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一必修一第六单元 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1课件:第六单元 第十八课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B. 议会权力至上
C. 依法而治
D. 君主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
题的能力.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处于“统 而不治”的地位, 没有实权. 作此类题的关键 是准确把握和理解历史概念, 在众多似是而非 的表现中, 找出最核心的, 不可替代的特征.
一、《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 背景
(1)17世纪中期,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
了_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斯图亚特王朝 (2)1688年, 发生“光荣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以后, 资产阶级和 新贵族 ___________的利益受到威胁, 于是联合发动
(2)特点: (见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要点二)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2. 提示: (1)含义: 责任制内阁即内阁由议会产 生, 总揽国家行政权力, 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评析 ①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 首 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 ②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
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出兵的话, 结果又会如 何?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思路引领】
第(1)、(2)两问主要考查提取
材料信息和联系教材知识的能力. 第(3)问主要 考查实际应用能力. 【尝试答题】
(1)内阁跟国王的关系: 内阁掌握实权, 国王“
统而不治”; 国王形式任命内阁, 但内阁不对 国王负责, 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6单元第20课同步课件44张
• 【解析】
• 由上面图示可知正确答案为D项。 • 【答案】 D
随堂练习
• 一、选择题
• 1.(2014·云南高一期末)“它避免了多党的
• 4.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 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内蒙古 • 5.概况:1947年,________自治区成立。 后来,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 个自治县(旗)。 •民族平等 6.意义 • (1)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 现了__________。 • (2)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 概括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新型民主 制度
课堂探究
•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新中国政治制 度的基本内容,也是历史的选择。 • 【探究问题】 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是什么? • 【探究素材】 • 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据此 制定《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在广泛听 取了政协委员意见后,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 会议审议批准,颁布实施。
• 【探究思路】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议”, 成为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说明结论(1),政 协委员提出意见,起了“参政议政”“民主 监督”的作用,说明结论(2)。全国人大具有 审批权,说明结论(3)。 • 【探究结论】 •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进行“参政议 政”“民主监督”。 •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行使 最高决定权。
• ●时空坐标
自主预习
•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政治协商会议 • 1.初步确立:中国人民 _____________第 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 (1)背景 • 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 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 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 (2)召开:1949年9月,北平。
历史必修1课件:第六单元 第二十课
第18条: 皇帝任命帝国官吏, “有创制法律之 权”; 第12条: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
和帝国议会, 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材料3: 图示德意志民主制的特征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综合探究】 (1)材料1中提到的“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是 指什么?俾斯麦是怎样用“铁和血”来解决 的?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2)两种政体, 即君主制和民主共和制, 两种政 体均以防止专制统治、限制王权为目的.
(3)三项原则: 即民主化原则、法律化原则和制
度化原则. 代议制不论其成立时间的早晚, 还 是形式各异, 都体现了这三项原则. 2. 多样性的表现 (1)法、德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典型国家, 1870
制也不同.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议会是 国家的权力中心; 而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 制, 皇帝与首相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及成因
1. 特点: 德国的议会权力很小, 帝国议会甚至
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 体
现了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德意志 帝国不过是披着议会外衣的半专制国家, 在这 个国家里, 普鲁士贵族居于统治地位, 资产阶 级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
宪法是一部带有大量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性
质的宪法.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四、代议制 1. 确立过程 英国 (1)代议制最早产生于__________, 以后被世界 许多国家采用.
(2)代议制确立后, 在各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
路, 经过多次改革才逐步完善起来. 2. 历史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课件
知识体系
过程
一 国 两 制
“一国两制” 的构想 内涵 (理论) 香港澳门回归 (历史遗留) 祖国统 海峡两岸的交流 一大业 (内政) (实践)
谢谢大家!
