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大纲
专业标准——机电技术应用
材料6: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二○一三年七月序号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专业(技能)方向1 机电设备操作 装配钳工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2 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 (也可选择工具钳工3 机电设备与产品维修 或机修钳工) 机电产品维修维修电工4 自动生产线制造自动化生产线运行5 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6 设备管理员 营销员、装配钳工机电产品营销7营销员机修钳工、维修电工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 )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3 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类企业, 培养从事机电设备、 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 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六、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一)职业素养1.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信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 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
3. 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 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 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 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7. 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8. 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
9. 具有奉献和互助精神。
(二)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1. 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 具有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 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能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 具有运用PLC 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 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 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 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量夹具、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的能力。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一、课程目标机电技术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实践性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机电技术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将学生接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其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发展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经济环境下,这种技术应用型人才将会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机电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熟练掌握相关机电技术的理论和基础知识;2.掌握机电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包括技术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能力等;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开发出新的技术产品或改进产品,推动产业进步;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与团队成员和外部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5. 培养应对实际工作场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场景并胜任具体职业。
二、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为了更好地达到以上目标,推进教学改革,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措施:1.课程纲要和教学大纲改革机电技术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实践技能课程,因此,应该在课程纲要和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重点和学生必备技能。
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和层次,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和实施计划,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应考虑建立和完善教育目标和相应课程的评估机制,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注重实践,突出实用性。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问题解决、实验技能培训等方式,以达到知识的有效传授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3.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改革在教学资源方面,应该加强设备和工具的投入和更新。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专业实验室和教育训练中心,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教学环境和设备。
在教学环境方面,应注意改善教室的气氛和教育氛围。
老师应该注重互动和反馈,让学生参与课堂,扩展视野。
4.教学管理和评估改革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和评估应该导向课程目标达成,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和职业素养。
机电一体化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教学大纲引言:机电一体化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机械工程与电气工程的交叉学科。
它涵盖了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将传统机械与电气相结合,为现代工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为了有序进行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制定一份全面且有效的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按照合同的格式,详细介绍机电一体化教学大纲。
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1.2 课程代码:MEEMG1011.3 课程学时:72学时1.4 先修课程: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1.5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熟悉相关技术原理,并能够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第二章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2.1 教学内容2.1.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1.1.1 机械、电气、电子三个领域的关系与交叉2.1.1.2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2.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2.1.2.1 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选择与应用2.1.2.2 信号采集与处理技术2.1.2.3 控制算法与控制策略2.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2.1.3.1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2.1.3.2 优化设计与性能评估2.1.3.3 可靠性分析与故障诊断2.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实例2.1.4.1 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2.1.4.2 机器人技术与自动控制应用2.1.4.3 智能交通与汽车电子2.2 教学要求2.2.1 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应理解并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原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并具备基本的设计方法和技能。
