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介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电子教材科书是一本十分优秀的教材,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该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新时代的启示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文明起源、我国的古代文明以及现代化过程中我国的变化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世界上的各种文明,掌握时代变迁和文明演化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大地的变化本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构造、运动、变化以及地球对人类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以及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第三章: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的演化历程、文化起源以及人类如何适应环境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是如何逐渐进化成今天的模样的。
第四章:人类社会的演变本章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变革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态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的原因和意义,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态。
第五章:中国的古代文明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丰富内涵、特点以及它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第六章: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演变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特点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第七章: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的成就、特点以及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这本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等,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了解历史和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n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附录后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n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附录三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后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3课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n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后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历史新教材与旧教材区别及认识
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历史新教材与旧教材区别及认识对历史材的认识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相比较于旧教材,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首先,材的课文设计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
每课的体例包括导语、正文、资料、材料阅读、动脑筋、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等研究栏目,使教材变成了有利于学生研究的“学本”。
其次,材倡导探究性研究方式。
为了改变学生过于强调接受性研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同时每个研究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研究过程之中。
最后,材注重图表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样的设计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研究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消除了“难、繁、偏、旧”现象,使其适应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每个单元都有清晰的历史主题和研究内容,例如七年级上册的题目涵盖了几个朝代的特点,而八年级上册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条理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新的课程体系为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同时也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研究,完善人格。
经过一年多的课改实验,教师和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有所改变。
教师现在感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他们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
一些历史教师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为制作好多媒体课件,不惜代价或自己到市里参加计算机研究、制作多媒体课件。
这些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现在的历史课导入形式丰富多彩。
除了复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入,很多课都采用了诗词式导入、播放乐曲式导入、图片赏析式导入等。
这些形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快地带学生走进历史,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几个突出特点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几个突出特点一、主题统领课程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改变了中学历史课是大学历史课的压缩的状况,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初中历史课程应该讲什么内容?以什么线索来统领内容?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与高等院校的历史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体例相差无几,历史学科的体系较为完整,教学内容头绪多,内容杂,知识密度大,概念多,难度高。
此次课改,首先明确了历史课程的性质。
初中历史课程不是培养专门的史学人才,历史课程应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从根本上改变现有课程的“繁、难、深、旧”的现象。
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以往历史教材以年代为顺序、以朝代为基准的陈旧模式,构建了主题式的课程体系。
把初中历史分为六大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又分为若干主题。
主题的确立,使初中历史课程体系与以往的相比有了明显不同。
二、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新教科书里每课都安排了活动与探究,每个单元安排了活动课,全书后安排了复习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活动课。
通过这些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创亲朋思维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组织、协作、访问调查等实践能力的提高。
如,讲完淝水之战,安排了一个活动与探究,让学生思考与判断,古代战争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意义,这个内容教材中并没有谈到,需要学生发挥创造精神去思考;又如,讲述青铜工艺后,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用橡皮泥等仿商周青铜器做一件器物;再如,学完佛教的兴起后,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乡有什么古塔?此外,活动与探究和活动课里有不少小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为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特做如下设计:1 、教科书以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或文物,名胜古迹等,导入新课。
如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用女娲造人和补天的传说,以及西方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导入。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作者:彭迎飞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2期摘要:自2016年部编初中历史教材问世以来,对新教材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本文以《明朝的统治》为例,通过对新旧两个版本的教材对比,来分析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的特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材;对比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关于着手编写新版初中历史教材的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展开。
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初中一年级使用部编教材,在2018年覆盖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
在部编历史教材投入使用的一年多以来,引起了许多学者和中学一线教师对其分析研究。
本文拟对新旧两个版本的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对比,以《明朝的统治》一课为例,发现新旧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的不同之处。
一、新旧教材对比新编的初中历史教材相对于旧版教材,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上还是在编写体例上来说都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新教材在编写体例上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