一个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前提和核心 主体 补充
两制并存
港澳台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高度自治 和平统一
设立特别行政区,港澳台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 权。 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历史上的香港问题
英国割占香港领土一览表
时间
1842年 1860年
条
约
割占地方
香港岛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租借新界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 你们如果宣布收回香 不要向香港派驻 难性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驻军是行使国家主 港,将会产生灾难性 军队, 可以吗? 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主 权的象征,一定要 的后果。 要是英国人。如果在十年的过渡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 驻军。 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统一之盼——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 进程:
(1)隔绝:(1949——1979年)
(2)暖风:(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 A、1979年停止炮击金门(30年来的真正停火)
隔 绝 状 B、实行“三通”政策——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 态 C、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打 破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
澳门是我国被外国殖民者占据最早,时间最长的地区。 • 1553年,葡萄牙人借晾晒被水浸湿的货物为由, 进入澳门,并贿赂官员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六单元+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解题指导:题干材料反映了英国济贫和扶助的范围不断扩大, 直至建立起包括全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的职权范围 逐渐扩大,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与 社会生活干预的重要表现。故选D项。
答案:D
课堂小结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标定位
1.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古希腊、 西欧封建社会、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概况、内容、 作用和调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概况、特 点和作用
3.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加强基层治理的管理 (1)原因: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 理。 (2)主要形式(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
主要形式
代表
颁布法律确立自 治市制度
英国
乡镇是最基本的 地方自治单位
美国
以自治市镇为基 层单位的制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社区自治 (1)原因:西方各国政府认识到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 需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2)特点: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 我管理;社区参与治理的范围广。 (3)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 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 成本更低。
提示:(1)社会保障覆盖面广;社会保障项目资助金额高;具有 普遍性。
(2)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引起社会不满。
论从史出 正确认识现代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1)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2)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 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政府在试图平衡社会各 阶层的利益时,一定要从社会公正角度出发,在建立有效的社 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才能趋利避害。
答案:D
课堂小结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标定位
1.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古希腊、 西欧封建社会、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概况、内容、 作用和调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概况、特 点和作用
3.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加强基层治理的管理 (1)原因: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 理。 (2)主要形式(请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归纳知识要点)
主要形式
代表
颁布法律确立自 治市制度
英国
乡镇是最基本的 地方自治单位
美国
以自治市镇为基 层单位的制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社区自治 (1)原因:西方各国政府认识到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 需要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2)特点: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 我管理;社区参与治理的范围广。 (3)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 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 成本更低。
提示:(1)社会保障覆盖面广;社会保障项目资助金额高;具有 普遍性。
(2)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引起社会不满。
论从史出 正确认识现代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 (1)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2)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 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政府在试图平衡社会各 阶层的利益时,一定要从社会公正角度出发,在建立有效的社 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才能趋利避害。
历史必修1课件:第六单元 第十九课
费城 年在__________召开制宪会议, 制定了1787年
宪法. 3. 主要内容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联邦制 (1)美国是一个____________国家, 实行三权分 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2)国家的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权分别归国
总统 会、法院、__________掌握. ①最高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 联邦国会 ______________. 实行总统制, 总统为国家元 首和政府首脑, 拥有最高行政权, 又是武装部
队总司令,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拥有经参议院同意任命高级官吏的权力和对 外缔约权. 法院掌管司法权. 间接 ②总统由选民_________选举产生, 对宪法负
责, 有权否决国会的法案. 国会有权弹劾总统.
(3)对宪法的修改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进 行, 将修正案附于宪法之后.
栏目 导引
的权力和对外缔约权.
(2)制约: 国会掌握立法权, 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的法案, 国会又有权推翻总 统的否决. 3. (参考要点探究· 轻巧突破要点
特别提醒:美国1787年宪法主要确立了两大 制度, 即联邦制度和总统民主共和体制. 前者 主要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问题, 而后者 则以三权分立为指导思想, 划分各权力主体的 职权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二、联邦与各州政府的权力划分 1. 联邦体制确立: 1789年, 华盛顿当选为美国 第一任总统. 2. 权力划分 (1)联邦政府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各州权力和地
2. 局限性
(1)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在印第安人、 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 妇女地位低下. (2)按照财产划分选举标准. (3)没有规定人民的政治权利.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1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指南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注意把握两条线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 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 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认识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法制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和重要组成部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 分。 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注意联系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理解经济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充分认识我国政治建设的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 必要性和艰巨性。 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3.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 1954 年宪法 和共同纲领的异同,加深认识。比较新中国的 民主与西方国家的民主有何不同,从而加深对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3.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 史意义。
重难点探究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民主与法制之间有何关系?
