晋风度究竟是什么?是春秋战国后第一个分裂期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某个政治集团的散漫心境;是独尊儒术后儒术又不值钱因而“援老入儒”的尴尬处境;是哲学讨论日常化的大众情境。

清谈、吃药和喝酒,组成了风度中的风度。

清谈高手分五期: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

“同志”一词最初使用于东汉末年,可见当时的文人对著名的东汉宦祸是何等的同仇敌忾,这种传统也使魏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不文人相轻的时代。

可是,政治是不甘仁慈的,建安七子的头把交椅
孔融就是死于多嘴,于是正始名士转而清谈不涉及时事的老庄哲学,何晏、王弼还以“无”字对宇宙的追问开辟了本体论的哲学天地。

但何晏是不该带头吃“五石散”的,越吃越精神,越精神越多嘴,随后竹林七贤接班清谈,且一齐喝酒,嵇康还独个儿坚决吃药,结果被鲁迅先生一语道破了天机:加夏侯玄在内吃药的三个都被杀,只喝酒的阮籍混过去了。

窃想,药使人死,酒使人活,无非因为药越吃越笔挺,酒越喝越摇晃,正的都得杀,歪的才留下。

嵇康的白纸黑字是《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不与司马氏谈婚论嫁是因为连续醉了两个月:正的杀以示严厉,歪的留以示宽宏,司马昭的两手,不亚于曹阿瞒的两手。

精通文史哲、会耕地施肥、开处方、打铁的嵇康,就这样弹完了人世间最后一曲《广陵散》。

第四代清谈核心是谢安。

倘若说,起初阮籍们是为了避政治而清谈,那么清谈爱好者发展到晋简文帝后,清谈反而相当于现代的文凭吃香了,成了晋人攀升的依据,著名的王导谢安就是因为清谈而成名而当官的。

当然,满肚子淝水战略的谢安是一贯抵制“清谈误国”的说法的,那些真正的清谈名士本质上是更为务实的。

魏晋风度的极致,是陶渊明提出桃花源的设想。

知识分子是社会上信仰最为虔诚的一群,即使政治逼迫他们放浪形骸,他们骨子里也不敢忘掉忧国,陶渊明“归去来兮”最后还是充满政治热情地留下了桃源情结。

魏晋风度其实是一种人格范式,清谈巩固其志气,药与酒陶冶其趣味,而名人效应之下,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

但是,流行性正是纯品格的终结,千秋而下,高谈阔论不绝,觥筹交错不止,风度却只能是魏晋的风度了。

“魏晋风度”一词实出自鲁迅那场著名的演讲。

晋人在我们印象里轻裘缓带,不鞋而屐。

他们“简约云澹,超然绝俗”。

那种名士风范确实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正如曹操所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和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弥漫了整个魏晋的天空,当是时“悲凉之雾,遍被华林”(鲁迅)。

魏晋时代长期的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

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

《世说新语》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风度的最好画像。

在这里,即刻的感受超乎一切,人们在这一分钟里颖悟,超脱,放纵,这一分钟里世界只剩下自己。

一切都直逼本心,超然物外。

令人叹服。

这个时候的追求感观,心灵享受绝非堕落淫靡,而是一种自觉高尚情趣的体现。

窃以为中国文化史上颇具一格的世大夫文化便发轫于此。

就像山水画一样,我们的士大夫空灵而隽逸。

生命在这里开的绚烂之极,光耀千古。

中国文化史上鲜有如此放旷自然的生命,错过魏晋,儒,释,道,各自成型,中国的文人们再不用效穷途之哭。

错过魏晋,经世匡政重走正道,中国诗篇里再也没有陶潜悠然菊花香。

错过魏晋,义理成风,规矩长存,中国名士们再也不敢纵酒狂歌,散发山阿,白眼向权贵,折齿为美人。

这一切都如千余年前在洛阳东市刑场上,嵇康奏响的广陵散一样,都是千古绝响!
那为一杯酒放弃生后名的率真,闻美人殁而往吊之的坦荡,裸形体而法自然的放浪,一任狂澜既倒宠辱不惊的淡定,是处不拘小节的自然,处世维艰幽默对之的旷达。

这一切的至情至性无不让我们深深震撼和景仰。

这就是魏晋风度。

“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

惟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时人目王佑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容止》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同上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同上。

这就是魏晋名士的音容笑貌
魏晋时代,崇尚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的。

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

因为魏晋时代所谓崇尚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

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对礼教。

--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比曹操司马懿们要迂执得多......所以我想,魏晋时所谓反对礼教的人,有许多大约也如此。

他们倒是迂夫子,将礼教当作宝贝看待的.”。

一壶清酒,两袖长衫,我依稀能看到那早已逝去的魏晋名士,在醉心玄学论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