“点”是指重要的历史事实,“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在内容的选取上,新版教材对各阶段的历史都选定了突出的主线,以显示历史发展的主题和关键问题,并围绕各时期的主线遴选史事。
本文以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为例,对比分析新旧教材出现的变化。
部编初中历史新教材在《明朝的统治》一课中与旧教材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两改两增一删”。
“两改”表现为一是朱元璋图像的更改,旧教材朱元璋的图像选用的图片是明太祖的黑白简笔画像,脸型较为符合历史中对朱元璋的印象(鞋拔子脸),而新教材选取的是朱元璋的彩色画像,脸型较为圆润,跟旧教材中朱元璋完全两个不同的形象。
二是减少了明朝特务政治篇幅。
旧教材中对明朝的特务系统,除了正文的一段文字外,还用了两大段文字来描述明朝的特务人员遍布朝野上下。
而新教材中只用了一小段文字來描述明朝的特务机构,但除了提及旧教材中的锦衣卫外还提及了东厂,东厂也是特务机构的组成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解读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初中历史八年级教材解读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能够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阶段考试或会考时做到高效复习,把握好教材是关键。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理解、吃透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并做到融会贯通、前后知识整合。
下面,我就我对八年级历史教材的理解简单阐述如下。
人教版初中历史共分为6个部分,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这些内容分别在初中七、八、九年级讲授。
其中八年级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内容。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而中国现代史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七个单元的内容)。
纵观整个八年级历史教材,我们可以看出,有一条非常明显的线索把整个近现代史贯穿起来,这条线索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史和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建设史。
在平时的授课、复习过程中,如果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前后联系(横向)、中外(纵向)联系,必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我谈一下知识的横向联系。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历史知识出现在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第十课。
这一单元的标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在经历无数挫折后,终于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这些历史知识,分别在第三单元第10、11、12、13课讲授。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近年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由旧版逐渐更新为新版。
本文将就新旧版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世界史部分进行对比分析。
一、内容调整1. 旧版:旧版教科书以政治和军事史为主要内容,偏重于各个朝代的兴衰和国家之间的战争。
新版:新版教科书强调多元化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更关注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加入了更多的历史文化故事和案例。
2. 旧版:旧版教科书对历史事件的解读较为单一,容易出现一种思维定势。
新版:新版教科书充分运用多种历史学科的方法和理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
3. 旧版:旧版教科书讲述欧亚非大陆的历史较为详细,对其他地区的历史了解相对有限。
新版:新版教科书增加了对澳洲、南美洲等地区历史的讲述,扩大了学生的历史视野。
二、内容深化1. 旧版:旧版教科书特别强调政治事件和国家领导人的角色,只有较粗浅的历史人物介绍。
新版:新版教科书注重历史事件的根源和演变,更加关注各个历史人物的背景、心理和价值观。
2. 旧版:旧版教科书对于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思想发展的深入解析较少。
新版:新版教科书增加了对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思想发展的深入分析,使学生对整个历史进程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3. 旧版:旧版教科书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启示基本停留在表面层面。
新版:新版教科书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内在联系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三、知识结构调整1. 旧版:旧版教科书的知识体系较为松散,容易造成学生知识学习的碎片化。
新版:新版教科书通过更加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历史学习框架。
2. 旧版:旧版教科书的知识点设置较为独立,学生难以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新版:新版教科书通过设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扩展,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性把握。
3. 旧版:旧版教科书的知识点缺乏实例和案例的支持,使得学生难以将抽象的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全)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全)第一册:古代史1. 单元一:人类文明的发展1. 人类的祖先2. 农业文明的产生3. 古代文明的起源4. 文明的交流和融合2. 单元二:古代国家的兴亡1. 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代国家2. 中国古代国家3. 埃及古代国家4. 印度古代国家3. 单元三:长江流域的古代国家1. 夏商周三代2. 春秋战国3. 秦汉之际4. 三国两晋南北朝4. 单元四:古代东亚文明1. 日本古代国家2. 韩国古代国家3. 越南古代国家4. 新罗和高句丽第二册:现代史5. 单元五:近代史概述1. 近代史的时期划分2.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3. 中国近代史的变革4. 全球历史图景6. 单元六:列强的入侵1. 鸦片战争2. 中法战争3. 中英战争4. 义和团运动7. 单元七:近代中国的崩溃1. 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3. 新文化运动4. 五四运动8. 单元八:中国的抗日战争1. 东北抗日联军2. 八年抗战的胜利3.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4. 战争中的中国妇女9. 单元九: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1. 解放战争的胜利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4.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第三册:世界史10. 单元十: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2. 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兴起3.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4. 世界共产主义的争取与团结11. 单元十一: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1. 资本主义的兴起2. 资本主义的发展3.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4. 全球化和国际组织12. 单元十二:世界经济的变化1. 工业革命的影响2. 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3.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4.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13. 单元十三: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1. 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文化遗产的保护3. 文化多样性的挑战4. 文化交流与融合以上为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共分为三册,涵盖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古代国家的兴亡、长江流域的古代国家、古代东亚文明、近代史概述、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的崩溃、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变化以及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等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一册第八课中华文化的繁荣(一)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列举古代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钟鼓之乐”。
(二)教材分析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文字、天文、历法、医学、文学和音乐。
《汉字演变》主要介绍甲骨文、金文和大篆,以了解汉字在中国的演变;第二项是“天文学、历法和医学成就”,这是中国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当时,有许多成就领先于世界;《屈原与钟鼓乐》介绍了文学和音乐成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重点掌握商代甲骨文和金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学会识别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理解当今汉字和甲骨文的起源关系;了解天文学、历法和医学的成就,以及诗人屈原;掌握“钟鼓乐”,了解编钟的起源,通过欣赏画面和节奏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和图片,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起源关系,以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起源关系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印文字的演变趋势,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了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探索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甲骨文、金文、钟鼓之乐难点:文字的演变(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复习引言,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涉及哪些重要朝代?学生回答后,老师说:“在夏商周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也在蓬勃发展。