民主与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 的两个方面,民主是核心,法制是保障,要加 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 记: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民主是核心, 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的 曲 折 发 展
名存实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各项法律 的 基本权利 ①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保障。 (2)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 社会秩序 ②遭到破坏。 来,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无法召开 ,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③。 不能实行 度 ,公民
单元学习指南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注意把握两条线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 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 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认识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法制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和重要组成部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 分。 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注意联系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理解经济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充分认识我国政治建设的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 必要性和艰巨性。 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3.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 1954 年宪法 和共同纲领的异同,加深认识。比较新中国的 民主与西方国家的民主有何不同,从而加深对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3.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 史意义。
重难点探究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民主与法制之间有何关系?
民主与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 的两个方面,民主是核心,法制是保障,要加 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 记: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民主是核心, 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民 主 政 治 建 设 的 曲 折 发 展
名存实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各项法律 的 基本权利 ①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保障。 (2)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 社会秩序 ②遭到破坏。 来,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无法召开 ,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③。 不能实行 度 ,公民
历史必修1课件:第六单元 趣味情境
年政治风向; (2)法国: 两党势均力敌, 危机更
添悬念;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3)俄罗斯: 普京当选总统; (4)也门: 动荡风暴 危机大选; (5)韩国: 政治轮换背后的变革期待; (6)墨西哥: 大选如何避免政治分裂; (连任挑战; (8)肯尼亚: 总统选举 变数重重……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趣味情境历史回声
2012年, 遍布全球的多个国家将举行大选. 对
当事国而言, 大选将开启新的政治周期, 而密 集的大选会给迟缓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什么, 大选会给国际社会带来什么, 人们拭目以待. 2012大选之年看世界: (1)美国: 大选主宰2012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如何在欧洲大陆扩展
的?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感知近代西方资本主 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理解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的确立,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缓和社会 矛盾, 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链接现实生活
生活中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第六单元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链接单元要旨 17~19世纪, 欧美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进入发
展的关键时期, 其伟大成果就是近代资产阶级
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英美法德四国国情不同, 其资产阶级代议制也各有特色. 1.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建立的? 2. 美国是如何实行三权分立的?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6单元第20课同步课件41张
●心灵之约 昔日中国,腐朽当权,帝国列强,虎视中华。 夫百姓者,文治不识,科技无知,颓然呈老者态矣。 故今日之百姓,不可不识文治; 故今日之国民,不可无知科技。 眷眷求学之意,拳拳报国之心,
则中国之青春,亦为久远之青春。
——《青春中国颂》 这首诗通过回忆旧中国的腐朽政治和饱受列强欺凌的
痛苦历史,深切呼唤时代青年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新中国,
别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
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 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 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哪些?有何历史意义?之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 哪些成就?
人民民主 和国主席, 3. 社会主义 和 新中国第一部社 两大原则,是 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大会选举
毛泽东
为中华人民共
刘少奇 为 全 国 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 召开 , 基本形 ,
周恩来 为国务院总理。
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 为 奠定了基础。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 和 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 人民普选 产 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 最 高 国 家 权 力 机 关 , 体 现 了
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整体感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 是政治建设从起步、发展、遭受重大挫折,到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中国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和健全的过程。具体说 来,这一过程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 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中国政治建设取得初步发展。 第二阶段,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政治建设被严重 摧残、破坏,政治建设的历程完全中断,“文化大革命” 从反面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第三阶 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治改革和建设逐步 步入制度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 力不断提高,港澳问题的解决,使中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 进了一大步。
则中国之青春,亦为久远之青春。
——《青春中国颂》 这首诗通过回忆旧中国的腐朽政治和饱受列强欺凌的
痛苦历史,深切呼唤时代青年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新中国,
别关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
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 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 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哪些?有何历史意义?之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 哪些成就?