2.2.2 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运用相关工具软件进行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建模、仿真与设计,并具备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3.1 教学方法3.1.1 理论教学采用大课堂讲授、互动讨论等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基本原理,理解机械系统与电气系统的相互转换与控制。
2. 使学生熟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了解其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掌握PLC编程基础,理解并运用PLC对机电系统进行基本控制。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机械设计的能力,并能进行基本的电路图绘制。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对典型机电系统进行组装、调试及故障排除。
3. 培养学生运用PLC进行机电控制系统的编程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对机电技术产生浓厚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养成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3. 强化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机电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具备中职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基本原理:包括机械系统与电气系统的关系,能量转换与信号传输,机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电一体化概述2. 常用传感器: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及应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传感器技术3. PLC编程基础:讲解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编程方法和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 PLC控制技术4. CAD软件应用: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简单机械设计和电路图绘制。
教材章节:第四章 CAD/CAM技术5. 机电系统组装与调试:使学生掌握典型机电系统的组装、调试方法,了解故障排除技巧。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电系统安装与调试6. 机电控制系统编程与调试:培养学生运用PLC进行机电控制系统编程和调试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大纲
********************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大纲制定人:机电系******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利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各种实际工程问题所需的知识,结合生产实际为本专业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机电一体化应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特点。
2、掌握机电一体化应用系统的机械技术3、掌握机电一体化应用系统的传感检测技术4、掌握机电一体化应用系统的伺服驱动技术5、掌握机电一体化应用系统的控制和接口技术6、掌握机电一体化应用系统的整体设计技术7、掌握机电一体化应用系统的机器人设计技术三、课程内容一、机电一体化概述教学要求教学内容:1. 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1.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1. 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1. 4机电一体化产品1. 5机电一体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基本要求: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二、机电一体化机械技术教学要求教学内容:2. 1概述2. 2机械传动机构2. 3机械导向结构2. 4机械的支承结构2. 5机械执行机构基本要求:了解机电一体化机械技术的特点。
掌握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机械基础知识和设计要点三、机电一体化传感检测技术教学要求教学内容:3.1传感器组成与分类3. 2典型常用传感器3. 3传感器的选择方法3. 4传感器数据采集及其与计算机接口基本要求:了解机电一体化传感器技术的特点。
掌握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传感器知识和设计要点四、机电一体化伺服驱动技术教学要求教学内容:4. 1概述4. 2典型执行元件4. 3执行元件功率驱动接口基本要求:了解机电一体化执行器技术的特点。
掌握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执行器知识和设计要点五、机电一体化控制及接口技术教学要求教学内容:5. 1控制技术概述5. 2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5. 3人机接口技术5. 4机电接口技术基本要求:了解机电一体化接口技术的特点。
机电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师资队伍
教授、副教授占比
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学术背景 的教授、副教授占比达到80% 以上。
教师教育背景
大部分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且 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 机构。
教师实践经验
多数教师具有企业工作或实践 背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
教学设施与实验室条件
01
实验室数量与面积
拥有多个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超 过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超过 1000万元。
本课程及时引入机电工程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成果,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前沿 技术动态,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点与突破
教学内容更新
教学方法改革
实践环节强化
本课程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和优化,增加新技术、新工艺、 新材料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 够紧跟科技发展步伐。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 例教学、项目驱动、翻转课堂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 施,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 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能力。
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分析
教学内容比较
与国内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更加全面和深入,涵盖了机电工程领域的多个方面;与国外同类课程相比,本 课程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和创新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比较
与国内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与国外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在 教学方法上更加符合中国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网络教学资源
建设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在线课程、教学视频、 在线测试等多元化教学资源。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试卷涵盖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机械技术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技术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机械技术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机械技术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理解机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学会运用机械技术应用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1. 机械技术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定义(4学时)•机械技术应用的概念和特点;•机械元件和装置的分类和功能;•机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机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学时)•机械传动原理和方法;•机械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机械加工原理和方法;•机械装置维修原理和方法。
