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研教材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通教材?通教材有什么作用?怎样钻研教材?一、语文教材的作用
目标功能、导学功能、具有可操作性。
1、教导学生基本的字形,字音,字义,是普及普通话,汉字的基础平台;
2、教导学生基本的语法、修辞,打下良好对话,写作基础;
3、教导学生阅读文章,剖析文章的基本方法,以便学生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意义,同时通过欣赏与学习美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以后自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4、教材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深刻认识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让其更加热爱中国,热爱中国的文化。
二、怎样钻研教材
1、了解教材编写的依据与要求
教材编写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2、明确钻研教材的意义
教材是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是学生借以获得课程经验的中介和手段。
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钻研教材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些课文,我们看几遍就可以理解它的含义;有些课文,我们看几遍,未必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
(1)钻研教材,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理顺知识结构,做到前后照应、融会贯通。
知识的联系不仅仅局限于一节课内,而且还体现在章与章之间以及与先前所学知识之间。因此,只有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弄清楚以前学过的有关联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2)、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基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同时,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必要的补充材料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
(3)、钻研教材,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深刻理解教学目的和任务,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培养目标具体化,并把他们合理地内化到整个学期的各个单元以致每节课的教学之中。
3、明确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
(1)、研读课程标准
研究课程标准就是为了弄清楚所教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理解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了解所教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程度的基本要求;明了所教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熟悉教学和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于开发建议等。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基本要求,既可以使教师统观全局,理清主线,掌握教材编排体系和内容安排及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又为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计划打下基础。(2)、研读教材
第一步,通读全套教材,鸟瞰全局
从整体入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通览全套教材。循着编者的思路,依据编者的思想,来学习研究教材。这样容易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认识教材的基本面貌特征。
在了解教材基本面貌的基础上,对所教教材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认识得更清楚、更明白。容易认识教材在各部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知识联系,教学时能前呼后应,有的放矢。
具体做法
要对所教学科的全套教材进行粗读,浏览一遍教材的主要内容,了解全套教材共有几册、几章,分布在哪些年级学习,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步,通读某一册教材
在新学期开学之前,通读所要教的某一册教材。通过通读全册教材,全面了解全册教材有哪些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学习哪些基础知识?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学会哪些方法?养成哪些习惯?各个章节、各个单元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是什么?安排顺序是什么?各章节重难点知识的选择和阐述方式,各章节的内在联系,研究它们的逻辑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从而正确把握教材的深广度,领会编排或修改的意图。这样就可以为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钻研某一单元教材、某一章节教材做好准备。
第三步,细读某一单元教材
现行教材按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细读单元教材,就是要弄清楚每一单元主题是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编排呈现的,各部分属哪个认知水平。每单元内容,又是怎样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各种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具体做法
研究单元学习目标、知识训练点,对所要讲授的单元课文或课题教材进行疏通,清除拦路障碍。对于教材内容,大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小至标点符号、书写读音,总之,
对教材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一段、每个概念、定理、法则以及书中的插图、附录、注释、说明、习题、实验等,都要一丝不苟、细心阅读、反复推敲、弄懂弄通,真正明了其意义和精神实质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教材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难点和关键点。
第四步,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教材
对于一篇篇课文,首先要弄懂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其次要明确,根据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课文都涉及了哪些目标,应达到什么层次;
再次要想一想,从理解课文的角度看,还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对即将施教的教材要认真阅读,细心分析,深钻细研,逐字逐句推敲、研究,做到“字字落实”,从而明确以下问题:
(1)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是什么?要使学生学会哪些基础知识?熟练哪些基本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进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
(2)本节课教材有什么内在联系?教材的重点是什么?学生最难理解与掌握的问题是什么?突破难点的关键是什么?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各个例题、习题的作用是
什么?如何搭配使用?这样就能在上课时做到用着教材,却又跳出教材;以教材为本,却又摆脱教材束缚。
(3)需要收集、利用哪些课外课程资源?
第五步,通览教材,研究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明确哪些内容需要进行补充;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强调;哪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怎样启发学生的思维,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怎么发展学生的能力等。
总之,疏通教材在于通、懂;熟悉教材在于透、熟。
懂,就是弄清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概念等最基本的东西。
透,就是不仅要弄懂教材,而且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化,就是“融化在血液中”。教师的思想感情同教材的思想性、逻辑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表达。既要做到领会教材的精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能够全面审视,整体把握,做到讲课时候深入浅出,灵活运用。
研究教材的目的,主要不是解决一篇课文到底怎么去讲给学生听的问题,而是研究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怎样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以下7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做到把教材融化在血液中。
对课文中的字词能够准确认读和理解吗?
每段、每句、句与句之间关系都能说清楚吗?