人民民主 和国主席, 3. 社会主义 和 新中国第一部社 两大原则,是 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大会选举
毛泽东
为中华人民共
刘少奇 为 全 国 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 召开 , 基本形 ,
周恩来 为国务院总理。
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建设 为 奠定了基础。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 和 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 人民普选 产 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 最 高 国 家 权 力 机 关 , 体 现 了
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整体感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石。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 是政治建设从起步、发展、遭受重大挫折,到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中国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和健全的过程。具体说 来,这一过程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 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中国政治建设取得初步发展。 第二阶段,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政治建设被严重 摧残、破坏,政治建设的历程完全中断,“文化大革命” 从反面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第三阶 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治改革和建设逐步 步入制度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 力不断提高,港澳问题的解决,使中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 进了一大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六单元 第20课
政 党 制 度
政治 制度 民族 区域 自治 制度
性 质 民 族 制 度
政治 制度 中共 领导 的多 党合 作和 政治 协商 制度
性 质
发展演变 (1)1949年政治协商会 议的召开,初步建立 这一制度;(2)1954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召开,正式确立这一 制度;(3)1956年“长 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的提出,标志着 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 新阶段
意义 调动了民 主人士参 政议政的 热情,开 创了群策 群力、共 同建设国 家的新局 面
2.初步建立
(1)标志: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2)代表: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
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 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 (3)内容 ①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人民民主 纲领》,规定了国家的国体——__________ 专政 __________ ,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 针和政策。
[轻巧识记]
人民政协职能的转变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
人民政府 会和各级_______________ 。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经济 (2) 时机成熟:新中国 __________ 建设的大规
3.确立 (1)标志: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全国 (2)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______ 人民代表大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任务已经结束, 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 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政治协商 和民主监督。 (3)主要职能:_____________
统编版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六单元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中国户籍制度源 远流长,始于战国,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沿袭了两千多年。中国古 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情况是怎样的?
1.历代基层组织: (1)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
组织
乡
里 亭
负责人 三老 啬夫 游徼 里正 亭长
职责 _掌__教__化__ 掌___狱__讼__、__赋__税__ _掌__捕__盗__
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2)后代沿袭乡里制度,稍有变化。 ①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_里__正__、__坊__正__、__村__正__。 ②明朝:实行_里__甲__制__,十户为一甲,制度演变的认识 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 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 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形 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产生了阻碍作用,从根本上讲,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度,“专制皇权” 不符合战国时期,排除C;材料反映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
单位的户籍制度,与遏制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
2.据历史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 般平民籍又分为 “大家”“中家”“小家”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 主要目的是 ( ) A.配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划分明确的阶级地位 C.提供赋税征收的依据 D.抑制地主阶级多吞多占
【深化点拨】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 视。中华民族崇尚大一统,自古即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传统观念,中央集权的封建皇权专制体制在中国延续数千年,与之相适应的是 以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等为主要类型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制定了一套严密的户籍管理制度。中国户籍制度源 远流长,始于战国,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沿袭了两千多年。中国古 代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情况是怎样的?
1.历代基层组织: (1)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
组织
乡
里 亭
负责人 三老 啬夫 游徼 里正 亭长
职责 _掌__教__化__ 掌___狱__讼__、__赋__税__ _掌__捕__盗__
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2)后代沿袭乡里制度,稍有变化。 ①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_里__正__、__坊__正__、__村__正__。 ②明朝:实行_里__甲__制__,十户为一甲,制度演变的认识 1.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 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 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户籍制度束缚了人口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形 成统一的国内市场产生了阻碍作用,从根本上讲,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
度,“专制皇权” 不符合战国时期,排除C;材料反映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
单位的户籍制度,与遏制土地兼并无关,排除D。
2.据历史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 般平民籍又分为 “大家”“中家”“小家”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 主要目的是 ( ) A.配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划分明确的阶级地位 C.提供赋税征收的依据 D.抑制地主阶级多吞多占
【深化点拨】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 视。中华民族崇尚大一统,自古即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的传统观念,中央集权的封建皇权专制体制在中国延续数千年,与之相适应的是 以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等为主要类型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6单元第21课【北京】同步课件39张
借助邓小平 的话设问, 启发学生思 考并且借助 问题过渡 ‘激发学生 好奇心,引 导学生学习
利用毛泽东的 两段话,让学 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得出 结论
三、教法学法
学法
观察法 情境体验法 问题探究法
通过观察历 史图片和视 频,培养学 生观察能力
通过提问: 加入作为国 家领导人怎 样避免文革 发生,提高 学生学习兴 趣
根据上则材料,1954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对公民的合法权利做了怎样 的规定?而在1966-1976年十年“文 革”期间,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人身安全 得到法律的保护了吗?