3. 机械技术应用案例分析(10学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研究;•运用机械技术应用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实践操作和实验(14学时)•机械技术应用的实践操作;•运用机械技术应用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要求1. 教学方法•授课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掌握机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例讲解: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和理解机械技术应用的实际应用;•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操作和报告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学习要求•课前预习:预习相关教材内容,了解课程要点;•课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积极提问,与教师和同学互动讨论;•实践操作:按时完成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1. 考核方式•课堂测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实践操作考核:包括实践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评定。
2. 成绩评定•课堂测试占60%;•实践操作考核占40%。
六、参考教材和资源1.《机械技术应用基础教程》2.《机械设计手册》3.机械技术应用相关网页资源和实践操作资料。
《机电一体化》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50学时(3学时/周)学分:3适用专业:高职教育类机电专业考核要求:1. 熟练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例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电产品中的应用。
2. 掌握机电一体化中机械系统部件的选择与设计的方法和依据,认识现代常用的传动机构、导向与支承结构、机械执行机构。
3. 了解机电一体化中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接口设计;掌握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思路;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的影响;掌握微型计算机应用领域、选用要点及注意事项;掌握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单片机芯片的选择要点。
4. 了解机电一体化中传感器与微机的接口技术,认识传感器前级信号的放大与隔离的常用方法;掌握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意义和常用的信号的变换方法。
5. 掌握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主要特性以及选择方法;掌握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的种类、结构特点以及选择方法。
掌握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的区别。
6. 掌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设计步骤。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让学生通过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机电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对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弄明白学习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性,掌握机电设备的发展方向,弄懂机电一体化基本涵义及各部的作用与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机电一体化概念及其本要素的名称、作用、要求。
难点:接口的理解,尤其是接口功能中转换功能的理解【教学内容】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2、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3、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4、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实例。
【教学方法】以理论讲解为主,再举例加以说明。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根据图样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夹具及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1.能识读机电设备的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机电设备的组装。
2.能识读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电气部分的连接。
3.能初步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产品维修1.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规维护,并完成维护报告。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学时数:2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课程性质与定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具有很强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
通过学习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获得利用单片机解决某些工程技术问题所需的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在今后工作中利用单片机实现电器控制、过程控制、信息处理和管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了解有关单片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该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功能及典型接口技术,获得相关领域内应用单片机的初步能力。
三、本课程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单片机基础知识概述(2学时)(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单片机概述;PrOteUS 应用简介。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1. 1单片机概述1. 2单片机学习的预备知识2. 3PrOteUS 应用简介 (2)基本要求:能说出单片机的特点和应用,会数制及其转换;ISIS 模块应用举例,汽ARES 模块应用举例。
第2章MCS-51单片机的结构及原理(2学时)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说出MCS-51单片机的结构,MCS-51的存储器结构;并行I/O 口。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3. 1MCS-51单片机的结构 2. 2MCS-51的存储器结构 2. 3单片机的复位、时钟与时序 2. 4并行I/O 口 (2)基本要求:掌握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了解程序、数据存储器,掌握时钟电路。
第3章单片机的汇编语言与程序设计(4学时)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知道MCS-51指令系统,会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3. 1汇编语言概述 (1学时) 3. 2 MCS-51指令系统简介 (2学时) 3. 3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1学时) (0.5学时) (0.5学时)(0.5学时) (0.5学时) (0.5学(2)基本要求:了解汇编语言指令格式和描述操作数的简记符号;了解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步骤;第4章单片机的C51语言(4学时)(一)教学重点和难点C51的程序结构,C51与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C51仿真开发环境。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5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数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同时介绍了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数字电路等基本知识。
为学习机电、数控后续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2、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4、掌握磁路基本物理量和基本定律5、掌握变压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6、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正确使用7、掌握万用表对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简易测试,解决基本放大电路中的连接问题8、能分析电路,能从较复杂的电路中把各个数字单元简化出来加以分析,读懂电路图9、会分析整流电路的原理,会计算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10、会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流、电压等常用电参数;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单元直流电路(6学时)教学内容:1.1、电路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电路模型。
(1学时)1.2、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1学时)1.3、电阻的串并联,分压与分流,Y型与△型联接电阻网络的等效互换。
(0.5学时)1.4、电压源、电流源的串并联及其相互转换。
(0.5学时)1.5、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位法。
(1学时)1.6、常用电路定理: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应用电路计算举例。