”导入主题。
【落实课标】“文字的演变”创造一个情境:学生打开课本读什么?(文本)如果没有文本,人们如何传达信息或记录重大事件?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来探索单词的含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一部分:课本概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旨在帮助初中七年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从远古社会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本文将逐单元对这本教材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部分:单元1 人类起源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教材通过概述人类的起源、演化和石器时代的生活,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并对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部分:单元2 文明的起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古代文明的特征以及文明起源的背景和影响。
教材涵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古埃及等地的古代文明。
通过对这些古代文明的介绍,学生将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人类历史的多样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四部分:单元3 奴隶社会这一单元主要探讨了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奴隶社会的产生原因、经济结构和社会层级。
教材通过对古代埃及和古代希腊社会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特征和影响。
第五部分:单元4 封建社会本单元涵盖了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封建社会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封建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
教材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及其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六部分:单元5 构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秦朝和汉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和汉朝的兴起。
教材通过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详细描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政治制度和对文化的影响。
第七部分:单元6 南北朝时期本单元讲述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对南北朝时期各朝代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谈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教学
髫当绥l谈谈初中历受新教材白I l教学#一。
巍鞋,……。
、。
,,。
、。
…o永仁县第一中学李连芬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改变了教师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迎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
新课程使新教材变成名副其实的“新”教材,而不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
因此,作为一线的初中教师,要深刻理解新的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新教材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努力寻找符合新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真正融人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
~、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几个特点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与课改前的“老”教材相比,“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内容总量,降低知识难度。
老教材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学术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学习内容多、学习难度大,学生课业负担重。
新教材则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特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当降低一些知识的难度要求,删减原来过深过难的一些知识,能够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
2.更新教学内容,引进现代信息。
教材内容的现代化问题是新教材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目标取向和价值追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部分教材内容偏旧、过时的问题13益突出。
而现行的新教材适时删除了次要的、陈旧的、用处不大的信息,适当充实了学生能够接受的、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即时信息。
.3.强调联系实际,促进课程优化组合。
进行课程的整合化设计,是新教材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
整合后的新教材体现r教材改革的整体观,研究和把握了学科之间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研究和把握了知识的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整合,切实增强了教材的整体性。
4.联系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经验。
传统教材的弊端之一是把学生定格在预先设定的“书本世界”和“学科(知识)世界”之中,满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却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致使学生与现实生活的疏离感13益增强,社会意识逐渐淡化,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厌学情绪越来越重。
2016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新教材简介
教 材 的 课 文 部 分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 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 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 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 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 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 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教 材 的 课 文 辅 助 部 分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旁设:
材料研读: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示例:《远古的传说》的一则“材料研读”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课文旁设:
问题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 学生讨论。 示例:《三国鼎立》 的一则“问题思考”
辅 助 部 分 的 栏 目 类 型
吸收新的历史研究成果,体现新的观念
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 习板块之中。这是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来 的研究成果,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 界现代史的开端,这种划分基本得到公认。
如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的提法, 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这样更 符合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
2. 对课程目标的修改
保留课标实验稿中“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三维目标的划分,但对这三方 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 使历史课程的目标更为清晰、完整。
3. 对课程内容的修改
依照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重新编写每 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导言将该学习 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 特征和重大史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历 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 能够了解每个学习板块内容的基本结构。
新课标的这些新变化,反 映出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 新趋向。我们应仔细研读 新课标,认真落实课标的 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推进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目录