然而,新中国的民主政 治建设历经坎坷和曲 折… … “文化大革命”这场大暴 风雨使中国的民主法制 几乎被破坏殆尽 ……
-18-
说课流程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法学法
4. 教学设计
5. 教学优化
三、教法学法
教法
图片 教学 视频 资料 问题 教学 材料 教学
利用大量文 革历史图片 激发学生兴 趣,使其从 中得出有效 地历史信息, 有利于学生 理解
利用《金婚》 视频资料, 再现历史场 景,有利于 历史的真实 性且富有立 体感,引导 学生感悟历 史
依据新课标,主要侧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与发 展的转变,应大胆整合历史教材,突出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地位 和作用
本课是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的第二节,它讲的是在社会主 义探索道路上我国政治建设的发展,守 江山容易坐江山难,这是我国历史的一 个必经阶段,每一个政权都有自己的政 治建设,将内政搞好了,为接下来国家 统一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而且现代 社会越来越注重国家的政治建设,它成 为国家之间竞争的筹码,学习本课有利 于了解当代政治生活,并提供借鉴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0课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指南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注意把握两条线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 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 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认识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法制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和重要组成部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 分。 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注意联系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理解经济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充分认识我国政治建设的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 必要性和艰巨性。 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3.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 1954 年宪法 和共同纲领的异同,加深认识。比较新中国的 民主与西方国家的民主有何不同,从而加深对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3.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 史意义。
2.创立
时间、地点: 1954年9月,北京 内容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意义: 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地位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含义 2.原因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实现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1956年“八字”方针的提出
1982 年“十六字”方针的提出 (P99)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单元学习指南
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
1.注意把握两条线索: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 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 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认识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法制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和重要组成部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 分。 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注意联系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理解经济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充分认识我国政治建设的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 必要性和艰巨性。 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3.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 1954 年宪法 和共同纲领的异同,加深认识。比较新中国的 民主与西方国家的民主有何不同,从而加深对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3.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 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 史意义。
2.创立
时间、地点: 1954年9月,北京 内容 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意义: 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地位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含义 2.原因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实现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1956年“八字”方针的提出
1982 年“十六字”方针的提出 (P99)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能按照时序说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的历程及成就。 2.比较中西方民主政治的异同,总结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3.分享交流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建议。 1
中 国 社 会 主 义 政 治
政 治 建 设
建构社会主 义政治体制 过渡时期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了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 制度,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3)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①颁布1982年 宪法;②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4)确立“依法治国”方针,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 会的新时期。 (5)依法执政,规范政府行为:颁布《行政诉讼法》 《行政复议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反映 了法律面前政府和人民平等的原则。
1.新政协讨论建立新中国的哪些有关事宜?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目的、内容、性质、意义?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其地位如何?全国人大拥有哪 些权利?(见P93方框)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是什么?何时确立?合 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形式、基本组织 、意义?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目的是什么? ? 6.概述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见P91引言) 7.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革”对 民主法制的践踏如何看待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9.何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是如何实践的? 有何意义?
民主法制 受到破坏 “文革”时 期
完善社会主 义民主法制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祖 国 统 一
提出和 平统一 台湾的 方针
形成“一 国两制” 构想
香港、 澳门顺 利回归
两岸交流合 作加快,反 对祖国分裂
中国现代史(1949——现今)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底——现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是什么?何 时确立?合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形式、基本组织? 合作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 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确立时间: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指导思想:195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的“长期共存,互 建国初:代行全国 相监督”的方针 人大 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法律依据、内容、意义
你怎样理解从“法制”到“法治”这一字 之差所体现出来的变化?