(1学时)1.7、电感、电容与一阶电路过渡过程分析的三要素法。
(1学时)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电路分析计算的方法。
了解电路基本定理。
了解过渡过程的意义及三要素分析法。
第二单元单相交流电路(4学时)教学内容:2.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1学时)2.2、复数、相量的概念及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应用。
(1学时)2.3、电阻、电感、电容的交流电路模型,阻抗的计算。
机电一体化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包括机械设计、电气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掌握相关技术术语和概念。
2.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机械设计和电气控制。
3. 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能够分析和解决常见问题。
4. 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课程设置有所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相关理论知识: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机电元件的结构和特性,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原理与应用。
2.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零件的设计和选择,设计软件的应用,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3. 电气控制基础:电路原理与分析,电气元件的选择与连接,控制系统的组成和调试。
4. 自动化技术应用:PLC编程与应用,人机界面设计与实现,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5. 实践操作与实验:机械装配和调试,电气控制系统的搭建与调试,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中将采用多种适合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1. 讲授与演示: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实际演示,向学生介绍机电一体化的理论与应用。
2.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机械装配、电气控制系统调试等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项目实践:引导学生参与机电一体化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实际项目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4. 群体讨论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题讨论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5. 实验教学:通过设计相关实验,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根据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特点,采用以下几种评价与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包括出勤情况、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方面。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育层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课程代码:课程教学时数:72学分数:5制订或修订执笔人:完成日期:2006年7月1日审核日期:2006年9月1日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相关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驱动执行机构、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和常见的控制技术。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术,初步具备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力,为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工作奠定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相关概念,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知识。
(2)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部分。
(3)掌握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能力目标(1)具备的基本能力: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部分,能够分析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
(2)具备的初步能力: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分析能力,对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的运用能力。
创新意识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单元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系统方框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建议:列举一个具体的自动控制系统讲解;采用MATLAB软件在课堂上展示一套小型的自动控制系统。
单元二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重点:传递函数。
难点: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教学建议:采用MATLAB软件在课堂上展示。
单元三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重点:动态性能指标,稳定性分析。
难点: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分析。
教学建议:采用MATLAB软件在课堂上展示。
单元四自动控制系统的频率分析法重点:动态性能频率指标,稳定性频率分析。
难点: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教学建议:采用MATLAB软件在课堂上展示。
单元五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重点:PID校正。
难点:频域校正。
教学建议:采用MATLAB软件在课堂上展示。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总学分:4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撰写人: 郑文强制定时间: 24年3月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电力拖动系统运行状态中的问题;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熟练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掌握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特点及故障检查和分析方法;具有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的阅读能力和独立分析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日常维护等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学生融入现代制造业、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最新发展形势介绍,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中贯穿安全教育,有效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期开设,总课时为72学时,是在学习了高等数学、物理、电工基础、电工电子实训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
本课程是本专业后续课程工厂供配电技术、自动控制系统、PLC控制技术的基础课程。
五、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学习情境1:轧钢机直流电动机的控制1、教学内容:电磁原理;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电机铭牌的意义及额定值;直流电机的分类;直流电机的拆装工艺;直流电动机负载机械特性及拖动原理;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原理及控制方法。
2、教学要求:认识电机铭牌;能够拆装电机;根据电机类型正确接通电源;能够分析并排除简单故障;会用万用表、兆欧表等电工仪表对直流电机进行检测;会使用手册查阅电机的相关参数;按要求完成电机控制;根据参数的变化能够分析控制过程。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三年制普通中专)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方案(三年制普通中专)一、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代码:051300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身体健康、无色盲或色弱)(二)学制:三年全日制(2.5年在校、0.5年顶岗实习期)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机电技术应用的一线操作人员与机电产品营销人员(从事机电设备安装、操作、维修的中级技能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制造类企业或机电、化工、轻工、建材等行业从事自动化设备、生产线(或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及营销等工作。