初中历史人教版教材目录(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附录后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附录三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后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3课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6课洋务运动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11课民族团结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后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后记。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附录后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附录三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后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3课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后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附录后记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附录二中国历史纪年表附录三好书推荐??历史学习网站推荐后记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3课收复新疆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第8课辛亥革命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课北伐战争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内战烽火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3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5课三大改造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课改革开放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课钢铁长城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照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现代部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2课大河流域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录后记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的对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是中国初中教育中常用的教材之一,其中的世界史部分内容涵盖了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要求的提高,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
新旧版教科书在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及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将对新旧版教科书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优劣之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完。
2. 正文2.1 内容差异对比1. 新旧版教科书对于古代文明的重视程度不同。
新版教科书在古代文明部分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强调各个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影响,呈现了更加全面和多角度的视角。
而旧版教科书则更侧重于单一文明的发展历程,对于其他文明的影响和贡献相对较少涉及。
2. 新旧版教科书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方式有所不同。
新版教科书更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分析和深层次解读,强调历史事件的多元原因和影响。
而旧版教科书则更注重事实记载和事件的发展过程,解读较为简单直接。
3. 新旧版教科书在对人物评价和描写上也存在差异。
新版教科书更加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多维度评价,强调其性格特点和历史背景对其行为的影响。
而旧版教科书对人物评价较为单一,更注重其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影响。
4. 新旧版教科书在历史资料的引用和运用上也有所不同。
新版教科书更注重利用多种历史资料和文献,全面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情境。
而旧版教科书则更多地依赖于教科书编写者的解读和理解,历史资料的运用相对局限。
综上所述,新旧版教科书在内容差异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待古代文明的角度、历史事件的解读方式、人物评价描写和历史资料运用等方面的差异。
新版教科书更注重全面多元的分析和研究,呈现了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历史画面,而旧版教科书则更侧重于简单明了的呈现和解读。
2.2 知识覆盖范围对比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旧版教科书在知识覆盖范围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在新版教科书中,对于世界史中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介绍更加全面和深入。
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上册历史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上册历史教材分析
及重难点
教材背景
本教材是以中国历史为主线的初中历史教材,采用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和北大等知名专家的编写与评审。
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知,提高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分析
本教材内容结构清晰,知识点覆盖面广。
文本配图并用,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但内容深度偏浅,难以引导学生深刻掌握历史知识。
重难点
1. 祖先的迁徙:此部分内容考察地理和历史知识,学生需掌握大陆分裂演变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以及不同民族的演变和融合。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此部分内容较为繁琐复杂,但极其重要,学生需要掌握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并对比分析各制度之间的区别。
3.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部分内容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各时代的文化发展和演变,以及各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总结
虽然本教材存在内容深度不足的问题,但仍是一本优秀的历史教材。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使用课外辅助教材,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建 ㈢注重
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初中学生应该掌握 也能够理解的新事物。例如,中国现代史增 加雷锋、北京奥运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内容;世界 现代史增加了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社会 主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生态与人口 问题等内容。
教学建 ㈢注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而必 须增加的内容。例如:由于西欧庄园是理 解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关键知识点之一,因 此在世界古代史的知识点中增加了西欧庄 园,但在教学要求上降低难度;又如,由 于手工工场、租地农场是理解近代早期西 欧社会经济变化、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问 题,因此在世界近代史中也增加了这两项 内容,但在难度上也有所降低。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西藏和平解放、1954年宪法、国企改革、《民法通 则》、《刑法》、“亚太经合组织”、计算机网络 技术、“863计划”、教育、文艺、体育、就业制 度、医疗保险
世界古代史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法兰克 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 王国、西欧庄园、大学的兴 的传说、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布匿战争、 起、《查士丁尼法典》 查理马特改革、马可· 波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 《荷马史诗》等古典文学、阿基米德、巴黎圣母院 租地农场、手工工场 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社 会主义、联合国、世界贸易 组织、生态与人口问题 克莱武在印度掠夺、宪章运动、伏尔泰、爱因斯坦 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绥靖政策、二战后美国经 济的特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印度独立、中 东战争、科索沃战争、生物工程技术、德莱赛、毕 加索、爵士乐、好莱坞
教学建 ㈢注重
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工具和 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约四 五千年时,一些部落逐渐结成联盟,并 推出首领,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就是这 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 民族的人文初祖。
教学建 ㈢注重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达 300多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 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 远影响。继之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 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 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 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但唐中期安史之乱后, 唐朝由盛转衰。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 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
教学建 ㈢注重
这些课文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 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 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 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 考,为师生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契机。教 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运用这些 栏目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发挥出各类栏目 在教学实际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 历史。