法制指法律制度, 法治指依法治国。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一字之差表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 社会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 “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 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都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都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
目的:保障政治上从新 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不同点 行使权力 的主体 人民
资本主义私有制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议员由竞选产生,议员是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权力和活 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三权分立原则。三种权力 民主集中制原则。 动的原则 相互制约、平衡以协调和平衡 意义:加强了…巩固了…反映了…提高了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 …奠定了……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提出:《共同纲领》;确立:1954年宪法 内容:
文革—民主法制的曲折时期(1966-1976年)
“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教训 ?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教训 : ①必须正确估计主要矛盾和社会状况。 ②坚持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 生产力。 ③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 导原则。 ④保持安定团结的政局,为经济建设创造未定的环 境。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坚持国家统一,各民族平等、团结、合 作、共同繁荣的重要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特色。
文革10年期间,整了1亿人,死了2000万人, 我国国民经济损失了5000亿元,当我们的工人 和学生上街游行和“革命”,资本主义正在经 历其黄金发展时代。
1.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
普选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2.全国人大的职权: 任免权、立法权、监督权、国家重大
事情的决定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最高权力机关
意义:
(1)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2)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3)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什么说1954年宪 法是第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 (从目的、内容、 意义等方面分析)
比较 相同点 名称 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 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我 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本主义 国家的议会制有何不同?
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探究内容:探究题+预习中的疑问
①《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异同? ②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是什么?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区别?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的比较? ⑥从文化大革命中得出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⑦一国两制的含义、形成过程、实践?
1954年一届人大 后:参政议政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 治区1958
概括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①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 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民族区 域自治 制度
根本政 治制度
政党 制度
民族 制度
一、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前提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性质:具有临时宪 主要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法的作用 职责:代行全国 通过决议: 人大职责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3)规定了新政协的性质和地位 (4)改北平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定于北京 (5)采用公元纪年 (6)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7)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经过: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意义:新纪元;新胜利;新时代;
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 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而不是完全胜利?
1.推翻了三座大山,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了国家独 立。 2.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基本一的历史潮流
一 国 两 制 的 构 想
含义 条件: ①国力;②政策
形成过程 (理论) 及其意义
“ ”
香港回归
成功运用 (实践) 澳门回归
促 进 提 供 范 例
过程、 意义
祖 国 的 统 一 大 业
海峡两 发展历程、 岸交流 影响因素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 统一祖国方针,两岸真正停火。 2、80年代,三通限制逐渐放宽。 3、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 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成为解决台 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5、2005.3.14,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 分裂国家法》 6、2008.12.15,两岸真正实行三通(通航、通商、通 邮)。
探究要求:
①组长通过讨论检查小组预习情况,要对组员高度负责。 ②在讨论的时候也要对探究案的材料进行勾画,随时记录。 ③要主动去解决我的疑问,问老师问同学。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前提 法律保障 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新中国成立
第一部 宪法
民主集中制为 原则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要求:1.依据问题和三维设计清单,在课本找到明确答案,激情
背诵,必须全部过关。 2.边背诵边把红色字体的问题整理到典题本上。 3.背熟并整理完成后,必须完成课时跟踪检测。
1.研读文本,能按照时序说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的历程及成就。 2.比较中西方民主政治的异同,总结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3.分享交流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建议。 1
中 国 社 会 主 义 政 治
政 治 建 设
建构社会主 义政治体制 过渡时期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了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 制度,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 (3)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①颁布1982年 宪法;②相继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4)确立“依法治国”方针,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 会的新时期。 (5)依法执政,规范政府行为:颁布《行政诉讼法》 《行政复议法》,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反映 了法律面前政府和人民平等的原则。
1.新政协讨论建立新中国的哪些有关事宜?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目的、内容、性质、意义?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其地位如何?全国人大拥有哪 些权利?(见P93方框)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是什么?何时确立?合 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形式、基本组织 、意义?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目的是什么? ? 6.概述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见P91引言) 7.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革”对 民主法制的践踏如何看待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9.何为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其法律依据是什么?是如何实践的? 有何意义?