四、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要求(一)职业素质遵纪守法,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品质;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工作学习态度认真,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执行机电设备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
(二)职业能力1.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掌握典型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3.能识读简单的机械零部件图,机电产品和自动化生产线装配图;4.能识读高、底压电器相关设备的布局图、装备图、电气控制原理图及接线图;5. 能使用常用找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6. 能分析检修排除典型机电设备常见故障;7.能拆装、检修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及各种特种电动机;8. 能初步进行一般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操用与维护;9.能进行一般机电产品的营销售后服务。
(三)对应的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原则上1-2个,最多不超过3个)1.对应的职业岗位维修电工、装配钳工2.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必考证书维修电工(2)选考证书装配钳工、CAD绘图员、机修钳工(四)升学可继续深造:高级技工直至预备技师高职——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制造类企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3具有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4具有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借助词典阅读外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7.具有安全文明生产、节能环保和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具有查阅专业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2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根据图样要求进行钳工操作的能力。
4具有正确识读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5具有运用PLC的基本指令和部分功能指令编制和调试较简单的控制程序的能力。
6掌握典型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7.掌握机电产品、机电设备和自动生产线中采用的机、电、液、气等控制技术。
8.具有选择和使用常用工具、量具、夹具及仪器仪表和辅助设备的能力。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1.能识读机电设备的装配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机电设备的组装。
2.能识读机电设备的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并按照工艺要求完成电气部分的连接。
3.能初步进行典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
专业(技能)方向——机电产品维修1.能对机电产品进行常规维护,并完成维护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他们今后就业和适应专业未来职业转换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环境、市场、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理解市场营销策略,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应岗位能力的要求。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一)教学内容
1.市场营销的研究对象
2.现代营销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市场营销学产生、发展简要过程
2.理解市场、市场营销的概念
3.掌握现代营销观念与传统营销观念的区别与联系,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第二章
(一)教学内容
1)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1.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2.宏观市场营销环境
3.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4.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与对策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及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意义
2.理解宏观、微观市场营销环境诸因素及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3.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及环境变化时企业的对策
第三章
(一)教学内容
1.市场分类
2.消费品市场分析
3.生产资料市场分析
4.技术市场分析
5.金融市场分析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市场概念和分类、消费品市场的概念、生产资料市场的概念、技术商品的概念、金融市场的概念及类型。
2.理解技术市场的类型。
3.掌握生产资料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营销的特点。
第四章
(一)教学内容
1.市场细分的概念
2.市场细分及有效市场细分条件
3.目标市场战略
4.市场定位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市场细分的含义及其意义、市场细分的依据及有效市场细分的条件、市场定位的含义
2.理解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及选择目标市场需考虑的因素
3.掌握细分模式和细分过程、市场定位步骤和市场定位战略
第五章
(一)教学内容
1.产品组合策略
2.产品寿命周期策略
3.产品开发与推广策略
4.商标与品牌策略
5.服务策略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产品策略的定义及实施产品、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新产品的含义及新产品的开发过程、商标与品牌策略的含义、服务策略的特点。
2.理解产品整体概念及产品组合策略。
3.掌握在企业营销概念及产品组合策略、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利用服务策略开展产品市场营销活动的方法。
第六章
(一)教学内容
1.定价原理
2.定价技巧与方法
3.价格变动及对策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分销渠道的概念基本类型、中间商的类型及特点、
2.理解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
3.掌握市场营销中常用的定价方法和定价技巧、应对价格变动的策略、分销渠道的概念及基本类型、选择和调整分销渠道的方法。
第七章
(一)教学内容
1.分销渠道的类型及特点
2.销售渠道的选择与调整
3.商品销售形式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分销渠道的特点与功能、中间商的类型及特点。
2.理解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商品销售形式的发展趋势。
3.掌握分销渠道的概念及基本类型、选择和调整分销渠道的方法。
第八章
(一)教学内容
1.促销组合
2.人员推销
3.广告与宣传
4.其他促销策略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影响促销组合的因素、广告宣传的特点及其在促销中的作用。
2.理解促销组合策略的含义及其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人员推销策略的含义。
3.掌握确定促销目标和促销预算的方法、人员推销的主要方法、确定广告目标、选择广告媒体、预算广告费用、评估广告效果的特点及方法
第九章
(一)教学内容
1.市场营销调研
2.市场营销预测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市场营销调研的含义与作用、市场预测的重要性、市场营销控制的含义。
2.理解现代营销组织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特点)。
3.掌握市场调研的方法、步骤、市场预测的基本方法、市场营销体系、程序、年度计划控制、应力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等基本控制过程的内容。
第十章
(一)教学内容
1.市场营销组织
2.市场营销组织实施
3.市场营销的控制与调整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市场营销组织的含义、特征及发展演变过程、市场营销控制的含义。
2.理解现代营销组织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特点)。
3.掌握市场营销体系、程序、年度计划控制、应力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等基本控制过程的内容。
第十一章
(一)教学内容
1.国际市场营销的特点及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
2.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含义及特征。
2.理解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及国际营销的基本策略。
3.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信息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四、学时分配表
五、考核要求
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百分制。
2.命题时,第一章---第四章占40%,
第五章---第十一章占60%。
3.评分方法:班级考核占总分的70%,
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