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 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 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 将”。后来他称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教学建 ㈢注重
课文旁设: 材料研读:列出简要的文献材料,并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 示例:《远古的传说》的一则“材料 研读”
教学建 ㈢注重
每册书设置一节活动课,学生通过实 践活动,对有关历史问题或历史内容进行 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步 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重点选择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的史事,使这方面的教 育内容贯穿始终。据统计,六册历史教科书涉 及的知识点共计176个,其中直接和间接渗透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占全套书的88%,做 到了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建 ㈢注重
世界近代史注重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和 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诞生和殖民地人民 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反抗,以及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国各地区 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 世界现代史注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和第三世界发展历史进程,以及世界日益 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世界各 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
教学建 ㈢注重
二、基本脉络
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 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 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 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独裁统 治的救亡图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
教学建 ㈢注重
中国现代史突出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国际地 位的不断提高; 世界古代史注重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 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在欧、亚、非洲 之间不断进行的交往;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教学建 ㈢注重
三、框架体系 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 式编写。“点”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 “线”是指历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 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 容依据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 渐进地展开。
具体的呈现方式,是在单元框架下 教学建 设课,在每课中设子目。 ㈢注重
教学建 ㈢注重
课文旁设: 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 事,作为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 说明、现象描述、历史小故事、文物赏析 等。 示例:《百家争鸣》的一则“相关史 事”
教学建 ㈢注重
课文旁设: 人物扫描: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作 为知识的补充或拓展 。 示例:《明朝的灭亡》的一则“人物 扫描”
教学建 ㈢注重
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 单元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 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北京人遗址的考 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 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 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学会
教学建 ㈢注重
新教材设有大量的插图,平均每页都有 两三幅图,达到了图文并茂。这些插图的主 要功能,一是配合课文的内容叙述,相互印 证,活化内容;二是可使学生拓展视野,获 取更多的信息;三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 信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
教材插图种类: 教学建 历史地图 ㈢注重
历史文物图
从学段角度出发,考虑知识点的难度, 对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不在初中讲述,而 是放到高中课程中再讲,使初中与高中历 史课程有机衔接。如《资治通鉴》、左宗 棠收复新疆、西藏和平解放、1954年宪法、 宪章运动、伏尔泰、绥靖政策、东欧社会 主义国家改革、印度独立、中东战争等。
教学建 ㈢注重
从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出发,删 减一些不影响初中学生理解历史发展主线的 知识点。如元谋人、尧舜禹传说、禅让制、 世袭制、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计 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教育、文艺、 体育、就业制度、医疗保险、南方古猿、人 类起源、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 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布匿战争、
教学建 ㈢注重
历史遗址遗迹图
教学建 ㈢注重
历史绘画
教学建 ㈢注重
示意图
教学建 ㈢注重
图表
教学建 ㈢注重
这些课文中的插图,是教学内容的有 机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 研究这些插图的功能和所含的信息,考虑 如何运用这些图像材料,如何引导学生从 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 识图、用图的方法,如何通过插图的教学 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 力。在设计插图的运用时,要考虑与插图 内容有关的问题设置和学生活动,调动学 生更好地对插图进行学习。
教学建 ㈢注重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 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 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 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 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 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全以大 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教学建 ㈢注重
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 计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 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提 高等多方面的功能。新教材围绕课文的教 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 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
教学建 ㈢注重
课文前设: 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 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 参与教学。 示例:《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 融》的导言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 再起”这些成语,其典故都与淝水之战有关。在这 一战役中,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前秦军队是如何被 东晋的八万守军打败的呢?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 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 是否蕴含着某些必然性?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介绍
.
一、编写原则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坚持正确的 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力图科学、准确地展 现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全面、客观地 叙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 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问 题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
.
2.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重 要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历史教材 中,充分发掘和叙述历史教学内容中与这些 方面有密切关联的史事,从历史发展演进的 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建 学习板块 ㈢注重
增加的内容
减少的内容
文景之治、东汉、安史之乱、 元谋人、尧舜禹传说、禅让制、世袭制、《九章算 术》、《水经注》、《资治通鉴》 宋朝重文轻武、清朝前期的 兴盛 义和团、袁世凯复辟帝制、 北洋军阀混战、解放区土改、 齐白石 雷锋、北京奥运会、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 发展、社会和谐 左宗棠收复新疆、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
教学建 ㈢注重
查理马特改革、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国 会纵火案、反犹暴行、二战后美国经济的 特点、生物工程技术等等内容。 课程标准未列入,学生通过课外阅读、 课外活动可以自我获得的知识。如马 可·波罗、《荷马史诗》、巴黎圣母院、 德莱赛、毕加索、爵士乐、好莱坞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