民主法制 受到破坏 “文革”时 期
完善社会主 义民主法制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祖 国 统 一
提出和 平统一 台湾的 方针
形成“一 国两制” 构想
香港、 澳门顺 利回归
两岸交流合 作加快,反 对祖国分裂
中国现代史(1949——现今)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底——现今)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是什么?何 时确立?合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形式、基本组织? 合作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 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确立时间: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指导思想:1956年4月中共中央提出的“长期共存,互 建国初:代行全国 相监督”的方针 人大 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法律依据、内容、意义
你怎样理解从“法制”到“法治”这一字 之差所体现出来的变化?
法制指法律制度, 法治指依法治国。 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一字之差表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 社会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 “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 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都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都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
目的:保障政治上从新 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公有制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不同点 行使权力 的主体 人民
资本主义私有制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议员由竞选产生,议员是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权力和活 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三权分立原则。三种权力 民主集中制原则。 动的原则 相互制约、平衡以协调和平衡 意义:加强了…巩固了…反映了…提高了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 …奠定了……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提出:《共同纲领》;确立:1954年宪法 内容:
文革—民主法制的曲折时期(1966-1976年)
“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教训 ?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教训 : ①必须正确估计主要矛盾和社会状况。 ②坚持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 生产力。 ③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 导原则。 ④保持安定团结的政局,为经济建设创造未定的环 境。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坚持国家统一,各民族平等、团结、合 作、共同繁荣的重要政治制度。
这些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特色。
文革10年期间,整了1亿人,死了2000万人, 我国国民经济损失了5000亿元,当我们的工人 和学生上街游行和“革命”,资本主义正在经 历其黄金发展时代。
1.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
普选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2.全国人大的职权: 任免权、立法权、监督权、国家重大
事情的决定权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最高权力机关
意义:
(1)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2)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3)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为什么说1954年宪 法是第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 (从目的、内容、 意义等方面分析)
比较 相同点 名称 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 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我 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本主义 国家的议会制有何不同?
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度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探究内容:探究题+预习中的疑问
①《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异同? ②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是什么?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区别? 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的比较? ⑥从文化大革命中得出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⑦一国两制的含义、形成过程、实践?
1954年一届人大 后:参政议政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 治区1958
概括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
①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 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民族区 域自治 制度
根本政 治制度
政党 制度
民族 制度
一、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前提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性质:具有临时宪 主要任务: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法的作用 职责:代行全国 通过决议: 人大职责 (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3)规定了新政协的性质和地位 (4)改北平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定于北京 (5)采用公元纪年 (6)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7)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经过: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意义:新纪元;新胜利;新时代;
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 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而不是完全胜利?
1.推翻了三座大山,基本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了国家独 立。 2.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开始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基本一的历史潮流
一 国 两 制 的 构 想
含义 条件: ①国力;②政策
形成过程 (理论) 及其意义
“ ”
香港回归
成功运用 (实践) 澳门回归
促 进 提 供 范 例
过程、 意义
祖 国 的 统 一 大 业
海峡两 发展历程、 岸交流 影响因素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 统一祖国方针,两岸真正停火。 2、80年代,三通限制逐渐放宽。 3、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 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成为解决台 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5、2005.3.14,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 分裂国家法》 6、2008.12.15,两岸真正实行三通(通航、通商、通 邮)。
探究要求:
①组长通过讨论检查小组预习情况,要对组员高度负责。 ②在讨论的时候也要对探究案的材料进行勾画,随时记录。 ③要主动去解决我的疑问,问老师问同学。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前提 法律保障 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新中国成立
第一部 宪法
民主集中制为 原则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要求:1.依据问题和三维设计清单,在课本找到明确答案,激情
背诵,必须全部过关。 2.边背诵边把红色字体的问题整理到典题本上。 3.背熟并整理完成后,必须完成课时跟踪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